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才通教育

才通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21 23:50:42

㈠ 哪位清楚會通教育一般哪天發工資

每月5號到8號准時發上個月的工資,每年年會前會發上一年度的年終獎,一般在4到8個月,大年三十老闆會發大紅包讓大家搶,平時根據項目還會有其他獎項。

㈡ 財學通教育你們有知道的嗎

很好吧、如果你進入了可以學通社社員的權利: (1)參加本社的有關會議,了解本社的工作、活動
計劃,參看本社的各種刊物、書籍,接受本社的各種教育、

㈢ 關於通才教育

當今知識時代,人才是國家的財富。大學這個人才精英的搖籃,從沒有像今天這樣變得如此重要,大學教育的價值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如此之高。為了提高大學辦學水平,促進大學教育改革,我校展開"山東大學辦學定位與思路、辦學傳統與特色"的討論,作為一名本科生,我著重針對大學本科教育進行了一些思考。 人才培養首先應該明確一個目標,只有目標確定好了,一切措施才可以圍繞這個目標制定,為這個目標服務。人才培養應樹立什麼樣的培養目標呢?我認為,應該以通才教育為目標。通才教育就是使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具有熟練掌握使用書面語言的能力、批判思考能力、判斷鑒賞能力的人才,不僅博聞強識、知識豐富,還有開闊的視野和博大的胸懷,將來能在某些領域有較高成就的人才。梁啟超就主張通才教育,並且十分重視兒女這方面的教育。他認為,第一,專才教育使人知識偏狹。第二,知識偏狹不僅會導致胸襟狹窄,還會使人生活單調。第三,單調的生活可能使人產生厭倦,而厭倦則是墮落的根源。當年教育界的泰斗,北大校長梅貽琦和浙大校長竺可楨也持此主張。認為通才教育可以培養"無所不思,無所不言"的獨立人格,專才教育使人不會思考,只會做聽話的馴服工具。我認為的通才教育,"通"在具體的教學方面表現在:第一,文理之通。大學的理科學生應注意文科的學習,其一,有助於熟練掌握使用書面語言,研究出出色的成果卻無法形成文字、論文,是無法供他人學習交流的。其二,有助於提高人文修養,加強對社會的判斷鑒別能力。文科學生多了解一下理科知識,可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培養理性思維方法。第二,內部學科之通。指在文科或理科下面的內部學科之間,知識要廣通、貫通。文科方面,法律、政治、歷史、哲學等科目聯系密切,以其中一科為專業的學生,勢必要對其他科目有較多的知識,來提高對本專業的理解和思考。理科科目之間的關系也是如此。第三,理論與實踐息息相通。課堂和書本的東西畢竟都是死的,記住了不一定會運用。文科和理科中一些科目,多用於實踐,需要學生有實踐本領,因此要多多實踐,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第四,需要說明一點,通才教育並非"只廣不深",而是在廣的前提下再在某一領域深挖,以期做出較高成就。廣是深的基礎,是為深做准備。山東大學作為歷經風雨的百年老校就一直力求以通才教育為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手段,確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中國最優秀的本科生、一流的研究生的育人思路。學校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宗旨,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與實驗條件,實施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穩步提高教學管理質量,並逐步形成了我校辦學的傳統與特色--學科齊全、交叉融合,文史見長、滲透輻射。此外,在本科生人才培養上還有一大批新舉措,如加強學生與其他大學的交流學習的"第二校園經歷",開辦"暑期學校"等等。 這都利於形成學生的文理之通、學科之通、理論與實踐相通,各方面全面發展,能力全面提高的通才。然而不能否認,我們的通才教育還沒有發揮到極致,還有較大空間讓我們去完善和開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讓我校應該在各方面尋找不足,努力地自我提升,向更高的方向發展,以更高的水平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我認為本科階段的通才教育可以在以下方面做些提高和改進。首先,要使學生普遍樹立"通才意識"。有些學生進入大學階段容易鬆懈,甚至感到無所事事,這主要因為缺乏精神力量、感覺不到自己的責任和對自己的前途沒有目標和定位。學校就有責任幫助學生尋求精神力量,找好定位,把握方向。學生擁有了為國家明天負責任的使命感,思想上受鼓動產生的動力就會轉化到行動上,形成強大的求知慾,總認為自己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提高,激發起了成為"通才"的慾望。當然,幫助學生樹立"通才意識"一定有切實可行的方法,如果陷入政治上空洞抽象的說教,不會起到良好的效果。我還想到了我校的任選課制度,這也是其他許多高校都在實行的制度。在山大,每學期全校學生可以任選一門由學校在網上列出的、一般與本專業科目無關的科目學習,並且將其計入期末學分。任選課制度本可以作為通才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一個較為創新的部分,但是設計上有其不合理之處,未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首先,學校列出的可選科目較少,並且幾乎沒有各專業的重點科目。也就是說,列出的少量科目大多集中在培養業余興趣,如書法、攝影等,重點專業科目較少。這與通才教育的學科之通不符合。學校完全可以開放日語、法語等作為學生的第二外語,還有憲法、世界歷史、金融學、經濟學等一大批課程甚至全部課程供學生選擇學習。可能由於任選課開設是各院決定的,本院的重點課一般也不希望外院學生來"打擾",但這樣只能是固步自封,別的學生進不來,自己的學生也出不去。這時就需要學校的調動,加強院際之間的合作,楚河漢界無需太明顯。其次,門數也應放寬限制。學生應該有自主權,規定門數可以在每學期一至三門之間選擇為宜。最後,我認為期末應設置一定的測驗。有的學生為了得學分平時不認真上課,為了起督促作用,期末可以設置較容易的測試,按各院限選課的計算標准計入獎學金評定。關於我校學生實習,有實習安排的學院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下學期進行。我認為學校如果有條件,可以不把實習集中在這一個時期,並且大三下學期也到了該准備考研的時間。實習伴著學習較同步地進行比較好,也就是利用每個寒暑假,一學期的知識學完,假期就抽出時間實習。例如清華法學院,據我所知,它有實習的基地,實習安排在假期里。當然,學校如果沒有條件也不要勉強。 我校設立了多種雙學位,學生在五年左右的時間里攻讀完畢兩個學位,使學生在兩個領域有較好的技能,是近年來通才培養的又一很好的方法。今後,可以進一步放開。比如學生可以憑自己的愛好和專長自主選修兩種學位。就是除了入校時已確定的那門專業之外,再任選一門感興趣的。此外,應逐步增加選修雙學位的人數,以後可以不再限制。還有前面提到的"第二校園經歷",每學期學校都派學生去人大、中大、廈大等學校交流,使學生受到不同文化氣氛的熏陶。學校如果有條件,可以稍微擴大一下交流學校的范圍和交流人數,使交流成果更加顯著。"大學,非高樓大廈之謂也,大師之謂也。"大學不僅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更是大師的雲集之處。高水平的老師對人才的培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在大學本科階段,學生和老師之間好像有一道鴻溝。老師除了課上教學,和學生的接觸時間並不多。大學生對專業的學習主要依靠自己,但是效果不是太理想,自學為主的同時也需要老師的指引,更多的是老師的激發和帶動的作用。我認為,學校可以在兩個方面進行一下創新,發揮老師這個重要的作用。 第一,由老師主持一些學術講壇和論壇。也許有些學院有這類活動,但據我所知數量較少,這類活動並沒有在各學院普及。在講壇或論壇上,老師可以就某個問題進行講演,闡述個人觀點,然後學生和老師進行自由討論甚至辯論,以激發學生對專業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逐步培養"無所不思"的精神,形成個人的見地和思想,這是十分有意義的、重要的。第二,當今,不論在我國還是在西方國家的大學,都有逐漸不太重視本科教育的傾向,這與老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有關,因為科研能力成為大學人才培養以外另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評價大學的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准。我認為,科研與育人並不矛盾,我們可以找到平衡的方法。在本科階段,老師完全可以開始教學生如何作科研的初步方法,把與科研有關的一些內容貫徹到平時的教學中去。在本科階段,在鞏固扎實的基礎的同時,學術研究的興趣在本科階段培養,可以為研究生階段做准備。學生即使不讀研,學會做研究,對今後的工作也大有裨益。因此,我主張在本科階段就實行導師制。本科階段不需要像研究生階段一樣,一個導師只帶少數的研究生,本科階段一名導師可帶十幾名學生。導師定期召集大家相互談論一下,給學生一個學術上的指導和導向作用,通過交流溝通,帶動學術研究的興趣。召集的次數不用太頻繁,三周一次就可以,這樣就不會佔用同時帶碩士生或博士生的導師太多時間。 以上就是我,一個山大學子對母校在通才教育上的一些思考,懷著對她深深的愛戀和感激,我堅信百年山大的嚴謹、朴實"氣有浩然,學無止境"的精神一定會薪火相傳,永葆生機與活力,以更高、更強的姿態躋身於國內外一流大學之林。

㈣ 力通教育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力通教育咨詢(北京)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06月1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法律、行政法規、內國務院決定禁止的,不得經容營等。
法定代表人:董偉
成立時間:2009-06-12
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1010801200195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海淀大街38號樓六層802號

㈤ 通才教育的簡介

古代的著名學者往往是文理兼通的通才,他們的涉及的專業之多,知識之淵博往往令現代人望塵莫及。所謂通才,通常指學識廣博、具有多種才能之人,從人才學、教育學的角度則稱橫向型人才。通才教育是為了培養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學問、有高級思維,能自我激勵、自我發展的人才。它實行的是一種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養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重視知識綜合性和廣泛性,但往往過分通博,學科的深入發展受影響。與通才教育對應的是專才教育,專才教育是指培養專門人才的教育。專才教育比較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培養的人才短期內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在專業劃分過細的情況下,片面強調職業教育,會造成學生知識面狹窄,並影響後期發展。因此通才教育和專才教育各自有其局限性。通識教育是指高校全體學生所接受的非專業性教育,旨在養成他們能夠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富有社會責任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所必須具備的廣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與通識教育對應的是專業教育。專業教育往往亦指專門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成為專業人才的教育。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