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

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

發布時間: 2020-11-23 19:02:27

『壹』 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有哪些

北京市(8個)
北京市交通學校
北京商貿學校
北京市外事服務職業高中
北京市勁松職業高中
北京海淀走讀大學
北京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北京市工貿高級技工學校
北京市豐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培訓

天津市(5個)
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
天津鐵路工程學校
天津市南開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天津市電子信息高級技術學校
天津市連邦計算機職業技能培訓中心

河北省(10個)
承德市人民政府
唐山市教育局
河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涿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南宮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鹿泉市職業教育中心
邢台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省冶金高級技術學校
秦皇島市高級技工學校
廊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山西省(6個)
太原市教育局
晉中市教育局
山西省建築材料工業學校
太原市人民警察學校
太原鋼鐵集團公司技工學校
山西省萬榮縣技工學校

內蒙古自治區(5個)
內蒙古電子學校
呼和浩特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教育局
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冶金高級技工學校

遼寧省(7個)
桓仁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遼寧省鐵嶺農業學校
沈陽市計算機學校
大連電子學校
沈陽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大連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鞍山市職業技能訓練中心

吉林省(4個)
長春市人民政府
吉林省雙遼市農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吉林市女子職業高級中學
吉林省電子信息高級技術學校

黑龍江省(5個)
佳木斯市教育局
集賢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東亞學團技工學校
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術培訓中心

上海市(8個)
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
上海市東輝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衛生學校
上海電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上海市職業培訓指導中心
上海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上海石化工業學校

江蘇省(14個)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科教文衛處
江蘇省財政廳科教文處
江蘇省發展計劃委員會社會發展處
南京市江寧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江蘇省無錫職業教育中心校
銅山縣教育局
常州市教育局
蘇州市教育局
鹽城市教育局
江蘇省宿遷職業高級中學
蘇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南京高級技工學校
鹽城市高級技工學校
揚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浙江省(11個)
杭州市教育局
寧波市教育局
浙江科技工程學校
浙江信息工程學校
浙江省臨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浙江省義烏市城鎮職業技術學校
舟山職業技術學校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平湖市就業培訓中心
寧波高級技工學校
溫州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

安徽省(8個)
安慶市桐城望溪高級職業技術學校
蕪湖市工業學校
靈璧縣教育局
霍邱縣陳埠職業高級中學
合肥市職業教育中心
蕪湖機械學校
蕪湖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安徽馬鋼高級技工學校

福建省(8個)
福建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福清龍華職業中專學校
福建對外貿易學校
廈門市工業學校
永安職業中專學校
廈門市高級技工學校
龍岩市高級技工學校
福建省閩東中等技術學校

江西省(6個)
江西省南康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蘆溪縣教育委員會
藍天職業技術學院
江西省九江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江西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職業培訓處
江西電力高級技工學校

山東省(16個)
濟南市教育局
青島市教育局
煙台市教育局
濰坊市教育局
曲阜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泰安機械電子工程學校
山東省淄博商業學校
威海市水產學校
山東省費縣職業中專
山東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
山東南山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省第二高級技工學校
山東省煙台高級技工學校
山東省威海市高級技工學校
山東省新泰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

河南省(15個)
鄭州市教育局
河南省商業學校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開封縣教育委員會
河南省平頂山市經濟管理學校
濮陽縣職業技術學校
河南省新縣職業高級中學
河南省靈寶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新鄉市信息工程學校
河南電器化中等專業學校
河南省博愛縣農業中學
林州市教育體育局
鄭州市技工學校
鄭州煤炭高級技工學校
鄭州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

湖北省(9個)
武漢市教育局
宜昌市教育局
黃岡市教育局
湖北省鍾祥市職業高級中學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襄樊市襄城區職業高級中學
湖北省咸寧應用科技學校
東風汽車公司高級技工學校
湖北省黃岡高級技工學校

湖南省(11個)
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涉外經濟職業學院
岳陽市教育局
株洲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株洲鐵路機械學校
長沙縣職業中專學校
安化縣人民政府
衡陽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湖南省湘潭電機高級技工學校
常德市就業培訓中心

廣東省(11個)
廣東白雲職業技術學院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佛山市華材職業高級中學
順德市教育局
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省水產學校
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肇慶市高級技工學校
深圳市職業技能訓練中心
廣州市海珠區勞動訓練中心
廣東工業大學職業技能鑒定所

廣西壯族自治區(7個)
廣西來賓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廣西農業學校
南寧市教育局
柳州市教育局
柳州鋼鐵(集團)公司高級技工學校
廣西石化高級技工學校
廣西桂林烹飪旅遊高級技術學校

海南省(3個)
海南省海口旅遊職業學校
白沙黎族自治縣教育與科學技術局
海南省高級技工學校

四川省(9個)
綿陽市教育局
成都市教育局
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內江鐵路機械學校
四川機電技術學校
四川省射洪縣職業中專學校
成都勞動職業培訓學院(技工學校)
德陽市電子科技學校
綿陽市交通技工學校

重慶市(5個)
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第一職業中學校
重慶社會工作職業學院
重慶市渝北職業教育中心
重慶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
重慶市行知技工學校

貴州省(3個)
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貴州電力學校
貴州省電子信息高級技工學校

雲南省(4個)
曲靖市教育局
昆明市第二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雲南省財貿學校
雲南省化工高級技工學校

西藏自治區(2個)
西藏山南地區中等專業學校
日喀則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陝西省(8個)
渭南市教育局
彬縣人民政府
神木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漢中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陝西省工商高級技工學校
陝西省渭南扶貧職業技術學校
安康市勞動就業訓練中心

甘肅省(4個)
甘肅省靜寧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
甘肅省張掖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甘肅省平涼地區技工學校

青海省(3個)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職業中學
青海省交通學校
青海省芒芒技術學校

寧夏回族自治區(4個)
寧夏隆德縣職業中學
寧夏商業學校
寧夏石嘴山職業技術學院
寧夏水利技工學校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個)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教育局
阿克蘇市教育委員會
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機械電子高級技術學校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高級技工學校
烏魯木齊銀兔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高級技工學校

企業(12個)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石化集團齊魯石油化工公司
鄭州鐵路局
中國葛洲壩水利水電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鐵路局北京鐵路分局
天津港務局
廣東格蘭仕企業(集團)公司人力資源部培訓中心
聯想集團有限公司

『貳』 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是在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親自提議下、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1997年12月經江蘇省教委批准成立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培訓學院,主要承擔面向蘇州工業園區外商投資企業的非學歷一年制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培訓。1999年9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學院籌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試辦大專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2001年3月,學院被教育部定為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2001年5月,經江蘇省普通高校設置委員會評審通過,報請江蘇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的專職教師全部面向全國招聘,並赴新加坡等國接受過專業培訓。目前開設機電一體化、精密加工、模具設計與製造、工業電子、現代通信工程、計算機網路技術、微電子製造技術、現代物流技術和商務管理,游戲動畫設計等專業,在校全日制學生2600人,建築面積約50000平方米。
學院目前共有三個校區:
本部:本部校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蘇茜路,處於園區核心地帶,與日立、旭電、歐萊雅、歐尚等跨國公司為鄰,創建於 1998 年,是學院的管理中心,也是機電工程系、精密工程系、藝術系、公共學科部、繼續教育學院所在地。
北校區:北校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高新技術產業區,建立於 2004 年 5 月,目前專業系部以電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為主。
南校區:南校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等教育區,建立於 2006 年 4 月,目前專業系部以工商管理系、外語系、建築工程系為主。

『叄』 全國職業教育資格認證證書cveqc有用嗎

證書都是有用的,但主要看你後台,有些事量身定製的游戲

『肆』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的計劃的組織實施

1.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教育部、財政部每年下達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年度計劃,公布培訓專業、培訓機構名單,分配各省(區、市)教師培訓名額。培訓機構具體組織培訓工作。
2.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由各省(區、市)教育、財政部門自行組織。財政部、教育部可根據各地培訓工作完成情況,以及國家級培訓的選派組織等情況,對各省(區、市)予以適當獎勵資助。
3.重點專業師資培養培訓方案、課程和教材開發。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和全國職教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按要求填寫重點專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項目申報書,教育部、財政部組織專家評審,評審結果經教育部、財政部審核同意後據實核撥經費。
4.中等職業學校緊缺專業特聘兼職教師資助計劃。每年年底,各省級教育行政、財政部門按照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要求,申報擬資助的學校、專業和經費使用方案,報財政部、教育部審核。財政部、教育部根據各地上報的經費申請和經費使用方案下達經費。在實施過程中,各地要嚴格按照中央財政資助額度,足額使用經費,並確保專款專用。

『伍』 求全國知名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北京世健聯,公共營養師、健康管理師的培訓機構,國際品牌好品質、濃縮精華更實惠。

『陸』 職業技能培訓機構辦學許可證需要什麼條件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2017年9月1日起施行)

第十條 舉辦民辦學校的社會組織,應當具有法人資格。

舉辦民辦學校的個人,應當具有政治權利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民辦學校應當具備法人條件。

第十一條 設立民辦學校應當符合當地教育發展的需求,具備教育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

民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參照同級同類公辦學校的設置標准執行。

第十二條 舉辦實施學歷教育、學前教育、自學考試助學及其他文化教育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許可權審批;舉辦實施以職業技能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的民辦學校,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許可權審批,並抄送同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申請籌設民辦學校,舉辦者應當向審批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1、申辦報告,內容應當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2、舉辦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

3、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

4、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5、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籌設民辦學校的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同意籌設的,發給籌設批准書。不同意籌設的,應當說明理由。

籌設期不得超過三年。超過三年的,舉辦者應當重新申報。

第十五條 申請正式設立民辦學校的,舉辦者應當向審批機關提交下列材料:

1、籌設批准書;

2、籌設情況報告;

3、學校章程、首屆學校理事會、董事會或者其他決策機構組成人員名單;

4、學校資產的有效證明文件;

5、校長、教師、財會人員的資格證明文件。

第十六條 具備辦學條件,達到設置標準的,可以直接申請正式設立,並應當提交本法第十三條和第十五條(三)、(四)、(五)項規定的材料。

第十七條 申請正式設立民辦學校的,審批機關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並送達申請人;其中申請正式設立民辦高等學校的,審批機關也可以自受理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並送達申請人。

(6)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擴展閱讀:

以下是關於進一步規范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

新設立民辦學校許可、登記管理工作

1、2017年9月1日起,凡新設立的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要註明營利性或非營利性辦學形式並進行許可登記。

2、新開辦的營利性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按照工商部門管理規定製定學校章程,按照《關於規范營利性民辦技工院校和營利性民辦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名稱登記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第九條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辦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之規定,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

3、非營利性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按照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規定製定學校章程,符合《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事業單位登記管理規定的,根據《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第七條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辦法》第十三條之規定的,分別到民政部門、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機關登記。

4、現有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在未做出非營利性或營利性選擇前,應按照非營利性民辦非企業單位要求進行辦學和管理,不得再提取或變相提取合理回報。

5、重新換證和新登記的民辦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都應在章程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第九條之規定,增加黨組織建設的。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實施細則

『柒』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中華職業技術學院 對比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開放分類: 學校、高校、江蘇、蘇州

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是在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親自提議下、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1997年12月經江蘇省教委批准成立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培訓學院,主要承擔面向蘇州工業園區外商投資企業的非學歷一年制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培訓。1999年9月,江蘇省政府批准學院籌建「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試辦大專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2001年3月,學院被教育部定為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2001年5月,經江蘇省普通高校設置委員會評審通過,報請江蘇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的專職教師全部面向全國招聘,並赴新加坡等國接受過專業培訓。目前開設機電一體化、精密加工、模具設計與製造、工業電子、現代通信工程、計算機網路技術、微電子製造技術、現代物流技術和商務管理等專業,在校全日制學生2600人,建築面積約50000平方米。
學院目前共有三個校區:
本部:本部校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蘇茜路,處於園區核心地帶,與日立、旭電、歐萊雅、歐尚等跨國公司為鄰,創建於 1998 年,是學院的管理中心,也是機電工程系、精密工程系、藝術系、公共學科部、繼續教育學院所在地。
北校區:北校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高新技術產業區,建立於 2004 年 5 月,目前專業系部以電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為主。
南校區:南校區位於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等教育區,建立於 2006 年 4 月,目前專業系部以工商管理系、外語系、建築工程系為主。

學費貴了點,光培養費就一年10000

『捌』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的基本思路和原則

1.統籌規劃,分級實施。各級有關部門要精心策劃、周密安排,以提高專業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為重點,著力培訓一批具有「雙師」素質的專業骨幹教師。按照中央、省(區、市)兩級組織的方式,中央財政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實施中主要起引導和示範作用,地方財政等部門單位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在教師隊伍建設中發揮主體作用,整體推進該計劃的實施。
2.明確責任,分擔成本。中央重點支持的3萬名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按成本撥付培訓經費;地方支持的12萬名骨幹教師省級培訓,由地方財政、學校和教師分擔培訓成本;探索建立鼓勵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培訓的有效機制,為計劃的全面實施調動更廣泛的社會資源。
3.鼓勵競爭,支持創新。積極引入競爭機制,採取培訓機構申報、專家評審認定的項目招標方式,充分發揮職教師資基地和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的主體作用,廣泛調動有條件的實訓基地和企業的積極性,不斷優化培訓資源配置。支持鼓勵職教師資基地和師資專業技能培訓示範單位不斷更新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完善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項目體系,促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
4.重點扶持,推動改革。通過中央財政支持,資助中等職業學校面向社會廣泛聘請各類優秀人才兼職任教,在緩解中等職業學校緊缺專業教師不足問題的同時,積極探索和推動職業學校用人制度的改革與創新。

『玖』 如何加強職業教育與培訓以促進就業

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

國發〔2010〕36號
主要提出以下幾點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
五、加強組織領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培訓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職業培訓體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勞動者職業素質和就業能力得到不斷提
高,對促進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職業培訓工作仍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需要,職業培訓的制度需要進
一步健全、工作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針對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增強。為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中長期教
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加快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現就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職業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強職業培訓是促進就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職業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大力加強職業培訓工作,建立健全面向全
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是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解決就業總量矛盾和結構性矛盾,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根本措施;是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技能人
才隊伍建設,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城鄉統籌發
展,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有效手段。
(二)明確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職業培訓工作的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就業和經濟發展為宗旨,堅持城鄉統籌、就業
導向、技能為本、終身培訓的原則,建立覆蓋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職業培訓工作新機制,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
度,加快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技能勞動者。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職業培訓工作的主要任務是:適應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需要,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大規模開展
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切實提高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和「就業一人、培訓一人」的目標,為促進
就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持。「十二五」期間,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勞動者都有機會接受相應的職業培訓,使企業技能崗位的職工得到
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訓,使每個有培訓願望的創業者都參加一次創業培訓,使高技能人才培訓滿足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企業發展需求。
二、大力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
(三)健全職業培訓制度。適應城鄉全體勞動者就業需要和職業生涯發展要求,健全職業培訓制度。要統籌利用各類職業培訓資源,建立以職業院校、企業和各
類職業培訓機構為載體的職業培訓體系,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和創業培訓,貫通技能勞動者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到技師、高級技師的成
長通道。
(四)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要面向城鄉各類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和職業
素質培養,使他們達到上崗要求或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著力提高培訓後的就業率。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和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要重點開展初級技能培訓,使其
掌握就業的一技之長;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鼓勵其參加1-2個學期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對企業新錄
用的人員,要結合就業崗位的實際要求,通過師傅帶徒弟、集中培訓等形式開展崗前培訓;對退役士兵要積極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對職業院校學生要強化職業技
能和從業素質培養,使他們掌握中級以上職業技能。鼓勵高等院校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
(五)切實加強崗位技能提升培訓。適應企業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要求,進一步健全企業職工培訓制度,充分發揮企業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鼓勵企
業通過多種方式廣泛開展在崗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要結合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對職工技能水平的要求,通過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技能
競賽等多種形式,加快提升企業在崗職工的技能水平。鼓勵企業通過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技師研修制度、自辦培訓機構或與職業院校聯合辦學等方式,結合企業技
術創新、技術改造和技術項目引進,大力培養高技能人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承擔社會培訓任務,為參加職業培訓人員提供實訓實習條件。
(六)積極推進創業培訓。依託有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針對創業者特點和創業不同階段的需求,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業培訓。要擴大創業培訓范圍,鼓勵有創業
要求和培訓願望、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各類勞動者以及處於創業初期的創業者參加創業培訓。要通過規范培訓標准、提高師資水平、完善培訓模式,不斷提高創
業培訓質量;要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和創業項目,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特點,重點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創業項目指導和企業經營管理培訓,通過案例剖析、考察觀摩、企
業家現身說法等方式,提高受培訓者的創業能力。要強化創業培訓與小額擔保貸款、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及創業咨詢、創業孵化等服務手段的銜接,健全政策扶持、
創業培訓、創業服務相結合的工作體系,提高創業成功率。
三、切實提高職業培訓質量
(七)大力推行就業導向的培訓模式。根據就業需要和職業技能標准要求,深化職業培訓模式改革,大力推行與就業緊密聯系的培訓模式,增強培訓針對性和有
效性。在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的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法律意識等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和綜合職業素養。全面實行校企合作,改革培訓課程,創
新培訓方法,引導職業院校、企業和職業培訓機構大力開展訂單式培訓、定向培訓、定崗培訓。面向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城鄉勞動者的初級技能培訓和崗前培訓,
應根據就業市場需求和企業崗位實際要求,開展訂單式培訓或定崗培訓;面向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應結合產業發
展對後備技能人才需求,開展定向培訓。
(八)加強職業技能考核評價和競賽選拔。各地要切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按統一要求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養評價標准,充分發揮職業技能鑒定在職業培訓
中的引導作用。各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要按照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有關規定和要求,為勞動者提供及時、方便、快捷的職業技能鑒定服務。完善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制
度,指導企業結合國家職業標准和企業崗位要求,開展企業內職業技能評價工作。在職業院校中積極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充分發揮技能競
賽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選擇技術含量高、通用性廣、從業人員多、社會影響大的職業廣泛開展多層次的職業技能競賽,為發現和選拔高技能人才創造條
件。
(九)強化職業培訓基礎能力建設。依託現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及培訓設施,加大職業培訓資源整合力度,加強職業培訓體系建設,提高職業培訓機構的培訓能
力。在產業集中度高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地級城市,提升改造一批以中、高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
訓基地;在經濟較發達的縣市,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面向社會提供示範性技能訓練和鑒定服務。完善職業分類制度,加快國
家職業技能標准和鑒定題庫的開發與更新,為職業培訓和鑒定提供技術支持。加強職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依託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和職業院校,開展師資培訓,加
快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傳授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實行專兼職教師制度,建立和完善職業培訓教師在職培訓和到企業實踐制度。根據職業培訓規律和特點,加
強職業培訓特別是高技能人才培訓的課程體系、培訓計劃大綱以及培訓教材的開發。
(十)切實加強就業服務工作。加強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為各類勞動者提供完善的職業培訓政策信息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等服務,定期公
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引導各類勞動者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適合自身需要的職業培訓。基層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台要了解、掌握培訓需求,收集、發
布培訓信息,積極動員組織轄區內各類勞動者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協助落實相關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其實現就業。
(十一)鼓勵社會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工作。各地要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明確民辦職業培訓機構的師資、設備、場地等基本條件,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開
展職業培訓,在師資培養、技能鑒定、就業信息服務、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等方面與其他職業培訓機構同等對待。同時,要依法加強對各類民辦職業培訓機構招生、收
費、培訓等環節的指導與監管,進一步提高民辦職業培訓機構辦學質量,推動民辦職業培訓健康發展。
(十二)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各地要建立培訓項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購買培訓成果機制,按照「條件公開、自願申請、擇優認定、社會公示」的原
則,制定承擔政府補貼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的基本條件、認定程序和管理辦法,組織專家進行嚴格評審,對符合條件的向社會公示。要嚴格執行開班申請、過程檢
查、結業審核三項制度。鼓勵地方探索第三方監督機制,委託有資質的社會中介組織對培訓機構的培訓質量及資金使用情況進行評估。
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支持力度
(十三)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城鄉有就業要求和培訓願望的勞動者參加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培訓合格並通過技能鑒定取得初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未
頒布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應取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根據其獲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就業情況,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企業新錄用的符合職業培
訓補貼條件的勞動者,由企業依託所屬培訓機構或政府認定培訓機構開展崗前培訓的,按規定給予企業一定的培訓費補貼。對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並取得職業資格
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職業技能鑒定補貼。對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費補貼的同時,對
其中農村學員和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員給予一定生活費補貼。
(十四)加大職業培訓資金投入。各級政府對用於職業培訓的各項補貼資金要加大整合力度,具備條件的地區,統一納入就業專項資金,統籌使用,提高效益。
各級財政要加大投入,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逐步提高職業培訓支出比重。有條件的地區要安排經費,對職業培訓教材開發、師資培訓、職業技能競賽、評選
表彰等基礎工作給予支持。由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培訓補貼按相關規定執行。
(十五)落實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企業要按規定足額提取並合理使用企業職工教育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60%以上應用於一線職工的教育和培訓,企業職工在
崗技能提升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所需費用從職工教育經費列支。企業應將職工教育經費的提取與使用情況列為廠務公開的內容,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公開,接受職工
代表的質詢和全體職工的監督。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以及未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的企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依法對其職工教育經費實行統籌,人力
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培訓服務。
(十六)加強職業培訓資金監管。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管理,明確資金用途、申領撥付程序和監管措施。
2012年底前,各省(區、市)地級以上城市要依託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建立統一的職業培訓信息管理平台,對承擔培訓任務的培訓機構進行動態管理,對參訓
人員實行實名制管理,不斷提高地區之間信息共享程度。要根據當地產業發展規劃、就業狀況以及企業用人需要,合理確定並向社會公布政府補貼培訓的職業(工
種),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要按照同一地區、同一工種補貼標准統一的原則,根據難易程度、時間長短和培訓成本,以職業資格培訓期限為基礎,
科學合理地確定培訓補貼標准。根據培訓對象特點和培訓組織形式,在現有補貼培訓機構方式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直補個人、直補企業等職業培訓補貼方式,有條件
的地區可以探索發放培訓券(卡)的方式。要採取切實措施,對補貼對象審核、資金撥付等重點環節實行公開透明的辦法,定期向全社會公開資金使用情況,審計部
門依法加強對職業培訓補貼資金的審計,防止騙取、挪用、以權謀私等問題的發生,確保資金安全,審計結果依法向社會公告。監察部門對重大違紀違規問題的責任
人進行責任追究,涉及違法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五、加強組織領導
(十七)完善工作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職業培訓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切實
加強職業培訓工作。要把職業培訓工作作為促進就業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要建立在政府統一領導下,人力資
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協調,發展改革、教育、科技、財政、住房城鄉建設、農業等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廣泛參與的工作機制,
共同推動職業培訓工作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十八)科學制定培訓規劃。各地要根據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的要求,在綜合考慮當地勞動者職業培訓實際需求、社會培訓資源和能力的基礎上,制定中長期職
業培訓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和人才發展總體規劃。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本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狀況、企業用工情況,對勞
動力資源供求和培訓需求信息等進行統計分析,並定期向社會發布。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組織在職業培訓工作中的作用,做好本行業技能人才需求預測,指
導本行業企業完善職工培訓制度,落實職業培訓政策措施。
(十九)加大宣傳表彰力度。進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並對在職業培訓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機構和個人給予表彰。充分運用新聞媒體,廣泛開展
主題宣傳活動,大力宣傳各級黨委、政府關於加強職業培訓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技能成才和成功創業的典型事跡,宣傳優秀職業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在職業培訓方
面的特色做法和顯著成效,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良好氛圍。
國務院
二○一○年十月二十日

『拾』 骨幹教師培訓對象對培訓的希望

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學的、先進的、合乎時代潮流的教育思想體系。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