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試題及答案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試題及答案

發布時間: 2020-11-19 19:29:06

㈠ 2.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原則有哪些

美術欣賞是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美術教育一直以繪畫為主、手工為輔,單獨的欣賞課程幾乎沒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在幼兒園大班進行了系列的美術欣賞教育的實驗研究。目前,實驗尚在進行中,現在就學前兒童美術欣賞課程框架作些探討。
一、學前兒童美術學習特徵
學前兒童藝術能力的發展是有規律性的,大體上經過塗鴉期、象徵期、圖式期等幾個主要階段,按照皮亞傑的觀點,2~7歲兒童正處在前運算時期,在美術活動方面具有以下特點。
1.符號功能的掌握:兒童用象徵性符號來代表他們所接觸到的事物。他們通過感覺動作獲得經驗,並開始形成表象符號和運用語言符號。
2.自我中心:兒童常常把自己見到的看作是別人見到的,帶有強烈的主觀感覺。
3.行動受知覺支配:兒童會被周圍環境中某些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特徵所吸引,從而注意局部,忽視整體,對能引起他強烈感受和他感興趣的事物,會留下相當穩定而持久的印象。

兒童的藝術才能隨年齡的增長會產生系統性的變化,幾乎所有兒童都有相似的發展歷程。那麼這種變化是自然產生的嗎?教育的作用是什麼?從三四歲兒童最初的
繪畫分析,那些充滿自然情感的象徵性圖式,自由誇大、變形,總是為了傳達某些偶然的意向。應當說,這個階段的兒童受外界影響較少,自然成熟的成分更多些。
隨著兒童逐漸成熟,他的知覺與技巧有所發展,繪畫目標從簡單傳達到希望表現一個觀念,這與他的智慧發展、人格形成和社會交往有更密切的聯系。這時,通過教
育可以促進兒童的藝術學習。藝術欣賞教育在此將起到一定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根據對5~7歲兒童的美術作品所作的調查和觀察,我們發現這個年齡
的兒童存在著欣賞作品的某些潛力。他們能夠較長時間地注視作品,並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作品作簡單的描述。在觀察作品的內容方面,兒童對作品主題具有
一定的知覺敏銳性。他們主要憑借直覺感知,對局部的物象觀察得比較仔細,能夠描述某些細節,對非具象的圖畫往往從具象的角度加以猜測。對作品的形式,每個
孩子都有自己潛在的愛好,一般來說,他們容易接受色彩鮮艷、形狀逼真的圖畫,對色彩對比、形狀輪廓、疏密關系、構圖、比例等美的要素有所關注,並能作出某
些簡單的判斷。在藝術思維方面,他們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對作品的體驗與認知,依賴於知覺運作和已有經驗的直接推理。他們對美的要素的各個層面的理解尚存
在一定的困難,缺乏整體性的分析判斷能力。由此,我們假設大班兒童是有可能接受美術欣賞教育的。
二、美術欣賞學習要發展的能力
1.發展美感知覺形式的能力
美感經驗產生於個體與作品的交互作用。對視覺藝術的知覺不僅有賴於一般知覺能力,而且還需要欣賞藝術形式的技巧。也就是通過各個層次的分析,才能了解作品的意義,感受作品提供的經驗。美術藝術教育家艾斯納提出可以通過六個層次來把握。
①經驗的層次:作品給予我們什麼感受?注意作品形式和該形式引發的理念。這是對作品的第一個感覺。
②形式的層次:注意作品的形式結構,著重整體結構的欣賞。
③象徵的層次:對作品圖像意味的了解。
④主題的層次:掌握作品的主旨與基本意義。
⑤材料的層次:欣賞材料的特質和由材料引發的視覺經驗的性質。
⑥環境的層次:了解作品的背景與條件及其在藝術史中的地位與重要性。
在藝術教學中,要引導兒童對藝術品的形式、內容、媒介三部分作整體的欣賞,使各種視覺要素呈現不同的表現內涵,並注意體驗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想表現的理念與情感,使兒童獲得美感經驗的滿足。
2.適當地敘述視覺形式的能力
對視覺形式的敘述可以通過三種方式:描述、解析、評價。
①描述:觀賞者用直接的感知覺和美感意識去接觸作品,然後對作品的初步印象加以描述。
②解析:對作品的形式、設計、組織與關系加以知覺。注意藝術的認知層面,進行有意識的觀察,並對作品的形式要素進行分析和描述,解釋作品所傳達的情感、氣氛、理念,對作品的內涵加以探討。
③評價:對作品價值的判斷。談論作品的結構,用創造性的知覺發現藝術作品具有的潛在美感價值。
三、本課程的類型和結構
本課題借鑒學科取向課程理論,強調藝術的審美價值,結合兒童美感發展的特點,以藝術鑒賞為中心而建立,把對藝術學習、了解與欣賞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
1.課程目標
①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開拓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對某些名畫有初步的印象,並在欣賞中獲得愉快的經驗。
②培養幼兒對藝術作品較敏銳的感覺,並具有知覺美的某些基本要素的能力。
③掌握簡單的藝術術語,有敘述和談論藝術作品的能力。
④通過欣賞產生自由表達的興趣、願望和能力,激發幼兒潛在的創造力。
2.課程的內容和結構
學前兒童美術欣賞的性質與一般的鑒賞是有區別的。學前兒童偏重於從感性層面來認識藝術作品,對自己喜愛的作品加以欣賞和贊美。對作品的背景知識、藝術基本要素只限於在教師的點撥下有所關注。
為兒童選擇藝術欣賞作品必須遵循高度藝術性與兒童可接受性相結合的原則。原則上要用名人名作,或者是為社會公認的、有藝術欣賞價值的作品。同時,又要考慮兒童的興趣和理解能力,使之符合兒童的生活經驗。

根據幼兒的興趣、經驗和接受能力,本課程以中國畫、西洋畫、民間藝術、雕塑與建築四個領域為主,選擇接近兒童日常生活的題材,用名人名作向兒童作系列介
紹。其中,中國畫以現代名家作品為主,作品的內容則以動物、風景、兒童生活題材為中心,使之與兒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如有的名家喜歡畫一些富有
生活情趣的小品,這恰恰與幼兒經驗相吻合,齊白石畫的昆蟲、小蝦;吳作人畫的熊貓等均深受幼兒的喜愛。西洋畫以色彩鮮艷、不斷流動變化的現代派作品為主,
以其新鮮與多變的特點吸引兒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如凡?高的《星空》、馬蒂斯的《舞蹈》、蒙德利安的《紅黃藍構圖》等非具象的、無定形的作品,符合幼兒自由
自在、不受約束的追求,容易為孩子所接受。民間藝術作品因其原發性、恆常的主題、功利的色彩極易為兒童所接受;同時,兒童藝術與民間藝術在對生命的自然追
求和藝術表達的純朴稚拙方面有許多共同之處,因而適宜於兒童欣賞。至於手工藝術品,由於它具有立體性、可操作性,很適合幼兒欣賞。
由於藝術欣賞需要有不間斷的、充分的時間和機會,並使幼兒積累起一定的經驗,因而欣賞材料的選擇還要遵循漸進性和程序性原則,要由近及遠、由簡至繁,系統安排欣賞內容和主題,使之與兒童生活方式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上述內容可以通過下列四個層次進行教學。
①感覺的層次:教師以開放的態度,利用藝術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發兒童的探究慾望,要求兒童用直接的感知覺與美感意識接觸作品,避免把教師的期望灌輸給兒童。
②智慧的層次:藝術活動有賴於智慧的運用,而藝術認知層面的活動是需要學習的。在兒童欣賞作品時,要引導兒童從主題、形式、象徵、材料等方面進行有意識的觀察,並作扼要的陳述,以進一步了解畫面的形式及其內涵。

③表現的層次:要求兒童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表達對作品的感受,對審美要素進行分析、描述和談論。教師可以著重分析作品中視覺元素的特色,如作者是如何安
排和組織以達到創作的預期效果的。在與兒童的交流中,教師用隱喻、暗示和解釋等巧妙地呈現藝術品的內涵與意境,並對所知覺的作品結構作必要的說明、解釋和
評價。
④創造的層次:教師和兒童共同挖掘所欣賞的藝術品的潛在美感價值,並鼓勵幼兒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創作自己的作品。
四、本課程實施指導的基本方法──對話法
l.對話法的提出
對話法是指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兒童與藝術作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在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育中提出對話法,其依據之一是「藝術作品是無限開放的」這一觀點。藝術作品的意義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場合甚至不
同的對話中,藝術作品會不斷地顯示出它新的意義。這樣,藝術作品本身就成了具有生發作用的主體。藝術作品的多種意義只有在與欣賞者的對話中,才可能生發出
來。
在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育中提出對話法,目的在於要解決學前兒童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長期採用灌輸法所帶來的缺憾。灌輸法的直接表現就是教師
以自己為中心,將自己掌握的有關美術作品的知識灌輸給兒童,兒童認同教師及其知識,缺乏自身的感知和體驗,沒有直接與美術作品進行對話,因而喪失了自我感
受、自我加工信息、自己主動創造的能力,最終導致其審美素質下降。而對話法則不同,在對話過程中,教師與兒童之間、師生與美術作品之間不是一種灌輸與被灌
輸的關系,而是一種平等的雙向交流關系。教師與兒童面對美術作品積極交流、討論,就有可能生發出多種意義。
2.對話法的特徵
對話
法強調對話首先是兩個主體間的相互交流。對話不同於信息傳遞,信息傳遞表現為單向的和非對稱的,一方是主體,另一方是客體。處於客體地位的接受信息的一方
只是被動地接受、理解主體所發出的信息。而對話則表現為多向的和對稱的,相互交往的雙方都是主體,因而都具有能動作用。欣賞者與藝術作品之間的對話要達到
的目的是主體間的相互交流,即藝術作品對欣賞者說話,欣賞者對藝術作品說話。

㈡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論有哪些

根據現代化心理學的研究,3-6歲的幼兒常常憑借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和動作來思維的,他們對自己的感覺器官能接觸到的物質材料充滿了好奇心,這就為向他們進行美術教育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幼兒通過美術活動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材料來充分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因而,特別容易為幼兒所喜愛和接受,是對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理想活動。美術教育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美術教育可以發展幼兒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從小培養起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參加美術實踐活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的發展,因為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在引導幼兒欣賞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藝術的美。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過各種美術手段具體表現出來的,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發展了對美的表現力。幼兒在不斷變化的美術實踐活動中,不斷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現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二.美術教育能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創造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1.美術教育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智力和創造才能
美術活動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幼兒畫畫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過視覺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如,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使之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憑著記憶、想像去動手進行表現的。這種觀察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美術,乃至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大腦信息80%來源於視覺。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幼兒的觀察能力決定著他們的知識水平。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認為:差生的普遍特點就是觀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慾。在幼兒美術教育活動中,觀察是極其重要的。幼兒畫畫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靠表象作畫。而表象取決於感知,感知又離不開觀察、記憶和想像。通過教師的引導促使幼兒去觀察,經過觀察又將物體(如:汽車)的形象牢牢記在腦子里。在畫畫之前再經過回憶,然後將物體(汽車)畫出來。這樣也發展了他們的記憶力。如果在物體(汽車)的周圍畫上其他物體(樹木、樓房、行人)或塗抹上不同顏色等,又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發展。兒童表現美的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因此,幼兒經常堅持畫畫,將有助於他們思維的發展,有助於培養他們的智力和創造才能。
2.美術教育有利於增強幼兒雙手的靈巧性
幼兒在畫畫或做手工的過程中,總是用眼觀察,動腦思考,用雙手去參與活動的,
為了使幼兒掌握造型活動中所必需的各種技能,就要訓練他們一些專門的動作,並使這些動作盡可能做得准確,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穩健和協調。如:執筆、畫線、塗色、捏泥、折紙、剪貼等。這些動作對於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群的發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種動作的協調發展,起著促進作用。
生理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手的活動,關繫到腦的發育,手指動作的訓練對腦細胞 可產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體內的各個器官乃至每一塊肌肉,在大腦皮層中都有它的代表區域,即管轄它的神經中樞,而其中手指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所佔的區域最廣泛。如:大腦皮層中光大拇指的運動區就相當於整個大腿運動區的十倍。手的動作又是和思維活動直接聯系的,信息從手傳導到大腦,又由大腦傳導到手,手的活動越多,動作越復雜,就越能刺激大腦皮層上相應的運動區的生理活動,從而使思維活動的水平愈來愈高。因此,手的動作對發展思維起著積極的參與作用。
三.美術教育能形成幼兒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個性心理品質,是指幼兒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是興趣、愛好、能力、氣質和性格的總和。它是在一個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條件下,通過實踐活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美術教育活動,就具有形成和發展幼兒個性心理品質的特殊作用。
美術教育對幼兒來說,主要是強調感受美和審美情緒的體驗。無論教幼兒繪畫還是教幼兒手工,都離不開激發幼兒審美的情緒需要和愉快的情緒體驗。因此,正確地實施幼兒美術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情感的發展,有益於他們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於改善他們整個學習的性質,使其積累到一些愉快學習的體驗,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術教育能有效地幫助幼兒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徵。
通過美術活動可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社會人際關系,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使之富於同情心,善於和勇於幫助同伴解決困難,擺脫困境,並為同伴的進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取決強烈的好奇心,濃厚的興趣、豐富的想像力、靈活的思維能力和頑強的毅力等多種智力與非智力因素同時獲得良好發展的結果。美術教育活動恰恰能夠為幼兒提供在愉快的情緒中發現和創造的最好機會,提供培養毅力等有利條件。幼兒美術教育的根本意義在於通過幼兒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促進幼兒良好

㈢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方法

給孩子畫畫的東西先讓他熟悉畫畫的用具,可以試著自己畫點簡單的,熟悉畫畫的過程

㈣ 求2018年4月和10月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自考試題!!!

要將小學階段的知識進行系統提煉,進一步鞏固,特別是與初中知識銜接較緊密的內容,比如方程式、基本圖形構造、四則運算等。為進入初中階段學習打好基礎,同時要及時培養嚴謹的學習習慣。

㈤ 求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美術第四次作業答案

前兒童美術的評價是一個整體的評價,包括對兒童美術結果和兒童美術發 展狀況的測量和評估,還包括對美術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活動設計、組織、指導和 效果的評估。 在評價方法上,應關注過程化的、多元化的評價觀念。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 別差異,避免用劃一的標准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的比較,以發 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現有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和傾向等。 強調幼兒教育評價應以參與評價的幼兒和教師的發展為本,盡可能地使他們的素 質得到整體而充分的發展,並在真實的情境中關注他們變化與成長的歷程。 論述題舉例: 談談對學前兒童進行美術教育的意義。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