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中華職業教育社
㈠ 冷遹的生平經歷
冷遹(1882年—1959年8月18日),字御秋,江蘇丹徒黃墟鎮人,民主政治家。曾先後參與新軍起義,武昌起義,並擔任中華民國陸軍第一軍第三師中將師長。二次革命中流亡日本,袁世凱復辟後回國投入護國運動。抗戰期間轉至重慶,擔任歷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員。解放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江蘇省副省長等職。1959年在南京病逝。
冷遹(1882—1959),字御秋。江蘇省鎮江人。軍事家、政治家。中華職業教育社創始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國民主同盟前身)創始人、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建國會前身)創始人。
1905年畢業於安慶武備學堂,期間加入「同學會」、「岳王會」。後加入同盟會,是安慶起義總指揮,因密探告發被捕,經營救出獄。創建並主持同盟會廣西支部及《南報》(後改為《南風報》)。歷任同盟會廣西支部副支部長,代理支部長、民軍混成幫統,參加辛亥革命。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中山授予其中將軍銜和文虎勛章。先後任陸軍第一軍第三師師長、安徽軍政府參謀部長。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1915年回國,參加護國戰爭和護法運動,任參謀處長。護國軍政府正式成立後,孫中山任命其為護國軍政府總參議(武官最高職位)及內務部副部長、代理內務部長。
1916年,與黃炎培等人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任理事。
1921年,退出軍界,致力於實業和教育救國。先後創辦江北鹽墾公司、蠶種場、鎮江女子職業學校、師范學校、農村醫院和鎮江農村醫葯學校。組織農村信用合作社。創辦鎮江黃墟農村改進試驗區。在杭州組建了絲綢公司,在嘉興改進了絲紡織工業,開展國際貿易活動。
1928年起,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932年開始,江蘇省政府聘請其為江蘇省保衛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義務教育委員會委員、江蘇省教育事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賑濟委員會委員、鎮江商會主席及江蘇省商會執行委員等職。
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參政會歷屆參政員。與張瀾等人創建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任中央常務委員。1945年7月,與黃炎培等六人訪問延安,與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商談國是。與黃炎培等人創建民主建國會,任常務理事和常務監事。
抗戰勝利後,拒絕擔任蔣介石的「經濟部長」。歷任國大代表、軍事考察團代表、江蘇省臨時參議會議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水利部部長、華東行政委員會委員、江蘇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江蘇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常委、民建江蘇省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職業教育社常務理事兼上海分社主任等職。是第一、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㈡ 黃炎培是什麼人物
黃炎培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愛國主義者和民主主義教育家,是我國近代職業教育的創始人和理論家,他以畢生精力奉獻於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為改革脫離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傳統教育,建設中國的職業教育,作出過重要貢獻。
黃炎培,號楚南,字任之,筆名抱一。江蘇川沙縣(今屬上海市)人。曾字楚南(一作號),改字韌之(辛亥年在上海趙鳳昌惜陰堂討論國事會議記錄簽署。後見1915《學生會會報》、1917杭州《教育周報》),一作訒之,,又改任之(署見《學生會會報》),別號觀我生,筆名抱一(見《小說月報》)、同父(見解放前《展望》)影射名王培芝(見龍公《江左十年目睹記》),人稱琺琅博士(早年欲以抵制舶來品的搪瓷器皿,曾在中華職業學校設置琺琅科,附設琺琅工場,提出「勞工神聖,雙手萬能」口號,以致遭到少數人的譏刺為「琺琅博士」)。
1878年10月1日(清光緒四年九月六日)出生川沙鎮內史第,早年父母雙亡。1887年隨外祖父發蒙,接受傳統教育。迫於生計,年未弱冠,即在家鄉任塾師。
1899年時在松江府以第一名取中秀才。1901年入南洋公學﹐選讀外文科﹐受知於中文總教習蔡元培。1902年後又中江南鄉試舉人。
1903年返鄉興辦小學堂。期間,開始接觸嚴譯《天演論》等新學書籍。次年在鄉辦校,因鼓吹反清被逮捕,一度入獄,在江蘇巡撫「就地正法」批文到達一小時,由基督教外籍牧師保出,逃亡日本,一年後事息歸國,繼續興辦學校。
1905年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前,先後創辦和主持廣明小學和師范講習所、浦東中學,在愛國學社、城東女學等新教育團體和學堂中任教,並參與發起江蘇學務總會。辛亥革命後,任任為江蘇都督府民政司總務科長兼教育科長,後任江蘇省教育司長,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全面規劃建設了省立高、中等學校和縣立小學,省教育會副會長,上海申報館旅行記者。1908年與童世亨等共同創辦浦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為浦東最早的供電設施。
1913年發表《學校教育採用實用主義之商榷》,提倡教育與學生生活、學校與社會實際相聯系。1914年2月至1917年春,他以《申報》記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山東、北京、天津等地考察了五個月。隨中國游美實業團體在美國考察了25個城市52座學校,廣泛接觸各界人士,尤注重考察美國的職業教育。
1915年4月,隨農商部「游美實業團」赴美報聘,考察教育,撰寫《旅美隨筆》。黃炎培還到日本、菲律賓、南洋各地考察。每次考察均有記錄,並結集出版。他認為辦教育如同治病,知病源才能開好葯方,做到對症下葯。「外國考察,讀方書也;國內考察,尋病源也。方書誠不可不讀,而病所由來,其現象不一,執古方治今病,執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所以,他都是從中國實際需要出發進行考察。
1917年赴英國考察,同年5月6日,聯絡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在上海發起中華職業教育社。次年,創建中華職業學校。此後數十年時間的教育和社會活動主要通過中華職業教育社來展開。1921年被委任教育總長而不肯就職。曾參與起草1922年學制,進行鄉村建設實驗和籌辦南京高等師范專科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籌備主任(現河海大學)、東南大學、上海商科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黃炎培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創辦《救國通訊》﹐宣傳愛國主義﹔組織上海市民維持會(後改為上海地方協會)﹐支持淞滬會戰。1941年,與張瀾等人發起組織中國民主政治同盟,一度任主席。
1945年又與胡厥文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民主建國會。同年7月應邀訪問延安。寫成《延安歸來》一書,如實介紹延安。
1946年在上海創辦比樂中學,探索兼顧升學和就業雙重准備的普通中學。 至1949年前,先後又創辦重慶中華職校、上海和重慶中華工商專校、南京女子職業傳習所、鎮江女子職校、四川灌縣都江實用職校等。 新中國成立後,黃炎培破「不為官吏」的立身准則,欣然從政。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副總理兼輕工業部部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1965年12月21日病逝於北京。骨灰安放於北京西郊八寶山革命公墓,夫人姚維鈞的骨灰也安放於此。
(2)江蘇省中華職業教育社擴展閱讀:
1898年,南匯縣周浦鎮有位附貢生王筱雲先生,在黃炎培姑父沈肖韻的書齋里看到黃炎培寫的詩文,贊不絕口,說:「這個青年很有前途!」沈肖韻乘機說:「這個青年正在求婚,你有一個女兒,肯許配給他嗎?」王老先生欣然一諾,遂成好事。
於是,兩家先訂了婚。第二年(1899年)黃炎培考中秀才,而且是松江府第一名。喜報傳來,王老先生高興異常,擇定良辰吉日,讓黃炎培和自己的女兒王糾思小姐拜了天地。黃炎培在屢屢碰壁之後,終於抱得美人歸。
黃炎培一生出了三部詩集,他與姚維鈞婚後出版的《天長集》、《紅桑》都是姚維鈞作序,里邊收入了不少黃、姚唱和的詩。
姚不僅擅詩文,還寫得一手好字。工作之餘,黃姚在院子中鋪上紙墨,邊書寫邊賞評,共同玩味,視為樂趣。姚維鈞待人寬厚,善解人意,書房裡黃炎培前妻王糾思的遺照一直掛著,姚還經常叫自己生的子女向遺照行禮。姚維鈞對黃炎培前妻的子女十分關照,把黃孟復兄弟接回來撫養成人。
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歷史
中華職業學校時期(1918.5.15—1951.12)
黃炎培先生聯合教育界、實業界知名人士蔡元培、梁啟超、張謇、宋漢章等人,於1917年在上海發起創立了中華職業教育社。翌年,創辦中華職業學校。
1918年,中華職教社開展溝通教育與職業的實驗,在上海創辦了中華職業學校。主要為民族工商業培養中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1920年以後有增設機械科、文書科、商科、七木科。
抗戰爆發後,學校被迫遷出,分設兩分校。學校一部遷至現上海延安東路浦東大廈,簡稱「中職滬校」,一部遷至重慶,校名為重慶中華職業學校,簡稱「中職渝校」。抗戰勝利後,滬、渝兩分校均遷回原址,恢復校名。
上海機械學校(1952.1——1960.8)
1952年,根據黃炎培先生將「所創辦的學校依其必要和可能歸於公家」的建議,學校由輕工業部接管。先後改名上海市中華職業學校和上海輕工業學校。1954年定名為上海機械學校。
南京機電學校時期(1960.9——1999.7)
1960年9月,學校由上海遷到南京,定名為南京機電學校。1980年重歸輕工業部管理,於1994年再次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校。1998年9月,根據國務院布置。學校劃轉為江蘇省管理。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1999.7——)
2004年成為江蘇省第一所國家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2006年被教育部、財政部列入第一批「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建設單位,並於2009年以「優秀」通過驗收;2011年被確定為江蘇省首批人才強校試點單位;2012年作為江蘇高職試點首批獲准與應用型本科院校聯合培養本科層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同年,獲批籌建江蘇省首家高職院省級大學科技園。
㈣ 南京有哪些中專的院校
女孩子讀酒店管理和物流管理不錯,個人推薦南京市旅遊職業學校不錯。
合肥的是誰上?我妹妹在合肥衛校,5年制的,不錯。我男友是合肥公交技校的出來包分配。
㈤ 江蘇省省級示範高職院校,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分別是哪些啊
省級示範高職院校有江蘇醫葯職業學院,國家級示範性高職院校有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
1、江蘇醫葯職業學院
江蘇醫葯職業學院坐落於江蘇省鹽城市,是省衛生計生委直屬全日制公辦專科層次普通高等學校,是江蘇省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和省市三方共建學校。
學校前身為新四軍軍部於1941年7月創辦的華中衛生學校;1996年開始五年制高職招生,開展高等職業教育;2005年3月,升格為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2月更名為江蘇醫葯職業學院。
截至2018年9月,學校有解放、建軍兩個校區,佔地面積694畝,建築面積25.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超6億元,教學設備總值近億元;圖書館藏書53.51萬冊;
有普通教育和繼續教育學生近萬名,校內外專、兼職教師763人,校內專任教師341人;截至2017年12月,學校設有6個二級學院、3個教學單位,共開設18個專科專業。
2、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簡稱"南工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校,學校是全國就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就業競爭力示範校30強高校,「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前身是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黃炎培先生於1918年在上海創辦的中華職業學校,該校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專門從事職業教育並以此冠名的學校。
根據2016年10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毗鄰著名的南京鍾山風景區,有仙林、中山、天堂三個校區,佔地面積1360餘畝,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
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8億元,館藏圖書百萬余冊;設有10院2部,開設53個專業;教職員工800餘人,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專科生13000餘人,本科生近1000人,外國留學生近100人。
3、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國有公辦的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坐落在太湖之濱——江蘇省無錫市,學院是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江蘇省與教育部共建的「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區」的試點項目院校。
學校前身是1959年3月原國家農機部創辦的無錫農業機械製造學校,2012年學校與江蘇大學聯合舉辦高職本科教育,培養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
截至2016年9月,學校有中橋、太湖兩個校區,佔地850多畝,建築面積34.6萬平方米;資產總額11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1.9億元,圖書館藏書85萬冊;
設有13個教學單位,開設專業58個;有全日制本專科生和留學生12800多名,教職工800餘人全日制本專科生和留學生12800多名,教職工800餘人。
4、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JIANGSU POLYTECHNIC COLLEGE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位於江蘇省句容市城區;
入選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牽頭中國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與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蘇農博園和江蘇茶博園。
學院可追溯到1923年美國人在華開辦教會學校——中華三育研究社;1946年,南京政府開辦江陰農校;1951年,中華三育研究社和江陰農校合並為江蘇省句容農業學校;
隨後,上海高行農校、江蘇省南通農校、江蘇省淮陰農校的畜牧獸醫專業並入;1975年,開辦「五·七」農業大學;2002年6月,升格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據學校官網2015年10月信息顯示,學院有117個實驗室和實訓中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9332餘萬元。圖書館藏書245萬冊,紙質中外文報刊雜志596種。
佔地面積3563畝,建築面積40多萬平方米,設有8個系,開辦59個專科專業(方向);有專職教師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150人,教授、研究員23人,雙師型教師比例達82.4%;有在校生13000多人。
5、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是江蘇省首家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100所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第二批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學院創辦於1962年,時為常州市勤業機電學校;1980年,更名為常州無線電工業學校;2000年10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常州無線電工業學校和常州市電子職工大學合並組建成立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面積1042畝,建築總面積32.03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70萬余冊;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2141人,教職工693人;學院設有7個二級學院,共開設44個專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江蘇醫葯職業學院
㈥ 鄉村教育運動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晏陽初、梁漱溟等
晏陽初鄉村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是現代民族政治觀:晏陽初繼承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傳統儒家民本主義思想,並賦予其時代意義和實踐價值,形成了現代民本政治觀。
梁漱溟鄉村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是新儒學政治觀。梁漱溟是文化救國論者,他的鄉村建設以及鄉村教育的思想是基於他對中西文化的認識以及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分析從而建立起來的。
中華職業教育社
中華職業教育社於1926年曾在江蘇崑山徐公橋設立鄉村改進區,推行社會教育,改進小學教育。他們的目的是:提高文化,培養新農民,使農民有自治能力,同時改進農業。
中華教育改進社
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陶行知於1926年主張以鄉村學校作為改造鄉村生活的中心,強調要教育農民有徵服自然,改造社會的本領,能自立、自治、自衛等,並籌辦曉庄學校,於翌年春開學,成為鄉村教育運動的重要陣地。他試圖用教育來改造鄉村生活,帶有空想的成分,但他反對封建傳統教育和反對盲目「儀型他國」教育,這是有進步意義的。曉庄學校被國民黨政府封閉後,陶行知又創辦山海工學團,注重培養農民在軍事、生產、科學等方面的能力。
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
以梁漱溟為代表的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於1931年成立,除指導研究生和訓練鄉村服務人員外,並在鄒平、菏澤兩個實驗縣辦理鄉農學校、鄉學村學。這種學校是把中國宋朝、清朝曾推行的「鄉約」制度加以修改補充,以學校為外貌,由「鄉村領袖」(地主紳士)「學眾(農民)」和「有志於鄉村運動」的知識分子(教員)組成。這實際上是「政教合一」的組織,是政治、經濟、教育、自衛的綜合體,既對農民進行宗法思想教育和地主武裝訓練,又行使一鄉(村)的行政權力。山東鄉村建設研究院附設有農場,供本院學生進行農業實習,又是實驗縣農業推廣的場所。
江蘇省立教育學院
30年代期間,以高陽為代表的江蘇省立教育學院設有研究實驗部,在無錫設了惠北實驗區、北夏實驗區等,進行鄉村成年民眾教育、電化教育、農事教育,實行改良蠶桑、養魚植樹開荒,增加農業生產等。
其他鄉村建設學院
除了江蘇無錫、河北定縣、山東鄒平等處和四川鄉村建設學院在巴縣開展鄉村教育運動外,還有上海立達學園農村教育科的工學實驗;浙江湘湖省立鄉村師范學校的農工試驗班;大夏大學民眾教育實驗區金家巷農村念二社民生本位的教育實驗;燕京大學設立的農村建設科及清河試驗區以及南開大學、 金陵大學、 燕京大學、協和醫學院與「平民教育促進會」曾合組的「華北農村建設協進會」等,都曾進行過研究實驗及訓練工作「華北農村建設協進會」於抗日戰爭時期移至貴州定番,改稱「農村建設協進會」,下設鄉政學院,訓練各校四年級生和研究生。重慶的四川省立教育學院,是在四川鄉村建設學院的基礎上建立的,該院於抗日戰爭時期,曾在巴縣等地進行鄉村建設的研究實驗工作。晏陽初也於抗日戰爭時期在重慶附近的歇馬場創辦鄉村建設育才院,後改為鄉村建設學院。成都的華西協合大學文學院鄉村教育系於抗戰後改為鄉村建設系,在該系任課的教師主要來自定縣鄒平和無錫;該系曾編輯出版《華西鄉建》刊物及《鄉農報》等。
㈦ 江蘇省徐州機電工程高等職業學校的師資隊伍
學院具有一支教科研能力很強的師資隊伍,承辦了《淮海職業教育》、主辦了《徐煤黨校》。
參加國家級通用教材開發,主審、主編、參編教材23本,專業有:數控技術、計算機應用、機電一體化、應用電子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采礦技術等。發表學術論文83篇,有54項成果獲獎。該校承擔的《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等課題已通過專家鑒定。學院設有五系、二部,有一支教科研能力很強的師資隊伍:其中教授、副教授62人,「雙師型教師236人。近兩年在省部級正式出版的刊物上發表論文數百餘篇,百餘篇論文獲獎,主審、主編國家級通用教材89本。學院技師張向明在徐州市職業技能比賽榮獲「焊接狀元」稱號;陳子銀老師在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榮獲「第二名」,江蘇省數控技能大賽「第一名」。2008年學院參加四次省市級技能比賽,省級技能比賽二等獎7個,三等獎9個;市級技能比賽一等獎11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13個;該院教師韓騰、崔廣軍、周忠艷、邱德元獲省「優秀實習教師」;吳德平獲江蘇省創新大賽第二名,江蘇省「最佳伯樂獎」。 1、被江蘇省教育廳認定為「江蘇省高水平示範職業學校」、「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學校」、「江蘇省平安校園」。
2、被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評為「二十佳省級高級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在全省11家獲此榮譽的技師學院中總分排名第二,是徐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院校。
3、在國家、省市技能大賽中159人獲獎,其中54人獲金牌、58人獲銀牌、47人獲銅牌,獎牌總數位居全市榜首。
4、闞世元老師在2010年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獲得江蘇省第一名、全國第五名的佳績。 1、被江蘇省教育廳、省科協、省文明辦、團省委、省知識產權局5部門授予「2010年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大賽最佳組織學校獎」。
2、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單位」。
3、被江蘇省人社廳評為「江蘇省技工院校教學管理示範院校」。
4、被徐州市教育局評為「2011年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國賽、省賽)先進單位、特等獎、一等獎第一名」。
5、榮獲第三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最佳組織獎。
6、榮獲第八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工作組織獎。
7、被江蘇省教育廳、省財政廳授予「江蘇省學生資助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8、學校黨委被江蘇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黨組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9、數控技術專業被評為省級五年制高職品牌專業;模具製造技術和數控技術應用專業被評為市級品牌專業;煤礦開采技術被評為市級特色專業。
10、在2011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院摘得一金二銀的驕人成績,其中王亞獲得焊工組全國第一名、李祥雷獲得焊工組二等獎、劉國輝獲得鉗工組二等獎。
11、在2011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我院摘得8枚金牌、16枚銀牌和30枚銅牌,共計54枚獎牌,以94分的總成績在徐州市同類院校中以絕對優勢名列第一名,在全省634所職業學校中名列第7。
12、在2011年徐州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我院奪得65個一等獎,67個二等獎,53個三等獎,獲徐州市總分第一。
13、在2011年江蘇省職業教育創新大賽中,我院獲2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7個三等獎,占徐州市獲獎項目的48%。
14、在第三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大賽中,我院有272篇作品獲獎,位列全省第七,全市第一。
15、在第八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中,我校共有47篇作品獲獎。
16、在江蘇省職業學校第一屆商業計劃書大賽中,我院賈方慶同學獲第一名,並榮獲全國本年度光華創業精神大獎。 1、2012年3月14日,我院被授予「2011年度徐州市行業首選品牌」稱號,成為徐州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公辦職業學校。
2、在2012年徐州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獲71金50銀36銅,總分全市第一。
3、2012年3月在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我院奪得10枚金牌、33枚銀牌、38枚銅牌,獎牌總數和總分位居徐州市第一。
4、學院在代表江蘇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榮獲7金3銅,金牌總數省內並列第一,總分在34所受表彰的中職校、高職校中名列第三。
5、在2012年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得6金7銀3銅,榮獲團體第二名。
6、在第一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中,獲得1銀1銅。
7、在第四屆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1個全國第2名。
8、在江蘇省職業學校創新大賽中,榮獲2金3銀7銅。
9、在第七屆國際發明展覽會暨國際教學新儀器和新設備展覽會上,獲得了2銀2銅。
10、2012年9月,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徐州市2012年職業學校技能大賽(國賽、省賽)特等獎;
11、2012年9月,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2012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單位」;
12、2012年9月,被省教育廳、省文明辦、團省委授予第四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獎」;
13、2012年11月,被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組委會授予「第四屆全國技工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教學組織獎」;
14、2012年12月,被教育部、中央文明辦、中華職業教育社授予第九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獎」;
15、2012年12月,被江蘇省職教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授予「江蘇省德育特色學校」;
16、2012年12月,被徐州市教育局評為「首批徐州市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示範基地」;
17、2012年12月,被徐州市環保局、教育局認定為徐州市「綠色學校」;
18、2013年1月,被徐州市教育局授予「2012年徐州市職業學校『五課』教研工作、『兩課』評比活動」一等獎」(全市唯一)。 1、在2013年徐州市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我院獲一等獎64個,二等獎53個,三等獎28個,總分位列全市第一,學院111名師生入選2014年省賽集訓隊。
2、在2013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中,我院榮獲17枚金牌、24枚銀牌、42枚銅牌,獎牌總數和總分位居徐州市第一。
3、在2013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我院榮獲焊工1金2銀,總成績連續兩年位居全省第三。
4、在2013年徐州市職業教育創新大賽中,我院共有40件作品入圍省創新大賽(全市共選出60件作品),佔全市全部入圍作品的2/3。
5、在2013年江蘇省職業學校「文明風采」大賽中,我院共有120件作品獲獎,獲獎總數位列全省第一,學院榮獲省賽「優秀組織獎」和全國決賽「優秀組織獎」。
6、2013年,學院團委被共青團徐州市委評為徐州市「五四紅旗團委」,並榮獲第十五批「江蘇省五四團委創建單位」稱號。
7、2013年2月,被省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授予「2012年度省屬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8、2013年3月,被江蘇煤監局授予「2012年度全省煤礦安全培訓先進集體」稱號;
9、2013年9月,被省教育廳授予「2013年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單位」稱號;
10、2013年9月,被省教育廳認定為「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學校」立項建設學校;
11、2013年11月,被省人保廳評為「培訓工作成績突出院校」;
12、2013年9月,被省教育廳、省文明辦、團省委授予第五屆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獎」;
13、2013年12月,被教育部、中央文明辦、中華職業教育社授予第十屆全國中等職業學校「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獎」。
㈧ 2019剛剛升為本科的院校
這不好說。有的學校在安徽可能1本招生。在江蘇就2本招生,
㈨ 跪求翻譯:《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書》
這個工作量,似乎10個財富值少了點!
㈩ 張懷西的個人履歷
1951—1952 江蘇常熟蘇南公學銀行系六班學員
1952—1957 江蘇省無錫市人民銀行會計員、人事幹事、信貸員、監察室幹事
1957—1961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學習
1961—1965 北京林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助教
1965—1970 黑龍江省林業幹部學校馬列主義教研室教員
1970—1972 黑龍江省嫩江地區「五七」幹校勞動,訥河縣農村插隊、訥河縣上海知青點指導員
1972—1983 江蘇省江陰縣文教局教研室教研員、江陰縣教師進修學校政治教研組組長
1984—1987 江蘇省江陰縣副縣長
1987—1988 江蘇省無錫市教育局副局長,無錫市政府副秘書長
1988—1993 江蘇省無錫市副市長,民進中央常委、江蘇省副主委、無錫市主委
1993—1997 江蘇省副省長,民進江蘇省副主委、主委、中央委員、常委、副主席
1997 任民進中央副主席、常務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華職業教育社副理事長
2003.3 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當選為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