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心理學課程

教育心理學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22 01:40:06

1. 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談談如何對教育心理學課程進行學習

結合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談談如何對教學心理學課程進行學習,應該認真的學習。

2. 教育心理學包括哪些課程

心理學課程主要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共六門課程。 理論方面有三門課,以普通心理學為主,以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為輔。 實驗方面有三門課,以實驗心理學為主,以心理測量學和心理統計學為輔。 這六門課程是心理學的基礎入門課程,考研心理學的初試就是考這六門課。

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是心理學最重要的兩門基礎課。 其他的心理學進階課程如認知心理學和西方心理學史、社會心理學等都是對心理學課程的擴展和深入。有些心理學分支課程主要是針對不同領域里的心理學研究所安排的,比如:變態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性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等等很多。

3. 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
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然後,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教育心理學從認知科學及學習科學中得到養分,也回饋到這些學科之內。在大學里,教育心理學專業通常設於教育系內,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學導論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學的內容[1]。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和教學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動現象及其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心理學分支。它是一門介於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學校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如學生應怎樣去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成績有什麼關系,復習有哪些好的方法,等等。

4. 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活動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是探討教育過程中學版與教的心理規律的權科學。迄今為止,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僅有一百年的歷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4)教育心理學課程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的領域是記憶研究、認知過程和個體差異(通過認知心理學)對人類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理論和策略。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如何學習和教師如何教學的基本心理學規律,揭示學習規律並運用規律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學生的學習既受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學習者自身內部心理因素的制約,還受到諸如家庭,學校,教材,教師的教學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制約。教育心理學要研究的是這些因素對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機制和規律。

5. 對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課程實施的建議

多開展心理輔導的課程還有活動,多關注學生的心理路程,教會他們如何去發泄情緒

6. 教育心理學的主要成就

孔子(中國春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發誘導原則;「立志樂道」的道德修養方法;「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為師之道等。強調忠孝和仁愛。教學綱領是「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重視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啟發誘導。觀點為學、思、行的統一過程。

《學記》(傳說為戰國時期樂正克所著):是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教育著作。「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啟發性原則)。「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循序漸進原則)。

昆體良:(古羅馬):《雄雌書原理》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論著作。模仿、理論、練習三段學習法。

誇美紐斯(捷克):《大教學論》被認為是世界教育學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學形態的教育學著作。學科中心課程論的代表人物。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因而提倡實物教學和直觀教學。他把教師贊譽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赫爾巴特(德國):主要教育思想是提倡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論證了「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提出了教學過程四個階段理論——明了、聯想、系統、方法;提出了以興趣為依據的學科課程體系。是傳統教育理論的代表。學科中心課程論的代表人物。明確提出「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傳統教育學派。

烏申斯基(俄國):《人是教育的對象》。復習是學習之母(鞏固性原則)。

杜威(美國):創立了實用主義教育學說,代表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活動為中心、做中學」。現代教育學派。20世紀初提出活動中心課程論。五步教學法:困難(發現疑難)、問題(提出問題)、假設(做出假設)、驗證(推斷假設)、結論(檢驗假設、獲得結論)五個階段。

7. 教育心理學方面的學習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師生教與學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教與學過程中的心理現象。

教育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和教育學都有著密切關系,因而對於它的研究對象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見解:① 以教育學的體系為依據,研究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方法。②認為教育心理學必須研究人的心理結構,並根據教育過程中心理活動的規律來確定它的理論體系,探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乃至終身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③認為沒有必要把教育心理學從普通心理學中區分出來,完全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於教育工作,探討在教育實踐中的心理學原理,說明加速人的培養的途徑。④認為教育心理學主要任務是研究課堂學習的性質、條件、效果和評價問題,應當著重研究學習理論,尤其是學生接受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理論。至於兒童心理發展、成人心理、心理衛生、個性等,除非與教育和教學直接有關者外,不應歸入教育心理學,而應當歸入普通心理學或社會心理學的研究中去。⑤認為教育心理學應著重研究在教育和教學影響下出現的各種心理現象及其發展的規律,並結合實際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直接促進教育和教學的改革,提高質量,以最好的效果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

綜合上述意見,教育心理學雖與普通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有密切關系,但是它主要是研究在教育和教學條件下,學生的心理現象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因此具有自己的特點。教育心理學與教育學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因為教育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培養人的工作,要切實有效而又迅速地實現教育目的,使學生在德、智、體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還需要藉助於教育心理學的指導,以深入發現和掌握學生的生理、心理的變化和發展的規律;並為明確某一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選取教育內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學的依據。所以,教育心理學既不是簡單地應用普通心理學的知識解釋或說明教育和教學的現象,也不是把教育和教學過程當作心理活動的一般過程,而是要揭示在教育和教學的影響下,學生的外部信息與內部信息的交換過程和交互作用中所引起的機能系統的變化與控制的規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在教育和教學影響下學生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規律。如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道德規范及其個性形成等心理規律。學生本身的體質和心理發展的關系,以及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學科性質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交叉性特點鮮明的學科,其交叉性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心理科學與教育科學的交叉;基礎科學與應用科學的交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激發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研究內容

教育心理學的具體研究范疇是圍繞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而展開的。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要素;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研究任務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因此,教育心理學具有雙重任務,它既有教育學的性質任務,又會有心理學的性質任務。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統中學生學習的性質、特點及類型以及各種學習的過程及條件;從而使心理學科在教育領域中得以向縱深發展。其次,研究如何運用學生的學習及其規律,去設計教育、改革教育體制、優化教育系統,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養的心理學原則。

研究意義

1.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提高師資水平

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在於教師,而教師的素質既包括專業素質又包括育人素質。教育心理學是教育理論與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而且有助於提高教師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能力。

2.教育心理學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心理學有助於教師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學習教育心理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有關教學措施的心理學依據,從而能更主動而科學地駕馭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藝術,從而全面地提高教學質量。

3.教育心理學有助於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縱觀國際國內成功的教育教學改革無不是心理學,而且主要是以教育心理學為支撐的。最典型的是20世紀50、60年代的涌現的世界三大教育改革家美國的布魯納、前蘇聯的贊科夫和德國的瓦根舍因(其本人就是心理學家)。學習教育心理學有利於提高辯證唯物主義水平,提高教師自我教育的自覺性;有利於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搞好教書育人,並把教書育人提高到更科學的高度;並有利於教師總結工作經驗,自覺開展教育科學研究。

產生淵源

桑代克

繼前面幾位先行者的心理與教育相結合的嘗試之後,類似的著作在其他各國不斷出現,但這些著作多數是把心理學知識通過推論,移植於教育的,對實際的教育心理學問題很少專門研究。這類著作的主要貢獻在於促使人們去關心教育心理學問題,但並不等於很好地解決了教育問題。

由此,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了提倡對兒童身心進行實驗研究的「實驗教育學運動」。「實驗教育學運動」的倡導者是德國教育家莫依曼和拉伊。他們重視對兒童身心發展與改進教育方法的實驗研究思想,深深打動了歐美的許多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在他們的倡導下,掀起了一場實驗教育運動。這對後來教育心理學研究中測驗與實驗的應用、兒童身心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做出突出貢獻的是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他立志於用准確、精密的數量化方法研究和解決有關學習問題。1903年,他寫成《教育心理學》一書,後來擴展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並於1913—1914年出版。在該書中,桑代克創建了一個教育心理學的完整體系,從而正式確立了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地位,標志著教育心理學的正式誕生。

歷史發展

1.教育心理學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學化的人是克斯坦羅琦。捷克的誇美紐斯第一次明確提出教育必須遵循自然的思想。瑞士的裴斯泰洛奇提出「教育心理學化」。德國的赫爾巴特第一次明確提出把教學的研究建立在心理學等學科基礎上。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1867年出版《教育人類學》(此書的中譯本為《人是教育的對象》,科學出版社1959年版)一書。俄羅斯教育家兼心理學家卡普傑列夫(Л.Ф.Калтерев)的《教育心理學》一書於1877年出版。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學》一書,以學校情境詳盡說明學習的概念,從而使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體系,這是近代教育心理學的真正開端。1913年,這一著作擴充為三大卷,內容包括人的本性、學習心理學、個別差異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學習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及個別差異理論,成為20年代前後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由於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放在學習心理方面,導致了中國的教育心理學界長期把學習心理作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來命名的一部教育心理學著作,使桑代克成為教育心理學這門學科的奠基人。

2.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階段(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

20年代以後,教育心理學汲取兒童心理學和心理測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測量實際上是進步教育時期的實驗教育時期的成果.大擴充了自己的內容。30 年代以後,學科心理學發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學的組成部分。到 40 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兒童的個性和社會適應以及生理衛生問題也進入了教育心理學領域。50 年代,程序教學和機器教學興起,同時資訊理論的思想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這些成果也影響和改變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在美國,學習理論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研究領域。20 年代以後,行為主義在動物和人的學習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則以實用主義的「從做中學」為信條,對教學實踐活動進行改革,對教育產生了相當深影響。

在前蘇聯,維果斯基強調教育與教學在兒童發展中的主導作用,並提出了「文化發展論」和「內化論」。前蘇聯教育心學家重視結合教學與教育實際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學科心理學獲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是 1908 年由房東岳譯、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實用心理學》。1924 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一些學者進行了一定的科學研究,但研究問題的方法和觀點,大都模仿西方,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3.成熟與完善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

20 世紀 60 年代初,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等人重視教育心理學理論與教育教學實際結合,強調為學校教育服務,發起了課程改革運動。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 傑斯也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張。隨著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的發展,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圍繞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條件和效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80 年代以後,多媒體計算機問世,使計算機輔助教學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則注重教育心理學與發展心理學相結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的研究,它推動了前蘇聯的學制與課程改革。以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理論為基礎的學習理論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列昂節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學習活動理論。

我國的教育心理學在 60 年代受十年動亂的沖擊,研究曾一度中斷。70 年代末,我國教育心理學重新繁榮。教育心理學家們自編了多本教材,同時,許多專家、學者結合我國教育實際開展了大量的實驗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規模、水平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巴甫洛夫學說傳入中國以後,在20世紀50年代不僅影響了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也影響了教育心理學。他的兩種信號系統學說,給教育心理學提供了新的理論根據,也給教育心理學找到了與自然科學相聯系的紐帶。第二信號系統學說的提出,使兒童言語與思維的問題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為適應教育不斷發展的需要,教育心理學的任務也不斷增加,研究對象的范圍逐漸擴充。教育心理學由初期偏重於學習心理的研究和學習律的討論,並且大多集中於智育方面的問題,隨著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日益重視,越來越重視道德行為、道德情感以及審美情感的培養。

近代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生物學、人類學、社會學、醫學及精神病學的發展都對教育心理學產生影響,促使它不斷更新內容,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中國把發展教育置於重要地位,教育心理學研究有著十分廣闊的前景。

8. 教育學專業學什麼課程

主要課程: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教育通論、課程論、教學論、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教育統計測量評價、教育哲學、中小學語文或數學教學法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見習、實習、社會調查、教育調查等,一般安排時間總數不少於20周。

主幹學科:教育學、心理學。

(8)教育心理學課程擴展閱讀:

教育學專業它包括教學論、課程論、小學教育和數學(語文)課程與教學等專業。其中,教學論是著重對教學方面的研究,它要探討的基本問題既包括做好教學這件事的行事依據,又涉及如何提高教和學的合理性與有效性;而課程論的研究領域主要涉及學校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的理論與實踐。

課程論與教學論難以說有明確的劃分界限,至今有三種理解,教學論中包含課程論,課程論中包含教學論,教學論與課程論有交叉部分。所以一般這兩個專業所學內容大致相同,有很多高校所開設的就是「課程與教學論」這一學科,不會分的如此詳細。

教學論與課程論適合本科有學科專業背景的學生來選擇,可以幫助你在已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多一些教學方面的理論,更好的幫你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9. 教育心理學都包括哪些內容

教育心理學本身就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如果真的要包括哪些課程的話,一般包括了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學者三個主要的課程。
心理學課程主要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共六門課程。
理論方面有三門課,以普通心理學為主,以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為輔。
實驗方面有三門課,以實驗心理學為主,以心理測量學和心理統計學為輔。
這六門課程是心理學的基礎入門課程,考研心理學的初試就是考這六門課。
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是心理學最重要的兩門基礎課。
其他的心理學進階課程如認知心理學和西方心理學史、社會心理學等都是對心理學課程的擴展和深入。有些心理學分支課程主要是針對不同領域里的心理學研究所安排的,比如:變態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性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等等很多。

10. 教育心理學包括哪些課程

心理學課程主要包括理論和實驗兩部分,共六門課程。 理論方面有三門課,以普通心理學為主,以教育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為輔。 實驗方面有三門課,以實驗心理學為主,以心理測量學和心理統計學為輔。 這六門課程是心理學的基礎入門課程,考研心理學的初試就是考這六門課。 普通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是心理學最重要的兩門基礎課。 其他的心理學進階課程如認知心理學和西方心理學史、社會心理學等都是對心理學課程的擴展和深入。有些心理學分支課程主要是針對不同領域里的心理學研究所安排的,比如:變態心理學、醫學心理學、性心理學、情緒心理學等等很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