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總結
❶ 2012年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重點整理
教育學部分
1、 了解與識記教育學的基本知識
2、 理解和掌握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教學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3、 具有運用教育理論分析並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
心理學部分
1、 了解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事實。
2、 理解感知、記憶、思維、情緒、動機、人格等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方法。
3、 運用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分析和解決教育過程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
你可以找一下《教育學與心理學課程考試大綱》,看一下。。再決定(如果能幫到你,就請選為最佳答案吧。)
❷ 《教育心理學》中容易混淆的幾個知識點
一、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逃避條件作用:當厭惡刺激出現時,有機體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逃避了厭惡刺激,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在屋內感覺人聲嘈雜時暫時離去。
迴避條件作用:當預示厭惡刺激即將出現的刺激信號呈現時,有機體也可以自發地作出某種反應,從而避免了厭惡刺激的出現,則該反應在以後的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便增加。例如,害怕見生人不敢上街。
二、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性觀察學習--創造性觀察學習
(1)直接的觀察學習它是對示範行為的簡單模仿。例如幼兒的大部分模仿行為;
(2)抽象性觀察學習:它是指觀察者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則或原理,從而能根據這些規則或原理表現出某種類似的行為。
例如,青少年看了槍戰暴力片,他以後就可能在學校、社會對同學或他人表現出類似的攻擊行為。
(3)創造性觀察:指觀察者通過對各個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如青少年從父母、姐妹、同學及朋友那裡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
三、表徵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
(1)表徵學習指學習一個符號或一組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和意義。例如,將「鳥」這一個符號和鳥這種動物關聯。
(2)概念學習是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是區分事物的關鍵。概念學習的實質就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徵。例如,學習「三角形」這一概念,就是掌握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相連接的邊這樣兩個共同的關鍵特徵,而與它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徵無關。
(3)命題學習是指學習以命題形式表達的觀點的新意義。例如,對「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的學習就屬於命題學習。
四、感性知識--理性知識
感性知識:所謂感性知識是對活動的外表特徵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是對具有感性特徵的具體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語概括。
理性知識:所謂理性知識是指對活動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系的反映,一般包括概念和命題兩種形式。
五、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
陳述性知識:陳述性知識也叫「描述性知識」,它是個人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能夠直接加以回憶和陳述的知識。主要用來說明事物的性質、特徵和狀態,用於區別和辨別事物。這類知識主要解決是什麼的問題。這種知識具有靜態的性質。
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也叫「操作性知識」,是個人沒有有意識的提取線索,因而其存在只能藉助某種作業形式間接推測的知識。這類知識主要用來解決做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這種知識具有動態的性質。
六、下位學習--上位學習--並列組合學習
(1)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範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例如,掌握了「蔬菜」這個概念,再學習蘿卜、白菜等概念,屬於下位學習。
(2)上位學習(總括學習):是指新概念、新命題具有較廣的包容面或較高的概括水平,這時,新知識通過把一系列已有觀念包含於其下而獲得意義,新學習的內容便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觀念產生了一種上位關系。例如,掌握了蘿卜、白菜等概念,再學習「蔬菜」這個概念,屬於上位學習。
(3)並列組合學習(又稱為並列結合學習):當學生的新概念或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觀念既不產生下位關系,又不產生上位關系時,它們之間可能存在組合關系,這種只憑組合關系來理解意義的學習就是並列組合學習。
七、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程序化、自動化和完善化的操作活動方式。例如,吹拉彈唱。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認知技能,它是一種藉助於內部力量調節、控制心智活動的經驗,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例如,計算、閱讀與記憶。
八、從眾--服從
從眾是指人們對於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對行為的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而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服從是指在權威命令、社會輿論或群體氣氛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
九、思維定勢--功能固著
思維定勢,指重復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准備狀態。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功能固著是指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物體的傾向。在功能固著的影響下,人們不容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從而直接影響問題解決的靈活性。
十、學習需要--學習期待
學習需要是指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
學習期待是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學習期待與學習目標密切相關,但兩者不能等同。
❸ 求一份教育心理學知識點總結,用於自考,來不及看書了
考前去下載歷年試卷刷題
❹ 教育心理學除了課本知識點還有什麼有趣的知識嗎
我認為教育心理學除了課本知識點,還有非常多有趣的知識,比如你可以通過心理學領域的一些有趣的例子來引導學生學習課本知識。
❺ 誰知道教育心理學考試重點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押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4個備選答案中,只有1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1.我國心理學家通常將十二歲至十四五歲的年齡時期,稱做:(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學生期2.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認知發展的形式運算階段是在( )A.0~2歲B.2~7歲C.7~11歲D.11~15歲3.埃里克森人格發展理論認為兒童人格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有一種沖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比如12~18歲階段階段的危機沖突是( )A.勤奮感對自卑感B.主動感對內疚感C.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D.自主感對羞恥感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別差異的基本結論之一是:( )A.男優於女B.男女總體水平大致相等C.女優於男D.男女總體水平,有年齡相等,有的則不相等5.依照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說,學習的基本規律有三:效果律、練習律和:( )A.准備律B.刺激律C.失敗一成功律D.成功一成功律6.信息加工學習理論的創始者是( )A.斯金納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7.哪個學習理論學派的學生觀,強調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A.完形一頓悟說B.認知一結構學習論C.信息加工學習理論D.建構主義學習理論8.成就動機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認為避免失敗者的目的是避免失敗,減少敗感,所以他們傾向於選擇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難的任務。當一項任務的成功率為50%時,他們會:( )A.可能選擇B.猶豫不決C.迴避這項任務D.堅決選擇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訴我們,中等程度的動機激起水平對學習效果的提高:( )A.也是中等B.不利C.關系不大D.最有利10.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主要是一個對知識的內在加工過程。它包括三個階段,即知識獲得、知識保持和:( )A.知識鞏固B.知識運用C.知識提取D.知識遷移
11.在教學中講授果實概念時,既選可食的果實,又選不可食的果實(如棉籽等),這樣才有利於學生准確地掌握果實概率。這是運用了:( )A.正例與反例配合法B.變式法C.比較法D.直觀法12.學習策略中的一種--元認知策略、包括制定認知計劃(計劃策略)、監視計劃執行(監視策略)和:( )A.調節策略B.精細加工策略C.組織實施策略D.價值性13 發散性思維的主要特徵有三個:交通性。獨創性和()A.多樣性B.迅速性C.流暢性D.價值性14 品德的心理結構包括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A.道德理念B.道德行為C.道德品質D.道德意識15.一般說來,態度和品德的形成過程經歷三個創優,即依從、認同和:( )A.內化B.行為C.實行D.反饋16.學生害怕在社會交場合講話,擔心自己會因發抖、臉紅、聲音發顫、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慮,覺得自己說話不自然,因而不敢抬頭,不敢正視對方眼睛。這種心理症狀是一種:( )A.抑鬱症B.恐怖症C.焦慮症D.強迫症17.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據用心理方法和技術搜集得來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特徵與行為表現進行評鑒,以確定其性質和水平並進行分類診斷過程,叫做:( )A.心理評估B.心理診斷C.心理輔導D.心理測驗18.課堂上人際關系出現雙方相互親近,認知協調,情感和諧,行動一致。這是一種:( )A.吸引的人際關系B.合作的人際關系C.溝通的人際關系D.平等的人際關系19.不能遵守公認的正常兒童行為規范和道德標准,不能正常與人交往和參與學習的行為,叫做:( )A.差生行為B.問題行為C.逆反行為D.心理障礙行為20.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叫做:( )A.教學測量B.教學測驗C.教學評估D.教學檢查 二、填空題:1.所謂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2.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_____________的接受學習。3.信息加工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信息是經____________形式儲存在長時記憶中。4.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本質不是被動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地形成_____________。5.奧蘇伯爾認為學校學生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三種內驅力組成,即____________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6.積極誘因使個體產生積極行為,____________某一目標;消極誘因則使個體產生負性行為,遠離或迴避某一目標。7.學生閱讀技能的掌握有助於寫作技能的提高,這是技能的___________遷移。8.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_____________。9.有的學生由於經常看到主語在句子的開端部位,就認為主語就是句子開端部位的那個詞。這是一種______________概括。10.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如果過了很長時間直到考試前復習,就幾乎等於重新學習所以,為了學習不被遺忘,在學習後要___________復習。11.心智技能的培養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_____________。12.記憶術很多,比如《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一種_____________的記憶術。13.問題解決的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即____________、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14.當你熟悉塑料袋裝東西的功能後,就很不容易想到或發現它在急情況下可以當小便袋使用。這種心理現象叫做_____________。15.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____________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16.中學生的倫理道德發展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____性。17.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持續的______________。18.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可歸納為兩個方面,第一是學會調適,第二是____________。19.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從一名新生成長為一名稱職者的成長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關注生存階段,關注情境階段和____________。20.研究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徵中,有兩個重要特徵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的____________. 三、 名詞解釋:1、 觀察法又叫自然觀察法,它是在自然條件下,對心理現象和行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考察、記錄和分析的一種方法。2、 概念同化是指教師以定義的方式直接向學習者揭示概念的關鍵特徵,學習者利用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概念理解新概念。3、發現學習是一種有意義學習方式,它強調在教師啟發引導下,由學生獨立發現事物的意義、規律,以及概念之間的關系。在發現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辨別分析,發現本質屬性。通過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等積極的思維過程來理解概念之間的關系。4、 原型啟發是指從事物的相似或類比中看到或發現問題解決的途徑。利用原型啟發,發展類比推理,有助於創造力的培養。5、成長記錄袋是指以文字形式詳細記錄學生成長情況的檔案袋。其特點是:它的基本成分是學生作品,而且數量很多;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隨機的;成長記錄袋應提供給學生發表意見和對作品進行反省的機會。四、簡答題:1.學習教育心理學對教師主要有哪些作用?2.何謂心理發展?3.瞬時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間記憶的是時間各是多少?4.學生的性格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5.簡述創造性與智力的基本關系? 五、論述題1.作為教師學習教育心理學有什麼意義?2.認知發展與教學的關系部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B2.D3.C4.B5.A6.C7.D8.C9.D10.C11.B12.A13.C14.B15.A16.B17.A18.A19.B20.B二、填空1.心理變化2.有意義3.編碼4.認知結構5.認知6.趨向或接近7.正8.自我監控9.感性10.及時11.積極性與主動性12.編歌訣13.發現問題14.功能固著15.有社會價值16.自律17.心理狀態與過程18.尋求與發展19.關注學生階段20.富於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三、名詞解釋四、簡答題1.(1)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3)幫助教師預測並於預學生。(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2.心理發展是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包括四方面的特徵:(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3.(1)瞬時記憶的貯存時間大約為0.25~2秒。(2)短時記憶保持時間大約為5秒到2分鍾。(3)長時記憶的保存時間長,從1分鍾以上到許多年甚至終身。5.(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3)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於一般水平的智商。
❻ 教育心理學概述
第一章基本不會出現大題,考的都是一些細碎的知識點,以下是我的總結,希望會對你有所幫助。
教育心理學的概念:
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教學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五要素、三過程
五要素 教師、學生、教學媒體、教學環境、教學內容
三過程 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是1903年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
布魯納1960年提出「課程改革論」
1924年廖世承編寫了我國第一部《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是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
(1)實驗法 其中實驗室試驗對條件控制最嚴格
(2)觀察法 是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3)調查法
(4)個案研究法
(5)測驗法
(6)教育經驗總結法
(7)產品分析法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描述、解釋、預測、控制
(1)幫助教師准確的了解問題
(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的行為
(4)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教育研究
基本就這么多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要是考招教可以買山香的試卷做做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❼ 教師招聘中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中常考的知識點有哪些
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和心理學考核范圍及知識點需以報考省份教師招聘版考試大綱為權准。
以四川省教師招聘《教育公共基礎知識》考試大綱為例:
1)教育學
教育與教育學、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教師與學生、課-程、課-堂教學、學校德育、班級管理與班主任工作。
2)教育心理學
心理發展與教育;學習與學習理論;學習的遷移,記憶和遺忘;學習策略與不同類型的學習;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個別差異與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❽ 教育心理學的考點重點有哪些
考試內容與考核要求
緒論
考試內容:
教育學的概念;學習教育學的意義;為教育學的產生和發展過作出突出貢獻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觀點;主要的研究教育方法:調查法、實驗法、統計法的概念及在實際中的運用。
考核要求:
(1)識記:教育學的概念;《論語》一書匯集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關於哲學、政治、倫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論;在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外國最早的教育著作是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培養》;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斯寫出了《大教學論》,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德國著名哲學家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學開始講授教育學,這是教育學被列入大學課程的開端;1806年,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學》,它標志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實驗教育學」的代表是德國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美國哲學家杜威創立了實用主義教育學,他在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義與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的著名觀點;1939年出版了以凱洛夫為主編的《教育學》,這是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和方法闡明社會主義教育規律的教育學;1930年楊賢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綱》,這是我國第一本試圖以馬克思主義觀點論述教育的著作;1956年,美國教育家制定了《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他把教育目標分為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三大類;1963年,美國教育家布魯納出版了《教育過程》,提出了結構主義教育理論;1975年,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出版了《教學與發展》,強調教學應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調查法、實驗法、統計法的概念。
(2)理解:學習教育學的意義;調查法、實驗法、統計法在教育學研究中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