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教育心理學b復習資料

教育心理學b復習資料

發布時間: 2020-11-23 13:04:38

教育心理學-單選題

1、A 正強化2、B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3、A"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 4、B 5、D 6、B 7、A 8、C 9、B 10、A

⑵ 教育心理學——單選題2

1、C: 盡可能地讓呈現主題的時間與學生需要使用到這些主題相關知識的時間相互接近

2、D: 關系轉換理論
3、C: 安德森

4、A: 智力技能中規則的遷移

5、D: 用實驗事實否定了形式訓練說
6、A: 形式訓練說
7、C: 在後繼學習中,解決相似問題速度提高
8、A: 奧斯古德的三維遷移模式

9、D: 通過廣義知識教學可以全面發展認知能力

10、 B: 認知結構

認真回答請採納!

⑶ 根據加涅的理論,舉例說明學習的不同階段及其所需要的條件(教育心理學B)

加涅的學習條件理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改變,這種改變能夠保持,而不能把它單純地歸之於生長的過程」。學習過程是發生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在活動,輸入的信息可以因各種不同方式的外在條件而得到變換、改變和增強,當一些外在條件按照發動、激化、維持、促進學習的內部過程的種種方式加以計劃和執行時候,就是教學。也就是說教學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發動、激發、維持和提高學生學習的一整套條件。他從這一學習觀和教學觀出發,提出如何根據不同類型學習和不同特點來設計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條件,從而形成了以學習類型和教學設計為特點的加涅教學模式。
1、教學目的
加涅認為,學生通過學習所獲得的應該是「成果」,他說:「要成為一位有效能的問題解決者,每個人多少必須獲得一些有組織的知識,這類知識是由內容方面的原則所構成,而不是由啟發技巧方面的原則所構成。」因此,教學主要是由教師確定好讓學生獲得些什麼樣的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得到預期的學習結果。對教學目標的分類,也就是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學習結果包括言語信息、智力技能、認知策略、態度、動作技能。
2、教學程序
加涅認為,學習是一個過程,每一過程都有開端和結尾,因此可以把這些過程分為若干階段,每一階段需要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在各加工階段中發生的事情稱為學習事件。他根據學習和記憶的現代信息加工理論,把學習過程分為動機、領會、習得、保持、回憶、概括、作業、反饋等八個階段。
⑴動機階段。加涅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受動機推動的,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必須關注學生力圖達到某種目的的誘因動機,學生一旦有了這種動機,他的行動就會指向這一目的。期望是學生對完成學習任務後將會得到滿意結果的預測,是「持續不斷的心向」,它傾向於努力實現某個目標。形成動機或期望,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預備階段,
⑵領會(注意、選擇性知覺)階段。有了學習動機的學習,應准備接受與學習有關的刺激。對刺激的靈敏性稱為注意,它起控制執行過程的作用,對某些刺激予以加工;當學生所注意的刺激特徵從其他刺激中分化出來,這些刺激特徵就被進行知覺編碼,貯存於短時記憶中,這一過程被稱之為選擇性知覺。
⑶習得(編碼)階段。嚴格說來,只有當學生注意或知覺外部情境之後,學習過程才真正開始。這一階段涉及到對新獲得的刺激進行知覺編碼後貯存在短時記憶中,然後再把它們進一步編碼加工後轉入長時記憶中。
⑷保持(貯存)階段。學生把習得的信息經過編碼以後,即進入長時記憶貯存階段。這一階段,編碼貯存的信息,有些會經久不衰,有些會逐漸消退,與此同時,新舊記憶相互干擾,有時會產生遺忘現象。
⑸回憶(檢索)階段。學生把所學到的東西復現出來,以檢驗學習的結果。
⑹概括階段。即學習的遷移,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各種新的情境中。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某件事情時經歷的情境越多,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⑺作業階段。通過作業來反映學生是否已掌握了所學的內容,對有些學生來說,作業是為了獲得反饋,對有些學生來說,通過作業,看到自己學習的結果,能獲得一種情感性的滿足,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⑻反饋階段。當學生完成作業後,他馬上會意識到自己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時教師給予反饋,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作業是否正確。
加涅認為,教學過程的任務是促進和增強學習者內部的學習過程,因而教學階段與學習階段是完全吻合的,在每一教學階段中發生的事稱為教學事件(teaching events),是學習的外部條件。他根據學習過程的八個階段,提出了教學應遵循的八個程序。
⑴激發動機。教學中的所講授的內容應能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到有趣,以喚起學生的動機,並把學生的興趣與對未來期望聯系起來。
⑵告知學習者目的。告訴學生在學習結束時將會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使學生形成學習的心理定勢。告訴學生目標,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結果形成較具體的期望。
⑶指引注意。指導學生注意有關內容,有助於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材的核心內容上。因此,教師可以採用各種手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手勢、動作、表情、語調等,或運用教學手段,如掛圖、幻燈、錄音、錄像等,以引起學生視覺上的興趣。
⑷回憶刺激。教師在授新課之前,要經常讓學生回憶先前所學習的內容。如果學生正在學習一種新的心智技能,那麼下屬的技能就必須回憶(檢索)出來,以便能將它們作為瓣技能的一部分而加以重新編碼;如果學生正在學習言語信息,那麼就需要把先前學習的知識回憶出來,使之成為獲取新信息時有意義背景關系中的一個。
⑸提供學習指導。指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加以編碼,使學習變得有意義。在學習指導中,教師可採用建議或提問等形式指導學習者自己制定編碼方案。
⑹增強保持。為了增強學生保持和提取已習得的內容,教學中可利用表、圖等形式,使學習者找出檢索的線索,利用間隔復習的形式來保持信息。
⑺促使學習遷移。這里的遷移包括縱向遷移,即教師通過提問和提示,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遷移到新的學習內容中;橫向遷移,即教師向學生提供需要使他掌握知識的新任務(問題解決),使學生把學習內容運用於其他情境中。
⑻引出動作、提供反饋。教師提供讓學生做作業的機會,讓教師看到學生是否已經保持了所學會的內容,是否掌握了教學最接近的結果。
加涅強調,教學事件應與學習者內部因素相匹配。為此,他設計了教學事件與學習過程之間的聯系圖。(另見附圖1)
學習階段和教學事件的關系。教學事件描繪了由支持內部學習過程的教學所執行的功能。
3、教師角色與教學策略
加涅認為,教學是由教師對外部條件的計劃和控制所組成的,「作為教學的管理人員,教師的工作就是帶著使必要的學習過程生動活潑的目的,去計劃、設計、選擇並監督外部條件和安排」。因此,加涅充分肯定了教師的作用,主張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由教師來控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設計者」、「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教學中可運用以下教學策略。
⑴教學設計策略
加涅認為教學就是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條件,以支持、激發、促進學習的內部條件,因此,需要對教學進行整體的設計,從教學分析、展開及評價三方面作出系統的籌劃。(另見附圖2)
加涅說,教學設計是規劃教學系統合理有序的過程,包括確定教學目標,考察學習者特徵,確定業績目標,分析學習任務,規定教學事件,選擇教學媒體,評定學業成績等。
①確定教學目標。即評估分析教學需求,找出教學現狀與預期狀況之間的差距,對各種需求加以篩選、甄別,列出一種或幾種需求作為優先考慮的需求。
②學習任務分析。即對照學習結果,將每一種學習結果分為由低到高的不同層次任務,然後從最容易實現的任務開始,逐步實現最高的任務。
③確定起點行為和特徵。即確定讓學生在介入學習活動時需要的先決條件,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選擇一個合適的教學起點,同時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特質,允許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進度。
④擬定業績目標。即對學習任務和學習者本身進行分析之後,將比較籠統的教學目標或教學需求轉化為具體詳細的業績目標,它一般按照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來說明,包括行為(做什麼)、條件(在什麼情境中)及標准(達到什麼要求)等。
⑤編制標准參照測驗項目。即利用業績目標提供的標准作出教學診斷和定位。通過診斷使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的個別需要;通過定位使教師對全體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運用標准參照測驗能檢查出學生在課堂上的進步與不足,以便進行查漏補缺。
⑥提出策略。即教師通過課的教案設計,制定幫助學生努力達到業績目標的計劃。
⑦選擇教學內容。即為了符合預期目標,教師尋找適當的材料或對原有教材內容進行改編或調整。
⑧設計和實施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即為了修正和改進教學內容,必須對教學內容在推廣使用之前,先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使用,以了解教學內容的試用效果,如可行性、可用性、有效性等。在完成了形成性評價以後,在學期或課程結束時,對教學是否有效作出結論。
⑵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在開學頭幾周內,要堅持課堂常規管理,如問候學生,委派任務,告知何處放個人物件,如何去盥洗室和水房等;經常點名檢查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把沒做家庭作業的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用足夠的時間向學生講解班級的規章制度,讓學生自我檢查家庭作業。運用管理策略,可使學生開學伊始就井然有序,讓學生有章可循,對於促進學生學習大有裨益。
⑶指導策略。
指導策略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加涅用大量研究來說明良好的指導策略,如能夠用清晰的方式告訴學生學習目標;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材料清晰地陳述課文;教師的教學要適合學生的興趣、技能水平和注意廣度;提出問題,給學生創造反饋的機會,以加強信息的組織,以及提高學生正確學習的可能性;在掌握新知識前,引導學生回憶先前所學的知識;留心指導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4、學習策略
加涅認為,學生學習速度的快慢與學生信息加工方式的是否得當有關。因此,信息的加工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策略。
⑴選擇性注意的策略,即知道學習目標,使學生的注意力從一開始就導向有關材料,促使材料成為視覺焦點和記憶的中心。
⑵編碼策略,即將學習材料意義化的過程。它使學生把合適的提取線索與需回憶的內容聯系起來。包括:精製,即為提取儲存於長時記憶中的知識提供途徑;組織策略,即將知識進行歸類、概括,並根據知識間的關系加以編碼。
⑶知道何時使用某一策略,即學生對標准任務的了解,知道所學材料對今後學習的意義,以及對學習任務採用何種策略等。

⑷ 教育心理學研究設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 )A教育性原則 B客觀性原則 C系統性原則D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書是對的,答案是ABCD

⑸ 多選.教育心理學研究學生身心發展主要包括() A.語言發展B.身體發展 C.認知發展D.人格發展

ABCD。教育心理學研究學生身心發展的身體和心理的發展變化,其中心理方麵包括忍住發展、語言發展、人格發展等方面的變化。

⑹ 教育心理學未來發展的著力點是在於 A學習心理B學生發展C學生差異D學科教學心理

ABCD應該是分別代表幾個方向,若必須選擇的話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根本目的

⑺ 請問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A、教育心理學B有什麼區別

教育學考的是教育學A是針對教師的心理學科目。教育心理學涵蓋的內容比A要廣,研究的內容要多。從這方面看,學A要簡單一些。要說影響,他們是相通的。只是復習起來難度要大一點。

⑻ 多選題 下列選項中,屬於教育心理學研究內容的是( )。 A教師心理B個體差異C教學心理D學習心理

ABCD都屬於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因此,全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