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中華中醫葯學會繼續教育學分

中華中醫葯學會繼續教育學分

發布時間: 2020-11-21 02:37:14

❶ 中國最好的醫學院校在哪裡

中國最有名的中醫院校有六所,分別是
北京中醫葯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和上海中醫葯大學。
1 天津中醫葯大學
天津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8年。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加掛中國傳統醫葯國際學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掛靠單位。

學校建有中醫學、中葯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葯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2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教職工3200餘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現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餘人,其中留學生1100餘人。

學校目前擁有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內科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義大利衛生部共建的中意中醫葯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劑學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現代中葯發現與制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科技部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天津)——現代中葯研究中心、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針灸學實驗中心,天津市組分中葯工程技術中心等重點科研和教育機構。

學校出版有《天津中醫葯大學學報》、《天津中醫葯》、《中醫腦病雜志》等學術刊物。

學校以「進德修業,繼承創新」為校訓,以重點學科建設和中醫葯對外教育為特色,以科學研究為優勢,以中醫葯學為主,醫、理、文、管多學科協調發展。堅持「傳承與創新協同,科研與服務並舉,以質量求內涵,全面協調發展」方針,建設高層次、外向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葯大學。
2 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創建於 1956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家「 211 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葯院校。

學校現設有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中葯學院、針灸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台港澳中醫學部、高職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校致力於構建面向新世紀的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葯學、制葯工程學、針灸推拿學、公共事業管理學、工商管理學、護理學、英語(醫學)、法學(醫葯衛生) 9 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七年制含中醫科研方向、中醫臨床方向、中醫骨傷方向、中西醫結合方向、中葯方向、針灸推拿方向、針推康復方向、針推對外交流方向、醫院管理方向等 9 個培養方向班,分別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聯合培養。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總計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陸學生4956人,台港澳學生317人,留學生1341人),專科生1406人(高職1138人,護理專業268人),碩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我校是全國中醫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醫學 3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均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葯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2 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三級(最高級)實驗室 9 個。學校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中葯制葯與新葯開發關鍵技術工程中心、中醫葯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葯材規范化生產工程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北京師范大學共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創辦於 1958 年的附屬東直門醫院是學校臨床教學及醫療、科研基地。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備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強並具有中醫專科專病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東方醫院已建設成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備先進、人才優化、管理科學、醫療水平一流、中醫特色突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國家級現代化的綜合性中醫醫院。2006年,北京冶金醫院正式劃轉北京中醫葯大學,成為學校第三附屬醫院。

建於 1958 年的葯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現已通過小容量注射液 GMP 認證。其拳頭產品「清開靈注射液」連續三次被審定為全國中醫醫院急診首選必備中成葯。

建校50多年來,北京中醫葯大學以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為己任,已為國家培養了30000餘名高級中醫葯專業人才,為世界8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13000餘名中醫葯專門人才;近年來,先後與 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 43個合作項目,與境外45所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聯系。
學校主辦有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和《中醫教育》雜志,是中醫葯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3 廣州中醫葯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成立於1956年,是全國首批4所中醫葯高等學府之一,原直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領導,是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1995年獲博士生導師自審權;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2000年改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2002年獲國家首批開展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研究生試點工作,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果優秀;2003年以優秀成績通過廣東省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九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整體驗收,同年啟動廣州大學城新校區建設;2004年通過廣東省「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立項,成為廣東省「211工程」建設高校。2004年在全國的一級學科評估工作中,我校中醫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全國排名第一;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第三;中葯學一級學科排名第六。2005年主體搬遷進駐大學城,中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為全國唯一一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6年,「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均以「優秀」成績通過整體驗收,同時,成為廣東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的院校。
目前,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學科總數在全國地方中醫葯院校和廣東省屬高校中均居首位;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已全面覆蓋了中醫學、中葯學以及中西醫結合三個一級學科項下的所有二級學科,博士點15個、
碩士點24個;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設有二級學院15個,開設本科專業16個,橫跨醫、工、管、理、經、文、教7個學科門類,其中中醫學、中葯學、針灸推拿學、制葯工程是廣東省名牌專業;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醫療實力雄厚,有附屬醫院(含非直屬)12所,擁有全國一流的專科專病醫療中心、研究實驗室。
學校設施齊全,佔地1450畝,儀器設備總值3.09億元;已建成信息網路管理中心、測試中心和實驗動物中心,圖書館藏書77萬冊;有綜合教學實驗室5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1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功能處於國內醫葯院校領先水平;有教學醫院20間,實習醫院26間,葯學類實習基地24間,其它類教學基地4間,實踐教學條件良好。
學校的科研及技術開發頗具實力,是衛生部臨床葯理研究基地及中國中醫葯師培訓基地之一,已建成5個國家科技部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室、中心、基地)。

❷ 中華中醫葯學會繼續教育的中醫針灸師證管用么

有證總比什麼證都沒有的好!具體開店還得看當地行政衛生部門規定!至於價格有點貴吧

❸ 武維平是誰

武維平副主任醫師、北京協和醫院甲乳腺病專家、北京中醫葯大學甲乳腺病專家團隊成員、中國著名中醫內科專家、衛生部科研成果銀獎獲得者
武維平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中醫葯大學,碩士學位,在北京協和醫院從事中醫臨床工作三十五年。有著豐富的甲乳腺病治療經驗,原北京協和醫院高幹特需醫療專家,我國著名中醫專家,曾應「中華醫學會」之約編寫出版學術專著,發表論文數十篇,獲衛生部科研成果銀獎。上世紀80年代曾應邀到日本國家醫院研修工作,1988年回國後長期從事中醫內分泌疾病代謝性疾病的治療工作。
武維平主任擅長:乳腺疾病(乳腺增生、乳腺結節、乳腺纖維瘤、早期乳腺癌等),甲狀腺疾病(甲亢甲減、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瘤等),中西醫結合對甲乳腺病、內分泌疾病、代謝性疾病、早期良性腫塊的臨床治療領域有很深的研究。
武維平主任出身在一個軍人世家,從小教育嚴格,有著軍人一樣嚴謹、堅韌的性格。武維平主任高中畢業後,報考了中醫學院,當年就被錄取了。這也讓她與中醫學結緣,讓這一門學科走進了她的生命中,也讓她用一生去奉獻,直至如今她依舊奮戰在這片天地。
剛進入到中醫領域,學習《傷寒論》、《金匱要略》時,就像聽天書一樣,因為書中的內容都是文言文,老師們都是知名的老中醫,講課用詞對我們來說,也很生僻,就像講道一樣,難以理解。武維平主任回憶起當年學習的時光,依然便有滋味。雖然中醫晦澀難懂,但武維平主任,憑借著刻苦專研的韌勁,她的醫術在一段時間內取得了很大的精進,為日後她的臨床、教學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實習下臨床後,跟著老中醫前輩們為患者診病,讓武維平主任更加深刻的認識到了,中醫的博大精深。於是在未來的三十五年從醫生涯,武維平主任憑借著對中醫的熱愛,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博覽群書,精益求精。時至今日,武維平主任已成為國家中醫甲乳腺科領域知名專家。

❹ 中華中醫葯學會教育學分證衛生局承認嗎

這個人社局管,每年要修20—25學分,除此之外學分證沒用。

❺ 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雜志是核心期刊

R綜合性醫葯衛生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醫學雜志
2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
3 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
4 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5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6 解放軍醫學雜志
7 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
8 復旦學報.醫學版
9 同濟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
10 白求恩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11 湖南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
12 華西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
13 第一軍醫大學學報
14 蘇州醫學院學報(改名為: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15 廣東醫學
16 上海醫學
17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
18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
19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
20 中山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1 西安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
22 江蘇醫學
23 新醫學
24 天津醫學
25 山東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
26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7 軍醫進修學院學報
28 陝西醫學雜志
29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30 廣西醫科大學學報
31 山東醫葯
32 河南醫科大學學報(改名為: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33哈爾濱醫科大學學報
34 安徽醫科大學學報
35 北京醫學
36 醫學與哲學
R1 預防醫學、衛生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3 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
4 衛生研究
5 營養學報
6 工業衛生與職業病
7 中國職業醫學
8 中國公共衛生
9 中國工業醫學雜志
10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11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
12 中國輻射衛生
13 衛生毒理學雜志
14 輻射防護
15 環境與健康雜志
16 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
17 中國衛生統計
18 勞動醫學(改名為:環境與職業醫學)
19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 中國學校衛生
21 中國醫院管理
22 現代預防醫學
23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
24 中國消毒學雜志
25 中國婦幼保健
R2 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草葯
2 中國中葯雜志
3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4 中成葯
5 中葯材
6 中醫雜志
7 中國針灸
8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9 中葯葯理與臨床
10 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
11 中國醫葯學報
12 上海中醫葯雜志
13 遼寧中醫雜志
14 新中醫
15 時珍國醫國葯
16 陝西中醫
17 江蘇中醫(改名為:江蘇中醫葯)
18 四川中醫
R3基礎醫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微生物學和免役學雜志
2 中國免役學雜志
3 生理學報
4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5 病毒學報
6 解剖學報
7 解剖學雜志
8 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
9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
10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學報
11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
12 生理科學進展
13 細胞與分子免役學雜志
14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
15 上海免役學雜志
16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進展
17 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
18 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
19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
20 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
21 基礎醫學與臨床
22 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
23 免役學雜志
24 中國微循環
25 神經解剖學雜志
R4 臨床醫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檢驗醫學雜志
2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3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4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
5 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
6 臨床檢驗雜志
7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8 中華護理雜志
9 中華理療雜志
10 中國急救醫學
11 上海醫學檢驗雜志
12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13 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
14 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15 中國綜合臨床
16 現代康復(改名為:中國臨床康復)
17 護士進修雜志
18 中國臨床醫學
R5 內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內科雜志
2 中華血液學雜志
3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4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5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6 中華消化雜志
7 中國循環雜志
8 中華腎臟病雜志
9 中華傳染病雜志
10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11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12 中華肝臟病雜志
13 中國地方病學雜志
14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15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16 臨床心血管病雜志
17 高血壓雜志
18 中國內鏡雜志
19 中國糖尿病雜志
20 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
21 中華老年心血管病雜志
22 臨床薈萃
R6 外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外科雜志
2 中華骨科雜志
3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
4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5 中國實用外科雜
6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7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8 中華顯微外科雜志
9 中華創傷雜志
10 中華麻醉學雜志
11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12 外科矯形雜志
13 中華整形外科雜志
14 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
15 中華燒傷雜志
16 中華器官移植雜志
17 中華手外科雜志
R71婦產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婦產科雜志
2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3 實用婦產科雜志
4 生殖與避孕
5 現代婦產科進展
R72 兒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兒科雜志
2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3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4 臨床兒科雜志
5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R73 腫瘤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腫瘤雜志
2 癌症
3 中華病理學雜志
4 中國腫瘤臨床
5 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
6 腫瘤
7 腫瘤防治研究
R74 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神經科雜志
2 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3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4 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
5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
6 中華精神科雜志
R75 皮膚病學與性病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皮膚科雜志
2 臨床皮膚科雜志
3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R76 耳鼻咽喉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
2 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
3 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改名為: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
R77眼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眼科雜志
2 中國實用眼科雜志
3 中華眼底病雜志
4 眼科研究
5 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R78 口腔科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
2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
3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
4 現代口腔醫學雜志
R8 特種醫學類核心期刊表
1 中華放射學雜志
2 中華核醫學雜志
3 臨床放射學雜志
4 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5 實用放射學雜志
6 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
7 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
8 中國運動醫學雜志
R9 葯學類核心期刊表
1 葯學學報
2 中國葯學雜志
3 中國醫院葯學雜志
4 葯物分析雜志
5 中國醫葯工業雜志
6 中國新葯與臨床雜志
7 中國葯理學通報
8 中國抗生素雜志
9 中國葯科大學學報
10 中國葯理學與毒理學雜志
11 中國新葯雜志
12 中國臨床葯理學雜志
13 中國葯房
14 中國現代應用葯學 目前比較好的,根據科技部的核心期刊目錄及影響因子排序的話,依次是:中醫類1、 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 622 0.7962、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709 0.7403、 中國中葯雜志 2587 0.5794、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536 0.5745、 中西醫結合學報 125 0.5216、 中草葯 3696 0.5197、 中國針灸 1125 0.4668、 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347 0.4269、 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 692 0.39710、中葯材 1192 0.37211、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 373 0.36612、針刺研究 332 0.33613、中華中醫葯雜志 511 0.31914、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370 0.27215、湖南中醫學院學報 256 0.24116、廣州中醫葯大學學報 336 0.23617、中國骨傷 487 0.22718、上海中醫葯大學學報 145 0.22519、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 323 0.22320、天津中醫葯 209 0.21221、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 323 0.20322、中國中醫急症 322 0.19623、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葯現代化 166 0.19524、中國中醫葯科技 406 0.18325、中醫雜志 1020 0.17526、中醫葯學刊 480 0.16927、山東中醫葯大學學報 325 0.16028、成都中醫葯大學學報 195 0.15729、上海中醫葯雜志 505 0.14230、安徽中醫學院學報 244 0.12831、雲南中醫學院學報 95 0.12431、中國中醫葯信息雜志 494 0.12433、浙江中醫學院學報 279 0.10434、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100 0.044 莪就知道這些 不知道能幫得到你不?15 華西葯學雜志
16 沈陽葯科大學學報

❻ 中國最好的醫學院是哪一個

中國最有名的中醫院校有六所,分別是
北京中醫葯大學,天津中醫葯大學,廣州中醫葯大學,南京中醫葯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和上海中醫葯大學。
1 天津中醫葯大學
天津中醫葯大學始建於1958年。1992年經國家教委批准,加掛中國傳統醫葯國際學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掛靠單位。

學校建有中醫學、中葯學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醫學、中葯學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2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18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教職工3200餘人,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現有本科以上在校生9000餘人,其中留學生1100餘人。

學校目前擁有針灸推拿學和中醫內科學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7個省部級重點學科,1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建有科技部、天津市政府和義大利衛生部共建的中意中醫葯聯合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方劑學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現代中葯發現與制劑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科技部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天津)——現代中葯研究中心、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針灸學實驗中心,天津市組分中葯工程技術中心等重點科研和教育機構。

學校出版有《天津中醫葯大學學報》、《天津中醫葯》、《中醫腦病雜志》等學術刊物。

學校以「進德修業,繼承創新」為校訓,以重點學科建設和中醫葯對外教育為特色,以科學研究為優勢,以中醫葯學為主,醫、理、文、管多學科協調發展。堅持「傳承與創新協同,科研與服務並舉,以質量求內涵,全面協調發展」方針,建設高層次、外向型、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教學研究型中醫葯大學。
2 北京中醫葯大學
北京中醫葯大學創建於 1956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成立的高等中醫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進入國家「 211 工程」建設的高等中醫葯院校。

學校現設有基礎醫學院、 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中葯學院、針灸學院、管理學院、護理學院、人文學院、國際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遠程教育學院、台港澳中醫學部、高職部、體育部、信息中心等教學機構。

學校致力於構建面向新世紀的以高層次教育為主的人才培養體系,目前設有中醫學、中葯學、制葯工程學、針灸推拿學、公共事業管理學、工商管理學、護理學、英語(醫學)、法學(醫葯衛生) 9 個本科專業。其中中醫學七年制含中醫科研方向、中醫臨床方向、中醫骨傷方向、中西醫結合方向、中葯方向、針灸推拿方向、針推康復方向、針推對外交流方向、醫院管理方向等 9 個培養方向班,分別與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日友好醫院等單位聯合培養。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生總計10581人,其中本科生6614人(大陸學生4956人,台港澳學生317人,留學生1341人),專科生1406人(高職1138人,護理專業268人),碩士生1992人,博士生569人。

我校是全國中醫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學科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的單位之一,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醫學 3個一級學科均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均設有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涵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10個,北京市重點學科3個,重點學科建設在全國中醫葯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

學校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2 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研究室 2 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三級(最高級)實驗室 9 個。學校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中葯制葯與新葯開發關鍵技術工程中心、中醫葯現代化網上合作研究中心、中葯材規范化生產工程中心、國家大學科技園(與北京師范大學共建)、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

創辦於 1958 年的附屬東直門醫院是學校臨床教學及醫療、科研基地。經過半個世紀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一所醫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齊全、設備完善、綜合服務能力強並具有中醫專科專病特色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附屬東方醫院已建設成環境優美、布局合理、設備先進、人才優化、管理科學、醫療水平一流、中醫特色突出、具有綜合服務功能的國家級現代化的綜合性中醫醫院。2006年,北京冶金醫院正式劃轉北京中醫葯大學,成為學校第三附屬醫院。

建於 1958 年的葯廠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齊全的生產設備和先進的工藝技術,現已通過小容量注射液 GMP 認證。其拳頭產品「清開靈注射液」連續三次被審定為全國中醫醫院急診首選必備中成葯。

建校50多年來,北京中醫葯大學以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為己任,已為國家培養了30000餘名高級中醫葯專業人才,為世界87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13000餘名中醫葯專門人才;近年來,先後與 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 43個合作項目,與境外45所知名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學術聯系。
學校主辦有國家一級學術期刊《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北京中醫葯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和《中醫教育》雜志,是中醫葯學術交流的重要園地。
3 廣州中醫葯大學
廣州中醫葯大學成立於1956年,是全國首批4所中醫葯高等學府之一,原直屬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領導,是國內首批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1995年獲博士生導師自審權;1998年成為全國首批開展臨床醫學(博士、碩士)專業學位試點單位;2000年改為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廣東省管理為主;2002年獲國家首批開展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中醫學研究生試點工作,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果優秀;2003年以優秀成績通過廣東省和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九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整體驗收,同年啟動廣州大學城新校區建設;2004年通過廣東省「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立項,成為廣東省「211工程」建設高校。2004年在全國的一級學科評估工作中,我校中醫學一級學科整體水平全國排名第一;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排名第三;中葯學一級學科排名第六。2005年主體搬遷進駐大學城,中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評為全國唯一一個優秀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06年,「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均以「優秀」成績通過整體驗收,同時,成為廣東省唯一一所新增具有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資格的院校。
目前,學校有國家級重點學科4個,部局級重點學科7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學科總數在全國地方中醫葯院校和廣東省屬高校中均居首位;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博士學位授權點、碩士學位授權點已全面覆蓋了中醫學、中葯學以及中西醫結合三個一級學科項下的所有二級學科,博士點15個、
碩士點24個;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校設有二級學院15個,開設本科專業16個,橫跨醫、工、管、理、經、文、教7個學科門類,其中中醫學、中葯學、針灸推拿學、制葯工程是廣東省名牌專業;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
學校醫療實力雄厚,有附屬醫院(含非直屬)12所,擁有全國一流的專科專病醫療中心、研究實驗室。
學校設施齊全,佔地1450畝,儀器設備總值3.09億元;已建成信息網路管理中心、測試中心和實驗動物中心,圖書館藏書77萬冊;有綜合教學實驗室5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1個,臨床教學綜合實驗室功能處於國內醫葯院校領先水平;有教學醫院20間,實習醫院26間,葯學類實習基地24間,其它類教學基地4間,實踐教學條件良好。
學校的科研及技術開發頗具實力,是衛生部臨床葯理研究基地及中國中醫葯師培訓基地之一,已建成5個國家科技部重點實驗室(中心、基地)和一批省級重點實驗室(研究室、中心、基地)。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