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式一般分為
⑴ 家長教育孩子方式有哪幾種類型
一、做人比技能教育更重要:
學校教給孩子學習知識能力和獲取知識能力,而家庭從小對孩子的人格和品質進行影響。
培養孩子守信的習慣,對孩子許諾要慎重。許諾後我們都要履行諾言,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也維護我們作為家長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同時教育了孩子對誰都不能隨便說話和承諾,說了就要負責。
二、關注孩子的傾訴,因為孩子喜歡對家長說話,是對家長無條件的信任。
經常與子女溝通,努力縮短與子女心靈的距離,願意聽子女談知心話,真實地了解自己的子女,教育子女健康成長。在教育子女時要多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尤其是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切忌使用「笨蛋」、「沒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語言,更不要以譏諷語氣,來冷嘲熱諷子女,冷漠子女,這樣會抹殺子女的自信心,給子女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阻礙子女的成長和進步。要讓孩子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孩子健康人格。
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求知慾很強,喜歡追根尋源。他向老師提出「2+2為什麼等於4」的問題,因此闖下大禍。剛進校3個月的他,被勒令退學。他的母親十分悲憤,下決心親自教育兒子成長,為兒子建立自信心,給他講文學、物理和化學,培養他愛學習,愛科學的習慣。愛迪生的求知慾因此進一步被激發起來。「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家。可見成功源於自信,自信心的樹立,來自於周圍的人們的賞識。
三、培養和訓練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消除家長由於急功近利對子女造成的恐懼,認可和鼓勵孩子通過制定學習計劃、課外活動計劃、家庭作息時間表,實現自我控制,達到自定目標從而激發孩子自動自發學習的態度和意願。
有時間表的指引,孩子顯得更加自覺。定時地彈琴、休息、鍛煉、學習。
四、正確認識電腦、電視的作用:要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
孩子都有玩的天性,孩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控和約束,孩子的生活空間成了無形的牢籠,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學電腦、玩QQ起碼要會打字,一些操作技巧,這對孩子沒有壞處,而且如果用電腦是用來查資料,玩QQ是用來溝通信息,方便聯系,這些都是好事。看電視如果看的是《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或者新聞,這也是好事。
可怕的是電腦游戲或電視的動畫片,一旦上癮、著迷,就控制人的大腦神經,讓人興奮,不可救葯。因此得限制孩子的這些行為或玩的時間。規定一定的學習時間和方式,到了學習的時間,無論什麼事情都要給學習讓道。
五、恩威兼施:家長要及時發現並放大孩子的優點。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
對孩子應恩威兼施,一味地嚴格要求,是苛求,一味地寬容是溺愛。寬松有度對孩子成長是非常必要的。過分的批評會給孩子造成過度的內疚和羞愧,而不批評又會使他沒有責任感,無法達到讓他改正錯誤的願望,所以,有的放矢的管教格外重要,關鍵就是掌握好這個度。
培養孩子的意志,適度的挫折教育。幫助子女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當子女需要幫助時,家長的幫助要掌握一個度,絕不可越俎代庖,要留有餘地。如:孩子問某字怎麼寫,有的家長會隨口報出來,這樣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問某字怎麼寫,倒不如鼓勵孩子「你不是會查字典嗎?先查查看,再來告訴爸爸(媽媽)。」(這樣的引導,孩子會欣然去查字典)。這樣不僅省卻了家長的許多時間,更重要的培養了孩子的自己動手獲取知識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孩子們跳一跳,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六、鼓勵孩子涌躍參加各種文娛體育和社會交往活動:
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知識的寶庫,是我們的活教材、活教師,每一個人都應當向它們領教,向它們探討。
有個故事:威爾遜要到山裡參加為期兩天的野營,學校向他們介紹了營地的情況,為他們的准備工作提出了建議。媽媽問威爾遜是否需要幫忙,威爾遜說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在他出發之前,媽媽檢查了他的行李,發現他沒有帶足夠的衣服,因為那裡要比平原冷得多,顯然威爾遜忽視了這一點。媽媽還發現他也沒有帶手電筒,這是野營時經常需要帶的東西,但媽媽並沒有給他更多的提示。(大家反思一下,如果是你,你會怎樣。我敢保證,很多父母會立即動手給孩子塞進去,不僅如此,恐怕還會放進更多的東西了。)這位媽媽的做法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在嘗試中獲得經驗,運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這種經驗對孩子來說,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敗的,但這些經驗卻會在他今後的生活中起重要的作用。因些,我們的家長如果要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應該多給孩子體驗的機會,讓他們自己面對各種問題,時間長了,機會多了,他們就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孩子的本事及獨立的能力,都是在家長及老師通過引導,然後在適當時候捨得放手培養起來的。
從當今家庭看:大多數的家長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這個「望子成龍」或「盼女成鳳」的希望能否成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必然成為「獨生代」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
曾有人說過,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的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親們的手裡——社會的未來必須由新生一代去承當,而父母親們就肩負著塑造未來的重任。因此,可以說,中國當代「獨生代」的父母們,重任在肩。
從當今的孩子看:由於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陽」、「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因而導致孩子心理上「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為習慣。根據我國有關方面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兒童的心理素質合格率僅為19%,而美國為41%,日本為60%以上,有人說:「中國孩子的聰明才智是世界聞名的,同時他們的心理素質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並施以正確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從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裡想什麼,平時主要做什麼,交往的人是些怎樣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視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發表意見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說「小孩子懂什麼」。家中大事應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設家庭民主化,即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的權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兒童在家中的權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寵愛嬌慣孩子,置於「小皇帝」地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是尊重,是溺愛。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於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在重視身教重於言教的同時,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類型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范,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二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實際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孩子看著你的臉聽;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第五,家長應盡量要求孩子復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有的上學要坐摩托車、三輪車。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並適當徵求孩子的意見;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並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度的孩子。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願意聽從教導;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的;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後,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於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學習被動,作業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時的家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加強督促檢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勤勞的習慣,並持之以恆,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從當今家庭看:大多數的家長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這個「望子成龍」或「盼女成鳳」的希望能否成為現實,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的成功與否必然成為「獨生代」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所在。
曾有人說過,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的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親們的手裡——社會的未來必須由新生一代去承當,而父母親們就肩負著塑造未來的重任。因此,可以說,中國當代「獨生代」的父母們,重任在肩。
從當今的孩子看:由於是獨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陽」、「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採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視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因而導致孩子心理上「以我為中心」,「惟我獨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為習慣。根據我國有關方面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兒童的心理素質合格率僅為19%,而美國為41%,日本為60%以上,有人說:「中國孩子的聰明才智是世界聞名的,同時他們的心理素質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並施以正確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從了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裡想什麼,平時主要做什麼,交往的人是些怎樣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視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發表意見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說「小孩子懂什麼」。家中大事應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設家庭民主化,即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的權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兒童在家中的權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寵愛嬌慣孩子,置於「小皇帝」地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是尊重,是溺愛。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於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在重視身教重於言教的同時,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類型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范,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二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實際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孩子看著你的臉聽;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第五,家長應盡量要求孩子復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有的上學要坐摩托車、三輪車。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並適當徵求孩子的意見;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並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度的孩子。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願意聽從教導;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的;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後,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於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學習被動,作業不完成或抄襲,造成考試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時的家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加強督促檢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勤勞的習慣,並持之以恆,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
⑵ 簡歷中的教育形式怎麼填 初中,高中,大學,分別都是什麼教育形式
可以填:全日制、脫產制、自考、函授、電大、夜大等。
(ps:初中、高中、大學等一般都是全日制的)
根據教育的對象、任務、內容和形式的特徵對教育實踐所作的劃分。教育類型主要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3種。根據教育自身形式化的程度不同,即教育存在形態不同,可將教育分為非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3種。其中,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又統稱為非制度化教育。
拓展資料:
教育本質的多重審視
(1)內涵:所謂教育本質,就是指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區別於其它社會活動的根本特徵,即「教育是什麼」的問題。它反映出教育活動固有的規定性也即其根本特徵。
(2)關於教育本質的四種觀點:上層建築說;生產力說;特殊范疇說;多重屬性說。
(3)關於教育本質的第五種觀點「意識替代說」:
唐震認為,文化教育的本質也許可以概括為:用我們已經掌握了的關於我們的對象及對象關系的知識,教給新的個體以應付對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種意識改變另一種意識,以意識之間的碰撞、磨合、滲透及變革為目的,是一種意識覆蓋以至消除另一種意識的、令個體可能產生痛苦的過程。
由於任何兩個個體所面臨的對象均有不同,從不同對象中得來的意識之間就具有差異性或沖突性,文化教育活動的受體也就具有一定的排斥性。現實社會中,人們為了減弱受體的排斥心理,一是讓教育活動主要在長幼之間進行。
年長者(或者先得知識者)一般居於教育者地位,年幼者(或者後得知識者)知識匱乏,象個白板,因而是被教育者。二是通過功利等方式加以誘導。比如古代有「學而優則仕」,今天有「知識就是財富」等教育目標的召喚,使得教育活動能夠正常地開展下去。
關於意識替代,作家三盅則說:我們強迫孩子用死記硬背替代想像與創造,於是我們易中天多,而陳景潤少,甚至一萬個易中天里挑不出一個陳景潤。
文化教育通過改變個體的意識空間來改變個體的選擇指向。人類通過文化教育增大了個體的意識空間,從而找到了教給個體選擇對象的方式方法的捷徑。人類的文化成果通過教育者附著在個體的意識當中,塑造了新的個體,為個體關於未來的指向提供了透視器和顯微鏡。
(4)人類的教育有社會性、目的性,這與動物的本能教育有本質區別。人類教育本質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育是人類所特有的社會現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識、有目的、自覺地對受教育者進行培養。第三,存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響三種要素之間關系。
⑶ 教育方式有哪些
教育形式有:學校教育,遠程教育,函授教育,夜校教育,成人高考,自考。
學校教育制度是我國教育制度的主要部分,是接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而系統實施的,具體包括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四個階段。
學前教育,又稱幼兒教育,是指實施幼兒教育的機構根據一定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特點,對入小學前的幼兒進行有計劃的教育,其主要任務是使兒童身心獲得協調發展,為人小學接受小學階段的教育作好准備。實施學前教育的機構主要有托兒所、幼兒園、附設在小學的學前班等,其年限從1年至3年不等。
初等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打下文化知識基礎,具備基本的寫算能力,為接受更高一階段的教育做好准備的教育。初等教育是國家學制中的第一階段,又稱小學教育。我國實施初等教育的機構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對6至12歲左右的兒童實施教育的普通小學;另一類是為未能接受初等教育的成年公民開辦的成人初等學校,主要是進行掃盲教育和基本的文化知識教育。此外還包括承擔實施小學教育任務的其他機構,如招收兒童、少年學員的文藝、體育及特種工藝等機構。
中等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中等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分為初級中等教育和高級中等教育兩個階段。實施中等教育的機構也分為兩類,一類主要為普通初級中學和普通高級中學,還有一類就是初等和高等的職業學校。中等教育的數量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一個國家勞動者的素質,對於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是指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礎上的各種專業教育,一般分為高等專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專門人才、開展科學研究、從事社會服務的多重任務。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主要有專科學校、獨立設置的學院、大學等。
遠程教育是指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間、受教育者和教育組織之間相互分離的,教育者提供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通過多種傳播手段向受教育者傳遞知識、信息,連接教與學的過程。遠程教育的最大特點是遠程和交互,它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模式,只要條件允許,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函授教育是一種遠程的教育模式,人們常稱其為「沒有圍牆的大學」。教育培訓學校為沒有時間參加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在職人員;為職業交流的行業骨幹;為評職晉級因沒有文憑而感到遺憾的工作人員;為再就業的轉崗人員;為欲求職而沒有文憑的打工青年等,搭建了學習與交流的平台。
夜校教育是為了不與上班時間沖突而選擇在夜晚上課的教育方式。
成人高考也是高考,只是針對成人。它是成人再教育的方式自學考試是自己自學後再去考試,這種教育要有自製力。
⑷ 正確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不少家長認為:如果家庭教育是一場游戲,那我一定要當最強王者。那麼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在不自覺中就不再是愛和信任的關系,而是鬥智斗勇的關系。
父母們口頭說著「我是為你好」,心裡也的確想著為孩子好,費盡心力安排孩子的人生、盼望孩子出人頭地,卻弄得每一個人都傷痕累累。
而真正好的父母,是言出必行的、尊重的、和善而堅定的。把握好愛和操控的邊界,才能避免成為楊爍那樣無理取鬧的父母。
如果聽了這些道理,依然感覺不知道怎麼做才好,個人認為,有一件最基礎,卻是最重要的事情至少可以做到。
那就是:把孩子,真正當作一個人,而不是你的附屬品來看待。
就像紀伯倫在詩里寫的那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拼盡全力,變得像他們一樣,
卻不要讓他們變得和你一樣,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在過去停留。
⑸ 教育評價按內容分為哪幾類
字型大小:大中小 一、填空題:1.教育評價的本質是價值判斷。2.按功能及用途劃分,可將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3.按評價對象的層次劃分,可將評價分為宏觀評價和微觀評價。4.按評價主體劃分,可將評價分為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5.按評價方法劃分,可將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6.評價的總目標都可分解為三個子系統,即條件指標系統、過程指標系統和效果指標系統。而教育評價標准也相應由三部分構成,即素質標准、職責標准和效能標准。7.教育評價標准中的評語式標准可歸納為分等評語式、期望評語式和積分評語式三種。8.教育評價標准中的數量式標准可分為數量點式標准和數量區間式標准。9.教育評價中常用的量表有類別量表、等級量表、等距量表和模糊量表。 二、名詞解釋:1.教育評價P3:教育評價是評價者根據一定社會確定的教育目標和價值標准,對教育活動滿足社會與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斷的活動。2.教育測量P5:教育測量就是根據一定的理論、規則,運用一定的測量工具對教育對象進行數量化描述的過程。3.教育督導P6:是指行使督導職權的機構和人員,受本級政府或同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委託,依據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對下級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工作進行監督、檢查、評估和指導,以保證國家有關教育的方針、政策、法規的貫徹執行和教育目標的實現。4.教育評價過程P27:教育評價過程是教育評價活動所經過的程序,具有時間的連續性、順序性以及動態性,教育評價的過程也是管理的過程,是和管理過程相始終的。5.教育評價標准P63:是指對應於相應的評價指標或項目,被評對象達到什麼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優秀的、良好的等。 三、簡答題:1.簡述教育評價的目的。P9要點:1)獲取信息的目的;2)診斷問題、促進發展的目的;3)控制和監督的目的;4)決策的目的;5)激勵前進的目的。 2.教育評價有哪些功能?P11要點:導向的功能;2)診斷的功能;3)鑒定的功能;4)改進的功能;5)激勵的功能;6)控制的功能。 3.教育評價有哪些特點?P14要點:1)教育評價是以事實判斷為基礎的價值判斷;2)教育評價的基本標準是國家的教育目標;3)教育評價具有連續性和系統性;4)教育評價過程是主客體互動、評價與指導統一的過程;5)教育評價是一種心理特徵鮮明的主體性活動。 4.簡述泰勒模式。P22要點:泰勒模式又稱"行為目標模式"就是以教育目標為導向,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可測量的學生的行為目標,並根據這些行為目標編制課程、教材或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然後依據行為目標對教學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判斷實際進行活動的效果達到預期教育目標的程度。(具體評價程序參看教材P22-23) 5.簡述CIPP模式。P23要點:CIPP模式是由L.D.Stufflebeam於1966年提出的。這一模式由背景評價-context evaluation、輸入評價-input evaluation 、過程評價-process evaluation 和成果評價-proction evaluation組成。CIPP是這四種評價的縮寫。該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評價看成是"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其中背景評價是為計劃決策服務,輸入評價是為組織決策服務,過程評價是為決策的實施服務,成果評價是為再決策服務的。 6.簡述教育評價背景分析的主要內容。P35要點:對教育背景的分析主要包括1)社會發展背景分析;2)教育發展階段性需要分析;3)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政策制度要求或評價委託人的需要分析--領導者及管理者需要分析;4)被評對象自身需要和心理准備分析等。 7.常見的教育評價機構主要有哪些?P38要點:1)教育管理部門的評價機構;2)民間學術團體的評價組織機構;3)教育管理部門和社會力量相結合的評價機構;4)自我評價的組織機構。 8.教育評價方案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P44要點:第一,評價的目的和指導思想。第二,評價的內容。第三,對評價指標體系中方法、工具的有關說明。第四,評價實施程序的說明。第五,附錄。 9.教育評價方案應具備哪些主要特徵?P45要點:教育評價方案應具備1)目的性;2)可靠性;3)有效性;4)規范性;5)可行性。 10.簡述制定教育評價方案的一般步驟。P46要點:教育評價方案的一般步驟:第一步,確定教育評價的目的。第二步,設計評價項目,即根據特定的評價目的設計評價項目。第三步,確定權重系數。第四步,確定評價標准。第五步,設計評價工具及採集信息所需表格,確定評價信息的統計方法。第六步,確定評價的組織領導及實施程序。 11.簡述確定教育評價標準的依據。P66要點:確定教育評價標準的依據:1)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要。2)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3)教育規律和人的心理活動規律。4)從被評者實際出發,實事求是。5)評價主體的需要。 四、論述題:1.教育評價有哪些基本原則,在評價中如何貫徹這些原則?P19要點:1.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有:1)方向性原則。2)科學性原則。3)激勵性原則。4)可行性原則。5)實效性原則。 2. 在評價中貫徹這些原則的要求與作法:1)貫徹方向性原則,最主要的是要求教育評價在確定評價目的和標准時,必須以國家的教育目標為基本的、總的依據。具體來說,要求要通過科學地設計指標體系的內容和標准,恰當地確定權重,合理地呈現和使用評價結果等,引導、推動教育活動朝著符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所要求的方向發展。促進教育工作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是教育評價 的出發點和歸宿。2)貫徹科學性原則,要求確定的評價指標必須符合評價的目的,反映被評對象的本質特徵,注意指標間的聯系與交叉,避免指標重疊;評價標准要合理,即符合國家規定,又符合實際,評價者要正確理解和把握評價標准,克服主觀隨意性和感情因素的影響;評價方法的選擇要與評價對象的性質相適應,盡量採用現代的、科學的方法技術,定性方向和定量方向相結合。這樣才能使評價信息的搜集更加全面准確,評價信息的分析處理更加科學,結論更加可靠。3)貫徹激勵性原則,首先要使教育評價過程及其結果客觀、公正、准確,否則,評價對象就會產生不安和排斥心理,這樣不僅不能產生激勵作用,反而會產生負面影響。其次,制定評價目標和具體標准要從評價對象的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評價對象的客觀環境和條件,不要過高或過低,使被評對象通過努力有可能達到目的。第三,要求評價的實施者這樣評價對象個體心理狀態,評價技術的操作應考慮評價對象的可接受程度,要求評價者了解並尊重評價對象的意見,並向被評對象及時反饋評價的結果,以激發評價對象在進一步的活動中保持優勢、克服不足之處的動機和行為。4)貫徹可行性原則,一是要求在正確、科學的前提下應抓住被評對象的本質特徵,盡量簡化指標體系;二是要求評價標准高低適度,同時注意評價對象的層次性、差異性;三是評價組織實施中,搜集信息的方法要在科學的前提下使其簡化,讓人能理解、會用。評價中應將科學性和可行性結合起來。5)貫徹實效性原則,一是要求評價目的必須明確,針對實際問題,充分利用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實際問題的解決。二是要求評價過程主客體相互溝通,及時反饋評價信息,並幫助評價對象解決,有利於促使被評對象主動參與,自覺改進工作。提高評價的實效性是實現評價目的的根本要求。 2.設計教育評價指標系統應堅持哪些原則?為什麼要堅持這些原則?P51-要點:1.設計教育評價指標系統應堅持的原則有:1)導向性原則。2)科學性原則。3)整體性原則;4)可測性原則。5)可行性原則。2.在設計教育評價指標系統中堅持這些原則才能搞好評價工作。1)堅持導向性原則一是把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作為目標方向,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和提高的要求。二是要堅持大方向和效目標的統一,要把總的方向和階段性的重點統一起來。把工作的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統一起來,提高對階段性效目標的評價,促進其落實,逐漸提高,最終全面實現總方向指導下的大目標。2)堅持科學性原則,因為科學性是人們做任何事都追求的目標。指標設計的科學性一是要求指標與目標一致;二是要求同一指標體系中指標要相容,不能相互矛盾;三是要求同一指標系統中,指標不能重復,權重分配協調;四是要求指標具有可比性,能反映被評對象的共同屬性。3)堅持整體性原則,是指指標系統對目標反映的完備性、全面性。設計指標系統時,考慮要周到,不能遺漏任一重要的、反映評價對象實質的指標。但並不是要求指標事無巨細,主次不分,而是不能遺漏重要指標,尤其是一級指標。4)堅持可測性原則,要求設計指標時,盡量用具體可操作化的語言來描述,盡可能使指標定量化,或盡可能找到定量化的途徑,尤其對於目的在於鑒定、比較的總結性評價更應該如此。對於為改進工作而進行的形成性評價並不強調可測性,而是堅持描述性的評價。這樣通過觀察或測量得到明確的結果,以便於綜合得出評價的結論。5)堅持可行性原則。指標系統的可行性原則包括一是要求指標涉及的信息應易於獲取;二是指標系統要簡便可行,在設計時,要善於抓住問題的要害,反映事物的本質因素;三是簡化量化的方法,使之易懂,便於操作。
⑹ 教育活動按學習方式可分為
教育活動按學習方式可分為:
技能的學習,態度的學習,情感的學習,遷移的學習。
⑺ 教育可分為幾大類
教育可分為6大類
1、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幼兒教育是學前教育或說早期教育的後半階段,前面與o~3歲的嬰兒教育銜接,後面與初等教育銜接,是一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
2、正規教育
社會、群體或私人開設課程教育人們,通常是年輕人。正規教育比較系統完整。正規教育體系傳授理想或有價值的知識,但有時會出現濫用情況。
3、成人教育
終身教育或成人教育在許多國家已經非常普及。'教育' 還被看作兒童的事,成人教育經常 branded as '成人學習'或'終身學習'.。成人教育意義是負擔成人社會角色人所進行有系統持續的學習活動目的在促進知識、態度、價值和技巧上的改變。
4、高等自學教育
針對在職人群,因工作需要用學歷而沒時間去進行脫產學習;在工作期間自學通過國家統考的教育方式。
5、開放教育
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取消和突破對學習者的限制和障礙,對入學者的年齡、職業、地區等方面沒有太多的限制,學生對課程選擇和媒體使用有一定的自主權,在學習方式、學習進度、時間和地點等方面也可以由學生根據需要決定;在教學上採用面授、多種媒體教材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等。
6、遠程教育
通過互聯網等方式進行授課的方式。
(7)教育方式一般分為擴展閱讀: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⑻ 九種教育形式包括哪些
(一) 模具製造型
持此類教育方式的家長,大有人在。此類家長,屬於自以為是之人,總以為自己的想法不會錯誤,總以為自己是愛孩子,為孩子好。對孩子的要求極嚴,孩子的舉手投足,都給予詳盡的指示,從生活習慣、活動的范圍方式,到讀書的范圍方法、興趣愛好,甚至到高考專業的選擇、畢業工作的種類,都受到強制性指導。
殊不知,人是萬物之靈,人最大的長處,是善於思想,善於學習,善於在學習中創造,而這種教育模式,無形之中,就抹殺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與創造能力。在這種模式之下,不否認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卻成為模具製造的產品,家長原形的克隆,人的獨立思考與創造能力,在這些克隆產品中黯然消退。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在這種模式之下,恐怕龍鳳老鼠的後代,都是「老鼠」了!
(二) 溫室培養型
經濟條件的改善,孩子數目的減少,使家長更有能力精力來教育培養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給予孩子最好的學習與成長條件,彌補自己少時的缺憾,這是生在艱苦年代的家長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總擔心孩子缺鋅少鈣;孩子的穿,要操心,噓寒問暖,從孩子房裡的太空被空調,到出門武裝到牙齒的裝備,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細膩的愛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學校附近春遊,父母也要請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許與「優秀」者(大多以學習成績為標准)交往;孩子的學,更要操心,從胎教,到小時候的藝術素質的培養(比如學琴畫畫),到入學的學校選擇、老師選擇,無一不體現了家長的「智慧」,直到孩子的畢業,專業的選擇,工作的選擇,愛人的選擇,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卻沒有料到,人的思慮有限,自然的造化無窮!這樣的做法,製造了許多肥胖兒童與厭食者,製造了免疫力極差的孩子,製造了龐大的厭學者隊伍,製造了離開父母一無所能的孩子。溫室的花朵,禁不住一點點風吹雨打,「溫室」培養出來的孩子,離開父母,卻無法適應於社會,最後父母只好哀嘆自己無法與天地同壽了!
⑼ 教育活動按學習方式可分為
學習的種類有技能的學習,態度的學習,情感的學習,遷移的學習。學習的方式有觀察法,直觀法,實物直觀,言語直觀,記憶法的運用。美國心理學家加涅的分類:①信號學習②刺激—反應學習③連鎖學習④言語聯結學習⑤辨別學習⑥概念學習⑦規則或原理學習⑧解決問題學習。
我國心理學家的分類為: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和行為規范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