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數字化教育
A. 說說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進行課堂講授應該注意些什麼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計算機或網路上運用的教學資源。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產物,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的基本前提。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每一位教師信息素養的集中體現。加強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與應用的最終目的是優化教學,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數字化教學資源包括網路課程、聲像資料、電子教案、數字化素材庫等。
B. 數字化教學有哪些優勢
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數字化環境下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也是教育學習的重大變革。數字化教學的加入有助於改變現行課堂教學的缺憾,豐富學習資源,創設寬松、融洽的學習氛圍,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使學生在積極參與、充分交流中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從而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C. PBS高端訪談:為什麼說數字化教育是一把雙刃劍
(檢索原文 不代表個人觀察)
GWEN IFILL:But, first, school districts across the country are going high-tech, incorporating ecational apps and digital programs into the classroom.
But fears about the privacy and security of students' personal information are on the rise.
Special correspondent John Tulenko of Ecation Week reports as a part of our Tuesday night series, Making the Grade.
JOHN TULENKO:Miami, Florida, is taking on one of public ecation's oldest problems: With so many students, how do you personalize instruction? One answer is with computers.
At Miami's iPrep Academy, one-size-fits-all lessons are a thing of the past.
NICOLE RASMUSON, iPrep Academy:We all started at the very beginning, and then some just took off.
JOHN TULENKO:Nicole Rasmuson teaches math, using innovative software.
NICOLE RASMUSON:It's about 70 percent online. And it's a smart program, and so it checks, are they understanding, are they answering questions correctly right away? Are they struggling? Is it taking them a long time to answer questions? Do they keep making mistakes?
JOHN TULENKO:All the while, the computer is crunching and storing data about the students and sending back customized lessons.
NICOLE RASMUSON:It'll ask them, what are your interests? And so, in the word problems, it'll — if one kid's really interested in food, it'll talk about cookies and that kind of stuff. It'll even ask them, what are your friends' names? And then it'll put their friends' names in the problems, too.
JOHN TULENKO:All that gets uploaded, along with student scheles, grades, discipline records, homework and even e-mails, the makings of what some have called a digital profile, that privacy expert Joel Reidenberg fears could someday be used in unauthorized ways.
JOEL REIDENBERG, Fordham University:We're going to have a lot of data floating around, with a lot of very detailed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quite surprising.
One example:What a child eats in the school cafeteria is collected, using a student I.D. card. We can envision a day, for example, that a health insurance company wants to see what they ate when they were third-graders to decide how they were going to underwrite insurance. Is it farfetched? Could be. We don't know.
JOHN TULENKO:Already, students' data has been misused. Google was recently sued for scanning students' e-mail accounts in order to build advertising profiles. The tech giant has since stopped and pledged, along with 214 other companies, not to use student data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But there are a whole lot more companies out there.
SUZETTE LOPEZ, Parent:I'm trying to protect my kids, and there's so much data collection that's going on right now that we we're not even aware of.
JOHN TULENKO:Suzette Lopez is a graphic designer who sends her children to Miami public schools.
SUZETTE LOPEZ:It's these third-party vendors that are what we're partnering with, that we're bringing them in. But then, how much oversight really is there with these partners? Who's keeping an eye on that data?
ALBERTO CARVALHO, Superintendent, Miami-Dade County Public Schools:I think that's absolutely a legitimate concern. But I think responsible school systems that have the appropriate policies and safeguards, quite frankly, rece that threat.
JOHN TULENKO:To protect personal data, Miami Superintendent Alberto Carvalho requires t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use a web portal. All the apps and software inside have been vetted, and the companies must sign contracts that prohibit any unauthorized or commercial use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These rules are strictly enforced.
ALBERTO CARVALHO:I can tell you, the penalties that we apply in Miami when private companies default on their contractual obligation, which is we bar them from future business with the school system.
D. 除了數字化教育還有什麼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
E. 數字化對幼兒園的教育帶來哪些變化
隨著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近年來幼兒園數字化資源建設已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學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一方面為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也對資源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主要指以幼兒園教師、兒童以及家長為使用對象,具有可重用性,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平台上運行的教育信息資料。當前,人們對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認識還存在一些誤區,主要表現為:(1)僅僅從教的角度出發,將資源理解為直接輔助教師開展教育活動的教學資源,如數字化教案、課件等。(2)僅僅從學的角度出發,將資源理解為直接為兒童所用的學習或娛樂軟體。(3)從管理的角度,將資源當成教師教育行為的替代品。為此,本文嘗試從兒童發展生態系統的角度以及當前的政策背景出發,對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內涵進行梳理。
一、從兒童發展生態系統的角度解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
無論是將資源理解為教師的教學資源還是兒童的學習資源,都只從改善教學效果,增進兒童學習能力的角度來理解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資源的直接作用對象是兒童。而事實上,兒童的發展離不開其生活的整個生態環境,受生態系統中各要素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從兒童發展生態系統的角度來思考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能夠幫助我們更全面地把握數字化教育資源對兒童發展的積極作用。
在兒童發展的生態系統中,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與兒童、家長及教師之間均存在雙向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說,資源不僅直接作用於兒童的發展,還能夠促進生態系統中各主體的發展,包括教師與家長。而這種作用又將積極地影響兒童的發展(如圖)。其中,幼兒園教師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的主體,是提升幼兒教育質量的關鍵。因此,數字化資源建設與應用應當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幫助,以支持教師進一步深入了解兒童、有效設計活動、加強對課程的反思以及增進家園聯系,這最終將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以及整個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背景下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內涵的理解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它基於我國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通過科學、明確、具體可操作的指標,反映了國家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合理期望。《指南》的頒布為我們深入理解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
(一)更多樣化地理解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類型
隨著《指南》的頒布,將《指南》中提出的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提出的高質量教育過程有機結合起來成為幼兒園教師新的工作重點。它要求教師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能夠正確理解兒童各年齡段的發展目標,有效觀察、記錄與評價兒童的學習,並結合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狀況開展家園互動。(2)能夠結合《綱要》中的教育理念與《指南》中各年齡段兒童具體的發展目標設計、實施課程。(3)能夠結合兒童評價結果與課程內容反思結果,努力改善教育教學實踐,提升師幼互動質量。教師以上幾方面的專業發展都需要相應的教育資源,包括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支持。因此,對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理解不僅應包括傳統的教與學資源,還應包括:(1)與《指南》配套的反映幼兒學習與發展特點的資源,讓幼兒的學習行為「看得見」。(2)在《綱要》和《指南》指導下,體現過程與內容有效結合的資源,包括高質量師幼互動的參考性資源。(3)便於教師交流和反思的反映現場教學過程的可視化資源。(4)用於分析幼兒發展水平以及教育效能,有助於評價和反思課程有效性的資源。(5)支持幼兒園文化積淀,反映園本特色的課程資源等。這些有關課程構建、教與學、師幼互動、家園互動、兒童發展評價等與幼兒園教育實際密切關聯的數字化教育資源是幼兒園落實《指南》,促進幼兒園質量提升的有效資源。
(二)幼兒園應作為主體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
一般人們認為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很難在幼兒園層面進行,這主要是因為大家把數字化教育資源狹隘地等同於那些用於教與學的視聽動畫等。事實上不盡然,尤其是《指南》頒布後,幼兒園教師能否科學有效地觀察與評價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成為能否有效落實《指南》的關鍵。為提升教師有效觀察與評價兒童的能力,把評價與課程有效結合起來,幼兒園可以作為主體建設一系列有利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數字化教育資源。
比如,教師應依據《指南》指出的各年齡段兒童的發展目標來觀察與評價兒童的發展,並根據評價結果反思課程的設置。幼兒園可以藉助園本教研,通過讓教師撰寫並交流兒童的學習故事來分享觀察心得,在提高教師觀察與評價兒童能力的同時,積累與建設數字化教育資源——有關幼兒學習故事的資源。幼兒的學習故事通常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發生了什麼」,可藉助文字、圖片或視頻對兒童的自發游戲、學習活動情景進行真實描述。第二部分是「學習了什麼」,即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包括兒童對各領域內容的學習水平及其學習品質)進行解讀、評價和回應。第三部分是「接下來的教育策略」,這是對教師接下來該如何進行指導的計劃與思考。通過不斷的積累、篩選、完善與整理,學習故事的第一部分內容就可以成為生動、直觀呈現兒童在五大領域中是如何學習與發展的資源,第二部分內容則可以成為體現教師如何看待兒童的學習行為、如何適宜地評價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資源,第三部分內容則能成為體現教師如何結合兒童的表現反思當前教育行為並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思考與調整的資源。這些數字化教育資源的積淀與進一步的合理運用既可以成為園本教研的主題或培養新教師的途徑,又可以成為幼兒園文化積淀中很有意義的一個部分。
由此可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形式非常豐富,幼兒園完全可以自行建設,而且這樣的資源建設對於幼兒園的意義與價值更大。通過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建設,幼兒園可以鞏固園本教研的效果,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最終提高園所整體教育質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提煉、整理與結構化的過程,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可能會迷失在資源的海洋里。將資源的積累變成了資料的堆積,這是幼兒園在教育資源建設中應該避免的誤區。那麼,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呢?
三、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原則
(一)系統性
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系統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從管理的角度將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看作一個系統工程,這首先需要園長具有相應的領導
力,要在宏觀把握幼兒園文化建設和教育質量建設的基礎上明確資源建設發展的方向,有所為有所不為;二是應該以系統的思維方式開展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對資源的類型、資源建設的途徑、資源的收集時間、資源的編輯與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明確的規則和程序,並確定相應的保障機制與激勵機制。
(二)有意性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有意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識地去建設資源。一方面,每一次資源收集之後就應該根據系統設計的框架給予一定的編碼,即給資源貼上相應的標簽,明確資源所反映的內容和作用;另一方面,還應該依據形象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原則對每一個資源進行及時的剪輯與整理。比如,傳統的教育案例通常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現,教師只能大概了解活動的計劃與思路。教學過程錄像則可能因為時間過長、無用信息過多等原因,教師不願意從頭到尾細看,而且由於容量較大,在儲存和傳輸方面也存在較多不便。通過文字、圖片與視頻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完整教學過程的可視化教案,既能使教師快速、清晰地了解整個教學過程的脈絡,又能使教師對教學過程中重要的、關鍵性的師幼互動過程加以聚焦,還可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以及完成的作品,這樣的可視化教案資源建設既反映了資源建設的有意性,又體現了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三)特色性
幼兒園的辦園特色是指幼兒園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某些方面不僅優於其他方面,也優於其他幼兒園的獨特品質。個性與特色是一所幼兒園的競爭力之所在,它賦予幼兒園發展以強勁的生命力。幼兒園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應該積累傳承本園最具特色的教育資源,這也是積淀園所文化的有效方式。事實上,幼兒園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不可能面面俱到,特色教育資源的建設可以成為幼兒園辦園特色建設的一部分,長期的資源建設將會成為一所幼兒園獨特的、優質的、穩定的教育特徵。這樣的特色創建能夠拓展和豐富幼兒園教育的內涵,有效擴大幼兒園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四)持久性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人們的堅持不懈。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的意義也體現在過程與結果的有效結合上。一方面,教師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得以更有效地了解兒童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內化對兒童成長的理解,以及對課程設置適宜性與有效性的認識。另一方面,持久地、來自不同角度的資源積累與建設,能更好地體現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價值。比如,通過對大班幼兒運用戶外綜合性攀爬設施開展活動所進行的觀察積累起來的數字化資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安全、有效、符合戶外活動的組織特點等是設計、添置戶外綜合性攀爬設施的原則。這些通過長期積累形成的案例凸顯出更全面、更智慧的信息。
總的來說,在信息化發展和《指南》頒布實施的背景下,我們應該拓寬對於幼兒園數字化教育資源的認識,以兒童發展生態系統的視角來理解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以園本教研為切入口有意識、有目的地建設能夠促進教師、家長與兒童共同發展的有質量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凝煉幼兒園文化,最終提升幼兒園的教育質量。
F. 什麼是職能教育
應該是智能教育。
「智能教育」工程—873計劃
以"促進均衡和公平、提升效益"為導向,以"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為最終目標,深層次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加快教育現代化步伐,整體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與效益。以建設終身學習服務平台為抓手,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民群眾綜合素質的提高。在科學發展觀、現代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優化完善佛山市教育信息生態系統,並開展相關的研究與實踐;在系統工程理論指導下,全面、完整、系統規劃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公用服務平台——"數碼學習港",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區域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與運行機制。具體落實:"一個目標,兩個基本點,三個數字化,四個要素有機結合,五個原則,六個創新點,七項工作和八個數字化中心"。
一個目標:
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與效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智慧人"的發展,逐步構建終身學習體系。
兩個基本點:
促進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三個數字化——3e時代:
教學數字化、學習數字化、管理數字化(建成「天—地網合一」的教育城域網路和「數字化校園群」,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教學、學習與管理中,信息技術成為教師的基本教育技術能力和學生的學習技能,並為教育管理與決策提供充分的支持。)
四個要素:
「路、車、貨和駕駛員」 (四個要素有機融合,推進佛山地區教育快速進入「3e時代」。)
五個原則:
整體推進原則——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向縱深高效發展,對佛山教育信息化的第三階段作統一部署,全面推進教學數字化、學習數字化、管理數字化;
分步實施原則——第三階段的教育信息化項目內容多、層次高、投入大,需要分步建設與實施,邊建設邊應用;
資源共建共享原則——繼續發展優質教學資源的建設,建立有效的機制與措施,大力推進「區域教學資源超市」的建設,促進教育的均衡與公平發展,創新數字化教學的新方法新模式。
全程管理原則——應用信息技術的先進手段,建立統一的平台,多種應用業務並列發展和全程計算機管理,使教育管理、教學管理與應用實現有序發展。
標准統一原則——系統開發、數字採集等標准採用國家規范。
六個創新點:
實現「平台結構創新、服務體系創新、運營模式創新、應用實踐創新、網路環境創新、應用理論創新」。
七項工作:
啟動「教師專業水平提升計劃、信息化教學提升計劃、教育品牌創建計劃、教學資源引進計劃、綠色健康上網計劃」,快速提升教育信息化的績效與品位,促進
師生信息素養的創新發展。同時,建議啟動「政府公職人員提升計劃、專業技術人員提升計劃」,全面提升佛山市公職人員的綜合水平,逐步構建學習型社會,探索終身教育體系的機制,促進發展。
八個數字化中心:
建立「學習中心、教與學資源中心、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心、家校互聯中心、教育教學決策支持中心、遠程教育考核中心、教育信息中心和教育信息化服務中心」
等八大教育信息化虛擬中心,促進教育信息化業務的條理化和結構化發展,使教育信息生態系統得到不斷完善,體現數字化的學習、工作與生活。
G.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意義與挑戰是什麼
數字時代的來臨,為知識與文化的傳播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也為高等教育教學帶來了驚喜與震撼。尤其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給各學科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空前的便利與支持,給教與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意義,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教學實踐表明,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對於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極佳的路徑。數字時代年輕一代所具有的優勢通常超過年長者,這種並非個體性因素造成的優越,已越來越得到認同,這也是人類在數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獲之一。數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學習理念已成為一種網路的標識性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理念培養的往往是一種互動精神,而互動能協助孩子成長,培育其開發本身的價值,訓練其判斷分析力,評估力,批判力及幫助他人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及時地引導學生開發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並由此培養學生的發現、思考、分析及判斷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結構,根據學業的需要,自行斟選、組織相關教學資料和學術信息,並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得出自己的觀點見解。
學生通過接觸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得到信息素養的培養。建構知識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選取與利用等環節的實踐,學生的學習從以教師主講的單向指導的模式而成為一次建設性、發現性的學習,從被動學習而成為主動學習,由教師傳播知識而到學生自己重新創造知識,研究表明,在數字化時代和信息社會,學生達到能夠自主學習的重要的前提還取決於具有怎樣的信息素養。讓學生直接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無疑是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大好機會,也是檢驗其學習能力、學習收獲的最佳方式和途徑之一。
相對於學生,教師面對數字化教學資源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戰:
(1)數字化時代,對教師的角色觀念必須有新的認識和定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受制於條件,教學大都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結構是線性的,以教師的單向傳播為主,多數情況下學生是被動的接收者,學習的自主性難以體現。教師的專業背景,知識取向和個人喜好等因素均對教學內容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中心和權威地位,掌握著主要的話語力。應該說,在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里,傳統的單向傳播式(也稱廣播式)的教學模式,幾乎稱得上是最佳選擇,並在人類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過並還在起著重要作用。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以往的教與學的結構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戰,學習知識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單一的,不僅有紙媒文化,還有電子媒介尤其是網路上的各種數字化知識和資源,都對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戰。網路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師和學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條件,面對同樣的信息資源,這無疑給教師提出新課題。學生在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方面所表現出的優越性,教師不僅不能迴避和視而不見,更應給予鼓勵和激發,「弟子不必不如師」,教育的本質重在超越,這才是教育的本質性的目的和訴求。
(2)面對數字化時代教學的新挑戰和新課題,教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面對新的教學形勢和教學條件,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由於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數字信息資源,教師必須將教學內容重點定位在學科和課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學中適度加入自己通過研究分析歸納,對學科與課程的重點問題做出自己的整理、評價和前瞻,並將本學科中出現的前沿性問題加以介紹講解,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形成敏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提供了知識系統的延伸和引導,益於專業素質的培養。
(3)教學內容重點還應確定在知識的深度性方面,即教學必須向深度開掘。在教學中加強內容的深度性不僅是信息時代使然,更是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某一問題應盡可能地提供有見地的,有科研含量的個人見解,這也是學生異常歡迎的和希望聽到的。這無疑會使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形成良性的鏈接與互動,真正實現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深化的良好局面,這無疑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理想境界。
H. 什麼是數字化教學資源
1、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功能可分為:
教學素材和輔助程序兩種。教學素材是指在教學中可以用到的文字、圖片、動畫以及數字化視頻和音頻等資源,輔助程序則用於幫助學生解決某些學習問題,如學習時碰到一個英語單詞不了解含義,就可以在網路英漢雙解程序中查找有關的信息。
基於校園網的教育輔助程序的一個優勢是程序更新方便,不用每台計算機都重新安裝,只需在伺服器上進行設置即可。
2、按資源的組織方式可分為:
教學素材(資料)庫、課件庫、教案庫、試題庫、論文庫、數字圖書庫等。
3、按資源的檢索方式可分為:
目錄檢索、關鍵詞檢索和全文檢索。
4、按資源的使用對象可分為:
教師專用資源和共用資源。教師專用資源包括教案、論文、試題等,共用資源則包括教學素材、數字圖書和輔助程序等。
(8)什麼是數字化教育擴展閱讀:
有了數字化資源跟著就會出現數字化教學。
數字化教學就是利用多媒體教室、電腦等現代化多媒體載體進行的教學。數字化校園是以數字化信息和網路為基礎,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上建立起來的對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生活服務等校園信息的收集、處理、整合、存儲、傳輸和應用,使數字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的一種虛擬教育環境。
通過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應用(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在傳統校園基礎上構建一個數字空間,以拓展現實校園的時間和空間維度,提升傳統校園的運行效率,擴展傳統校園的業務功能,最終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從而達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I. 尚禪教育的全數字化學習平台有什麼用
配合以各個訓練產生的數據,尚禪教育的專屬顧問就可以通過數字化平台,對學員進行引導式的學習或者理順思路。對一些疑難點,可以做出診斷,一針見血的給出針對性的各種指導意見。
J. 名詞解釋:數字化教育資源
數字化教育資源有兩個要素構成:數字化硬體教育資源和數字化軟體教育資源。所謂數字化硬體教育資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計算機、投影儀、視頻展台、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像機等數字化設備。數字化軟體教育資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軟體、課件、視頻、音頻、網路課程、軟體標准、數字化期刊資料庫等。數字化教育資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軟、硬體教育資源。
這樣解釋可以嗎??能夠理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