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重點知識
⑴ 教育學中的這個重要知識點,你掌握了嗎
下面這copy些知識點在教育學中佔了比較重要的位置:
一、學校文化的概念及構成
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或部分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學校文化包括學校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1.學校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又分為學校環境文化和設施文化。
2.學校精神文化(觀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它包括辦學宗旨、教育理念、共同願望、道德觀念、共有價值觀、班風、教風、學風、校旗、校歌、校徽、校報等。
3.學校制度文化(規範文化)主要指保證學校運行的組織形態、規章制度和角色規范。它包括教育方針政策、學校規章制度、管理體制、道德規范、行為准則、行為取向、典禮儀式、節日活動、公共關系、文化傳播等。
二、師生關系
1.師生關系的內容
教學上的授受關系;人格上的平等關系;社會道德上的相互促進關系
2.理想師生關系的特徵
(1)尊師愛生,相互配合
(2)民主平等,和諧親密
(3)共享共創,教學相長
三、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
2.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
3.班主任是協調班級人際關系的主導者
⑵ 教育學都有哪些知識點
教育學知識點
1、 什麼是教育、教育學、學校教育?
廣義的教育泛指增進人們的知識、技能和身體健康,影響人們思想觀念的所有活動。廣義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
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
學校教育的特點:對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任務是實現個體社會化;它是在受過專門職業訓練的教師指導下進行的;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的活動。
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
2、 學校教育的構成要素有哪些?簡述各構成要素在教育活動中的地位。
學校教育包括三個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響。
教育者是從事學校教育活動的人,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是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時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
教育影響是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極其聯系得總和,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3、 什麼是學校教育制度?簡述學校教育制度的基本類型。
學校教育制度簡稱「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系統,它規定著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基本類型:雙軌制學制、單軌制學制和分支制學制。
1902年 「壬寅學制」第一個近代學制;1904年 「癸卯學制」第一個正式實施的學制;1922年 「壬戌學制提出「六三三」學制
4、 試述現代學校教育制度的發展趨勢。
(1) 加強學前教育並重視與小學教育的銜接
(2) 強化普及義務教育,延長義務教育年限。
(3) 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朝著相互滲透的方向發展。
(4) 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
(5) 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界限逐漸淡化。
(6) 教育制度有利於國際交流
5、 教育的歷史發展分為哪幾個時期?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麼特點?
分為原始形態的教育、古代學校教育、現代學校教育和學習社會的終身教育。
原始形態的教育特點:
(1) 教育是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的。
(2) 教育沒有階級性。
(3) 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單一。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1)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脫離
(2) 教育具有階級性和等級性
(3) 教育內容偏重於人文知識,教學方法傾向於自學、對辨和死記硬背。
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
(1)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2) 教育面向全體社會成員
(3) 教育的科學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
終身教育的特點:
(1)全體社會成員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之中
(2)社會能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提供適當的教育。
6、 資產階級採取哪些措施建立國民教育體系?
(1) 國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統,加強對教育的控制
(2) 普遍實施義務教育
(3) 重視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7、 試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
教育終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術現代化。
8、 簡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最早把「教」和「育」連在一起的是孟子。
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學體系,並有了「國學」與「鄉學」之分,形成了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1905年 廢除科舉
「以僧為師」「以吏為師」成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徵
⑶ 小學教育學考試重點
小學教育學考試重點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1、 識記教育心理學的定義與發展歷程
(1)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節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A. 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1903年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教學心理學》
B. 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後,吸取了兒童心理學和心理測驗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學科心理學也成了教學心理學的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兒童個性和社會適應及生理衛生問題也進入了教學心理學領域
50年代,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的興起,同時資訊理論的思想也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
C. 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魯納發起課程改革運動,重視探討教學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人本主義思潮也前期李一場教育改革運動。
重視研究教學中的社會心理因素
D. 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
皮亞傑、維果斯基理論的傳播
1994年布魯納總結教學心理學發展的成果:a. 主動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會文化研究
2、 理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基本作用
(1) 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A. 學習與教學的要素 【5要素】
a. 學生
b. 教師
c. 教學內容
d. 教學媒體
e. 教學環境
B. 學習與教學的過程 【3過程】
a. 學習過程
b. 教學過程
c. 評價/反思過程
(2)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作用
A. 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
B. 為是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C. 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
D. 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1、 識記心理發展、自我同一性、學習准備、最近發展區和關鍵期等基本概念
(1) 心理發展 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四個基本特徵:A. 連續性與階段性
B. 定向性與順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異性
(2) 自我同一性 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一致性形象。
(3) 學習准備 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4) 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多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5) 關鍵期 【勞倫茲】在某一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2、 理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心理學發展與教學的關系,自我意識及其發展
(1)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A. 感知運動階段 【0~2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
B. 前運算階段 【2~7歲】
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別是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主要有一下特徵:
a. 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 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c. 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
d. 思維不具可逆性
C. 具體運算階段 【7~11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進行邏輯推理。
標志: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恆。
D. 形式運算階段 【11~15歲】
a. 命題之間的關系
b. 假設-演繹推理
c. 抽象邏輯思維
d. 可逆與補償
e. 思維的靈活性
(2) 心理學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A. 認知發展制約著教學內容和方法
B. 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 自我意識及其發展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認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自我意識的發展:
A. 生理自我 3歲左右基本成熟
B. 社會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
C. 心理自我 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
3、 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認知方式的差異,智商的含義,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1) 認知方式差異
又稱認知風格,指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為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A. 場獨立與場依存
a. 場獨立 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
b. 場依存 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
B. 沉思型與沖動型 【反應時間與精確性】
a. 沉思型 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
b. 沖動型 很快地檢驗假設且常常出錯
C. 輻合型與發散型
a. 輻合型 找到最適當的唯一正確的答案
b. 發散型 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2) 智力差異
A. 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B. 智力的差異
a. 智力的個體差異
常態分布(中型分布)
b. 智力的群體差異
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體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
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領域
(3) 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A. 認知方式沒有優劣好壞之分,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B. 智力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影響學習速度、數量、鞏固程度和學習的遷移,並不影響學習是否發生。
C. 要求我們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與作用,不斷改革教學,努力因材施教,做到:
a. 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年齡分班教學、能力分級制】
b. 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是教學方式個別化 【布盧姆 掌握學習理論】
c. 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斯金納 程序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
(4) 性格差異
A. 性格是特徵差異
a. 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徵
b. 性格的理智特徵
c. 性格的情緒特徵
d. 性格的意志特徵
B. 性格的類型差異
a. 根據個人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分為 外傾型、內傾型
b. 根據個人獨立或順從的程度,分為 獨立型、順從型
(5)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性格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性格也作為動力因素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性格的性別差異又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還會影響學生的社會性學習和個體社會化。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應更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4、 評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含義
(1) 人格發展階段
A. 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
B. 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
C. 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
D. 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
E. 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12~18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
F. 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
G. 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
H. 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2) 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
A. 家庭教養模式
B. 學校教育
C. 同輩群體
(3) 人格發展階段的教育意義
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
1、 識記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和學習結果分類、先行組織者
(1) 加涅學習層次分類 【8類】
A. 信號學習 【巴普洛夫 經典條件反射】
B. 刺激—反應學習 【桑代克、斯金納 操作性條件反射】
C. 連鎖學習
指學習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應動作聯結。
D. 言語聯結學習
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語單位的聯結,即言語連鎖化。
E. 辨別學習
指學習一系列類似的刺激,並對每種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
F. 概念學習
指學會認識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並對同類事物的抽象特徵作出反應。
G. 規則或原理學習
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
H. 解決問題學習
指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運用規則或原理解決問題,以達到最終的目的。
(2) 學習結果分類 【5類】
A. 智慧技能
表現為使用符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學習者的環境,使學習者能處理外部的信息。
B. 認知策略
表現為用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內部組織起來的能力。它是在學習者應付環境事件的過程中對自身認知活動的監控。
C. 言語信息
表現為學會陳述觀念的能力。
D. 動作技能
表現為平穩而流暢、精確而適時的動作操作能力。
E. 態度
表現為影響著個體對人、對物或對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⑷ 小學教育學重要知識點
教學方法,教學規律,德育要求,教師職業規范
⑸ 教育基礎知識如何復習
1.教育基礎知識主要包括的內容有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課程改革和法律法規的內容,也有的地方會考一些教法學法,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比較常見的是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而且從命題者的角度來看,還是比較喜歡出教育學的試題的。教育學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主要是記憶,可能涉及到人物比較多,需要考生能夠詳細的區別;從內容上,主要圍繞著教育與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教育與社會,與人的相互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學,德育等內容為主。心理學可能需要理解的知識比較多,主要圍繞著人的認知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一些規律以及個性心理的特徵出題。
2、在備考的時候,記憶是需不可少的。但是,記憶的時候不要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要多注重記憶的效率。可以利用一些零散的時間去記憶,比如躺在床上,坐車的時候,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哪些地方記住了,哪些地方還沒有記住。如果能把知識點講給自己聽,說明就掌握了。
3、除了記憶之外,還需要我們著重要做的是理解。在教育基礎知識當中,比較難以的內容的確不是很多,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多理解,對於我們的記憶也是很有好處的。
⑹ 教育學考研好多知識點怎麼看啊要全背下來嗎
全背下來是不實際的,除非你有這么多的時間和精力。
先是全部看,要點和書的內容全部看,做到對要點熟悉,也大概知道每個要點的擴充是什麼。
其次,就是系統的串聯知識點,然後背誦要點。
最後,基於之前的基礎,背誦和理解一些要點後,答題時,能夠自己對要點擴充。
你說的真題答案多,不是說他要點多,而是答題的踩分點是分為要點和擴充的。
光有要點,沒有擴充是不行的,光根據自己理解來答題也是不容易的高分的。
我是跨考的,今年高考完、教育學的復習需要很長時間反復來的。一下子背住這么多知識點是不可能的。- - 我只看了三個月。。 你從現在開始看的話,就認真看大綱解析,看書。把基礎打好。然後才是背誦。
⑺ 怎樣復習教育學方面的知識
一、教育學基礎綜合考研全程攻略
第一步,教育學屬於全國統考的科目,首先先把需要的參考書目備齊了。下面是勤思給考生推薦的參考書:《教育學基礎》 教育科學出版社 十二所重點師范合編《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郭文安《當代教育心理學》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劉儒德、陳琦《簡明中國教育史》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炳照或《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孫培青《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式穎《教育研究方法導論》安徽教育出版社 裴娣娜
第二步,手頭上要有一本去年的考試大綱,每年的考試大綱變化不大,以去年的大綱做參考去看書。大綱上有的內容去著重看一下,沒有的內容可以了解一下即可。這個勤思的網站上也有,大家可以免費下載得到。
第三步,基礎階段把大綱要求的范圍的知識點都整理好,不要求做到每個知識點都能記背到腦子里,但是具體要考哪些內容,基礎階段需要准備的應該差不多都要准備了,至少像中外國教育史的哪些年代裡面有哪些事物和人物,原理上面的各個章節講了哪些內容,教育心理學的哪些理論,還有方法論哪些研究方法,我覺得至少要有所了解的。
第四步,強化階段,是在基礎班的基礎上講所學的知識點系統強化出來,能將每個學科內的知識全部系統出來,在知識結構上有個明細的框架,便於自己對教育學深入性地去復習。
第五步,報名專業方向和學校的選擇方面。每個學校每個專業的招收比例和名額都不一樣,各個專業的報考也是一個很關鍵的一環。所以在報考這一塊,還是聽一下專業老師的解答和客觀分析去選擇報名。
第六步,沖刺階段的復習。沖刺階段是一個拔高的階段。這大半年的復習是否能夠有個更高的提升,關鍵就在這個階段,這個階段如果利用好了,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階段荒廢了,前期的很多工作就等於白做。沖刺的階段我們要學會分析今年的命題趨勢與答題思路和技巧。怎麼答才能得到高分?怎麼能把可能考到的題目我們分析得很到位,這都是很關鍵的。
第七步,復試階段。過了初試的確讓我們鬆了很大一口氣,但是差額錄取也不能讓我們在最後一個環節有所放鬆。死在復試關節的大有人在。所以關於復試,在復試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可能要遇到的問題要提前有個准備這樣才能胸有成竹。
最後,我是勤思任老師,祝大家考試順利,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