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與心理科學

教育與心理科學

發布時間: 2020-11-19 13:41:02

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三者的區別!

1、定義不同

教育學: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心理學: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

2、起源不同

教育學:從起源上看,英語國家的「pedagogy」、法語國家的「pedagogy」和德語國家的「pedagogik」(教育學)均源於希臘的「pedagogue」(教仆)一詞,意為照看、管理和教育兒童的方法。

心理學: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在十九世紀末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但歷史上的許多教育家已能夠在教育實踐中根據人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3、研究對象不同

教育學: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是以「教育事實」為基礎,在教育價值觀引導下形成的「教育問題」,其目的在於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聯系,以服務於教育實踐。

心理學:心理過程(mental process)指一個人心理現象的動態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反映正常個體心理現象的共同性一面。

認識過程即認知過程,是個體在實踐活動中對認知信息的接受、編碼、貯存、提取和適用的心理過程。它主要包括感知覺、思維、記憶等。

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⑵ 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活動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是探討教育過程中學版與教的心理規律的權科學。迄今為止,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僅有一百年的歷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2)教育與心理科學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的領域是記憶研究、認知過程和個體差異(通過認知心理學)對人類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理論和策略。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如何學習和教師如何教學的基本心理學規律,揭示學習規律並運用規律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學生的學習既受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學習者自身內部心理因素的制約,還受到諸如家庭,學校,教材,教師的教學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制約。教育心理學要研究的是這些因素對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機制和規律。

⑶ 教師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屬於

(二)條件性知識的分類
北京師大申繼亮等學者認為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保證工作獲得成功的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知識。主要包括以下知識:
(1)教育科學知識,既包括教育科學基礎知識,例如,教育與社會生產力,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與人的身心發展相互作用的規律,教育的本質、目標、任務和內容,全面發展教育的思想和觀念,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德育基本理論,課程理論,教學的實施過程、組織形式、構成環節,教學的原則、模式、方法、手段、藝術、風格,教學的檢查與評價等。也包括國內外教育教學改革信息和動態的知識,例如,教育教學發展變化的歷史沿革、目前狀況、發展趨勢,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特別是課堂教學的革新、學習方式的指導、學習能力的培養等。還包括教育科學研究知識,例如,教育科學研究的過程、特點和類型,科研課題的選擇、計劃的編制、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方法的選擇運用、成果的表達等。
(2)心理科學的知識,例如,認知、情感、意志和個性等普通心理學中的基本知識,中小學認知與品德發展的條件、特點和規律,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應用到的當代認知心理學、課堂教學心理學常識,教材的呈現順序,學生的心理及知識結構,還包括學生群體的知識(各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徵,各年級學生學習、認知及思考方式,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學生個別差異及班級中特殊兒童學習的知識)等。
這些條件性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是自身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創造性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都是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具備這些知識有利於教師認清各種復雜的教育教學現象,不斷增強工作的自覺性,有利於幫助教師對本體性知識進行思考和重組,以使學科知識順利地轉化為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知識,從而更加自如地進行創造性教育教學活動。一個具有豐富的條件性知識的教師,必將極大地增強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創新能力。[5]
我答錯了 郁悶。。。。。。。。。。。

⑷ 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學習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教育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學都有著密切關系,因而對於它的研究對象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見解:① 以教育學的體系為依據,研究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方法。②認為教育心理學必須研究人的心理結構,並根據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來確定它的理論體系,探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乃至終身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③認為沒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學從普通心理學中區分出來,完全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於教育工作,探討在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原理,說明加速人的培養的途徑。④認為教育心理學主要任務是研究課堂學習的性質、條件、效果和評價問題,應當著重研究學習理論,尤其是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理論。至於兒童心理發展、成人心理、心理衛生、個性等,除非與教育和教學直接有關者外,不應歸入教育心理學,而應當歸入普通心理學或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去。⑤認為教育心理學應著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學影響下出現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的規律,並結合實際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直接促進教育和教學的改革,提高質量,以最好的效果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

綜合上述意見,教育心理學雖與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有密切關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學條件下,學生的心理現象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點。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因為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培養人的工作,要切實有效而又迅速地實現教育目的,使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還需要藉助於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以深入發現和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的變化和發展的規律;並為明確某一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選取教育內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學的依據。所以,教育心理學既不是簡單地應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解釋或說明教育和教學的現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學過程當作心理活動的一般過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學的影響下,學生的外部信息與內部信息的交換過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機能系統的變化與控制的規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在教育和教學影響下學生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規律。如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道德規范及其個性形成等心理規律。學生本身的體質和心理發展的關系,以及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學科性質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交叉性特點鮮明的學科,其交叉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心理科學與教育科學的交叉;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交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研究內容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要素;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研究任務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因此,教育心理學具有雙重任務,它既有教育學的性質任務,又會有心理學的性質任務。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統中學生學習的性質、特點及類型以及各種學習的過程及條件;從而使心理學科在教育領域中得以向縱深發展。其次,研究如何運用學生的學習及其規律,去設計教育、改革教育體制、優化教育系統,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養的心理學原則。

研究意義

1.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提高師資水平

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在於教師,而教師的素質既包括專業素質又包括育人素質。教育心理學是教育理論與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而且有助於提高教師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育心理學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學習教育心理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有關教學措施的心理學依據,從而能更主動而科學地駕馭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藝術,從而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

3.教育心理學有助於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縱觀國際國內成功的教育教學改革無不是心理學,而且主要是以教育心理學為支撐的。最典型的是20世紀50、60年代的涌現的世界三大教育改革家美國的布魯納、前蘇聯的贊科夫和德國的瓦根舍因(其本人就是心理學家)。學習教育心理學有利於提高辯證唯物主義水平,提高教師自我教育的自覺性;有利於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書育人,並把教書育人提高到更科學的高度;並有利於教師總結工作經驗,自覺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產生淵源

桑代克

繼前面幾位先行者的心理與教育相結合的嘗試之後,類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國不斷出現,但這些著作多數是把心理學知識通過推論,移植於教育的,對實際的教育心理學問題很少專門研究。這類著作的主要貢獻在於促使人們去關心教育心理學問題,但並不等於很好地解決了教育問題。

由此,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提倡對兒童身心進行實驗研究的「實驗教育學運動」。「實驗教育學運動」的倡導者是德國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他們重視對兒童身心發展與改進教育方法的實驗研究思想,深深打動了歐美的許多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在他們的倡導下,掀起了一場實驗教育運動。這對後來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測驗與實驗的應用、兒童身心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做出突出貢獻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他立志於用准確、精密的數量化方法研究和解決有關學習問題。1903年,他寫成《教育心理學》一書,後來擴展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並於1913—1914年出版。在該書中,桑代克創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從而正式確立了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歷史發展

1.教育心理學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人是克斯坦羅琦。捷克的誇美紐斯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思想。瑞士的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德國的赫爾巴特第一次明確提出把教學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學等學科基礎上。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1867年出版《教育人類學》(此書的中譯本為《人是教育的對象》,科學出版社1959年版)一書。俄羅斯教育家兼心理學家卡普傑列夫(Л.Ф.Калтерев)的《教育心理學》一書於1877年出版。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以學校情境詳盡說明學習的概念,從而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體系,這是近代教育心理學的真正開端。1913年,這一著作擴充為三大卷,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個別差異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學習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及個別差異理論,成為20年代前後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由於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心理方面,導致了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界長期把學習心理作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來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學著作,使桑代克成為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奠基人。

2.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階段(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

20年代以後,教育心理學汲取兒童心理學和心理測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測量實際上是進步教育時期的實驗教育時期的成果.大擴充了自己的內容。30 年代以後,學科心理學發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學的組成部分。到 40 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兒童的個性和社會適應以及生理衛生問題也進入了教育心理學領域。50 年代,程序教學和機器教學興起,同時資訊理論的思想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這些成果也影響和改變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在美國,學習理論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研究領域。20 年代以後,行為主義在動物和人的學習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則以實用主義的「從做中學」為信條,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改革,對教育產生了相當深影響。

在前蘇聯,維果斯基強調教育與教學在兒童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並提出了「文化發展論」和「內化論」。前蘇聯教育心學家重視結合教學與教育實際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學科心理學獲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是 1908 年由房東岳譯、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實用心理學》。1924 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一些學者進行了一定的科學研究,但研究問題的方法和觀點,大都模仿西方,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3.成熟與完善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

20 世紀 60 年代初,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等人重視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際結合,強調為學校教育服務,發起了課程改革運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 傑斯也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張。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的發展,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圍繞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條件和效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後,多媒體計算機問世,使計算機輔助教學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則注重教育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的研究,它推動了前蘇聯的學制與課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為基礎的學習理論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列昂節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學習活動理論。

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在 60 年代受十年動亂的沖擊,研究曾一度中斷。70 年代末,我國教育心理學重新繁榮。教育心理學家們自編了多本教材,同時,許多專家、學者結合我國教育實際開展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規模、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巴甫洛夫學說傳入中國以後,在20世紀50年代不僅影響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也影響了教育心理學。他的兩種信號系統學說,給教育心理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也給教育心理學找到了與自然科學相聯系的紐帶。第二信號系統學說的提出,使兒童言語與思維的問題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為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的任務也不斷增加,研究對象的范圍逐漸擴充。教育心理學由初期偏重於學習心理的研究和學習律的討論,並且大多集中於智育方面的問題,隨著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日益重視,越來越重視道德行為、道德情感以及審美情感的培養。

近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醫學及精神病學的發展都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影響,促使它不斷更新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中國把發展教育置於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學研究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

⑸ 教育心理學的定義是什麼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


(5)教育與心理科學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

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

然後,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

⑹ 哲學心理學、科學心理學、現代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關系

哲學心理學、科學心理學、現代心理學與教育心理學的關系

⑺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內容是學習過程,教育心理學的核心是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包括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四大部分。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主要研究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教育心理學旨在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如學習的實質,過程,條件與學習動機等,以及根據這些研究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開展的。學與教相互作用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種要素,與學習過程、教過程和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7)教育與心理科學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核心)。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屬於應用心理學的范圍。由於教育心理學在學校教育工作中充分顯示了自身的應用價值。

心理學界不少學者認為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其實不然,它雖然具有很強的應用價值,但它還應該是一門具有獨立內容體系的理論學科,擁有自己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它雖然與其他的心理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並受其影響,但它絕不是由各種心理學知識拼湊而成的大雜燴。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也和其他科學一樣,堅持在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指導下,採用觀察法、調查訪問法、自然實驗法、實驗室實驗法等。 比較切合實際的研究方法是開展實驗研究,記載出現的心理現象、心理動態並進行分析,以加速認識學生在教育和教學影響下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及其規律。

⑻ 教育學和心理學是不是統稱心理健康教育

  1. 教育學和心理學,不是統稱心裡健康教育學。

  2.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3.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的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既是一門理論學科,也是一門應用學科。包括基礎心理學與應用心理學兩大領域。

  4. 心理健康教育又稱心理素質教育,簡稱為心理教育或心育。它是教育者運用心理科學的方法,對教育對象心理的各層面施加積極的影響,以促進其心理發展與適應、維護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實踐活動。

⑼ 19世紀初,德國哲學家、教育學家赫爾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對。但是我想,你想表達的是為什麼赫爾巴特不是心理學之父,而是馮特是么?其實馮特是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1879萊比錫大學。宣稱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心理學。這里的科學與科學心理學的含義是不同的。而相較起來,馮特的貢獻會更具體更大一些。如果還想深入研究下,推薦心理學史。這里會有你想要的答案

⑽ 請根據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發展歷史中的哲學心理學時期,教育科學取向時期,心理科學取向時期

教育心理學的定義是: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種種心理現象及其變化,揭示在教育、教學影響下,受教育者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和個性的心理規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質的心理特點,以及教育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等的心理學的一門分支學科。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