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蒙氏教育的核心內容

蒙氏教育的核心內容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38:12

『壹』 蒙台梭利教育的具體內容都有什麼呢

在這一點我也特別想跟多少網友們說一說,如果你帶你的孩子就一定要抓住你家裡一切生活的材料,成為教育的信息給予孩子,這點不做特別多的解釋,如果家長還想了解,我們還有專門介紹蒙台梭利的解釋。 第二個領域把它叫感官教育領域,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小孩子成長離不開各個感官的發展,蒙台梭利把感官教育領域作為一個獨特教育領域,要訓練發展寶寶的各個感官,他才能更好地吸收更多的內容,更好的走入社會,比如說視覺教育就很注重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培養,所以蒙台梭利有幾個比較典型的學句是非常有名的,比如說插座言住體,粉紅塔,棕色梯,長棒,色板等等,這些學具都是由十個不同的物體所組成,讓孩子去觀察裡面大小的變化,長短的變化,高矮的變化,孩子透過動手玩兒來感受到這些,又透過觀察給他們進行排練,所以他就很好地發展了孩子視覺,在這裡面很多內容,比如讓孩子進行分類活動,對應活動,排序活動,都是促進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實際上是視覺的訓練。還有聽覺活動,就有非常好的聽覺筒,讓孩子分辨各個各樣的聲音,促進聽的能力,以前比較多在音樂方面讓孩子進行聽覺的發展,蒙台梭利專門把這個作為一個獨特的內容,各種各樣聽覺筒裡面聲音大小不一樣,材料放裡面聽覺聲音不一樣,讓孩子找相同的聲音,按聲音大小去排序,讓兒童得到更好的、敏銳的聽力,促進孩子敏銳聽力的發展。不僅僅我們去享受大自然的聲音,還讓孩子自己能夠判斷。還有嗅覺、味覺,還有很重要的是觸覺,還有有一個觸覺板,讓孩子感覺粗糙的、柔軟、硬的、軟的,有不同的材料,因為我們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材料都不一樣,讓孩子透過觸覺去認識它,去了解它,我們覺得這是特別好的玩中學,孩子所能接觸的東西其實都是很好的教育內容,在感官教育領域,我們原有的教育沒有獨特提出來,我們把促進感官發展我們放在各領域當中。 第三個教育領域,是數學教育領域,我們常常稱蒙台梭利數學教育領域是經典之經典,它的數學教育最大的特點,把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變成了可操作的動手的具體的物質材料,這是我們的數學教育非常欠缺的。我有時候常常說,家長常常讓孩子去學數學,你常常怎麼樣去學,你來數數這是幾,這是幾,比如這是3,3加8等於幾,讓孩子完全去說,還有的讓孩子去背,我們幼兒園教孩子十制合成的時候,都讓孩子背,孩子動手不夠,往往是5可以分成幾和幾,兒童像背兒歌一樣,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來是5,總是這樣背下來。蒙台梭利不是這樣的,它有一個很典型的學習,叫紅藍豎棒,比如拿一個1和一個4合起來是5,讓兒童感受它們合成的狀態,以及加減的狀態,不是一種空洞的學習。包括蒙台梭利學習,比如有一個金色珠,1是一粒珠子,還有一個是一串珠子,一串珠子有10粒,還有一片珠子,這一片珠子裡面有多少粒,有100粒,我們今天沒有拿實物,這100粒裡面有10串,還有一塊珠子,這一塊珠子是1000粒,裡面有10片珠子,有100串珠子,透過這樣很具體的材料,讓孩子懂得量的多和少。如果家長對具體數字比較感興趣,我們出了一套光碟,就是《蒙台梭利教育全程講座VCD》,因為蒙台梭利青年時代就非常酷愛數學,所以他對兒童研究的時候,他就把他對數學理解轉化成兒童可以玩兒的玩具了,讓孩子在玩中學,蒙台梭利非常好地體現了這樣一個特點。 還有一個就是語言教育領域。語言教育領域是我們所有的父母恐怕都很關注,比如讓孩子學兒歌,讀書,講故事,大家都會做得很好。那麼,蒙台梭利在語言教育當中也很獨特,它有一個叫語言盒,也就是我們不僅教他一種固定的語言,還要讓孩子去創造語言,就是拿各種物品來說,所以還是讓孩子動手,用實物去說,比方說我們手裡這塊手錶,你給他手錶他就會說手錶,你看到手錶看到裡面有分針,還有秒鍾在動,有數字,還可以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我們還要促進孩子書面語言發展,你在寶寶讀書、講故事的時候,不要你看書,寶寶只是聽,你最好和你的寶寶坐在一起讓他一邊看,你一邊給他講,這樣就很好地培養他的閱讀的習慣和喜歡讀書的興趣。 再有一個領域就是科學文化教育領域,蒙台梭利的科學文化教育領域,我也是非常的敬佩他,他把歷史、天文、地理、人文,還有自然,都放在科學文化領域當中。我們以前剛接觸蒙台梭利教育的時候,我們都會嚇一跳,他怎麼給孩子講歷史,在過去教育裡面沒有講歷史,我們覺得這個離孩子很遠。但是我們一接觸蒙台梭利教育的時候,我們就深深被他感動,他讓孩子學歷史,是從時間開始,因為時間就是組成歷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也就是說歷史是由時間組成的,所以他用這樣一種方式讓孩子學歷史。那麼,在學歷史的時候,先去學自己,我今天一天的活動就是我今天的歷史,我成長的過程就是我的一個成長史,他是從這樣去感受,從自我到我的家庭,到我的周圍所有的事物去感受一個成長的狀態,一個事物的變化,這樣去記歷史。同時也很好地擴展了孩子的生活,擴展了他廣泛的生活知識。拿他周圍的內容來說,燈有沒有發展史,他了解自我成長過程,也可以了解別人有沒有成長過程,人、動物、植物都有成長過程,都有歷史,我們各種物體也有成長歷史,很自然就擴展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蒙台梭利有一個獨特的活動叫「過生日」,就是把歷史和地理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比如寶寶來到幼兒園是三歲,到這兒如果三歲,我們就給他過三歲生日,他如果來幼兒園是四歲,我們就給他過四歲的生日,比如今天是你寶寶過生日,在這之前需要跟爸爸媽媽交流,需要拿他出生時的照片,還有一歲、兩歲、三歲的照片,一歲的時候拿起他的照片,這時他給大家介紹這是我出生時候的樣子,然後他手裡拿一個地球儀,在我們小朋友站一圈,他拿著地球儀去圍著小朋友轉,這時候老師給他交流,一歲的時候你會什麼,或者一歲的時候你有什麼好聽的故事,一般寶寶都會說我一歲會說話了,會走路了。再接著給他唱生日歌,兩歲了,再給他講兩歲的故事,讓他在活動當中感受自己的成長的歷史,自己發展的過程,也感覺地球圍繞太陽一圈是一年,過幾就走幾圈,每一圈都講一個故事,他的教育就是很生動,很直接,很具體,同時在這樣活動當中又很好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去談自己成長過程,去介紹自己很快樂的故事,同時他也在群體當中,在小朋友當中感受到一個集體的溫暖,接下來他們會互相贈送生日,或者贈送生日的祝福語,一起分享蛋糕。我想透過這個例子使我們的家長們能夠了解到孩子在蒙氏教育是怎樣學習的,這是語言教育領域和科學教育領域。 還有一個是體能教育領域,就是我們說的戶外活動,讓孩子盡情到戶外去。我在這里特別想跟父母說一下,孩子的學習是在戶外的。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本動物性,動物是不是要在戶外的,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更多到戶外接受大自然,同時我要告訴家長們,到戶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孩子的視力的幫助,如果把孩子比較長時關在屋裡,長時間看近距離的東西,對眼睛的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在幼兒園測量孩子的眼睛,發現很多孩子很多都是近視、斜視,我們希望家長們能夠把孩子更多的時間放到戶外去學習和鍛煉。也希望家長們將來可以買到這樣的書和盤多了解一些。

『貳』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主要觀點是:認為干涉兒童自由行動的教育家太多了,一切都是強制性的,懲罰成了教育的同義詞。她強調教育者必須信任兒童內在的、潛在的力量,為兒童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讓兒童自由活動。她特製了很多教具,如小型的傢具、玻璃、陶瓷等小物件,供兒童進行感官練習。

蒙台梭利對於兒童心理發展的看法,是她全部教育學說的基礎。過去許多人批評她在這個問題上純屬遺傳決定論,其實並不盡然。

縱觀蒙台梭利的全部學說,她認為兒童的心理發展既不是單純的內部成熟,也不是環境、教育的直接產物,而是機體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是「通過對環境的經驗而實現的」(蒙台梭利:《有接受力的頭腦》,1949年英文版,第97頁)。

蒙台梭利肯定,創造良好的環境,採取正確的教育措施,及早進行教育,豐富兒童的經驗,可以消除和防止智力落後的現象。

(2)蒙氏教育的核心內容擴展閱讀

蒙特梭利的初級教學法適用於3~6歲的兒童,為了促使幼兒生理的正常發展,使他們的日常生活動作熟練化,蒙台梭利十分重視幼兒的肌肉練習,她除了順其自然,讓幼兒通過坐、起、走、穿衣、脫衣、取物、照料動植物等行為得到良好的體育練習外,還發明了種種器具,如螺旋梯、搖椅等等,幫助幼兒進行訓練,還編制了體操乃至於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別練習。

如穿衣、個人衛生、室內整理等,使兒童不需別人幫助而能自己處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項,培養其獨立性。不難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對於幼兒教育來說有許多可取之處。至於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還須作進一步的分析。

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環節,下文將予重點述評。蒙台梭利認為,感官訓練既為兒童將來的實際生活作準備,又是兒童接受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基礎。

結合感官訓練,提早讓兒童接受讀、寫、算、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同時,通過談話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

通過特別設計的教具操作流程與數學教具,幫助孩子掌握「數量」的抽象概念。

通過大量的語言活動與教具,幫助孩子掌握基本的文字書寫與閱讀能力,並增加兒童口頭表達能力。

『叄』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的教育觀點,視兒童為與成人有別的獨立個體。

2、不教的原則。六歲以前的幼兒是逐漸建構認知、辨別能力並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不適合說教的教育。蒙氏從日訓著手,並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及教學材料,讓兒童自發、主動的學習,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隨著幼兒成長,會出現某一段時間只對環境中的某一項事務專心而拒絕接受其他事務的特點,若在此時提供專向的幫助,會收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4、教師作為環境的一部分存在,扮演協助、啟導的角色。教師的工作是觀察兒童的內心需要,設計環境、並示範教具的准確操作,再依兒童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提供適時的引導。這種不教的教育能使師生關系和諧,兒童能夠愉快的學習。

5、著重智慧與品格的養成。幼兒教育的本質意義在於幫助幼兒的生命完美成長。因此幼教的目標不只是為小學做准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好習慣。

6、尊重兒童的成長步調。在蒙氏教育中沒有嚴格的課表及上下課時間,讓兒童循著內在需要,自由而專心地工作,若孩子的專心時常被打斷,會養成孩子不專注及草率的習性。相反,經常使孩子處於不受打擾反復練習的狀態則能培養孩子的耐心和專注力。

7、混齡教學。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會相互模仿、相互學習並養成兒童關愛他人、樂於助人的社會行為,並在智能上相互影響、促進。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孩子用的,而是兒童工作的材料,旨在誘發兒童由淺入深的自我重復操作,以達到
自我教育的目的。

9、摒棄獎懲制度。蒙氏尊重兒童的選擇,讓兒童有自願、自發的學習意願與需求,兒童對獎懲並不在乎。

10、教學成果常以爆發的力量呈現。以循序漸進的自我教育方式訓練兒童,因此在短時間內不易察覺學習成果,但卻常以爆發力量突然呈現出內在的心智成長。

(3)蒙氏教育的核心內容擴展閱讀:

蒙特梭利教育的優點

1、每項教具的單獨和聯合使用,都有步驟和順序。而且不管在設計上或者在使用方法上,都是由簡單到復雜,其主要目的是增減培養孩子了解步驟,重視秩序,並間接地培養其「內在紀律」。

2、蒙氏教具不選用五彩雜陳的色澤,以朴實、干凈的色調為主。因為它具有教育意義,所以通常用單色調,突顯真正的教育目標,也就是具孤立的特性。例如:粉紅塔的十塊木頭全部都是粉紅色。

3、在設計上,具有控制錯誤的特性,可以使小朋友自行發現錯誤、而能自行改正,例如:粉紅塔有十塊,最小的一塊是一公分的正立方塊,最大的一塊為十分公分的正立方體,所以最大塊與次大塊剛好差一公分。在堆完塔後小朋友可以拿起最小的那塊,量一量各塊之間的差距,他會發現恰好都是一公分。

4、由於教具的最重要目標,是為符合兒童的內在需要,所以在大小、尺寸上,只以兒童的能力為考慮范圍,例如:粉紅塔最大的一塊,孩子也可以搬得動。

5、每項教具都有能夠吸引小孩子的因素,例如粉紅塔木頭的重量、顏色;或者勺豆子時,豆子沙沙的聲音。

6、由步驟、秩序中培養孩子的邏輯習性和推理的能力。

7、教具的設計,以供給一個人操作為主要考慮目標。

8、每樣教具都具有直接與間接的教育目的。

『肆』 試分析蒙台梭利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什麼答案

福祿培爾和蒙台復梭制利都是世界級幼兒教育大師,他們的兒童教育理論與實踐都對幼兒教育產生了極其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兩者都反對傳統教育,但在教育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師作用上又各有特色。福祿培爾充分尊重兒童的年齡特點,將游戲視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和手段,其游戲教育思想貫穿著統一、自然、公共原則,這些原則體現了福祿培爾的教育觀念,保證了游戲教育思想的順利實施。蒙台梭利:「教育包括三個要素,環境、幼兒和教師,而環境則列為教育的第一要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應該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要緊密結合幼兒的成長法則,從而使幼兒能夠自主地選擇活動。

『伍』 蒙台梭利教育的具體內容都有什麼呢

如果你帶你的孩子就一定要抓住你家裡一切生活的材料,成為教育的信息給予孩子,這點不做特別多的解釋,如果家長還想了解,我們還有專門介紹蒙台梭利的解釋。
第二個領域把它叫感官教育領域,也就是說我們今天小孩子成長離不開各個感官的發展,蒙台梭利把感官教育領域作為一個獨特教育領域,要訓練發展寶寶的各個感官,他才能更好地吸收更多的內容,更好的走入社會,比如說視覺教育就很注重對孩子進行觀察能力培養,所以蒙台梭利有幾個比較典型的學句是非常有名的,比如說插座言住體,粉紅塔,棕色梯,長棒,色板等等,這些學具都是由十個不同的物體所組成,讓孩子去觀察裡面大小的變化,長短的變化,高矮的變化,孩子透過動手玩兒來感受到這些,又透過觀察給他們進行排練,所以他就很好地發展了孩子視覺,在這裡面很多內容,比如讓孩子進行分類活動,對應活動,排序活動,都是促進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實際上是視覺的訓練。還有聽覺活動,就有非常好的聽覺筒,讓孩子分辨各個各樣的聲音,促進聽的能力,以前比較多在音樂方面讓孩子進行聽覺的發展,蒙台梭利專門把這個作為一個獨特的內容,各種各樣聽覺筒裡面聲音大小不一樣,材料放裡面聽覺聲音不一樣,讓孩子找相同的聲音,按聲音大小去排序,讓兒童得到更好的、敏銳的聽力,促進孩子敏銳聽力的發展。不僅僅我們去享受大自然的聲音,還讓孩子自己能夠判斷。還有嗅覺、味覺,還有很重要的是觸覺,還有有一個觸覺板,讓孩子感覺粗糙的、柔軟、硬的、軟的,有不同的材料,因為我們生活當中各種各樣的材料都不一樣,讓孩子透過觸覺去認識它,去了解它,我們覺得這是特別好的玩中學,孩子所能接觸的東西其實都是很好的教育內容,在感官教育領域,我們原有的教育沒有獨特提出來,我們把促進感官發展我們放在各領域當中。
第三個教育領域,是數學教育領域,我們常常稱蒙台梭利數學教育領域是經典之經典,它的數學教育最大的特點,把抽象的、邏輯的思維變成了可操作的動手的具體的物質材料,這是我們的數學教育非常欠缺的。我有時候常常說,家長常常讓孩子去學數學,你常常怎麼樣去學,你來數數這是幾,這是幾,比如這是3,3加8等於幾,讓孩子完全去說,還有的讓孩子去背,我們幼兒園教孩子十制合成的時候,都讓孩子背,孩子動手不夠,往往是5可以分成幾和幾,兒童像背兒歌一樣,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來是5,總是這樣背下來。蒙台梭利不是這樣的,它有一個很典型的學習,叫紅藍豎棒,比如拿一個1和一個4合起來是5,讓兒童感受它們合成的狀態,以及加減的狀態,不是一種空洞的學習。包括蒙台梭利學習,比如有一個金色珠,1是一粒珠子,還有一個是一串珠子,一串珠子有10粒,還有一片珠子,這一片珠子裡面有多少粒,有100粒,我們今天沒有拿實物,這100粒裡面有10串,還有一塊珠子,這一塊珠子是1000粒,裡面有10片珠子,有100串珠子,透過這樣很具體的材料,讓孩子懂得量的多和少。如果家長對具體數字比較感興趣,我們出了一套光碟,就是《蒙台梭利教育全程講座VCD》,因為蒙台梭利青年時代就非常酷愛數學,所以他對兒童研究的時候,他就把他對數學理解轉化成兒童可以玩兒的玩具了,讓孩子在玩中學,蒙台梭利非常好地體現了這樣一個特點。
還有一個就是語言教育領域。語言教育領域是我們所有的父母恐怕都很關注,比如讓孩子學兒歌,讀書,講故事,大家都會做得很好。那麼,蒙台梭利在語言教育當中也很獨特,它有一個叫語言盒,也就是我們不僅教他一種固定的語言,還要讓孩子去創造語言,就是拿各種物品來說,所以還是讓孩子動手,用實物去說,比方說我們手裡這塊手錶,你給他手錶他就會說手錶,你看到手錶看到裡面有分針,還有秒鍾在動,有數字,還可以聽到滴答滴答的聲音,這樣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我們還要促進孩子書面語言發展,你在寶寶讀書、講故事的時候,不要你看書,寶寶只是聽,你最好和你的寶寶坐在一起讓他一邊看,你一邊給他講,這樣就很好地培養他的閱讀的習慣和喜歡讀書的興趣。
再有一個領域就是科學文化教育領域,蒙台梭利的科學文化教育領域,我也是非常的敬佩他,他把歷史、天文、地理、人文,還有自然,都放在科學文化領域當中。我們以前剛接觸蒙台梭利教育的時候,我們都會嚇一跳,他怎麼給孩子講歷史,在過去教育裡面沒有講歷史,我們覺得這個離孩子很遠。但是我們一接觸蒙台梭利教育的時候,我們就深深被他感動,他讓孩子學歷史,是從時間開始,因為時間就是組成歷史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內容,也就是說歷史是由時間組成的,所以他用這樣一種方式讓孩子學歷史。那麼,在學歷史的時候,先去學自己,我今天一天的活動就是我今天的歷史,我成長的過程就是我的一個成長史,他是從這樣去感受,從自我到我的家庭,到我的周圍所有的事物去感受一個成長的狀態,一個事物的變化,這樣去記歷史。同時也很好地擴展了孩子的生活,擴展了他廣泛的生活知識。拿他周圍的內容來說,燈有沒有發展史,他了解自我成長過程,也可以了解別人有沒有成長過程,人、動物、植物都有成長過程,都有歷史,我們各種物體也有成長歷史,很自然就擴展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蒙台梭利有一個獨特的活動叫「過生日」,就是把歷史和地理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比如寶寶來到幼兒園是三歲,到這兒如果三歲,我們就給他過三歲生日,他如果來幼兒園是四歲,我們就給他過四歲的生日,比如今天是你寶寶過生日,在這之前需要跟爸爸媽媽交流,需要拿他出生時的照片,還有一歲、兩歲、三歲的照片,一歲的時候拿起他的照片,這時他給大家介紹這是我出生時候的樣子,然後他手裡拿一個地球儀,在我們小朋友站一圈,他拿著地球儀去圍著小朋友轉,這時候老師給他交流,一歲的時候你會什麼,或者一歲的時候你有什麼好聽的故事,一般寶寶都會說我一歲會說話了,會走路了。再接著給他唱生日歌,兩歲了,再給他講兩歲的故事,讓他在活動當中感受自己的成長的歷史,自己發展的過程,也感覺地球圍繞太陽一圈是一年,過幾就走幾圈,每一圈都講一個故事,他的教育就是很生動,很直接,很具體,同時在這樣活動當中又很好促進孩子語言的發展,去談自己成長過程,去介紹自己很快樂的故事,同時他也在群體當中,在小朋友當中感受到一個集體的溫暖,接下來他們會互相贈送生日,或者贈送生日的祝福語,一起分享蛋糕。我想透過這個例子使我們的家長們能夠了解到孩子在蒙氏教育是怎樣學習的,這是語言教育領域和科學教育領域。
還有一個是體能教育領域,就是我們說的戶外活動,讓孩子盡情到戶外去。我在這里特別想跟父母說一下,孩子的學習是在戶外的。我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人本動物性,動物是不是要在戶外的,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更多到戶外接受大自然,同時我要告訴家長們,到戶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孩子的視力的幫助,如果把孩子比較長時關在屋裡,長時間看近距離的東西,對眼睛的是非常不利的,我們在幼兒園測量孩子的眼睛,發現很多孩子很多都是近視、斜視,我們希望家長們能夠把孩子更多的時間放到戶外去學習和鍛煉。也希望家長們將來可以買到這樣的書和盤多了解一些。

『陸』 簡述蒙台梭利的教育內容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蒙特梭利認為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是積極的、不斷發展的、具有無窮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務是激發和促進兒童的「內在潛力」的發展
兒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蠟,教師和父母必須認真研究、觀察兒童、了解兒童的內心世界,在兒童自由與自發的活動中,幫助兒童獲得身心發展。據此,蒙特梭利為學前兒童設計出一整套有效引導兒童迅速成長的訓練方法。
蒙特梭利把幼兒學習活動稱為「工作」她認為工作使兒童肌肉和肢體動作協調,手腦並用,促進身心協調發展。通過兒童自由選擇工作,獨立操作,專心致志,從而磨練了幼兒的意志,增強了自製力、勇氣和自信心,培養了獨立自主精神,並且受到了嚴格的紀律訓練,同時也滿足了兒童的心理需要。蒙特梭利教育發妥善解決了孩子的紀律問題。通過兒童連續完成手頭分級推進的工作,兒童完善了自己,磨練了自己。隨著能力的增長,兒童滿足其願望的自由度也增加了,兒童的紀律與自由意識也獲得共同成長。

『柒』 有準備的環境是教育的基本術語之一 也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 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有準備的環境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因素:

一、自由的觀念

蒙台梭利博士認為,只有在自由的氣氛中,兒童才會顯露他們的本質,成人才可以觀察兒童的興趣和活動,了解兒童的個性和發展,隨時改進環境以適應兒童的需要。孩子在一個日益有趣的環境中自由地選擇感興趣的工作並專注其中,達到自製、自我教育的境界,並且有機會了解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的影響,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不足,這種自我了解的機會也是蒙台梭利教室中的自由所帶來的最重要結果。

六、社會生活的發展

環境不單指物質材料,更包含了與孩子互動的人,並且人才是幼兒學習和吸收的主要對象,包括孩子與孩子互動、孩子與老師互動。

1、孩子與孩子互動

蒙台梭利教育採用混齡編班,即採用不同年齡的幼兒混合在一個班級里。

  • Nido班:2個月-獨立行走

  • IC班:獨立行走-3歲

  • Casa班:3-6歲

在這樣的混齡班級中,年齡較大的幼兒會自發地去幫助年齡較小的幼兒,而年齡較小的幼兒則能從年齡較大的幼兒的工作中獲得靈感及榜樣,這便有助於兒童社會生活的發展。這樣的教導非常可貴,因為5歲幼兒的心智比我們更接近3歲幼兒的心智,他們之間存在著一種精神上自然的「滲透作用」,使幼小的孩子很容易學會那些我們難以傳授的事物。

此外,在「有準備的環境」中,所有的設備都是為兒童而不是為成人安排的,他們能夠獨立進行活動,進行社會性交往。教室中的各種用具和教具的取放、使用和操作也都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規則,並要隨時考慮到對其他人是否方便,以及自己的行為是否文明等問題,這些都促進了兒童社會性獲得的發展。

2、孩子與老師互動

蒙台梭利提倡身教而不是言傳。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們說話聲音小點兒,我們可以壓低聲音和他們說話,而不是給他們下達「說話聲音小點兒」的命令。孩子聲音的分貝隨著越來越安靜的環境而降低。不要忘記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再舉一個例子,如果希望孩子們進門的時候脫鞋,最好在門口放置一個可以收拾的小空間,還有一個小鞋架放鞋子,而不是讓他們在自己的櫃子里找來找去。

總之,蒙台梭利博士所謂的「有準備的環境」,就是一個適合兒童需要的真實環境。兒童就會按照自己內部的需要、發展速度和節奏來行動,並且會在過程中表現出熱愛秩序、長時間地集中注意、盡最大的努力反復進行某種操作而不感到疲倦的品質,並最終成長為具有優秀品質和智慧的社會成員。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謝謝!

『捌』 蒙台梭利教育體系的核心是什麼

蒙台梭利教育體系的核心是採用以自由為基礎的教育方法去幫助兒童獲得自由.

『玖』 蒙氏教育精髓是什麼呢

蒙氏教育精髓在於培養幼兒自覺主動的學習和探索精神。老師在對優勢實施蒙氏教育時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以兒童為中心。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教學觀點,視兒童為有別於成人的獨立個體。
2、不教的教育。反對填鴨教學,主張從日常生活訓練著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豐富的教具,讓兒童自發性地主動學習,自己建構完善的人格。
3、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4、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教師須對孩子的心靈世界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對孩子發展的狀況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對孩子適性、適時的協助與指導。
5、完全人格的培養。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協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長步調。沒有課程表和上下課時間,使孩子能夠專注地發展內在的需要。
7、混齡班教學。不同年齡孩子會相互模仿、學習,養成兒童樂於助人的良好社會行為。
8、豐富的教材與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過「工作」,從自我重復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
9、摒除獎懲制度。採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養孩子正在萌芽的尊嚴感。
10、爆發的教學成果。採取尊重孩子內在需求的方式,讓孩子適時、適性地成長,短期內不易察覺成果,但卻會在某一時間以爆發的力量彰顯出孩子內在心智的成長。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