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筆記
① 求,心理學 筆記 講義
最新2010年心理學考研資料大全
——專為跨考同學量身打造
第一部分——輔導班錄音及內部資料(共4G左右)
1.1 2008博仁心理學基礎強化班講義及錄音——20元
1.2 2007凱程強化講義——10元
1.3 2008三人行國慶特訓講義及錄音——20元
1.4 2008文都強化視頻及講義——20元
1.5 2008 凱程沖刺錄音及講義——15元
1.6 2008 三人行沖刺錄音及講義——15元
1.7 2008 三人行模考點睛及講義——15元
1.8 2008凱程心理學統考習題寶庫——20元
1.9 2008 《凱程應試寶典》——20元
1.10 2007 愛考機構內部資料——10元
1.11 2008年海文心理學統考輔導講義——10元
合計175元,若購買整套第一部分資料,優惠價——80元
第二部分——考試重難點(筆記講義)
2.1 普通心理學筆記(彭聃齡)
2.2 北京大學張智勇普通心理學學習手冊
2.3 華東師大普通心理學筆記
2.4 普通心理學清華在線講義
2.5 恩波翔高普通心理學講義
2.6 心理學名詞解釋集
2.7 《發展心理學》谷傳華
2.8 林崇德的發展心理學筆記
2.9 大師——發展心理學講義
2.10 MJ心理大綱詳解-發展心理學
2.11 華師教育心理學PPT
2.12 劉儒德 教育心理學大綱解析
2.13 華中師大教育心理學筆記(佐斌)
2.14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
2.15 2007清華在線心理學統考輔導講義(教育心理學)
2.16 MJ心理大綱詳解-教心
2.17北大實驗心理學筆記
2.18北師大三人行專業課輔導內部講義--實驗心理學
2.19北師大心理學實驗大綱
2.20華東師大實驗心理學筆記
2.21華南師大實驗心理學筆記
2.22實驗心理學重點名詞及解釋
2.23朱瀅《實驗心理學》筆記
2.24華東師大心理統計學大綱
2.25華東師大心理統計筆記
2.26戴步雲(筆為劍)原創--心理統計入門.mp3
2.27 2007清華在線心理學統考輔導講義(心理統計)
2.28心理統計常用公式總結
2.29華東師大心理測量和量表操作筆記
2.30北大心理測量串講筆記
2.31北大認知心理學筆記
2.32《西方心理學的歷史與體系》課堂筆記
2.33北大西方心理學史筆記
2.34華東師大心理學史筆記
2.35華南師大心理學史筆記(授課教師:劉學蘭)
2.36西方心理學史筆記
2.37心理學史筆記
2.38葉浩生心理學史筆記(郝興昌)
5元一本,合計190元,若購買整套第二部分資料,優惠價——80元
第三部分——各校歷年考研試題
北大、北師、清華、浙江大學、中科院心理所、華東師范、華南師范、華中師范、南京師范、天津師范、西南大學等多所名校試題。總共100多套試題! 註:各所名校的歷年真題對統考知識點的掌握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電子版)此項不分開賣,50元。
第四部分——北師大心理學本科生網路課程PPT
4.1 普通心理學——20元
4.2 兒童認知發展與教育——20元
4.3 兒童心理學——20元
4.4 教育心理學——20元
4.5 教育統計學——20元
4.6 教育測量與評價——20元
合計120元,若購買整套第四部分資料,優惠價——60元
第五部分——拓展知識面的電子書籍
5.1 《筆跡探秘》
5.2 《崇拜心理學》
5.3 《第三次思潮:馬斯洛心理學》
5.4 《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5.5 《觀色 觀行 觀心:洞察他人心理》
5.6 《領導者心理咨詢手冊》
5.7 《流派介紹》
5.8 《羅蘭貝格-消費心理分析》
5.9 《實驗心理學》(楊治良版)
5.10 《心理學叢書 愛情心理學》
5.11 《心理學的故事》
5.12 《性格解析》
5.13 《人類與動物心理學論稿》
5.14 《嫉妒心理學》
5.15 《羅曼蒂克心理學》
5.16 《夢的解析》
5.17 《人的潛能和價值-人本主義心理學譯文集》
5.18 《色彩心理學》
5.19 《現代西方心理學名著介紹》
5.20 《心理修養金鑰匙》
5.21 《音樂心理學》
5.22 《孤獨心理學》
5.23 《從心理學名著學心理學》
5.24 《心理學考研匯編》手冊
② 學習教育心理學需要做筆記嗎有回答的嗎
學習教育心理學需要做筆記。
例如:
1.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 學習與教學的主要構成要素有: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等。
3. 學校教育是根據特定的教學目標來最有效地組織教學,教師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過程的四個階段:①教育心理學的創建;②教育心理學的發展;③教育心理學的成熟;④教育心理學的完善。
教育心理學也有回答的題目。
例如:
簡述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①幫助教師准確了解問題; ②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③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④提供各種研究方法和角度。
③ 普通心理學筆記 彭聃齡版
第一章 心理學概論
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包括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想像的一門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既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人的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方面: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3,心理與行為、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是什麼?
1,心理與行為:行為是有機體的反應系統。它有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下產生的,而且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外部行為;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通過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
2,意識與無意識:人的意識是由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慾望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定的內在世界,是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部資源。人不僅能意識到客體的事物,而且還具有自我意識。低等動物沒有自我意識,嬰兒的自我意識也沒有發展起來。自我意識具有分析和評價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識外,還有無意識現象。無意識是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和控制的心理現象。如,人在夢境中產生的心理現象主要就是無意識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識的支配下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有精神錯亂,大腦損傷的人病人,他們的行為才失去意識的控制,而完全為無意識的慾望所支配。
4,心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
人的心理現象是非常復雜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研究。但概括起來主要研究的問題是:1,心理過程;2,心理結構;3,心理的腦機制;4,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5,心理與環境。
5,心理學的研究類型?
心理學的研究類型有:因果研究、相關研究、個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學的意義?
科學的預測現象,有效的控制現象和從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在理論和實踐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 理論意義:科學正確的解釋心理現象,對於我們破除迷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實踐意義:通過科學的認識心理現象,我們在實踐中就可以引導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並且可以運用心理的規律去預測和控制心理現象,指導不同領域的實踐。
7,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學科分支?
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1,普通心理學:○1研究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最一般規律以及各種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規律;○2研究心理學最一般的理論;○3研究心理學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生理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心理生理學研究心理活動引起的生理功能的變化。
3,發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的種系發展『比較心理學』和人心理個體發展『畢生發展心理學』
4,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心理現象,揭示教育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
5,醫學心理學: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診斷、治療及預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產物。
6,工程心理學:是心理學與現代技術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配置和機能協調,實現人、機器、環境系統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條件下從事工作。
7,社會心理學:是系統的研究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科學。
8,為什麼說心理學是一門中間學科?
1,學科分類中通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部類。心理學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物質本體,及心理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因而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
2,人又是社會的實體,人的心理的發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此外心理學還研究團體心理和社會心理,這些心理現象更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
總之,心理學既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所以心理學處在中間位置,因而叫做中間科學或者邊緣科學。
9,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什麼?
(一)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採用:
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
2, 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 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觀察法的成功取決於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
觀察法的缺陷:
1, 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
2, 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
3, 由於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4, 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
(二)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
1,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
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麼相應的量表就會說完善。另一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
(三)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於發現事件的因果聯系,並可以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
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它消除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於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
實驗法是包含著一系列的變化的因素,稱為變數。其中有些變數是由試驗者控制的實驗條件,叫自變數和獨立變數。還有實驗者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叫因變數。
(四)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10,現代心理學的歷史背景事件:
1,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
2,唯理論-著名代表是法國哲學家讓內•笛卡兒。
3,經驗主義起源於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經驗主義先驅)和洛克(奠基人)。
4,英國經驗主義形成聯想主義,代表人物是詹姆士•穆勒、約翰•穆勒、培因。
5,近代哲學思潮為西方現代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實驗生理學是現代心理學實驗方法的直接來源。
6,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看成是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志。
11,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哪些?
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
『構造主義』--奠基人是德國馮特。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鐵欽納。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經驗分為感覺、意想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研究方法強調內省法。
『機能主義』――創始人美國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爾。主張研究意識,他們把意識看成是一個川流不息的過程。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推動向實際生活的發展。
『行為主義』――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學》。行為主義特點: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2,反對內省法,主張用實驗法。
『格式塔心理學』――創始人有德國的韋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認為: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於全體。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他們重視心理學實驗,在知覺、學習、思維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體」。
『精神分析學派』――由奧地利的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創立的一個學派。重視研究成年人的異常行為分析。並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重視動機和無意識現象的研究。
12,現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學的研究
2,行為主義研究
3,心理分析研究
4,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發表《認知心理學》一書。
5,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
13,中國心理學的發展?
1,中國現代心理學的開創始於1917年,標志就是北京大學首次建立了心理學實驗室。
2,1920年,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
3,1921年,中華心理學會在南京成立。
4,1980年,中國心理學會被正式接納加入世界心理學聯合會。
附錄:名詞解釋
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包括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和語言等。
3,無意識-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和控制的心理現象。
4,雙盲控制-在實驗中,主試者和被試者都不知到自變數是怎樣被控制的,這種實驗叫雙盲控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1,腦的進化:
1,神經系統的發生: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變形蟲)——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感受器官和效應器官。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專門接受刺激的特殊細胞,形成了專門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同時出現了協調身體的神經系統,組成了網狀神經系統。水螅已經具有了高等動物的反射弧的雛形,這也是神經系統的最初形態。
2,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蚯蚓-出現了神經節,頭部神經節發達,稱為發頭現象。發頭現象的出現為腦的產生准備了條件。蚯蚓的神經系統是鏈索狀的,稱為鏈狀神經系統。昆蟲-形成了三個大的神經節:頭部、胸部和腹部。它們的神經系統稱為節狀神經系統。
3,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脊椎動物的體內背側有一條脊柱骨,稱脊椎。脊椎動物是管狀神經系統且其神經組織是空心的。管狀神經系統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小腦)。爬行動物出現了大腦皮層。
4,高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哺乳動物-(嚙齒類、食肉類、靈長類)。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更加完善,大腦半球開始出現溝回,腦的各部位的機能也日趨分化。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最高部位。
2,從低等脊椎動物到高等脊椎動物腦得進化:
1,腦的相對大小的變化——腦指數
2,皮層相對大小的變化——皮層指數
3,皮層內部結構的變化——腦的功能區
3,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1,神經元——1891年,瓦爾岱耶提出。是具有細長突起的細胞,它有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胞體:最外是細胞膜,內含細胞核和細胞質。細胞質有神經原纖維、尼氏體、高爾基體、線粒體等。其中神經原纖維和尼氏體是神經元特有的結構。樹突——較短,負責接受刺激,將神經沖動傳向胞體。軸突——較長,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經原纖維。軸突作用是將神經沖動從胞體傳出去,到達與它聯系的各種細胞。
神經元按突起的數目分為:單極細胞,雙極細胞和多極細胞。
按功能分為:內導神經(感覺神經)、外導神經(運動神經)、中間神經。
2,膠質細胞——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有大量的膠質細胞。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溝通有重要作用。1,為神經元的生長提供了線路,並恢復受損的細胞;2,在神經元周圍形成絕緣層,使神經沖動得以快速傳遞;3,給神經元輸送營養,清除神經元間過多的神經遞質。
4,神經沖動的傳遞
1,神經沖動的電傳導——神經沖動在同一細胞內的傳導
2,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神經沖動在細胞間傳導
神經迴路是腦內信息處理的基本單位。最簡單的神經迴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系統的中樞部位、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5,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有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復雜的機能系統。有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
1, 周圍神經系統:脊神經、腦神經、植物性神經。
A,脊神經發自脊髓,穿椎間孔外出,有脊髓前根和後根的神經纖維混合組成。脊髓前根纖維屬運動性,後根纖維屬感覺性。混合後的脊神經是運動兼感覺的。
B,腦神經: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
C,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使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副交感神經起著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器官的過渡興奮。
2, 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腦
A,脊髓。作用:1,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2,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
B,腦干:包括延腦、橋腦和中腦。
延腦在脊髓上方,背側覆蓋著小腦。作用: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腸胃等活動,叫「生命中樞」。
橋腦在延腦上方,是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之間傳遞信息必經之路,它對人的睡眠有調節和控製作用。
中腦位於丘腦底部,小腦、橋腦之間。
C,間腦:丘腦和下丘腦
丘腦-所有來自外界感覺器官的輸入信息通過丘腦導向大腦皮層,從而產生視、聽、觸、味的感覺。對控制睡眠和覺醒有重要意義。
下丘腦-調節「植物性神經」,對維持體內平衡,控制內分泌腺的活動有重要意義。
D,小腦:有小腦皮層和髓質。作用:主要是協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動作。
E,邊緣系統:有扣帶回、海馬回、海馬溝、附近的大腦皮層。邊緣系統與動物的本能有關,還與記憶有關。
6,大腦的結構和機能。
1,大腦的結構:三大溝裂: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四大葉: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大腦半球的表面有大量神經細胞和無髓神經纖維覆蓋,叫灰質,也就是大腦皮層。大腦半球內面是由大量神經纖維的髓質組成,叫白質。還有橫行聯系的胼胝(Pian Zhi)體。
2,大腦的分區和機能:布魯德曼的皮層分區。分成初級感覺區、初級運動區、言語區、聯合區。
A,初級感覺區:視覺區、聽覺區和機體感覺區。視覺區-第17區,產生初級形式的視覺;聽覺區-第41,42區,產生初級聽覺。機體感覺區-第1,2,3區。產生觸壓覺,溫度覺,痛覺,運動覺和內臟感覺。軀干、四肢在體感區的投射關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B,初級運動區:-第4區,稱運動區。功能是發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及身體各部分的運動。
C,言語區:主要定位於大腦左半球。其中有一個言語運動區覺布洛卡區,即布魯德曼的第44、45區。這個區域損壞會發生運動失語症;威爾尼克區是一個言語聽覺中樞,損傷將會引起聽覺失語症。
D,聯合區:感覺聯合區、運動聯合區和前額聯合區。
大腦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語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右半球則主要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
7,腦功能學說
1,定位說:
開始於加爾和斯柏茲姆的「顱相說」。
真正的定位說開始於失語症人的臨床研究。1825年,波伊勞德提出語言定位於大腦額葉,並且控制是在左半球。
功能定位於大腦的某一區域
2,整體說:
弗羅倫斯實驗採用局部毀損法發現,動物可以恢復功能。從而提出腦功能的整體說。拉什利的腦毀損實驗發現腦損傷後對習慣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礙,並且這種障礙於損傷的面積有密切的關系。提出了均勢原理和總體活動。大腦皮層的各個部分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生作用;並且大腦以總體發生作用。
3,機能系統學說:
魯利亞,認為那是一個動態的結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機能系統。在機能系統的個別環節受到損傷時,高級心理機能確實會受到影響。分為三個緊密聯系的技能系統:
第一機能系統即調節激活與維持覺醒狀態的機能系統-動力系統
第二機能系統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儲存的系統
第三機能系統叫行為調節系統,是編制行為程序、調節和控制行為的系統。
4,模塊說:
在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中出現的重要理論。認為: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並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
8,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
1,腺體-分外分泌腺(有管分泌腺)如:汗腺和胃腺;和內分泌腺(無管分泌腺)如內分泌物和荷爾蒙。
內分泌腺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可以決定:1,身體的發育;2,一般的新陳代謝;3,心理發展;4,第二性徵的發展;5,情緒行為;6,有機體的化學成分。
2,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科學家發現共有27種內分泌腺。
1,甲狀腺-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
2,副甲狀腺-保持血液和細胞內鈣的濃度有重要作用。
3,腎上腺-維持體內鈣離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
4,腦垂體-分泌促腺激素,控制多種不同的內分泌腺,因而稱為「主腺」。
5,性腺-分泌性激素和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
附錄:名詞解釋
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機能的單位。由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傳送信息。
2,神經沖動-當任何一種刺激作用與神經時,神經元就會由比較靜息的狀態轉化為比較活動的狀態,這就是神經沖動。
3,靜息電位-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大的通透性,對Na+的通透性很差,其結果是K+經過離子通道外流,而Na+則被擋在膜外,致使膜內外出現電位差,膜內比膜外略帶負電,這就是靜息電位。
4,動作電位-神經受刺激時的電位變化。當神經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變化,鈉離子通道臨時打開,帶正電荷的鈉離子被泵入細胞膜內部,使膜內正電荷迅速上升,並高於膜外電位。這一變化過程就是動作電位。
5,神經-體液調節-所有內分泌腺的活動都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神經系統通過內分泌腺的激素影響各種效應器官的活動,這就是神經-體液調節。
。。。。。。。。。。。。。
太多了,需要的話問我要吧。我給你發過去。。
④ 高等學校小學教育心理學 整理筆記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
一、定義:學與教 二、核心:學習心理
三、學科範疇:心理學分支,應用心理學范疇 四、學習性質界定:教育學、心理學的交叉學科 五、三過程:學習過程(核心)、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六、五要素: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物質、社會環境)、教學媒體
第二節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一、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二、為實際的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三、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四、幫助老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①實驗法、②觀察法、③調查法
④個案法: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經驗總結法
⑥測驗法: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 ⑦產品分析法:通過分析學生的作品,從而了解心理特點的方法 二、研究原則 客觀性原則
第四節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
發展概況:
一、初創階段:20世紀20年代以前
1、 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獨立的標志。 2、1877年、俄羅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學》最早 3、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俄羅教育心理學之父、奠基人 二、發展:20世紀50年代末
方東岳《教育實用心理學》我國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學》我國編寫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學的體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 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第一節 小學生心理發展概述
一、定義:指個體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過程中發生的心理變化。 二、八個階段:乳兒期、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學心理發展的一般特徵 1、連續性與階段性 2、定向性與順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現:①同一方面發展速度;②不同方面發展速度 關鍵期:環境影響起最大作用的時期
幾個關鍵期:2~3歲口頭語言 4~5歲書面語言 4歲形狀知覺 5歲兒童智力發展 四、心理發展的影響因素
1、遺傳決定論①、高爾頓 ②、霍爾(一兩的遺傳勝過一頓的教育) ③、格賽爾:成熟論 2、環境決定論①、洛克(白板說)②、華生: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 3、影響身心因素
1、遺傳(可能性)①遺傳素質②成熟;2、環境(現實性)社會、家庭、學校(主導)、早期
3、主觀能動性(決定性因素)
五、中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階段特徵
童年期:1、語言發展從口頭到書面的過渡時期;
http://wenku..com/link?url=__GRLL-y
⑤ 普通心理學筆記
第一章 心理學概論
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包括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
1,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想像的一門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既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人的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方面: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
3,心理與行為、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是什麼?
1,心理與行為:行為是有機體的反應系統。它有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行為不同於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下產生的,而且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外部行為;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通過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
2,意識與無意識:人的意識是由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慾望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定的內在世界,是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部資源。人不僅能意識到客體的事物,而且還具有自我意識。低等動物沒有自我意識,嬰兒的自我意識也沒有發展起來。自我意識具有分析和評價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識外,還有無意識現象。無意識是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和控制的心理現象。如,人在夢境中產生的心理現象主要就是無意識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識的支配下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有精神錯亂,大腦損傷的人病人,他們的行為才失去意識的控制,而完全為無意識的慾望所支配。
4,心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
人的心理現象是非常復雜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研究。但概括起來主要研究的問題是:1,心理過程;2,心理結構;3,心理的腦機制;4,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5,心理與環境。
5,心理學的研究類型?
心理學的研究類型有:因果研究、相關研究、個案研究。
6,研究心理學的意義?
科學的預測現象,有效的控制現象和從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在理論和實踐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1, 理論意義:科學正確的解釋心理現象,對於我們破除迷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2, 實踐意義:通過科學的認識心理現象,我們在實踐中就可以引導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並且可以運用心理的規律去預測和控制心理現象,指導不同領域的實踐。
7,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學科分支?
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1,普通心理學:○1研究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最一般規律以及各種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規律;○2研究心理學最一般的理論;○3研究心理學最一般的方法。
2,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生理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心理生理學研究心理活動引起的生理功能的變化。
3,發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的種系發展『比較心理學』和人心理個體發展『畢生發展心理學』
4,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心理現象,揭示教育同心理發展的相互關系。
5,醫學心理學: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診斷、治療及預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學與醫學相結合的產物。
6,工程心理學:是心理學與現代技術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配置和機能協調,實現人、機器、環境系統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條件下從事工作。
7,社會心理學:是系統的研究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科學。
8,為什麼說心理學是一門中間學科?
1,學科分類中通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部類。心理學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物質本體,及心理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因而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
2,人又是社會的實體,人的心理的發生離不開社會環境的影響,此外心理學還研究團體心理和社會心理,這些心理現象更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
總之,心理學既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所以心理學處在中間位置,因而叫做中間科學或者邊緣科學。
9,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什麼?
(一)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採用:
1,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
2, 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
3, 由於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
觀察法的成功取決於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度。
觀察法的缺陷:
1, 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
2, 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
3, 由於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4, 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
(二)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准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
1,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
2,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
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麼相應的量表就會說完善。另一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
(三)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實驗室實驗是藉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於發現事件的因果聯系,並可以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
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它消除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於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
實驗法是包含著一系列的變化的因素,稱為變數。其中有些變數是由試驗者控制的實驗條件,叫自變數和獨立變數。還有實驗者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叫因變數。
(四)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
10,現代心理學的歷史背景事件:
1,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
2,唯理論-著名代表是法國哲學家讓內•笛卡兒。
3,經驗主義起源於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經驗主義先驅)和洛克(奠基人)。
4,英國經驗主義形成聯想主義,代表人物是詹姆士•穆勒、約翰•穆勒、培因。
5,近代哲學思潮為西方現代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實驗生理學是現代心理學實驗方法的直接來源。
6,1879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看成是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上獨立發展道路的標志。
11,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哪些?
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
『構造主義』--奠基人是德國馮特。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鐵欽納。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經驗分為感覺、意想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研究方法強調內省法。
『機能主義』――創始人美國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爾。主張研究意識,他們把意識看成是一個川流不息的過程。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推動向實際生活的發展。
『行為主義』――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學》。行為主義特點: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2,反對內省法,主張用實驗法。
『格式塔心理學』――創始人有德國的韋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認為: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於全體。整體先於部分而存在,並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他們重視心理學實驗,在知覺、學習、思維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體」。
『精神分析學派』――由奧地利的維也納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創立的一個學派。重視研究成年人的異常行為分析。並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重視動機和無意識現象的研究。
12,現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
1,生理心理學的研究
2,行為主義研究
3,心理分析研究
4,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發表《認知心理學》一書。
5,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
13,中國心理學的發展?
1,中國現代心理學的開創始於1917年,標志就是北京大學首次建立了心理學實驗室。
2,1920年,南京高師(東南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
3,1921年,中華心理學會在南京成立。
4,1980年,中國心理學會被正式接納加入世界心理學聯合會。
附錄:名詞解釋
1,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包括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像、思維和語言等。
3,無意識-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和控制的心理現象。
4,雙盲控制-在實驗中,主試者和被試者都不知到自變數是怎樣被控制的,這種實驗叫雙盲控制。
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1,腦的進化:
1,神經系統的發生: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變形蟲)——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感受器官和效應器官。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水螅,海蜇,水母)――有了專門接受刺激的特殊細胞,形成了專門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同時出現了協調身體的神經系統,組成了網狀神經系統。水螅已經具有了高等動物的反射弧的雛形,這也是神經系統的最初形態。
2,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蚯蚓-出現了神經節,頭部神經節發達,稱為發頭現象。發頭現象的出現為腦的產生准備了條件。蚯蚓的神經系統是鏈索狀的,稱為鏈狀神經系統。昆蟲-形成了三個大的神經節:頭部、胸部和腹部。它們的神經系統稱為節狀神經系統。
3,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脊椎動物的體內背側有一條脊柱骨,稱脊椎。脊椎動物是管狀神經系統且其神經組織是空心的。管狀神經系統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小腦)。爬行動物出現了大腦皮層。
4,高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哺乳動物-(嚙齒類、食肉類、靈長類)。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更加完善,大腦半球開始出現溝回,腦的各部位的機能也日趨分化。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的最高部位。
2,從低等脊椎動物到高等脊椎動物腦得進化:
1,腦的相對大小的變化——腦指數
2,皮層相對大小的變化——皮層指數
3,皮層內部結構的變化——腦的功能區
3,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1,神經元——1891年,瓦爾岱耶提出。是具有細長突起的細胞,它有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胞體:最外是細胞膜,內含細胞核和細胞質。細胞質有神經原纖維、尼氏體、高爾基體、線粒體等。其中神經原纖維和尼氏體是神經元特有的結構。樹突——較短,負責接受刺激,將神經沖動傳向胞體。軸突——較長,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經原纖維。軸突作用是將神經沖動從胞體傳出去,到達與它聯系的各種細胞。
神經元按突起的數目分為:單極細胞,雙極細胞和多極細胞。
按功能分為:內導神經(感覺神經)、外導神經(運動神經)、中間神經。
2,膠質細胞——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有大量的膠質細胞。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溝通有重要作用。1,為神經元的生長提供了線路,並恢復受損的細胞;2,在神經元周圍形成絕緣層,使神經沖動得以快速傳遞;3,給神經元輸送營養,清除神經元間過多的神經遞質。
4,神經沖動的傳遞
1,神經沖動的電傳導——神經沖動在同一細胞內的傳導
2,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神經沖動在細胞間傳導
神經迴路是腦內信息處理的基本單位。最簡單的神經迴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系統的中樞部位、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5,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有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復雜的機能系統。有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
1, 周圍神經系統:脊神經、腦神經、植物性神經。
A,脊神經發自脊髓,穿椎間孔外出,有脊髓前根和後根的神經纖維混合組成。脊髓前根纖維屬運動性,後根纖維屬感覺性。混合後的脊神經是運動兼感覺的。
B,腦神經: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
C,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使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副交感神經起著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器官的過渡興奮。
2, 中樞神經系統:脊髓和腦
A,脊髓。作用:1,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2,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
B,腦干:包括延腦、橋腦和中腦。
延腦在脊髓上方,背側覆蓋著小腦。作用: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腸胃等活動,叫「生命中樞」。
橋腦在延腦上方,是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之間傳遞信息必經之路,它對人的睡眠有調節和控製作用。
中腦位於丘腦底部,小腦、橋腦之間。
C,間腦:丘腦和下丘腦
丘腦-所有來自外界感覺器官的輸入信息通過丘腦導向大腦皮層,從而產生視、聽、觸、味的感覺。對控制睡眠和覺醒有重要意義。
下丘腦-調節「植物性神經」,對維持體內平衡,控制內分泌腺的活動有重要意義。
D,小腦:有小腦皮層和髓質。作用:主要是協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動作。
E,邊緣系統:有扣帶回、海馬回、海馬溝、附近的大腦皮層。邊緣系統與動物的本能有關,還與記憶有關。
6,大腦的結構和機能。
1,大腦的結構:三大溝裂: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四大葉: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大腦半球的表面有大量神經細胞和無髓神經纖維覆蓋,叫灰質,也就是大腦皮層。大腦半球內面是由大量神經纖維的髓質組成,叫白質。還有橫行聯系的胼胝(Pian Zhi)體。
2,大腦的分區和機能:布魯德曼的皮層分區。分成初級感覺區、初級運動區、言語區、聯合區。
A,初級感覺區:視覺區、聽覺區和機體感覺區。視覺區-第17區,產生初級形式的視覺;聽覺區-第41,42區,產生初級聽覺。機體感覺區-第1,2,3區。產生觸壓覺,溫度覺,痛覺,運動覺和內臟感覺。軀干、四肢在體感區的投射關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
B,初級運動區:-第4區,稱運動區。功能是發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及身體各部分的運動。
C,言語區:主要定位於大腦左半球。其中有一個言語運動區覺布洛卡區,即布魯德曼的第44、45區。這個區域損壞會發生運動失語症;威爾尼克區是一個言語聽覺中樞,損傷將會引起聽覺失語症。
D,聯合區:感覺聯合區、運動聯合區和前額聯合區。
大腦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語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右半球則主要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
7,腦功能學說
1,定位說:
開始於加爾和斯柏茲姆的「顱相說」。
真正的定位說開始於失語症人的臨床研究。1825年,波伊勞德提出語言定位於大腦額葉,並且控制是在左半球。
功能定位於大腦的某一區域
2,整體說:
弗羅倫斯實驗採用局部毀損法發現,動物可以恢復功能。從而提出腦功能的整體說。拉什利的腦毀損實驗發現腦損傷後對習慣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礙,並且這種障礙於損傷的面積有密切的關系。提出了均勢原理和總體活動。大腦皮層的各個部分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生作用;並且大腦以總體發生作用。
3,機能系統學說:
魯利亞,認為那是一個動態的結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機能系統。在機能系統的個別環節受到損傷時,高級心理機能確實會受到影響。分為三個緊密聯系的技能系統:
第一機能系統即調節激活與維持覺醒狀態的機能系統-動力系統
第二機能系統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儲存的系統
第三機能系統叫行為調節系統,是編制行為程序、調節和控制行為的系統。
4,模塊說:
在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中出現的重要理論。認為: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並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
8,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
1,腺體-分外分泌腺(有管分泌腺)如:汗腺和胃腺;和內分泌腺(無管分泌腺)如內分泌物和荷爾蒙。
內分泌腺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可以決定:1,身體的發育;2,一般的新陳代謝;3,心理發展;4,第二性徵的發展;5,情緒行為;6,有機體的化學成分。
2,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科學家發現共有27種內分泌腺。
1,甲狀腺-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
2,副甲狀腺-保持血液和細胞內鈣的濃度有重要作用。
3,腎上腺-維持體內鈣離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
4,腦垂體-分泌促腺激素,控制多種不同的內分泌腺,因而稱為「主腺」。
5,性腺-分泌性激素和促進第二性徵的發育。
附錄:名詞解釋
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和機能的單位。由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傳送信息。
2,神經沖動-當任何一種刺激作用與神經時,神經元就會由比較靜息的狀態轉化為比較活動的狀態,這就是神經沖動。
3,靜息電位-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大的通透性,對Na+的通透性很差,其結果是K+經過離子通道外流,而Na+則被擋在膜外,致使膜內外出現電位差,膜內比膜外略帶負電,這就是靜息電位。
4,動作電位-神經受刺激時的電位變化。當神經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通透性發生變化,鈉離子通道臨時打開,帶正電荷的鈉離子被泵入細胞膜內部,使膜內正電荷迅速上升,並高於膜外電位。這一變化過程就是動作電位。
5,神經-體液調節-所有內分泌腺的活動都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神經系統通過內分泌腺的激素影響各種效應器官的活動,這就是神經-體液調節。
。。。。。。。。。。。。。
太多了,需要的話問我要吧。我給你發過去。。
⑥ 有賣內蒙古教師資格證《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整理的筆記 考點的人嗎
教育權與受教育全市教育法調整的核心問題也是教育法制活動不可迴避的問題因此教育回法律答已經社會關系的調整主要表現在對一定主體的權利義務關繫上的調整明確教育權與受教育權的基本特點the有利於認識和處理教育全語教育受教育權的相互關系
⑦ 求助: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筆記
請問二樓的 你是考華師心理學的嗎? 我考的是華師的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呵呵 我也有書 想找筆記看 這樣看起來效果更好一些
⑧ 誰有教育心理學教師考試的筆記,借鑒一下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整理人:路成
一、研究對象與內容: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專門研究發生在教育領域中的心理學問題,研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變化和發展規律。 研究內容: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學習與教學的過程(五要素、三過程)要素: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學內容、教學媒體(載體/工具)、教學環境(物質/心理)
過程:學習過程(研究核心內容)、教學過程、評價/反思過程
二、作用:教育心理學研究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製作用)。①幫助教師准確了解問題②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③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④提供各種研究方法和角度(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三、發展概況
創建:誇美紐斯(遵循自然)、裴斯泰洛奇(教育心理學化)、赫爾巴特(四段教學法)、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桑代克(《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本,世界最早的系統教育心理學專著)
發展—尚未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
走向成熟—布魯納、奧蘇伯爾、加涅
完善(成果[4])我國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書--《教育實用心理學》。1924年,廖世承為師范教育編寫了我國第一本《教育心理學》教科書。
第二章 中學生心理發展與教育
一、概述心理發展 含義[5]:個體從受精卵開始一直到死亡的過程中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心理變化過程 基本特徵[4]:連續性與階段性、方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個體差異性。
階段特徵:少年期(初中)、青年初期(高中)
初中特點:半成熟、半幼稚;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①抽象佔主導,現反省思維;②獨立批判、片面主觀並存;③隨意性顯著增長;④成人感;⑤內心世界、朋輩交往;⑥自控能力不強
高中特點:生理、心理和社會上向成人接近;①經驗型轉向理論型,現辯證思維;②人生觀(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深刻發展;③客觀、敏感;④沖突矛盾
教育含義
學習准備:學習者在從事新的學習時,其身心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合性。[量力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
關鍵期:最易學會和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行動動作的特定年齡時期。
二、中學生認知發展與教育 認知發展理論:皮亞傑(認識論創始人—四階段:感覺動作、前運算、具體運算和形式運算階段)維果斯基(社會建構主義和情境學習理論的先驅---「最近發展區」) 特點(觀察發展、記憶發展、思維發展)
認知發展與教育教學的關系:認知發展制約教學的內容;教學促進認知發展。
三、人格發展與教育啊:
⑴人格:又稱個性,是指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的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 人格發展理論:埃里克森 階段論
影響其社會因素:家庭教養方式、學校教育、同輩群體
健康人格(人格統合[建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統合、自我與社會的統合、自我與實踐活動的統合。
⑵自我意識:個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自我意識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特點之一】(形式/內容/自我觀念)
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簡答):青少年突變、生理加速反省出現、新的自我中心(認知歪曲)、建立自我同一性。 中學生自我意識發展指導(論述):①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②幫助中學生獲取積極的自我體驗③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四、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認知差異:智力因素,教育意義[3]
認知方式(認知風格):個體偏愛的習慣採用的加工信息方式。(場獨立/場依存、沖動型/沉思型、整體型/序列型)
教育意義:創設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運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性格差異:性格:個體在生活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教育意義: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
特徵差異:態度、理智、情緒、意志等特徵
類型差異:機能類型說、向性說、獨立-順從說
性別差異
第三章 學習基本理論
一、學習的實質與類型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廣義)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由經驗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3]。
(狹義)人類的學習:在社會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和個體經驗的過程]。分類: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信號、刺激-反應、連鎖、言語聯結、辨別、概念、規則、問題解決等學習]、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言語信息、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態度等學習5]、我國的分類[[知識、技能、社會規范的學習]
二、聯結學習理論 要點:①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和行為間建立聯結②強化作用③習慣是練習與強化的結果④熟悉刺激出現,習慣性反應就會自動發生
基本思想:強化是影響學習、行為的重要因素。分為經典性條件作用與操作性條件作用。
⑴試誤學習論(桑代克):學習即聯結,形成是通過盲目嘗試並逐步淘汰錯誤而習得的。
基本規律:效果律、練習律、准備律
⑵經典條件作用(巴甫洛夫)基本規律:獲得與消退、泛化、辨別
⑶操作條件作用(斯金納)基本規律: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迴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
程序教學與教學機器⑷信息加工學習論(加涅)學習的信息加工模式、學習階段[8]與教學設計⑸應用:塑造或促進良好行為(普雷馬克原理/行為塑造);消除不良行為(饜足、代價、結合消退和強化)
三、認知學習理論(更為復雜)
⑴頓悟學習(格式塔)主要觀點:學習是對知覺的重新組織,是形成一種完形;學習通過頓悟實現。評價:肯定主體能動作用,強調認知功能的重要作用;但只是一種形式,不是全部。
⑵認知發現學習(布魯納)--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學習觀:①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②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認知結構:反映事物之間穩定聯系的內部認知系統,是用來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
教學觀:①教學的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②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4]。
⑶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奧蘇伯爾)分類:(學習的進行方式)接受學習/發現學習;(認知結構的關系)意義學習/機械學習。
意義學習:即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實現條件:①學生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②學習材料具有邏輯意義③學生認知結構中具有適當的觀念
實質與技術 接受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接受事物意義的學習。(概念同化過程,屬意義學習) 先行組織者技術:陳述性/比較性「組織者」
教師應努力使學生的知識學習成為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目標!)
⑷應用:①重視對關系的了解②重視結構和頓悟的作用③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
⑸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知學習論的一個重要分支:
行為主義:認為學習時通過強化以建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無視學習中發生的內部心理過程。 認知理論:認為學習是外部事物的特徵和關系內化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理論背景(布魯納、維果斯基)基本觀點: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
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
應用: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真實的學習與社會互動)、教學對話、認知師徒法、互惠教學。等待
第四章 學習動機
一、學習動機概述(1)含義與結構 動機: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三功能:激活、指向、強化/維持)
學習動機: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並致使個體的學習活動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兩基本成分:學習需要和學習期待)
學習需要是個體從事學習活動的最根本動力。學習期待指向學習需要的滿足,促使個體去達到學習目標。
(2)學習動機種類
(學習動機的作用與學習活動的關系)近景的直接性動機/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動力來源)內部(個體內在需要引起)/外部(由外部誘因引起)學習動機
(影響取得學業成就的角度)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附屬內驅力
(3)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兩個作用:
影響學習過程(對學習行為有啟發、定向和維持作用)、影響學習結果(不完全成正比)。
主要表現在:1、一定范圍內有一致性;2、動機的最佳水平還隨學習任務的難度、學生的個性不同而不同。
二、學習動機的理論
強化論(行為主義學習論斯金納)--強調外在影響,忽視學生內在因素。
需要層次論(人本主義心理學派馬斯洛)
歸因理論(海德、維納/歸因是學生對自己成敗原因的主觀解釋和推論,可受他人影響改變)
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評分制度,獎勵進步)
自我效能理論(班杜拉最早提出,形成受個體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影響,歸因對其有影響)
三、培養與激發(論述)學習動機的培養:指學生把社會和教育向其提出的客觀要求逐漸轉變為自己內在的學習需要的過程。
(1)樹立自信心 ①提高自我效能感(適當預期、體驗更多成功、挑戰性任務)②設置合理目標(分解目標,有效反饋、縱向比較)③進行歸因訓練(建立積極自我概念、體驗成功[強調學習目標非表現目標]、學習策略)
(2)促使學生積極參加學習 ①使任務更有趣:學習任務的價值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成就性價值(好成績表示有能力) 內在價值(活動本身帶來快樂)------不同的任務價值,導致不同的學習動機。利用性價值(獎學金)②引發認知沖突(人-人/人-物沖突)③合理使用表揚 有效:表揚一定要針對真正的進步與成就;表揚方式比次數更重要;選詞由衷而非空泛隨便。以目標結構為基礎的評價體系:競爭性/個人化(更合適)/合作性目標結構。④合適的反饋:了解自己活動的進展情況本就是一種巨大的影響力量,可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具體的反饋兼具信息性和激發性(表揚而無具體信息,易使學生形成非能力歸因)
及時反饋
第五章 學習遷移—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概述: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遷移產生的效果)正(積極)/負遷移(反應定勢,eg漢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遷移發生的方向)順向/逆向遷移
種類: (遷移發生的水平)水平(橫向)/垂直遷移(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遷移的內容)一般(非特殊、普遍)/具體(特殊)遷移
(過程中內在心理機制)同化性/順應性/重組性遷移
內在心理機制: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認知經驗與認知系統。
作用:①遷移對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進作用②是習得的經驗得以概括化、系統化的有效途徑,是能力與品德形成的關鍵環節③對於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二、基本理論:形式訓練說(最早/沃爾夫)「官能心理學」,訓練和改進官能,是教學目標。
⑴早期理論共同要素說(桑代克、伍德沃斯)--「刺激反應」,有片面性。
經驗類化說(賈德)--「水下打靶」,概括化經驗是關鍵。
關系轉化說(格式塔心理學家)--關系頓悟
⑵現代理論(認知結構遷移論、產生式論、情境性理論)
三、為遷移而教
⑴影響因素:相似性(學習材料[2]/目標/過程/情境等)、原有認知結構[3]、學習定勢(雙重性)
⑵為遷移而教: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合理編排教學內容[3化]、教學程序;學習策略、在真實生活中學習。
第六章 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