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人人
A. 「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將帶來哪些政策
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
工農業,教育和國防應該算是一個國家最需要重視的三大發展項目.農業之國不談農業顯然是誤國.教育從人類出現開始即出現,換言之,沒有教育,人類無從發展\更新與強大.有了階級和國家,國防建設則成為窮兵黷武與發展自我,擴展領土的必備之需. 人類需要物質,需要安全,,更需要精神.因此,我們不能離開教育來談其他任何領域的發展和強大.本文不談國防和工農業發展,著重對教師職業作重點分析. 在中國歷史發展史中,教育從來就是按照有教無類的模式在按部就班地發展,古之教師,沒有多少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但卻出現了許多學者型的教師,令今之教師汗顏.就其成因,則應該歸責於國家在發展教育時出現的巨大偏差. 出現了什麼偏差呢?
一:對教師勞動沒有實現按勞分配原則.眾所周知.在越偏遠的地區,教育發展嚴重滯後,教學設施,師資力量與教師福利待遇與經濟發達地區完全種兩重天,這是有違教育規律的辦學模式是完全錯誤的做法.盡管如今國家在開始重視農村教育,但重視的力度遠遠不夠.清貧的生活勢必帶來惡劣的影響,我們寧願相信絕大多數教師安貧樂教,可現實是殘酷的,教師疾病,成家立業哪一樣不需要物質基礎.近年來,農村兒童輟學率有上升趨勢,與教師的流失,教育的誤抓無不形成正比關系.想想吧,幾百元的工資打發一個包班的農村教師,這是哪個舅子實行的工資制度?請問教育部長的親屬願意下放到農村去與孩子們打交道嗎?年年教師節,年年喊奉獻,對,教師在奉獻,其實也是忠於職守而已.可高尚的口號一旦面臨物質的緊逼,你們能否體會到多數一線教師的無奈和心酸?如今,干輕松活的領導的待遇明顯高於一線教師,這實在令人憤憤不平,更別說處於酷寒地帶的農村教師那羞於啟齒的待遇了.
二:教師資格十年考核一次,廢除終身制,一些教師不願意磨刀,整天麻將桌子天天靠,股票市場輪番轉,娛樂場所常常去.他們理應市場和社會發展,立足經濟,可業務能力不見提高,試問,這樣的教師能讓社會放心嗎?
三:全社會沒有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我們遺憾,我們無從適應,我們甚至連時時發言和安全的權利也不能保障,教師挨打受罵,甚至被殘害不是個例,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一切都是為了利益,師道尊嚴不再時時提及.這種教育永遠無法理順學生和教師,教師和社會的純潔關系.利益的驅動帶來惡劣的後果,沒有人願意承擔他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2)
為了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國家,社會及個人可做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大幅度提高教師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
在如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和笑貧不笑腐的時代,經濟地位的提高在某種層面上可以無形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據昨日的<<達州晚報>>報道,在達州市的一些偏遠地方,出現了小學畢業教授小學,直到如今還喲部分村小因為嚴重缺教師而無法開課的可悲現象.可見,在中國,即使一個高級小學教師每月的工資都無法買到一平方米新房的現狀下,提高教師待遇是多麼迫切.同時希望國家能特殊照顧農村的中小學教師的福利待遇,以使教師樂教願教;
二:嚴格教師考評制度和獎懲制度.杜絕作假;
在各級各類學校,出現了一股歪風:但凡遇到評定職稱和年終考評,幾乎就是靠校長一支筆或者有關單位上級弄虛作假.
部分論文造假,部分開課教案作假,部分教學成績作假,部分繼續教育作假,部分師德師風學習作假.為何造成如此不良現象?無非就是利字當頭,懶惰危害著教師和有關部門的思想.
真的,美的,善的被打入另冊,而丑的,假的,惡的東西卻有市場.在這種考評制度下,一些教師因為師德本身就有問題,出現惡意吃,拿學生及其家長,賣學生,賣位置,賣教材等等不良做法,教學水平低劣,態度不端,即使矇混過關,獲得意外的殊榮,無非就是給整個社會提供口實,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已.
為此,建議社會考評機制引入教師考評制度中去,配合學校考評和上級考評納入晉級評選中去,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絕弄虛作假.
三:嚴進寬出,廢除教師終身制;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教師,教育永遠是遺憾的藝術,但是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最起碼有規范的教學技能和良好的師德,如果有所欠缺,可以糾正和提高,惟獨不要養懶師惡師為患.
對全體教師完全可以十年一度進行更新換代,重新調配.沒有終身的職業,但應該有終身的追求.對考核不合格的教師可以吊銷其教師資格證,責其在規定的時間內改正,,以重新考評教師資格,逾期不改,那隻能轉行或轉入學校後勤工作.
退休後的教師轉入社保,不再享受教師待遇,其退休前獲得的榮譽及資格可以進行一次性資金補貼後全部取消,以培養教育界新人和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四:法律保障應該加強.
嚴厲打擊侮辱殘害教師的違法行為切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
五:繼續教育花樣要翻新,形式要靈活,手段要貼近時代,內容充實,貼近現代化,貼近生活,要與培訓教師形成雙向交流和溝通;
(這幾天,我進行了繼續教育學習,說實話,從讀書以來,我都算是一個比較自覺的學生,按時上學,不遲到早退,認真做筆記,但是我確實對中國目前實行的繼續教育有些不滿,剛上完課的我今天有些疲倦,剛才我差點昏倒在課堂上,這個內容以後可以進行深入探討)
六:師德教育教師是繼續教育的靈魂.
如今,全社會對教師要求比較嚴格,這是好事,同時也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教師不是蠟燭,不是靈魂工程師,更不是園丁和楷模,他們是鮮活的生命,需要在得到職業認同的同時和其他職業人一樣享受平等待遇.
因為教師是特殊群體,因此,有必要對其師德教育提出嚴格的審查制度,杜絕敗類教師的出現.
師者,傳道授業解疑惑的同時需要提升心靈.這是一個教師的基本素質,也是全社會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順應時代,順應民聲,順應改革的教師才是一個值得尊重和愛戴的教師.
請全體教師自尊,自強,自愛.請社會給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並保障其物質和精神生活能愉快,讓其為發展中國教育事業出力.
B. 如何讓教師成為人人羨慕的職業
我也不知道怎麼讓教師的工作令人羨慕
因為我本身就羨慕做教師的人, 雖然我也有教師資格證,但是恐於教孩子
尤其是學習了職業素質,覺得教師的責任太重了, 教授知識事小,影響學生身心事大
深深佩服能做好教師的人,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做個好教師
單單從職業上, 只有國家加高待遇和福利,就好了。
對一個好教師來講,備課上課改作業,工作時長並不比寫字樓里加班的人少
對於你個人,想讓人羨慕,只要以工作為樂,人人都會羨慕的,每個人都深深嚮往有一個滿意有成就感的工作
C. 想考教師資格證,可是在網上都是賣全套的,怎麼沒有單賣綜合素質的書呢哪能買到啊
您好,幾個大的相關網上都有賣的,怎麼會找不到呢。
D. 怎樣取消職校取消職業教育取消對口高考制度讓人人都有高中上
你的這種想法是不現實的,人人都有高中上就好嗎?中等職業教育也是高中階段教育的一個組成部份,如果學生的文化課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到職校去學個專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同樣,只要你選擇一所好的職校,自己又努力學習,學好專業技能,為以後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你不想讀職校,並不代表所有的學生都和你一樣不喜歡。你不喜歡職校就讀,並不代表別人都和你一樣。所以你不能把你的想法強加給別人。中等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的一部份,是不可能取消的,同時這幾年,國家還在大力扶持中等職業教育,因此你的這種想法永遠不能實現的。
E. 教育強國日本,竟然沒有設立教師節,背後是何原因
看到這個題目,想到一句話: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是不是尊師重教,不是通過有沒有節日來體現的!日本是標榜最注重禮儀,最講禮貌的國家之一,老師這個職業在日本也是很受尊崇的職業,怎麼會沒有教師節呢?還真是沒有,雖然日本有很多節日,什麼兒童日、憲法紀念日、敬老日、綠日、海日……一大堆節日,但就是沒有任何一個節日是跟職業沾邊的,自然也沒有教師節。
任何職業都應該受到尊重,因為每個行業對社會都是有貢獻的,從平等的角度上來說,沒有必要設立教師節。
總結:對於教師職業的尊重並不是設立一個節日就能解決的,整個社會尊師重教成風,那每天都可以實教師節,如果社會對教師職業不尊重,那麼即使設立了教師節,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F. 你們覺得讀職業學校有用嗎
學校的存在就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 如果學技能的學校不好的話 就沒有必要存在了 所以每個學校存在都是有一定的意義
G. 單招是什麼意思
單招是一百多所不按照省統考錄取的院校在每年統考過後多為一二月份陸陸續續在省設置考點的單獨考試·
單招多為藝術獨立高等院校和一些綜合類大學
單招成績會在高考前兩三個月公布,合格後方可填報志願此學校;
最終錄取原則和按照省統考成績錄取院校大致相同:
美術統考成績的70%+高考文化課成績30%=學校錄取綜合分
美術統考成績的60%+高考文化課成績40%=學校錄取綜合分
文化課過分數線,按照專業課排名錄取
專業課+文化課=學校錄取綜合分
H. 給大學學生部門的人人網賬戶起別名,學院團總支秘書處
魯迅照片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發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胡須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中文名: 周樹人
別名: 魯迅,周樟壽,周豫才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
出生地: 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 1881年9月25日
逝世日期: 1936年10月19日
職業: 文學 作家,雜文家,思想家
畢業院校: 南京路礦學堂,仙台醫學院
代表作品: 《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狂人日記》《朝花夕拾》
身高: 161厘米
重要事件 : 新文化運動
人物生平
魯迅
魯迅,原名周樟壽(後來改為周樹人)字:豫山,後改為豫才,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里。13歲那年,他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鋃鐺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致死亡,家境敗落了下來,因此賣了房子。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家庭的長子,上有孤弱的母親,下有幼小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親一起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就這樣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
魯迅年歷
魯迅文言1881年 一歲
八月初三(公歷9月25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城內東昌坊口。姓周,原名樟壽,字豫山、豫亭、豫才。
1886年 六歲
是年入塾,從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誦《鑒略》。
其五六歲時,宗黨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譽其小而靈活也。
1888年 八歲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逝世,當其病篤時,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詢其何故,答曰:「為妹妹。」
是歲一日,本家長輩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與焉。先生在旁默視,從伯慰農先生因詢之曰:「汝願何人得贏?」先生立即對曰:「願大家均贏。」
1892年 十二歲
正月,往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懷鑒讀。以比目魚對壽先生的獨角獸。
在塾中,喜乘閑描畫,並搜集圖畫,而對於二十四孝圖之「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獨生反感。先生外家為安橋頭魯姓,聚族而居,幼時常隨母太夫人前往,在鄉村與大自然相接觸,影響甚大。《社戲》中所描寫者,皆安橋頭一帶之景色,時正十一二歲也。外家後遷皇甫庄、小皋步等處。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1893年 十三歲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憂,自北京歸。
秋,介孚公因事下獄,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產中落,出入於質鋪及葯店者累年。
1896年 十六歲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後,家境益艱。
1898年 十八歲
閏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師學堂,改名為樹人。
1899年 十九歲
正月,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路礦學堂,對於功課並不溫習,而每逢考試名列前茅。課余輒讀譯本新書,尤好小說,時或外出騎馬。
1901年 二十一歲
十二月,路礦學堂畢業。
1902年 二十二歲
二月,由江南督練公所派赴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課余喜讀哲學與文藝之書,尤注意於人性及國民性問題。
1903年 二十三歲
是年為《浙江潮》雜志撰文。秋,譯《月界旅行》畢。
1904年 二十四歲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醫學專門學校肄業。
1906年 二十六歲
六月回家,與朱安女士結婚。同月,復赴日本,在東京研究文藝,中止學醫。
1907年 二十七歲
是年夏,擬創辦文藝雜志,名曰《新生》,以費絀未印,後為《河南》雜志撰文。
1908年 二十八歲
是年從章太炎先生炳麟學,為「光復會」會員,並與二弟作人譯域外小說。
1909年 二十九歲
是年輯印《域外小說集》二冊。六月歸國,任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10年 三十歲
四月初五日祖母蔣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紹興中學堂教員兼監學。
1911年 三十一歲
九月紹興光復,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冬,寫成第一篇試作小說《懷舊》,閱二年始發表於《小說月報》第四卷第一號。
1912年 三十二歲
一月一日,臨時政府成立於南京,應教育總長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員。
五月,航海抵北京,住宣武門外南半截胡同紹興會館藤花館,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八月任命為教育部僉事。是月公餘纂輯謝承《後漢書》。
1913年 三十三歲
六月,請假由津浦路回家省親,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餘校《嵇康集》。
1914年 三十四歲
研究佛經。
1915年 三十五歲
一月輯成《會稽郡故書雜集》一冊,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經》成。
喜搜集並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三十六歲
五月,移居會館補樹書屋。
十二月,請假由津浦路歸省。
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誌拓本。
1917年 三十七歲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張勛復辟亂作,憤而離職,同月亂平即返部。
1918年 三十八歲
自四月開始創作以後,源源不絕,其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以魯迅為筆名,載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號,掊擊家族制度與禮教之弊害,實為文學革命思想之急先鋒。
1919年 三十九歲
一月發表關於愛情之意見,題曰《隨感錄四十》,載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號,後收入雜感錄《熱風》。
八月,買公用庫八道灣屋成。
十月發表關於改革家庭與解放子女之意見,題曰《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載《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後收入論文集《墳》。
十一月修繕之事略備,與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請假經津浦路歸省,奉母偕三弟建人來京。
1920年 四十歲
一月,譯成日本武者小路實篤著戲曲《一個青年的夢》。
十月,譯成俄國阿爾志跋綏夫著小說《工人綏惠略夫》。
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1年 四十一歲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2年 四十二歲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譯成俄國愛羅先珂著童話劇《桃色的雲》。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3年 四十三歲
八月遷居磚塔胡同六十一號。
九月小說第一集《吶喊》印成。
十二月買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二十一號屋。同月,《中國小說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1924年 四十四歲
五月,移居西三條胡同新屋。
六月,《中國小說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並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講演。
八月返京。
十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論文《苦悶的象徵》。
仍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是年冬為《語絲》周刊撰文。
1925年 四十五歲
八月,因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范大學,魯迅與多數教職員有校務維持會之組織,被章士釗違法免職。隨後魯迅向專管行政訴訟的平政院投遞訴狀,控告章士釗濫用職權。
十一月,雜感第一集《熱風》印成。
十二月譯成日本廚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為《語絲》撰文,並編輯《國民新報》副刊及《莽原》雜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1926年 四十六歲
一月,新任教育總長易培基取消過去對魯迅的免職處分,教育部僉事恢復,到部任事。
二月,平政院開會作出裁決,正式取消章士釗對魯迅的處分,判定魯迅訴勝。
三月,「三一八」慘案後,避難入山本醫院,德國醫院,法國醫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園,與齊宗頤同譯《小約翰》。
八月底,離北京向廈門,任廈門大學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滿於學校,辭職。
1927年 四十七歲
一月至廣州,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說,題為:《無聲的中國》,次日演題:《老調子已經唱完!》。
三月黃花節,往嶺南大學講演。同日移居白雲樓。
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學各主任緊急會議,營救被捕學生,無效,辭職。
七月演講於知用中學,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學術講演會」,題目為《讀書雜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葯及酒之關系》。
八月開始編纂《唐宋傳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雲里二十三號,與番禺許廣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十二月應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聘,任特約著作員。同月《唐宋傳奇集》上冊出版。
1928年 四十八歲
二月《小約翰》印成。同月為《北新月刊》譯《近代美術潮論》,及《語絲》編輯。《唐宋傳奇集》下冊印成。
五月往江灣實驗中學講演,題曰:《老而不死論》。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譯本出。《奔流》創刊號出版。
十一月短評《而已集》印成。
1929年 四十九歲
一月與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資印刷文藝書籍及木刻《藝苑朝花》,簡稱朝花社。
五月《壁下譯叢》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親。並應燕京大學,北京大學,第二師范學院,第一師范學院等校講演。
六月五日回抵滬上。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藝術論》譯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許廣平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嬰(周海嬰)。同月為柔石校訂中篇小說《二月》。同月盧那卡爾斯基作《文藝與批評》譯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學講演。
1930年 五十歲
一月朝花社告終。同月與友人合編《萌芽》月刊出版。開始譯《毀滅》。
二月「自由大同盟」開成立會。
三月二日參加「左翼作家連盟成立會」。此時浙江省黨部呈請通緝「反動文人魯迅」。「自由大同盟」被嚴壓,先生離寓避難。同時牙齒腫痛,全行撥去,易以義齒。四月回寓。與 神州光社訂約編譯《現代文藝叢書》。
五月十二日遷入北四川路樓寓。
八月往「夏期文藝講習會」講演。同月譯雅各武萊夫長篇小說《十月》訖。
九月為賀非校訂《靜靜的頓河》畢,過勞發熱。
同月十七日,在荷蘭西菜室,赴數友發起之先生五十歲紀念會。
十月四五兩日,與內山完造同開「版畫展覽會」於北四川路「購買組合」第一店樓上。同月譯《葯用植物》訖。
十一月修正《中國小說史略》。
1931年 五十一歲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離寓避難。
二月梅斐爾德《士敏土之圖》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舊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聯」機關雜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六月往日人「婦女之友會」講演。
七月為增田涉講解《中國小說史略》全部畢。同月往「社會科學研究會」演講《上海文藝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請內山嘉吉君教學生木刻術,先生親自翻譯,至二十二日畢。二十四日為一八藝社木刻部講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樓景印宋本。同月《毀滅》制本成。
十二月與友人合編《十字街頭》旬刊出版。
1932年 五十二歲
一月二十九日遇戰事,在火線中。次日避居內山書店。
二月六日,由內山書店友護送至英租界內山支店暫避。
四月編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評,名曰:《三閑集》。編一九三〇年至三一年雜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錄譯著書目。
九月編譯新俄小說家二十人集上冊訖,名曰:《豎琴》。編下冊訖,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兩地書》。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1933年 五十三歲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權保障同盟會」,被舉為執行委員。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慶齡宅,歡迎蕭伯納。
三月《魯迅自選集》出版於天馬書店。同月二十七日移書籍於狄思威路,稅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遷居大陸新村九號。
五月十三日至德國領事館為「法西斯蒂」暴行遞抗議書。
六月二十日楊銓被刺,往萬國殯儀館送殮。時有先生亦將不免之說,或阻其行,先生不顧,出不帶門匙,以示決絕。
七月,《文學》月刊出版,先生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編序之《一個人的受難》木刻連環圖印成。同月「木刻展覽會」假千愛里開會。又短評集《偽自由書》印成。
1934年 五十四歲
一月《北平箋譜》出版。
三月校雜文《南腔北調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編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編《譯文》創刊號。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識者被逮,離寓避難。
十月《木刻紀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盜汗。病後大瘦,義齒與齒齦不合。同月短評集《准風月談》出版。
1935年 五十五歲
一月譯蘇聯班台萊夫童話《表》畢。
二月開始譯果戈里《死魂靈》。
四月《十竹齋箋譜》第一冊印成。
六月編選《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並作導言畢,印成。
九月高爾基作《俄羅斯的童話》譯本印成。
十二月編瞿秋白遺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續寫《故事新編》。
十二月整理《死魂靈百圖》木刻本,並作序。
1936年 五十六歲
一月肩及脅均大痛。同月二十日與友協辦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編》畢,即出書。
二月開始續譯《死魂靈》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驟然氣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為之選定《蘇聯版畫》。同月編《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醫雲胃疾,自後發熱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萊女士引美國鄧醫生來診斷,病甚危。
六月,從委頓中漸愈,稍能坐立誦讀。可略作數十字。同月,病中答訪問者《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又《花邊文學》印成。
七月,先生編印之《凱綏•珂勒惠支版畫選集》出版。
八月,痰中見血,為《中流》創刊號作小文。
十月,體重八十八磅,較八月一日增約二磅。契訶夫作《壞孩子和別的奇聞》譯本印成。能偶出看電影及訪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會觀第二回「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
十七日出訪鹿地亘及內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氣喘不止。修書一封,托內山完造請醫,此為絕筆。
十九日上午五時二十五分逝世。
家庭背景
出生日期:清光緒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青年魯迅出生地:生於浙江紹興府會稽縣東昌坊口新台門周家,魯迅原名周樟壽,後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歲,使用魯迅為筆名。 與周作人和周建人成為「周氏三兄」。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江西金溪縣知縣,此時正在北京任內閣中書。
父親: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才,閑居在家。因肺結核而死。
母親:魯瑞(1858~1943)當地舉人魯希曾孫女,思想頗為開通,出身於紹興平橋村一戶官宦人家,沒念過書,但以自修得到能夠看書的能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譯《希臘神話》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魯迅逝世時,郁達夫在《懷魯迅》中寫下這樣的話:
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雖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懷魯迅》郁達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載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學》第七卷第五號。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I. 怎樣才能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
畢業生畢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今年還是有很多大學應屆畢業生沒有找到工作。也不知道哪個工作適合自己,那在這里我簡單說一下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以上回答只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大家如過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或者還有什麼其他觀點,歡迎和我一起討論交流,如果大家認同我的觀點,多謝大家給我點個小小的關注。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