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經營單位教育勞動防護用品三會
三級安全教育指的是:指新入廠職員、工人的廠級安全教育、車間級安全教育和崗位(工段、班組)安全教育,廠礦企業安全生產教育制度。
1、廠部教育內容:講解勞動保護的意義、任務、內容和其重要性;介紹企業的安全概況;介紹國務院頒發的《全國職工守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及企業內設置的各種警告標志和信號裝置等;介紹企業典型事故案例和教訓,搶險、救災、救人常識以及工傷事故報告程序等。
2、車間教育內容:介紹車間的概況。根據車間的特點介紹安全技術基礎知識。介紹車間防火知識。組織新工人學習安全生產文件和安全操作規程制度,並應教育新工人尊敬師傅,聽從指揮,安全生產。
3、班組教育內容:本班組的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消防設施等。講解本工種的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講解如何正確使用愛護勞動保護用品和文明生產的要求。實行安全操作示範。
(1)生產經營單位教育勞動防護用品三會擴展閱讀:
三級安全教育制度是企業安全教育的基本教育制度。三級安全教育是入廠教育、車間教育和班組教育。企業必須對新工人進行安全生產的入廠教育、車間教育、班組教育;對調換新工種、復工、採取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工人,必須進行新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衛生教育,受教育者,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操作。
誤區:
教育級別不全
所謂三級安全教育就是廠級一分廠(車間)級一班組級三個級別的安全教育,缺一級就不能稱其為三級安全教育。
教育時間不夠
根據安監總局第3號令頒布的《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第九條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初次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於32學時。每年再培訓時間不得少於12學時。
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金屬冶煉等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初次安全培訓時間不得少於48學時,每年再培訓時間不得少於16學時。
然而在我們實際執行中卻存在著「偷工減料」、教育時間嚴重不足的現象。
教育內容陳舊
三級安全教育內容應根據時代的變化有針對性地適應調整、補充。然而,有的單位三級安全教育的教材卻實行多年一貫制,內容陳舊過時,缺乏針對性和現實教育意義。
在進行安全教育時,要注意內容的多樣化,因為按正常的培訓程序,新員工的廠級安全培訓應該是三天(24小時)。三天的時間可以有計劃的安排每一天的具體培訓內容,例如觀看車間現場的視頻、安全事故案例等。
教育形式單調
開展三級安全教育可以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而我們有些單位在開展時形式單一、老套,總是採用課堂灌輸式,顯得枯燥,缺乏吸引力。其實開展三級安全教育可以採取參觀、座談、演講等與課堂講授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效果將更好。
在進行安全教育培訓時,我們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觀看視頻。這種視頻是來自我們車間現場的視頻,包括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正確操作方法的模擬演練等視頻。
2)建立培訓道場。培訓道場就是建立一個新員工培訓實驗室,將車間現場的設備按比例縮小後,再安排新員工進行現場的模擬操作,提高員工的實際操作能力。
3)安全事故案例的培訓。多搜集相關的安全事故案例。
4)安全小品。這類比較符合實際,主要是組織員工進行相關的事故模擬演練,將事故排演成小品的模式,通過小品表演,讓員工都能明白事故的前因後果。
㈡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的第三章
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與使用
第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和國家頒發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准以及有關規定,為從業人員配備勞動防護用品。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的專項經費。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應當按規定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提供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不得超過使用期限。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督促、教育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報廢等管理制度。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須經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技術部門或者管理人員檢查驗收。第十九條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必須按照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未按規定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不得上崗作業。
㈢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進行什麼培訓的經費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進行安全生產培訓的經費
您好,答題不易
如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㈣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的哪些管理制度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於2005年7月8日發布《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
第三章勞動防護用品的配備與使用
第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和國家頒發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准以及有關規定,為從業人員配備勞動防護用品。
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的專項經費。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替代應當按規定配備的勞動防護用品。
第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為從業人員提供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不得超過使用期限。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督促、教育從業人員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驗收、保管、發放、使用、報廢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須經本單位的安全生產技術部門或者管理人員檢查驗收。
第十九條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必須按照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防護用品使用規則,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未按規定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的,不得上崗作業。
㈤ 新《安全生產法》什麼是勞動防護用品
勞動防護用品是具有免受或者減輕生產安全事故對從業人員作業的人身傷害版的特殊用品。權是否配備勞動防護用品,是否配備符合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是否保證從業人員能夠正確地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直接關繫到從業人員的安危。國家歷來重視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七條及三十九條明確要求,一是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不符合標準的,不準提供。二是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勞動防護用品。三是生產經營單位要安排勞動防護用品的經費。
㈥ 生產經營單位在購買勞動防護用品時,應當索取( ),並歸檔保存.
選A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中第八條規定, 生產勞動防回護用品的企業答應對產品質量負責,按照產品所依據的標准對產品進行自檢,並出具產品合格證。
生產勞動防護用品的企業應接受勞動行政部門、技術監督部門認可的檢驗機構進行的產品質量監督檢驗。
第十四條 進口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行安全許可證制度。安全許可證由全國勞動防護產品生產許可證辦公室頒發。進口的勞動防護用品,必須符合我國勞動防護用品國家標准。尚沒有國家標準的產品可按我國認可的標准進行檢驗。
勞動防護用品是否合格關乎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問題,所以用品需檢驗合格。生產經營單位也要購買檢驗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
㈦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三級教育」是指什麼
三級安全教育是指對新入廠人員的廠級教育、車間級教育和班組級教育。新入廠的人員(包括合同工、臨時工、代訓工、實習人員及參加勞動的學生等)必須進行不少於三天的三級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後方可分配工作。三級安全教育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廠級安全教育
廠級安全教育一般由企業安全部門負責進行。
(1)講解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令、法規及電力工業部有關電力生產、建設的規程、規定,講解勞動保護的意義、任務、內容及基本要求,使新入廠人員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安全生產,人人有責」的思想。
(2)介紹本企業的安全生產情況,包括企業發展史(含企業安全生產發展史)、企業生產特點、企業設備分布情況(著重介紹特種設備的性能、作用、分布和注意事項)、主要危險及要害部位,介紹一般安全生產防護知識和電氣、起重及機械方面安全知識,介紹企業的安全生產組織機構及企業的主要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等。
(3)介紹企業安全生產的經驗和教訓,結合企業和同行業常見事故案例進行剖析講解,闡明傷亡事故的原因及事故處理程序等。
(4)提出希望和要求。如要求受教育人員要按《全國職工守則》和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積極工作;要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努力學習安全技術、操作規程,經常參加安全生產經驗交流和事故分析活動和安全檢查活動;要遵守操作規程和勞動紀律,不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不違章作業,不隨便出入危險區域及要害部位;要注意勞逸結合,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等。
新入廠人員必須百分之百進行教育,教育後要進行考試,成績不及格者要重新教育,直至合格,並填寫《職工三級教育卡》,廠級安全教育時間一般為8h。
2.車間級安全教育
各車間有不同的生產特點和不同的要害部位、危險區域和設備,因此,在進行本級安全教育時,應根據各自情況,詳細講解。
(1)介紹本車間生產特點、性質。如車間的生產方式及工藝流程;車間人員結構,安全生產組織及活動情況;車間主要工種及作業中的專業安全要求;車間危險區域、特種作業場所,有毒有害崗位情況;車間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勞動保護用品穿戴要求及注意事項;車間事故多發部位、原因,及相應的特殊規定和安全要求;車間常見事故和對典型事故案例的剖析;車間安全生產、文明生產的經驗與問題等。
(2)根據車間的特點介紹安全技術基礎知識。
(3)介紹消防安全知識。
(4)介紹車間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制度。
車間級安全教育由車間行政一把手和安監人員負責,一般授課時間為4~8h。
3.班組級安全教育
班組是企業生產的「前線」,生產活動是以班組為基礎的。由於操作人員活動在班組,機具設備在班組,事故常常發生在班組,因此,班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
(1)介紹本班組生產概況、特點、范圍、作業環境、設備狀況,消防設施等。重點介紹可能發生傷害事故的各種危險因素和危險部位,可用一些典型事故實例去剖析講解。
(2)講解本崗位使用的機械設備、工器具的性能,防護裝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講解本工種安全操作規程和崗位責任及有關安全注意事項,使學員真正從思想上重視安全生產,自覺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做到不違章作業,愛護和正確使用機器設備、工具等;介紹班組安全活動內容及作業場所的安全檢查和交接班制度;教育學員發現了事故隱患或發生了事故,應及時報告領導或有關人員,並學會如何緊急處理險情。
(3)講解正確使用勞動保護用品及其保管方法和文明生產的要求。
(4)實際安全操作示範,重點講解安全操作要領,邊示範,邊講解,說明注意事項,並講述哪些操作是危險的、是違反操作規程的,使學員懂得違章將會造成的嚴重後果。
班組安全教育的重點是崗位安全基礎教育,主要由班組長和安全員負責教育。安全操作法和生產技能教育可由安全員、培訓員或包教師傅傳授,授課時間為4~8h。
新入廠人員只有經過三級安全教育並經逐級考核全部合格後,方可上崗。三級安全教育成績應填入職工安全教育卡,存檔備查。
安全生產貫穿整個生產勞動過程中,而三級教育僅僅是安全教育的開端。新入廠人員只進行三級教育還不能單獨上崗作業,還必須根據崗位特點,對他們再進行生產技能和安全技術培訓。對特種作業人員,必須進行專門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持證上崗操作。另外,根據企業生產發展情況,還要對職工進行定期復訓安全教育等。
㈧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進行什麼培訓的
產經營單位應當安排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進行安全生產培訓的經費如何落實?
答:生產經營單位為了對從業人員提供勞動防護用品和進行安全生產培訓,一個重要保障就是生產經營單位一定要安排一定數量的相關經費。為了落實這筆經費,必須要做到以下二點:
(一)這筆經費一定要安排為專項經費,專門用於配備勞動防護用品和進行安全生產培訓,不得任意挪作他用;
(二)所安排的經費應當充足。
㈨ 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可不可以強制從業人員佩戴和使
用人單位要教育從業人員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而且留有書面記錄,並提醒佩戴和使用,如果這樣,他們在出現工傷,則生產經營單位不承擔主要責任.你們可以要求不佩戴就不能上崗等類似的強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