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復習要點
A. 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該怎麼復習啊
一、題型介紹
在試卷中,簡答題在總成績中所佔分值最高。考試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於你對簡答題的回答情況。簡答題涉及的都是較大的問題,讓你闡述一種觀點,或者對某種理論作出解釋,也可能是提供證明,有一定的系統性。回答要層次清楚、言簡意賅,論點或根據不可遺漏。簡答,這既是簡答題內容上的要求,也是這類題的題型特點。
二、解題策略
1.對已有的科學事實和觀點做出肯定,闡明其具體表現,這是簡答題中比較好對付的一類問題。在回答中,只要說明「是怎樣」,就可以了。
2.比較難的一種問題,突出實踐過程,強調具體方法,回答「應當怎樣」。對這類問題,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則,回答就可能出現錯誤。
3.最多一類問題,要求闡明原因,回答「為什麼」。對這類問題,關鍵把道理講清楚,看你的論據是否多面。
4.還有一種特殊問題,對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觀點,要求界定,加以區別。回答這類問題,語言須須簡潔,直接點出差異所在,就達到了題目要求。有時,的辦法和策略,就是敘述概念,自然把差異說了出來,不須再寫什麼。
5.在簡答題中,最簡單的是一些記憶性問題,不要求你解釋,只要求你整體把握。一個問題,回答的要點多,是這類問題的特點。
三、應考須練
1.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答案要點】
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在觀察活動中,讓學生明確觀察目的與任務;(2)制訂周密的觀察計劃;(3)具備觀察事物或現象的須要知識;(4)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5)學會做觀察記錄;(6)觀察後的歸納、總結;(7)教師還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與優良的性格特徵;(8)教會學生自覺養成觀察習慣。
2.教師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是什麼?
【答案要點】
(1)理論意義:①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提供科學依據;②心理學的研究對鄰近的社會科學如文學、藝術等,也有一定的理論意義。
(2)實踐意義:①有助於理解和解釋學生的心理現象和行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②有助於運用心理學原理,指導和開展當代教育改革;③有助於教師判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開展學生心理異常的調適工作;④有助於教師依據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我教育。
B. 各位學長學姐,求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的體系及重點!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一.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基本途徑。培養人的活動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二. 教育的構成要素
教育者 受教育者 社會影響
三. 中學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觀察法:觀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條件下,通過感官或藉助一定的自然儀器,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研究方法。
2. 調查法: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從而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調查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應用的比較廣泛,經常與觀察法,歷史研究法,實驗法等配合使用。
3. 歷史法:歷史法是指研究者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一種研究方法。教育科學研究的歷史法是以歷史研究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學,主要適用於研究人類社會過去的教育實踐活動和教育思想。
4. 實驗法:實驗法是實驗者按照實驗目的合理的控制或者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的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5. 行動研究法: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
第二章 中學課程
一. 分科課程:
又稱為學科課程,是一種單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
二. 綜合課程:
多學科的課程組織模式,他強調多學科之間的關聯性,統一性和內在聯系。英國教育家懷特海最先提出。
三. 活動課程:
又稱兒童中心課程,經驗課程,從兒童的興趣和經驗出發,打破學科邏輯組織的界限,以活動為中心組質的課程。代表:杜威
四. 必修課程:
按照國家地方或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學習的公課程,是為了保證所有學生的基礎學習而開發的課程。
五. 選修課程
依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與發展方向,容許個人選擇的課程,是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而開發的課程。
六. 國家課程
根據所有公民基本素質發展的一般要求設計的,反映了國家教育的基本標准體現了國家對各個地方,社區的中小學教育的共同要求。
七. 地方課程
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准為基礎,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地方經濟發展文化等實際情況而設計的課程。是不同地方對國家課程的補充,反映了地方社會發展狀況對學生素質發展的基本要求。
八. 校本課程
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民主決策過程。
九. 顯性課程
公開課程。在學校情境中,以直接明顯的方式呈現的課程。主要特徵:計劃性。
十. 隱形課程
潛在課程。自發課程。是學校情境中以間接地內隱的方式呈現的課程。如師生關系,校風,學風等。
第三章 中學教學
一. 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規律
1. 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
1) 學生以學習間接經驗為主
2) 學生學習間接經驗要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3) 貫徹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一的規律時應注意的問題
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傳授,
只強調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去發現,積累知識。
2.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統一的規律
1) 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2) 能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3) 掌握知識與發展能力相互轉化的內在機制
4) 應注意的問題
將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知識的傳授相結合。
3. 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題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1)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處於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2) 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處於學習的主體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
3) 建立合作友愛平等的師生關系
4. 傳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統一的歸規律
1) 知識是思想形成的基礎
2) 學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為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奠定了基礎
3) 傳授知識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機結合
二. 遵循教學基本規律,分析和解決中學教學實際中的問題
1. 注重發展學生的智力
2.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 加強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的指導
4. 重視學生的情感生活。
C.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教育知識與能力怎麼復習,明天就考
初級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重點知識復習提綱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
(一)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孟子:「教育」一詞最早出現於《孟子·盡心上》
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教育,啟發教育的來歷)
《學記》:專談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專著
開而弗達則思(啟發原則)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大學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家」
楊賢江:中國第一個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綱》中國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論述教育問題的人是克魯普斯卡婭
赫爾巴特:主張把教育學建立在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之上,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是教
育學獨立的標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學》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是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班級授課制
杜威:現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三個中心:「兒童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
《民主主義與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布魯納:發現式教學,提出學科結構理論
贊科夫:《教學與發展》,三大原則:高難度、高速度、理論知識起主導
根舍因:範例教學模式(對數學教育影響很大)
課程現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魯納、贊科夫、根舍因
(二)教育
教育的涵義
廣義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質發展的活動就是
教育狹義的教育:學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場所,有目的、
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以使他們的身心朝著社會期望的方向發展
的過程教育的構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者是教育活動中的主導因素,是承擔教的職責、施加教育影響的人。特點目的性和專
業性。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是在教育活動中承擔學習的責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響的人。特點有發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動性和主動性。
教育內容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傳授的知識、思想觀念等內容。特點目的性和價值性、發展
性、形態的多樣性。
三要素的關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主要的關系和
矛盾教育的屬性
本質屬性: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他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
的規定
社會屬性: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教育的起教育的起源說有三種觀點生物起源說:利托爾諾,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把動物的本能等同於教育,否認了教育的社會
性心理起源說:孟祿,把教育看成簡單的模仿,沒有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性
勞動起源說: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指導下形成的,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社會的生產
勞動實踐之中。勞動為教育提供了客觀需要和現實條件教育的發展階段
原始社會教育:(1)沒有階級性(2)傳遞生產經驗(3)在生產生活實踐中進行
古代教育:我國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機構,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學」、「瞽宗」、「辟雍」、「泮宮」等。四書:《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現代教育:包括資本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教育
資本主義教育目的在於為資產階級鞏固和維護其統治及利益服務,既要培養和選拔資產階
級的通知人才,又給予廣大的勞動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識,培養熟練的勞動力。社會主義學
校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現代教育基本特徵教育和生產勞動相結合
(三)教育和社會的發展關系教育學是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不斷探索並解釋教育規的一門社會科學。o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動和系統對個體發展和社會所產生的各種影響和作用。包括:
1.按作用的對象分:個體發展功能和社會發展功能2.按作用的性質分:正向功能和負向功能
3.按呈現的形式分: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o社會生產力與教育
制約作用:
1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影響著教育目的的確立
2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課程設置與教育內容的選擇3制約著教育發展的規模、速度4制約學校機構5制約教學方法、手段、組織形式。
促進作用:
1教育是勞動力在生產的必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知識和技術再生產的手段3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的手段o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和教育
D. 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如何備考
經過一個愉快又溫馨的新年後留給我們的復習時間可謂是屈指可數,因此在這僅剩的時間里更需要我們做到有針對性的復習,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對於教師資格筆試考試來說,中學的三科中科目二也就是《教育知識與能力》是相對較難的一科,復習內容較多,不僅有需要理解的,也有需要識記的,甚至還有需要背誦的內容。而科目二的題量也是不容小覷的,下圖是中學科目二試題分布:
由上表不難發現,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學習心理、德育這幾個部分的內容雖然每年分值有所變化但一直是屬於主要考察部分,因此復習時需要著重關注。而其他部分雖然分值占據不是很高,但是考察的頻次每年都不相同,因此需要做到全面復習。
復習建議:
通常復習都是要循序漸進進行的,應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學習。
首先,應該進行一次全面的、基礎的復習,把每一處的知識點以及可能考察的方式都進行相應的學習,並在此過程中配合與自己復習所用教材相配套的專項練習題。
學習過程中可以相應的做好筆記,把厚重的教材變成以自己理解方式存在的簡縮性材料,促進知識的內化。
其次,對需要處理的簡答題、材料分析題以及辨析題的知識點進行全面背誦學習。
再次,做一些歷年考察過的題目,考察過的題目更有針對性,以及一些模擬練習題。
最後,在考前再次全面對知識進行復習,查缺補漏。
如果能做到以上要求,相信即將到來的教師資格證考試一定會旗開得勝。
E. 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題和辨析題怎麼復習備考
1、在復來習備考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源題時,要在通讀參考書的基礎上,親手為一些重點的簡答題目列出答案提綱,並牢記在心。比如復習「我國中學應貫徹哪些基本的教學原則」這個簡答題時,要頭腦清晰,掌握脈絡。先總括地回答出6個教學原則,再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
2、在復習備考教育知識與能力辨析題時,不但要打牢堅實的教育理論基礎,還要緊密結合教育實踐的案例,這樣辨析起來才會有理有據,讓人信服。
F. 教師資格考試重點知識總結
教師資格考試重點分析
一、考情分析
綜合素質主要考查申請教師資格人員的下列知識、能力和素養:
1.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
4.具有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試模塊
考試內容包括職業理念、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法律法規、文化素養、基本能力五大模塊。各模塊所佔比重:基本能力48%、職業理念15%、職業道德15%、文化素養12%、法律法規10%
三、題型及分數分布
試卷分為單選題、材料分析題和寫作題三種題型,滿分為150分。五個模塊的內容在試卷中題型題量如下:
基本能力主要考察的題型為:
2道邏輯思維能力的選擇題、
2道信息處理能力的選擇題、
1道閱讀理解題(類似高考語文的現代文閱讀)
1篇寫作
這一部分可以說是綜合素質的重中之重,佔72分。
所剩時間真的不多了,小夥伴們要抓緊時間好好備考哦~
篇幅有限,更多科目二、科目三攻略圍脖關注江西敏試教育查看哦~
G. 教育知識與能力該怎麼復習
可以提供關於復習和學習的方法給你:
1、促進記憶,使學習的成果牢固地儲內存在大腦里,以容便隨時取用。有些學生總抱怨自己記性太壞,學過的知識,到了該用的時候卻想不起來,對學習喪失信心。有些學生則認為,學過的東西反正要忘,早記沒用,寄希望於考前突擊。但由於臨考前要記的內容太多了,又記不過來,感到很煩惱。
2、查漏補缺。影響學習的因素很多,在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中,很難保證各種因素都處於最佳狀態。因此,完整的學習內容學下來,難免出現漏洞和欠缺。通過復習,自己檢查出來及時補上。凡是抓緊復習的學生。學習中的漏洞和欠缺,都及時得到了補足,因此,他們的知識總是比較完整的 。
3、最重要的一點,你可以通過提高記憶力和理解力,來讓你學習事半功倍,這是提高學習成績最關鍵的一點。前幾年我的學習成績很不好,記憶力也很差。然後下載了《尼古拉特斯拉大腦訓練》,這是一套開發潛能的課程,通過課程的訓練,我的內心變得非常平靜,記憶力,理解力,想像力都提高了,我掌握了各種高效率使用大腦的技巧,通過調理了自己的心態,輕松自學各科知識,同時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到你,望採納!
H. 教師資格證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簡答怎麼復習
全面透徹的了解考情是順利通過考試的一個必要前提,教師資格證的考試也不例外。只有弄清楚考試的具體方式、題型、考試范圍,才能更加有針對性的復習,從而通過考試。就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這門課來說,主要包括兩大模塊。模塊一包含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四部分內容,而模塊一在整個考試中所佔的比例也較大,達到68%,包括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模塊二同樣包含四部分內容,分別是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在該門考試中佔32%。模塊二亦包含三種題型,分別是單項選擇題,簡答題和材料分析題。而該門課的考試從總體上來說,單選題的分數大致佔到30%,非單選的比例約為70%。從題型分數的分布可以看出,對於考生的記憶能力和組織分析能力要求較高。因此,在了解考情之後,就要有計劃的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抓住最後的時間好好復習。
首先,對課本知識的通讀和大致了解是必須的。可拿出兩天時間來,先把書本過一遍,對該門課有個整體感知。
其次,就要對重點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根據以往的考情,重點知識還是比較明確的,包括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與社會的相互關系、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學習心理,教育心理學的幾大流派及其理論,德育的內容,德育過程規律、德育原則及德育方法,新課程改革,新課改的具體目標及教育觀,區分幾種常見的中學生心理障礙及調節方法,班主任工作及教師的素養等知識點。對於二次復習可以拿出四天時間進行學習,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第三,對真題的把握。真題反映了命題特點和方向,對以往真題的練習,分析和總結對於順利通過考試幫助很大。因此,在復習完理論知識並且時間不是十分充裕的情況下,掌握真題是一大備考資料。對於真題的學習,可在知識點學完以後,進行自測,區分出已經掌握的點和有問題的地方。對於已經掌握的知識不必再糾結,重點是去突破做錯的地方。可對照參考答案分析或是藉助教材進行理解,保證錯誤的題目弄懂弄透。真題全部做完並且分析完後不代表大功告成了,還要反復把真題多做幾遍,訓練考試的思維,保證真題都會做了,再去適當的做一些模擬題。
由此,從知識的學習到真題的練習,可以幫助考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收獲頗豐,從而順利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