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召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會議的通知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指專業認證針對高等教育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聯合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專家一起進行,旨在為相關工程技術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截至2013年,我國普通高校工科畢業生數達到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數達到人,本科工科專業布點數達到15733個,總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對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准要求,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等都圍繞學生畢業能力達成這一核心任務展開,並強調建立專業持續改進機制和文化以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專業教育活力。
㈡ 專業申請參加工程教育認證的條件有哪些內容
工程教育專業認抄證是指專業認證針對高等教育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聯合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專家一起進行,旨在為相關工程技術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截至2013年,我國普通高校工科畢業生數達到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數達到人,本科工科專業布點數達到15733個,總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對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障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就是要確認工科專業畢業生達到行業認可的既定質量標准要求,是一種以培養目標和畢業出口要求為導向的合格性評價。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要求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師資隊伍配備、辦學條件配置等都圍繞學生畢業能力達成這一核心任務展開,並強調建立專業持續改進機制和文化以保證專業教育質量和專業教育活力。[1]
㈢ 《華盛頓協議》是怎麼"轉正"的
1985年,高等工程教育評估問題專題討論會的召開拉開了中國關於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探討的帷幕,直至現在中國正式成為《華盛頓協議》的預備會員,這三十多年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准備階段:工程教育引領高等教育評估
1985年11月,原國家教委發布了《關於開展高等工程教育評估研究和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建立高等工程教育評估制度是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2)探索階段:試點建築類專業的教育認證
中國關於專業認證的實踐活動開始於1992年。當年原建設部組織對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和東南大學四所學校的建築學專業進行試點教育評估,開創了中國專業認證實踐的先河。1994年,原建設部頒布了《高等學校建築類專業教育評估暫行規定》,明確了建築類專業的評估機構、申請評估的條件等程序性問題。這一時期在建築學專業進行的教育評估對提高教育質量、完善課程體系、加強教育界和工業界的聯系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並為中國日後在其他工程教育領域進行專業認證積累了經驗。
(3)實施階段:基於《華盛頓協議》要求標准建立工程教育認證體系
2005年,由國務院18個部門(單位)組成的全國工程師制度改革協調小組成立,負責研究中國工程師制度框架設計,指導組織和開展對外交流,探索建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等工作。經研究,協調小組成員單位一致認為中國應盡快加入《華盛頓協議》。2006年3月,由教育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專業認證工作的正式展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建立了與《華盛頓協議》要求基本一致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截至2012年底,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協會在機械、電子與電氣、化工制葯、計算機、土木等14個專業領域,認證了295個專業點。2013年1月底,中國科協正式向《華盛頓協議》秘書處提交了中國科協作為預備成員加入《華盛頓協議》的申請報告,並於2013年6月全票通過。
㈣ 為適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出哪些試題類型
1、通用型證書:如計算機等級證書、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及大學四六級口語證書。這類證書雖然大部分學校已經取消了與學位掛鉤的規定,但是它們依然被用人單位看重,因此也成為大學生考證的首選。
2、英語能力證書:如托福(TOEFL)成績證書、雅思(IELTS)成績證書、英語中高級口譯資格證書等。此類考試需要過硬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是打算出國留學及赴外企工作的大學生首要追逐的對象。
3、IT能力證書:如全國計算機軟體專業技術資格和水平證書、ACCP軟體工程師、微軟系統管理員(MCSA)證書等。隨著電腦與網路在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高素質IT技能往往成了求職者的一把「利刃」。
4、職業資格類證書:如報關員證書、單證員證書、物流師資格證書、國家司法考試證書、導游資格證書、公務員證書等等,主類資格證書范圍最廣,種類最多。
㈤ 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什麼
工程教育認證是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質量保證制度,也是實現工程教育國際互認和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是針對高等教育工程類專業開展的一種合格評價。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強調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但有別於學生是消費者的理念。把學生視作消費者或者是顧客,往往使學生更加關注「我得到了什麼」,關注經濟投入和學習投入後謀得的職位和薪酬的等價性,使學生的學習極富功利色彩,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都面臨挑戰,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也因此陷入兩難境地,教師教學工作也越來越無所適從。
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所突出強調的學生學習成果,卻是聚焦於學生「應該得到什麼」。在各國工程教育認證標准中都明確列出畢業生的基本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
拓展資料:
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截至2013年,我國普通高校工科畢業生數達到2876668人,本科工科在校生數達到4953334人,本科工科專業布點數達到15733個,總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工程教育在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對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形成與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㈥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思想
一、提高實踐能力對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馬克思說:「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是對人類社會本質的科學揭示。實踐是人類探索和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活動,
也是一切人才成長的根本途徑。離開了實踐,理論與實際、主觀與客觀就無法聯系並達到和諧統一。個體的實踐活動對能力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實踐能力可以理解為
實踐的能力。具體而言,就是指主體有目的、自覺地改造客體的能力,其中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客體是主體要認識或改造的對象。實踐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
形成並再現出來的,也就是說,只能通過實踐活動才能真正認識人的實踐能力。能力總是在活動中體現出來,它是控制活動順利進行的心理特徵。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從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高度,
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職業技能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應該認清形勢,抓住機遇,積極採取措施,加強青年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並積極參與社會
實踐,切實提高其實踐動手能力,為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的創新性人才夯實基礎。
社會實踐是青年教師知識和技能外化為教學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學實踐是青年教師知識和技能內化為教學能力的必要條件。青年教師需要在社會實踐中獲得思想陶冶和能力拓展,更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教學指導和智慧火花的碰撞,還需要本人對教育思想和教學實踐及時進行反思和完善。
二、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社會實踐為載體
俗語雲「打鐵必須本身硬」,要想培養出適應性強、知識面廣、動手能力強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建立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就至關重要。只有教師有
過硬的實踐技能,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手冊》通用標准關於師資隊伍的要求中,明確規定要有適當比例具有工程經歷的專
職教師,有一定數量的企業或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這充分體現了工科院校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可以預見,我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的內容
就是「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20世紀,著名思想家奧爾特加指出:大學需要與科學長期、永久的接觸,否則就會萎縮退化;而且需要與公共生活、歷史事實以及整個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大學必須對其所處的整個現實環境開放,必須投身於真實的生活,必須整個地融入外部環境。這說明大學不僅需要科研還需要擴大社會接觸,才能保持持久的生命
力。作為缺乏社會實踐經驗的青年教師,只有通過參加不同層次的實踐和科研活動才可以了解掌握工程實踐的各個環節,掌握對於一個實際工程來說具體的施工順序
是怎樣的,施工中會遇到哪些實際問題,該如何解決問題等等,商學院的老師如果沒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那麼如何去指導學習了解企業的實際經營活動和程序?作
為一個實踐的導師,只有參與社會實踐,提升對其相關領域的社會實踐經驗,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科知識轉化為教育知識,將本專業領域的知識要點結合社會實
踐以若干簡單易懂的形式表達,使學生能夠接受。
大計,教師為本》的講話「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和實施,以及《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開展和「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改革是必然的,其中關於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社會實踐能力肯定會有所要求的。
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未來發展的中堅力量,培養和建設一支適應當前社會工程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優勢。社會實踐是青年教師提高業務能力和自身素質的需要和載體,也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
三、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必須以教學實踐為主體
在我國,非師范類的研究生畢業之後可直接擔任高等學校的教師,這就從體制上決定了高校教師大都沒有經過系統的職業培訓,其教學技能缺乏實踐就是必然
的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實質上指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所應具備的一些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知識組織和傳授能力、教學活動組織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
力、人際交往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以及教學反思、監控和改進能力等。
目前,對於新引進的青年教師主要通過崗前培訓的形式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但是這種培訓形式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是:第一,教師培訓內容的
偏頗,現有教師培訓多以相關教育法規、教育理論、教育技術、外語能力為主,有關教學論、課程論、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等直接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知識和問題
討論欠缺。第二,培訓工作機制不完善,多數學校的教師培訓由學校人事部門負責,教師培訓與教學研究、教學改革、課堂教學結合不夠。第三,少有職業化的培訓
教師,培訓教師對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和課程開發等方面實際需求了解不深入。
教學理論脫離實踐在教學領域是大家所熟知的「悖謬」現象。它指的是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教學理論不能指導教學實踐,教學實踐不
能上升到教學理論,二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高校一般圍繞三方面展開青年教師教學實踐工作:教學理論學習、教學方法與技術訓練、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國
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中關於教學內容方面,明確要求要處理好經典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關系,重視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高校對教學理論強調的比較多,對教學實踐的重視還不夠。
教學實踐是科學和藝術的有機結合與統一。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教學理論為指導,以教學實踐為主體,在實踐中教學才能體會教學能力的藝術性和創造性。青年教師大都承擔一定的教學任務,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提高教學實踐能力的最好辦法是積極參與實踐教學。
四、社會實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模式
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動態和復雜的過程。它需要涉及到社會環境、學校制度、學生個性、青年教師本身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實踐因素對於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實踐型的導師才能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作為提高教學能力的載體,社會實踐能夠幫助青年教師及時掌握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及在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基於此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達最
新的知識和技能,完成教師對教學能力的提高。社會實踐的形式可以是:企業掛職、校企合作橫向或縱向課題、青年教師實習基地、企業博士後等。作為提高教學能
力的主體,教學實踐能夠幫助青年教師完成從教學理論到教學能力的轉化,是教學理論的拓展和體現。教學實踐的形式可以是:微格教學、現場教學觀摩、教學經驗
交流、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導師制、指導大學生競賽等。
綜上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要實現這個任務的關鍵是提高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而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能力、教學實踐能力)又是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高校青年教師不是先天的教育家,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當然,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能力
必然要對目前教師的評聘制度進行改革,需要國家出台相應的高校教師考核、評聘和培訓辦法改革的扶持政策,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去掛職和積極參加教學實踐活動。
㈦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工程背景是指什麼
工程背景的意思就是擬立項建設的項目或者工程的歷史情況、現實環境和該立項建設的重大意義。
包括工程項目的歷史背景,政策是否支持,是否有發展前途,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一般的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前面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