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的優缺點
❶ 生本教育的弊端
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了,可是很多學生的自主意識差,氣氛太過活躍,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下降。
❷ 生本教育是什麼意思
生本理念(又稱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回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答: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實驗在國內百多所中小學學校開展後產生巨大的效果和社會影響,引起了教育界的強烈回響。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傳統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實踐中充分體會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兒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發展
❸ 什麼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在祖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1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等進行實驗,成效顯著,獲得了意義深遠的理論與實踐成果。
生本教育的兒童觀
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展的全部憑借,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
生本教育的教師觀
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2]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
生本教育的教學觀
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的課堂區別於考本、本本、師本的,區別於短期行為的、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為基礎的是發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認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標志,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積累的意義也在於感悟的形成。
生本教育的評價觀
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幹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生本教育的德育觀
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的、素樸的、無形的德育過程。
在生本教育實驗期間,郭思樂教授撰寫了《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諦聽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學術論著)。他主持的研究團隊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報刊刊登多篇論文。生本教育研究和實驗連續三屆在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一、二等獎,2007年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典型經驗之一,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編的《新時期素質教育案例選編》。由《人民教育》記者采寫的通訊《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見《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
生本教育研究也引起了有關領導和部門的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原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批示,要求有關部門「關注郭思樂教授的研究成果」;廣東省人民政府宋海副省長批示:生本教育理念及相關實踐體系「是廣東本土原創性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對創建我省文化大省、教育強省具有重要意義。」2007年9月,廣東省教育廳在全省中等職業學校中啟動生本教育實驗,確立了首批15所實驗學校,目前實驗正在進一步推廣中。(轉摘自《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生本教育簡介》)
❹ 生本教育 教育方式
生本教育體系理念?
1、價值觀:一切為了學生;2、倫理觀:高度尊重學生——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兒童人人可以創新;兒童潛能無限;兒童的獨立性;3、行為觀:全面依靠學生——學生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資源。
生本教育體系哲學思考?
無為而為;教少學多;可以雙贏;
生本教育的課程觀?
小立課程,大作功夫;整體感悟與知識生命;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
先做後學;先會後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以學定教與內核生成課程;討論是學習的常規;讀和做,緩說破——促進感悟,開發潛能;
生本教育思想對兒童d 看法?
l. 兒童不可限量,所以,對兒童的尊重,是天然地應當的。
2.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得到充溢生命狀態的自然、活力和喜樂,這就夠了。他們不必去思考自己:我是否被人認可,是否會被人說好話或壞話,我將會得到多少分,……他們不必把情感和能量消耗在此,反之將會全心沉浸於所面對的學習之中,走向卓越和高級,走向純潔和透闢。
3. 課堂上,高度的注意就是忘我,在忘我的時刻,兒童的能量就不會被其他東西,包括大人們的說教、煩人的競爭所消耗,真正出現投入和著迷的境界。
4. 兒童乃是天生的學習者,還在於學習對於他是一個永不枯竭的甘泉之井,他會不斷在學習中產生新的學習需求,他的思維器官會不斷地獲得運用的享受。
5. 兒童的智力發展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思想層面的問題;一個是技術層面的問題。
6. 兒童與成人的學習行為的區別:成人是以知御行,認識規律是知行律;兒童是先行後知的行知律;他們對人類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
7. 先做後學反映了兒童的合理的腦神經活動過程。一般來說,在兒童沒有運用機體和全部感知器官去接觸學習對象時,他們的頭腦是空洞的;而空洞的頭腦不能思維,對所學缺乏感知和表象就不可能形成屬於主體自己的知識,不能理解對事物的抽象,即使他們可以形式地記住一些東西,也只是假性的、短暫的。
8. 先做後學反映了兒童的整體意義認識規律。做是實踐,而實踐加工的是對象的整體,這就給兒童以十分鮮明的意義,從而保證了他們充沛的學習熱情和經驗支持。
❺ 生本教育下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
生本教育下,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讓課堂更精彩呢?我在教學中做了一些探索。 首先,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作為教師我們應明白一堂課為什麼教(學生成長)、教什麼(知識和技能)、怎麼教(過程和方法)、什麼用(價值)、得什麼(情感)。教學中,教師注重落實三維目標的過程和方法教案設計,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目的是使教學內容能有效的傳達,加強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之間的聯動,突出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的引導,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在師生互動中解決問題,來落實教學中的知識目標、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難點清楚,才有利於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才能有的放矢。教師通過創設學生分析、討論的探究性問題情景,才能胸有成竹,靈活自如,游刃有餘。 其次,創設情境、喚起熱情 創設一種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使地理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愛學了。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建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有情緒上的安全感。給學生建立一個溫暖的、彼此接納的和相互欣賞的學習場所,讓學生有個安全的心靈港灣。創設問題情境,既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在地理教學中,聯系生活,獲取情境。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讓學生扮演角色,融入情境,拉近學生和新知識的心理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誘發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啟迪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正確、迅速、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全部主動參與能力、掌握各種地理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我用POWERPOINT製作《旅遊景觀審美特徵》多媒體課件插入大量風景名勝圖片,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講解旅遊景觀特徵,同時案例分析了石阡旅遊景觀特徵,使地理知識得以延伸。只要我們留心找情,精心設境,以情引境,因情化境,做到情境交融,渾然一體,就會使地理課堂更加精彩。 其三、探究問題、抓重攻難 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實際,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探究點」,設計探究層次,選擇的「探究點」應是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為了要讓學生充分動起來。通過問題導航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落實目標,釋疑解難。讓學生帶著石阡有哪些著名景觀,請說明景觀特徵,讓學生去看書讀圖,查找資料,努力完成目標要求。對學習目標中獨自解決不了的問題,需要師生、生生互助解決,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問。 其四、滲透德育,引領做人 我在旅遊景觀審美教學時,轉換角色,讓學生做一個導游,我緊緊抓住教育時機,及時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要求學生守時,要求學生注重自己的儀表。這種有針對性的即時引導比乾巴巴的說教效果肯定要好。這樣做,很好地體現了地理教學要滲透德育的要求。並且,學生的表演,也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增進教學趣味性的效果和目的。教師最後引導學生作為一個主管縣旅遊領導如何發展石阡旅遊業,問題設置思維含量高,探究價值大,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師通過旅遊業成功的事例,一步步地引導學生認識到,不能放棄機會,要敢於爭取,要給自己創造機會。只要愛自己不懈奮斗,就會達到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自我意識,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從容應對挫折、堅強不屈等良好的心理品質。這樣的教學,對於完善學生的人格,加強學生的品格修養,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我通過師生齊唱「歡迎你到泉都走」歌曲,城招天下客,投資石阡,建設石阡,將石阡變得更美麗。話外有音,耐心細致的引導,循循善誘的啟發,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得到交友的重要性,從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道理,增進了學生的交友意識和交友願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這樣的教學,突顯了新課改重視對學生進行行為引導、提高學生行為能力的理念。 在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作指導,改變了教學方式,轉換師生角色,讓學生充當學習的主人。教學的過程中,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課變了,變得鮮活而富有生機。每次走進課堂,看到學生們如花的笑臉,聽著他們發出的由衷的掌聲,我的心是甜的,是課程改革的春風帶來了地理課堂的春天。
❻ 生本教育的利與弊
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在祖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1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等進行實驗,成效顯著,獲得意義深遠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生本教育同時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其實有時候畢業證書就是去一家公司的鑰匙,但到了公司,您有不能勝任,所以,說有用也有用,無用也無用。
❼ 生本教育的獨特性有哪些
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生本教育的兒童觀人的起點非零,人擁有其自身發展的全部憑借,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的、思維的、學習的、創造的本能,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潛能無限,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習資源。藉助於學生的本能力量的調動,形成教育的新的動力方式和動力機制。生本教育的教師觀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2]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積極飛揚的學習。生本教育的教學觀教學就是學生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的自主學習。生本的課堂區別於考本、本本、師本的,區別於短期行為的、分數的課堂,是人的發展的課堂。在教學組織上,生本教育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採用個人、小組和班級的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為基礎的是發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認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標志,學生學習的核心部分應該是發展感悟,積累的意義也在於感悟的形成。生本教育的評價觀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幹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生本教育的德育觀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的、素樸的、無形的德育過程。在生本教育實驗期間,郭思樂教授撰寫了《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諦聽教育的春天》(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等學術論著)。他主持的研究團隊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等報刊刊登多篇論文。生本教育研究和實驗連續三屆在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評選中獲一、二等獎,2007年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典型經驗之一,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編的《新時期素質教育案例選編》。由《人民教育》記者采寫的通訊《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見《人民教育》2008年第21期),在全國引起很大反響。
❽ 生本教育到底哪裡好!!!
1、生本教育,就是來以自學生為本的教育。學生能夠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學,學生自己學不會的,同伴互相學,同伴也不會的,老師教。
2、學東西自己主動學會的要比別人硬教給自己的長久的多,效果更好。記得1996年高考那年,歷史老師很少講課,不是讓抄課本就是讓做題,即使點撥話也不多,當時同學們怨言很多,高考完了,大家成績都很理想,比其他科目好的多,同學們才曉得這也是個「技術」。
3、學生管好自己的學業,隔行如隔山,你不深入體會不到另一行的艱辛,不要光看到別人輕快地一面,「牢騷太盛防腸斷」。記得有句話:人前有多風光,人後就有多辛苦!
但願對你有幫助,現在社會自身硬才是硬道理!
❾ 生本教育是什麼意思
生本教育是郭思樂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在祖國內地、香港、澳門等地1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等進行實驗,成效顯著。
生本教育是由華南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主持開展的,由課題研究帶動的大型教育整體改革實踐。自1999年作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九五」重點課題始,後成為教育部重點課題。目前正在進行的是「十一五」教育部重點課題「以生本教育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研究」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以生本教育推進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研究」。
(9)生本教育的優缺點擴展閱讀:
郭思樂教授創立的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的、素樸的、無形的德育過程。
郭思樂教授創立的生本教育提倡減少或最終取消學習成長期的頻繁統一考試,不幹擾學生成長期的成長,把考試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或科任教師,把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改為評研活動,削弱日常評價的比較競爭功能,鼓勵「為而不爭」。到了學生學習的成熟期,鼓勵學生用成長期的生動、活潑、主動、自然、豐富的積累和感悟,取得優異的終端考試成績。
❿ 生本教育不可取
是有些變質,但是老師並不是不管,而是把它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我不知道,你周圍的孩子是怎麼樣的,但是我周圍的人在接觸了生本教育之後,成績倒是有明顯的進步。尤其是物理,像我,這次我們考試,我的物理比之前進步了將近20分,是我們全班第6。所以我覺得,生本教育應該是好的,老師「不管」了,我們可以自己管自己,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