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心理學問題解決

教育心理學問題解決

發布時間: 2020-11-22 22:00:00

教育心理學問題解決 「同情心」和「同理心」的區別

1.教育心理學中,同理心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觀地理解當事人的內心感受,且內把這種理解傳容達給當事人的一種溝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將心比心,同樣時間、地點、事件,而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是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他人。
同理心在不同場合、不同對象的運用時,又叫共感、同感、移情,又有著特指。它是指正確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進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情感上的融洽。
2.同情心就是指對某事的覺察與同情感。

Ⅱ 幼兒教育心理學中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包括:
(1)問題的特徵。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
(2)已有的知識經驗。已有經驗的質與量都影響著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勢與功能固著。定勢影響問題解決。功能固著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物體的某一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
(4)原型啟發與聯想。原型啟發是指從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原型是指對解決問題其啟發作用的事物。
(5)情感與動機狀態。一般來講,積極的情緒有利於問題的解決,而消極的情緒會干擾問題的解決。動機是促使人解決問題的動力。沒有解決問題的動機,不可能解決問題的行為,問題當然不可能解決。
(6)個性因素。個性因素對解決問題也有重要影響。實驗表明:一個人是否善於解決問題,與他的靈活性、首創性和自信心等個性心理品質相聯系。此外,個體的智力水平、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也影響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結果。

Ⅲ 在教育心理學中,問題解決與知識應用有何區別與聯系!

受教育的目的是傳承知識,掌握知識是為了更好地生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實質上就是「解決問題」,這就是兩者的聯系和共同點。區別在於細致的劃分時,「解決問題」只是知識中的一種,它專指怎樣去發現問題、怎樣去解決問題(即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或程序)的知識。而其他知識的應用則指向其他方向。因此,任何方面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都可以採取「解決問題」的知識來幫助。

Ⅳ 舉一個關於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解決教育教學或學生管理實際問題的例子

我有一個學生,上課聽懂了,一到考試的時候,要麼不會要麼就是做錯。於是,我設計了一個教學方法,就是「講題」。把角色返過來,讓她給我講題。
後來她的家長跟我說,自從參加了的我們講題訓練營,孩子突然化身為小講師,回到家後,學習就特別努力,一頭扎進了課本里,說是每天要給同桌講題,要提前要把知識點理一下。
青果君告訴你,講好一道題是有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1. 每天講一道題

先拿出一張白紙,把你要講的這道題涉及的解法和概念寫下來。最好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表現出來。

2. 將解題過程復述出來

在白紙上寫下你對這道題的理解,寫的時候,想像你在和別人交流,給別人講這道題。在講的時候,解釋不清楚的地方,要麼就是你的知識還沒有完全掌握,要麼就是你講的有問題,沒有抓住這道題的實質,這些就是你需要努力深入學習的部分。

3. 不讓問題再過夜

把剛才給別人講題時解釋不清的部分重新學習,不讓問題過夜,直到把那些搞不懂的地方全都可以流暢地寫在紙上為止。

4. 回顧反思

當我們把所有的概念都弄清楚之後,用自己的話,把這個道題解法重新講一遍, 只要別人能聽懂你說的意思,那就說明你自己的學習成功了。

教為學過程中會促使你更多的去思考,並且把基礎知識做到了融會貫通。這也是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

Ⅳ 教育心理學問題:與「一般問題解決的過程」相比,「結構不良問題的解決過程」有哪些特點

認知靈活性理論認為結構不良領域是普遍存在的,結構不良領域主要有兩個特點:概念的復雜性和實例間的差異。
斯皮羅把學習分為初級學習和高級學習兩類。
初級學習主要是結構良好的領域,這類領域的學習要求學生原樣再生所學知識,主要通過不斷練習和反饋來實現。
高級學習涉及的是結構不良領域,此時要以對知識的理解為基礎,通過師徒式引導進行。

Ⅵ 問題解決是教育心理學哪部分

答--在人出現心理活動的時候就要從人的表情和舉止來判斷的,是工作的不順心,還是家庭出現了問題,是學習壓力大還是勞累
過度,所以教育心理學就要從行為的各個方面來看後有針對性的教育。

Ⅶ 《教育心理學》試卷一,簡答題1.什麼是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例如,證明幾何題就是一個典型的問題解決的過程。幾何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求證結果構成了問題解決的情情境,而要證明結果,必須應用已知的條件進行一系列的認知操作。操作成功,問題得以解決。
有四個階段:1、發現問題。2、分析問題。3、提出假設。4、檢驗假設
特點:1、問題情境性。2、目標指向性3、操作序列性。4、認知操作性。

Ⅷ 在教育心理學中,問題解決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是什麼

應該是提出假設吧。發現問題是首要環節。

Ⅸ 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教育心理學》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一、遷移的作用。遷移是已有的經驗對解決新問題的影響。
二、原型啟發。原型是指對解決新問題能起到啟發作用的食物,任何事物或現象都可以作為原型。原型啟發在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三 、定勢的作用。定勢是指一種心理准備狀態,它影響著解決問題是的傾向性。有時助於問題解決,有時妨礙。
四、情緒與動機。情緒對問題解決過程具有增力或減力作用積極情緒激勵人們,消極情緒使受障礙。動機對問題解決的效率也有明顯的影響。簡單問題解決效率隨動機增強的增高而更好;復雜問題,動機強度對其沒太大影響;有難度又不是太大,倒轉U型曲線關系。

Ⅹ 教育心理學中,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


1、已掌握的知識

問題解決的任何一個階段都涉及有關知識,沒有相應的知識不僅難於發現問題,而且缺乏分析問題的基礎和提出假設所必須的依據,即使檢驗假設也必須具有相應的知識。知識對解決問題的影響,還涉及到在必要時是否能及時憶起已有的有關知識,並恰當地加以綜合應用。

2、心智技能水平

心智技能是影響問題解決的極重要因素,因為解決問題主要是通過思維進行的,心智技能正是思維能力在解決問題中所表現的技能(見心智技能)。


3、動機和情緒

恰當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不僅對發現問題有極重要的作用,而且對深入分析問題、探索各種假設和反復檢驗,都是重要的內部動力。但只有中等強度的動機和平靜的心境狀態,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4、刺激呈現的模式

每一問題中所包含的事件和物體(不論是實物或是以詞語陳述的),當它們呈現在問題解決者面前時,總要涉及特定的空間位置、距離、時間的先後(或同時)順序,以及它們當時所表現的特定功能,所有這些具體特點及其間關系就構成為特定的刺激模式。


5、思維定勢

所謂思維定勢指連續解決一系列同類型課題所產生的定型化思路。這種思路對同類的後繼課題的解決是有利的;如果後繼課題雖可用前法解決,但也可以採用更合理更簡易的步驟時,思維定勢就成為障礙,而影響解題的速度與合理化。


6、個性特點

獨立性、自信心、堅韌性、精密性、敏捷性、靈活性以及興趣等個人特點,均對解決問題的效率產生一定的影響,教師應經常關心和發揮學生有利於問題解決的個性特點,糾正其不利的個性特點。

(10)教育心理學問題解決擴展閱讀

特點

1、問題情境性

問題總是由問題情境引起的。問題情境就是在生活中出現在我們面前,使我們感到困惑又不能利用經驗直接解決的情況。正是這種情境性才能促使我們進行思考,開動腦筋,並採取相應的策略去改變這種困境。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問題情境消失的過程。當一個問題解決之後再遇到同類情境時就不會再感到困惑。

2、目標指向性

問題解決是有明確目標指向的。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尋找和達到目標的過程。問題解決的過程可以通過直覺與猜測,也可以通過分析與推理,還可以通過聯想與想像,但無論通過哪一種途徑都必須受到目標的指引。

3、操作序列性

問題解決包含一系列心理操作,這種操作是成序列、有系統的。序列出現錯誤,問題就無法解決。當然採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徑解決同一問題時會呈現出不同的序列。選擇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實際上就是選擇了一種序列和系統。

4、認知操作性

問題解決的活動至少要有認知成分的參與,它的活動依賴於一系列的認知操作來進行。解決問題當然有情感的伴隨,也常常需要付諸行動,但是不可缺少的是認知操作。認知操作是解決問題的最基本成分。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