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期中試題
⑴ 2017年4月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自考習題
自考可以網上找一些歷年習題,
含金量高,
認可度也高,
希望回答能幫助到你,
你也可以追問。
⑵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是一門兼有理論性、尊重兒童生活,遵循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規律與特點與有教育意義的復雜學科;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是指以兒童的社會生活事務及其相關的人文社會知識為基本內容,以社會及人類文明的積極價值為引導,在尊重兒童生活,遵循兒童社會性發展的規律與特點的基礎上,在應用性的基礎上,由教育者通過多種途徑,創設實踐性的環境和活動,陶冶兒童性靈,培育有著良好社會理解力、社會情感、品德與行動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兒童。
3.進行學前兒童社會教育要樹立人格陶冶的目標觀、整合性的教育內容與力量觀、滲透性的教育方法觀。
4.社會適應能力是一種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這種能力包括了解與把握新事物,善於調整自己,並與不同的人建立融洽關系的能力。社會行動力是一種根據社會現實和需要行動的一種能力。它包涵著遵守社會規范的能力,根據信息決策的能力以及將想法變成現實的能力等幾個方面。
5. 社會化主要是指個體學習社會中長期積累起來的知識、技能、觀念和規范,並內化為個人的品格與行為,在社會生活中加以再創造的過程。
⑶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的內容包括
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人體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體育鍛煉與健康、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環境教育、營養教育、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性教育。1.人體的認識與保護知識教育通過接觸常見的動物和植物,使學前兒童初步認識生物體簡單的結構和功能及其生長和發育,在此基礎上逐步地且粗略地認識人體各部分的解剖生理特點。學習保護身體的一些方法,逐步建立關心、保護身體健康的意識。2.體育鍛煉與健康通過體育活動,培養體育興趣和鍛煉的習慣,促進學前兒童身體發育,增強體質,並促進學前兒童智力、品德、心理素質和交往能力的發展。在幼兒園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可大致分為以下幾種:(1)體操:包括徒手操、輕器械操、模仿操等(各年齡班具體內容見戶外體育活動設計流程體操部分)。(2)體育游戲: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它是以基本動作為主要內容,以游戲活動為形式,以增強幼兒體質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活動。(3)「三浴」鍛煉:所謂三浴鍛煉即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氣、水對學前兒童進行身體鍛煉,增強學前兒童的體質和抵抗能力。(4)其他體育活動:不同地區學前兒童可結合本地氣候和地理條件,因地制宜地開展各種體育活動。如爬山、遠足活動、民族、民間地域性體育活動等。3.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教育通過教育和訓練,學前兒童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如勤理發、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用自己的水杯和手帕、不挖鼻孔、不將異物塞入耳鼻內等。讓學前兒童逐步懂得個人衛生不僅是個人的私事,還關繫到是否尊重他人,是否合乎社會公德和公共衛生的要求。通過教育和訓練培養學前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作息、早起早睡、每天參加體育鍛煉和戶外活動,按時進餐和排便等。4.環境教育教育和訓練學前兒童養成維護公共衛生的意識和習慣。讓學前兒童參與力所能及的公共環境的清潔衛生活動,遵守公共衛生准則,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不隨地大小便,不破壞公共衛生設施,懂禮貌、講文明、不打擾他人等。加強對學前兒童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讓他們懂得生活環境被污染對人體的危害,增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野生動植物的意識,從而促進全社會都來保護環境。5.營養教育讓學前兒童懂得常見食物對機體生長發育的作用,知道營養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愉快地進餐,定時定量,不挑食、偏食或過食,細嚼慢咽,不撒飯菜,用自己的食具,飯前洗手,吃飯前後不做劇烈運動等。6.疾病與意外傷害的預防教育讓學前兒童初步了解身心疾病和缺陷的預防知識,樹立預防為主的觀念,積極主動地接受醫生體檢和預防注射,認識到傳染病不僅引起自己得病,還可以傳染他人,初步懂得一些預防措施。意外傷害包括了意外事故和人為傷害,通過安全教育,加強學前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學會發生意外傷害進行自救和向成人求救的方法及措施。7.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教育培養學前兒童健全的個性和良好的情緒,學會友好與人交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如注意培養學前兒童健康的心理品質、協調的行為、適度的反應、較強的意志和正常的人際交往,為他們提供學習經驗,學習表達和調節情緒的方法,合理及時梳理不良情緒,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要讓學前兒童學會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懂得分享和合作。樂於幫助他人,熱愛集體。8.性教育讓學前兒童認識自己的性別,並對自己的性別產生正確而恰當的認同,防止「性混淆」。對學前兒童提出的性問題要自然、簡略、科學的回答,不迴避、不說謊、不指責,讓學前兒童懂得存在男女差別是很自然的事,是沒有什麼神秘和可怕的。注意糾正學前兒童的一些不良習慣,如玩弄生殖器。學前兒童的性教育可以從動植物的生殖現象入手。
⑷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答案
學前兒童社會領域包括了以下兩個大的方面的內容:
一、人際交往 (一)願意與人交往
1.主動親近和關心幼兒,經常和他一起游戲或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與成人交往的快樂,建立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
2.創造交往的機會,讓幼兒體會交往的樂趣。
(二)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1.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
2.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別人。
3.和幼兒一起談談他的好朋友,說說喜歡這個朋友的原因,引導他多發現同伴的優點、長處。
(三)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
1.關注幼兒的感受,保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2.鼓勵幼兒自主決定,獨立做事,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關心尊重他人
1.成人以身作則,以尊重、關心的態度對待自己的父母、長輩和其他人。
2.引導幼兒尊重、關心長輩和身邊的人,尊重他人勞動及成果。
3.引導幼兒學慣用平等、接納和尊重的態度對待差異。
二、社會適應
(一)喜歡並適應群體生活
1. 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講講小學有趣的活動,喚起他們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和嚮往,為入學做好心理准備。
2. 幼兒園組織活動時,可以經常打破班級的界限,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參加不同群體的活動。
3.經常和幼兒一起參加一些群體性的活動,讓幼兒體會群體活動的樂趣。
(二)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
1.成人要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2.結合社會生活實際,幫助幼兒了解基本行為規則或其它游戲規則,體會規則的重要性,學習自覺遵守規則。
3.教育幼兒要誠實守信。
(三)具有初步的歸屬感
1. 親切地對待幼兒,關心幼兒,讓他感到長輩是可親、可近、可信賴的,家庭和幼兒園是溫暖的。
2.吸引和鼓勵幼兒參加集體活動,萌發集體意識。如:
3.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