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學目的

教育學目的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48:04

教育學 教育目的功能是什麼教育目的的含義是什麼

教育目的含義:
1、廣義的教育目的是指人們對受教育者的期望;
2、狹義的教育目的是指國家對培養什麼人才的總的要求,是培養人才的質量和規格。
教育目的的功能:
1、定向功能
2、調控功能
3、激勵功能
4、評價功能

㈡ 教育學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教育學是以人的教育活動為對象,是研究教育現象問題,揭示教育規律,探討教育價值和藝術。

㈢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和作用

動物和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動物和人與環境保持平衡、維持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條件,也是適應環境的手段。
動物要在後天環境中求得生存和種群延續,首先要依靠先天遺傳的種群本能行為,但這種先天本能只能適應相對固定或變化較小而緩慢的外界環境。
動物和人為了生存下去,還必須通過學習獲得個體經驗。這種後天習得行為經驗可適應相對迅速的變化,與先天本能相比,其意義顯然要重要得多。譬如,一隻小羊羔通過不斷地向羊媽媽學習,知道了哪裡可以尋找到豐富的食物,知道了怎樣躲避狼的追捕。如果小羊不學習,就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外界環境,也就無法生存下去。
然而,學習對個體生活的作用和重要性的程度,在各種動物之間的差異很大。越高等的動物,生活的方式越復雜,本能行為的作用也越小,學習的重要性就越大。在低等動物中,習得的行為很少,獲得的速度也很慢,學習對其生活可以說不起什麼作用。例如原生動物剛出生不久,其一生中的大部分動作就已出現了,後天所需要的反應也已大都具備。它們學習的能力很低,保持經驗的時間也很短,因而學習的結果對它們生活的作用是很小的。
人是最高等的動物,生活方式極為復雜,固定不變的本能行為最少。人類行為的絕大部分是後天習得的,學習的能力以及學習在人類個體生活中的作用也就必然是最大的。人類嬰兒與初生的動物相比,相對來說,獨立能力低,天生的適應能力也低。可以說,離開父母的養育,嬰兒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但是人類卻有動物不可比擬的學習能力,可以迅速而廣泛地通過學習適應環境。如,種植穀物,獲取糧食,靠的是學習;戰勝毒蛇猛獸等天敵,對付可怕的瘟疫,以免於被消滅,靠的也是學習。總起來看,人和自然界的其它動物如獅子、老虎甚至麻雀相比,很多方面都處於劣勢,人能夠成為萬物之靈,靠的是學習。國外有句名言,叫做「不學習就滅亡」。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著名的研究報告,題為《學會生存》,就把學習同生存直接聯系在一起,可見學習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
編輯本段二、學習可以促進人的成熟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生理和心理會逐漸成熟。但成熟並不是完全脫離環境和學習影響的純自然過程。學習對成熟的影響作用,首先得到了動物心理研究的支持。
近二三十年以來,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尤其是初生動物的環境豐富程度,可以影響動物感官的發育和成熟,也會影響大腦的重量、結構和化學成分,從而影響智慧的發展。
克雷奇(D.Krech,1966)將幼鼠分成三組:對第一組給予豐富刺激,使它們的反應越來越復雜;讓第二組在籠中過著通常的生活;第三組與環境刺激完全隔離。80天之後對三組幼鼠進行解剖比較分析。結果發現,在大腦皮層的重量和密度方面,第一組最優,第三組最差;在與神經沖動的傳遞密切相關的乙醯膽鹼酯酶方面,三個組也呈現重大差異,第一組含量最豐富,第二組次之,第三組含量最少。
羅森茨韋格(M.R.Rosenzweig,1972)也發現,接受豐富多變的環境刺激和適當學習訓練的一組幼鼠與另一組在環境單調貧乏而又缺乏學習訓練的幼鼠相比,在4-10周中,前者大腦皮層的重量與厚度增加,神經膠質細胞數量增多,神經突觸增大或增多,乙醯膽鹼酯酶含量更豐富且活動提高,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比率也有所改善。
關於人類學習對成熟的促進影響,瑞士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J Piaget.1969)認為,必須通過技能的練習來促進兒童的成熟。他還說:「兒童年齡漸長,自然及社會環境影響的重要性將隨之增加。」
懷特關於對初生嬰兒眼手協調的動作訓練的實驗研究說明了學習和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懷特發現,經過訓練的嬰兒,平均在3.5月時便能舉手抓取到面前的物體,其眼手協調的程度相當於未經訓練的5個月的嬰兒的水平。這就說明了學習、訓練對成熟的促進作用,學習促進了潛能的表現和能力的提高。
有的學者研究表明,在嬰兒出生後的四五年裡,除了營養條件外,缺乏適當的學習訓練或教育不當,也會給腦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有人研究聾啞人死後的大腦皮層,發現控制視聽器官的部位趨於萎縮;對先天盲人復明後進行測驗,發現他們眼運動不規則,難以集中注意於一點,不能精確地區分圓形和正方形。印度狼孩卡瑪拉回到人類社會時雖然大約已七八歲了,但智力水平僅相當於6個月的嬰兒;她死時大約16歲,可能只相當於三四歲幼兒的智力水平。
所有這些研究與事實說明,早期的學習、訓練以及相應的文化環境,對人的感覺器官和大腦等機體功能的發展是有著一定影響的。
據此,對兒童的幫助,要以其成熟程度為依據,又絕不能等待成熟。應該在合適的「生長點」上將恰當的學習內容、合理的訓練方法和教育方式結合運用,促進其生理和心理的成熟。
編輯本段三、學習可以提高人的素質
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特別是精神文化,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方面的成果尤其需要我們通過學習去獲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缺乏一定文化素養的人不能算做真正健全的人,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必須是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
學習可以優化人的心理素質。一個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應該具備諸多方面的良好心理素質,如高尚的品德,超凡的氣質,敬業的精神,目標專一的性格,以及堅忍不拔的意志,等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學習來達到。正如薩克雷所言:「讀書能夠開導靈魂,提高和強化人格,激發人們的美好志向,讀書能夠增長才智和陶冶心靈。」

㈣ 教育學的研究目的

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歸納總結人類教育活動的科學理論與實踐,探索解決教育活動產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教育問題,從而揭示出一般教育規律的一門社會科學。教育是一種廣泛存在於人類社會生活中、有目的培養人才的活動,教育學的研究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現實性、辨證性、科學性。

㈤ 為什麼要學習教育學

教育學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

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

㈥ 學習教育學有什麼意義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搞好教育。歷史經驗證明,教育規律早在人們認識它之前,就已經存在並起作用了。遵循它,教育事業就發展,就前進,就成功;違背它,教育事業就受挫,就倒退,就失敗。例如,伴隨1956年、1958~1960年、1978年三次教育「大躍進、大發展」之後的「大調整、大收縮」就是因為違背了「教育與社會生產力發展相互制約的規律」而遭致的重大失敗與損失;而1981年以後國家制定的大、中、小學工作條例,由於它符合了教育自身的規律,因而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和教育質量的持續提高。教育學系統地剖析了教育現象的不同層次和各個側面,揭示了教育領域里的一般規律和特殊規律,如能自覺地在教育實踐中按規律辦事,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國的教育學以馬列主義為理論基礎,以發展、變化、唯物、辯證、動態的觀點為指導,去分析、認識與把握教育現象及其本質屬性。因此,學習教育學可以使我們逐步樹立正確、科學的教育觀,提高我們投身教育實踐的自覺性、積極性與預見性,也能使我們在各種錯綜復雜的教育實際中堅持正確的方向,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說:「不學教育學,照樣能上課。」當然,現實中這種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否學習教育學,掌握教學規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因為,上課有好壞優劣之分。一個卓越而成功的教師正是藉助教育學的理論睿智,敏銳地觀察課堂上學生心理活動的脈搏,恰當地利用科學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把教學過程組織得生動活潑,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有教的規律,「學」有學的規律,各門學科自身又有各自的特點與規律,要形成高水平的教學「雙邊活動」,需要對許多因素進行綜合、協調,使其發揮整體效應。有的教師上課,不能使學生心領神會,學生愁眉苦臉,搖頭嘆息,既窒息了學生的求知熱情,又壓抑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關鍵就在於教學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教師是否善於科學而巧妙地將教學規律應用於教學實踐,並按照教學規律,形成自己的教學藝術風格。
有位小學特級教師從來不把孩子當作一隻空口袋,拚命往裡灌東西。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啟發誘導上,讓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發展已有的知識,發展記憶、想像和理解能力,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識。如「祖國」這個詞比較抽象,很難用一言半語講清楚。她問學生:「哪個小朋友知道祖國是什麼意思?」一個小朋友說:「祖國就是一個國家。」又問:「到我們學校參觀的客人中有日本朋友,美國朋友,日本和美國都是獨立存在的國家,我們能不能稱它祖國呢?」好多孩子同聲回答:「不能!」另一個小朋友舉手回答說:「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她立即肯定了他的回答,並且畫龍點睛地指出:「對,祖國就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是我們爸爸媽媽、祖祖輩輩生長的地方。」
又如「顆顆穗粒多飽滿」這一句講解過後,她要孩子們用「飽滿」一詞造句。有的同學說:「麥子長得飽滿。」有的說:「豆角長得飽滿。」她忽然走到教室門口,轉過身來,胸脯略微挺了一挺,兩眼炯炯發光。她問學生:「你們看,老師今天精神怎麼樣?」大家不約而同地回答說:「老師精神飽滿。」她接著說:「讓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麼樣。」孩子們也挺起了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飽滿」這個詞,大家不僅懂得了它本身的含義,也懂得了引申的意思和用法。
三、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品德決定著今後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隨著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諸多新的矛盾和許多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對不良影響的「抵禦」與「免疫」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實現培養目標。
青少年時期容易受外界影響,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只有掌握德育過程的特點與規律、原則與方法,並將其建立在社會發展需要與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科學基礎之上,才能使學生的思想覺悟、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按照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要健康成長,學生才可望成為具有健全個性、奮發有為,德才兼備的新一代。
在帕夫雷什學校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年級的新生格里沙,由於母親工作忙,開學第一天來上課時,耳朵沒有洗干凈。在第一節課上,女教師發現格里沙的耳朵很臟,就叫他站起來給大家看,把他作為典型,教育其他學生要愛清潔講衛生。教師這種粗心大意的做法,使格里沙的幼小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在這以後,每當上這位女教師的課時,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著他的耳朵,抬不起頭來。這種反常的心理妨礙孩子集中精力聽課,所以對女教師所教的算術和閱讀課,格里沙都學得很差。女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措施所產生的後果卻毫無覺察。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他學習不好的原因歸罪於他上課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並多次進行指責。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負擔。結果,格里沙的算術和閱讀只得了「2」分。格里沙終於忍受不住了,他流著眼淚向母親傾訴了自己全部的痛苦。母親向學校要求調換班級。學校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後,同意將格里沙調到其他班級。後來,就是這個被女教師認為學習不好的格里沙,到五、六年級時,在數學方面表現出極大的才華。
女教師在教育方法上的錯誤在哪裡呢?就在於她對兒童的自尊心抱著漠不關心的態度。當她把格里沙在全班面前「示眾」時,她完全不了解這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傷和精神上帶來的痛苦。以後,她對孩子的指責,更加重了他的思想負擔,以至嚴重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學習,阻礙了孩子智力的發展。當初這位女教師完全可以採取正面教育的做法:她可以找一個衣著整齊、手和臉洗得干凈的學生,叫這個學生站起來給大家作榜樣。而對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四、建構教師合理優化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
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既是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與技能技巧、適應教師職業需要的必要條件,又是教師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煥發創造精神的根本保證。正如一個缺乏堅實古文基礎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名出色的考古學家一樣,一名沒有深厚教育學基礎知識的教師,很難成為一名出色的教師。教師的知識結構,既需要扎實的專業知識,又需要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還需系統的教育學科知識。只有三者兼備一身,合理優化,才能產生相得益彰的效果。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課程結構的弊端之一,就是只在本專業一個點上掘井。這種掘井式的知識汲取也許對學術研究是必要的,但作為一種教師的培養模式只能導致知識單一,視野狹窄,很難適應教師職業的要求。
在西方發達國家培養教師的綜合大學、師范學院、教育學院中,教育學科的課時數,在各門課程課時總數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例如,美國有的高校佔30%以上,有的達到50%;英國甚至達60%;日本約佔19%;前蘇聯大致佔25%。這說明,教育科學特別是教育學是師范生最佳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㈦ 在教育學的理論中跟教育目的有關的概念有哪些

晚上好?自學教育管理專業:自學考試是適應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為培養各類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高層次的管理人員,提高他們的素質和學歷層次,從而提高各類學校和有關部門的管理質量而設置的。按照鄧小平同志關於「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本專業根據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特點,立足當前,著眼未來,旨在培養一批訓練有素、業務精良的教育管理人員,以適應21世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本專業為高等教育專科層次。其培養規格在總體上與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同類專業的專科水平相一致。 本專業培養各類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高層次的管理人員

自學教育學:教育學是研究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揭示一般教育規律的科學。 任何一門學科的獨立性,首先取決於它有特定的研究對象,或者說具有不同於其他學科的研究對象。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 教育是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的社會現象,是有目的地培養社會人的活動。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活動,必須對其進行研究,經過長期積累而成為教育學特定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實踐的發展,對於教育學研究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有人們深入研究的教育問題很多,例如教育本質問題,教育、社會、人三者關系問題,教育目的、內容、教育實施的途徑、方法、形式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問題,教育過程問題,教育主體問題,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問題,以及反映中國特色的各種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問題等。教育學是通過對各種教育現象和問題的研究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教育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

㈧ 教育學是什麼

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19世紀中葉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近代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化教育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

(8)教育學目的擴展閱讀

同教育與教育學的區別相比,它們之間真正的內在聯系往往並不為人所知。但現實中這一問題又好像是眾所周知。目前關於教育與教育學之間內在聯系最通常的表述就是「教育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往往僅此而已。毫無疑問,「教育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這一論述基本上體現了二者之間的某種內在關聯,即區別中的聯系。

但對於一門本來就是以研究對象來命名的學科而言,僅僅做出上述論斷還遠遠不夠,沒能突出教育學的特殊性。因為其他學科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以教育為研究對象,而且在學術研究上可能比教育學做得更好。

㈨ 學習教育學的意義是什麼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教育規律,指導教育實踐

教育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並不為人們的主觀意志所轉移,教育工作者只有按照教育規律辦事,才能搞好教育。歷史經驗證明,教育規律早在人們認識它之前,就已經存在並起作用了。

二、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掌握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

有人說:「不學教育學,照樣能上課。」當然,現實中這種現象雖然存在,但是否學習教育學,掌握教學規律,對於提高教學質量影響很大。因為,上課有好壞優劣之分。

一個卓越而成功的教師正是藉助教育學的理論睿智,敏銳地觀察課堂上學生心理活動的脈搏,恰當地利用科學的教育環境和科學的教育方法,去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點燃」他們的求知慾望,從而把教學過程組織得生動活潑,水乳交融,富有成效。

三、掌握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年輕一代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的思想品德決定著今後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隨著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也給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諸多新的矛盾和許多負面影響。

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即不僅要「教書」,而且要「育人」,並且把兩者辯證統一地結合起來,

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對不良影響的「抵禦」與「免疫」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實現培養目標。

四、建構教師合理優化的知識結構,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實際技能

教師合理的知識結構,既是提高教育理論水平與技能技巧、適應教師職業需要的必要條件,又是教師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煥發創造精神的根本保證。


(9)教育學目的擴展閱讀

基本觀點:

第一,教育學研究應以教育制度作為優先目標,闡明教育制度對於教育情境中的個體行為的影響;

第二,教育實踐中的官僚主義、師生與行政人員彼此之間的疏離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第三,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完成想要完成的社會變遷,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必須進行制度分析,幫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約他們思想、行為的制度因素,把學校中「給定的」制度(即從外面強加的制度)變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據個人間的自由交往而導致自我管理的制度);

第四,教育制度的分析不僅要分析那些顯在的制度,如教育組織制度、學生生活制度等,而且還要分析那些隱性的制度,如學校的建築、技術手段的運用,等等;

制度教育學關注教育與社會的關系,重視教育的外部環境特別是制度問題對教育的影響,促進了教育社會學的發展。但是,制度教育學過分地依賴精神分析理論來分析制度與個體行為之間的關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