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考試必背
Ⅰ 教育學心理學考試應該看什麼書
教育心理學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心理學大綱》。祝你好運!最好去買全套的考試書籍!每個地方都會有指定的考試用書的!
Ⅱ 如何快速背誦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交叉學科,它並不是一般的心理學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它研究的核心問題是學生的學習規律以及根據學習規律而產生的教學規律,因此,它有其自身獨特的研究對象。比如,學習的實質、學習的過程與條件、學習動機、學習的監控、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等,這些是教育心理學中的基本理論。 與此相聯系,教育心理學要以對學生學習規律的研究為基礎,來研究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問題,即如何教和如何學的問題,這是對教育心理學基本理論的應用研究。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教育過程與方式有重要的指導價值,比如如何設計教學,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如何培養學生熟練的技能,如何組織學生這間的合作學習等,在這些方面,教育心理學可以為教師提供有效的指導;與教育科學中的其它學科不同,教育心理學著重從受教育者的學習規律的角度來為教育改革提供建議,而這對課程與教學的設計者、教育技術工作者、教師和學生等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要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學習,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生考試既是對考生本科階段所學內容的檢驗,又是對是否具有從事進一步專業研究的潛能的考察。因此大綱中明確規定考核目標為大學本科階段所學的本學科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熟練地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要全面復習,但又要有所側重。教育學統考涉及多個學科,這就要求考生要全面復習,使得復習工作量加大了。但各門學科的比值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全面復習的同時,還要有所側重。有所側重的第二個內涵強調,在一門學科內也要有所側重,比如第五至八部分的理論闡述因為是教育心理學的精華和熱點,使用性也較強,因而考生要加大力度。
三是知識掌握要扎實、熟練,不能似是而非。大綱規定考核題型多,題量大,時間短,考試時間仍然是3個小時,考生只有具備扎實熟練的基礎才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題目。另外每小題的分值高,因此任何一題都不能放棄。辨析題的設置又要求考生復習時要精確,決不能似是而非。
Ⅲ 求個教育心理學考試題要帶答案的
《教育心理學》 形成性考核冊作業 4 參考答案
一、簡答題(每題 5 分,共 35 分) P279
1 、什麼是品德?品德形成的心理實質是什麼?
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指個人遵守社會道德規范而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特點,是穩定的道德行為需要與為滿足這種需要而掌握的穩定行為方式的統一體。
2 、皮亞傑和科(柯)爾伯格認為道德動機在道德品質形成中有哪些作用? P286
認知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傑和柯爾伯格。這一學派強調道德動機在道德品質形成中的作用,其基本觀點為:第一,道德品質的發展與人的認知活動及其發展水平密切關聯;第二,道德品質的形成取決於道德動機、道德判斷和道德知識;第三,要根據認知活動及其發展規律去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
道德動機是道德品質的深層心理結構,它決定了道德品質的性質,也制約著道德行為方式的方向和水平,道德行為方式是道德品質的表層心理結構,是道德品質的外部表現,是實現道德動機的手段。一定的道德動機與一定的道德行為方式之間建立起比較穩固的聯系,這就是道德品質的形成。
3 、簡述皮亞傑關於兒童道德認識發展的規律。 P289
通過大量的研究,皮亞傑概括出一條兒童道德認識發展的總的規律:兒童道德認識的發展是由他律向自律過渡的過程。他律指兒童的道德判斷只注意行為的客觀效果,不關心主觀動機,是受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所支配的;自律指兒童根據自己的主觀價值標准進行道德判斷。認為年幼兒童的道德判斷是由自身以外的價值標准支配的,具有客觀的性質,是一種他律水平的道德;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他們的道德認識也在不斷發展,道德判斷的標准開始逐步擺脫承認懲罰的影響,在評價某種行為的是非時,能依據自己掌握的道德標准對行為做出判斷,這種道德判斷具有有了主觀的性質,是一種自律水平的道德。兒童在五、六歲以前是屬於無規則的階段。這個階段兒童在游戲中沒有合作,也沒有規則,社會規則對他們沒有約束力,他們沒有必須怎樣做的認識。兒童在六歲到八、九歲期間處於他律的階段,這是兒童認為獨立於自身之外的規則是必須遵守的。這一階段兒童之所以表現出他律的行為,是因為:(
1 )兒童與他人的關系是一種權威與服從的關系,服從權威就是對的。( 2 )兒童的思維處於自我中心 , 只從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 , 不能明確地把自己與他人區分開
,
把成人說的混同於自己想的。八、九歲之後兒童過渡到自律階段,這一階段的兒童開始認識到規則不是絕對的,應該與他人相互尊重並合作,共同決定或修改規則。兒童之所以能從他律轉向自律,是因為:(
1 )這時兒童認識到與他人的關系是一種平等的關系。( 2
)兒童的思維已從自我中心脫離出來,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規則只是在維護自己和他人的關系。在道德認識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中,影響其發展的兩個因素是認知能力和社會關系。根據皮亞傑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標是使兒童達到自律,使他們認識到道德規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礎上制定的。
4 、教學設計由哪些基本問題組成 P309 第三段
答:
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要去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定,其次是「我如何去那裡?」即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等;再次是「我怎麼判斷我已達到了那裡?」即教學評價與監控。
5 、什麼是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它給教育的啟示有哪些?
P322 P324
答:
能力傾向與教學的相互作用是指學生的能力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學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學生能力傾向的教學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啟示:第一,沒有適合所有學生的萬能的最佳教學法;第二,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能力傾向上的個別差異,選擇最適合學生能力傾向特點的教學方法進行因材施教;第三,對於能力傾向水平較低的學生,教師應對他們進行預先訓練,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策略等方面對他們加以指導,提供給他們必要的先備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能力傾向水平。
6 、教師工作都有哪些特點? P368
答:
( 1 ) 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工作的長期性和復雜性
( 2 ) 勞動的內容決定了教師工作的多面性
( 3 ) 勞動的方式決定了教師工作具有個體性與集體性相結合的特點
( 4 ) 勞動的質量決定了教師工作的自覺性和創造性
( 5 ) 勞動的效果決定了教師工作的延時性
7 、簡述教師應具備哪些心理品質,及這些心理品質對教育、教學工作的作用。 P374
答:
( 1 ) 合作及民主的態度
( 2 ) 仁慈、體諒
( 3 ) 有忍耐心
( 4 ) 興趣廣泛
( 5 ) 和藹可親
( 6 ) 公正無私
( 7 ) 有幽默感
( 8 ) 言行穩定一致
( 9 ) 有興趣研究學生問題
( 10 ) 處事有伸縮性
( 11 ) 了解學生、給予鼓勵
( 12 ) 精通教學技術
作用: 1 、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
2 、會間接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3 、是學生人格和心理發展的需要。
二、案例分析題( 10 分) P280
案例:
此案例可以從道德品質的形成上來分析。張明作為一個中學學生,身體健康,但喜歡打架,打完後知道不對,但改不了,說明從品德心理結構的四個要素,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上來說,他沒有達到統一。張明在對打架這個行為上,從道德認識上他能體會到打架不對,說明他能辨別行為的是非好壞善惡,但在道德情感上來說,他有所欠缺,沒有從心理上體驗到打架這個行為帶來厭惡感,相反可能他從打架上體會到了某種快感,導致他屢教不改,因此使得他知情意行不能統一。老師和家長可能也只是從道德認知上對張明進行批評教育,沒有從道德情感上予以感悟,因此雖然有所成效,但不能使張明改掉壞毛病。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看,道德品質由知情意行四個要素構成,它們相互制約、相互聯系,但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居於核心地位。只有當道德觀念和道德情感成為穩定的、經常推動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時,它們就構成了道德動機,從而形成人的穩定的道德行為方式。對張明的教育因從情感入手,使他從心理上體會到打架的不對,對打架的行為產生厭惡感。道德情感是個人道德行為的內部驅動力之一,當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成為經常推動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時,就成為道德動機,才能導致道德行為的產生。
三、論述題(前 5 題,每題 10 分;最後一題 5 分,共 55 分)
1 、試述科爾伯格的道德階段理論及其對教學的影響 P290
答:
道德判斷的發展分為三個水平,每一個水平內包含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氣層次不
Ⅳ 教師考試教育學心理學怎麼背
教師考試教育學心理學,內容多,術語多,如果全背下來肯定有一定的困難,可以把重點的內容羅列出來,集中精力背這些重點的內容,兼顧看看那些非重點的內容。
Ⅳ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考試要求是什麼
1.報考科目必須註明層次和學科如:幼兒園教育學、幼兒園教育心理學、小學教育學、小學教育心理學、中學教育學、中學教育心理學。
2. 申請資格名稱分為:幼兒園教師資格、小學教師資格、初級中學教師資格、高級中學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3. 本人身份應填寫:在職教師(國辦學校)、民辦學校教師、應屆非師范類教育專業畢業生、其他社會人員。
4. 報名表用A4紙列印。
Ⅵ 《教育心理學》這本書的考試重點是哪幾章我要報考今年的教師資格證
直接報個培訓班 然後主要是記老師給你的幾張試題 最最重要的還是要到考試了 老師給你的那幾張 一定要記並且是主要記 集中率基本是70%--90%,我前年過的 心理學只有六分不是原題。。。
Ⅶ 教育心理學要怎麼背
你要考教師資格證吧?先把書後面的大綱要求的記住,然後重點識記每個學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不要記混了喲。基本術語很重要,不要死記硬背,理解了自己發揮也一樣的。
Ⅷ 教育心理學、教育學兩門考試怎麼才能一次過關前輩指點!
呵呵,你是大幾的學生呢,這兩門課是你的選修課呢還是必修課呢,是考研呢還是?如果是選修課一般的大學看看老師畫的重點就可以了,還是很好過得,要是必修課呢看看同學的筆記,考前看看老師有沒有考題的透漏,背背重點,請同學指導,跟任課老師的關系好一點比選修課要難過一點吧,應該也不成問題 ,要是考研准備呢,那可就不是鬧著玩的拉,你不但要好好看還要用心看,做為參考書目院校都會有考試重點,抓緊看吧,競爭可激烈著呢。
Ⅸ 求教育心理學的復習資料。。。謝謝。。
可以去我的博客下載~
hexin-limei.blog.sohu.com
Ⅹ 誰知道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押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備選答案中,只有1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1.我國心理學家通常將十二歲至十四五歲的年齡時期,稱做:(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學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形式運算階段是在( )A.0~2歲B.2~7歲C.7~11歲D.11~15歲3.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種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18歲階段階段的危機沖突是( )A.勤奮感對自卑感B.主動感對內疚感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D.自主感對羞恥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別差異的基本結論之一是:( )A.男優於女B.男女總體水平大致相等C.女優於男D.男女總體水平,有年齡相等,有的則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說,學習的基本規律有三:效果律、練習律和:( )A.准備律B.刺激律C.失敗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6.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創始者是( )A.斯金納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7.哪個學習理論學派的學生觀,強調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A.完形一頓悟說B.認知一結構學習論C.信息加工學習理論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8.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避免失敗者的目的是避免失敗,減少敗感,所以他們傾向於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當一項任務的成功率為50%時,他們會:( )A.可能選擇B.猶豫不決C.迴避這項任務D.堅決選擇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訴我們,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對學習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B.不利C.關系不大D.最有利10.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主要是一個對知識的內在加工過程。它包括三個階段,即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 )A.知識鞏固B.知識運用C.知識提取D.知識遷移
11.在教學中講授果實概念時,既選可食的果實,又選不可食的果實(如棉籽等),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准確地掌握果實概率。這是運用了:( )A.正例與反例配合法B.變式法C.比較法D.直觀法12.學習策略中的一種--元認知策略、包括制定認知計劃(計劃策略)、監視計劃執行(監視策略)和:( )A.調節策略B.精細加工策略C.組織實施策略D.價值性13 發散性思維的主要特徵有三個:交通性。獨創性和()A.多樣性B.迅速性C.流暢性D.價值性14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B.道德行為C.道德品質D.道德意識15.一般說來,態度和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三個創優,即依從、認同和:( )A.內化B.行為C.實行D.反饋16.學生害怕在社會交場合講話,擔心自己會因發抖、臉紅、聲音發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這種心理症狀是一種:( )A.抑鬱症B.恐怖症C.焦慮症D.強迫症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據用心理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徵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並進行分類診斷過程,叫做:( )A.心理評估B.心理診斷C.心理輔導D.心理測驗18.課堂上人際關系出現雙方相互親近,認知協調,情感和諧,行動一致。這是一種:( )A.吸引的人際關系B.合作的人際關系C.溝通的人際關系D.平等的人際關系19.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兒童行為規范和道德標准,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叫做:( )A.差生行為B.問題行為C.逆反行為D.心理障礙行為20.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叫做:( )A.教學測量B.教學測驗C.教學評估D.教學檢查 二、填空題:1.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2.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_____________的接受學習。3.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信息是經____________形式儲存在長時記憶中。4.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地形成_____________。5.奧蘇伯爾認為學校學生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種內驅力組成,即____________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6.積極誘因使個體產生積極行為,____________某一目標;消極誘因則使個體產生負性行為,遠離或迴避某一目標。7.學生閱讀技能的掌握有助於寫作技能的提高,這是技能的___________遷移。8.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_____________。9.有的學生由於經常看到主語在句子的開端部位,就認為主語就是句子開端部位的那個詞。這是一種______________概括。10.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如果過了很長時間直到考試前復習,就幾乎等於重新學習所以,為了學習不被遺忘,在學習後要___________復習。11.心智技能的培養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_____________。12.記憶術很多,比如《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一種_____________的記憶術。13.問題解決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____________、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14.當你熟悉塑料袋裝東西的功能後,就很不容易想到或發現它在急情況下可以當小便袋使用。這種心理現象叫做_____________。15.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____________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16.中學生的倫理道德發展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____性。17.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持續的______________。18.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可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學會調適,第二是____________。19.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從一名新生成長為一名稱職者的成長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關注生存階段,關注情境階段和____________。20.研究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徵中,有兩個重要特徵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的____________. 三、 名詞解釋:1、 觀察法又叫自然觀察法,它是在自然條件下,對心理現象和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方法。2、 概念同化是指教師以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揭示概念的關鍵特徵,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理解新概念。3、發現學習是一種有意義學習方式,它強調在教師啟發引導下,由學生獨立發現事物的意義、規律,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在發現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辨別分析,發現本質屬性。通過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等積極的思維過程來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4、 原型啟發是指從事物的相似或類比中看到或發現問題解決的途徑。利用原型啟發,發展類比推理,有助於創造力的培養。5、成長記錄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詳細記錄學生成長情況的檔案袋。其特點是:它的基本成分是學生作品,而且數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隨機的;成長記錄袋應提供給學生發表意見和對作品進行反省的機會。四、簡答題:1.學習教育心理學對教師主要有哪些作用?2.何謂心理發展?3.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間記憶的是時間各是多少?4.學生的性格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5.簡述創造性與智力的基本關系? 五、論述題1.作為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有什麼意義?2.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部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B2.D3.C4.B5.A6.C7.D8.C9.D10.C11.B12.A13.C14.B15.A16.B17.A18.A19.B20.B二、填空1.心理變化2.有意義3.編碼4.認知結構5.認知6.趨向或接近7.正8.自我監控9.感性10.及時11.積極性與主動性12.編歌訣13.發現問題14.功能固著15.有社會價值16.自律17.心理狀態與過程18.尋求與發展19.關注學生階段20.富於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三、名詞解釋四、簡答題1.(1)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3)幫助教師預測並於預學生。(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2.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包括四方面的特徵:(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3.(1)瞬時記憶的貯存時間大約為0.25~2秒。(2)短時記憶保持時間大約為5秒到2分鍾。(3)長時記憶的保存時間長,從1分鍾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身。5.(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3)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於一般水平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