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① 性格差異的教育意義有哪些
性格雖然也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卻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性格也作為動力因素而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性格的性別差異又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而且還會影響學生的社會性學習和個體社會化。因此,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應更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② 如何理解教育目的中有關共性與個性的基本涵義
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鄭淵潔或者馬未都說過,好的教育是用50種方法教一個學生,不好的教育是用一種方法教所有的學生。
③ 了解和掌握個性特徵對教育工作的意義
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這種培養人的活動是建立在每個學生個體生命基
礎上的,離開了每個學生個體的生命,教育就會成為一種抽象的東西,就會失去
它的意識和價值.教育要想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須處理好與人的個體生命之間的這種關系,同時,作為生命個體的人,要想實現自己生命的不斷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恆意義,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現自己生命的無限風采,就必須依靠教育對人的啟迪和引導.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有多種因素的作用和影響.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學生個體生命的基礎上,它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展開自己的活動,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如若教育離開了人類自身的生命活動這一真實的存在,那麼,它將永遠是無限的,片面的,脫離實際的,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在《什麼是教育》一書中認為:「人們為了尋求生命的答案,總是通過各種實踐不斷地變換身心自由釋然的游戲,這種不斷超越以求更新的活動可以說是傾聽生命律動的行為.」如果我們脫開了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識讀,生命價值的理解和生命律動的傾聽,只是機械地按照教育者事先設計好的計劃去從事教育工作的話,那麼,這種教育「將意味著生命將會萎縮,無節制,變得晦暗不明和無知粗俗」⑴
由此可見,認真解讀個體生命的意蘊,發現個體生命的價值,理解個體生命的意義,傾聽個體生命的律動是生命教育能夠有所作為的一個前提性條件和基礎.因為生命教育建立在每個個體基礎上的,而生命教育「要真正關注個人,就必須關注生命,因為生命不僅是個體的,而且是個人最可貴的.」⑵ 一段時間以來,不斷發生的青少年自殺事件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生命對每個人僅有一次,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青少年失去了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和嚮往,進而失去了對生命的渴望和留戀呢?在深深的惋惜之後,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據有關統計,在中國,每年約有28.7萬人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在我國青少年死亡的各種原因中,自殺高居榜首.復旦大學附屬醫院和上海教科醫院普教所得一項調查也發現,有24.39%的孩子曾有一閃而過的「或者不如死了好」的想法.究其自殺原因,與我們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過高的期望可能成為青少年自殺的無形殺手.目前,由於社會環境競爭的加劇,升學,就業的壓力也就更為嚴重,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也發展到極點.學生負擔過重,父母期望過高,不僅使孩子失去了求學的樂趣,還增加了無形的心理壓力,而這種心理壓力過大,必然會導致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響,嚴重的
會致使人心理崩潰而採取自殺等極端手段來尋求解脫.雨果說過,苛求等於毀滅.在教育中,父母切忌一味高標准嚴要求地要求孩子,在鼓勵孩子向上、進去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客觀地看待挫折與失敗.其次,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使得孩子脆弱的心靈不堪一擊.進入獨生子女時代,由於獨養的這種特殊環境,我們不難發現獨生子女的共同特徵;他們喜歡獨處,不合群,不願參加集體活動,性情孤僻,言辭偏激,自私固執,愛穿名牌,喜好攀比,心理脆弱,抗打擊能力差,一旦生活中遭遇到挫折,便會產生失意、孤寂、煩躁、抑鬱等情緒,今兒早生行為上的失控.
另外,學校內部缺乏生命教育,不能引導學生熱愛生命,完善生命也是造成這一種悲劇的重要原因.生命教育是幫助人們認識並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並在此基礎上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正確的生命觀是形成人們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礎和條件.一個人只有形成正確的生命觀,才能形成奮發向上,積極有力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才能珍惜生命,不畏懼死亡.長期以來,我國學校教育缺乏專門的有關生命教育的課程,即使在有關課程中存在的對生命的謳歌和禮贊的相關內容也由於應試備考的原因被肢解,學生難以體味到其中生命教育的內容及其意義:「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類傳達生命的氣息」,印度詩人泰戈爾如是說.人文關懷才應該是教育的基點,正因為對生命的關懷成為盲點,正因為生命教育的「缺席」,孩子們才不懂得尊重、愛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這個意義上,引進生命教育和挖掘教材中蘊含的生命意義,使學生思索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視生命才是必須的.教育必須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必須是對生命澆灌和養護,必須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生命帶來的自由、快樂和幸福.否則,他們對生命的輕視就不難理解了
④ 所謂規范統一,無個性差異的教育有什麼區別
所謂規范統一無個性差異的教育有什麼區別?規范統一沒有個性的差異教育,可能就是說每個同學都是一樣的吧,沒有什麼差異的,也沒有什麼有個性的,都是規范統一的那種。
⑤ 如何根據學生的性格差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面對孩子,要先談心、觀察孩子,移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心裡所想。追根求源,分析孩子的思維方式,進行因勢誘導,合理與孩子進行交流,從偏激的事件中分析孩子想法,進而,一步一步正確引導孩子向正常思路或者做法邁進。總之,心不能著急,慢慢來,用心換心,孩子其實最好溝通,很關鍵必須是建立在平等的層面上,互相心相通才行。古有教子【七不責】:1、對眾不責: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責備孩子,要給孩子以尊嚴。2、愧悔不責:如果孩子已經為自己的過失感到慚愧後悔了,不要責備孩子了。3、暮夜不責:晚上睡覺前不要責備孩子。否則,孩子帶著沮喪失落的情緒上床,要麼夜不成寐,要麼噩夢連連。4、飲食不責:正吃 飯的時候不要責備孩子,即不在飯桌上教育孩子。這個時候責備孩子,很容易導致孩子脾胃虛弱。5、歡慶不責:孩子特別高興的時候不要責備他。人高興時,經脈處於暢通的狀態,如果孩子忽然被責備,經脈就會立馬憋住,對孩子的身體傷害很大。6、悲憂不責:孩子哭的時候不要責備他。7、疾病不責: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責備他。生病時候,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關愛和溫暖。
「終身教育,以人為本,科學發展」是新《綱要》理念下幼兒園教育的指導思想。關注幼兒,讓每一位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獲得成功感。在培訓觀點碰撞中題目「對於班級頑皮、倔強、性格孤僻等特殊孩子,你是怎樣引導的?
請舉例說明」引起了教師們強烈共鳴,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有對特殊孩子的執拗、孤僻感到困惑而思緒萬千,有對特殊孩子的教育成功而激動不已。
確實,針對目前家庭經濟條件的優越,家庭監護成員的充足,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幸福感,但有時卻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心理健康的影響。頑皮、自私、霸道、倔強等給教師教學工作帶來了許多不利。根據自己教學經驗又匯總了大家結合一些具體實例的共同討論,對於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真心關心愛護每一位孩子。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這句話深深地震撼了我!這句話真正將教師神聖職業的內涵具體化了。疼愛自己的孩子僅僅是一種建立在血緣關繫上的動物本能,然而對學生之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這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嚴慈相濟的無私之愛,這種愛才是神聖的。這種愛是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針對班級的每一位孩子,我們有責任對他們進行無私的愛,孩子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二、 關注孩子個性差異,進行個性化教育。
注重個體差異,因人施教,促使每一位孩子獲得成功。為此,教師要接納班級的每一位孩子,不論是聰明活潑的,還是淘氣頑皮的,教師都有責無旁貸的教育義務,
教師首先要善於觀察幼兒,發現他們的個性特徵,尤其是性格特殊的孩子,有的孩子喜歡聽表揚的話來激勵,有的需要教育的嚴肅性,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育。
三、 想方設法,當好孩子健康成長的領路人。
幼兒期的孩子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所以在教育孩子時絕不能用劃一的標准教育評價幼兒,要注意形式上的趣味化和多樣性,要因人而教,教育的方法要變化多端,表揚、批評也是如此,寓於孩子接受,使得每一次的教育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綱要》指出:「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只有教師用心去關懷,用情去感化,孩子的心理會獲得健康地成長。
審視教育實踐,在實際工作中找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才是真實有效的教學研究,為了使自己的教育獲得成功,必須從實際出發,不斷尋找問題,解決問題。
⑥ 怎麼看待不同教育方式對人的身心發展產生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人個性發現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學生性格發展的影響以往經常講到「知識改變命運」,但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知識膨脹,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張,單憑知識已經不足以改變命運。成功往往對我們的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謂是「性格決定命運」。
美國心理學家J.L霍蘭對性格特徵與職業選擇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不同性格在職業選擇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每種性格都有其相匹配的職業。由此可見性格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學生階段生理、心理發展迅速,是性格形成的最重要階段,影響性格形成發展的因素十分復雜,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其中後天的諸因素中尤其是學校教育在性格的形成發展中起決定作用。學校是系統傳授知識的場所,也是形成學生世界觀的重要場所。學生通過學習系統的知識,了解了自然界和社會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這對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重要的意義,知識的不斷豐富,見識的不斷增長,促進了科學的世界觀的形成。優良的道德
觀念的樹立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學校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校園文化影響
正所謂「近諸者赤,近墨者黑」,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性格形成既可起到直接的知道作用,也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有精神氛圍層面,行為層面和物質層面三方面組成。精神方面是核心,例如價值觀念,行為表現所影響。學校如果單純強調應試教育,只認分數為導向,學生則會出現高分低能現象,性格上也會有所影響,不擅交往、不會溝通等現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了發現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有利於學生形成堅強、自信、積極、樂觀等諸多良好性格特徵。行為層麵包括教師的品德風范,學生的素質和日常行為表現,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品德風范回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典範,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這種影響對越小的學生影響會越大,小學生甚至會模仿老師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對於中學生來說這種影響的方式會內在一些,象教師的價值取向,處理問題方式方法。對學生產生潛
移默化的影響。
物質層面主要是指學校的硬體設施環境。良好的環境、完善的教育設施回對人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性格良性發展。美國加州的一所知名大學與貧民區一牆之隔,經常有不良少年到學校騷擾、破壞,學校加高圍牆、增加保安,但還是於事無補,而且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後來有人提議將校園的圍牆拆除,並且給貧民區的青年提供的閱讀學習的機會。結果校園周邊的環境大為改觀。學校負責人面對記者時說:我們是從事工作,卻忽略了教育的重要作用,那就是對人性格發展的影響。
二、教師的教育影響
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重的人,教師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崇高人格,就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是學生道德行為的榜樣,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教學的基礎。我們說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所謂育人,就是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更要學會做人。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崇高的敬業精神,要熱愛本職、忠於職守。「教師首先必須有對教育事業的敬愛與熱誠之心,由此才能體會到教師職業的歡樂」。能夠愉快的心情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也愉快地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還必須對學生有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要熱愛學生,以滿腔熱情的工作態度投入教學。「
愛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需要,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學生是教育中的主體,教師如同學生的父母。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用真心去對待教學和學生,這樣學生感受到被愛,才能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教師要嚴於律己,言行一致,處處用道德規范要求自己」。教師自身的言行、自身的修養,就是學生明日言行修養的寫照,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負責、認真的教師能夠教出認真、刻苦的學生。相反,對工作不負責任、散慢的教師就會造成學生懶惰、散慢、隨心所欲的學習作風。因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要向教師吸取文化的養料。因此,教師的文化素質是教學的必要保證。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文化知識,要能夠有「講得出、講得好」的本領。時代的步伐在不斷往前邁,知識也更多樣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應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
不斷學習,加強知識的積累。教師知識豐富,才能讓學生信服。一名教師是否有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其教學的肯定。教師知識面廣、教學能力強,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很好吸收所學內容,很好理解所學內容。如果教師知識面窄,在教學中就不能多方面連貫的傳授知識,讓教學變得枯
⑦ 你有試著了解學生的性格差異嗎
性格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概括化與定型化的結果,性格還是指一個人獨特的、穩定的個性心理。個性特徵中最具有核心意義的心理特徵是性格。
4、良好的性格的培養方法
(1)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2)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3)充分利用榜樣人物的師范作用;(4)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5)提供實際鍛煉的機會;(6)及時進行個別指導;(7)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5、性格與氣質的關系
聯系:第一,性格與氣質都屬於穩定的人格特徵;第二,氣質的穩定性強,性格的可塑性就強;第三,氣質特徵表現較早,性格特徵表現較晚;第四,氣質無所謂好壞,性格有優劣之分。氣質特徵是職業選擇的依據之一。性格實在後天社會環境中逐漸形成的,詩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異。性格有好、壞、優、劣之分,能量最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到的風貌。
⑧ 教育心理學因材施教 請簡述如何對不同性格類型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教育心理學因材施教,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針對性教育。要根據學生的性格施教。
⑨ 如何根據學生的氣質差異因材施教
一、學生氣質類型分析
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具有強度、平衡性、靈活性三種基本特性。根據這三種特性的差異組合,將人的高級神經活動分為四種類型,而這四種類型與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特的分類恰好相對應,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是人的氣質的生理基礎。這兩種類型相吻合,人的氣質可分為四種典型的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抑鬱質)。
我國學者曾利用問卷調查法調查我國城鄉兒童的氣質分布情況,發現我國兒童的氣質除了上述四種型典型的氣質類外,還有相當部分的混合氣質類型。在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的氣質都能歸入上述某一典型的氣質類型當中。除一半人具有某種氣質類型的典型特徵之外,有一半人都偏向於混合型,也就是說,他們較多地具有某一種質類類型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其它氣質類型的一些特點。據《中國青少年氣質分布與發展研究》課題組研究表明:四種典型氣質類型的人數佔一半稍多一點,而主要的混合型氣質中以膽汁-多血質為最多,佔12%-21%,多血-抑鬱質為最少,佔3%。
二、不同氣質類型特徵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
氣質是人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徵的總和,它是人們典型的、穩定的行為色彩。這些特點一般不受個人活動的目的、動機、內容等的影響。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主要表現為:
(一)氣質不決定人的智力水平和社會價值。人的氣質本身沒有好壞之分,每一種氣質類型都具有容易使人形成積極的性格特徵,也具有容易使人形成消極的性格特徵的一面。
(二)氣質特徵是職業選擇的依據之一。進行氣質特徵與職業之間的合理匹配,成了時代發展的自然要求,個體通過了解自己的氣質特徵,可以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氣質優勢,克服自己氣質特徵中消極的一面。
(三)氣質在教育工作中的意義
1、由於氣質特點不同,同一種教學方法在不同學生身上產生的教育效果不同。這就要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氣質有可塑性,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氣質中積極的一面,幫助學生克服不同氣質類型中的消極影響。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
3、在組織協同工作時,教師要注意盡可能選擇不同氣質的人互相搭配。
蘇聯心理學家魯薩洛夫(1982)研究發現,在兩個人的協同活動中,氣質類型不同的兩個人相配合比氣質類型相同的兩個人相配合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氣質類型及教育措施
事實證明,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育態度與策略,所產生的實際效果是不同的。
(一)膽汁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精力旺盛,反應迅速,情感體驗強烈,情緒發生快而強,易沖動但平息也快,直率爽快,開朗熱情,外向,但急躁易怒,往往缺乏自製力,有頑強的拼勁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概括起來,以精力旺盛,表裡如一、剛強、易感情用事為主要特徵,整個心理活動充滿著迅速而突變的色彩。
對這種氣質類型的人教育時,要注意加強在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方面的心理修養。進行教育時,教師要先講明道理,然後耐心說服,態度要平靜、安詳、嚴格,使其多干細致的事,並用時間來約束,以便磨練和培養耐心細致的習慣。要多進行檢查和鼓勵。及時提醒這部分學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隨便發脾氣,防止任性、粗暴。注意培養其沉著、堅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製力的品質。
(二)多血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活潑好動,反應迅速,行動敏捷、思維靈活;注意力易轉移,情緒發生快而多變,易適應環境,喜歡交往,做事粗枝大葉,表情豐富、外向,易動感情且體驗不深,往往不求甚解,華而不實,粗枝大葉為特徵。
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要加強在刻苦鑽研、有始有終、嚴格要求,耐心細致等方面的心理修養,教師要著重培養其刻苦精神,使他們養成踏實、認真細心、有始有終的習慣,克服輕率、浮躁、華而不實的行為。做事時,先由簡單的事做起,逐漸變為復雜,要求他們做的事一定要堅持到底,耐心細致地做完。要嚴格要求,幫助其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等。
(三)粘液質。這種氣質類型的學生表現為安靜、沉著、反應較慢,思維、言語及行動遲緩,不靈活,不易轉移注意。心平氣和,不易沖動,態度持重,自我控制能力和持久性較強。不易習慣新工作,情緒不易外露,善於忍耐,具有內傾性。但易因循守舊,不易改變舊習慣去適應新環境。堅韌、執拗、淡漠。概括起來,以穩重但靈活不足,踏實但有些死板,沉著冷靜但缺乏生氣為主要特徵。
這種氣質就象冬天一樣,無艷麗色彩裝點而「冰冷耐寒」缺乏生氣,給人以「冷」的感覺,很象外涼內熱的「熱水瓶」。這種人容易形成勤勉、實事求是的精神,但也可能發展為萎靡、遲鈍、消極、怠惰等不良品質。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教師要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鼓勵並誘導他們接受新事物,主動探索,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引導他們與外界交往,帶領他們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注意培養其敏銳的反應、辦事果斷的作風及集體合作的能力。
(四)抑鬱質。這種氣質類型的人敏銳穩重,聰明而富於想像,自製力強,情感體驗深刻、持久、少流露,行動遲緩,膽小、孤僻,不善交往,生活比較單調,多愁善感,內向,謹慎小心,遇困難或挫折易畏縮。有較強的敏感性,具有內傾性,容易體察到一般人不易覺察的事件,外表溫柔、怯懦、孤獨、行動緩慢為特徵。對這類學生進行教育時需要特別注意,具有這種氣質的學生,平時敏感而多心,注意不要輕易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她)們,且批評不可過於嚴厲,否則會產生不良的後果。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以便增強適應能力,克服孤僻、敏感。多做戶外活動和快樂的活動(游戲)。對待他們應採取耐心啟發的方法,對他們的要求要逐漸提高,不可操之過急,使他們認識自己行為中對成長發展不利的一面。要多加關心和鼓勵,培養其自信心。
綜上所述,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發展成不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也有發展成優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自己氣質特徵中的優勢和不足,善於駕馭自己的氣質,充分發揮氣質的優勢,克服消極的一面。教師只有將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區別對待,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才能使不同氣質類型學生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學生樂於學習、且學的輕松效率高,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達到自我實現,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二、依據學生氣質類型對其實施學習指導
雖然與學生的學習態度相比,學生的氣質位於次要地位,而且氣質也不能決定一個人智力的高低,但氣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氣質類型,制定適宜的學習、復習、考試策略。
1、學新課指導
多血質、膽汁質不隨意反應敏捷性高,接受新知識速度較快,尤其是多血質的學生反應速度快且靈活,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但易走神。因此,在他們興趣低的課堂中要求他們40分鍾內絕不走神是很困難的,教師不妨建議他們主動走神——當老師講完一題或一部分知識時,主動給自己放鬆(如伸懶腰、活動手腕、按太陽穴等),而後再主動將注意力拉回到課堂之中。
粘液質、抑鬱質的學生不隨意反應敏捷性較低,一旦進入聽課狀態後能長時間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不易走神。但他們反應速度慢,適應行為的可塑性差,因此大腦中的思維從舊的狀態進入到新的狀態需要較長的時候。如從下課的放鬆休閑狀態進入上課的專心聽課狀態就比多血質、膽汁質的學生要慢。教師可以建議他們在打第一次上課鈴之後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閱讀相關的課本和筆記,給自己一些進入聽課狀態的時間。
2、復習指導
粘液質的學生感知覺的感受性低而對刺激的耐受性高,情緒興奮性低,這一點表現在性格特徵上則是有恆心有毅力,凡是他認定的事情會堅持下去,不易受到外界或其它事情的干擾,擅長制定並完成復習計劃。但由於粘液質的反應速度遲緩,單位時間內的學習速度往往不如專心學習時多血質的學生。因此,教師在指導粘液質的學生制定學習計劃時要根據他的實際能力制定,切不可縱容其好高騖遠,一旦目標過高而無法完成反而會傷害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抑鬱質的學生感知覺的感受性高,表現在性格特徵上則是非常細心、情感細膩、考慮周全,在復習中注重細節、條理清晰、能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但過於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情緒興奮性會使抑鬱質的學生在學習中易受外界無關事情的干擾,而且適應行為的可塑性差,因此抑鬱質的學生往往會迷失於他們內心深沉的體驗中,無法自拔;教師需要教會他們在學習中、生活中使用利導思維,遇事盡量往積極的方面著想,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尤其是學習自信心。第二,抑鬱質的學生對刺激的耐受性差,表現在學習上是易疲勞,需要多休息,尤其要注意考前的睡眠。抑鬱質的人睡眠質量原本就遠差於膽質汁的人,入睡速度慢、睡眠質量不高;而在四類學生中抑鬱質的又是最容易考前焦慮的,考前的睡眠更值得關注。但如果抑鬱質的學生羨慕並學習膽汁質的學生開夜車,既會嚴重影響至次日的學習效率,在開夜車時的學習效率也極其低下,受挫敗之後還會加重其睡眠問題。只可謂得不償失。因此教師更要引導抑鬱質的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上的長項和弱項,客觀看待「得」與「失」,消除學習焦慮,學會放鬆,採用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對於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學生,教師既要引導他們學習粘液質、抑鬱質學生的恆心和細心,又要經常提醒他們使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又比如多血質的學生在背書的時候,看了兩三遍覺得很眼熟就以為自己背下了,進了考場後能很快作完選擇題和判斷題,但對於簡答題和論述題,他們只是看著眼熟卻怎麼也寫不出來具體內容來,這是因為復習時沒有進行深度記憶。教師須教會並提醒他們使用嘗試記憶法——看過一次後要合上材料強迫自己回憶剛才的內容,能回憶起的時候才是真正記下來了。
而膽汁質的學生耐受性高、不隨意反應敏捷性高,精力非常充沛,以至於可能連續開一個月的夜車也不會疲勞,但他們在復習時往往感到煩躁,心鑽不進去。教師可建議此類學生每天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將體內過於旺盛的精力合理釋放出去,如此更有利於靜下心學習。但運動時間亦不可過長,否則學生可能會因玩過火了收不住心或者因過於疲勞而在晚自習時暈暈欲睡。
在自習中,一個小時復習同一個科目是適合粘液質、抑鬱質學生,但對於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學生來說可能時間太長了,易使他們煩躁或分心;因此教師可以建議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縮短復習某一科的時間,40分鍾甚至30分鍾都可以,因為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學生反應速度快,復習不同學科需要轉換的時間也不多,文理交叉復習的效果會更好。相反,如果粘液質、抑鬱質學生自我感覺復習狀態良好,他們甚至可以將同一科的復習時間延長至一個半小時。
3、考前指導
多血質、膽汁質的學生感知覺的感受性低而不隨意反應敏捷性高,多血質的學生毛躁、膽汁質的學生草率,因此都易粗心。教師需要在平時學習中訓練多血質、膽汁質的細心,在考前也要提醒他們。多血質的學生易在計算過程中發生代錯數字之類的陰溝里翻船;膽汁質則要在審題時更細心,當心題目設置的陷井。
粘液質、抑鬱質的學生反應速度慢,適應行為的可塑性差,教師需提醒他們在考前半個小時靜下心來,讓自己進入做題、思考等考試狀態。尤其是考英語前默背課文,讓大腦進入英語思維中,更有利於粘液質、抑鬱質的學生找到語感、在聽力中得分。另外,教師要叮囑粘液質的學生自己帶表進考場,而且要在考前規劃好做題的時間,在考試中要快速且果斷,不可因一時的優柔寡斷而浪費了寶貴的考試時間。對於抑鬱質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在考試中給予自己積極自我暗示,不要一遇到做不出的題就擔心這次我可能會考不好。
總的來說,因多血質易驕傲而抑鬱質易自卑。曾有一個多血質的男孩子,剛入學的時候,因總被同班一男生總說數學不如他,考前有一點緊張,結果入學後第一次段考的數學考了個全年級第一!而往後三年的考試生涯中,他極少感到緊張。如果他的教師能在高考前給他施加壓力,讓他冷靜而又有沖勁,那麼他一定能超水平發揮。與之相反的是一個抑鬱質女生,英語科成績很不穩定,時而130多分時而不到90分,當一次月考後她向英語教師傾訴自己可能不及格時,教師淡淡回應她:「如果你能及格,及格的人就多了去。」一盆冷水潑得她兩個星期心情都極其低落,根本不能安心於學習。因此,教師需要給予多血質學生壓力(批評、質疑或高要求)作為動力,而給予抑鬱質學生鼓勵、支持和安慰。
總之,氣質不影響個人的智力水平,只是影響活動的效率。因此,只要教師指導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努力,都有可能促使他們發揮出自己的學習潛能、從而獲得學習上的成功!
三、依據學生氣質類型對其進行批評教育
在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依據他們的氣質類型採取恰當的批評方式。
1、膽汁質的學生適合用「直截了當」的批評方式。膽汁質的學生感受性低,若是批評的份量輕了他不在乎;若是用暗示的方式指出他的錯誤,他又粗心不易領悟。因此較適用直接而略顯嚴厲的批評方式,但要有充分的說服力,簡單刻板地批評、否定容易激怒他們,使其產生過激反應和逆反心理。
2、相比之下,抑鬱質學生則切忌頻繁使用直接嚴厲的批評,因為他們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因此他們承受不了嚴厲的批評,甚至會懷疑老師不喜歡自己了,從而引發消極情緒,產生自卑心理。只適合用「委婉暗示」法從關心的角度婉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增強他們改正缺點的勇氣。尤其要注意不能當著其他學生的面批評他們,以維護他們極其強烈的自尊。
3、教育粘液質學生,切忌急噪心煩,操之過急,否則會使他們不知所措。因為粘液質反應敏捷性弱,固執的性情使需要較長的時間轉彎,所以在批評這種學生之後,需要給予他們充分的考慮時間和改正錯誤的機會。
4、多血質的學生反應速度快、靈活且耐受性高,所以能接受多種批評方式。但由於他們因其不隨意反應敏捷性強,所以有時會重犯同樣的錯誤,常常表現出「老師說了就改,說完又犯」的毛病。因此,對這種學生,需要適當地定期提醒他們。
四、 依據學生氣質類型塑造其良好性格
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其積極的方面和消極的影響,氣質與性格特徵聯系起來比較、分析時,我們可以看到膽汁質的人既可以是熱情、積極、朝氣蓬勃的人,也可以是魯莽、粗暴、愛發脾氣的人;多血質的人既可以是活潑、熱情、心直口快的人,也可以是輕率、淺薄、粗心大意的人;粘液質的人既可以是沉著、冷靜、老成持重的人,也可以是懶惰、冷漠、萎靡不振的人;抑鬱質的人既可以是情感深刻、處世謹慎的人,也可以是性情孤僻、鬱郁寡歡的人。因此,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對學生進行性格塑造時,也應因其氣質施教。
1、對膽汁質的學生,要注意加強在耐心、沉著和自製力等方面的心理修養。進行教育時,教師要先講明道理,然後耐心說服,態度要平靜、安詳、嚴格,使其多干細致的事,並用時間來約束,以便磨練和培養耐心細致的習慣。要多進行檢查和鼓勵。及時提醒這部分學生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隨便發脾氣,防止任性、粗暴。注意培養其沉著、堅持到底的精神和有自製力的品質。
2、對多血質的學生,要加強在刻苦鑽研、有始有終、嚴格要求,耐心細致等方面的心理修養,教師要著重培養其刻苦精神,使他們養成踏實、認真細心、有始有終的習慣,克服輕率、浮躁、華而不實的行為。做事時,先由簡單的事做起,逐漸變為復雜,要求他們做的事一定要堅持到底,耐心細致地做完。要嚴格要求,幫助其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等。
3、對粘液質的學生,要有足夠的熱情和耐心,鼓勵並誘導他們接受新事物,主動探索,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類活動,引導他們與外界交往,帶領他們主動關心和幫助別人。注意培養其敏銳的反應、辦事果斷的作風及集體合作的能力。
4、對抑鬱質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多參加集體活動,以便增強適應能力,克服孤僻、敏感。多做戶外活動和快樂的活動。對待他們應採取耐心啟發的方法,對他們的要求要逐漸提高,不可操之過急,使他們認識自己行為中對成長發展不利的一面。要多加關心和鼓勵,引導他們遇事向積極的方向思考,培養其自信心。
因為任何一種氣質類型都有發展成不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也有發展成優良個性品質的可能性,我們在教育工作中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幫助學生分析和認識自己氣質特徵中的優勢和不足,善於駕馭自己的氣質,充分發揮氣質的優勢,克服消極的一面。使不同氣質類型學生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學生樂於學、輕松高效的學,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達到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