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教育
㈠ 吳康的專著
《近代教育史》,〔美〕格萊夫斯/著,吳康/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9月初版,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1972年再版。
《中世教育史》,〔美〕格萊夫斯/著,吳康/譯,商務印書館1922年初版,1938年重版;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5月出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董仲舒〈春秋繁露〉的三大政治思想》(或譯作《董仲舒的天人三策》)(Les trois theories politiques Tch'ouen Ts'ieou interpretees par Tong Tchong-chou),法文著作,巴黎拉魯斯(Ernest Leroux)出版社1932年出版
《漢籍考原》(Histoire de la Bibliographie Chinoise),署名Woo Kang,法文著作,1938年列入巴黎中國學院文庫出版。
《周易大綱》,長沙商務印書館1938年初版,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重版,台灣商務印書館1952年、1991年重版。
《尚書大綱》,商務印書館1941年4月初版
《中華文化學術專刊》,吳康主編,中國文化學會刊物第一種,1946年出版
《學術叢刊》,吳康主編,中華文化學院刊物之一,1947年出版
《老莊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1955年2月初版,1958年、2006年重版
《宋明理學》,台灣華國出版社1955年10月初版,1962年、1977年增訂再版
《黑格爾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1959年9月初版,2000年11月再版
《哲學大綱》,台灣商務印書館1959年9月初版,1992年11月再版
《錫園哲學文集》,台灣商務印書館1961年5月初版
《莊子衍義》,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初版
《柏格森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5月出版
《孔孟荀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6月初版,1987年10月重版
《康德哲學簡編》,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出版
《人文教育哲學概論》,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出版
《邵子易學》,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1月出版
《諸子學概要》,台灣正中書局1969年初版,1973年、1979年重版
《康德哲學》,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1月初版,1991年8月重版
《哲學概論》,吳康、周世輔/合著,台灣國立編譯館1973年初版,正中書局發行
《西洋古代哲學史》,遺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4月出版
《吳康先生全集·補篇》,遺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1月出版
《孔子哲學思想》,香港孔教學院1991年出版
《近代西洋哲學要論》,華國出版社出版
《文學概論》
㈡ 有人參加過中世教育嗎信用怎麼用
沒聽說啊 我就是北京的啊 呵呵 要是學習的話 建議你還是到大型的培訓機構去看一看 我是在北京昌平學的網路工程師專業 你要是感興趣的話 可以到網上 搜索看看
㈢ 中世教育咨詢培訓有限公司是不是騙人的
是的,這種公司現在全國到處都是,「教育培訓,教育咨詢等」
他們大都是一些有點文化的土財主趁著中國現在重視教育想撈一筆,抱著這樣的心態水平往往非常粗糙,我們話說這就是「草菅人命」
而且那邊職工的待遇也非常不好,一點點的工資有能力的人根本不願意在那做事,留住的都是些中專職專的,他們知道自己的學歷掙不到什麼錢,好不容易遇到個機會自然不肯走,那種人自己考試都不及格怎麼教孩子。
㈣ 青島中世橋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山東省注冊資本:50萬元人民幣法定代表:孫琦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登記狀態:在營登記機關:青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城陽區分局注冊地址:青島市城陽區白沙河路55號6-1-402(僅限辦公)
法定代表人:孫琦
成立時間:2013-01-11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214230100615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青島市城陽區白沙河路55號6-1-402(僅限辦公)
㈤ 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怎麼樣
基督教塑造了整個西方文明 我自認為已擺脫了對宗教的偏見,對基督教也不無好感。如果有人向我片面宣揚那種基督教造成了中世紀黑暗的陳詞濫調,我肯定會列舉基督教的一大堆好處去反駁他,例如,教權制約了王權,有益於社會民主;教會倡導的「和平運動」減少了戰爭給民眾帶來的災難;教會為農奴爭取立遺囑的權利有利於農奴解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日前讀到一本美國學者寫的《基督教對文明的影響》。盡管我對基督教的正面作用已有不少知識,這本書揭示的大量而且嶄新的事實仍然大大超出了我的預期。這本書的核心論點是:基督教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實際上大大超出了人們的所知和想像。這本書為我們展現了基督教對於文明方方面面的影響,范圍之廣,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這里僅舉我們一般不太注意的幾個方面略作說明。 第一點是對人的生命與尊嚴的尊重。基督教關愛生命,給人的生命賦予神聖性,反對殺嬰、棄嬰的陋習,反對角鬥士表演以及人體獻祭,還反對自殺。基督教提高了性道德觀,反對性亂交(這在一開始主要是針對古羅馬人的道德敗壞行為)。基督教主張婚姻神聖,賦予婚姻尊嚴。「基督教對婚姻中性隱私的關切從根本上帶來了隱私權的制度化」。基督教取消一夫多妻制,主張婦女婚姻自由,使婦女獲得自由與尊嚴,寡婦受到保護。基督教重視發展慈善事業,創立孤兒院、養老院制度,建立收容所、盲人之家,形成自願性慈善及救助組織,並由此提高社會道德,促進了《童工法》的制定,以保護兒童。基督教倡導救死扶傷,創立醫院制度和精神病院。 第二點是基督教對西方政治文明進程的影響。它主張給每個人以自由和公正,不允許任何人凌駕於法律之上。英國中世紀的《大憲章》、美國的《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都與基督教精神密不可分。 第三點是基督教極大地影響了藝術、建築、思想與文化,除了哥特式教堂建築和拜占庭教堂建築外,文藝復興的建築和藝術也是在基督教影響下形成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菲爾、倫勃朗、丟勒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無不如此。基督教影響音樂,例如交響樂就是從聖樂中發展而來的,許多著名音樂家如巴赫、亨德爾、門德爾松、海頓、舒伯特、莫扎特、貝多芬等的音樂作品都深受基督精神的影響。「音樂之父」海頓在創作《創世紀》時,每天都要跪下來向上帝祈禱,祈求上帝賜予他工作的力量。基督教影響了許多文學和思想作品,如《神曲》、《愚人頌》、《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烏托邦》、《失樂園》、《國富論》、《浮士德》等。基督教對日常生活,如節假日、紀元、日常用語等也有多方面的影響。 一股新的學術潮流 由於這本書提供了如此多的新信息和極具顛覆性的觀念,為了證實它的可信度,我盡量搜尋相關資料去檢驗它。經過對比,發現該書的論點基本上是可靠的。例如教育方面,據格萊夫斯著《中世教育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版)所說,中世紀的大學與教會以及教皇制密切相關。「這些大學,是由舊式的大禮拜堂和修道院各種學校發生出來的」。關於宗教與科學的關系問題,伊安·巴伯著《當科學遇到宗教》(三聯書店2004年3月版)說:「科學革命的創始人大多數是虔誠的基督徒,他們認為自己在科學工作中研究的是造物主的手工作品。」戴維·林德伯格寫的《西方科學的起源》(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年7月版)一書也針對那種認為基督教嚴重阻礙了科學進步的傳統觀點,指出,正是基督教促進了文化和科學進步,因為基督教發展出了一個嚴肅的理智傳統。該書還認為:「基督教後來成為歐洲教育的主要資助者和古典理智傳統的主要借鑒者。」關於婦女問題,劉文明著《上帝與女性——傳統基督教文化視野中的西方女性》(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年7月版)指出,盡管傳統基督教的女性觀存在著二元性,即尊重與歧視並存,但在實際上更多主張男女平等,而且在實踐上做到了這一點。 還有些著作提到這本書中沒有涉及的一些問題,例如政治問題。劉時工著《愛與正義──尼布爾基督教倫理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中說,人們往往把基督教與民主制度對立起來。尼布爾認為,民主制度是由基督教文化和近代世俗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例如基督教所倡導的對他人的寬容態度就是民主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一部《聖經》,尤其是先知書,其中不乏對弱者的同情,對強權者的嚴厲譴責和對社會正義的強烈關注。有一種說法甚至認為,永不停息地追求更為正義的社會的實現,是貫穿《聖經》的一種基本精神。看來,對於基督教深刻影響人類社會的事實已為許多學者所認識,只不過施密特把這些問題集中加以闡述,又加上大量新內容,提出了自己鮮明有力的觀點,所以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不過,現在人們的一些觀念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有所變化。例如對同性戀問題、婦女墮胎問題、有條件的自殺(例如安樂死)問題等,都有所爭議。以前基督教把這些問題的決定權完全歸於上帝,現在則是那些當事人(同性戀者、想中止妊娠的女性以及不堪疾病和精神痛苦折磨的人們)要爭取自己的權利。這當然是合理的,但是應該承認,基督教反對這些行為的主張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只是在具體做法上未免有些極端。這些都需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地肯定基督教的許多正面作用,不等於說我們就忘了基督教給文明帶來的陰暗面。基督教的確在歷史上造成過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極端地排斥甚至迫害異端。只見其一不見其二,不是科學的態度,不能幫助我們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基督教的本質。 重估「基督教文明」 眾所周知,西方近代文明有兩大淵源,一個是古代文明,一個是中世紀文明。過去人們過高地贊揚古代文明而貶低中世紀文明。貶低中世紀文明的理由主要是認為基督教扼殺人性,而古代文明充滿人文主義的精神。另外,被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摧毀了古羅馬的城市,破壞了古典文化,人們認為是教俗兩方面的力量造成了「黑暗的中世紀」。而文藝復興將古代文明的力量重新喚起,由此而催生了近代社會。這種說法與歷史事實是有相當距離的。具體來看,古代文明中兩大重要成果,一個是古希臘的民主、自由以及羅馬的共和制,另一個是羅馬法。須知近代以後的民主是間接民主,與古希臘的直接民主不同,近現代人的自由與古代人的自由也不同,這一點可看法國人貢斯當所著《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一書。近代的民主盡管可能繼承了古代民主的精神,但是在制度層面上則是中世紀民主的直接產物。已有不少學者認為近代社會是從中世紀的封建社會發展而來,並不是從古代社會發展而來。中世紀文明,其中最重要的是基督教文明,對近代文明有直接的影響。中世紀文化落後於古代文化的觀點也被推翻,這本書和其他的書告訴我們,近代文化的許多方面是從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中產生的。基督教對人的關懷實際上遠遠超過了古代希臘羅馬人,正因為如此,基督教創立了許多有益於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制度和機構,古代人在這方面卻沒有可與之相媲美的成就。而且,早期基督教極力反對一些野蠻行為,例如殺嬰、棄嬰、殘忍地欣賞角鬥士表演等,恰恰是針對古希臘、羅馬人之所為。 該書所在的「基督教文化譯叢」總序說:「兩千年來,基督教一直在塑造著人類的文明,影響著它傳到之處的文化。」實際上,基督教文明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遠遠大於基督教本身對人類的影響,也可以說,基督教通過塑造人類文明而廣泛影響人類社會。我們完全可以在不接觸基督教的情況下享用基督教文明,因為我們生活中許多文明的、先進的制度、觀念、行為規范等等,是在基督教精神的哺育下成長起來的。 黃敏蘭/文 本文原載於《中華讀書報》2006-03-15
㈥ 誰能給推薦幾部好書
路遙〈平凡的世界〉、霍達〈穆斯林的葬禮〉、〈走出硝煙的女神〉、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三毛〈撒哈拉的故事〉、王小波的激情三部曲、海子的所有詩歌
……現在只能想到這幾本了,我也喜歡讀書,把你的好書也介紹出來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