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政教育
⑴ 清朝學政是什麼官
學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台」。清初沿明制,設提學御史、提學道。雍正四年(1726)易此名。每省 1 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屬等官進士出身者中簡派。掌全省學校政令和歲、科兩試。
按期巡歷所屬各府、廳、州,察師儒優劣,生員勤惰。凡有興革,會總督、巡撫行之。位在巡撫與布政使、按察使之間,三年一任,任內各帶原品銜。其辦事衙門稱「提督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為提學使。辛亥革命後廢。
(1)學政教育擴展閱讀
學政俗稱學台、學院、學憲。其官與布政使、按察使不同,嚴格意義上說並非地方官、而是由皇帝親自委任指派的官員,反倒是類似欽差的性質。
各省學政並無固定品級,若以侍郎而授學政即為從二品,以郎中授學政者即為正五品,唯其必須是兩榜進士出身。
著名學政張之洞自1866年至1876年,曾任過湖北、四川兩任學政。他不僅忠心耿耿,認真為封建國家培養和選拔人才,並努力革除各種積弊陋習,初步地覺察了科舉制度的腐敗,為後來倡言停止科舉制度,積累了直接的經驗,邁出了第一步。尤其是四川的科舉考試,弊端叢生,對之洞的教育是很深的。
⑵ 學政教育怎麼樣
說實話的,如果你想好好考公務員的,學政教育是不錯的選擇,我上過他們的課,老師講課比較務實,課堂效率也很高,就是比較嚴肅。而且有時我請假不去上課,那邊的老師會提前給我打電話,約好時間進行補課,應該說比較負責吧!不過話說回來關鍵還是自己,加油!
⑶ 學政是一個什麼稱謂
為古代學官名。管教育科舉,簡稱「學台」,與巡撫、巡按屬同級別正三品,是「提督學政」的簡稱,由朝廷委派到各地主持院試,並督察各地學官的官員。學政一般由翰林院或進士出身的京官擔任,主管行政。
⑷ 學正和學政是一回事嗎
學正 :
xué zhènɡ
1.宋、元、明、清國子監所屬學官,協助博士教學,並負訓導之責。 2.地方學校學版官。宋元路、州權、縣學及書院設學正;明清州學設學正,掌教育所屬生員。
學政 :
xué zhènɡ
1.教育工作。 2.提督學政的簡稱。又叫督學使者。清中葉以後,派往各省,按期至所屬各府、廳考試童生及生員。均從進士出身的官吏中簡派,三年一任。不問本人官階大小,在充任學政時,與督、撫平行。
⑸ 古代學政是什麼官
學政,全稱提督學政,別稱學使、學台,古代學官名。
學政一般由翰林院學士或進士出身的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屬等京官擔任,職責是「掌一省學校、士習、文風之政令」。
是從二品
⑹ 學政的描述
《促織》:「又囑學使俾入邑庠。」學使即學政的別稱。《左忠毅公逸事》:「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區的學政。
一省主管教育、科考的官員,俗稱學台。一省有三台,即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學政(學台)。三個都是三品衙門(個別重要省份布政使也有從二品),布政使管民政稅賦,俗稱藩台。按察使執刑事讞獄,簡稱臬台;盡管品級相同,但布政使名列第一,是一省中除巡撫外級別最高的長官。
⑺ 學政是什麼意思
學政為古代學官名,提督學政,主管一省教育科舉,簡稱學政,俗稱學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試,歲科兩試,並督察各地學官和生員的官員。
⑻ 清朝的省學政是啥官
省學政,全稱「提督學政」,亦稱「督學使者」,俗稱「學台」。
學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清初沿明制,設提學御史、提學道。雍正四年(1726)易此名。每省 1 人,由朝廷在侍郎、京堂、翰林、科道、部屬等官進士出身者中簡派。掌全省學校政令和歲、科兩試。、
按期巡歷所屬各府、廳、州,察師儒優劣,生員勤惰。凡有興革,會總督、巡撫行之。位在巡撫與布政使、按察使之間,三年一任,任內各帶原品銜。其辦事衙門稱「提督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為提學使。
(8)學政教育擴展閱讀:
著名學政
張之洞
張之洞自1866年至1876年,曾任過湖北、四川兩任學政。他不僅忠心耿耿,認真為封建國家培養和選拔人才,並努力革除各種積弊陋習,初步地覺察了科舉制度的腐敗,為後來倡言停止科舉制度,積累了直接的經驗,邁出了第一步。
尤其是四川的科舉考試,弊端叢生,對之洞的教育是很深的。什麼「槍替」(請同考人或其他人代做卷)、「聯號」(買通編號人員,而通同作弊)、「通關節」(與考官或與考試負責者一同作弊)樣樣都有,原來的提調等官明知而不問,這種情況別的省也時有發生,不為奇處。
四川省出格之處是,竟有「拉搕」名目,所謂「拉搕」,是當考官出入轅門之外時,暴徒聚伙擒之,必出重金方允贖出。考官們為了安全,亦雇有許多保護打手。因此,常常發生相互動武,以致殺傷人命。
面對川省試場積弊,之洞手訂規章,嚴肅制度。對受賄作弊的提調等有關人員,給予懲處;對一貫哄鬧考場,官不敢治的武生蘭映太等設法擒拿,商之督撫,定為永遠監禁。並於1867年四月奏陳「川省試場積弊,籌整頓法八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