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南通馬可教育

南通馬可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21 13:10:52

① 想去韓國留學,南通馬可教育培訓怎麼樣啊留學成功率高不高啊

中專以上學歷,家庭條件不錯,申請沒有任何問題,不用找中介.

② 南通市2011屆高三第三次調研測試歷史答案

江蘇省南通(泰州)市2011屆高三年級第三次調研考試
歷史試題
2011.5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秦王贏政在初並天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把「皇帝」定為自己的尊號。他的真實意圖在於
A.標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創新 C.顯示與眾不同 D.強調君主的權威
2.「唐宋厲行考試,明清峻法執行,無論試詩賦、策論、八股文,人才輩出;雖所試科目不合時用,制度則昭若日月」。這反映出
①明清時期科舉制與現實需要脫節 ②唐朝科舉制以門第為錄用標准
③科舉制以考試成績決定是否錄用 ④科舉制是比較公平的選拔方式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南宋朱熹說:「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其思想
A.主旨在於維護社會和諧發展 B.體現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C.與封建專制制度建立相適應 D.反映了對儒學的批判繼承
4.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認為:「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上,市廛次之,典與鋪又次之」。與此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是
A.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 B.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導重農抑商 D.國家推行海禁政策,閉關鎖國
5.右圖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廣州十三行商館的情景:商館前的廣場上,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國旗迎風飄揚;畫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觀音廟和一棟五層的鎮海樓。據此可以看出
①中國沿海地區已開始對外開放
②商行附近有中國傳統宗教風格的建築
③廣州開始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④許多國家在十三行設有常駐商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1845年,御史劉良駒奏稱:「銀價之昂未有甚於今日者,京中紋銀每兩易制錢乃二千文,外省則每兩易制錢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勢日就增加,尚無底止」。「其勢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中國白銀開始出現外流的趨勢
C.中國即將進入半殖民地社會 D.中國自然經濟面臨著解體的危機
7.19世紀70年代,英國人主辦的《北華捷報》曾評論「對於中國官員來說,鐵路意味著胡作非為,意味著廢除長期受尊重的習慣和傳統、騷亂和毀滅」。這說明
A.中國當時還沒有出現鐵路 B.一些官員希望借建鐵路之機中飽私囊
C.當時一些政府官員反對修建鐵路 D.通過建鐵路實現自由富強成為社會共識
8.辛亥革命以後,中國「徒有民國之名,毫無民國之實」。這表明辛亥革命至五四運動前,中國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是
A.革命與維新的斗爭 B.改良主義與封建守舊的斗爭
C.資產階級與人民大眾的斗爭 D.民主共和與專制獨裁的斗爭
9.1923年12月1日,陳獨秀在《前鋒》雜志上撰文認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階級固然一體幼稚,然而資產階級的力量究竟比農民集中,比工人雄厚」。這一認識
A.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B.促進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C.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 D.科學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特點
10.觀察下列兩幅圖片,從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抗戰時期回民支隊在練刺殺 抗戰期間在延安民族學院學習的少數民族學員
A.抗日戰爭已成為全民族的抗戰 B.國內民族間的矛盾已經完全消失
C.正面戰場未能阻止日軍的速戰速決 D.敵後抗日根據地是抗戰的主戰場
11.毛澤東在195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時說:「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這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B.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C.實現了廣大農民無償獲得土地的願望 D.沒收了官僚資本,建立起公有制
12.「那些希望從後門接納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人失敗了,中國在要求恢復它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選擇了從前門進來」,這表明
A.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
B.新中國挫敗了美國製造的「兩個中國」的陰謀
C.大國與小國平等磋商國際事務的局面已經實現
D.一個以互信、互利為宗旨的新型區域組織建立
13.西方學者認為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Axial Age),「人類意識」首次覺醒,對此理解准確的是
A.在此之前人類對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東西方都開始了對人和人類社會的研究
C.中國用大一統方式推進了思想的發展 D.蘇格拉底特別強調人自身的價值和作用
14.有一位航海家採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長數18000希臘里(1希臘里約為0.1575千米),實際上地球周長要達到40030千米,他還相信了馬可•波羅對亞洲直徑的過長估計。這一結果直接促成
A.達•伽馬到達亞洲 B.迪亞士到達了好望角
C.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D.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
15.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寫道:「非洲到處在流血……過去住著人的村落現在變成了廢墟,那些修建樹落,耕種田地的人都到哪裡去了呢?」當時這些人離開家園是因為
A.非洲國家普遍落後,出外打工 B.歐洲殖民者進行罪惡的奴隸貿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勞動力不足 D.工業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勞動力
16.有一首國歌這樣唱道:「願她保護法律,使民心齊歸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國歌反映出
A.該國君主掌握著立法權 B.該國封建殘余較為嚴重
C.該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D.該國人民不希望實現民主、共和
17.「酸雨是由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與雲中的水蒸氣混合而成的,它正嚴重地損害著北歐、加拿大東部和美國東北部的森林、湖泊和耕地」。《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中提到的現象開始於
A.新航路開辟後 B.第一次工業革命後
C.「新經濟」出現後 D.第二次工業革命後
18.「這就是美國對共產主義暴君擴張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說明,美國在這個新的極權主義的挑戰面前所持的立場」。最有可能作出這個「回答」的人是
A.羅斯福 B.丘吉爾 C.杜魯門 D.尼克松
19.從世界銀行《2002年世界發展報告》得出的信息不包括
主要國家
(含世界總和) GDP 人均收入 商品與服務貿易
數值
(億美元) 佔世界比重
(%) 按匯率算
(美元) 按購買力平價算
(美元) 出口額
(美元) 進口額
(億美元)
世界 313369 100.00 5150 7350 77300 77200
美國 98828 31.54 34260 34260 10500 14220
日本 46771 14.93 34210 26460 5280 4580
中國 10800 3.45 840 3940 2790 2510
A.美國的經濟優勢依然十分明顯 B.世界經濟呈現出美日中三國鼎立局面
C.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經濟大國 D.中國與美國日本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20.右圖是塞尚的名作《櫻桃和桃子》,在強烈的黑與白、冷與暖的色彩反差中,畫家表現出所畫物品的冷漠、凝重與僵硬。下列作品中與此作品藝術風格相似的是
A.米勒的《播種者》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C.畢加索《格爾尼卡》
D.梵谷的《向日葵》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4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5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並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
21.(11分)
材料一 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餘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
材料二 梭倫規定,國家的官職應先由各部落分別投票預選候選人,然後就從這些候選人中抽簽選舉。……梭倫又創立了一個四百人議會。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衛法律的職責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議會(貴族議會)。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察人,它監督最大多數的和最重要的國家大事。
——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國憲法的若干條文:
第十五務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於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建議並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並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張傳璽的觀點(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3分)
(2)據材料二,指出梭倫調整政治機構方面的措施,(2分)從材料可以看出梭倫試圖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則是什麼?(1分)
(3)根據材料三說明該國的政體及其特點。(2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認識。(2分)

22.(10分)
材料一 ……早已停止由公社使用的土地,以及在半年內由公社使用的田地,自8月1日起由公社使用的草地、公社牧場與放牧地都交錯在一起,使其各所有人均感不便,但若由各土地所有人和一切其他利害有關人等按其對土地不同的權利、份額和利益劃分應得地段,將這些土地分割並以柵欄圈圍,則對他們均將大為有利。此種分割、劃分地段並加圈圍雖使一切有關方面均得其利,但必須在國會協助下執行。
——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上冊
材料二 根據1832年的統計,農業家庭91.1萬戶(不到全國總戶數的30%),其中14.4萬戶是農場主,68.6萬戶是農業工人,這兩項占總農戶的86.40/0,這些家庭不再屬於農民的范疇。剩下的僅佔有或使用50英畝土地的農民10萬余戶,占總農業戶數的10%,佔全國戶數的3%。
——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
材料三 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一直困擾著歐洲的歷次戰爭,確實給英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終相對較少,而且始終保持著對海洋的支配權。正是有賴於後面這一優勢,使得英國能夠不受限制地與世界上的任何地區進行自由貿易——進口新興工業所必需的各種原材料,出口由其製造的各種產品——從而由此獲取財富。
——查爾斯•辛格等主編《技術史》第四卷
請回答:
(1)材料一表明英國當時正發生著什麼事件?(1分)指出這一事件推進的方式,(1分)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事件的直接歷史背景。(2分)
(2)材料二的數據說明了什麼?(1分)這與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之間有何關系?(2分)
(3)材料三側重提到了英國哪一方面的優勢?(1分)有人說:英國工業革命的種子已潛藏了多年,這並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導致的自然結果。結合以上材料說明這一觀點。(2分)

23.(9分)
羅斯福新政實行時,有人抨擊新政是「法西斯主義」,說看到了一個獨裁者在成長;有人則認為新政是「潛滋暗長的社會主義」,說羅斯福在向富人敲竹杠,吃烤「百萬富翁」。請回答:
(1)第一種看法是從哪一角度評價羅斯福新政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觀點的錯誤之處。(3分)
(2)結合新政的內容說明當時為什麼會出現第二種看法。(2分)
(3)有學者指出,羅斯福新政造成了資本主義的一次深刻變革或者是一種再生。試結合二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加以說明。(4分)

24.(10分)
材料一 我們改革中國的主義,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建設一個極和平,極自由,極平等的國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謀民權的平等,而且在社會上要謀經濟的平等。這樣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種種階級沖突,階級競爭的苦惱……。
——1919年間孫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談話
材料二 我們主張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也是符合於孫先生的原則的。在土地問題上,孫先生主張「耕者有其田」。……按照孫先生的原則和中國革命的經驗,在現階段上,中國的經濟,必須是由國家經營、私人經營和合作社經營三者組成的。而這個國家經營的所謂國家,一定要不是「少數人所得而私」的國家,一定要是無產階級領導下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材料三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的主要觀點,(2分)指出他對中國革命的設想有何特點。(2分)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經濟主張,(2分)材料二表明《論聯合政府》與新三民主義之間的關系是什麼?(1分)
(3)與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發展經濟的思路上有了新的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發展經濟的宗旨。指比其變化之處,(1分)分析其不變的宗旨。(2分)

25.【選做題】本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並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
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1862年,高杉晉作到達上海,親眼看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慘狀,認為「中國人沒有控制上海的統治權,歐美人是事實上的統治者。」他指出中國衰弱的原因:「乃在於其不識防禦外夷於外海之道」。證據為,彼不造能闖過萬里波濤之軍艦,也不造能防敵於數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國志士所譯之《海國圖志》等亦均絕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說。因循苟且,空度歲月,……故由此而至於衰微也」。
——伊文成、馬家駿主編《明治維新史》
材料二 中國人向富於排外性質,與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進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發達,則不得不持開放主義……諸君試看日本國,土地不過我中國兩省多,人民亦不過我中國兩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個最小、最窮、最弱之國,自明治維新以後,儼然稱為列強。……他是用何種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開放主義。
——1912年9月孫中山在濟南各團體歡迎會上演說
材料三 (日本明治維新時)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築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法方面的模範;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改革軍事(後來採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當然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功於德國和美國的榜樣;小學教育、農業革新和郵政事業則歸功於美國。
——(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資本的年代》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高杉晉作的上海之行使他得出了怎樣的認識?(2分)同時他也分析了中國衰弱的原因,你如何看待這一分析?(3分)
(2)材料二中孫中山認為中國落後的原因和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經驗分別是什麼?(2分)
(3)據材料三,並結合材料一、二,指出明治維新成功的經驗給我們哪些啟示?(3分)

B.【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
材料一 政體(政府)以一人為統治者,凡能照顧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稱為「王制」(君主政體)。凡是政體以少數人,雖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數人,為統治者,則稱「貴族(賢能)政體」。……以群眾為統治者而能夠照顧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們稱它為「共和政體」。……僭主政體以一人為治,凡所設施也以他個人的利益為依託;寡頭(少數)政體以富戶的利益為依託;平民政體則以窮人的利益為依託。三者都不考慮城邦全體公民的利益。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材料二 《論語》中有「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予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也。」
材料三 亞里士多德說,在今天,我們任何人都承認,法律是最優良的統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適當的判決。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明亞里士多德對「政體」分類執行的標准。(2分)
(2)根據材料二、三,分別概括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在國家治理上的主張。(2分)並指出他們的思想在東西方社會中的地位。(2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們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樣的相似之處?(4分)

C.【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材料一 大辛巴威遺址出土的金箔

材料二 不列顛協會派出的考古專家蘭德爾•麥克維爾,他仔細考察了這片遺址,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發掘。他鄭重宣布:大辛巴威「毫無疑問,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屬於非洲」。他還指出:「許多人都會哀嘆一段羅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並不是什麼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新的歷史篇章已經被掀開了一角。非洲黑人的歷史曾經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一個被面紗遮掩的角落,但是,這段歷史並非無法發現,現在,這個面紗的一角已經被揭開了。」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信息?(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辛巴威還有哪些方面的成就?(3分)
(2)材料二試圖說明怎樣的觀點?(2分)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大辛巴威衰落的根本原因,並指出從中應吸取的教訓。(4分)

D.【世界文化遺產薈革】【10分)
材料一 「金字塔」一詞是我國對古埃及的角錐體陵墓的形象的稱呼,由於角錐體陵墓的每一面都呈三角形,類似於漢字的「金」字的外形,故稱為「金字塔」。古埃及人就這種幾何學上的准確形式,把它稱為「mr」,其嚴格意義又還不清楚。「mr」一詞表示的象形文字的限定詞為台座上的三角形圖形,意為「上升的地方」。也就是說,國王與其父太陽神相會面而升向天空的地方。
——劉文鵬《古代埃及史》
材料二 古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狀,即呈漢字的「金」字形呢?歷史學家們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這是古代埃及王陵自然發展的結果。古王國時期,埃及國力強盛,法老為了神化和抬高自己,有意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要高於過去的馬斯塔巴。也有人認為,這是從沙漠里一堆堆的角錐形沙丘那裡得到的啟示,當時的建築師們認為這種形狀能經得起風沙的沖擊,對陵墓能起到保護的作用。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與古王國時期的宗教崇拜有關。金字塔銘文里有這樣一句話:「為他建造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暗示建金字塔是送法老上天,因為他是神派到人世間的代表,死後還是要上天的。之所以建成角錐體,表示的是對太陽神「拉神」的崇拜,因為拉神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雲天的太陽光芒。
——沭濤、倪華強《失落的文明:埃及》
請回答:
(1)材料一是怎樣看待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埃及人能建造金字塔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對古埃及法老把陵墓建成金字塔形狀的原因,史學家有哪幾種看法?(4分)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准
一.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C D A C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C B C B C B D
二.非選擇題:
21.(1)觀點:中央集權制度符合古代中國國情。(1分)依據:以農耕經濟為主;中國地域廣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需要。(3分)
(2)措施:從公民中抽簽產生國家公職人員;設立四百人會議。(2分)原則:公正、公平(或答中庸)。(1分)
(3)政體:德國的君主立憲政體。(1分)特點: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或答君主是實,立憲為虛)。(1分)
(4)認識:政治文明(或政治制度)具有多樣性(或多元化);政治制度必須適應本國國情。(2分)

22.(1)事件:圈地運動;(1分)方式:通過國會協助(立法)方式來推動。(1分)背景: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大,呢絨出口劇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圈地養羊利潤大。(2分)
(2)說明:農業資本主義得到發展(或答自耕農迅速減少)。(1分)關系:圈地運動迫使農民離開土地,去工場、農場做工,成為僱傭勞動者。(2分)
(3)優勢:英國具備海洋支配權。(1分)說明:英國能開展工業革命,在於具備了自由勞動力、資金、市場等因素。(2分,寫出一點得1分)

23.(1)角度:從新政措施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干預方面評價的。(1分)分析:新政是為了克服經濟危機、緩和社會矛盾,但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沒有改變,不是法西斯極權主義的做法。(2分)
(2)原因:新政措施有利於保障普通民眾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答出保障的具體措施亦給分)(2分)
(3)說明:資本主義運行機制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發展,20世紀70年代,面對「滯脹」現象,美英等國又發展出「混合經濟」。(2分)社會保障方面,推行社會福利制策,逐步建立起「福利國家」制度。(2分)

24.(1)觀點:以三民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力圖建立一個和平、自由、平等的社會。(2分)特點: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同時進行。(2分)
(2)主張:多種性質的經濟形式並存;實現社會的平等發展。(2分)關系:《論聯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思想精華。(1分)
(3)變化: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膽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文明成果。(1分)宗旨:追求社會平等,發展生產力,關注民生。(2分,寫出一點得1分)

25.
A.(1)認識:只有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2分)分析:他認為中國衰弱在於因循守舊,沒有抵抗外來侵略的方法。這一分析是不全面的。中國的衰弱原因除了軍事、思想方面的落後,還有政治上的腐敗、經濟上的落後等。(3分)
(2)原因:排外,閉關鎖國。(1分)經驗:實行開放主義(或答向歐美先進國家學習)。(1分)
(3)啟示:注意吸取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注重對外開放;開放應是多方面的,要與國情相結合。(3分,言之有理者,酌情給分,但本題不超過3分)

B.(1)標准:執政者的人數;維護的利益群體。(2分)
(2)孔子主張以德治國;亞里士多德主張依法治國。(2分)地位: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後來長期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為後來西方法治社會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若答對西方文明產生深遠影響同樣給分)。(2分)
(3)思想:都提倡中庸之道。(1分)教育:都積極辦學;其教育思想都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都注重人生目標的培養。(每點1分,共3分)

C.(1)信息:冶金技術發達。(1分)成就:人們懂得裝飾,手工業技術發達;畜牧業發達;建築技術上,已能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進行石頭建築,並懂得幾何學、力學等建築知識,尤其是不施灰漿而毫無縫隙的技術十分高超。(3分)
(2)觀點:大辛巴威文明史由非洲人自己創造的。(2分)
(3)根本原因:人口過於膨脹。(2分)教訓:人類要想更好的生存,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分)

D.(1)看待:金字塔身上凝結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建築藝術的頂峰,也體現了古埃及在天文學和幾何學等方面的偉大成就。(3分)原因:奴隸制經濟的重大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古埃及國王集宗教和世俗權力於一身,對全國實行專制統治提供政治基礎,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礎。(2分)
(2)看法:有的認為這是古代埃及及王陵自然發展的結果,有的認為這是從沙漠里角錐形沙丘得到的啟示,有的認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崇拜的結果,更多的人認為這與古王國時期的宗教崇拜有關。(4分)

③ 南通大學的馬可教育去韓留學怎麼樣

韓國留學希望你慎重。
中國有大量朝鮮族學生存在,所以韓語基本上很難算小語種,甚至外語。
韓國大學,只要你交錢,基本就能去,誰推薦大學還給誰錢。 回國基本上都不如不留學。
回國運氣好的,去做留學中介,運氣不好的, 就不知道能做什麼了。

④ 想去韓國留學 南通哪有專門負責韓國留學的

南通馬可教育是專門負責韓國留學的

⑤ 南通辦韓國培訓哪邊比較好費用比較低我想去韓國留學

國立大學直通車

首爾市立大學 仁川國立大學 忠南國立大學 慶北國立大學 公州國立大學

韓巴國立大學 釜山國立大學 釜慶國立大學 慶尚國立大學 忠北國立大學

全南國立大學 江源國立大學 原州國立大學 木浦國立大學 濟州國立大學

項目優勢:
1.韓國一流重點國立大學
中韓兩國政府認可的綜合性國立大學。韓國國立大學是由國家財政出資,學費、住宿費低於私立大學。並有多達10餘項政府特設獎學金。相當於我國「211」工程大學。

2.文科,理科,強勢專業任意選擇,享受外國留學生獨有的待遇
韓國國立大學多為綜合性大學,專業設置全面,在計算機軟體,電子信息,造船,汽車製造,航海物流,美容整形等專業方面,處於世界一流領先水平。以下是目前熱門的專業:
韓國語翻譯,國際通商,互聯網商務,多媒體傳播,IT游戲開發,物流,旅遊觀光,新聞,食品營養,土木工程,電氣工程,信息通訊,電子自動化,室內設計,服裝設計,微生物學,生化學等。

3.國立大學學費低廉,享受與韓國公民同樣的優惠政策
以上大學全部為韓國國立大學,由韓國國家財政補貼,學費,住宿費同比都要低於私立大學20-30%;通常一年留學花費約4-5萬人民幣左右,另有多項獎學金可申請。

4.一流的設施,頂尖的師資,留學生都可以入住校內宿舍
國立大學有著多年的教育經歷積淀,師資和硬體配套完善,對外國留學生關懷有加。全部留學生可以申請入住校內宿舍,住的安全,花費低廉,享用的卻是同樣的配套設施,甚至住宿費當中還包含餐費。

5.學歷含金量高,世界認可
以上大學均為我國教育部及中國大使館認可的綜合性4年制大學,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學位證書頒發資格。獲得以上大學學歷者,均可辦理國際學歷認證,享受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在就業方面,國立大學認可度明顯高於私立大學。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報名要求:
1. 高中或同等學歷畢業不超過2年(不含技校)。
2. 父母沒有在韓國非法滯留。
3. 家庭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付申請人在韓國期間的留學經費。

⑥ 南通市2011屆高三第三次歷史

你看一下是不是這套題:答案附在試題之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6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秦王贏政在初並天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把「皇帝」定為自己的尊號。他的真實意圖在於
A.標榜自己的功德 B.追求制度創新 C.顯示與眾不同 D.強調君主的權威
2.「唐宋厲行考試,明清峻法執行,無論試詩賦、策論、八股文,人才輩出;雖所試科目不合時用,制度則昭若日月」。這反映出
①明清時期科舉制與現實需要脫節 ②唐朝科舉制以門第為錄用標准
③科舉制以考試成績決定是否錄用 ④科舉制是比較公平的選拔方式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南宋朱熹說:「三綱五常,禮之大體,三代相繼,皆因之而不能變」。其思想
A.主旨在於維護社會和諧發展 B.體現了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C.與封建專制制度建立相適應 D.反映了對儒學的批判繼承
4.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認為:「凡置產業,自當以田地為上,市廛次之,典與鋪又次之」。與此認識相關的社會背景是
A.當時國內商品經濟繁榮 B.農民承擔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導重農抑商 D.國家推行海禁政策,閉關鎖國
5.右圖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廣州十三行商館的情景:商館前的廣場上,美國、英國等國家的國旗迎風飄揚;畫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觀音廟和一棟五層的鎮海樓。據此可以看出
①中國沿海地區已開始對外開放
②商行附近有中國傳統宗教風格的建築
③廣州開始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
④許多國家在十三行設有常駐商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1845年,御史劉良駒奏稱:「銀價之昂未有甚於今日者,京中紋銀每兩易制錢乃二千文,外省則每兩易制錢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勢日就增加,尚無底止」。「其勢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
A.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B.中國白銀開始出現外流的趨勢
C.中國即將進入半殖民地社會 D.中國自然經濟面臨著解體的危機
7.19世紀70年代,英國人主辦的《北華捷報》曾評論「對於中國官員來說,鐵路意味著胡作非為,意味著廢除長期受尊重的習慣和傳統、騷亂和毀滅」。這說明
A.中國當時還沒有出現鐵路 B.一些官員希望借建鐵路之機中飽私囊
C.當時一些政府官員反對修建鐵路 D.通過建鐵路實現自由富強成為社會共識
8.辛亥革命以後,中國「徒有民國之名,毫無民國之實」。這表明辛亥革命至五四運動前,中國國內政治斗爭的焦點是
A.革命與維新的斗爭 B.改良主義與封建守舊的斗爭
C.資產階級與人民大眾的斗爭 D.民主共和與專制獨裁的斗爭
9.1923年12月1日,陳獨秀在《前鋒》雜志上撰文認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社會階級固然一體幼稚,然而資產階級的力量究竟比農民集中,比工人雄厚」。這一認識
A.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 B.促進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C.闡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 D.科學分析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特點
10.觀察下列兩幅圖片,從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抗戰時期回民支隊在練刺殺 抗戰期間在延安民族學院學習的少數民族學員
A.抗日戰爭已成為全民族的抗戰 B.國內民族間的矛盾已經完全消失
C.正面戰場未能阻止日軍的速戰速決 D.敵後抗日根據地是抗戰的主戰場
11.毛澤東在195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90周年時說:「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這是指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 B.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
C.實現了廣大農民無償獲得土地的願望 D.沒收了官僚資本,建立起公有制
12.「那些希望從後門接納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人失敗了,中國在要求恢復它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選擇了從前門進來」,這表明
A.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
B.新中國挫敗了美國製造的「兩個中國」的陰謀
C.大國與小國平等磋商國際事務的局面已經實現
D.一個以互信、互利為宗旨的新型區域組織建立
13.西方學者認為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Axial Age),「人類意識」首次覺醒,對此理解准確的是
A.在此之前人類對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東西方都開始了對人和人類社會的研究
C.中國用大一統方式推進了思想的發展 D.蘇格拉底特別強調人自身的價值和作用
14.有一位航海家採信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長數18000希臘里(1希臘里約為0.1575千米),實際上地球周長要達到40030千米,他還相信了馬可·波羅對亞洲直徑的過長估計。這一結果直接促成
A.達·伽馬到達亞洲 B.迪亞士到達了好望角
C.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 D.麥哲倫完成了環球航行
15.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義侵略史》寫道:「非洲到處在流血……過去住著人的村落現在變成了廢墟,那些修建樹落,耕種田地的人都到哪裡去了呢?」當時這些人離開家園是因為
A.非洲國家普遍落後,出外打工 B.歐洲殖民者進行罪惡的奴隸貿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勞動力不足 D.工業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勞動力
16.有一首國歌這樣唱道:「願她保護法律,使民心齊歸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國歌反映出
A.該國君主掌握著立法權 B.該國封建殘余較為嚴重
C.該國實行君主立憲制 D.該國人民不希望實現民主、共和
17.「酸雨是由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與雲中的水蒸氣混合而成的,它正嚴重地損害著北歐、加拿大東部和美國東北部的森林、湖泊和耕地」。《全球通史——1500年以後的世界》中提到的現象開始於
A.新航路開辟後 B.第一次工業革命後
C.「新經濟」出現後 D.第二次工業革命後
18.「這就是美國對共產主義暴君擴張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說明,美國在這個新的極權主義的挑戰面前所持的立場」。最有可能作出這個「回答」的人是
A.羅斯福 B.丘吉爾 C.杜魯門 D.尼克松
19.從世界銀行《2002年世界發展報告》得出的信息不包括
A.美國的經濟優勢依然十分明顯 B.世界經濟呈現出美日中三國鼎立局面
C.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經濟大國 D.中國與美國日本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
20.右圖是塞尚的名作《櫻桃和桃子》,在強烈的黑與白、冷與暖的色彩反差中,畫家表現出所畫物品的冷漠、凝重與僵硬。下列作品中與此作品藝術風格相似的是
A.米勒的《播種者》
B.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
C.畢加索《格爾尼卡》
D.梵谷的《向日葵》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滿分60分,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兩部分。其中第21題—第24題為必做題,每個試題考生都必須作答。第25題為選做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並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
21.(11分)
材料一 北京大學教授張傳璽認為,中國歷史上形成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是由當時的國情和民情決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一脈相承,也反證了我們的先人在兩千餘年前選擇的中央集權國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確的。
材料二 梭倫規定,國家的官職應先由各部落分別投票預選候選人,然後就從這些候選人中抽簽選舉。……梭倫又創立了一個四百人議會。每部落一百人,但他仍然把保衛法律的職責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議會(貴族議會)。這個議會仍舊是憲法的監察人,它監督最大多數的和最重要的國家大事。
——亞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 某國憲法的若干條文:
第十五務聯邦議會的主席職位及其事務的領導權屬於皇帝任命的帝國宰相……
第十七條建議並公布帝國法律及監督其執行之權屬於皇帝……
第十八條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們宣誓效忠帝國,並在必要情況下,命令他們退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張傳璽的觀點(1分),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提出這一觀點的依據。(3分)
(2)據材料二,指出梭倫調整政治機構方面的措施,(2分)從材料可以看出梭倫試圖在改革中遵循的原則是什麼?(1分)
(3)根據材料三說明該國的政體及其特點。(2分)
(4)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上述不同政治制度的認識。(2分)

22.(10分)
材料一 ……早已停止由公社使用的土地,以及在半年內由公社使用的田地,自8月1日起由公社使用的草地、公社牧場與放牧地都交錯在一起,使其各所有人均感不便,但若由各土地所有人和一切其他利害有關人等按其對土地不同的權利、份額和利益劃分應得地段,將這些土地分割並以柵欄圈圍,則對他們均將大為有利。此種分割、劃分地段並加圈圍雖使一切有關方面均得其利,但必須在國會協助下執行。
——蔣相澤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近代部分)上冊
材料二 根據1832年的統計,農業家庭91.1萬戶(不到全國總戶數的30%),其中14.4萬戶是農場主,68.6萬戶是農業工人,這兩項占總農戶的86.40/0,這些家庭不再屬於農民的范疇。剩下的僅佔有或使用50英畝土地的農民10萬余戶,占總農業戶數的10%,佔全國戶數的3%。
——克拉潘《現代英國經濟史》
材料三 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一直困擾著歐洲的歷次戰爭,確實給英國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是,其在人力方面的投入始終相對較少,而且始終保持著對海洋的支配權。正是有賴於後面這一優勢,使得英國能夠不受限制地與世界上的任何地區進行自由貿易——進口新興工業所必需的各種原材料,出口由其製造的各種產品——從而由此獲取財富。
——查爾斯·辛格等主編《技術史》第四卷
請回答:
(1)材料一表明英國當時正發生著什麼事件?(1分)指出這一事件推進的方式,(1分)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事件的直接歷史背景。(2分)
(2)材料二的數據說明了什麼?(1分)這與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之間有何關系?(2分)
(3)材料三側重提到了英國哪一方面的優勢?(1分)有人說:英國工業革命的種子已潛藏了多年,這並非偶然事件,而是若干因素導致的自然結果。結合以上材料說明這一觀點。(2分)

23.(9分)
羅斯福新政實行時,有人抨擊新政是「法西斯主義」,說看到了一個獨裁者在成長;有人則認為新政是「潛滋暗長的社會主義」,說羅斯福在向富人敲竹杠,吃烤「百萬富翁」。請回答:
(1)第一種看法是從哪一角度評價羅斯福新政的?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觀點的錯誤之處。(3分)
(2)結合新政的內容說明當時為什麼會出現第二種看法。(2分)
(3)有學者指出,羅斯福新政造成了資本主義的一次深刻變革或者是一種再生。試結合二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加以說明。(4分)

24.(10分)
材料一 我們改革中國的主義,是三民主義。三民主義的精神就是要建設一個極和平,極自由,極平等的國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謀民權的平等,而且在社會上要謀經濟的平等。這樣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種種階級沖突,階級競爭的苦惱……。
——1919年間孫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談話
材料二 我們主張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也是符合於孫先生的原則的。在土地問題上,孫先生主張「耕者有其田」。……按照孫先生的原則和中國革命的經驗,在現階段上,中國的經濟,必須是由國家經營、私人經營和合作社經營三者組成的。而這個國家經營的所謂國家,一定要不是「少數人所得而私」的國家,一定要是無產階級領導下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材料三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
——《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孫中山的主要觀點,(2分)指出他對中國革命的設想有何特點。(2分)
(2)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經濟主張,(2分)材料二表明《論聯合政府》與新三民主義之間的關系是什麼?(1分)
(3)與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發展經濟的思路上有了新的變化,但始終不變的是發展經濟的宗旨。指比其變化之處,(1分)分析其不變的宗旨。(2分)

25.【選做題】本題包括A、B、C、D四小題,請選定其中兩題,並在相應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若多做,則按作答的前兩題評分。
A.【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1862年,高杉晉作到達上海,親眼看到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慘狀,認為「中國人沒有控制上海的統治權,歐美人是事實上的統治者。」他指出中國衰弱的原因:「乃在於其不識防禦外夷於外海之道」。證據為,彼不造能闖過萬里波濤之軍艦,也不造能防敵於數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國志士所譯之《海國圖志》等亦均絕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說。因循苟且,空度歲月,……故由此而至於衰微也」。
——伊文成、馬家駿主編《明治維新史》
材料二 中國人向富於排外性質,與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進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發達,則不得不持開放主義……諸君試看日本國,土地不過我中國兩省多,人民亦不過我中國兩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個最小、最窮、最弱之國,自明治維新以後,儼然稱為列強。……他是用何種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開放主義。
——1912年9月孫中山在濟南各團體歡迎會上演說
材料三 (日本明治維新時)英國模式自然作為鐵路、電信、公共建築和市政工程、紡織工業以及許多商業方法方面的模範;法國模式用來改革法制、改革軍事(後來採用普魯士模式),海軍當然還是學習英國;大學則歸功於德國和美國的榜樣;小學教育、農業革新和郵政事業則歸功於美國。
——(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資本的年代》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高杉晉作的上海之行使他得出了怎樣的認識?(2分)同時他也分析了中國衰弱的原因,你如何看待這一分析?(3分)
(2)材料二中孫中山認為中國落後的原因和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經驗分別是什麼?(2分)
(3)據材料三,並結合材料一、二,指出明治維新成功的經驗給我們哪些啟示?(3分)

B.【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0分)
材料一 政體(政府)以一人為統治者,凡能照顧全邦人民利益的,通常就稱為「王制」(君主政體)。凡是政體以少數人,雖不止一人而又不是多數人,為統治者,則稱「貴族(賢能)政體」。……以群眾為統治者而能夠照顧到全邦人民公益的,人們稱它為「共和政體」。……僭主政體以一人為治,凡所設施也以他個人的利益為依託;寡頭(少數)政體以富戶的利益為依託;平民政體則以窮人的利益為依託。三者都不考慮城邦全體公民的利益。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材料二 《論語》中有「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予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也。」
材料三 亞里士多德說,在今天,我們任何人都承認,法律是最優良的統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適當的判決。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說明亞里士多德對「政體」分類執行的標准。(2分)
(2)根據材料二、三,分別概括孔子和亞里士多德在國家治理上的主張。(2分)並指出他們的思想在東西方社會中的地位。(2分)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們在思想和教育方面有怎樣的相似之處?(4分)

C.【探索歷史的奧秘】(10分)
材料一 大辛巴威遺址出土的金箔
材料二 不列顛協會派出的考古專家蘭德爾·麥克維爾,他仔細考察了這片遺址,對遺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發掘。他鄭重宣布:大辛巴威「毫無疑問,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屬於非洲」。他還指出:「許多人都會哀嘆一段羅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個冷靜清醒的頭腦看到的並不是什麼羅曼史,而是一個失落已久的歷史文化遺產,新的歷史篇章已經被掀開了一角。非洲黑人的歷史曾經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一個被面紗遮掩的角落,但是,這段歷史並非無法發現,現在,這個面紗的一角已經被揭開了。」
請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信息?(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辛巴威還有哪些方面的成就?(3分)
(2)材料二試圖說明怎樣的觀點?(2分)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大辛巴威衰落的根本原因,並指出從中應吸取的教訓。(4分)

D.【世界文化遺產薈革】【10分)
材料一 「金字塔」一詞是我國對古埃及的角錐體陵墓的形象的稱呼,由於角錐體陵墓的每一面都呈三角形,類似於漢字的「金」字的外形,故稱為「金字塔」。古埃及人就這種幾何學上的准確形式,把它稱為「mr」,其嚴格意義又還不清楚。「mr」一詞表示的象形文字的限定詞為台座上的三角形圖形,意為「上升的地方」。也就是說,國王與其父太陽神相會面而升向天空的地方。
——劉文鵬《古代埃及史》
材料二 古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狀,即呈漢字的「金」字形呢?歷史學家們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這是古代埃及王陵自然發展的結果。古王國時期,埃及國力強盛,法老為了神化和抬高自己,有意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得要高於過去的馬斯塔巴。也有人認為,這是從沙漠里一堆堆的角錐形沙丘那裡得到的啟示,當時的建築師們認為這種形狀能經得起風沙的沖擊,對陵墓能起到保護的作用。不過,更多的人認為這與古王國時期的宗教崇拜有關。金字塔銘文里有這樣一句話:「為他建造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暗示建金字塔是送法老上天,因為他是神派到人世間的代表,死後還是要上天的。之所以建成角錐體,表示的是對太陽神「拉神」的崇拜,因為拉神的標志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破雲天的太陽光芒。
——沭濤、倪華強《失落的文明:埃及》

請回答:
(1)材料一是怎樣看待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3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埃及人能建造金字塔的原因。(3分)

(2)材料二中對古埃及法老把陵墓建成金字塔形狀的原因,史學家有哪幾種看法?(4分)

參考答案與評分標准

一.選擇題:
1—— 10 DC B C D A C D B A
11—— 20 A B B C B C B C B D
二.非選擇題:

21.(1)觀點:中央集權制度符合古代中國國情。(1分)依據:以農耕經濟為主;中國地域廣闊;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需要。(3分)

(2)措施:從公民中抽簽產生國家公職人員;設立四百人會議。(2分)原則:公正、公平(或答中庸)。(1分)

(3)政體:德國的君主立憲政體。(1分)特點:保留了濃厚的封建殘余(或答君主是實,立憲為虛)。(1分)

(4)認識:政治文明(或政治制度)具有多樣性(或多元化);政治制度必須適應本國國情。(2分)

22.(1)事件:圈地運動;(1分)方式:通過國會協助(立法)方式來推動。(1分)背景: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大,呢絨出口劇增,刺激了羊毛需求,圈地養羊利潤大。(2分)

(2)說明:農業資本主義得到發展(或答自耕農迅速減少)。(1分)關系:圈地運動迫使農民離開土地,去工場、農場做工,成為僱傭勞動者。(2分)

(3)優勢:英國具備海洋支配權。(1分)說明:英國能開展工業革命,在於具備了自由勞動力、資金、市場等因素。(2分,寫出一點得1分)

23.(1)角度:從新政措施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干預方面評價的。(1分)分析:新政是為了克服經濟危機、緩和社會矛盾,但美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沒有改變,不是法西斯極權主義的做法。(2分)

(2)原因:新政措施有利於保障普通民眾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觸犯了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答出保障的具體措施亦給分)(2分)

(3)說明:資本主義運行機制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發展,20世紀70年代,面對「滯脹」現象,美英等國又發展出「混合經濟」。(2分)社會保障方面,推行社會福利制策,逐步建立起「福利國家」制度。(2分)

24.(1)觀點:以三民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力圖建立一個和平、自由、平等的社會。(2分)特點: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同時進行。(2分)

(2)主張:多種性質的經濟形式並存;實現社會的平等發展。(2分)關系:《論聯合政府》充分汲取了孫中山新三民主義的思想精華。(1分)

(3)變化: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大膽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文明成果。(1分)宗旨:追求社會平等,發展生產力,關注民生。(2分,寫出一點得1分)

25.

A.(1)認識:只有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才能實現國家的富強。(2分)分析:他認為中國衰弱在於因循守舊,沒有抵抗外來侵略的方法。這一分析是不全面的。中國的衰弱原因除了軍事、思想方面的落後,還有政治上的腐敗、經濟上的落後等。(3分)

(2)原因:排外,閉關鎖國。(1分)經驗:實行開放主義(或答向歐美先進國家學習)。(1分)

(3)啟示:注意吸取其他國家發展的經驗教訓;注重對外開放;開放應是多方面的,要與國情相結合。(3分,言之有理者,酌情給分,但本題不超過3分)

B.(1)標准:執政者的人數;維護的利益群體。(2分)

(2)孔子主張以德治國;亞里士多德主張依法治國。(2分)地位: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後來長期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為後來西方法治社會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礎(若答對西方文明產生深遠影響同樣給分)。(2分)

(3)思想:都提倡中庸之道。(1分)教育:都積極辦學;其教育思想都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都注重人生目標的培養。(每點1分,共3分)

C.(1)信息:冶金技術發達。(1分)成就:人們懂得裝飾,手工業技術發達;畜牧業發達;建築技術上,已能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進行石頭建築,並懂得幾何學、力學等建築知識,尤其是不施灰漿而毫無縫隙的技術十分高超。(3分)

(2)觀點:大辛巴威文明史由非洲人自己創造的。(2分)

(3)根本原因:人口過於膨脹。(2分)教訓:人類要想更好的生存,必須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分)

D.(1)看待:金字塔身上凝結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古埃及建築藝術的頂峰,也體現了古埃及在天文學和幾何學等方面的偉大成就。(3分)原因:奴隸制經濟的重大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古埃及國王集宗教和世俗權力於一身,對全國實行專制統治提供政治基礎,古埃及古老的陵墓文化提供文化基礎。(2分)

(2)看法:有的認為這是古代埃及及王陵自然發展的結果,有的認為這是從沙漠里角錐形沙丘得到的啟示,有的認為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崇拜的結果,更多的人認為這與古王國時期的宗教崇拜有關。(4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