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義務教育 » 泉州海西教育培訓

泉州海西教育培訓

發布時間: 2020-11-24 00:25:29

❶ 泉州石獅市是不是有個海西智能裝備中心,這個平台怎麼樣

對,泉州石獅市是有個海西智能裝備中心,這個平台還可以。

❷ 泉州惠安海西上城

泉州惠安海西上城,地址:惠安縣螺城鎮東南大街15號

❸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怎麼樣

現在正在建設中。
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裝備製造研究所是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建物回質結構研究答所)與泉州市政府共建的科研機構,建成後人員總規模將達800人。泉州裝備所緊緊圍繞國家戰略和地方產業需求,重點布局自動化控制技術與裝備、智能裝備、高端工業設計與製造、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通信設備和衛星技術開發應用、新型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等6個科研領域。

❹ 泉州在海西中的發展

「建設福州、廈門、泉州等物流節點和一批現代物流中心」

——摘自《意見》

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對海西物流業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業內人士表示,有了政策方面的支持,泉州物流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時期,依託本地製造業承接台灣產業轉移的優勢,泉州將成為海西物流新中心。

此前,泉州晉江圍頭保稅物流中心已正式啟用,泉州出口加工區12.5萬平方米的保稅物流倉庫項目奠基,已經動工建設的「海峽西岸國際采購與區域物流中心」首期工程預計於明年3月份左右投入運行。據分析,隨著幾個物流項目的奠基和相繼啟用,泉州將迎來「大物流」時代,為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圍頭保稅物流中心相關負責人戴劭陽表示,中央支持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給泉州物流業帶來快速發展的良機。他說,從目前來看,廈門的物流業發展比較成熟,主要依託的還是泉州地區發達的製造業。他認為,泉州的物流業這幾年的發展也比較快,本身有很強的產業優勢,只要加強硬體建設,在宏觀環境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泉州的物流業必將擁有美好的前景。

有企業人士表示,目前泉州大多數的企業物流工作基本由自己承擔,這就需要佔用不少的資金和人力成本,而如果泉州建成海西物流新中心,那麼企業就可以將物流業務外包給專業運營的第三方,從而節約運營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一旦企業物流外包成風,那麼經營該外包業務的領域將迎來極大的商機。」該人士說。(

❺ 泉州人民廣播電台的泉州電台:打造海峽西岸強勢廣播

泉州地處祖國東南,與台灣隔海相望,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古就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泉州是著名僑鄉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改革開放以來,泉州成為福建省乃至全國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地區之一,隨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深入,泉州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對周邊的輻射力、集聚力持續增強,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突出。
泉州人民廣播電台成立於1995年。十四年來,泉州電台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大膽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和市場經營理念,參與市場的競爭和運作,發展規模迅速壯大,從2002年30多人辦一個頻率發展成為擁有170多名員工、四個專業廣播頻率(新聞頻道、交通之聲、都市之聲、刺桐之聲)六套廣播節目(包括與晉江、南安合辦的廣播電台)的地市級廣播媒體,以75%的佔有率占據泉州3/4以上的廣播市場;在各類評獎中,每年都有上百件作品獲獎;廣告收入更是每年一個新台階,從2002年的近200萬元發展到2009年的近3000萬元,經營創收來一直保持福建省地市級廣播電台首位。
泉州電台的改革與發展之路,印證了廣播的發展只有找准媒體定位、創新經營理念、把握市場脈搏,才能從低迷走向繁榮,正如泉州人民廣播電台台長林培煌經常講的:「有為有位天地寬」。
節目質量育電台生命。泉州人民廣播電台始終圍繞「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辦台宗旨,注重研究聽眾市場,從2003年開始邀請專業市場調查公司介入聽眾調研,明確頻道定位,強化節目特色,不斷推出優秀節目,滿足聽眾不斷變化的收聽需求。
2002年,隨著泉州市廣電體制改革,新成立不久的泉州人民廣播電台與鯉城區廣播電視台的廣播部分合並,電台由原來的一個綜合頻道擴為兩個頻道。這一次改革,決定了泉州電台未來的發展之路,當時泉州電台因為起步晚、底子薄、聽眾規模小、影響力不大,而面對種種困難,上任不久的電台台長林培煌提出了「有為才有位」,即只有根據聽眾需求做好個性化的服務,才能在泉州的廣播市場上佔有一席之位,電台即對當時的兩個頻率進行了明確的市場細分,強化差異化的特點,將兩個頻道分別定位為以交通服務為主的交通之聲和以新聞資訊為主的新聞綜合頻道。泉州電台交通之聲推出之始即以本土化的服務為特色,節目設置以交通路況信息為龍頭,傳播交通信息、服務疏導交通,輔以服務性和娛樂欣賞性內容。推出閩南語節目《歡喜就好》,該節目一經推出,即以其突出的本土化特色在泉州一炮而紅,成為泉州電台的一個品牌節目,此後,由品牌節目帶動頻道推廣戰略讓新成立的交通之聲一下就站穩了腳跟。交通之聲已經佔有90%的泉州交通廣播市場。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區發生里氏8.0級地震。這一刻,中國大地上,沒有比抗震救災更重要的事! 2008年5月15日下午二點,距離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僅僅72小時,在距離災區千里之外的泉州,由泉州人民廣播電台904交通之聲、泉州市慈善總會共同發起的《我們和你在一起——支援四川地震災區愛心公益慈善募捐》在泉州豐澤廣場舉行,泉州電台利用現場直播車直播了6個多小時的募捐活動,通過簡訊互動、熱線電話、連線采訪、現場報道等多種廣播表現手段,將泉州與地震災區聯系在一起,溫暖平實的語言喚起泉州普通民眾的空前的同情心和大愛精神,強化了直播活動的現場感、時效性和感染力,幾乎所有參加捐款的市民都是聽到廣播後自發來到現場的,充分突顯了泉州廣播媒體的快捷性和號召力。捐款現場為災區人民募捐了人民幣643760元和港幣320元,大型公益現場直播節目《我們和你在一起》先後獲得福建新聞獎一等獎、福建廣播電視新聞獎一等獎、「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
個性化、差異化、本土化等理念推動泉州電台在節目建設方面不斷實現突破:《新聞早報》成為福建省首個廣播電視跨媒體合作、同步播出的新聞節目;《精英對話》成為福建省首個廣播、互聯網同步直播的訪談類節目;《志明與春嬌》成為大陸首檔閩南語情景廣播劇;《百姓熱線》、《新聞早報》、《政風行風熱線》先後榮獲福建省新聞名專欄;幾年來,電台選送的節目作品在每年的市、省及全國評獎中各有斬獲,在各類評獎中,每年有上百件作品獲獎,在福建省地市級廣播媒體中名列前茅。
鄉音為媒做閩台文章。地處海峽西岸的泉州是閩台交流的前沿,台灣有44.8%的漢族同胞(約900萬人)祖籍泉州。泉州電台充分拓展對台交流平台,第四套頻率「刺桐之聲」於2005年7月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為對台宣傳頻率,當年9月29日正式開播。刺桐之聲以兩岸共通的閩南語為播出語言,介紹閩南鄉情,宣傳泉州區域對台優勢,反映兩岸交流交往信息,在節目內容設置上突出閩台文緣特色,節目集新聞、服務、娛樂為一體,全天24小時播出,《閩南茶館》、《好歌強強滾》、《兩岸新聞》等節目,得到了在閩台商的喜愛,2006年起先後有三檔節目在島內實現了落地播出。電台還通過與台灣廣播界聯辦活動的方式加強對台交流,於2007年開辦了首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當年台灣即組團參加比賽,台灣雲林同鄉會會長還帶隊到泉州為台灣歌手加油助威;2009年,經過努力,泉州電台把第三屆「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的總決賽活動辦到台灣台南,並且獲得圓滿成功,為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和有益的嘗試。的「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決賽將在台北舉行。
彎道超車爭科學跨越。幾年來,泉州電台廣告經營在先前統一管理、自主經營的基礎上,不斷應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改進廣告經營機制,一次又一次在發展中獲得躍升動力,成就電台穩健的發展足跡。一方面通過實行廣告時段招投標、廣告代理、頻道經營負責制、節目承包制等多種分散經營、分別核算的方式;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節目播出質量和服務質量,增加了房產、汽車、金融、餐飲等行業的廣告投入,並突顯品牌化;同時逐年減少了醫葯門診類的廣告時段的比例。廣告收入每年一個新台階,從2002年的近200萬元發展到2009年的近3000萬元,經營創收近幾年來一直保持我省地市級廣播電台首位。
為了充分利用電台的品牌資源優勢,拓展廣播市場,2008年和2009年,泉州電台分別和泉州市所轄的晉江、南安電台進行聯合運作,共同打造縣級廣播電台,實現資源共享、互惠共贏。泉州電台加快產業經營發展步伐,成立泉州904汽車服務公司和泉廣「歡喜就好」婚慶禮儀有限公司,兩個公司成立後,即已開始實現創收。
「活動帶動」樹公信品牌。泉州電台每年開展戶外活動100多場次,傾聽群眾對電台節目的意見,展現廣播的無窮魅力,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如一年一度的大型公益活動「愛心不停播」中秋慰問活動,已成為社會公益品牌;電台組織的「泉州廣播少兒合唱團」赴參加國際青少年合唱比賽,榮獲合唱比賽的最高獎,成為電台的又一張名片;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星選拔賽成功舉辦三屆,已成為兩岸溝通交流的良好平台;閩南童謠比賽、青少年故事大賽、高校歌手賽等活動也成為泉州地區每年度舉行的品牌賽事。「活動帶動」戰略成為泉州電台近幾年求得跨越發展、塑造文明形象、拓展社會影響的重要手段,也成為電台提升服務層次的重要載體。
技術更新保發展後勁。幾年來,泉州電台不斷改造技術,更新設備,加大技術投入,提高廣播覆蓋和傳輸質量,完善內部辦公系統,采購先進的制播設備,2006年購置了數字直播車,為今後數字廣播DAB和數字多媒體廣播DMB作好准備。電台創辦的泉州廣播網發展P2P在線直播系統,開發電台節目點播系統,突破電台傳播局限,提高系統負載能力,2009年泉州廣播網喜獲總局頒發的信息網路傳播視聽許可證,成為泉州地區首家同時獲得互聯網新聞以及視聽傳播許可的互聯網站,並被評為泉州市首屆十佳文明網站;在中國廣播媒體網站以及泉州本地已達到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泉州電台節目製作和播出已基本完成數字化改造,硬體設施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我台在建新的廣播大樓,計劃於2010年年底實現搬遷,以整體提升電台硬體設施上新水平,為電台的發展提供後續動力。
愛拼敢贏是泉州人的精神傳統,也是泉州電台人的風貌寫照,泉州電台幾年來的改革與發展的實踐證明,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勇於改革創新,廣播媒體就能唱出自己的強音。

❻ 泉州在海西發展中的優勢

泉州市重視發揮市場要素集聚功能,打造市場品牌。南安官橋是閩南地區,也是全省唯一的省級糧食交易市場,官橋積極引進技術、人才、信息等要素在市場的集聚,克服劣勢,揚長避短,從而孕育、催生出新的資源,形成市場、基地、產業互動,構建了糧食主要產區與主銷區的購銷橋梁,精心打造「糧貿之市」的品牌。年糧食交易量達10多億斤,年加工能力達50多萬噸,目前已形成全國糧食重要集散地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