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職業教育培訓
1. 現在做什麼工作有前途
網友一:
我對有前途職業的定位是——不僅當前能賺到錢,未來也能賺到錢。說白了,得有沉澱性,工作給你不斷增值,讓你未來越來越值錢,而不是吃青春飯。但很多低學歷或無學歷的朋友,常常陷入兩種誤區:首選「搬磚」型工作、忽視能力素質的培養。對於學歷上沒有優勢的人,以下兩個路徑可以重點考慮——一左一右,左是技術型,右是人際型。這是未來機器人時代的兩大趨勢。
網友六:
很多打工的人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打工者大都安於現狀。每天工作後的閑暇時間就是睡覺或打牌,縱然你有雄心萬丈,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磨掉了所有活力,變得和他們一樣垂垂老矣。滿足於現狀就是在失去未來,而滿足於現狀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沒有規劃、沒有目標。也許你現在很迷茫——「我很想有規劃,可是我確實不知道要干什麼?要學什麼?」不要緊!慢慢來,一步一步來,先挑自己感興趣的嘗試,多走走多看看,多和有想法的人接觸,慢慢地你就能越走越遠,越走越堅定。所以選擇對的人接觸、選擇有干勁的生活圈子非常重要。
2. 大專和高職的區別
大專和高職的區別:
(1)待遇不同:專科層次不頒發學位證書,只頒發專科畢業證書。高職學生畢業時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和本科畢業證書,並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一切待遇。
(2)招生對象不同:
大專:生源主要來自全國普通高考,即通過每年6月份的普通高考錄取入學,讀完專科專業所有課程,經考試或考查成績合格而取得大學專科學歷。
高職:普通高中畢業生、高中同等學歷者,往屆高中畢業生,社會考生及高中同等學歷者。
(3)分類不同:
大專分為普通專科和高職專科,普通大專在第四批錄取,高職專科在第五批錄取。高職專科可以通過自考、統考、校內專升本等渠道升本科。
相對於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人才而言,高等職業教育偏重於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在大陸主要是專科層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亦有部分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從2008年秋季開始舉辦四年制本科教育;而高職學歷在台灣如今已上升到博士研究生層次。
高職學生畢業時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普通高等學校專科或本科畢業證書,並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一切待遇。
高職和高專同屬專科
我國高等教育階段分為兩種形式:本科和專科。兩者區別主要有兩點:1、學制:本科4年,專科3年。2、學位:本科可申請學士學位,專科沒有學位。
專科包括高職和高專兩種形式。
專科教育主要有兩種實現形式:高職和高專。兩者只是學校類型不同,無本質差別,高職是非師范類、非醫學類、非公安類的專科院校,高專是師范類、醫學類、公安類的專科院校。高職和高專同屬專科。
在我國,高職是主流,因為除了醫學、師范、公安類這三類高專(專科)以外的其他各類專科院校都叫高職,高職包括的專科學校類型更多,比如綜合類高職,理工類高職,財經類,藝術類等。
辦學區別
一、心理定位要明確
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培養具有一定管理經驗的技術型人才,不是輸送高級科研人才,教學上更突出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學生動手能力一定要強。所以,學生對未來要有明確的心理定位,就業時是介於白領和藍領之間的技術銀領,要放得下架子。
二、選擇專業要有預見性
很多高職校跟隨市場需求設置專業,但大家都一窩蜂辦熱門專業,供過於求,熱門也會變冷,建議考生選擇專業時,可先上網查看國家公布的緊缺人才目錄。
自學考試中又分全日制、業余制、網路班。對於想體驗大學生活,可以完全脫產的人士可以選擇自考全日制,這跟高考統考招生的學生學習類型相似,都是周一至周五參加教學活動的。
業余制自考是周六周日參加培訓班的學習,適合工作日上班,周末想繼續進修的人士參加學習,獲得大專文憑。
也有的人說平時工作太忙了時間不規律,完全自學考試的話又怕知識點掌握不全面,那這類人群就可以選擇自考網路班。自考網路班是通過網路平台教學,學生只需用電腦登陸教學平台,即可聽取老師的教學課件,並有相應的練習、測試可以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專升本類型
1、統招專升本
統招專升本考上後需要再讀2年本科(全日制學習),屬於國家普通高等教育,已納入高招計劃。其文憑的認可度在專升本中是最高的。自06年起,211、985工程院校已停止招收統招專升本,各省統招專升本招收比例嚴格控制在當年應屆專科畢業生5%內,並納入高校當年招生計劃,不再收取8000元贊助費,實行和普通本科生平價費用。
2、自考專升本
自考專升本是自考性質的本科,即獨立本科段。自考專升本一般稱為專套本,因為其學習形式自由,報考時間和專業不受限制,文憑認可率相比後2者認可度要高,所以很受學生歡迎。
3、成考專升本
成考專升本即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考),參加國家統一的入學考試,考試通過比較容易,錄取率高。成人高考分為專科階段和專升本階段,每年一次報考機會。
4、網路教育專升本
網路教育也是國家一種高等教育制度,其性質大體和成人高考差不多,也是需要入學考試,但區別是學校自己命題和閱卷,分春秋季招生。
報考條件
考生必須具有國民教育系列的專科學歷,在讀和專科畢業的考生才可以參加專升本考試報名及考試,考試分數通過並錄取後方可進入本科段繼續學習。考生完成規定的教學計劃,修滿學分即可畢業並獲得相應的畢業證書,符合條件者將獲得相應的學士學位證。
3. 現在做什麼工作比較有前景
2019年比較有前景工作:大數據、人工智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商務、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1、大數據
大數據專業是從大數據應用的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與挖掘等層面系統地幫助企業掌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的專業。簡單點說就是搜集吃喝玩樂各項數據進行分析並精準推薦的過程。
越來越多的行業對大數據應用持樂觀的態度,在互聯網行業,比如網路、騰訊、淘寶、新浪等公司已經成為標配。
2、人工智慧
中國人工智慧發展非常迅猛。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
2017年全球新興人工智慧項目中,中國占據51%,數量上已經超越美國。但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儲備,中國卻只有5%左右,人工智慧的人才缺口超過500萬。
3、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專業是個熱了幾十年的熱門專業了,涵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軟體工程、計算機信息工程等專業。
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包括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基礎、演算法與數據結構等,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方法。
4、電子商務
中國電子商務是生長於新時代,更是服務於新時代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十分廣闊。比爾蓋茨曾說過:「21世紀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馬雲也講過:「未來5年,如果你不做電子商務,你會後悔!」
5、網路與新媒體專業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專業,成長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的成熟,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畢業生社會需求大,就業面廣。可在各類門戶網站、傳媒商業網站、黨政部門網站、企事業網站等從事信息採集、撰寫、編輯等工作。
就業前景最好,有兩層含義:
一是就業容易,就業率高。
二是職位好,掙得多。
4. 湖北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是否屬於台灣已承認學歷的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你大概是想報考台灣的專生本,也就是二年制學士班吧.
目前大陸專科生可報考台灣的科技大學、技術學院二年制學士班,等同於大陸的專升本,需持有大陸的專升本考試成績、專科在校成績單與符合台灣所承認191所高專、高職或985、211中111所院校的專科學位才可申請.而2013年台灣的專升本屬於試辦性質,只開放戶籍在閩粵的學生且為當地18所專科的應屆畢業生才可報考.明年之後應無此限制.且招生院校中包含公立的科技大學,尤其是今年科大前三甲的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就佔了90個名額.18所院校為:福州大學、福建船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漳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閩西職業技術學院、華南師范大學、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及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個人已看過191所承認的高專、高職名單,凡是醫學有關的台灣完全不採認學歷.主因當然也是台灣的二年制本科都是以文學、工學、商學為主,少數相關的是護理、醫事技術、職能治療,所以自然不可能招生醫學相關的學生.
因此湖北只看到9所有被承認,名單如下: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
鄂州職業大學
武漢軟體工程職業學院
5. 請問台灣的職業學校可以直接升入大學嗎
可以,以下轉載我的博文:
會寫這篇主要是因為前一陣子在建議報考台灣學校的高中生及家長對於技職院校不太了解,甚至搞不清楚它是本科還專科,也有很多人誤以為與大陸的技職體系差不多,事實上技職院校里還是有很多不錯的學校.可能也是因為台灣才第一年招生所以大家對台灣學制也很陌生,希望透過此文章讓大家對台灣教育能夠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要說明普通大學與技職院校兩者之間的區隔就得先從台灣的教育制度講起.尤其高級職業學校的說明對於技職院校的了解算是很重要,也是為什麼台灣的技職體系普遍來說會比對岸好上不少的原因.
以下是台灣的教育制度概況,並稍微做些說明:
幼稚園小中大班3年-->國民小學6年-->國民中學3年-->高級中學3年/高級職業學校3年/綜合高中3年/五年制專科學校5年-->普通大學4年/四年制技職院校4年/二年制專科學校2年/二年制技職院校2年-->研究所碩士班2年-->研究所博士班4年
幼稚園在大陸就是稱為幼兒園,而國民小學在台灣簡稱國小.
國民中學簡稱國中,也就是相當於內地的初中.從國中要再升學必須要考升學考試,名為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基測,相當於大陸的中考.2011年台北、新北、基隆市獨自考試,名為北北基高中職聯合入學測驗,簡稱北北基聯測.根據此測驗成績再依個人志向選擇申請及分發高級中學、高級職業學校、綜合高中或五年制專科學校就讀.也有人是以藝術特長進入高中美術班、音樂班或以運動績優生的身分進入高中體育班就讀,這些學制就與大陸的藝術生、體育生相同了.
高級中學與大陸一樣簡稱高中,台灣有將近一半左右的國中生畢業後會選擇念高中學制,主要在培養基礎學科的能力,對於國中學科底子較好或是家境不錯的同學大部分還是會選擇高中就讀.高中要升學必須要考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簡稱學測,根據此測驗成績可申請普通大學或四年制技職院校,之後還可再考大學指定科目考試,簡稱指考,以此成績進入普通大學.台灣的高中也是念三年,高一升高二時會開始分組,台灣的文科叫社會組(又稱第一類組),理科叫自然組,又分為第二類組與多念一科生物的第三類組.大部分女生會選一、三類組,男生則會選二、三類組.由於台灣重理輕文的觀念也蠻深的,所以近年來選自然組的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台灣有名的公立高中如台北市的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台師大附中、成功高中、中山女中,桃園縣的武陵高中,台中市的台中一中、台中女中,高雄市的高雄中學、高雄女中,這些學校每年考上台清交成政等頂尖普大和醫學系都是非常多人的.
美術班、音樂班與體育班的高中生要再升學至大學的美術、音樂、體育或其他相關專業,除了必須參加升學測驗外,還需通過術科考試測驗,應就相似於大陸藝術生的高考+統考成績.
高級職業學校在台灣簡稱高職,也就是類似大陸的中專、職高.與大陸的技職體系不同點在於高職有另外的技職院校升學考試,名為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簡稱統測,可根據此成績進入四年制技職院校、二年制專科學校或甄選普通大學,且好的技職院校也可以相當於大陸的二本甚至211、985.
國中畢業生會有超過一半左右的人選擇念高職,早期主要是一些家境不好或是想早點學到技能的同學會選擇就讀此學制,近幾年高職的分數線已大幅提升,能夠吸引很多同時考上不錯高中的同學前來就讀.產生此現象的主因在於讀高職進可攻退可守,暨可早點學到實作技能去就業或是參加技職考試進入技職院校,甚至普通大學.所以高職與大陸的中專、職高比起來水平算是好上很多.
高職需要念三年,主要分為高工(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與高商(高級商業職業學校),有很多專業,包括工科的機械、板金、鑄造、汽車、資訊、電機、電子、土木、建築、化工等等,商科的會計事務、資料處理、統計、商業設計、廣告設計、室內設計、商業經營、應用外語、國際貿易等等.其他還有一些家事或農業職業學校.較有名的頂尖公立高職如台北的大安高工、士林高商,台中的台中高工、台中家商,及其他地區著名的高職像是傳統八大省工、八大省商等等.這些學校每年考上台灣技職院校前三甲的台灣科大、台北科大、雲林科大都是大有人在,甚至近兩年開放甄選普通大學後,部分高職都有人考上台清交成政四中等國立名牌普大.
還有一種是綜合高中的學制,介於高中與高職之間,屬於台灣近十多年來中等教育的新學制.可以報考高中、高職的升學考試,但因為兩邊都要准備,有點類似甚麼都學但都學不精,反而比較不受到青睞.
五年制專科學校簡稱五專,在早期可以說是最有名的技職體系學制,尤其以省立台北工專(現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的五專部最為出名,目前已很少專科學校及技職院校有五專這種學制了,所以就不多做說明.
二年制專科學校簡稱二專,學生來源主要是高職生,與五專一樣也已經很少學校有此學制,大部分都是屬於統測分數較低的人才會跑來念二專,只有國立的學校如台中護專、台南護專、台東專科學校比較例外.不然一般高職生都會選擇四年制的技職院校就讀.
二專及五專要升學則為插大考試(轉學考)進入普通大學,技職院校或考二技統一入學測驗進入二年制技職院校,這部分應該類似大陸的專升本考試.
普通大學簡稱普大,主要學生來源是高中生,也有極少數的高職生.這個學制就與大陸的重本、二本、三本的一般大學差不多了,最大差別應在於台灣的私立學校比起大陸的民辦學校層次要好很多,尤其老牌的私立大學都可相當於高出二本許多,最頂尖的私立普通大學如長庚大學、輔仁大學等等更可相當於985、211.
四年制技職院校簡稱四技,主要學生來源為高職生,也有一些高中生會就讀四技,尤其以國立學校比例較高.此學制算是陸生最搞不清楚的,會誤認為與大專的高專、高職差不多,其實四技顧名思義就是要念四年,相當於本科,畢業一樣授予學士學位.技職院校名稱有分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這也是許多人弄不清的,基本上兩者差異不大,只是學校規模較小,如本科、碩士班、博士班數量不多.所以某些技術學院還無法升成科技大學.還有一所例外的稱謂是文藻外語學院,雖然後面叫外語學院但卻不是普通大學.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和高雄餐旅大學也是如此,這些都一樣是屬於技職院校.
當然大部分稱為技術學院的分數都比科技大學要來的低,只有國立的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屏東商業技術學院與私立的致理技術學院、文藻外語學院是比較例外的,因為這幾所打從專科時期的五專部就很出名,所以分數都算是特別高的.
我想這次技職院校會比較冷門主要還是因為只有開放私立學校,且明志科技大學及一些葯學專業也無開放,因此最好的校系專業大概也就是類似高出廣東的二本A一些吧.若是明年有開放國立的學校大概報考技職院校的人就會更踴躍,畢竟台灣每年也有很多高中生會放棄不錯的普通大學而去念國立技職院校.
但是技職體系大部分只有偏向文商工農醫這些專業,文學也只有偏向應用文學,商學則沒有較理論的經濟學,工學算是最完整的,普大有的技職也都有.農學也只有屏科大有,少了昆蟲系.醫學只有一般的醫事及護理專業.剩下的理學,如基礎科學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心理,以及法學、歷史、地理、傳媒、社會科學的政治、社會、社工、哲學,這些都是普大才有的專業.當然也有些特色專業是普大沒有的,如中餐、西餐廚藝等餐旅相關專業及化妝美容專業等等.想學習餐旅及化妝美容還是技職體系比較適合的.還有技職院校的設計學比普大豐富很多,普大有設計專業的學校則寥寥可數.
二年制技職院校簡稱二技,是一個很冷門的學制,因為它的學生來源也是很冷門的五專、二專,且二技也是不斷減招,大部分學校都寧願把名額增加到四技去,還有最優秀的二專、五專生會選擇插大考試進入頂尖普通大學,而不會選擇念二技.
普通大學、四年制及二年制技職院校要升學可再參加研究所甄選或一般考試進入碩士班就讀,研究所碩士班要升學再考研究所博士班就讀.整個台灣的教育制度概況簡單來說就是如此.
其實台灣的普通大學與技職院校之間的差異已經越來越模糊,高中生與高職生都可進入這兩種學制,且兩種學制都有再設立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到了研究所這個層次兩者之間更是幾乎完全沒有區隔,皆以學術研究為主.台灣的教育改革把技職教育都偏向學術路線了.
至於想了解普通大學與技職院校有哪些較好的學校可以看我另外寫的國立、私立普通大學及技職院校概況.最近把大部分較好的學校概況都補上了.
這邊要再補充一下,台灣因為是以科技製造業、生醫產業為經濟主體,因此會比較重理輕文,且理科生要跨考文科生的科目比較容易,許多采計文科生科目的商學專業很容易被理科生跨考.就我了解,大陸應該是理科生比較多,雖然在高考不像台灣能夠文理彼此互跨,但很多專業都放在理科招生,包括商學的財金、會計、國貿及管理等專業.所以與台灣一樣,理科生的選擇會比較多.還有最近觀察大陸各大學以往的專業分數線,發現無論是文科還理科都是商學專業比較熱門,分數比較高,不像台灣的理科生還是會優先選擇電資類的工學與生醫專業,這絕對與兩岸重視不同的產業發展也有關系.因此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文科與理科的陸生報考台灣高校,大多數所挑選的專業都是財金、國貿、企管、傳媒類專業.反而台灣最好的電資類工程與生物醫葯專業鮮少人報名.
2013/5/31小記
近來有感而發,其實台灣技職院校應是像明志科大這樣的工讀實習制,強調實作技能,並在大學其中一年去強制實習.但多數技職院校都是升學導向,偏向理論教學,大家念完本科還會再攻讀研究生.尤其台科、北科之所以會吸引很多優秀高中生就讀,不是為了學習實作技術,而是把它們看作類似國立中字輩普大的學術型科大.
這些觀點最近台灣的論壇也有在討論.從台科、北科錄取的高中就可看出多數是集中在北部明星高中,尤其台北市居多.代表這些同學認為既然考不上台清交成政,不如選擇離家近的台科、北科,而不願意到外縣市的四所中字輩普大.當然台科、北科的設計專業就沒話說,本來就很強調設計實作能力,但其他工學、商學就是學術理論導向為主了.
備注:
國中基本學力測驗:一共考六科,分別為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作文,目前新制度為一科80分,作文12分,滿分為412分,難度中間偏易.此測驗成績可作為高中、高職、五專的申請入學(類似大陸自主招生如基北區的高中職申請入學可報公私立高中各一所、公私立高職各一所.)和聯合登記分發入學(類似大陸的投檔).
大學學科能力測驗:高中職都可報考.主要有五個科目,為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分數稱為級分,一個科目為15級分,滿分為75級分,難度適中,算是台灣所有考試中分數區隔最模糊的,畢竟主要是拿來申請大學或作為登記分發入學的篩選門檻,學測成績也只佔申請校系一小部分的分數.
此測驗成績的用途很廣,包括普通大學繁星推薦入學(最看中在校成績+大學學測成績+具備高中、綜合高中普通科應屆生資格.只能報一所大學或一所大學內的一個學群,且各高中最多隻能推薦2名同學至同一所大學)、普通大學申請入學(應屆或往屆生皆可參加,至多可申請6個校系.第一階段主要看大學學測成績篩選,通過第一階段才能進入第二階段書面查料審查或至各校面試、筆試的復試,這時總成績一般包含高中職在校成績單+大學學測成績+書面材料+面試、筆試成績)、四技申請入學(與普大申請入學類似,但綜高普通科、高中生才可申請,至多可申請5個校系),不少高職生也會報考大學學測以增加升學管道.
大學指定科目考試:高中職都可報考,但幾乎沒有高職生會參加此考試,畢竟測驗內容的深度完全不適合高職同學.算是可以報考最多科目的考試,一共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理科數學)、數學乙(文科數學)、歷史、地理、公民、物理、化學、生物十個科目.各科滿分為100,答錯會倒扣分數,所以也是台灣最難的升學考試(從2011年開始多數題目不倒扣).不限文科、理科生都可隨意報考,因為每個學校與專業都有指定采計哪些科目,所以報考越多當然能選擇的學校與專業也越多,與大陸高考只看總分的分數線明顯不同.此考試成績用途就是普通大學的聯合登記分發入學.
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綜高生與高職生才可報考,普通高中生需畢業一年以上才可報考,不少重考(復讀)的高中同學也會參加統測.主要考五科,但會根據所報的專業類別而有不同的考試科目.目前一共有二十個類別,算是考試科目種類最多的升學考試.通常有國文、英文、數學A(護理類)B(商科類)C(工科類)、專業一(如電子學、機械力學、設計概論等等)、專業二(如電路學、商業概論、計算機概論等等).舉一個報考專業類別的例子,如報考第八類別的工程與管理類,五科分別為國文、英文、數學C、專一(物理、化學)、專二(計算機概論).國英數每科滿分為100,專業科目考試時滿分也是100,但實際上參加登記分發時需要加權兩倍的原始分數,因此五科總分為700分,難度相較於大學學測與指考實在容易得多.
此測驗成績可作為四技二專甄選入學(類似高中生的普大申請入學、四技申請入學,只是第一階段篩選改成統測成績的級分換算.無論應屆和非應屆生皆可參加,惟綜合高中應屆畢業生截至高三上學期需修畢專門學程科目25學分以上才可參加)和四技二專聯合登記分發入學(與普通大學聯合登記分發相似,專業一和專業二科目成績固定x2)之用.
其他還有不少高職生專有的升學管道如下:
科技校院繁星推薦入學:與普通大學繁星推薦入學類似,但不看統測成績,更加看中在校成績(高一至高三上校內成績須排各科前20%以內),需具備高職或綜合高中職業學程應屆生資格.每位考生須依其就讀專業類科組、學程歸屬之高職15群科之一群,選填登記各科技校院於該招生群別及不分群之系組、學程志願至多20個志願,且各高職至多隻能推薦8名考生.
四技二專技優保送入學:不看統測成績,凡取得國際技能競賽或全台竟能競賽前三名,無論應屆或非應屆畢業生,均符合技優保送入學資格,可直接填寫保送分發志願,最多可以填寫50個志願.
四技二專技優甄審入學:不看統測成績,凡取得認可之競賽獲獎者或持有乙級以上技術士證者,符合資格之高職生或高中生,無論是應屆或非應屆畢業生均可報名,可選擇五個志願參加招生學校辦理之指定項目甄審,評量方式可包含面試、實作、作品集、書面資料審查等,由各校訂定,但皆不採筆試,亦不採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
八大省工:八大省工是指八所台灣著名的工業職業學校。1955年台灣教育部接受美國金錢援助購買先進儀器並引進美國「單位行業訓練制」與「行業單位教學法」,並指定八所學校辦理示範工業教育,實施單位行業訓練制,這八所學校便稱為「示範工職」。這八所學校為:
台北市立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台北市立大安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大安高工
台灣省立新竹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新竹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新竹高工
台灣省立台中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台中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台中高工
台灣省立彰化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彰化師范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彰師附工
台灣省立嘉義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嘉義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嘉義高工
台灣省立台南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台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台南高工
台灣省立高雄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高雄高工
台灣省立花蓮工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花蓮高工
八大省商:八大省商是指八所台灣著名的商業職業學校,是相對於八大省工的台灣八所省立或直轄市立高商學校,源頭是出自於眾多補習班所列出全台競爭力較強的八所優秀商職名單,以刺激應屆考生們用功讀書。這八所學校,皆為省級或直轄市立學校,所以習慣上通稱為八大省商。
由北至南排列如下:
台北市立商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台北市立士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士林高商
台北市立松山商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台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簡稱松山家商
台灣省立新竹商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新竹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新竹高商
台灣省立台中家事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台中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台中家商
台灣省立彰化商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彰化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彰化高商
台灣省立嘉義商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嘉義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嘉義高商
台灣省立商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國立台南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台南高商
台灣省立高雄商業職業學校,現改制為高雄市立高雄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簡稱高雄高商
6. 白鷺說明文
此作文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供大家做參考: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代詩人杜甫很喜歡白鷺,我也對它情有獨鍾。
白鷺身長52~68厘米,比朱鷺和蒼鷺要小巧。白鷺體型修長,富有美感,其中那又尖又長的嘴巴,那兩條修長的嘴長度恰到好處,全身呈流線型結構。白鷺的美還在於它的顏色,它穿著一身雪白的"衣服″,嘴是黑色的,腳是青色的。白鷺的頭上戴著一頂"灰帽子"。一雙靈敏的眼睛猶如一顆黑珍珠嵌在白鷺的臉上。白鷺婀娜多姿,如同一位秀麗的少女。它還是個名副其實的舞蹈家,那輕盈的步伐讓人陶醉。
白鷺一般生活在沿海島嶼,海岸海灣以及江河湖泊等地方。不過最多還是生活在沿海地帶。
白鷺不僅是外形美麗的鳥,他骨子裡是一種細心的動物。它們捕食的時候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水面上的動靜。無論小於做出多微小的動作,哪怕小的難以讓人發現,可最終還是難以逃脫白鷺那銳利的眼睛。它立刻用那又長又尖的嘴向水裡猛地一逐,就將食物准確地叼在嘴中,然後津津有味地吃起小魚。
白鷺休息時還是提高著警惕,他們一隻腳站在水裡,另一隻腳縮著,這樣的畫面甚是好看,彷彿是有些人為白鷺設計的鏡框。
7. 湖北中醫葯高等學校是否屬於台灣已承認學歷的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台灣只承認大陸211工程大學的本科教育。很可惜,華東政法,西南政法這類好學校啦
8.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的七大特色
國內首創結合台灣與德國教學法,邊學、邊做、邊看
滾動交錯上課及實作的教學方法叫做"三明治教學法"。對學生而言,完成整個課程後,可以對這門課程從理論到實物產生整體融會貫通的收獲,就好像吃三明治每一口都是包容了全部材料的美味。 「教、學、做」三維一體:學生探討印證工作上之經驗得失及學習新的學理,在「做中學,學中做」的磨練下,如此反復實作檢討,將所學實務與學理結而為一,所得實務經驗,才可充分應用於未來上崗工作中。 「中國最強校董企業建教合作」
金龍、安踏、恆安、潯興、艾派五大集團全力支援實訓、實習
五大集團強強打造:參與投資創辦該校的金龍、安踏、恆安、潯興、艾派五大集團,均為實力雄厚、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上市公司,五大企業強強聯手為泉州輕工學院的順利創辦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家企業支援實訓、實習:以五大集團為首的校董企業聯合多家企業為學生實訓、實習,並提供畢業生一個拓展就業的平台。「教學設備課程與企業同步」
畢業即就業、上手即上工,實做、實訓、實習、實用
「校企互動」機制:以行業為依託,讓行業專家參與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技能訓練大綱;並在專業建設、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與行業組織有效溝通,形成「校企互動」的辦學機制。 「雙元制」人才培養:採用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教學工廠」模式,重視實訓活動,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實行學生既是學院「學生」、又是相關企業「准員工」的雙元制,為經濟建設培養「用的上」、「靠的住」的專精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 「台灣派任專家暨培訓教師」
遴選優秀教師接受台灣師資培訓或由台灣直接派任
借鑒台灣優秀職教:台灣職業教育世界名列前茅,該校是海西第一所與台灣高等院校合作辦學的學校,合作辦學的台灣致遠管理學院在高等職教方面教育資源充裕、師資力量雄厚。該校已聘任該學院教師擔任各專業骨幹教師或專業主任。 知名專家掌舵:聘請華僑大學前副校長郭亨群教授擔任該校校長,並向全國各地及港澳台地區聘請知名專家、教授擔任客座教授。 師資異地培訓:學院加強教師的培養,主要教師均經台灣培訓或由台灣直接派任。 「職場導師制」
五大校董企業主管與技師擔任教師,教導最新技能
「雙師型」師資隊伍:聘請資深教師和優秀高校畢業生擔任教師,並邀請在企業生產、管理崗位中有豐富知識經驗的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為職場導師。打造既有教師資格證書,又具備一項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產校結合,產學合一:學校的教學活動與企業生產活動有效的整合,使學生第一時間接受企業的先進技能,大大縮短學生畢業後進入企業的「磨合期」,使之盡快適應工作崗位,接受企業文化。 「派送學生至台灣進階學習」
擇優派送學生到台灣的本科與企業學習
擇優派送台灣學習:對於學業良好、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派至台灣致遠管理學院或推薦到台灣相關企業短期學習,是海西發展與台灣高等教育創新形式的辦學合作模式,力求先行先試的一大亮點。 台灣進修拿學位:該校與台灣致遠管理學院及其它知名院校合作,密切關注法律動向,透過「3+1」制度,對於優秀畢業生保薦至台灣學習攻讀本科學位,提升學生學習層次,增加學生就業籌碼。 「優秀學生保薦就業」
就業為取向的教學,輔導學生進入校董企業或其它企業
就業為取向的教學:學子辛苦擠進大學之門,希望依自己的興趣學得專業技能,以便在職場上發揮所長,為避免畢業就失業或進入職場空有理論無法上手,該校採取以就業為取向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實踐,打造實務人才,保證學生具備實用能力。 保薦就業:市場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該校面向市場做「定單式」的人才培養,對於優秀學生直接保薦給校董企業,求才若渴的五大企業就是該校畢業生的伯樂。 「英語授課增強國際觀」
培養國際人材:每學期至少一門課程採取英文授課,為學生打下國際觀基礎,也有助於學生吸收各專業之最新資訊,加強學習效果。 重視語言教育:以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為推動英語校園的平台,建立語言中心普遍性地推動校園英語風氣。 「獲得校外榮譽獎項者減學費或發給獎學金」
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凡代表學校在校外獲得各種比賽獎項榮譽者,減收學費或發給獎學金,建立一種鼓勵學生在本身專業之外能發揮團隊精神,爭取學校榮譽之全方位發展的風氣 「派送學生到北大學習修學分」
通過與北京大學的合作,派送優秀學生於假期間至北大參加短期學習或選修學分,以提升學生學習能量。
9. 台灣職業教育哪些值得大陸借鑒
小學教育之後的學歷教育機構,通常也稱為中等教育(Secondary Ecation)機構
在台灣,中學教育分內為國民中學與容高級中學兩級。國民中學為第7到第9學齡,在三年國民中學教育結束後,以「免試入學」方式進入高中職,或是經過一場全國性的「國中教育會考」依分數以「申請入學」或「登記分發」等多元入學方式做為升學的參考指標。
10. 台灣有什麼社會福利
1、教育:台灣學制實施12年義務教育,含小學6年、初中3年、高級中學(含高級職業學校)3年。
2、醫療衛生:台灣1995年起實施全民健康保險制度,向全體民眾提供全方位的醫療服務及保障。
《全民健保法》規定只要繳納保費就可享受醫療保險,保險費為投保金額的4.91%,其中只規定了投保金額的上限為60800元(新台幣,下同),保費分擔比率為僱主負擔60%,政府負擔10%,民眾自付30%。
在台灣居住滿4個月的外籍學生、大陸配偶都可以全面納入健保體系;人口數在3人以上的家庭,只要交3個人的保費,全家都可享有健保。
3、社會保障體系
台當局於1999年初首度開辦「勞工保險失業給付」,規定若被保險人正處於失業狀態,且保費已繳滿1年,可立即領取失業金。
領取的失業金額為勞保投保薪金的50%,以最高投保薪金4.2萬元為例,失業勞工每月可以領取2.1萬元;最低投保薪金為15840元,勞工可以領取7920元,每半月發給一次。
新通過的「就業保險法草案」則將失業金從勞保體系中分出來,規定凡年滿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本地勞工均納入強制加保對象,勞工負擔的保險費率為當月投保薪資的1%至2%,費用從勞保中移撥,不必另交。
4、水電
水費全免,電費非常便宜(每度大約相當於幾分人民幣),天然氣很多地方都全免,冬天的暖氣基本也相當於不收費。
(10)台灣職業教育培訓擴展閱讀:
通過的「就業保險法草案」則將失業金從勞保體系中分出來,規定凡年滿15歲以上、60歲以下的本地勞工均納入強制加保對象,勞工負擔的保險費率為當月投保薪資的1%至2%,費用從勞保中移撥,不必另交。
老人享有不少福利津貼
台灣補助老人生活的津貼也不少,如「榮民」(隨國民黨逃台的退伍軍人)就養金受益人數高達71萬,一年約支出200億元;老農津貼受益人42萬,一年支出142億元;中低收入戶的老人生活津貼受益人數15萬,一年支出105億元。
也有由各縣市自行發放的「敬老津貼」,規定每月發給65歲以上的老人生活補助金3000元。但是從1993年實施至今,沒有幾個縣市有始有終,大部分都因財力不支,有些暫停發放,有些變相減少。
目前,在台灣尚未享有任何保險(軍、公教、勞保)及津貼照顧的老年人約有40餘萬人。為此,台當局擬定了一個「老人福利生活津貼發放實施計劃」,自200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計劃規定,年滿65歲以上未領任何津貼者,每月可領取3000元。
兒童照顧方案出台
幼兒園教育一向不屬於義務教育的范疇。為此,台當局於2001年3月27日公布了「兒童照顧方案」,規定自2001年至2004年(陳水扁當政時期)。
未滿5歲就讀私立幼稚園、托兒所的兒童每學期發給5000元幼兒教育券;另外,免除3歲以下幼兒的部分就診費用。目前島內3歲以下幼童有86萬人,預估當局一年將花費17億元的補助。
近幾年來,隨著台灣朝野政黨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撈取選票、吸引選民,朝野雙方不顧經濟現實,競相提出各種福利政策。這不僅使政府財政不堪重負,也不利於整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