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重慶勞動與技術教育基地

重慶勞動與技術教育基地

發布時間: 2020-11-21 17:24:47

① 如何在勞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

《江蘇省九年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有這樣一段定義:「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的多方面發展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教育。」從中我們不難發現新課程下的勞動與技術教育既傳承了我國基礎教育優秀傳統的勞動教育,堅持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為主要目標;又凸現了日益受到國際社會重視的技術教育。那勞技課堂教學如何實施才能更好地擔當此重任,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對學生的勞動技術素養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重視教學內容,培植勞動觀念
《江蘇省九年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了鮮明的課程目標:「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形成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生活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養成勤儉節約、認真負責、遵守紀律、團結協作、愛護公物、珍惜勞動成果的品質以及良好的勞動習慣。」同時也規定勞動技術課的教學內容,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中的德育因素極為廣泛,幾乎每課都有不同層次的德育內容。如通過學習《家政》中 「手縫」、『洗滌「、「烹飪」、「編織」、「家用電器」、「種植」等課程時,積極啟發學生認識勞動的重要性,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樹立以勞動為榮,以不勞動為恥的觀點;教師還可帶領學生參觀農村、工廠,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光榮,勞動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用自己的勞動來服務自己,服務他人,將來更好地為社會創造財富。實踐證明,在教學過程中,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還可以激勵學生刻苦學習每一冊教材的「技術初步」中都會安排兩、三節「設計製作」課,教師可指導學生用剩的廢舊材料、邊角料進行再利用,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如製作小擺設、日用品等,可以增強學生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等。
課堂教學是實施勞動與技術課程的主渠道,我們每一位勞技教師都應該緊緊抓住這一主渠道,寓教育於勞技課教學中。充分發掘教材思想內容,把教育滲透到每一章節、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中,在每一節課上之前都要認真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結合教材、學生特點滲透進德育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極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強化動手操作,磨煉勞動意志
勞動與技術課應把知識學習與技能操作、文化領悟緊密結合起來。光讓學生動手還遠遠不夠,因為勞動不只是一時的參與,要形成一種勞動的觀念、品質,還需要學生至少在接受勞技教育期間,持續地參與勞動。勞技有利於受教育者個體品德及心理的健康發展。一是有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二是有利於他們在勞動過程中體驗愉悅感、成功感、責任感;三是有利於他們在勞動技術學習過程中磨煉自己的意志,增強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等等。
許多勞動實踐活動不僅是對孩子能力的鍛煉,更是對孩子意志的考驗。如在從事縫衣、釘紐扣、擇菜、打掃衛生等勞動時,沒有細心和耐心是做不好的;而在做菜、燒飯、整理居室等勞動時,沒有條理也是不行的;在從事較繁重的農藝或體力勞動時,沒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更是完不成的。因此,經常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這一良好品質的形成是非常有益的。如在上《釘紐扣》一課時,需要學生動手釘紐扣。由於現在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都捨不得讓他們做家務,更何況是針線活了,所以剛開始釘紐扣時,有好多學生把縫衣針都扎在手上,有的甚至流血了。於是有的學生就不想釘了。我看到後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每做一件事,都不是那麼容易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比如說你的爸爸、媽媽,在工作時肯定也碰到過不少困難,但他們想到的要讓你生活得好一點,即使再苦再累,他們都咬緊牙關挺過來了。更何況你的這點困難對你的爸爸、媽媽來說簡直是微不足道的。」「再說,我們還學過不少名言警句,都在提醒我們做事要有始有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於是學生就要迎難而上了。學生在這些持久、艱苦的操作中能體驗到勞動的艱辛,從而激發起他們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的情感,進而錘煉出吃苦耐勞的性格,增強抗挫折能力,養成了愛勞動的好品質。
三、豐富實踐活動,培養勞動品質
勞動與技術課應把課堂教學與校內外的勞動與技術實踐結合起來。要充分發揮校內外勞動與技術實踐基地的教育功能,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與技術實踐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機補充,它對學生勞動品質的培養有其獨特的功能,它有助於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有利於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學習深化德育教育。
如:在五年級上冊的《家政 烹調》單元學習後,我讓學生利用雙休日,在父母的指導下,當一天「爸爸」或「媽媽」,合理安排家中的伙食。在這一天里,學生要完成「確定製作什麼樣的菜→收集信息→采購原料→擇菜、洗菜→燒菜」這樣一個過程。星期一一到校,許多同學都大嘆苦經,有的說:「當了一天的家庭「煮婦」,可真累呀!」有的說:「平時總嫌我媽燒的菜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昨天我也嘗到了辛苦一天還被別人批的滋味了!」但也有同學認為苦一點、累一點值,因為覺得吃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菜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光榮。這一活動讓學生在角色互換中,體會到了父母的艱辛,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懂得了「勞動最光榮」的道理。
在我校開展的三年級學生綜合實踐課中,讓學生了解花卉的栽培歷史、種植技術,學生通過參觀我區的植物園、農林大世界,訪問、查詢資料等途徑,通過合作小組的集體實踐活動,在實踐操作中培養學生種植和動手操作方面的勞動技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持之以恆的品質及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四、加強成功體驗,感受勞動樂趣
小學生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勞動與技術的教材也正順應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生理和心裡特徵,提倡用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使得勞動與技術的學習活動以技術作品來展現。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當然是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的作物等。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作品,通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評價,學生的作品被同伴、老師認可,產生了製作的成就感,使學生的心裡愉悅,積極地投入到下一次的實踐活動中,從而真正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在教學「家政•烹飪」後,利用班隊課開展了一次包餛飩比賽。在活動中,我發現有一個小組把同學組織得有條不紊,而且效率極高。原來他們在商定好方案後進行了分工:女同學分兩組,一組去買主料菜餡,另一組將必要的輔料准備妥當,如油、鹽、姜、蔥、雞蛋等;男同學和面、擀麵皮、剁肉,最後再一起合作包餃子。他們按照這步驟實行了流水作業,創造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當大家正忙得熱火朝天時,他們就讓老師和同學來分享他們的勞動成果了。得到了許多老師和同學的贊賞。在這樣的活動中更能讓他們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升華了集體榮譽感,真正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為他們養成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團結協作品質的養成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學習了編織課後,以班級為單位推選幾名選手進行手工編織比賽,並對手工織品在勞技教室展覽,對比進行評選,並在全校公布評選的結果。許多學生為班爭了光。一方面使學生鞏固了編織技術,另一方面讓同學充分體會到自己是學習和實踐的主人,感受到實踐的艱辛和成功的樂趣,進而感受到自身價值與學習勞動技術的價值。
正如《綱要》說的那樣: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相信我們抓好以上四點,定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技術素養,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提供基礎和條件

② 如何理解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它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自小學3年級起開設。它的開設,對於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對於深入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對於培養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建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已有的勞技課程在形態和名稱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體現課程綜合化趨勢、與時俱進的一種改革嘗試。「勞動與技術」的名稱與以前的「勞動技術」名稱相比中間加了一個「與」字,這一方面表明了「勞動」與「技術」二者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勞動」與「技術」二者的區別,同時,「勞動與技術」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又體現了綜合的特徵,是一種課程內部的「小綜合」。這種區分,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作為我國基礎教育優秀傳統的勞動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青睞的技術教育。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有一段時間把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當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只關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對人的改造作用,忽視了勞動教育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價值。《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國家制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下簡稱《指南》)立足於時代的發展,強調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以關注學生發展為本,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與多學科滲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所內含的技術教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專科院校所開辦的高度專門化的技術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的技術教育。我們的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斷變化的新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它是區別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教育具有「現代性」的重要支柱。揭開技術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看到,技術世界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一項完美的技術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科學、道德、審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統一,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因此,技術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 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成了綜合形態的課程設置。過去,小學的勞動課、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是獨立設置的一門課程。新課程計劃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被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這是課程形態上的重大變化。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特徵。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與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在目前國際性的課程綜合化的趨勢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形態的推出,無疑是順應潮流的改革嘗試,它必將使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綜合性能和實踐品質得到展示。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還會有一些理念的碰撞,這有待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進行了課程內容的結構性重組。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最具開發潛力、最易受科技發展影響、最應該體現時代特徵的開放性學習領域。在國際上,作為諸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之一的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勞作、手工、設計、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商業、職業准備等科目在內的龐大學科群。考慮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指南》在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結構上確立了勞動、家政、技術、職業准備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形成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有一定獨立性又有一定滲透性的內容結構。同時,根據初中和小學的性質、特點,進行了課程內容的學段定位,如在技術方面,小學確立為「技術初步」,初中確立為「技術基礎」;在職業准備方面,小學確定為「職業了解」,初中設計為「職業引導」。這充分反映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現代性和開放性。 (三)建構了富有彈性的目標體系。《指南》提出了目標與內容分成基礎性和拓展性兩部分。基礎性內容是完成各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體現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結構性,對不同地區也具有條件上的普適性。而拓展性目標和內容是供各地選擇的,實施條件相對較高,有些內容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標的提出,使得各地方、各學校以及學校中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選擇主體成為可能。 (四)拓展了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空間。《指南》首次將簡易的技術設計、技術產品說明書的閱讀、簡單的技術作品評價,正式引入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學習內容,農業技術的學習內容也從傳統的作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向品種改良、技術試驗、產品貯存與加工、市場調研與營銷等方面擴展。勞動與技術教育學習內容在范圍上的拓展,必將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五)確立了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考核與評價一直是課程實施中的難題。《指南》根據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點提出了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指南》指出,在初中實行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合格證書」制度(在農村初中,應與「綠色證書」結合起來)。 (六)注重了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功能區分。由於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區在勞動與技術教育過程中不僅是潛在的教育資源,而且也是負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體,但我們往往忽視它們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區分,以至形成了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學校教育功能的擴大化甚至泛化。《指南》注重了這種不同主體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並在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育設施和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區分。

③ 勞動與技術教育記實表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它與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自小學3年級起開設.它的開設,對於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對於深入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對於培養當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建設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已有的勞技課程在形態和名稱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體現課程綜合化趨勢、與時俱進的一種改革嘗試.「勞動與技術」的名稱與以前的「勞動技術」名稱相比中間加了一個「與」字,這一方面表明了「勞動」與「技術」二者的聯系,另一方面又表明「勞動」與「技術」二者的區別,同時,「勞動與技術」作為一個整體出現,又體現了綜合的特徵,是一種課程內部的「小綜合」.這種區分,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和有效實施作為我國基礎教育優秀傳統的勞動教育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青睞的技術教育. 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實踐中,有一段時間把學生參加體力勞動當成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主要方式,只關注它的德育功能和對人的改造作用,忽視了勞動教育所蘊含的豐富的教育價值.《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國家制定的《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以下簡稱《指南》)立足於時代的發展,強調勞動教育中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強調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態度、勞動習慣的養成,以關注學生發展為本,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新的多方面的功能實現和勞動教育的多途徑實施與多學科滲透. 勞動與技術教育中所內含的技術教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專科院校所開辦的高度專門化的技術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礎教育階段進行的技術教育.我們的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斷變化的新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國際社會普遍認為,技術教育是未來社會成員基本素養的教育,是開發人的潛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須接受和經歷的教育.它是區別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現代教育具有「現代性」的重要支柱.揭開技術的神秘面紗,我們可以看到,技術世界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價值.一項完美的技術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歷史與邏輯的統一,是科學、道德、審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統一,也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因此,技術教育對中小學生的發展有著廣泛而又獨到的教育價值. 新課程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形成了綜合形態的課程設置.過去,小學的勞動課、初中的勞動技術課是獨立設置的一門課程.新課程計劃中,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被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這是課程形態上的重大變化.勞動與技術教育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特徵.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與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應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在目前國際性的課程綜合化的趨勢中,勞動與技術教育綜合形態的推出,無疑是順應潮流的改革嘗試,它必將使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綜合性能和實踐品質得到展示.當然,在實施過程中還會遇到一些困難,還會有一些理念的碰撞,這有待實踐中進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進行了課程內容的結構性重組.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最具開發潛力、最易受科技發展影響、最應該體現時代特徵的開放性學習領域.在國際上,作為諸多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之一的技術課程已經成為一個包括勞作、手工、設計、家政、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商業、職業准備等科目在內的龐大學科群.考慮到社會發展的進步趨勢、現實生活的客觀需要、學科發展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身心的發展規律,《指南》在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內容結構上確立了勞動、家政、技術、職業准備等方面的教育內容,形成了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有一定獨立性又有一定滲透性的內容結構.同時,根據初中和小學的性質、特點,進行了課程內容的學段定位,如在技術方面,小學確立為「技術初步」,初中確立為「技術基礎」;在職業准備方面,小學確定為「職業了解」,初中設計為「職業引導」.這充分反映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現代性和開放性. (三)建構了富有彈性的目標體系.《指南》提出了目標與內容分成基礎性和拓展性兩部分.基礎性內容是完成各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目標的主要載體,體現了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內容上的結構性,對不同地區也具有條件上的普適性.而拓展性目標和內容是供各地選擇的,實施條件相對較高,有些內容體現了技術發展的方向性.不同取向的教育目標的提出,使得各地方、各學校以及學校中的教師和學生作為課程內容的選擇主體成為可能. (四)拓展了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空間.《指南》首次將簡易的技術設計、技術產品說明書的閱讀、簡單的技術作品評價,正式引入九年制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學習內容,農業技術的學習內容也從傳統的作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向品種改良、技術試驗、產品貯存與加工、市場調研與營銷等方面擴展.勞動與技術教育學習內容在范圍上的拓展,必將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和改變學生的傳統學習方式,將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 (五)確立了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評價體系.勞動與技術教育的考核與評價一直是課程實施中的難題.《指南》根據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點提出了旨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指南》指出,在初中實行勞動與技術學習的「合格證書」制度(在農村初中,應與「綠色證書」結合起來). (六)注重了學校、家庭和社會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功能區分.由於勞動與技術教育的特殊性,家庭和社區在勞動與技術教育過程中不僅是潛在的教育資源,而且也是負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體,但我們往往忽視它們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區分,以至形成了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學校教育功能的擴大化甚至泛化.《指南》注重了這種不同主體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的功能定位,並在教育內容的選擇、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育設施和教育基地的建設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必要的區分.

④ 晉江市中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張教官QQ

師資組織

⑤ 回國創業黨一枚,主修幼兒教育,有靠譜資源推薦的嗎

樂融,P.R.E.C自然育養理論和實踐方法是基於美國NeuroNet嬰幼兒腦神經發展理論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自主研發形成的

⑥ 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基地屬於義務教育嗎

好像是不屬於,具體你問問學校知曉教育

⑦ 中國有沒有和教育系統合作勞動體驗基地

一、雙方合作目的
1、本著互相協作、各施所長、互補所需的精神,在乙方所在單位共同建立滿足甲方實踐教學需要的、具有一定規模並相對穩定的實踐、實習場所,甲方師生在乙方主要從事應用心理學有關方面的合作教育教學工作,促進社區服刑人員保持心理健康,適應環境。合作雙方享有的權利和義務由雙方共同協商確定。
2、有利於學校更好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促進學生參加生產實踐,以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勞動觀念、專業知識和社會責任感;提高思想覺悟,鞏固所學理論,獲得本專業初步的實際工作知識,以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專業技能。
3、有利於社區矯正服刑人員在服刑期間保持良好心態,促進服刑人員積極改善自己,達到國家期望的服刑人員釋放後順利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要求;同時也促進社區矯正工作者順利開展針對服刑人員的教育改造工作。
二、雙方權利和義務
1、甲方權利和義務
(1)根據乙方意願決定是否在乙方單位掛XXX學院教育教學實習基地牌;
(2)定期召開實習基地共建工作聯席會議;
(3)負責制定教育教學及實踐實習計劃、實習管理制度,參與學生在乙方實習期間管理;
(4)提前一個月提出有關計劃,並於實踐教學一周前與乙方商定實施計劃,並共同組織實施;
(5)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根據需要優先優惠安排對乙方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進行培訓;幫助乙方對社區服刑人員進行心理輔導。
(6)在條件許可情況下,為乙方提供信息和咨詢服務,聯合開展科學研究,幫助解決工作中的技術問題;
(7)對於乙方政治思想好、業務水平高、長期從事實習指導工作、責任心強的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甲方按照有關規定,可授予其與本人技術職務相當的兼職教師稱號。
2、乙方權利和義務
(1)接受甲方與乙方管理和生產相關的專業學生實踐實習教學,提供必要的條件,滿足甲方實踐實習教學需要;
(2)為教師和學生的生活(如就餐、住宿等)提供方便;
(3)提供學生在實踐實習教學期間必要的勞動工具和勞保用品,提供實習必須的技術資料和樣品;
(4)成立實踐實習教學工作指導小組,制定工作指導計劃,加強安全管理和教育;
(5)確定有一定實踐經驗和理論水平、責任心強的人員擔任實習指導工作,對學生進行操作規程和安全教育;
(6)制定學生在實踐實習教學期間的管理制度,乙方對實踐實習學生加強管理,嚴格要求,並在實踐實習教學結束後按甲方要求及時做出實踐實習教學鑒定意見;
(7)實習工作期間,乙方與甲方共同負責實習生工作安全。

⑧ 重慶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這學校怎樣啊,垃圾嗎

重慶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重慶工貿技師學院)隸屬於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為市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全國第一所技工院校。重慶工貿高級技工學校是國家中職示範校單位、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單位、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學校最早創建於1940年,但歷史可追溯到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現有佔地面積約323畝,建築面積8.8萬平方米,在校學生9000餘人。由原市紡織技校、市冶金技校、長安集團技工學校整合而成,另設立有豐都分校區。辦學地點以含谷教育科技園新校區。學校現為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慶電子信息產業應急用工技能人才特訓儲備基地、全國網路與信息技術培訓考試院校測評基地、重慶市首批大學生就業實習定點培訓基地、重慶市百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定點培訓單位、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示範發展學校,並被確定為長安公司在職員工業務提升的主要培訓基地。學校發展的目標是建設「全國一流,西部領先,特色鮮明的技工院校。」

重慶工貿高級技工學校辦學規模

學校坐落在重慶市九龍坡區含谷鎮教育科技園,左臨大學新城,右靠成渝高速,前觀歌樂雄姿,後墜縉雲夕陽,環抱汽車、電子等支柱產業,風景宜人,交通便利。學校新校區佔地252畝,教職工300餘人,在校學生8000餘人,擁有各類實訓設施3800餘台套、總值4000餘萬元。

重慶工貿高級技工學校專業開設

圍繞汽車工程、智能製造、經貿服務、基礎教育四大領域,開設9大類19個專業。數控技術應用、汽車製造與檢修、服裝設計與工藝、電子技術應用成功創建為國家重點專業;旅遊服務與管理等5個專業為市級重點(特色)專業。幼兒教育、美容美發、旅遊服務與管理等特色專業穩步發展;緊抓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學校在全國率先開設3D列印技術與應用專業,重點培育工業機器人、智能家居設計與製造等新興專業。

重慶工貿高級技工學校辦學成績

學校專注於培養德技兼備的高素質技能人才,形成涵蓋中級技工、高級技工、預備技師的多層次培養體系。辦學至今,學校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5萬餘人。很多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更有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國務院專家津貼獲得者,為重慶市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與此同時,學校堅持學歷教育和社會培訓並舉,年均培訓企業員工及社會人員6000人次以上。因辦學成績突出,學校多次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單位。

想要報讀技師學院的同學,重慶工貿高級技工學校是很不錯的選擇,該校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歷年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大家對該校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放心報讀,同時學校周邊風景宜人,交通便利。相信只要大家努力,以後一定不會後悔選擇來這里讀書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