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名詞解釋幼兒教育

名詞解釋幼兒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19 19:09:40

⑴ 學前教育名詞解釋

學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兒童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發展最快的時期,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及其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兒童的形成、發展,無一不與適當、正確的學前教育有關,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學前教育。學前智育是一個多方面的培養過程。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關注也不可小覷。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心智發展極不成熟,需要家長及幼師積極的引導。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很強,缺乏對他人的關心,不懂得分享,因此,作為家長和幼師,應積極引導孩子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分享、樂於分享。
中文名
學前教育
外文名
preschool ecation
相關專業
學前教育專業
專科專業代碼
A040101
本科專業代碼
B040102
年齡范圍
0-6歲

⑵ 幼兒園教育活動 名詞解釋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從廣義上來講,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能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具有教育作用的活動都可以成為教育活動。

⑶ 幼兒園教育名詞解釋

幼兒園教育 指兒童在幼兒園所接受的教育。 幼兒園是對三周歲以上學齡前幼兒實施保育和教育的機構,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

⑷ 名詞解釋 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Preschool Ecation)是由家長及幼師利用各種方法、實物,有系統、有計劃而且科學地對他們的大腦進行各種刺激,使大腦各部位的功能逐漸完善而進行的教育。學前教育是學前教育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構成學前教育學的科學體系的一部分。

⑸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名詞解釋

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幼兒社會教育總目標 : 一、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 1、會用一定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愛好、情緒、情感。 2、學習正確地評價自己與他人,能正確地對待他人的評價。 3、主動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有好奇心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 4、愛動腦,願意按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參與活動,嘗試成功。 二、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1、願意與他人共同游戲、活動並友好相處。 2、善於與人交往,懂得問候、交談、與人合作及參與活動的技巧,掌握幾種交往策略。 3、能主動幫助弱小同伴,樂於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老人和殘疾人,經常自願的與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 三、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規要求,培養一定的規則意識,養成按規則進行活動的習慣。 2、感受生活中規則的重要,能圍繞自己的生活、學習、游戲制定簡單的規則。 四、認真傾聽並理解任務性的語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1、有困難或需求幫助時會用適當的方式向成人表達自己的需要、想法。 2、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盡可能自己解決。 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終地做完一件事。 4、了解自己周圍環境的關系,能較快地適應變化的環境,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五、愛父母長輩、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1、知道自己的成長與家人的關系,感激父母長輩的辛勤養育之恩。 2、了解周圍不同職業人們的勞動及與自己生活的關系,尊重他們的勞動。 3、了解祖國傳統的民俗節日,對祖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 4、萌發愛周圍環境、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願意接觸或了解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外國人,感受他們的風俗習慣。 社會領域階段目標 小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的性別,年齡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別人不同的。 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緒;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尋求幫助。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能及時幫助或告訴別人。 二.人際交往 1.知道班級中同伴的姓名、性別,會辨別生人。 2.能與同伴友好相處,願意和同伴一起游戲;在許多客人面前仍能愉快地游戲、玩耍、交談。 3.遇到糾紛時,不打人、不罵人,試圖講道理;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 三.行為規則 1.了解集體生活中的基本規則,知道一日生活中主要環節的要求。 2.不受冷、熱和天氣變化的影響,堅持天天上幼兒園。 3.願意和他人分享游戲材料,不幹擾妨礙別人游戲活動;游戲開始結束時,能按要求擺放和收拾玩具材料。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幼兒園、家庭、社會周圍環境,喜歡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2.了解為自己服務和幫助自己的人,尊重他們的勞動。 小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願意表現對游戲、活動選擇的喜好。 2.樂意在吃飯、睡覺、做操、學習等方面表現自己,願意做自己會做的事。 二.人際交往 1.會運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主動問候、招呼小朋友。 2.能聽懂成人的指令性語言,並按指令行動。 3.知道做客的要求,不亂翻別人家的東西。 三.行為規則 1.願意按「三輕」的要求游戲、活動,知道不妨礙別人。 2.理解幼兒園日常生活中教師發出的規則性信號,並按要求執行。 四.民俗文化 1.在過新年、慶六一等活動中,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體驗節日的快樂。 中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樣,喜歡自己的長相。願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為大家服務。 2.知道人有喜怒哀樂等情緒,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感受與了解周圍環境的變化,並能很快適應。 二.人際交往 1.喜歡和同伴共同游戲。 2.主動與認識的人打招呼,願意與人聊天、交談。 3.學慣用正確的方法(語言提示、商量等)表達自己的需要與想法。 三.行為規則 1.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交談,不隨意插嘴。 2.知道不能把集體的或他人的東西帶回家占為已有。 四.民俗文化 1.感知與了解自己的生活與他人勞動的關系,感激勞動者,尊重和愛戴他們。 2.認識並喜歡家鄉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環境,了解中國最著名的風景名勝,感受其中的美。 3.認識並尊敬國旗,參加幼兒園的升旗活動。 中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願意動腦筋想辦法,自己嘗試解決。 2.對勞動有興趣,願意為同伴和集體服務,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參加各種活動,對完成任務有信心。 二.人際交往 1.關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難的人,幫助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 2.願意與父母或成人交談,與人交往不膽怯,樂意參加參觀、散步等活動。 三.行為規則 1.了解簡單的公共規則,並自覺遵守。 2.在繪畫、閱讀活動中,努力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3.努力遵守集體活動的各項規則。 四.民俗文化 1.在主要的節日活動中,體驗節日的歡樂氣氛,能用繪畫、製作等表現自己的感受。 2.了解家鄉獨特的傳統民俗和民間工藝、特產,有求知和學習的願望。 大班上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與別人相同和不同之處,對自己的優點和進步感到自豪和光榮。 2.敢於面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有改正的願望和行動。 3.不害怕環境的變化,在新環境中能自己照顧自己。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准確使用禮貌用語。 2.有禮貌的與周圍熟悉的人打招呼、談話。 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動與客人聊天。 三.行為規則 1.願意聽從成人和同伴勸告,不做危險的事。 2.熟悉有關安全、交通、環保的標記,願意按標記的提示行動。 3.會一同輪流、合作、交換、等待等方法與同伴遊戲。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各行各業勞動者的工作,感激他們的勞動付出,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2.關注家鄉的新成就,為家鄉的變化而自豪。 3.知道中國的首都是北京,認識並尊重國徽,會唱國歌,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大班下學期 一、自信心培養 1.熱愛勞動,有責任心,在勞動過程中有始有終的做完每件事。 2.願意接受有難度的任務,嘗試新活動 3.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氣餒,敢於不斷嘗試 二.人際交往 1.主動帶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戲,體驗大帶小的快樂。 2.願意與眾多的同伴合作游戲,有一定的堅持性。 3.能友善的對待外國友人,禮貌地與他們交流。 三.行為規則 1.會根據需要自己制定區域游戲的規則,並製作相應的提醒標記。 2.有環境保護的意識,當發現不當的行為舉止時,敢於勸阻。 四.民俗文化 1.了解傳統民間節日的由來和慶賀方式,喜歡民俗習慣。 2.了解江蘇著名的民間工藝,萌發對民間工藝的興趣。 3.知道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尊重少數民族。

⑹ 幼兒園學前教育活動的名詞解釋

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從廣義上來講,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能促進幼兒各方面發展的、具有教育作用的活動都可以成為教育活動。

⑺ 名詞解釋幼兒教育觀

兒童教育觀也稱為終身教育觀。
1.以終身教育觀看兒童教育
2.樹立新基礎教育觀
3.明確幼兒教育質量觀
4.實施素質教育

參考:
一、兒童觀
※科學兒童觀的內涵:
1. 兒童是稚嫩的個體:
兒童作為人,具有和成人一樣的人格和尊嚴、一樣豐富的精神世界、一樣的差異性。兒童幼稚、不成熟,這恰恰代表著人類發展的軌跡以及學習和發展的可能性。
2. 兒童是獨立的個體
3. 兒童是有差異的個體
4. 兒童是完整的個體
5. 兒童是積極主動的個體
6. 兒童是正在發展的個體:兒童不同於成人,正處於發展之中。兒童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方式、成長特點。兒童有巨大的發展潛能和被塑造與自我塑造的潛力。兒童需要時間去成熟和發展。要提供與兒童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生活,讓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伸展。

二、兒童發展觀
兒童觀是指人們對兒童的看法和態度,即我們怎樣看待和認識兒童;兒童發展觀則包括兒童人性特點、兒童發展的性質、影響兒童發展的因素和兒童發展的價值等重要內容,是人們對兒童進行培養時有關方法論方面的觀點。由於不用時期人們受歷史背景和社會文化思想的影響不同,對兒童的看法以及在處理成人與兒童關繫上的方法都有所不同,因此對兒童發展觀的理解必須結合實際,與時俱進。
1.迅速性
2.規律性
3.階段性
4.差異性
※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力理論
三、知識觀
1. 舊的知識觀
2. 新的知識觀
四、家園(校)合作觀
1. 家長和教師是合作夥伴
2. 家長和教師要相互溝通
3. 家長和教師要形成合力

⑻ 幼兒社會教育名詞解釋

幼兒社會教育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