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北京教育技術等級考試考題

北京教育技術等級考試考題

發布時間: 2020-11-19 13:09:08

⑴ 初級電工證考試.試題

初級電工證考試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一次設備:直接與生產電能和輸配電有關的設備稱為一次設備。包括各種高壓斷路器、隔離開關、母線、電力電纜、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電抗器、避雷器、消弧線圈、並聯電容器及高壓熔斷器等。

2、二次設備:對一次設備進行監視、測量、操縱控制和保護作用的輔助設備。如各種繼電器、信號裝置、測量儀表、錄波記錄裝置以及遙測、遙信裝置和各種控制電纜、小母線等。

3、三相交流電:由三個頻率相同、電勢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120°角的交流電路組成的電力系統,叫三相交流電。

4、高壓斷路器:又稱高壓開關,它不僅可以切斷或閉合高壓電路中的空載電流和負荷電流,而且當系統發生故障時,通過繼電保護裝置的作用,切斷過負荷電流和短路電流。它具有相當完善的滅弧結構和足夠的斷流能力。

5、空氣斷路器(自動開關):是用手動(或電動)合閘,用鎖扣保持合閘位置,由脫扣機構作用於跳閘並具有滅弧裝置的低壓開關,目前被廣泛用於500V以下的交、直流裝置中,當電路內發生過負荷、短路、電壓降低或消失時,能自動切斷電路。

6、負荷開關:負荷開關的構造秘隔離開關相似,只是加裝了簡單的滅弧裝置。它也是有一個明顯的斷開點,有一定的斷流能力,可以帶負荷操作,但不能直接斷開短路電流,如果需要,要依靠與它串接的高壓熔斷器來實現。

7、母線:電氣母線是匯集和分配電能的通路設備,它決定了配電裝置設備的數量,並表明以什麼方式來連接發電機、變壓器和線路,以及怎樣與系統連接來完成輸配電任務。

8、變壓器:一種靜止的電氣設備,是用來將某一數值的交流電壓變成頻率相同的另一種或幾種數值不同的交流電壓的設備。

9、電流互感器:又稱儀用變流器,是一種將大電流變成小電流的儀器。

10、接地線:是為了在已停電的設備和線路上意外地出現電壓時保證工作人員的重要工具。按部頒規定,接地線必須是25mm2以上裸銅軟線製成。

11、遮欄:為防止工作人員無意碰到帶電設備部分而裝設備的屏護,分臨時遮欄和常設遮欄兩種。

12、標示牌:用來警告人們不得接近設備和帶電部分,指示為工作人員准備的工作地點,提醒採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微量某設備或某段線路合閘通電的通告示牌。可分為警告類、允許類、提示類和禁止在等。

13、跨步電壓:如果地面上水平距離為0.8m的兩點之間有電位差,當人體兩腳接觸該兩點,則在人體上將承受電壓,此電壓稱為跨步電壓。最大的跨步電壓出現在離接地體的地面水平距離0.8m處與接地體之間。

14、相序:就是相位的順序,是交流電的瞬時值從負值向正值變化經過零值的依次順序。

15、電力系統:電力系統是動力系統的一部分,它由發電廠的發電機及配電裝置,升壓及降壓變電所、輸配電線路及用戶的用電設備所組成。

二、選擇題

1、萬用表的轉換開關是實現(A)。

A、各種測量種類及量程的開關 B、萬用表電流接通的開關

C、接通被測物的測量開關

2、兩只額定電壓相同的電阻,串聯接在電路中,則阻值較大的電阻(A)。

A、發熱量較大 B、發熱量較小 C、沒有明顯差別

3、絕緣手套的測驗周期是(B)。

A、每年一次B、六個月一次C、五個月一次

4、絕緣靴的試驗周期是(B)。

A、每年一次B、六個月一次C、三個月一次

5、接受倒閘操作命令時(A)。

A、要有監護人和操作人在場,由監護人接受

B、只要監護人在場,操作人也可以接受

C、可由變電站(所)長接受

6、在值班期間需要移開或越過遮欄時(C)。

A、必須有領導在場B、必須先停電

C、必須有監護人在場

7、接地中線相色漆規定塗為(A)。

A、黑B、紫C、白

8、變電站(所)設備接頭和線夾的最高允許溫度為(A)。

A、85℃B、90℃C、95℃

9、電流互感器的外皮最高允許溫度為(B)。

A、60℃B、75℃C、80℃

10、電力變壓器的油起(A)作用。

A、絕緣和滅弧B、絕緣和防銹C、絕緣和散熱

11、電力電纜不得過負荷運行,在事故情況下,10kV以下電纜只允許連續(C)運行。

A、1h過負荷35%B、1.5h過負荷20%C、2h過負荷15%

12、繼電保護裝置是由(B)組成的。

A、二次迴路各元件B、各種繼電器

C、包括各種繼電器和儀表迴路

13、線路繼電保護裝置在該線路發生故障時,能迅速將故障部分切除並(B)。

A、自動重合閘一次B、發出信號

C、將完好部分繼續運行

14、裝設接地線時,應(B)。

A、先裝中相B、先裝接地端,再裝兩邊相

C、先裝導線端

三、填空題

1、安全工作規程是中規定:設備對地電壓高於250V為高電壓;在250V以下為低電壓;安全電壓為36V以下;安全電流為10mA以下。

2、值班人員因工作需要移開遮欄進行工作,要求的安全距離是10kV時0.7m,35kV時1.0m,110kV時1.5m,220kV時3.0m。

3、遇有電氣設備著火時,應立即將該設備的電源切斷,然後進行滅火。

4、值班運行工的常用工具有鋼絲鉗、螺絲刀、電工刀、活板手、尖嘴鉗、電烙鐵和低壓試電筆等。

5、在變壓器的圖形符號中Y表示三相線圈星形連接。

6、變電站(所)控制室內信號一般分為電壓信號;電流信號;電阻信號。

7、帶電設備著火時應使用乾粉、1211、二氧化碳滅火器,不得使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8、變電站(所)常用直流電源有蓄電池、硅整流、電容儲能。

9、高壓斷路器或隔離開關的拉合操作術語應是拉開、合上。

10、繼電保護裝置和自動裝置的投解操作術語應是投入、解除。

11、驗電裝拆接地線的操作術語是裝設、拆除。

12、已執行的操作票註明「已執行」。作廢的操作應註明「作廢」字樣。這兩種操作票至少要保存三個月。

13、在晶體管的輸出特性中有三個區域分別是截距、放大區和飽和區。

14、在阻、容、感串聯電路中,只有電阻是消耗電能,而電感和電容只是進行能量變換。

15、變電站(所)倒閘操作必須由兩人執行,其中對設備熟悉者做監護人。

16、填寫操作票,要包括操作任務操作順序、發令人、操作人、監護人及操作時間等。

17、高壓設備發生接地故障時,人體接地點的安全距離:室內應大於4m,室外應大於8m。

18、電流互感器一次電流,是由一次迴路的負荷電流所決定的,它不隨二次迴路阻抗變化,這是與變壓器工作原理的主要區別。

19、變壓器油枕的作用是調節油量、延長油的使用壽命。油枕的容積一般為變壓器總量的十分之一。

20、變壓器的冷卻方式有油浸自冷式、油浸風冷式、強油風冷式和強油水冷卻式。

四、問答題

1、繼電保護的用途是什麼?

答:①、當電網發生足以損壞設備或危及電網安全運行的故障時,使被保護設備快速脫離電網;②、對電網的非正常運行及某些設備的非正常狀態能及時發出警報信號,以便迅速處理,使之恢復正常;③、實現電力系統自動化和遠動化,以及工業生產的自動控制。

2、繼電保護裝置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答: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基本特點是電流突增,電壓突降,以及電流與電壓間的相位角發生變化,各種繼電保護裝置正是抓住了這些特點,在反應這些物理量變化的基礎上,利用正常與故障,保護范圍內部與外部故障等各種物理量的差別來實現保護的,有反應電流升高而動作的過電流保護,有反應電壓降低的低電壓保護,有即反應電流又反應相角改變的過電流方向保護,還有反應電壓與電流比值的距離保護等等。

3、對繼電器有哪些要求?

答:①、動作值的誤差要小;②、接點要可靠;③、返回時間要短;④、消耗功率要小。

4、常用繼電器有哪幾種類型?

答:按感受元件反應的物理量的不同,繼電器可分為電量的和非電量的兩種,屬於非電量的有瓦斯繼電器、速度繼電器、溫度繼電器等。

反應電量的種類較多一般分為:

①、按動作原理分為:電磁型、感應型、整流型、晶體管型;②、按反應電量的性質有:電流繼電器和電壓繼電器;③、按作用可分為:電間繼電器、時間繼電器、信號繼電器等。

5、感應型電流繼電器的檢驗項目有哪些?

答:感應型電流繼電器是反時限過流繼電器,它包括感應元件和速斷元件,其常用型號為GL-10和GL-20兩種系列,在驗收和定期檢驗時,其檢驗項目如下:

①、外部檢查;②、內部和機械部分檢查;③、絕緣檢驗;④、始動電流檢驗;⑤、動作及返回值檢驗;⑥、速動元件檢驗;⑦、動作時間特性檢驗;⑧、接點工作可靠性檢驗。

6、怎樣正確使用接地搖表?

答:測量前,首先將兩根探測針分別插入地中接地極E,電位探測針P和電流探測針C成一直線並相距20米,P插於E和C之間,然後用專用導線分別將E、P、C接到儀表的相應接線柱上。

測量時,先把儀表放到水平位置檢查檢流計的指針是否指在中心線上,否則可藉助零位調整器,把指針調整到中心線,然後將儀表的「信率標度」置於最大倍數,慢慢轉動發電機的搖把,同時旋動「測量標度盤」使檢流計指針平衡,當指針接近中心線時,加快發電機搖把的轉速,達到每分鍾120轉以上,再調整「測量標度盤」使指針於中心線上,用「測量標度盤」的讀數乘以「倍率標度」的倍數,即為所測量的電阻值。

7、繼電器應進行哪些外部檢查?

答:繼電器在驗收或定期檢驗時應做以下外部檢查:

①、繼電器外殼應完好無損,蓋與底座之;②、各元件不應有外傷和破損,且按裝牢固、整齊;③、導電部分的螺絲接線柱以及連接導線其部件不應有氧化開焊及接觸不良等現象,螺絲及接線柱均應有墊片及彈簧墊;④、非導電部分如彈簧,限位桿等,必須用螺絲加以固定並用耐久漆並封。

8、什麼是變壓器的絕緣吸收比?

答:在檢修維護變壓器時,需要測定變壓器的絕緣吸收比,它等於60秒所測量的絕緣電阻值與15秒所測的絕緣電阻值之比即R60/B15用吸收比可以進行一步判斷絕緣是否潮濕,污穢或有局部缺陷,規程規定在10~30℃時,35~60kV繞組不低於1.2,110~330kV繞組不低於1.3。

9、DX-11型信號繼電器的動作值返回值如何檢驗?

答:試驗接線與中間繼電器相同,對於電流型繼電器,其動作值應為額定值的70~90%,對於電壓型信號繼電器,其動作值應為額定值的50~70%。

返回值均不得低於額定值的5%,若動作值,返回值不符合要求,可調整彈簧拉力或銜鐵與鐵芯間的距離。

10、繼電保護裝置的快速動作有哪些好處?

答:①、迅速動作,即迅速地切除故障,可以減小用戶在降低電壓的工作時間,加速恢復正常運行的過程;②、迅速切除故障,可以減輕電氣設備受故障影響的損壞程度;③、迅速切除故障,能防止故障的擴展。

11、電流速斷保護的特點是什麼?

答:無時限電流速斷不能保護線路全長,它只能保護線路的一部分,系統運行方式的變化,將影響電流速斷的保護范圍,為了保證動作的選擇性,其起動電流必須按最大運行方式(即通過本線路的電流為最大的運行方式)來整定,但這樣對其它運行方式的保護范圍就縮短了,規程要求最小保護范圍不應小於線路全長的15%。

另外,被保護線路的長短也影響速斷保護的特性,當線路較長時,保護范圍就較大,而且受系統運行方式的影響較小,反之,線路較短時,所受影響就較大,保護范圍甚至會縮短為零。

對於直流時間繼電器,動作電壓不應大於額定電壓的65%,返回電壓不應小於額定電壓的5%,對於交流時間繼電器,動作電壓不應大於額定電壓的85%,若動作電壓過高,則應調整彈簧彈力。

12、對斷路器控制迴路有哪幾項要求?

答:斷路器的控制迴路,根據斷路器的型式,操作機構的類型以及運行上的不同要求,而有所差別,但其基本上接線是相似的,一般斷路器的控制迴路應滿足以下幾項要求:

①、合閘和跳閘線圈按短時通過電流設計,完成任務後,應使迴路電流中斷;②、不僅能手動遠方控制,還應能在保護或自動裝置動作時進行自動跳閘和合閘;③、要有反映斷路器的合閘或跳閘的位置信號;④、要有區別手動與自動跳、合閘的明顯信號;⑤、要有防止斷路器多次合閘的「跳躍」閉鎖裝置;⑥、要能監視電源及下一次操作迴路的完整性。

13、電氣上的「地」是什麼?

答:電氣設備在運行中,如果發生接地短路,則短路電流將通過接地體,並以半球面形成地中流散,如圖所示,由於半球面越小,流散電阻越大,接地短路電流經此地的電壓降就越大。所以在靠近接地體的地方,半球面小,電阻大,此處的電流就高,反之在遠距接地體處,由於半球面大,電阻小其電位就低。試驗證明,在離開單根接地體或接地極20m以外的地方,球面已經相當大,其電阻為零,我們把電位等於零的地方,稱作電氣上和「地」。

14、測量電容器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答:①、用萬用表測量時,應根據電容器和額定電壓選擇適當的檔位。例如:電力設備中常用的電容器,一般電壓較低只有幾伏到幾千伏,若用萬用表R×1CK檔測量,由於表內電池電壓為15~22.5伏,很可能使電容擊穿,故應選用R×1K檔測量;②、對於剛從線路上拆下來的電容器,一定要在測量前對電容器進行放電,以防電容器中的殘存電椅向儀表放電,使儀表損壞;③、對於工作電壓較高,容量較大的電容器,應對電容器進行足夠的放電,放電時操作人員應的防護措施,以防發生觸電事故。

15、什麼叫正弦交流電?為什麼目前普遍應用正弦交流電?

答:正弦交流電是指電路中電流、電壓及電勢的大小和方向都隨時間按正弦函數規律變化,這種隨時間做周期性變化的電流稱為交變電流,簡稱交流。

交流電可以通過變壓器變換電壓,在遠距離輸電時,通過升高電壓以減少線路損耗,獲得最佳經濟效果。而當使用時,又可以通過降壓變壓器把高壓變為低壓,這即有利於安全,又能降你對設備的絕緣要求。此外交流電動機與直流電動機比較,則具有造價低廉、維護簡便等優點,所以交流電獲得了廣泛地應用。

16、為什麼電氣測量儀表,電度表與繼電保護裝置應盡量分別使用不同次級線圈的CT?

答:國產高壓CT的測量級和保護級是分開的,以適應電氣測量和繼電保護的不同要求。電氣測量對CT的准確度級要求高,且應使儀表受短路電流沖擊小,因而在短路電流增大到某值時,使測量級鐵芯飽和以限制二次電流的增長倍數,保護級鐵芯在短路時不應飽和,二次電流與一次電流成比例增長,以適應保護靈敏度要求。

17、CT的容量有標伏安(VA)有標歐姆(Ω)的?它們的關系?

答:CT的容量有標功率伏安的,就是二次額定電流通過二次額定負載所消耗的功率伏安數:W2=I2Z2,有時CT的容量也用二次負載的歐姆值來表示,其歐姆值就是CT整個二次串聯迴路的阻抗值。CT容量與阻抗成正比,CT二次迴路的阻抗大小影響CT的准確級數,所以CT在運行是其阻抗值不超過銘牌所規定容量伏安數和歐姆值時,才能保證它的准確級別。

18、兆歐表搖測的快慢與被測電阻值有無關系?為什麼?

答:兆歐表搖測的快慢一般來講不影響對絕緣電阻的測量。因為兆歐表上的讀數是反映發電機電壓與電流的比值,在電壓變化時,通過兆歐表電流線圈的電流,也同時按比例變化,所以電阻值數不變,但如果兆歐表發電機的轉數太慢,由於此時電壓過低,則也會引起較大的測量誤差,因此使用兆歐表時應按規定的轉數搖動。一般規定為120轉/分,可以±20%變化,但最多不應超過±25%。

19、哪些電氣設備必須進行接地或接零保護?

答:①、發電機、變壓器、電動機高低壓電器和照明器具的底座和外殼;②、互感器的二次線圈;③、配電盤和控制盤的框架;④、電動設備的傳動裝置;⑤、屋內外配電裝置的金屬架構,混凝土架和金屬圍欄;⑥、電纜頭和電纜盒外殼,電纜外皮與穿線鋼管;⑦、電力線路的桿塔和裝在配電線路電桿上的開關設備及電容器。

20、在進行高壓試驗時必須遵守哪些規定?

答:①、高壓試驗應填寫第一種工作票。在一個電氣連接部分同時有檢修和試驗時填一張工作票。但在試驗前應得到檢修工作負責有的許可,在同一電氣連部分,高壓試驗的工作票發出後,禁止再發第二張工作票。如加壓部分和檢修部分之間的斷開點,按試驗電壓有足夠的安全距離,並在另一則有接短路時,可在斷開點一側進行試驗,另一側可繼續工作,但此時在斷開點應掛有「止步,高壓危險!」標示牌,並設有專人監護;②、高壓試驗工作不各少於兩人,試驗負責人應由有經驗的人員擔任,開始試驗前試驗負責人應對全體試驗人員詳細布置試驗中的安全注意事項;③、因試驗需要斷開設備接頭時,拆前應做好標記,接後應進行檢查;④、試驗裝置的金屬外殼應可靠接地,高壓引線應盡量縮短,必要時用絕緣物支持牢固,試驗裝置的電源開關應使明顯斷開的雙刀閘,為了防止誤合,切閘,可在刀刃上加絕緣罩,試驗裝置的低壓迴路中應有兩個串聯電源開關,並加上裝過載自動掉閘裝置;⑤、試驗現場應裝設遮欄或圍欄,向外懸掛「止步,高壓危險!」標牌並派人看守,被試設備兩端不在同一地點時,另下點派人看守;⑥、加壓前,必須認真檢查,試驗接線表計倍率,調壓器在零位及儀表的開始狀態,均正確無誤,通知有關人員離開被試設備,並取得負責人許可,方可加壓,加壓中應有監護並呼唱,高壓試驗工作人員,在全部加壓中,應精力集中不得與他人閑談,隨時警惕異常現象發生。操作人員應站在絕緣墊上;⑦、變更接線或試驗結束時,應首先斷開試驗電源,放電並將升壓設備的高壓部分短路落地;⑧、未裝地線的大熔器被試設備,應先放電再做試驗,高壓直流試驗時,每告一段落或結束,應將設備對地放電數次,並短路接地;⑨、試驗結束時,試驗人員應拆除自裝的接地短路線,並對被試設備進行檢查和清理現場;⑩、特殊的重要電氣試驗,應有詳細的試驗措施並經主管生產領導(總工)批准。

⑵ 大一 教育技術學導論 試題

1.從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和三個發展階段,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術發展概況。這就形成了關於教育技術發展的「2×3」模型。績效技術和知識管理技術屬於( )發展階段的( )技術。
2. 「經驗之塔」把人們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各種經驗,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為3大類11個層次(1969年修改為11層次)。其中3大類為( )、( )、( )。
3. 學習結果和學習目標在本質上一致的,加涅根據學習結果不同特點,概括出五種學習結果:( )、( )、( )、動作技能、態度。
4. 1954年哈佛大學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斯金納發表了題為《學習的科學和教學藝術》一文,指出了傳統教學的缺點,指出使用教學機器能解決許多教學問題。他根據他的( )、和( )的理論設計了教學機器和程序教學。
1. 教育技術(AECT94定義)2. 績效技術3. 知識管理
4.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5. 信息素養
1. 如何理解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含義?
2. 個別化的優缺點有哪些?
3. 影響學習過程的因素有哪些?
4. 畫出香農——韋弗教育傳播理論模式圖,並根據該模式分析學校教學的教育傳播過程
5.結合自己學習體驗談談對加涅的學習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識管理對網路學習的作用有哪些?
7、學習媒體選擇的依據有哪些?
8. 簡述「經驗之塔」理論對視聽教學方法發展的影響
9.對績效技術和教學系統設計進行比較,二者有何聯系和區別?
10. 程序教學的基本要素
四.論述題(第一小題 12 分,第二小題13分,共 25 分)
1. 「我們淹沒在網路數據資料的海洋中,卻又在忍受著知識的飢渴」。闡述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解決措施。
2. 在「長春2004—教育技術國際論壇」上,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定義與術語委員會主席巴巴拉·西爾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術新定義: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請結合自己的學習,談談AECT教育技術新定義的解讀與啟示
周口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系教育技術學專業
教育技術學導論試題
得分
評卷人
1、「經驗之塔」把人們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各種經驗,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為3大類11個層次(1969年修改為11層次)。其中3大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54年__________發表了題為《學習的科學和教學藝術》一文,指出了傳統教學的缺點,指出使用教學機器能解決許多教學問題。他根據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論設計了教學機器和程序教學。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25年美國心理學家____________設計了第一台自動教學機。被稱為」程序教學之父」的是___________
5、教育技術的形成經歷了三種教學方法,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詞解釋 (共20分)
1、教育技術(AECT94定義)
2、學習資源
3、教學媒體
4、系統方法
5、過程
1、程序教學的基本要素
2、媒體選擇的依據有哪些?
3、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自主學習的設計原則
4、教育史學家認為的四次教育革命
5、列舉常見的視聽覺類媒體,任選其一說明它在教學傳播過程中的優缺點。
四、論述(共40分)
1、 簡述「經驗之塔」理論對媒體選擇的指導意義。
2、 分析小組教學的優缺點
3、結合當今我國教育技術的發展,試分析教育技術的研究范圍。
4、 在「長春2004—教育技術國際論壇」上,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協會(AECT)定義與術語委員會主席巴巴拉·西爾斯首次提出了AECT教育技術新定義: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using,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請結合自己的學習,談談AECT教育技術新定義的解讀與啟示
一、填空 (共15分)
1、1925年美國心理學家____________設計了第一台自動教學機。被稱為」程序教學之父」的是___________
2、1954年斯金納發表了題為《學習的科學和教學藝術》一文,指出了傳統教學的缺點指出使用教學機器能解決許多教學問題。他根據他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理論設計了教學機器和程序教學。
3、加涅根據學習結果的不同特點,概括出五種學習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經驗之塔」把人們獲得知識與能力的各種經驗,按照它的抽象程度,分為3大類11個層次(1969年修改為11層次)。其中3大類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系統科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詞解釋 (共20分)

1、績效技術

2、教育信息化

3、超文本

4、教學結構

5、教育技術
三、簡答 (共25分)
1、教育技術運用所包含的內容有哪些?他們之間的關系如何?
2、簡述按教育信息資源的存在形態通常把網際網路教育信息資源分為那幾類;
3、我國教育技術的特點是什麼?當前我國教育技術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4、解釋醫療電子績效支持系統的功能
5、解釋「媒體一般是靈活的、可以替換的」這一觀點
四、論述(共40分)
1、 什麼是系統方法?它對教育技術的發展產生過什麼影響?它與教育技術有什麼關系?
2、 請你回顧我國教育技術發展歷史,由此分析我國在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改革的進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你能提出一些新的解決思路嗎?
3、什麼是信息技術?什麼是教育技術?兩者有什麼關系?談談你的教育技術觀?
4、請舉出教育技術研究的六大熱點領域?並就其中一個做詳細說明。
一、 填空題 (每空1 分,共 10 分)
1.1925年美國心理學家( )設計了第一台自動教學機。被稱為」程序教學之父」的是( )
2.布盧姆認知領域的學習目標包括六個層次::知道、領會、( )、( )、( )、評價
3.教育技術的形成經歷了三種教學方法,分別是( )、( )、( )
4.學習者通過符號(字母、數字、單詞等)與自己所處環境作用及反應的能力。加涅把智力技能分為辨別、( )、( )和高級規則。
二、 名詞解釋 (每小題3分,共15分)
1. 教育技術(AECT2005定義)
2.學習媒體
3. 教育信息化
4. 流媒體技術
5.教學系統
三、 簡答題 (每小題 5分,共50 分)
1. 教育技術邏輯起點是什麼?
2. 簡述小組教學的優缺點?
3. 影響學習過程的因素有哪些?
4.從技術的兩個發展方向和三個發展階段,可以比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術發展概況。這就形成了關於教育技術發展的「2×3」模型,該模型具體內容是什麼?
5.結合自己學習體驗談談對加涅的學習信息加工模型的理解?
6.知識管理對網路學習的作用有哪些?
7、解釋「媒體一般是靈活的、可以替換的」這一觀點
8.簡述當前三種典型教學結構
9.我國教育技術的特點是什麼?當前我國教育技術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10. 程序教學的基本要素
四.論述題(第一小題 12 分,第二小題13分,共 25 分)
1.根據自己學習體會,假如你是一名某一科目教師,談談你在教學中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2.請就下面的觀點進行評述: 由於多媒體計算機在教學中具有多種功能,並且在教學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因此 有人提出:多媒體計算機是一種全能的媒體,它能夠代替幻燈、投影、廣播、錄音、 電影、電視等媒體。(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有邏輯性。)
教育技校學導論參考答案:
試卷1:
一.
1、 信息化教育技術(信息技術時代) 觀念形態技術
2、 做的經驗 觀察的經驗 抽象的經驗
3、 言語信息 智力技能 認知策略
4、 操作條件反射 積極強化
二、
1- 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2- 績效技術是運用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的系統方法來提高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工作業績的研究領域
3- 是將可得到的各種信息轉化為知識,並將知識與人聯系起來的過程,是要對知識進行規范管理,以利於知識的產生、獲取和重新利用。
4- 是指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整合,共同完成課程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5- 與「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實際能力
三、
1、 答題要點:技術是一個歷史范疇,隨著社會的發展其內涵在不斷地演變。技術包含2方面內容,即有形的物質設備、工具手段和無形的非物質的、觀念形態的方法技能。技術的重點在於工作技能的提高和工作的組織,而不是工具和機器
2、 有明確教學目標 提供與傳統不同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 學生能及時反饋 靈活安排時間 自定學習步調 等
過多依賴學生的主動作用要求學生學習動力和學習責任心很強 准備適合個別化教學的材料很困難 有些教師不適應具有支持性指導任務 適合個別化教學的課程范圍和類型有限 以學為主的課程很大方面取決於主辦學校行政管理的支持
3、 身心發展狀況3、已有的認知結構水平、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學習風格3、外部環境
一、
1、做的經驗、觀察經驗、抽象經驗
2斯金納 操作性條件反射、強化
3 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資源)
4 普萊西
5 視聽教學方法、個別化教學技術、系統化設計教學方法
二、
1、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2、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可被學習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學習的人、物、財、信息等
3、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
4、系統方法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吧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它側重於系統的整體性分析,從組成系統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中去發現系統的規律性,從而指明解決復雜系統問題的一般步驟、程序和方法
5、 是指為了達到預定學習效果而採取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動,是一個包括輸入、行為和輸出的序列。
三、
1 小步子邏輯序列、積極反應、信息及時反饋、自定步調。減少錯誤率
2、依據學習者特徵、依據學習任務、依據客觀條件
3、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出學生的首創精神
知識外化
實現自我反饋
4 文字體系出現 印刷術產生 專職教師出現 教育技術
5 電視機 錄像機 影碟機

1、 最底層的經驗最具體,越往上越抽象,各種教學活動可以依其經驗的具體—抽象程度,排成一個序列;教學活動應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進入抽象經驗;在學校教學中使用各種媒體,可以使教學活動更具體,也能為抽象概括創造條件;位於塔的中間部位的那些視聽材料和視聽經驗,比上層的言語和視覺符號具體、形象,又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彌補下層各種直接經驗方式的不足。
2、 優點:較高的認知目標 創造性的思考技巧能、交流技能 人際關系技能、理想的態度性格
3、 缺點:小組方面的困難 態度問題
試卷3:
1、 普萊西 斯金納2、 操作像條件反射 強化3、 言語信息 智力技能 認知策略 態度 動作技能4、 直接做的經驗 觀察的經驗 抽象經驗5、 資訊理論 系統論 控制論

1 是運用分析、設計、開發、實施和評價的系統方法來提高個人和組織機構的工作業績的研究領域
2、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化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和教育現代化。使之適應信息化社會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3、 是按照人腦的聯想思維方式非線性地組織管理信息的一種先進技術
4、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在一定環境中展開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定的結構形式,是教學系統四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媒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
5、是指為了促進學習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

媒體的利用、革新推廣、實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規
2在線資料庫、新聞組、電子公告牌、電子期刊、電子書、教育網站
3非替代性、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選擇性「適者生存」、發展過程中對人的作用的認識越來越深刻、發展需要新觀念,並且要通過積極推進教育的整體改革才能使自身獲得快速發展
問題 教育技術觀念中存在問題()教育技術研究中存在問題()

一、1、普萊西 斯金納
2、應用 分析 綜合
3、視聽教學方法 個別化教學方法 系統化設計教學方法
4、概念 規則
二、1、教育技術是通過創造、使用和管理合適的技術性的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提高績效的研究與符合倫理道德的實踐。
E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study and ethical practice of 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by creating, using, and managing appropriate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⑶ 教育技術學,寫什麼題目的畢業論文好呢

你不來是有指導教師嗎源?找指導教師商量一下。如果導師不提供選題或導師的選題自己不感興趣也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思考一下:
1、從理論學習中找。找一下教育技術的專業期刊,看看大家在談什麼,裡面的文章有沒有能引起自己共鳴,特別是有沒有自己感覺不大對的....
2、實踐中找。學習、實踐中有沒有發現一些問題....專業課的設置、畢業生的走向、學生對專業的認同程度、考研動機等等都是貼近生活的選題

⑷ 2015全國咨詢繼續教育地基處理及樁基技術考題和答案

抱歉同行這個不清楚,一般都根據現場實際情況處理,有些考試跟實際有差別,好久沒接觸了。

⑸ 現代教育技術考題,求答案!!!

CCBBADCBA

⑹ 教育學考試題目

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是教師履行崗位職責,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完成教書育人任務必須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
一般地說教學基本功應包含:
1、理解課程標准和把握教材的基本功:掌握課程標准對學科教學的目的、要求、內容、應重視的問題以及各個年級基本能力和基礎知識教學要求。能夠理解單元或章節教材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確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實際的需要。
2、備課的基本功:能從教學實際出發認真構思教學方案,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認真設疑,能抓住要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科與學科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以及課與課之間的聯系與整合,教案字跡工整、規范。
3、運用教學語言的基本功:能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正確、清楚表達講授內容,用詞准確,條理清楚,節奏適宜,過渡自然,邏輯性強,富有幽默感,講課堂術語。
4、設計板書的基本功:能根據教學需要設計好板書,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條理分明,科學、合理、適用,有指導復習的價值,書寫美觀。
5、應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基本功:能夠恰當選擇和使用常用的教學媒體,做到獨立使用,操作規范,對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技術水平達到國家要求(中級)水平。
6、學科專項基本功:如語文學科朗讀,數學學科繪制圖形,外語學科繪制簡筆畫,能用外語組織教學,歷史學科能准確指示和分析歷史地圖、文物圖及歷史資料,地理學科繪制簡略地圖,物理學科、化學學科、生物學科能正確進行演示實驗和組織學生實驗,音樂學科自彈自唱,美術學科示範美術技法,體育學科示範動作和示範操作等。
7、組織教學基本功:課堂上重視組織教學,做到從開始到最後師生始終以飽滿的熱情進行教與學,教師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心理活動,隨時調節課堂氣氛,端正學生的學習狀態,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得。
8、教學評價基本功:教師要熟練掌握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方法和技能(包括編寫試題,試卷分析,評課等),關注學生之間的有差異的成長和發展,及時幫助、指導學生,鼓勵學生更好的學習,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還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逐步學會個人成長記錄袋、成長自述、實作測試、案例分析等評價方法和手段,提高評價效果,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⑺ 高分懸賞:請教育技術學達人幫忙解答以下2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試題:(麻煩詳細解答)在線等!!!!

1. 利用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教育技術領域的問題,弄清教育技術的發展規律和應用效果,有助於我們更了解教育技術、更好地更有效地應用教育技術。
2. 教育科學研究方法:
1、觀察法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觀察法的步驟是﹕①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備﹐制訂觀察計劃。先對觀察的現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後根據研究的任務和研究對象的特點﹐確定觀察的目的﹑內容和重點。如果情況復雜或內容多﹐可採取小組分工觀察。最後制定整個觀察計劃﹐確定進行觀察全過程所需的次數﹑時間﹑記錄用紙﹑表格﹐以及所採用的儀器等﹔並考慮如何保持被觀察對象的常態等等。②按計劃進行實際觀察。在進行過程中﹐既要嚴格按照計劃進行﹐必要時也可隨機應變。要選擇最適宜的觀察位置﹐集中注意力﹐記下重點﹐不為無關現象擾亂﹐觀察時可藉助儀器及時作記錄﹐不要事後回憶。③及時整理材料﹐對大量分散材料利用統計技術進行匯總加工﹐刪去一切錯誤材料﹐然後對典型材料進行分析。如有遺漏﹐及時糾正﹐對反映特殊情況的材料另作處理。
2、文獻法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文獻法的步驟是﹕收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文獻﹐如圖書﹑資料﹑文件和原始記錄等。然後從中選擇重要的和確實可用的材料分別按照適當順序閱讀。詳細閱讀有關文獻﹐邊讀﹑邊摘錄﹑邊立大綱。根據大綱﹐將所摘錄材料分條組織進去。分析研究材料寫成報告。使用這一方法須注意﹕查閱文獻之前﹐要有與研究問題有關的知識准備﹐否則難於從材料的分析中作出正確的結論。
3、調查法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調查法一般的是在自然的過程中進行的﹐通過訪問﹑發問卷﹑開調查會﹑測驗等方式去收集反映研究現象的材料。在調查的過程中﹐經常利用觀察法作為調查和核對材料的手段。調查法必要時可同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調查法的步驟是﹕①准備。選定調查對象﹐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研究有關理論和資料﹐擬定調查計劃﹑表格﹑問卷﹑談話提綱等﹐規劃調查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各種必要的安排。②按計劃進行調查活動﹐通過各種手段收集材料。必要時可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對計劃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調查工作的正常開展。③整理材料。包括分類﹑統計﹑分析﹑綜合﹐寫出調查研究報告。
4、統計法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在教育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描述統計研究情況﹐如整理實驗或調查來的大量數據﹐找出這些數據分布的特徵﹐計算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將大量數據簡縮﹐找出其中所傳遞的信息。還可進一步使用推斷統計法﹐即利用描述統計取得的信息﹐通過局部去推斷全局的情況。近幾十年來隨著統計學的發展﹐提出了實驗設計﹐要求在較嚴謹的實驗研究中檢驗設計中所列的自變數和因變數之間的關系。統計法一般分為兩大步驟﹕統計分類。整理數據﹐列成系統﹐分類統計﹐制統計表或統計圖。數量分析。通過數據進行計算﹐找出集中趨勢﹑離中趨勢或相關系數等﹐從中找出改進工作的措施。掌握統計法﹐必須學會科學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統計計算的技術。
5、行為研究法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現代行為修改派的主要代表是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他主張控制情境﹐採用褒獎和強化的方法﹐來修改兒童的行為。這種方法進行的步驟如下﹕①把兒童行為的表現作詳細的觀察和記錄。②根據觀察的結果和記錄﹐對兒童行為進行具體分析﹐確定行為修改的內容和程序。③按計劃幫助兒童改變行為。④進行過程中要注意強化是否及時﹐物質強化是否伴隨言語的贊賞﹐強化方式是否多樣化﹐強化是否恰當﹐給予強化的人是否為兒童所信任等。一般不用懲罰的方法。
6、歷史研究法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歷史研究法的步驟是﹕史料的收集。要盡可能地收集與研究問題有關的史料﹐如政府的教育法令﹑規章制度﹑決議﹑規劃﹑條例等材料﹔還要收集反映當時教育情況的論著﹑報告﹑小說等有關材料。不僅要有文字的史料﹐還要有非文字的史料。史料的鑒別。要用各種方式對收集的史料鑒別其真偽﹐也要區別長期為大家所公認的史料中史實的真偽。史料的運用。史料鑒別後﹐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進行分析﹐要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7、比較法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採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這樣﹐才能正確掌握某一國家教育發展的基本趨勢﹐明確可以借鑒和學習什麼。進行步驟﹕①描述。把所要比較的國家的教育現象的外部特徵加以描述﹐要求准確﹑客觀﹐為進一步分析﹑比較提供必要的資料。②整理。把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如作出統計材料﹐進行解釋﹑分析﹑評價﹐設立比較的標准等﹔必要時須研究某些材料在歷史發展中的變化﹐以便深刻地理解所分析的教育對象的現狀。③比較。對資料進行比較和對照﹐找出異同和差距﹐提出合理運用的意見。比較法的使用離不開其他方法的配合﹐比較法本身還要求科學化和定量化。
8、分析法或稱邏輯分析法﹐即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分析是把復雜的教育現象分為各個組成要素﹐抽出它的各種特點來﹐單獨地觀察它們﹐剖析每個組成因素的性質和特徵。分析之後﹐又必須進行綜合。即根據分析的結果﹐把事物或現象的各個要素聯成一個整體來認識。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抽象是對某種教育現象抽出基本的﹑本質的東西﹐撇開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集中注意力去掌握事物的本質﹐概括則是從某些教育現象中抽取出其本質屬性﹐從而形成概念。歸納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將所研究的同類教育現象概括出該類現象中的一般特徵來。演繹是由一般到個別的推理方法。分析法對研究成果的關系甚大﹐分析工作必須慎重地進行﹐特別要注意運用正確的方法論作為指導。
9、實驗法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准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設置的條件下進行﹐可採取各種復雜的儀器和現代技術。後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條件下進行。教育實驗法多數採用自然實驗法進行﹐但對某些問題的研究也需要應用實驗室實驗法。不論採用哪種實驗法﹐都要保證受試者處在正常的狀態中。實驗法一般分 3種﹕單組法。就一個組或班進行實驗﹐看施加某一實驗因子與不施加實驗因子或在不同時期施加另一實驗因子﹐在效果上有何不同。等組法。就各方面情況相等的兩個班或組﹐分別施以不同的實驗因子﹐再來比較其效果。循環法。把幾個不同的實驗因子﹐按照預定的排列次序﹐分別施加在幾個不同的班或組﹐然後把每個因子的幾次效果加在一起﹐進行比較。實驗法進行的步驟是﹕①決定實驗方法﹑組織形式﹐擬定實驗計劃。②創造實驗條件﹐准備實驗用具。實驗進行前﹐根據實驗目的﹐擬定測驗題目﹐准備教具﹑儀器﹑記錄表格﹑統一標准﹐擬定記錄方法﹑符號等﹐設法控制實驗因素﹐使重要因素不變或少變。③實驗的進行。在實驗過程中要作精確而詳盡的記錄﹐在各階段中要作準確的測驗。為了排除偶然性﹐可反覆實驗多次。④處理實驗結果。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對結論﹐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與實驗法有關的還有模擬法﹐即創設專門類似物(模型)或情境的辦法。科學模擬便於進行精確分析﹐把所得結論用於現實環境。如外語教學中創造語言環境和外語演劇教學﹐直接教學法的試驗等等。
10、個案研究法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個案研究一般常同典型調查結合進行﹐進行的步驟﹐與調查法類同。一般為﹕進行了解﹑確定個案研究對象。進行觀察﹑調查﹐收集資料。進行個案分析研究﹐寫出分析報告。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達成疏理、解釋或評價、預測任務的一種方法。

⑻ 求西北師大教育技術學考研真題

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2008年教育技術學考研試題

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教育技術學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每題6分,共48分)

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遠程教育

教育信息化

超媒體

校園網

數字化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信息能力

二、解答題(每題9分,共72分)

1、簡述電化教育(教育技術的發展階段)

2、簡述電化教育的基本原則

3、簡述教育傳播過程的基本階段

4、簡述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

5、簡述信息技術教育的基本特徵

6、簡述現代教育媒體的分類

7、簡述internet的主要功能

8、簡述優秀電子教材和教育資源庫的標准

三、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什麼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如何實現兩者的整合?請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2、當前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問題是什麼?你認為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應該落實在哪裡?

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教育技術學考研試題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32分)

教育技術

教育信息

信息素養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最優化

教學媒體

信息技術教育

教育信息化

二、解答題(每小題8分,共64分)

1、什麼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2、簡述我國遠程教育經歷了幾個階段?

3、簡述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三大范疇?

4、簡述數字化學習的主要模式?

5、遠程教育中一般運用哪些教學媒體?

6、電化教育過程(教育技術過程)與一般教育過程相比增添了哪三個因素,他們的特點是什麼?

7、什麼是教育傳播?

8、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功能?

三、論述題(1、2題每題13分,3、4題每題14分,共54分)

1、從技術層面和教育層面闡述教育信息化的特徵?

2、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對學生發展有什麼意義?

3、當代教師為什麼要學習和掌現代教育技術?

4、闡述電化教育(教育技術)的過程及構成要素?

2005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一、名詞解釋題(選做5題,每題8分,共40分)

1現代教育技術2信息技術

3超媒體4多媒體教學軟體

5教學設計6數字化學習(e-learning)

二、解答題(選做4題,每題15分,共60分)

1、什麼是信息化教學模式?它與一般教學模式有什麼不同?

2、簡述從資源和媒體的角度進行信息化教育硬體環境的分類。

3、網路課件的開發包括那些基本環節?請用圖示其開發流程。

4、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特點和基本模式。

5、簡述加德鈉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觀點。

三、論述題(選做2題,每題25分,共50分)

1、請談談你對信息化教育的定義、內涵和基本特徵的理解。

2、什麼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請對你所在學校開展整合教學的現狀、存在問題和對策,談談自己的看法。

3、研究型課程模式述評:

(1)常見的研究型課程模式的基本步驟;

(2)優點和不足之處。

2006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一、解釋概念(每小題4分,共40分)

1、信息化教育

2、媒體、教學媒體

3、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

4、教學設計

5、信息化教育硬體環境

6、電視教學軟體

7、課程包

8、混合學習

9、敘事研究

10、質性研究範式

二、解答題(每題8分,共64分)

1、創新推廣(傳播)理論的要義是什麼,對我們教育技術學領域有什麼啟示?

2、試分析電視教學媒體的特性?

3、試分析信息化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

4、教學設計過程中,如何選擇教學媒體?

5、試從資源和媒體的角度對信息化教育硬體環境進行分類?

6、簡述教育網站的開發流程?

7、網路遠程教育的常用教學模式有那些?

8、什麼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要素有那些?

三、論述題(第1、2題每題15分,第3題16分,共46分)

1、什麼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結合你的學習或工作經驗談談你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看法?

2、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國家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如何認識工程實施中的三種模式和教學軟體的關系?並就國家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應用和發展發表你的看法?

3、當前,我國正在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如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成為全面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的關鍵問題。試就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談談你的看法(應包括:什麼是教育資源,優質教育資源?如何看待其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考試科目:程序設計

一、選擇題(40分,每小題2分)

1.c語言規定:在一個原程序中,main函數的位置

a、必須在最開始

b、必須在系統調用的庫函數的後面

c、可以任意

d、必須在最後

2.假設所有變數均為整型,則表達式(a=2,b=5,b++,a+b)的值是

a、7b、8c、6d、2

3.在c語言中,char型數據在內存中的存儲形式是

a、補碼b、反碼c、原碼d、ascii碼

4.以下能正確地定義整型變數a、b和c並為其賦初值5的語句是

a、inta=b=c=5b、inta,b,c=5;c、a=5,b=5,c=5d、a=b=c=5;

5.邏輯運算符兩側運算對象的數據類型

a、只能是0或1b、只能是0或非0的正數c、只能是整數或字元型的數據d、可以是任何類型的數據

6.以下不符合c語法的賦值語句是

a、m=(2+1,m=1);b、m=n=0;c、m=1,n=2d、n++;

7.若i為整型變數,則以下循環執行次數是

for(i=2;i==0;)printf("%d",i--);

a、無限次b、0次c、1次d、2次

8.若希望當a的值為奇數時,表達式的值為"真",當a的值為偶數時,表達式的值為"假"。則以下不能滿足要求的表達式是

a、a%2==1b、!(a%2==0)c、!(a%2)d、a%29.以下不正確的if語句形式是

a、if(xy&&x!=y);

b、if(x==y)x+=y;

c、if(x!=y)scanf("%d",&x)elsescanf("%d",&y);

d、if(xy)<++;y++}

10.語句while(!e);中的表達式!e等價於

a、e==0b、e!=1c、e!=0d、e==111.下面程序的功能是計算正整數2345的各位數字的平方和,請選擇填空

#includestdio.hmain()

{intn=2345,sum=0;

do

{sum=sum+①;

n=②;

}while(n);

printf("sum=%d",sum);

}

①;

a、n%10b、(n%10)*(n%10)

c、n/10d、(n/10)*(n/10)

②;

a、n/1000b、n/100c、n/10d、n%1012.對for(表達式1;;表達式3)可理解為

a、for(表達式1;0;表達式3)b、for(表達式1;1;表達式3)

c、for(表達式1;表達式1;表達式3)

d、for(表達式1;表達式3;表達式3)

13.下面程序的運行結果是#includestdio.hmain(){inta=1,b=10;do{b-=a;a++;}while(b--0);printf("a=%d,b=%d ",a,b);

}

a、a=3,b=11b、a=2,b=8c、a=1,b=-1d、a=4,b=914、若有說明;inta[3][4]={0};,則下面正確的敘述是a、只有元素a[0][0]可得到初值0b、此說明語句不正確c、數組a中個元素都可得到初值,但其值不一定為0d、數組a中每個元素均可得到初值015.若有說明;inta[10];,則對a數組元素的正確引用是a、a[10]b、a[3.5]c、a(5)d、a[10-10]16若有以下程序段;inta=[4,0,2,3,1],i,j,t;for{i=1;i5;i++}{t=a[i];j=i-1;while(j=0&&ta[j]);{a[j+1]=a[j];j--;

}a[j+1]=t;

}

則該持續段的功能是

a、對數組a進行插入排序(升序)b、對數組a進行插入排序(降序)c、對數組a進行選擇排序(升序)d、對數組a進行插入排序(降序)17.以下程序的輸出結果為

#definept5.5

#defines(x)pt*x*xmain()

{inta=1,b=2;printf("%4.1f ",s(a+b));}

a、12.0b、49.5c、12.5d、33.518.以下不正確的說法是

c語言規定a、實參可以是常量、變數或表達式b、形參可以是常量、變數或表達式c、實參可以為任何類型d、形參應與其對應的實參類型一致

19.以下程序中調用scanf函數給變數a輸入數值的方法是錯誤的,其錯誤原因是main(){int*p,*q,a,b;p=&a;printf("inputa:");scanf("%d",*p);….}a、*p表示的是指針變數p的地址b、*p表示的是變數a的值,而不是變數a的地址c、*p表示的是指針變數p的值d、*p只能用來說明p是一個指針變數

20、若用數組名作為函數調用的實參,則傳遞給形參的是a、數組的首地址b、數組第一個元素的值c、數組中全部元素的值d、數組元素的個數

二0、填空題(20分,每小題4分)

1、假設變數a和b均為整形,以下語句可以不藉助任何變數把a、b中的值進行交換。請填空。a+=①;b=a-②;a-=③;2、設有一輸入函數scanf("%d",k);它不能使float類型變數k得到正確數值的原因是①和②3、為了避免在嵌套的條件語句if-else中產生二義性,c語言規定else子句總是與---配對。a、縮排位置相同的ifb、其之前最近的ifc、其之後最近的ifd、同一行上的if4、以下程序是用遞歸方法求數組中的最大值及其下標值。請填空。#definem10{if(in){if(a[i]a[*pk])①;

findmax(②);}}main(){inta[m],i,n=0;printf(" enter%ddata: ",m);for(i=0;im;i++)scanf("%d",a+i);findmax(a,m,0,&n);printf("themaximumis:%d ",a,/span>[n]);printf("tt『sindexis:%d ",n);}5、執行語句for(i=1;i++4;);後變數i的值是a、3b、4c、5d、不定

三、編程題

1、通過循環按行順序為一個5*5的二維數組a賦1~25的自然數,然後輸出該數組的左下三角,試編程。(20分)

2、寫一個判素數的函數,在主函數中輸入一個整數,輸出是否素數的信息。(20分)

3、寫一個函數,將一個3*3的矩陣轉置。(20分)

4、輸入兩個整數,求它們相除的余數。用帶參的宏編程來實現。(10分)

5、下面findmax函數將計算數組中的最大元素極其下標和地址值,請編寫*findmax()函數(20分)#includestdio.h*findmax(int*s,intt,int*k){}main(){inta[10]={12,23,34,45,56,67,78,89,11,22},k,*addadd=findmax(a,10,&k);printf("%d,%d,%o ",a[k],k,add);}

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專業名稱:教育技術學

考試科目: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產黨人30分)

1、教學設計

2、現代遠程教育

3、信息技術與此同時課程整合

4、行動研究

5、教學模式

6、信息化教學過程

7、範例展示

8、教學授遞環境

9、共同經驗原理

10、數字化聚合

二、解答題(每小題7分,共70分)

1、試闡述信息化教育與電化教育、信息化教育與教育技術

2、2005年,美國aect發布了其教育技術定義,原文如下:

lprocessesandresources.

你是如何理解此定義的?請發表看法。

3、和一般教學過程相比,信息化教學過程的基本要素表現出那些新特點?並對信息化教學過程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闡述。

4、信息化教學系統由教育者、學習者、現代教育媒體和教育信息,其一般結構模式如下,試推導出幾種代表不同教學系統的具體構型。

5、網上教育資源的類型及獲取方法有那些?

6、試簡要分析計算機媒體的教學特性。

7、試簡述教育網站的特點。

8、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是否是一個創新推廣的過程?

9、現代遠程教育中的學習支持服務包括那些?

10、試簡述信息化教學評價的原則。

三、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游戲有無教學價值?用在教學中是否存在障礙?教學游戲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2、對於信息化教育的理論基礎有不同的看法,你知道的有那些(至少列舉三種)?你認為信息化教育的理論基礎有那些?試簡要闡述。

四、設計題

結合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設計一個信息化教案。(要求:教案基於webquest的,要自己設計,不能為任何參考書中出現的範例。)

2007年西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復試考題

一、選擇題

1、計算機網路的組成設備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a、伺服器b、交換機c、內存d、網卡

2、從物理作用范圍看,網路教育環境分為:

a、城域網b、教室網c、校園網d、互聯網

3、網路教育資源可以分為:

a、教育信息資源b、教育人力資源c、教育環境資源d、教育共享資源

4、流媒體技術主要有:

a、windowsmedia系列b、asp.net系列c、java系列d、realmedia系列

二、解答題

1、簡述網路遠程教學的特點。

三、論述題

1、論述教育信息化與新課程改革之間的關系?

機試部分

1、利用authorware製作一個作品實現以下功能

(1)畫一個紅色的圓,使其能夠沿一條正弦曲線運行(正弦曲線可以不嚴格)。

(2)通過文本框輸入1-10之間的數字,能夠控制圓的運行速度。

(3)打包成exe文件。

2、利用vb製作一個程序實現以下功能。

(1)能夠在屏幕上輸入一個數字。

(2)能夠根據輸入的數字繪制一個等邊三角形。

3、利用vb的內部控制項製作一個程序,實現以下功能。

(1)製作一個下拉列表框。列表選項的內容是:

教育技術概論

網路資料庫

研究方法

流媒體技術

flash動畫製作

(2)在列表框中的預設值是:網路資料庫

(3)當選擇"flash動畫製作"選項時,能夠鏈接到西北師范大學的主頁上,()

2008現代教育技術基礎

一解釋概念(每題4分,共40分)

信息化教育認知工具課件網路課件信息化教學模式

研究性學習微格教學法教學模擬混合學習教學媒體的參與性電子學檔

二簡答題(每題8分,共80分,答題時應進行適當論述)

1試闡述教育信息化的特徵

2試比較aect1994定義和aect2005定義關於教育技術研究對象的界定

3從時空特性和教學受眾的大小可以對信息化教育硬體環境進行分類,試利用時間、空間和教學受眾三個維度對信息化教育硬體環境進行分類,並舉出一些適用於每種類型環境的教學媒體。並說明這種分類對於教學媒體選擇的意義。

4傳播理論引入教育教育領域促進了教育技術的發展,試闡述所學過的教育傳播理論的要點以及其對教育技術的啟示。

5試簡要分析電視媒體的教學特性

6面向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活動主要有那些?

7試闡述多媒體教學軟體的類型

8國家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實施的三種模式是什麼?這三種模式是否是其應用模式?為什麼?

9在教學中,如何選擇教學媒體,其依據和方法有那些?

10信息化教學評價的工具主要有那些?

三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不同學習理論對學習有著不同的界定,試簡要論述三種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人文主義)對學習理論的界定

2對於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有不同的看法,你知道的有那些(至少列舉三種)?你認為應該怎樣構建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試簡要闡述。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