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自修筆記
① 教育理論自修筆記怎麼寫
專業發展模塊一——教育理論自修筆記
教學效果的三個主要變數:第一,認知的前提能力(cognitive entry behavior),即學生掌握新的學習任務所必需的基礎知識的能力程度;第二,情感的前提特性(affective entry characteristics),即學習者參與學習過程的動機作用的程度;第三,教學的質量(quality of instruction),即教師教學適合學生的程度。布盧姆認為這三個變數對學習達成度的影響作用,分別佔50%,25%,25%。
3.關於形成性評價
布盧姆從職能的角度把教學評價分為三大類: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關於形成性評價,從兒童自身的角度來看,布盧姆則指出了如下四個職能:
(1)調整學習活動。從形成測驗的結果可以確認自己的目標達成狀況,推斷完全掌握該單元的主要目標所需的努力和時間,以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
(2)從外部確認學習成果的「強化」作用。部分達標的兒童當受到外部的確認時,也會產生部分的「強化」作用。
(3)診斷學習中的問題。通過形成性測驗的結果確認自己的錯誤類型,可以發現最終目標之所以未能達到是由於哪些學習課題未能突破,哪些基礎知識和能力未能掌握等等,從而明確日後應主攻的薄弱環節。
(4)獲到矯正學習的「處方箋」。這同上述三點密切相關。
根據布盧姆學派的研究,這種形成性評價至少有三種水平:
第一,教學進程中的形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觀察兒童的表情、態度和確認舉手的狀況,使用活動表、應答分析器等,在教學的進行過程中作出及時的反饋。
第二,以單元為單位的形成性評價。就是對每個單元的達成目標,舉行形成性測驗,在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作出一次或數次的反饋。
第三,以學期、學年為單位的形成性評價。即通過期中測驗、期末測驗來決定是否針對每個學生的學力缺陷進行補救性的矯正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