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概述
㈠ 什麼是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教育活動與心理學相結合的產物,是探討教育過程中學版與教的心理規律的權科學。迄今為止,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僅有一百年的歷史,還是一門很年輕的科學。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類的學習、教育干預的效果、教學心理,以及學校組織的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重點是把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
(1)教育心理學概述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的領域是記憶研究、認知過程和個體差異(通過認知心理學)對人類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理論和策略。研究的主要任務是學生如何學習和教師如何教學的基本心理學規律,揭示學習規律並運用規律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學生的學習既受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學習者自身內部心理因素的制約,還受到諸如家庭,學校,教材,教師的教學等各種外部因素的制約。教育心理學要研究的是這些因素對學習產生影響的心理機制和規律。
㈡ 教育心理學主要研究什麼
心理學的理論或研究所得應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學可應用於設計課程、改良教學方法、推動學習動機以及幫助學生面對成長過程中所遇上的各項困難和挑戰。「教育心理學」和「學校心理學」這兩個名詞經常交替使用,但通常從事理論工作及研究的人員較傾向稱作教育心理學家,而在學校或學校相關埸所從事實務工作的就被歸類為學校心理學家。
教育心理學關注學生如何學習與發展,實務工作上特別關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不論是資優兒童或有情緒、行為問題等學童)。
通過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對理解教育心理學也有一定的幫助。首先,教育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為基礎,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就像醫學與生物學、或工程學與物理學之間的關系。
從教育心理學又可以發展出研究教育問題的眾多特殊領域,包括教學設計、教育技術學、課程發展、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課堂管理。教育心理學從認知科學及學習科學中得到養分,也回饋到這些學科之內。在大學里,教育心理學專業通常設於教育系內,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學導論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學的內容。
㈢ 教育心理學概述
第一章基本不會出現大題,考的都是一些細碎的知識點,以下是我的總結,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心理學的概念: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五要素、三過程
五要素 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學內容
三過程 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
布魯納1960年提出「課程改革論」
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其中實驗室試驗對條件控制最嚴格
(2)觀察法 是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3)調查法
(4)個案研究法
(5)測驗法
(6)教育經驗總結法
(7)產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描述、解釋、預測、控制
(1)幫助教師准確的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的行為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教育研究
基本就這么多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要是考招教可以買山香的試卷做做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㈣ 教育心理學的概括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概括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教育過程中各種心理現象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的學科。
教育心理學一直以學習心理問題為基礎。今天看來,學習心理問題仍然是它的核心,但不能以偏概全,忽視或削弱了其他一些重要方面的問題。人的培養決不是僅僅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就足夠了,特別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目標,早就明確規定教育應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個性全面發展的新人。培養良好品德、健康體質和審美心理雖然與學習有關系,但絕不像掌握一般文化科學知識那樣單靠知識學習就能形成的,而是有它的特定的形成規律。我國當前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迫切要求年青一代在掌握現代最新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上,培養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形成共產主義全面發展的個性,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能肩負起振興中華民族的重任。
教育過程是多維度、多因素的復雜過程。廣義的教育過程除學校教育、教學以外,還包括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群體教育等;狹義的教育過程是指學校情境下的教育活動過程,主要是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和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完美的個性品德的過程。從學校教育來說,教育過程包括四個因素:教師、學生、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是教育過程中兩大主體。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之間相互影響引起的心理活動和行為改變,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教育內容不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認識的客體,都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教育手段是教育過程的媒體,它是連接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媒介。教學內容或科學信息的傳輸、教育手段的實施,對於人的培養都有較為復雜的心理學的問題。因此,教育心理學的結構體系,必須緊密依隨教育過程諸因素的心理變化和發展來確定。而且,整個教育過程,始終是學生德、智、體、美的發展過程,不但有認知因素的發展,也有非認知因素的發展。在這方面,教育心理學和兒童的身心發展有著密切關系,教育心理學又是以兒童身心發展為基礎的。
教育心理學的內容由於涉及的方面復雜,范圍廣泛,正如前文指出的,它和許多學科有密切的關系。我們應把教育心理學和其他有關學科加以嚴格地區分,不然內容就會出現重復。我們決不能把所涉及的各分支的內容都納入進去。教育心理學的內容應是對各分支的高度概括,它居高臨下,對於各分支既具有指導作用,又是各分支的理論基礎。只有以教育過程為依據,綜合探索教育過程中所涉及的各種心理現象的變化和發展的規律,才能正確建立教育心理學的體系和內容。根據我國教育實踐的特點和教改深化的要求,我們認為,教育心理學的體系和內容,應該包括如下諸方面的知識。
(1)教育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是它的學科性質特點,包括研究對象、結構體系、基本內容、發展史和研究方法等,也就是教育心理學的科學學的問題
(2)學生心理發展特徵與教育的問題。
(3)學習活動與教學活動的心理規律的問題。
(4)學生品德心理形成和發展的問題。
(5)學生健康體質和審美心理的形成與發展的問題。
(6)學生心理衛生與教育的問題。
(7)學生個別差異與智力開發及測量的問題。
(8)現代教育技術學與個別化教學的問題。
(9)學習成績評定的問題。
(10)教師心理學的問題。
以上所列十個方面,是教育心理學的基本體系和結構。
㈤ 教育心理學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的題目及答案
第一章基本不會出現大題,考的都是一些細碎的知識點,以下是我的總結,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心理學的概念: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五要素、三過程
五要素 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學內容
三過程 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
布魯納1960年提出「課程改革論」
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其中實驗室試驗對條件控制最嚴格
(2)觀察法 是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3)調查法
(4)個案研究法
(5)測驗法
(6)教育經驗總結法
(7)產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描述、解釋、預測、控制
(1)幫助教師准確的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的行為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教育研究
基本就這么多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要是考招教可以買山香的試卷做做
㈥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趨勢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主體的心理活動及其發展變化機制、規律和有效促進策略的學科。隨著時代的發展其發展的基本趨勢是:
1. 在研究取向上,從行為範式、認知範式向情境範式轉變
2. 在研究內容上,強調教與學並重、認知與非認知並舉、傳統領域與新領域互補
3. 在研究思路上,強調認知觀和人本觀的統一、分析觀和整合觀的結合
4. 在學科體繫上,從龐雜、零散逐漸轉向系統、整合、完善
5.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與綜合、量性與質性、現代化與生態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