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育心理學真題
1. 教育心理學考試題
http://www.isud.com.cn/down.asp?cat_id=12&class_id=42
『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證考試題(政治理論和教育法規)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1分,共15分) 1.我國教育法律法規的「母法」是 ( ) A、義務教育法 B、教育法 C、高等教育法 D、教師法 2. 2002年12月6......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423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2007年中學部分《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一)和答案
·2007年中學部分《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一)和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 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681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2006年公開招聘教師考試英語試卷
·III. 語法和詞彙知識從每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共30小題,每小題0.5分,滿分15分) 11. Peter______ a l......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095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2006年公開招聘教師考試小學語文試卷
·一、小學語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據現行《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並聯系教學實際填空(每空1分)(1)語文是最重要的 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028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中小學教師公開招考試卷(思想品德)
·1.品德與生活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其中 ( )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 A.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B.愉快,積極地生活 C.健......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391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練習題
·第一章 1,與新教師相比,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並具有__________. 2,教師成長的三個階段為 , 和 . 3,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378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模擬試題一
·一,填空 1,我國出現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學著作是房東岳翻譯的《--------》. 2,調查研究的四種基本類型:現狀調查,----------,發展變化調查,----------......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197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測試題(十六)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8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是 A.《......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1007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義務教育法學習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1,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行時間為( ). A,2006 .9.1 B,2007.1.1 C,2007.9.1 2,義......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357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2005—2006年度教育法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2分,20分) 1教育法律規范的結構通常包括假定(法定條件),獎懲,和( ) A處理 B適應范圍 C效力等級 D名稱 2國家教育權包括教育立法權,教育行政權......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147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法考試知識點總結
·選擇題(10題,每題2分,20分) 名詞解釋(5題,每題3分,15分) 簡答(5題,每題7分,35分) 論述(1分,15分) 案例分析(1題,15分,問兩小題,可能是材料分......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812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應試寶典
·發展與教育相關之處有相當重復的地方,復習起來可以結合看. 皮亞傑四個發展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2.維果斯基文化歷史發展觀: 文化歷史發......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780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練習題
·第一章 1,與新教師相比,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並具有__________. 2,教師成長的三個階段為 , 和 . 3,以少數的學生為對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393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新《義務教育法》知識競賽試題
·一,選擇題(共10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20分) 1,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 年義務教育制度. ( )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2,新義務教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7316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競賽參考試題及答案
·一,簡答題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實施時間 1986年7月1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制定的根據 是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確定的. 3, 中華人......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745 推薦程度:
『教師職稱考試』教師資格認定教育學心理學補修統一考試試卷
·《高等教育心理學》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題乾的括弧內.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當學生取得好的......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708 推薦程度:
『教師職稱考試』小學教育學試題答案
·小學教育學試題答案及評分標准 (供參考) 2006年9月一,名詞解釋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成功教育:是指強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潛能,都可以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多方面成......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19476 推薦程度:
『教師職稱考試』小學教師教育學試題
·2002年10月小學教師教育學試題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下述說法中不正......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6500 推薦程度:
『教師職稱考試』教育法律法規知識試題及答案
·一,簡答題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實施時間 1986年7月1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制定的根據 是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確定的. 3, 中華人......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8902 推薦程度:
『教師職稱考試』教育法規試題及答案
·1.依法治校是指學校以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文件規定為依據,完善 內部各項管理制度和紀律 ,使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 《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以 財政......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131 推薦程度:
『心理學』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復習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心理學》復習題及答案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9319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復習思考題
·《教育學》復習思考題 一 填空題 1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專著是( ) 2實用主義教育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 3著名的教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認定《中學教育學》復習試題
·教師資格認定《中學教育學》復習試題 一、填空題 1、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__________,從廣義上說,凡是增進人們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影響人們的__......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高等教育學考點總結
·第二章高等教育發展簡史小點一:在西方文明古國,「博物館」和「圖書館」是古代從事高等教育活動的重要場所。P14 小點二:中國古代高等教育早在3000年前就出現。(P15)小......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5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法規測試題
·教育法規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 1、新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 )年義務教育制度。 A.九 B.十 C.......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23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職稱計算機考試試題及答案(完整)
·教師職稱計算機考試試題及答案(完整)第一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單項選擇題 1、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於(B、1946年) 2、馮•諾依曼理論的核心是存儲程序......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60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2008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和答案
·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全真模擬試題和答案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乾的括弧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推動教育......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871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考試理論模擬試題及答案
·教師資格考試理論模擬試題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教育:廣義的教育,指以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的的社會活動。狹義的教育是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418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小學教師資格認證考試模擬試題
·小學教師資格認證考試模擬試題一、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遺傳 2、學習動機 3、發展 4、性格 5、記憶 二、填空:(每空1分,......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367 推薦程度:
『教師資格考試』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輔導試題
·中學教師資格證考試輔導試題 第一章一、 選擇題 1、教育是( )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社會文化、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的( )。 A 、培養人......
軟體大小:未知 授權方式:免費下載 下載:292 推薦程度:
2. 2015年教師資格證考試教育心理學真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教育心理學初創時期的時間大致為()。
A.19世紀20年代以前
B.19世紀80年代
C.9,0世紀20年代以前
D.20世紀80年代
2.「印度狼孩」的事實說明,影響人的心理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先天遺傳素質外,還有()。
A.後天的飲食因素
B.居住條件因素
C.後天的環境因素
D.教育因素
3.根據學習的定義,下列屬於學習現象的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織網
D.兒童模仿電影中人物的行為
4.()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
A.斯金納
B.布魯納
C.苛勒
D.加涅
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學習動力是()。
A.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期待
B.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
C.教師的期待和遠大的理想
D.教師的期待和家長的期待
6.學過高等數學後有利於初等數學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這屬於()。
A.順向正遷移
B.逆向正遷移
C.順向負遷移
D.逆向負遷移
7.學習「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這種學習屬於()。
A.詞彙學習
B.符號學習
C.概念學習
D.命題學習
8.在技能形成過程中,練習中期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
A.抑制現象
B.挫折現象
C.高原現象
D.低分現象
9.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採用在主題句下畫線的方法幫助學習,這種學習策略屬於()。
A.組織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資源管理策略
D.復述策略
10.問題是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問
C.思維狀態
D.思維起點
11.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它是()。
A.比較不穩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約的
C.時穩時變的
D.比較穩定的
12.小王總是懷疑自己家的門沒有上鎖,因此常常要反復檢查,它的這種行為屬於()。A.焦慮
B.強迫行為
C.強迫觀念
D.強迫恐懼
13.領會超越了單純的記憶,代表最低水平的()。
A.信息加工
B.學習活動
C.復雜記憶
D.理解
14.問題行為與差生、後進生等問題學生的()。
A.對象不同
B.概念不同
C.都是對學生的總體評價
D.都是一個教育性概念
15.標准化成就測驗是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於大規模範圍內評定個體()。A.成就水平的測驗
B.能力形成的測驗
C.結構的測驗
D.智力發展的測驗
16.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成分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
A.愛好
B.忠誠
C.熱愛
D.興趣
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該量表最初由法國人比納和西蒙於1905年編制。
A.S—B量表
B.斯坦福量表
C.韋克斯勒量表
D.比納量表
18.()即學習者根據一定的評價標准來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監督,來強化相應的學習行為。
A.直接強化
B.外部強化
C.自我強化
D.替代性強化
19.下列屬於影響遷移的個人因素的是()。
A.認知結構和態度
B.智力和學習環境
C.年齡和學習材料
D.學習目標和態度
20.言語在不同的階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與原型操作階段,其作用是()。A.標志動作並組織活動的進行
B.鞏固與進一步概括動作表象
C.外部言語轉化為內部言語
D.改變動作方向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由下列哪些活動交織在一起?()
A.學習過程
B.教學過程
C.評價/反思過程
D.互動過程
E.管理過程
2.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兒童與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為()。
A.專制型
B.開放型
C.說服型
D.放縱型
E.民主型
3.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有()。
A.強化
B.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
C.消退
D.懲罰
E.分化與泛化
4.班杜拉認為,行為的結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說的強化,並把強化分為()。
A.效果強化
B.直接強化
C.間接強化
D.替代性強化
E.自我強化
5.以下代表人物強調認知結構在遷移中的作用的有()。
A.桑代克
B.賈德
C.安德森
D.加特納
E.吉克
6.陳述性知識又叫描述性知識,如()。
A.字詞
B.人名
C.時間
D.觀念
E.怎樣騎車
7.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個階段,即()。
A.動作的定向階段
B.認知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D.聯結階段
E.自動化階段
8.一般來說,元認知策略可分為()。
A.復述策略
B.精細加工策略
C.計劃策略
D.監視策略
E.調節策略
9.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可以從哪些方面人手?()
A.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B.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C.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D.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路化結構
E.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10.當教師進行說服時,應當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A.低年級學生
B.高年級學生
C.解決當務之急的問題時
D.培養長期穩定的態度時
E.說服對象原本有相反觀點時
三、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__________是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
2.教師的教學策略包括教學事項的順序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媒體的選擇、__________以及師生相互作用的設計等。
3.測量主要是一種收集資料數據的過程,是根據某種標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將學生的學習__________確定為一種量值,以表示學生對所測問題了解的多少。
4.教師的威望是由其資歷、聲望與__________、__________等決定的。
5.教學環境包括__________環境和__________環境兩個方面,其中前者涉及課堂自然條件、教學設施以及空間布置等。
6.在認知風格中,與「場獨立」相對的認知風格(方式)叫__________。
7.學生大多數成績不良的實質問題是__________。
8.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學生對於知識的概括存在兩種不同的類型,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布盧姆的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的主要依據__________。
四、名詞解釋(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教育心理學
2.學習
3.問題情境
4.學習遷移
五、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1.教師如何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內化成心智技能?
2.簡述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
3.應當如何理解品德的含義?
4.簡述心理健康的標准。
5.簡述教師的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六、論述題(本大題其2小題。每小題9分.其18分)
1.論述應當怎樣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試述青年期的心理特點。
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教育心理學初創時期為20世紀20年代以前,發展時期為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時期為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時期為20世紀80年代以後。
2.C
【解析】影響人的發展的主要因素可分為兩個大的方面:遺傳和環境。
3.D
【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4.B
【解析】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強調教學目的在於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
5.B
【解析】為教師的期待而學習的動機是低級的動機。
6.B
【解析】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正遷移,高等數學對初等數學而言,屬於自上而下的遷移。
7.C
【解析】略。
8.C
【解析】在練習中期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在心理學上稱高原現象。
9.D
【解析】畫線是復述策略,是認知策略的一種。
10.A
【解析】根據問題的定義,選A。
11.D
【解析】品德是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12.B
【解析】反復檢查是動作,所以這種行為屬於強迫行為,選B。
13.D
【解析】領會屬於理解。
14.B
【解析】問題行為是一個教育性概念,差生、後進生、優秀生都有可能發生問題行為。故兩者概念不同。
15.A
【解析】略。
16.B
【解析】對教育事業的忠誠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
17.D
【解析】比納量表,又稱比納一西蒙量表。
18.C
【解析】題干為自我強化的概念。
19.A
【解析】認知結構、態度、年齡、智力屬個人因素。
20.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言語在心智技能中的作用。
二、多項選擇題
1.ABC
【解析】略。
2.ADE
【解析】鮑姆寧根據控制、成熟的要求、兒童與父母的交往、父母的教養水平等四個指標,將父母的教養行為分為專制型、放縱型和民主型。
3.ABCD
【解析】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有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等四個。
4.BDE
【解析】班杜拉把強化分為三種:直接強化;替代強化;自我強化。
5.CDE
【解析】桑代克和賈德是早期遷移理論的主要代表。
6.ABCD
【解析】E選項為程序性知識。
7.BDE
【解析】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形成經過了認知階段、聯結階段和自動化階段三個階段。
8.CDE
【解析】復述策略和精細加工策略是認知策略。
9.BCD
【解析】AE屬於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10.AC
【解析】在選項BDE中,應當提供正反兩方面的材料。
三、填空題
1.強迫觀念
2.教學環境的設置
3.行為與結果
4.才能、品德
5.物質、社會
6.場依存
7.在知識技能的掌握或應用上存在障礙
8.無條件的、自動發生的
9.感性概括、理性概括
10.知識向技能轉化的規律
四、名詞解釋
1.教育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學習: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3.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
4.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響。
五、簡答題
1.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內化成心智技能,教學中必須注意:
(1)動作的執行應遵循由出聲的外部言語到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再到內部言語的順序,不能顛倒。
(2)在開始階段,操作活動應在言語水平上完全展開,即用出聲或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過程。然後,再逐漸縮減。
(3)在這一階段也要注意變換動作對象,使活動方式得以進一步概括,以便廣泛適用於同類課題。
(4)在進行由出聲到不出聲,由展開到壓縮的轉化過程中,也要注意活動的掌握程度,不能過早轉化,也不宜過遲,而應適時。
2.研究表明,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並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其基本關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創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創造性,也可能有低創造性;
(3)低創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4)高創造性者必須有高於一般水平的智商。
3.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首先,品德反映了人的社會特性,是將外在於個體的社會規范的要求轉化為個體的內在需要的復雜過程。其次,品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再次,品德是在道德觀念的控制下,進行某種活動、參與某件事情或完成某個任務的自覺行為,也就是說,指認識與行為的統一。
4.根據研究者的不同觀點,可以歸納出心理健康的六條標准:
(1)對現實的有效知覺;
(2)自知自尊與自我接納;
(3)自我調控能力;
(4)與人建立親密關系的能力;
(5)人格結構的穩定與協調;
(6)生活熱情與工作高效率。
5.(1)教師的認知特徵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學生的知識學習同教師表達的清晰度有顯著的相關;教師講解的含糊不清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負相關,教師思維的流暢性與他們的教學效果有顯著的相關。
(2)教師的人格特徵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有激勵作用、生動活潑,富於想像並熱心於自己學科的教師,他們的教學工作較為成功。
(3)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羅森塔爾效應認為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
六、論述題
1.【答案要點】
學習動機的培養:
(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動機;
(2)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的激發:
(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
(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
(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
(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2.【答案要點】
青年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其一,精神生活空間擴大。青年期突破了少年期局限於學校和家庭的活動范圍,擴大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青年人開始獨立與社會交往,在建立新的人際關系中,
社 交結構也由簡單向復雜化發展,跨越了一個較大的心理跨度。青年離開家庭、跨入社會,同時,開始了以智力生活為重要特徵的精神生活。他們在學習和社會實踐中 了解過去,觀察現在,預測未來,無限地擴展視野。其二,心理發展顯著,認識能力明顯提高。隨著實踐活動的明顯增加,青年的思維活動有了長足的進步,並從邏 輯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出現了特有的獨立批判性和創造性。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理想、信念、人生觀初步形成。由於自我意識基本成熟,青年的自我 評價、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以及對別人與社會的評價已達到一定的水平。當然還不成熟和全面,所以還會產生種種復雜的矛盾。
其三,性機能成熟。性的問 題,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問題。由於性機能成熟的前傾,出現了很多與此相聯系的一系列內心情感體驗。但因缺乏必要的性科學知識,對性沖動又缺乏心理上 的准備,從而產生神秘感和好奇心、羞恥心及不安感等心理矛盾,隨之又會產生對異性的嚮往和愛慕。這是青年期心理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
其四,情感日益豐富。青年的情感發展日益豐富。他們的集體主義情感、愛國主義情感、義務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都有很大發展,愛情的體驗也已出現。但遇事仍易激動,不善於用理智控制感情,表現出情感動盪不定。若受不良思想支配,易導致不軌行為。
3. 2013江西省教育學心理學考試題型
一、 單項選擇題
1.D【解析】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2.B【解析】經典條件反射的創始人是巴甫洛夫。
3.A【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根據不同的學習結果,將學習分為五種類型。
4.B【解析】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兒童做對了某件事後得到成人的物質獎勵或表揚屬於正強化。
5.C【解析】布魯納是認知一結構學習論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學中主張採用發現法。
6.B【解析】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苛勒認為,學習是個體利用本身的智慧與理解力對情境及情境與自身關系的頓悟,而不是動作的累積或盲目的嘗試。
7.A【解析】桑代克的學習理論被稱為嘗試一錯誤說。8.D【解析】規則或原理學習,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概念之間的關系。
9.A【解析】程序教學是一種個別化的教學方式,根據對學習過程的設想,把教材分解成許多小項目,按一定順序加以排列,對每個項目提出問題,通過教學機器或程序教材呈現,要求學生作出選擇反應,然後給予正確答案以便核對。
10.C【解析】見教材相關內容。
二、 多項選擇題
1.ABD【解析】見教材關於學習的心理實質的論述。
2.ABDE【解析】學生學習不但要掌握知識、技能還要發展智能、培養行為習慣以及修養道德品質和促進人格的發展。
3.BCD【解析】建構主義是在行為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行為主義基本主張有客觀主義、環境主義和強化。
4.BCE【解析】見教材33頁。 考試大論壇
5.ABCD【解析】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有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迴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等四個。
6.BCDE【解析】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和強化原則。
7.BCD【解析】三種最基本的內在動機,即好奇內驅力、勝任內驅力、互惠內驅力。 來源:考試大
8.ABC【解析】布魯納認為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9.ABC【解析】屬於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件,B、C屬於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採集者退散
10.ACD【解析】嘗試一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是效果律、准備律、練習律。
三、 填空題
1. 條件刺激反應來源:考試大
2.美國 行為主義應答性行為操作性行為
3.理解和掌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徵
4.獲得 評價
5.無關刺激
6.主動地構建認知結構
7.接受學習 發現學習
8.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 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
9.有意義接受學習 10.處理轉換
四、 名詞解釋
1. 學習:學習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狹義的學習指人類的學習。
2.知識:知識是客觀事物的特徵和聯系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它是來自對反映的對象本身的認知經驗。
3.強化:強化也是一種操作,強化的作用在於改變同類反應在將來發生的概率。
4.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
五、 簡答題
1.【答案要點】
加涅按學習的結果將學習分為以下五類:
(1)言語信息的學習;
(2)智慧技能的學習;
(3)認知策略的學習;
(4)態度的學習;
(5)動作技能的學習。
2.【答案要點】
(1)根據學習內容可把學習分為:動作技能的學習、認知的學習和情感的學習;
(2)根據學習過程的特徵可把學習分為:試誤學習、頓悟學習和模仿學習;
(3)根據學習的理解程度可把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3.【答案要點】
(1)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一定的聯結。
(2)一定的聯結需要通過試誤建立。
(3)學習有三個基本規律:效果律、練習律和准備律。
4.【答案要點】程序教學所遵循的主要原則有:(1)教材分為小步子;(2)學生對所學內容反應積極;(3)反應後有即刻反饋;(4)盡量低的錯誤率;(5)教學允許學生自定步調。
六、 論述題
1.【答案要點】
(1)學習是一個積極的過程,學習者獲得的新的思想和概念是建立在他們以往的知識和現有的基礎之上;
(2)學習者選擇轉變信息、建構假說和做出的決定(產生的結果)依賴於認知的建構;
(3)教師應嘗試和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原理、探索事物;考試大論壇
(4)通過認知建構,形成經驗和產生其意義;
(5)教師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積極進行對話;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6)教師職能不僅局限知識的傳遞,而是把知識信息以學生能夠理解的適當的方式轉化給他們;
(7)課程的組織是一種螺旋式的方式,以便學生能用已學過的知識建構新的體系。
2.【答案要點】考試大論壇
(1)聯結學習理論認為,一切學習都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應R之間建立直接聯結的過程,強化在刺激一反應聯結的建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應聯結之中,個體學到的是習慣,而習慣是反復練習與強化的結果。習慣一旦形成,只要原來的或類似的刺激情境出現,習得的習慣性反應就會自動出現,主要代表性理論有桑代克的嘗試一錯誤說、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論、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
(2)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在外部環境的支配下被動地形成S—R聯結。而是主動地在頭腦內部構造認知結構;學習不是通過練習與強化形成反應習慣,而是通過頓悟與理解獲得期待;有機體當前的學習依賴於他原有的認知結構和當前的刺激情境,學習受主體的預期所引導,而不是受習慣所支配。代表性理論有: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江西省2013年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心理學模擬題及答案解析1
一、 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所給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答錯、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其功能在於()。
A.引導
B.促進和維持
C.反饋
D.評價
2.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是()。
A.集體
B.組織
C.社團
D.班級
3.最早研究群體動力的是心理學家()。
A.阿爾波特
B.布魯納
C.勒溫
D.艾賓浩斯
4.衡量一個班級集體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是()。
A.班級文化
B.組織制度
C.凝聚力
D.班級管理
5.群體間競爭的效果取決於()。
A.人際關系
B.人際交往
C.班級氛圍
D.群體內的合作
6.人際關系的形成與變化,取決於交往雙方()。
A.修養和處世方法
B.身份和地位
C.交往方式與方法
D.需要滿足的程度
7.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值得關心的是()。
A.對課堂紀律的影響
B.學生聽課效果
C.後進生的感受
D.人際關系的影響
8.()是每個學生必須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課堂行為准則。
A.課堂紀律
B.學生守則
C.課堂常規
D.班級日常規范
9.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表明課堂氣氛具有()。
A.不可知性
B.獨特性
C.即時性
D.獨創性
10.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
A.准則與控制
B.約束與規范
C.指引與導向
D.加強與規范
二、 多項選擇題(下列各題所給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 課堂的三大要素是()。
A.教師
B.學生
C.學習過程
D.學習情境
2.下列屬於正式群體的有()。
A.班級
B.幫派
C.小組
D.少先隊
3.課堂氣氛有哪幾種類型()。
A.積極的
B.消極的
C.放任的
D.對抗的
4.教師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影響課堂氣氛()。
A.接受
B.反饋
C.輸入
D.輸出來源:考試大
5.課堂紀律的類型有()。
A.教師促成的紀律
B.集體促成的紀律
C.任務促成的紀律
D.自我促成的紀律
三、 填空題(在下列各題的空格中填入正確的內容)
1. 課堂結構包括課堂______與課堂______。考試大論壇
2.課堂教學結構包括______、______及教學過程的規劃。
3.不管是正式群體還是非正式群體,都有群體凝聚力、______、群體氣氛以及群體成員的人際關系。
4.正式群體的發展經歷了鬆散群體、______和集體等三個階段。
5.人際交往的工具可概括為______和______ 。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6.人們在交往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關系稱為______。
7.人際吸引是指交往雙方出現相互親近現象,它以______、情感和諧及行動一致為特徵。
8.美國心理學家威克曼把學生的問題行為歸納為______問題行為和______問題行為。
9.美國心理學家奎伊在其研究的基礎上,把學生的問題行為分成______ 、______ 和三種類型。
10.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______、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四、 名詞解釋
1. 課堂管理
2.群體
3.群體規范
4.人際關系
五、 簡答題
1.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產生的主要原因。
2.為什麼說班級的大小是影響課堂管理的一個重要因素?
3.教師如何提高課堂里群體的凝聚力?
4.分配學生的座位時,教師需要考慮什麼問題?
六、論述題
結合實際分析班級紀律不良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
一、 單項選擇題
1. B【解析】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具有促進和維持的功能。
2.A【解析】集體是群體發展的最高階段,成員的共同活動不僅對每個成員有個人意義,而且還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3.C【解析】最早研究群體動力的是心理學家勒溫。
4.C【解析】凝聚力常常成為衡量一個班級集體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志。
5.D【解析】一般說來,群體間競爭的效果取決於群體內的合作。
6.D【解析】人際關系的形成與變化,取決於交往雙方需要滿足的程度。
7.D【解析】分配學生座位時,教師最值得關心的應該是對人際關系的影響。
8.C【解析】略。
9.B【解析】課堂氣氛具有獨特性,不同的課堂往往有不同的氣氛。
10.A【解析】課堂紀律是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准則與控制。
二、 多項選擇題
1. BCD【解析】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是課堂的三大要素。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2.ACD【解析】正式群體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明文規定的群體,其成員有固定的編制,職責權利明確,組織地位確定。
3.ABD【解析】在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以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
4.ABCD【解析】現有的研究表明,教師期望通過四種途徑影響課堂氣氛:①接受;②反饋;③輸入;④輸出。
5.ABCD【解析】根據課堂紀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將課堂紀律分成以上四種類型
三、 填空題
1. 情景結構 教學結構
2.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 課程表的編制
3.群體規范
4.聯合群體本
5.語言符號系統非語言符號系統
6.人際關系
7.認知協調
8.擾亂性 心理
9.行為型 人格型情緒型
10.失控的氣氛
四、 名詞解釋
1. 課堂管理: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人際關系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2.群體:指人們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動為基礎而結合起來的聯合體。來源:考試大
3.群體規范:是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准則,包括成文的正式規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規范。
4.人際關系:人與人之間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關系或心理距離。
五、 簡答題1.【答案要點】
一般認為,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師的教育失策。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與教師的教育失策直接相關,有些甚至就是教師直接造成的。教師的教育失策主要表現為:指導思想的錯誤,管理的失誤,教學的偏差等。
(2)學生的身心因素。課堂中大量的問題行為與學生的身心狀況直接相關,是由學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即使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其問題行為也因其身心條件的差異而表現出不同的特徵。
(3)環境因素。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產生還與環境影響有關。環境影響主要包括家庭、大眾媒體、課堂內部環境等方面。
2.【答案要點】考試大論壇
首先,班級的大小會影響成員間的情感聯系。
其次,班級的大小也會影響交往模式。
最後,班級越大,內部越容易形成各種非正式小群體,而這些小群體又會影響課堂教學目的實現。
3.【答案要點】
教師應採取措施提高課堂群體凝聚力。
(1)要全面、及時了解群體的凝聚力情況。
(2)要幫助課堂里所有學生對一些重大事件與原則問題保持共同的認識與評論,形成認同感。
(3)引導所有學生在情感上加入群體,以作為群體的成員而自豪,形成歸屬感。(4)當學
生表現出符合群體規范和群體期待的行為時,就給予贊許與鼓勵,使其行為因強化而鞏固,形成力量感。
4.【答案要點】
(1)要考慮課堂行為的有效控制,預防紀律問題的發生;
(2)要考慮促進學生間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並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徵。
六、 論述題
【答案要點】
(1)班級紀律不良的原因
班級紀律不良也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大約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與課程有關,可能是因為課程內容貧乏無趣味,或教法呆板,或內容過深超出一般學生水平。
②教師與班級群體關系不好。教師與班級學生群體發生過矛盾,彼此印象不良,有偏見,相互反感,有抵觸情緒。
③班級缺乏良好的規范和健康的輿論。
④與整個學校紀律不好有關。這種情況也可能是由於地區亞文化和環境的影響,如學校所處社區、環境。
(2)解決的辦法考試大論壇
①重建班級規范,形成健康輿論。可通過發動全班學生討論,激發其集體榮譽感,實事求是地分析班級現狀,形成解決問題的共識,尋找辦法。然後,引導學生制定共同遵守的規則,規定執行辦法,建立起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監督的機制並嚴格執行。
②切實解決與紀律有關的具體問題。如果紀律問題與某一具體問題有關,如課程質量,就要有針對性地解決該問題。好的課程是維持課堂紀律的良方,老師的課上得精彩,學生們愛聽;注意力被吸引過去了,問題行為也就少了,課堂紀律自然就好了。
③面臨班級紀律問題的教師要自己解決問題,不要藉助其他人的權力。
④教師要以身作則。來源:考試大
⑤採用適當的預防策略和管理技巧
有效的課堂管理包括四個方面:明察秋毫(with—it—ness):教師使學生知道他注意到了課堂里發生的每一件事;一心多用(overlapping):同時跟蹤和監督幾個活動;整體關注(group focusing):使盡量多的學生投入適當的班來源:考試大
級活動,使所有的學生有事可做;變換管理(movement management):使課和全班可以順利的過渡,保持適當的進度
和多樣性的變換活動。
採取一些實用的課堂管理技巧,也能有助於紀律的調控:使用信號制止不良行為、鄰近控制、移出誘因、表揚與
不良行為相反的行為、反復提示。
4. 2013年中學教師資格證,教育學和心理學主要考哪些題型!求解答!
一、單項選擇題 (從下列各題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其代號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每小題2分,共30分)
1.反映了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所具有的本質性的聯系,以及教育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的是(A)
A.教育規律 B.教育方針
C.教育政策 D.教育經驗
2.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學著作是(A)
A.《大教學論》 B.《論演說家的培養》
C.《普通教育學》 D.《民本主義與教育》
3.主張讓兒童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提出「教育即生長」、「學校即社會」的教育家是(B)
A.盧梭 B.杜威
C.赫爾巴特 D.誇美紐斯
4.斯巴達和雅典兩種教育體系出現於歐洲的(B)
A.原始社會 B.奴隸社會
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
5.作為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因素是(A)
A.遺傳 B.環境 C.教育 D.主觀能動性
6.我們在向年輕一代進行教育時,不能「揠苗助長」、「凌節而施」,因為這違反了兒童身心發展的(B)
A.階段性 B.順序性 C.穩定性 D.個別差異性
教育學試卷第1頁(共4頁)
7.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發展科學的重要手段,這體現了現代教育具有(C)
A.歷史性 B.階級性 C.生產性 D.永恆性
8.提出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認為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教育的目的在於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發展他們的個性,增進他們的個人價值的教育觀點是(A)
A.個人本位論 B.社會本位論
B.形式教育論 D.實質教育論
9.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是(D)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l0.在我國新的課程結構中,小學階段以哪一類課程為主? (A)
A.綜合課程 B.分科課程
C.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D.選修課程
11.學校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是(A)
A.教學 D.課外活動 C.生產勞動 D.社會活動
12.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遵循的是(C)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13.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B)
A.備課 B.上課 C.作業的布置與批改 D.教學評價
14.衡量受教育者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是(D)
A.道德認識 D.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5.班主任工作的基礎是(A)
A.了解和研究學生 B.協調各方面對學生的要求
C.作好個別教育工作 D.培養和組織班集體
二、名詞解釋題 (每小題3分,共12分)
16.社會本位論:主張教育目的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來確定,個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認為他的發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他們認為社
會價值高於個人價值,教育目的在於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符合社會准則的公民。
17.分科課程:即從各門科學中選取最基本的內容,組成各種不同的學科,分科安排教學順序、學習時數和期限的課程。同時也相應
地編寫不同學科的教科書作為學科內容的基本依據。
18.班級授課制(班級上課制):是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年齡與知識程度編成固定的班級,根據周課表和作息
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的向全班學生集體上課。
19.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三、簡答題 (回答要點,並簡明扼要作解釋。每小題6分,共24分)
20.簡述我國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即我國教育教育目的包含的幾個基本點?
建國以來,我國教育目的的表述幾經變換,但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於,培養體、智、
德、美全面發展的、具有獨立個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總的來說,包括這樣幾個基本點。
①培養「勞動者」,或「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教育目的的這個規定,明確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也指出了我國教育培養出來
的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
②要求全面發展。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包括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發展。生理方面的發展主要捐受教育者身體的發育、機能的
成熟和體質的增強;心理方面的發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體、勞幾方面的發展。
③具有獨立個性。培養受教育者的獨立個性,也即是說使受教育者的個性自由發展,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形成受教育者的
開拓精神、創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
21.研究性學習基本特點是什麼?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
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活動是課題研究或項目探究活動。它的基本特點是:
①以項目、課題、主題或問題為探究對象與學習載體,超越嚴密的學科知識體系和書本中心;
②是一種以研究或探究為中心的實踐性學習活動,強調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
③是重視學習過程而不是偏重結果的學習活動,強調學生經歷和體驗研究或探究的過程。
22.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與價值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教師勞動的特點:①強烈的示範性。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教育活動的這一本質,決定了教師的勞動必然帶有強烈的示範性。②
獨特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比一般勞動的創造性更具有靈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復雜性所決定的。③
空間的廣延性和實踐的連續性。學生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不僅僅局限在學校,學生接受外界影響沒有時空的界限,因此教師的勞動也沒
有時空的界限。
教師勞動的價值:①社會價值:教師勞動的社會價值,最突出地表現在教師對延續和發展人類社會的巨大貢獻上。②個人價值:教師勞動的個人價值首先在於這種勞動能夠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
23.簡述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
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一直是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一個重要問題。①智力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
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於他們知識的掌握。因為系統的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們智力發展離不開知識
和經驗。人們的智力是人們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②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通過傳授知識
來發展學生的智力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但是,知識不等於智力,一個學生知識的多少並不一定能標志他的智力發展的高低。③防
止單純抓知識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
四、論述題 (10分)
24.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德育原則的涵義及其在實踐中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
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依靠和發揚他們自身的積極因素去克服他們品德
上的消極因素,實現品德發展內部矛盾的轉化。
貫徹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一分為二」看待學生。正確了解和評價學生是正確教育學生的前提。有的教師不能有效地教育學生,往往是因為不能「一分為二
」和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
②長善救失,通過發揚優點來克服缺點。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為教育學生打下了艮好的基礎,但要促進他們的品德發展,根
本的一點在於調動其積極性,引導他們自覺地鞏固發揚自身的優點來抑制和克服自身的缺點,才能養成良好的品德,獲得長足的進
步。
③引導學生自覺評價自己、進行自我修養。學生的進步,固然需要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他們長善救失,但主要靠他們自我教
育,自覺發揚優點來克服缺點。
五、案例分析題 (每小題12分,共24分)
25.案例一,中國老師奉行的是學科課程論,學生主要是學習間接經驗,將學生看作是接受知識的容器,雖然學生一次學會畫蘋果,可未明白為其實質。所奉行的教育方法是傳授接受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助於學生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但學生失去主動性,只是
被動接受所學。
通過以上案例,可以說明我們現在奉行的教育方法是傳授接受法是存在一定的弊端。那麼我們可以在傳授熱受法的基礎上再增加一
些活動課程。活動課程也稱兒童中心課程或經驗課程,即以兒童活動為中心來組織教學過程。這種理論認為,課程應是一系列兒童自
己組織的活動,兒童通過活動獲得經驗,從中培養學習興趣,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鍛煉能力。它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發展學生的個
性,注意學生的動機和興趣,強調經驗,但違背了教學認識規律,排除了人類積累的間接知識的系統學習,暴露了它致命的弱點。
對於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之間的聯系就在於:一是「補充說」,認為活動課程是學科課程的補充,在我國的課程結構中,應以學科課程為
主,活動課程為輔,二者相輔相成,共同完成育人的功能。二是「對立說」,認為活動課程和學科課程有本質的不同,是根本對立的兩
種課程形態,如果簡單地把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成相互「補充」,就容易導致「活動課程學科化」。三是「發展說」,認為學科課程和活動課
程並不對立,而是具有歷史邏輯的統一性;活動課程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對學科課程的超越;活動課程實質上包含學科
課程,活動課程可以說是學科課程的一種整合形態,活動課程就是以活動這種特殊形式把學科課程有機地整合起來,這樣可以達到學
習和活動互動起來,從而達到真正的教學目的。
26.案例二:什麼是說服法?運用說服法進行德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說服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使學生提高認識、形成正確觀點的方法。說服包括:講解、談話、報告、討論、參觀等。運用說服
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①明確目的性;②富有知識性、趣味性;②注意時機;④以誠詩人。
5. 我在做往年的教育心理學的真題,就出現了一些問題。書上面的答案和真題的答案不一致,怎麼辦
書上的是對的
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在無復述的情況下只有5~20秒,最長也不超過1分鍾
6. 教育心理學的試卷
1.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 初創 、 發展 、成熟 、完善 。
3.教育心理學是 應用心理學 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 交叉學科 。
4.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 學生 .教師 教學內容、
教學媒體、教學環境 等五種要素;由 學習過程 、教學過程 、評價/反思過程
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5.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 描述 、 解釋 .預測 .控制 的作用。
6.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現為 教學大綱 . 教材.課程 。
7.學生是學習的 主體 因素任何教學手段必須通過學生而起作用。學生這一要素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影響學與教的過程,一為 群體差異 ,二為 個體差異 。
8.教學媒體是 教學內容 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 表現形式 是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不僅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 以及 學生的學習方法 等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9.教學環境包括 物質環境 和 社會環境 兩個方面。
10學習過程 教育心理研究核心內容。
11學生心理發展有四個基本特徵 連續性與階段性 、定向性與順序性 .不平衡性 .差異性 。
12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有 家庭教養模式 .學校教育 . 同輩群體 。
13、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稱為 學習准備 ,其中縱向指 從出生到成熟的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習准備 ,橫向指 每個年齡段出現的各個內部因素相互影響的學習准備 。
14.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 感知運動階段 、 前運算階段 、 具體運算階段 、 形式運算階段
15.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意識。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 自我認識 、 自我體驗 、自我監控 。
16智力的差異包括 個體差異 .群體差
17.性格的特徵差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徵 、 性格的理智特徵 、
性格的情緒特徵 、 性格的意志特徵 。
18.依據個人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為 外傾型 與 內傾型 兩類。
19IQ是指 智商 它有兩種確定方法 斯坦福-比納量表 、 韋克斯勒量表 。
20.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 特殊形式 ,其學習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
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 、 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的發展 、 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21。加涅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學習水平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把學習分成八類
信號學習 、 刺激-反應學習 、 連鎖學習 、 言語聯結學習 、 辨別學習 、 概念學習 、 規則或原理學習 、 解決問題學習 。
23.加涅後來在早期學習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 智慧技能 、 認知策略 、 言語信息 、 動作技能 、 態度 。
24.我國心理學家主張把學生的學習分為 知識的學習 、 技能的學習 和 行為規范的學習 。
25.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 主動的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
26.布魯納認為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 動機原則 、 結構原則 、 程序原則 、
強化原則 。
27.奧蘇伯爾曾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 接受學習 與 發現學習 ;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 機械學習 與 意義學習。
28.接受學習也是 概念同化 的過程,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
29.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
30.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 心理意義 。
31 接受學習 是學習者掌握人類文化遺產及先進科學技術知識的主要途徑。
32建構主義 是當代學習理論的革命。
33.在 皮亞傑 和早期 布魯納 的思想中已有了建構的思想, 維果斯基 的思想對建構主義思想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他強調社會文化歷史的作用,特別強調 活動 和 社會交往 在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發展中的突出作用。
3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 個體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 ,這意味著學習是 主動的 ,
學生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而要對外部信息做主動的 選擇 和 加工 。
35.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稱為 學習需要 ,它的主觀體驗形式是學習者的 學習願望或學習意想 ,從作用上看,它即為學習的內驅力。
36.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內驅力組成 認知的內驅力 、 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 附屬的內驅力 。
37.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就是 學習期待 ,就其作用來說,它就是學習的 誘因 。
38.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叫做 誘因 。
39.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關系並不是直接的它之間往往以 學習行為 為中介。
40.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 生理的需要 、 安全的需要 、 歸屬和愛的需要 、 尊重的需要 、 自我實現的需要 。
41.自我實現作為一種最高級的需要,包括 認知 、 審美 和 創造 的需要。
42.在學習活動中, 自我實現 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
43.成敗歸因理論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 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 、 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 、 可控性歸因和不可控性歸因 。
44.學習動機是指 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 並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45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詞彙學習 。
46.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後獲得的 信息 及其 組織 。
47下位學習又稱 類屬學習 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並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
48.上位學習也叫 總括學習 ,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49.知識學習的過程包括知識的 知識獲得 、 知識保持 和 知識提取 ,在這三階段中,應解決的主要心理問題分別是知識的 同化 、 保持 和應用。
50.直觀是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 表層意義 、 表面特徵 進行加工,從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 具體的 、 特殊的 、 感性的 認識的加工過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 實物直觀 、 模象直觀 和 言語直觀 。
51.概括指 主體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從而獲得對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認識的活動過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於知識的概括存在著抽象程度不同的兩種類型,即 感性概括 和 理性概括 。
52.現代認知心理學將人的記憶系統分為 瞬時記憶 、 短時記憶 、 長時記憶 三個子系統。
53.技能是 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 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 技能是通過學習和練習而形成的 、 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 、 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的客觀法則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54.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 操作活動方式 ;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 心智活動方式 。
55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與肌肉運動強度不同,可以分為 細微型操作技能 與 粗放型操作技能 ;根據動作的連貫與否可以分為 連續型操作技能 與 斷續型操作技能 ;根據動作對環境的依賴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 閉合性操作技能 與 開放性操作技能 ;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又可以分為 徒手型操作技能 與 器械型操作技能 。
56.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 操作定向 、 操作模仿 、 操作整合 與 操作熟練 四個階段。
57.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 認知 為基礎。
58.示範可以促進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範的有效性取決於許多因素,如 示範者的身份 、
示範的准確性 、 示範的時機 等。
59進行言語講解與指導時,要注意言語的 簡潔 、概括與 形象化 ;不僅要講解動作的 結構 與 具體要求 ,也要講解動作所包含的 基本原理 ;不僅要講解動作的 物理特性 ,也要指導學生注意、體驗執行動作時的 肌肉運動知覺 。
60.加里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五個階段 動作的定向階段 、 物質與物質化階段 、 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 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 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
61.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經過三個階段 認知階段 、 聯結階段 、 自動化階段 。
62.我國教育心理學家通過教學實驗,提出了 原型定向 、 原型操作 、 原型
內化 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63.我國心理學界一般認為,用心理模擬法來建立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需經過兩個步驟
創擬確立模型 和 檢驗修正模型 。
64.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 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合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指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 。
65.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分為 認知策略 、 元認知策略 和 資源管理策略 等三個方面。
66.認知策略包括 復述策略 、 精細加工策略 、 組織策略 ;元認知策略包括
計劃策略 、 監視策略 和 調節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包括 時間管理策略 、 學習環境管理策略 、 努力管理策略 和 社會資源利用策略 。
67.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有 主動性原則 .內化性原則 .特定性原則 .生成性原則 .有效的監視 .人自我效能感 。
68.元認知是 對認知的認知 ,★ 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 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合觀念的調節和控制 和 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
69.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有 指導教學模式. 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型訓練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模式 。
70問題就是 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它含有三個基本成分 給定的條件 、要達到的目標 、 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
71.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叫做 問題解決 ,它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 目的性 、 認知性 、 序列性 ,存在兩種類型 常規性問題解決 、 創造性問題解決 。
72.同質不同形的各種問題的例證叫做 問題的變式 。
73.創造性是指個體 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
74. 發散思維 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徵有三個 流暢性 、 變通性 、 獨創性 。
75.影響創造性的因素主要有 環境 、智力 、個性 。
76.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效果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叫做
頭腦風暴訓練 。
77.態度是 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 的內部准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它包括 認知 、 情感 、 行為 三種成分,其中, 情感 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78.能力決定個體 能否順利 完成某些任務,而態度則決定個體 是否願意 完成某些任務。
79。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 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 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它的心理結構包括 道德認識 、 道德情感 、 道德行為 。
80.皮亞傑認為,在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 認知能力 和 社會關系 具有重大影響。
81.柯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 前習俗水平 、 習俗水平 、 後習俗水平 ,六個階段 處罰服從取向 、 相對功利取向 .尋求認可取向 、 遵守法規取向 、 社會契約取向 、 普遍倫理取向 。
82.常用而有效的態度與品德培養的方法有 有效的說服 .樹立良好的榜樣 、 利用群體約定 、價值辨析 、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
83.心理健康就是 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和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社會功能 。
84.心理評估有兩種參考架構 健康模式 和 疾病模式 。
85.所謂心理輔導就是 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
86.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為 學會調適 、 尋求發展 。
87.教學目標 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 。
88.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 認知 、 情感 和 動作技能 三大領域。
89CAI具有這樣幾個優越性 交互性 即時反饋 、 生動形象 、自定步調 。
100.教學目標具有 教學測量和評價 . 選擇和使用教學策略 、 指引學生學習 等功能。
101綜合是指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系統包括三個水平 用語言表達自己意見 .處理事物.推演抽象關系 。
102.行為目標的陳述具備三個要素 具體目標 、 產生條件 、 行為標准 。
103心理與行為相結合的目標由兩部分構成 一般教學目標 具體教學目標 。
104.加涅指出在教學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學事項 引起學生注意 、 指示教學目標 、 喚起先前經驗 、 呈現教學內容 、 提供學習指導 、 展現學習行為 、 適時給予反饋 、 評定學習結果 、 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 。
105.確定教學目標並進行任務分析之後,教師要組織教學過程中幾個基本要素,如 教學事項 、 教學方法 、 教學媒體和材料 以及 教學情景 等。
106.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講解法 、演示法 .課堂問答 、練習 、指導法 、討論法 、實驗法 、 游戲 、參觀法 、實習作業
107選教學媒體時教師要綜合權衡 教學情景 .學生學習特點 .教學目標性質 .教學媒體的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108.教學媒體包括 非投影視覺輔助 投影視覺輔助 .聽覺輔助 、視聽輔助 。
109.教師採取的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的一切活動計劃,包括教學事項的順序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環境的設置以及師生相互作用設計等稱為 教學策略 。
120.合作學習的特徵 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 各自盡力 、 社會互助 團體歷程 。課堂管理就是指 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人際關系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
121.課堂紀律是 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准則與控制 ,分成四種類型 教師促成的紀律 、
集體促成的紀律 、 任務促成的紀律 、 自我促成的紀律 。
122.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是 教師的領導風格 、 班級規模 、 班級的性質 、 對教師的期望 。
123.學生群體對個體活動是產生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取決於四個因素 活動的難易 、 競賽動機的激發 、 被他人評價的意識 、 注意的干擾 。
124.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准則,叫做 群體規范 ,包括 成文的正式規范 、 不成文的非正式規范 。群體規范的形成經歷三個階段 相互影響階段 、 出現一種占優勢的意見 、 評價、判斷和響應行為上的一致性 。
125.課堂氣氛可以分成 積極的 、消極的.對抗的 三種類型;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是 教師的領導方式 、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 教師的情緒狀態 。
126.勒溫將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 集權型 、 民主型 、 放任型 。
127.教師期望通過四種途徑影響課堂氣氛 接受 、 反饋 、 輸入 、 輸出 。
128. 吸引與排斥 、 合作與競爭 是課堂里主要的人際關系。
129.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這三大課堂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課堂結構 ,它包括 課堂情景結構 與 課堂教學結構 。
130.群體動力的要素包括 群體凝聚力 . 群體規范 、群體氣氛 . 群體人員的人際關系 等。
131. 學生 、 學習過程 和 學習情境 是課堂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課堂結構 。課堂情境結構要考慮 班級規模的控制 、 課堂常規的建立 、 學生座位的分配 ;課堂教學結構要考慮 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 、 課程表的編制 、 教學過程的規劃 。
132.教學評價是指 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就是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 ,包括 確定評定目標 、 收集有關資料 描述並分析資料 、形成價值判斷 、作出決定 等步驟。
133.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 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 言, 可分為 形成性評價 和 總結性評價 ;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 分為 常模參照評價 和 標 准參照評價 ;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 分為 配置性評價 和 診斷性評價 ;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 分為 正式評價 和 非正式評價 。
134.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於大規模範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叫做 標准化成就測驗 ,其優越性在於 客觀性 、 計劃性 、 可比性 。
135.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叫做 自編測驗 ,它通常用於 測量學生的學習狀況 ,分為 客觀 題和 主觀 題。
136.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徵有 信度 、 效度 、 區分度 。
137.非測驗的評價技術有 案卷分析 、 觀察 、 情感評價 等。
138. 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維的 條理性 、 邏輯性 以及 口頭表達能力 和 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
139.在教師的人格特徵中,有兩個重要特徵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 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 ;一是 教師富於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 。
140跡象表明教師特徵與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年齡階段特徵存在 相互作用 。
141.羅森塔爾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把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做 皮格馬利翁效應 。
142.研究表明,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 課前計劃 、 課堂教學過程 和 課後教學評價 三個方面都存在差異。
143.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分為 關注生存階段 、 關注情境階段 、 關注學生階段 等三個階段。
144教師成長與發展基本途徑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開展微格教學.進行專門訓練 .反思教學經驗 。
145.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 。
146.布魯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記 、 詳細描述 、 交流討論 、 行動研究 。
147.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 反思性實踐 或 反思性性教學 ,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
148、中學生記憶特點中 有意記憶佔主導地位,理解記憶是主要的識記方法。
149、中學生思維能力更加成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占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
150、皮亞傑把人的個體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是感覺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其中出現守恆的階段是具體運算階段。
151、蘇聯的維果斯基十分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交往作用對認知發展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15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把人格的發展分為8個階段,其主要矛盾是勤奮感對自卑感的階段是變得勤奮階段,主要矛盾是主動性對內疚的階段是發展主動性階段。
153、用智商年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值來反映智商是比率智商。一個學生的智商年齡是8歲,實際年齡是7歲,那麼其智商是 。
154、美國心理學家維特金根據參照物的不同把人的認知方式分為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其中,以自己內在為參照物的是場獨立型。
155、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情境中的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156、學習與教學的要素主要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教學媒體。
157、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包括 學習過程、 教學過程和評價以及反思過程
7. 四川省教師資格證A歷年考題。就是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這兩門的真題。有的請發給我一份,謝謝啊。
這是選擇題,如果有必要可以追加給你後面的
以下為本次考試的主要試題和參考答案
教育心理學(A級)試卷總結
選擇題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普遍認為,當今學習目標之父是(A)
A.泰勒 B.布魯納 C.布魯姆 D.班杜拉
2、一般認為,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學》是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的開始,該書出版於(C)
A.1923 B.1913年 C.1903年 D.1879年
3、皮亞傑認為,2至7歲的獐認知發展處於(A)
A.思維准備階段 B.思維階段 C.感覺運動階段 D.抽象思維階段
4、心理學,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多、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D)
A.心理健康 B.記憶 C.智力 D.學習
5、賈德提出的遷移理論是(C)
A.形式訓練說了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化理論 D.關系理論
6、在心理學中,最早明確強調內部心理結構並以此來解釋學習過程的心理學流派是(C)
A.行為主義 B.精神分析 C.格式塔心理學派 D.認知心理學
7、加涅關於學習的八種階梯類型中,最低層次的學習是(B)
A.刺激反應聯結 B.信號 C.概念學習 D.問題解決
8、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為四種水平,其中最低水平是(B)
A.解釋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創造性理解
9、在技能形成過路中,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叫做(D)
A.頂峰現象 B.倒退現象 C.抑制現象 D.高原現象
10、問題解決和第一個階段是(C)
A.分析問題 B.提出假設C.發現問題D.檢驗假設
11、與創造性思維關系最密切的是(A)
A.發散思維 B.形象思維 C.邏輯思維 D.動作思維
12、一個人幻想成為另一個人,而這個人通常在他的心理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種心理現象叫(A)
A.認同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13、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最低層次的需要是(A)
A.生存需要 B.歸屬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14、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獨立型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B)
A.文學 B。數學 C.歷史 D.法律
15、與求異思維關系最為密切的是(C)
A.形象思維 B.聚合思維 C.發散思維 D.抽象思維
16、以下思維活動中,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最早關注的研究是A
A.求異思維 B.求同思維 C.發散思維 D.聚合思維
17、最早提出遷移概念的心理學家是(B)
A.華生 B.桑代克 C.布魯納 D.斯金納
18、提出動機性遺忘理論的心理學家是(D)
A.斯金納 B.羅傑斯 C.布魯納 D.弗洛伊德
19、皮亞傑認為,7至11歲的兒童認知發展屬於的階段是(B)
A.思維准備 B.思維階段 C.感覺運動 D.抽象思維
20、學校教育心理學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論是(C)
A.智力理論 B.動機理論 C.學習理論 D.認知理論
21、提出掌握學習理論的是(C)
A.華生 B.布魯納 C.布魯姆 D.班杜拉
22、垂直遷移和水平遷移分類的最初提出者是(A)
A.加涅 B.華生 C.布魯納 D.斯金納
23、心理學,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業研究最多,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D)
A.心理健康 B.記憶 C.智力 D.學習
24、一個人把對某人的感情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的心理現象,叫(C)
A.認同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26、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為四種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A.解釋的理解 B.字面解釋 C.批判性解釋 D.創造性理解
27、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D)
A.生存需要 B.歸屬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實現的需要
28、以詞的聲音表象,動覺表象為支柱而進行智力活動的階段,稱作(D)
A.活動定向 B.內部盲語 C.無聲的外部言語 D.有聲的外部言語
29、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依存型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A)
A.文學 B.數學 C.化學部 D.物理
30、研究認知風格最著名的心理學家是 (B)
A.西蒙 B.威特金 C.苛勒 D.卡根
31、普遍認為,當今學習目標之父親是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A)
A.泰勒 B布魯納 C.布魯姆 D.班杜拉
32、一般認為,教育心理學成為獨立學科是從1903年《教育心理學》的出版開始,該書的作者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B)
A.詹姆士 B.桑代克 C.斯金納 D.布魯納
33、皮亞傑認為,11至15的兒童認知發展屬於的階段是(D)
A.思維准備 B.思維 C.感覺運動 D.抽象思維
34、布魯姆提出的學習理論是(A)
A.掌握學習 B.認知學習 C.情感學習 D.行為學習
35、遷移的形式訓練說的心理學基礎是(A)
A.官能心理學 B.人本主義 C.行為主義 D.認知心理學
36、賈德提出的遷移理論是(C)
A.形式訓練說 B.共同要素說 C.概括化理論 D.關系理論
37、以詞的聲音表象\動覺表象為支柱而進行智力活動的階段,稱作(D)
A.活動定向 B.內部言語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38、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案,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問題解決階段是(B)
A.分析問題 B.提出假設 C.發現問題 D.檢驗假設
39、一個人把對某人的感情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的心理現象,叫(B)
A.認同們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40、提出需要層次理論的心理學家是(C)
A.弗洛姆 B.羅傑斯 C.馬斯洛 D.弗洛伊德
41、一般來說,認知風格中場儲存性者更感興趣的學科是(A)
A.文學 B.數學 C.化學 D.物理
42、教學過程中的測量,主要藉助的方法是(A)
A.測驗 B.觀察 C.訪談 D.實驗
43、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階段是(B)
A.活動定向 B.內部言語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44、在技能形成過程中,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現象,這叫做(A)
A.高原現象 B.倒退現象 C.抑制現象 D.頂峰現象
45、心理學,特別是學校教育心理學研究最多、最活躍的一個領域是(D)
A.心理健康 B。記憶 C.智力 D.學習
46、刺激—反應聯結學習理論最初的代表人物是(A)
A.桑代克 B.華生 C.斯金納 D.布魯納
47、加涅關於學習的八種階梯類型中,最高層次的學習是(D)
A.刺激反應聯結 B.信號 C.概念學習 D.問題解決
48、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可以由低到高分為四種水平,其中最高水平是(D)
A.解釋的理解 B.字面理解 C.批判性理解 D.創造性理解
49、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通過其他有關材料,間接了解被試者的心理活動的方法是(C)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臨床個案法
50、社會測量法的提出者是(B)
A.史莫克 B.莫雷若 C.加涅 D.奧蘇貝爾
51、根據柯拉斯沃等的分類法,情感的教學目標有五個程序,即接受、反應、評價、組織和(A)
A.價值的性格化B.非言語交流C.理解 D.統合
52、研究發現,老師期望效應的大小要受學生年齡的影響,一般而言,更易受到期望效應影響的是(D)
A.年齡上無明顯差異 B.中等年齡的學生 C.年齡較大的學生 D.年齡較小的學生
53、學習的意義表現在(A)
A.促進心理的成熟與發展 B.獲得好的成績 C.適應社會發展 D.個體生活的需要
54、新的材料屬於原有的具有較高概括性的觀念中,原有的觀念得到擴展,精確化,限制或修飾,新的觀念或命題獲得意義.這種學習是(C)
A.派生類屬學習 B.相關類屬學習 C.上位學習 D.並列結合學習
56、下列說法耍嘴皮子不能反映學習遷移現象的是(B)
A.舉一反三 B.由表及裡 C.觸類旁通 D.由此及彼
57、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一般來說,其容量的組織塊數是(C)
A.3到6 B.4到7 C.5到時9 D.6到時10
58、能對有關知識進行分析概括,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這種理解是(B)
A.字面的理解 B.解釋的理解 C.批判性的理解 D.創造性的理解
59、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對待學習的比較穩定的反映傾向叫做(C)
A.學習目的 B.學習動機 C.學習態度 D.學習興趣
60、一般而言,要使學習效率較高,動機應維持在(B)
A.較高水平 B.中等水平 C.較低水平 D.不一定
61、一般而言,學生的成就動機來源泉於三種需要.下列選項中,不屬於成就動機源泉的需要是(B)
A.認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學習過程派生的附屬需要
62、在教學設計工作中,中心是(C)
A.分析教學內容 B.設計教學策略 C.分析教學對象 D.設計學習目標
63、在教和學的過程中進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學結果,探究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以便對教學工作進行調整.基於這一目的進行評定是(B)
A.配置性評定 B.形成性評定 C.總結性評定 D.論文式評定
添加內容:
1.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階段是【B】
A.物質活動與物質化活動 B.活動定向 C.有聲的外部言語 D.無聲的外部言語
2.問題解決的最後一個階段是【D】
A.分析問題 B.提出假設 C.發現問題 D.檢驗假設
3.一個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或信念歸諸別人或客體的心理現象,叫【C】
A.認同們 B.移植 C.投射 D.回歸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非正式學生群體的主要特點有BC
A.有固定的組織結構 B群體內部的一致性 C.情感依賴性
D.往往具有較突出的領袖人物 E.凝聚力不強
2、在我國,一般習慣於根據學習的內容和結果把學習劃他為以下幾種ABCE
A.知識的學習 .B.技能的學習 C.以思維為主的能力的學習 D.情意和人格的學習
E.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
3、斯金納認為,」教學就是安排可能發生強化的事件促進學習所以分建議利用操作條件反射的理論安排程序教學,以便更有效地呈現與學習教材.其程序教學的基本原則是ABCDE
A.小步子邏輯序列 B.要求學生作出積極反應 C及時反饋 D.學生自定步調
E.低的錯誤
4、根據前後學習的難度差異,可以把遷移分為CE
A.正遷移 B.順向遷移 C.垂直遷移 D.逆向遷移 E.水平遷移
5、學習評定中常見的教師心理誤差有ABCDE
A.寬大效應 B.光環效應C.集中趨勢 D.邏輯誤差 E.對比效應
8. 2013/2014年初等教育專業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第2版)試題
1、1913—1914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學》發展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學》,奠定了教育心理學的學科名稱和內容體系。教育心理學之所以在這個時期從心理學的母體中獨立出來,是因為( )。
A、教育需要心理學 B、機能主義心理學興起
C、行為主義心理學興起 D、學習理論形成
2、在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中使理論建立在材料之上而不是材料建立在理論之上,就要貫徹( )
A、客觀性原則 B、系統性原則 C、發展性原則 D、教育性原則
3、教育心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其研究必然是應用研究,因此要貫徹( )
A、客觀性原則 B、發展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D、教育性原則
4、發展的速度可以有個別差異,可以加速或延緩,但發展的順序一般不能改變。說明心理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差異性 D、方向性
5、心理發展的童年期正是接受教育的( )
A、學前教育階段 B、初等教育階段 C、中等教育階段 D、初中階段
6、兒童通過感覺和動作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是認知發展的( )階段。
A、感知運動 B、前運算 C、具體運算 D、形式運算
7、小學階段的兒童正處在自我意識發展的什麼階段?對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結果的評價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概括與獨立。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會自我 D、他人自我
8、學習的基本功能是( )
A、適應環境 B、發展自我 C、開發潛能 D、獲得經驗
9、根據學習的層次,比概念學習低一層的學習是( )
A、信號學習 B、規則學習 C、辨別學習 D、言語學習
10、認為學習的本質是自我實現的過程的學習理論是( )
A、文化歷史學派 B、行為主義 C、人本主義 D、建構主義
11、什麼情況下,動機對學習具有最大程度的促進作用。
A、動機強度較高 B、動機強度較低 C、動機強度適中 D、動機最強
12、一般來講,容易、簡單、枯燥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比復雜、思維捲入過多需要一定的創造性的學習對動機水平的要求( )。
A、高 B、低 C、一樣 D、因個體的差異而不同
13、其目標是得到某種地位的學習動機是( )
A、認知的內驅力 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C、附屬的內驅力 D、內部動機
14、運用強化激發外部動機的前提是( )。
A、知道強化與被強化的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B、強化是正強化
C、強化是權威人物給予的 D、強化要及時
15、「誘因對比效應」研究表明什麼情況下後繼強化有效?( )
A、前後兩次強化等值 B、前面的強化大於後面的強化
C、前面的強化小於後面的強化 D、後面的強化與前面的強化無關
16、成就動機可以區分為力求成功與力免失敗兩種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動機( )。
A、高 B、低 C、與力免失敗者一樣 D、與學習無關
17、最具有動機價值的歸因模式是( )
A、歸因於能力 B、歸因於努力 C、歸因於任務性質 D、歸因於運氣
18、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傾向於歸因於( )
A、能力 B、努力 C、任務性質 D、運氣
19、對於學習差的學生最好把失敗歸因於( )
A、學習方法 B、能力 C、努力 D、運氣
20、培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最好是令其( )
A、產生成就感 B、觀察榜樣 C、相信自己 D、認識自己
21、新學習的內容只是原有知識的一個特例,它的吸收不改變原有知識的屬性的同化是( )
A、類屬同化 B、相關同化 C、總括同化 D、並列結合同化
22、人們在保持知識時採用各種記憶術,實際是應用了記憶的( )
A、精加工策略 B、多重編碼 C、過度學習 D、人為增加線索
23、遷移的概括原理理論認為實現遷移的原因是兩種學習之間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奧蘇倍爾 D、賈德
24、表徵知識的基本單位是符號,那麼表徵技能的基本單位是( )
A、概念 B、產生式 C、網路結構 D、模塊
25、智力技能的操作對象是( )
A、身體的運動系統 B、大腦 C、符號化觀念 D、具體的物體
26、技能學習的最基本的條件是( )
A、講解 B、示範 C、練習 D、反饋
27、根據加里陪林的觀點,智力技能的形成不能夠缺少( )
A、知識 B、言語 C、練習 D、示範
28、在沒有進行練習之前,技能即產生式系統還停留在什麼狀態?只有經過練習才能達到自動化成為真正的技能。( )
A、程序性知識 B、動作連鎖 C、言語 D、陳述性知識
29、問題的核心成分是( )
A、障礙 B、條件 C、結果 D、起始狀態
30、解決問題選擇操作步驟時人們最常用的策略是( )
A、演算法式 B、啟發式 C、爬山法 D、手段——目的策略
31、影響問題解決的客觀因素指( )
A、問題情境 B、客觀環境 C、問題的給定信息 D、問題的背景
32、定勢是影響問題解決的重要的主觀因素,證明這一結論的實驗是( )
A、水下射靶實驗 B、羅森塔爾實驗 C、鄧克爾的點蠟燭實驗D、盧欽斯量水實驗
33、創造力的測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
A、測驗法 B、實驗法 C、專家評定法 D、觀察法
34、培養創造力的關鍵是( )
A、給學生以心理上的自由 B、提供榜樣 C、思維訓練 D、人格培養
35、學習者用來調節自己的注意、記憶、思維等過程的技能就是( )
A、學習策略 B、認知策略 C、學習方法 D、元認知
36、品德是一種( )。
A、社會現象 B、意識形態 C、道德准則 D、個體心理特徵
37、品德形成的標志是( )
A、道德信念 B、道德評價能力的形成 C、價值內化 D、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
38、能夠對他人的情緒、情感狀態進行感知和體驗的心理現象是( )
A、社會認知 B、移情 C、親社會 D、關懷取向
39、用一種客觀標准或大眾標准分析和評論審美對象的審美傾向是( )
A、客觀型 B、聯想型 C、性格型 D、主觀型
40、有人說學生之所以成為現在的樣子是教師或家長期望的結果,能夠解釋這句話的原理是( )
A、暈輪效應 B、羅森塔爾效應 C、同化理論 D、關系轉換理論
41、教師素質中的條件性知識就是( )
A、教育機智 B、教學行為 C、實踐知識 D、教育與心理科學知識
42、教育能力以什麼為基礎?( )
A、條件性知識 B、學科知識 C、實踐性知識 D、心理學知識
43、目前教育領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標分類系統是( )
A、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 B、布壚坶的教育目標分類
C、加涅的層次累計觀點 D、奧蘇倍爾的知識分類系統
44、如果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缺乏同化新知識的原有知識結構,教師應該採用什麼教材處理技術?( )
A、符號標志 B、附加問題 C、先行組織者 D、任務分析
45、以某個教學單元為評價的內容,在編制測驗時一個單元里所有的基本知識點和各知識點的不同層次都要包括在內的評價是( )
A、診斷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終結性評價 D、配置性評價
46、學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策略是( )
A、發現教學 B、 情境教學 C、個別化教學 D、愉快教學
47、加工信息時主要依賴來自客觀環境的線索,對社會科學、兒童教社會工作、文秘公關等與人交往的職業感興趣的個體的認知風格屬於( )
A、場獨立 B、場依存 C、沖動型 D、沉思型
48、群體成員中原有的傾向性通過群體討論會得到強化而成為支配性意見的現象是( )
A、群體極化 B、群體思維 C、去個體化 D、從眾
49、學生自由結合的班級中的凝聚力強的小群體被稱為( )
A、非正式群體 B、同輩群體 C、同伴關系 D、集體
50、以個人對任務的充分理解為前提的紀律是( )
A、任務促成的紀律 B、集體促成的紀律 C、教師促成的紀律 D、自我促成的紀律
51、以學生所在團體的平均成績為參照標准,根據其在團體中的位置來做出判斷和報告評價結果的評價是( )
A、常模參照評價 B、標准參照評價 C、配置性評價 D、正式評價
52、一個測驗或測量工具能夠正確測量所要測量的屬性或特徵的程度被稱為( )
A、效度 B、信度 C、區分度 D、難度
三、多項選擇題
1、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 )
A、教的心理活動 B、學的心理活動 C、教與學的互動機制 D、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2、小學兒童在認知發展方面正處於具體運算階段,具體特點是( )
A、憑借「象徵性」格式思維 B、守恆 C、去自我中心 D、多維思維
3、學習的本質屬性是( )
A、變化是持久的 B、變化既是外顯的行為也是內部的心理結構
C、變化是經驗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葯物或疲勞 D、學習是經驗的獲得過程。
4、學生的學習特點是( )
A、以間接經驗為主 B、有他人的指導 C、有計劃、有結構 D、以語言為中介
5、根據學習的內容分類可以把學習分為( )
A、意義學習 B、行為規范的學習 C、技能的學習 D、知識的學習
6、行為主義是最早的學習理論,它為學校的教學做出的主要貢獻是( )
A、個別化教學 B、非指導性教學 C、交互教學 D、行為矯正、
7、構成動機的主要成分是( )
A、歸因 B、成就動機 C、誘因 D、需要
8、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生取得學業成就的課堂的主要學習動機有( )
A、認知的內驅力 B、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C、附屬的內驅力 D、強化
9、根據強化對行為反應的作用,一般把強化分為( )
A、正強化 B、負強化 C、零強化 D、懲罰
10、某些信息的刺激特性會作為誘因喚起人們的特殊好奇心,刺激的特殊性表現在( )
A、變化 B、誇張 C、復雜 D、含糊不清 E、新奇
11、學校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的措施主要有( )
A、創設問題情境 B、合作學習 C、強化 D、反饋
12、表徵知識的主要方式有( )
A、概念 B、命題 C、表象 D、圖式
13、知識學習的內部條件有( )
A、材料的邏輯意義 B、動機 C、編碼策略 D、已有的知識結構
14、根據知識包含的上下關系和並列關系將同化分為( )
A、相關同化 B、並列結合同化 C、總括同化 D、類屬同化
15、在動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動作階段,所需要的內外部條件是( )
A、示範 B、講解 C、反饋 D、練習
16、智力技能形成的標志是( )
A、智力技能的應用能夠舉一反三 B、智力技能的進程壓縮
C、內部言語成為智力技能活動的工具 D、智力技能的操作脫離了具體的支持物
17、根據問題的性質可以把問題分為( )
A、抽象問題 B、排列問題 C、轉換問題 D、結構問題
18、只有符合哪些條件才算是問題解決?( )
A、能夠回憶與想像 B、有認知成分參與 C、一系列的心理操作 D、目的性
19、根據認知心理學家的觀點,問題解決需要經歷哪幾個階段?( )
A、提出問題 B、表徵問題 C、選擇操作 D、執行操作 E、檢驗假設
20、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觀因素有( )
A、知識經驗 B、慣性思維 C、認知水平與特性 D、人格特徵 E、問題的表徵
21、如果希望有創造力,就必須具備哪些知識( )
A、網路化的陳述性知識 B、相對自動化的技能
C、受意識控制的策略性知識 D、學科知識
22、學習策略包括( )
A、認知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計劃策略 D、元認知策略
23、問題表徵策略主要有( )
A、外顯表徵 B、符號標記 C、作圖示意 D、內隱表徵
24、學習策略的教學應該堅持( )
A、生成性原則 B、特定性原則 C、教育性原則 D、主體性原則
25、品德與態度共同的成分是( )
A、認知 B、情感 C、意志 D、行為傾向
26、品德的功能結構理論認為品德的構成部分是( )
A、生成結構 B、定向結構 C、執行結構 D、定型結構
27、品德形成的內部條件包括( )
A、認知發展水平 B、性別 C、助人能力 D、依戀感
28、審美情感是對應於不同層次的審美認知產生的不同性質的美感體驗,它們分別是( )A、直覺美感 B、形象美感 C、理性美感 D、倫理美感
29、審美的准備階段需要有什麼內部條件?( )
A、審美經驗 B、審美期待 C、審美能力 D、審美對象出現的信號
30、教師的專業素質在認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現在( )
A、知識結構 B、智力水平 C、教學技能 D、事業責任感
31、教師的教育能力包含的主要成分是( )
A、理解學生的能力 B、教學監控能力 C、教學反思能力 D、口語表達能力
32、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有( )
A、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B、微格教學 C、教學反思 D、關注自身
33、教學設計的原則是( )
A、系統性 B、靈活性 C、可行性 D、教育性
34、教學目標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是有條件的,綜合多個實驗結果,我們認為教學目標有效的條件是( )
A、學生對目標有意識 B、目標明確具體、數量適當
C、置入目標的時間恰當 D、教學目標能夠回應教學過程
35、分析教學對象的主要內容是分析( )
A、學生的起始能力 B、學生的背景知識 C、學生的學習態度與興趣 D、學生的家庭背景
36、教學中常用的評價方式有( )
A、自主評價 B、互相評價 C、共同評價 D、個別評價
37、個別化教學的主要方式有( )
A、程序教學 B、計算機輔助教學 C、掌握學習 D、發現教學
38、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程序根據學生學習的感知、理解、保持的規律應該是( )
A、組織與呈現教材、促進知識理解、指導復習
B、呈現先行組織者、設計附加問題、激活原有知識
C、示範講解、變式練習、反饋
D、組織與呈現教材、激活原有知識、練習
39、學生的認知差異主要表現在( )
A、智力水平 B、知識結構 C、認知風格 D、信息加工方式
9. 00882學前教育心理學2013年版,考試是從好久使用這本書的,誰有這本教材的歷年真題及答案
幼兒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一)
幼兒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一)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乾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實的一種研究方法是()。
A.問卷法
B.談話法
C.觀察法
D.實驗法
2.3歲幼兒一般能集中注意約()。
A.5分鍾
B.10分鍾
C.15分鍾
D.20分鍾
3.視覺發展的敏感期為()。
A.O~4周
B.4~8周
C.O~3個月
D.O~6個月
4.眼手協調動作發生於()。
A.2~3個月
B.3~4個月
C.4~5個月
D.5~6個月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嬰兒主要依靠與具體事物和事件聯系進行時間定向
B.4歲以後,兒童開始能夠學習對持續時間進行估計
C.兒童時間知覺發展的方向是時間知覺與時間概念結合起來
D.5歲以後兒童能夠以行動作為估計時間的參照物
6.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般認為,嬰兒對餵奶姿勢的再認是第一個條件反射出現的標志
B.人工條件反射是在實驗中經過專門提供的刺激反復作用而建立的條件反射
C.最初人工條件反射的建立晚於自然條件反射
D.新生兒的習慣化是不學而能的
7.下列哪種活動體現了幼兒的再造想像?()
A.有些孩子經常會生造一些詞語
B.在繪畫時,有的幼兒把太陽畫成綠色
C.有的幼兒在看圖說話時,能說出許多圖上沒有但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D.幼兒把音階想像成「走樓梯」,從而來理解音階
8.標志著兒童思維真正發生的是()。
A.語詞概括的出現
B.真觀概括的出現
C.動作概括的出現
D.感知概括的出現
9.某幼兒給「魚」下定義時說:「魚是一種會游的動物」。該幼兒的概括水平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據具體特徵下定義
C.不會下定義
D.同義反復
10.情境言語和連貫言語的主要區別在於()。
A.是否完整連貫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內容
C.是否為雙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體事物作支柱
11.不但關心自己在行動中是否符合道德標准,而且開始關心別人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准,由此產生相應的情緒,這是()幼兒道德感發展的表現。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學低年級
12.下列哪一條符合兒童動作發展的規律?()
A.從局部動作發展到整體動作
B.從邊緣部分到中央部分
C.從粗大動作發展到精細動作
D.從下部動作發展到上部動作
13.對黏液質的孩子,應著重()。
A.防止粗枝大葉,虎頭蛇尾
B.培養勇於進取、豪放的品質
C.培養積極探索精神及踏實、認真的特點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兒道德發展的核心問題。
A.親子關系的發展
B.性別角色的發展
C.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D.社交技能的發展
15.()是促進幼兒心理發展的最好的活動形式。
A.游戲
B.學習
C.勞動
D.交往
三、論述題
22.【答案要點】前概念思維是中心化的思維,或稱自我中心思維。(1)這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思維開始運用象徵性符號進行,出現表徵現象。如幼兒看到山上有霧就說「霧爸爸抽煙」,後來看到洗澡時的水蒸氣說「霧爸爸」等。(2)還沒有形成一般的類的關系,只有「半個別、半一般」的關系。如幼兒認為比自己小的女孩都是妹妹,她們將來長大都會變成她自己;還表現在認為個別成分並不是在整體之中。(3)由於不掌握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只有部分與部分的直接等同,因而他們常常運用的是「轉導推理」。比如,看到湖邊小浪把沙土推前推後,幼兒喊道:「這像是給小姑娘梳頭!」
23.【答案要點】自我評價大約從2~3歲開始。幼兒自我評價的發展和幼兒認知及情感的發展密切聯系著。其特點如下:(1)主要依賴成人的評價。幼兒還沒有獨立的自我評價,是靠成人對他的評價。例如,她們評價自己是好孩子,因為「老師說我是好孩子」。(2)自我評價常常帶有主觀情緒性。幼兒往往不從具體事實出發,而從情緒出發進行自我評價。(3)自我評價受認知水平的限制。此階段幼兒的認知水平的局限表現在籠統性、局部性、外部行為、沒有評價的論據等方面。
四、案例分析題
24.【答案要點】兒童的發展必須具備的客觀條件是:人腦和周圍現實。一方面,遺傳因素和生理成熟是影響兒童心理的生物因素。遺傳提供人類心理發展的最基本的自然物質前提,也奠定兒童心理發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生理成熟是指機體生長的程度或水平,即生理發展。在遺傳的基礎上,兒童從受精卵開始要經歷十多年的生理成熟過程。雖然遺傳素質和遺傳程序制約著兒童的生理成熟,但成熟並不由遺傳絕對決定。二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另一方面,環境和教育是影響兒童發展的社會因素。社會環境使遺傳所提供的心理發展的可能性變為現實,是制約兒童心理發展的水平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可見遺傳和環境的影響缺一不可。
10. 2013年廣東教師資格考試題答案《教育學》《教育心理學》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有關教師考試的相關信息,您可以登陸中公教育網版進行查詢權,站內有最全面的備考輔導資料、歷年真題等,您還可以咨詢企業QQ,中公老師會耐心回答您的問題,給出您專業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