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濱教育網
① 希望咸陽市教育局管管渭濱鎮西大寨小學,老師亂布置作業,小學二年級學生這么多作業,寫了一天都沒有寫完
現在的小學生作業泛濫成災!凈留些抄啊、寫n遍啊……,此類作業浪費學生時間,增版加學生權負擔,一味的弄些機械的重復的東西,請問這些作業老師都詳細批改檢查嗎?這樣的作業有益於學生成績的提高?有很多作業老師甚至看都不看!我做教師40多年,從未留過此類作業!教學首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靈活性!
② 寶雞渭濱區學大教育的效果好不好/學大教育補習收費標准
您好!
寶雞渭濱區學大教育的效果不是單純取決於時間長短,更多的是取決於老師的輔導水平、學員的學習態度,接受能力,基礎情況,還有課時多少等等因素,如果這些都是積極狀態下的,會很快見到效果。也就是說,積極配合一點就通的問題,就會很快見到效果,如果漏洞太多,則需要一定的時間補缺之後才能逐漸的跟上進度再提高成績。
一對一輔導班每個學校收費標准也不盡相同,即使同一個學校,根據師資級別、孩子不同學業階段,孩子享受到的不同類型的服務等都不相同,據了解,一般每小時的收費標准在100到200左右。一般一次課兩個小時,一小時是一個課時。
詳情咨詢:http://baoji.xueda.com/?k=xuedafu
③ 寶雞市渭濱區武裝部在什麼位置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人民武裝部位置在經二路30號。
所在地區:陝西/寶雞市。
郵政編碼:721000。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人民武裝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縣(旗、縣級市、市轄區)設立的一級組織,主要負責後備力量建設和戰備工作、兵役和動員工作,指揮民兵作戰等。
其建制幾經變化,1951年起,全國多數縣和市轄區建立人民武裝部,屬軍隊建制,編配現役軍人。1954年改稱兵役局。1958年,又改稱人民武裝部。1961年起,在公社、大中型廠礦、大專院校也設立人民武裝部,編配專職地方武裝幹部。
1985年7月起,縣(旗、縣級市、市轄區)的人民武裝部劃歸地方建制,實行地方和軍隊雙重領導。
(3)渭濱教育網擴展閱讀:
武裝部主要職責:
一、負責本地區民兵、預備役工作,領導區域內人民武裝工作。
二、領導本地區的民兵組織建設、政治教育、軍事訓練和武器裝備管理。
三、開展全民國防教育,做好擁軍優屬和擁政愛民的工作,組織民兵參加三個文明建設。
四、組織帶領民兵完成戰備執勤、防汛、搶險、救災等任務,配合公安部門維護社會治安。
五、負責民兵和預備役人員登記、統計工作,保質保量完成徵兵任務。
六、負責國防動員工作,戰時負責組織動員民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保衛後方和協助組織人口疏散等工作。
七、加強自身正規化建設,建立良好的戰備、工作、學習和生活秩序。
武裝部主要工作任務:
一、負責本區域的民兵組織建設、政治教育、軍事訓練、武器裝備管理。
二、組織帶領民兵完成戰備執勤任務,配合公安部門維護社會治安。
三、發動和組織民兵參加三個文明建設,完成急難險重任務。
四、戰時組織帶領民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
五、負責本區域的徵兵工作和預備役士兵、預備役軍官登記統計工作。
六、會同有關部門進行戰爭潛力調查,做好相關動員准備工作。
七、落實參訓人員,做好兵員管理、動員集結等工作。
八、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國防教育,做好退伍軍人的安置和烈軍屬的優撫工作。
九、協助軍隊做好本區域的軍事設施保護工作。
十、完成地方黨委、人民政府和上級軍事機關交給的其他工作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民解放軍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人民武裝部-聯系方式
④ 渭濱區的教育
新中國成立前,區內無專設幼兒園(所)。1952年,南關天主教堂內設南關托兒所,入托兒童多系教徒子女,僅一學期停辦。1955—1990年,全區辦起的幼兒園,由1所增至25所。
企業辦幼兒園1953年,國家進入全面建設時期,幼兒教育已引起城區工商企業的重視,並籌建幼兒園。1955—1960年,先後有長嶺機器廠等6家廠礦、企業辦起幼兒園,1970年,增至14所。至1990年,全區企業辦幼兒園共15所,65個班,入園兒童3209人,幼教職工142人。其中,保教人員125人。此外,各企辦小學附設有學前班12個,入學兒童708人。
民辦幼兒園(所)1958年,為實現「大躍進」中所提出的任務,解決婦女勞動拖累,各公社生產大隊在農忙季節,組織起臨時托兒所,農忙過後,臨時托兒所解散。唯馬營鎮明星村(時屬益門公社馬營管區)幼兒園堅持至今,1962年,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在以後的20年內,曾受到蘇聯友人和一些單位參觀訪問達10多次,有1200餘人給贈送布匹、日用品、玩具等,被譽為群眾辦園的一朵不謝紅花。1975年後,農村托兒組織逐步得到發展。其中,相家莊、高家村、峪泉村、明星村等4個幼兒園,已發展成為長年幼兒園。同時,在城區河堤新村成立有民辦幼兒園。80年代起,農村小學開始附設學前班,城區新民二路和東二村兩民辦學前班也相繼成立。至1990年,民辦幼兒園和小學附設學前班,共有81個教學班,在班兒童2175人。
公辦幼兒園1975年,市教育局在建國路北端西側設立幼兒園,入園兒童69人,分大、小兩班。至1990年,已發展到9個班(大、中、小各3個班),教職工60餘人,入園兒童467人。1984年,寶雞師院附設幼兒園。 民國35年(1946)2月,國民黨陸軍特種兵聯合分校為解決軍官子女入學,聯合工、商、學界,創建私立建華中學,3個班,學生125人,校址譚家村。解放後,市人民政府接管建華中學,改為寶雞縣中學,1955年,遷至寶雞縣石羊廟(今石羊廟中學)。1958年9月,清姜小學附設初中班改為市第七中學,1961年12月,改名為姜城中學。1957年在渭濱民辦初中的基礎上,成立市第三初級中學,1958年9月,改名為市第六中學,1961年12月,易名渭濱中學。1958年9月,在譚家村小學附設初中班及戚家崖小學附設初中班的基礎上,分別成立市第八中學和第九中學。1961年12月,又分別改名為符家村中學和馬營中學。1968年,馬營中學停辦。
「文革」期間,為倡導學生就近上學,不顧條件,提出「上初中不出大隊,上高中不出公社」口號,掀起一股辦中學熱。1967年,太平庄公社大灣鋪小學和李家河公社馬鞍山小學增設初中班。爾後,於1968—1970年,益門、相家莊、高家村3所小學辦起完全中學;城區經二路、金陵兩所小學,增設初中班,並分別改校名為「育紅」和「八一」學校。之後,馬鞍山小學中學部遷至王家河,改名為王家河中學。1970年,石壩河、巨家河、孫家莊、益門堡、茹家莊分別成立中學。孫家莊、茹家莊兩中學成立僅一年停辦。同年,恢復馬營中學,改名為馬營高中,1982年改為完全中學。1971年,益門公社的夏牙壑、任家灣和高家村公社的太寅、水泉路、涼水泉等小學先後增設初中班。1972年,育紅學校小學部和中學部分開單設,小學恢復原名(經二路小學),中學部改名為紅旗路中學。1974年,新建路中學建成招生。1975年,馬營鎮初級中學成立,1980年,馬營鎮戚家崖小學改為初級中學。至1982年,所有小學「戴帽」中學班,全部裁撤。1986年,金陵初級中學成立,渭濱中學初中部和新建路中學高中部停辦,渭濱中學初中部師生交金陵中學,並接收新建路中學高中部學生,保留體育專業班,繼續招收小學畢業生。1988年,撤銷符家村中學,新建姜譚聯立高級中學。1990年,渭濱中學恢復初中班。
1950—1960年,駐區企事業單位中學3所,即鐵道部建廠工程局子校、長嶺機器廠子校、寶成儀表廠子校;1961—1970年,新建中學8所,即寶雞石油鋼管廠子校、烽火無線電廠子校、寶雞發電廠子校、寶雞燈泡廠子校、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子校、秦川機床廠子校、寶雞橋梁廠子校、寶雞醫葯玻璃廠子校;1971—1981年,又新增中學9所,即寶雞葯械廠子校、寶雞氮肥廠子校、省第七建築工程公司子校(後並入省建二公司子校)、鐵道部三局六處子校、五局一處子校、一局五處子校、機械築路處子校(後4校合並在一局五處子校)、寶雞有色金屬加工廠子校、寶雞師范學院附中。
區境內中學,經歷不斷增設、合並、裁撤、遷出、遷入等過程,加之區劃不斷調整變化,學校總數變化較大。1950—1959年,由1所增加到7所(其中公辦4所,企辦3所),至1970年,中學(包括戴帽中學在內)共有25所(其中公辦5所,企辦12所,戴帽中學8所),為前期3倍多。1971年,中學有27所(其中公辦6所、企辦14所、民辦7所),為解放初期的27倍。經過調整、改革、整頓、加強等工作,1987年底,中學保留21所(其中公辦8所、企辦13所)。1990年,中學23所(其中公辦10所、企辦13所)。在校學生12765人(其中初中8427人、高中4338人),佔全區總人口數的5.2%,為解放前的102倍。比1972年的14154人減少近9.8%。 1949—1951年,在農民和工人中,開展掃除文盲的識字活動,群眾擁護,成效顯著。1952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推廣速成識字法是掃盲委員會的任務。同年10月,寶雞市成立掃盲總指揮部,提出市民限期一年脫盲的掃盲任務。1956年2月,寶雞市召開工農群眾向文化大進軍動員大會,半月內,城區和郊區就有8000多人報名學習文化。在「大躍進」後的三年困難時期和十年「文革」期間,成人教育中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成人教育逐步恢復,並堅持經常化。職工教育1951年,經一路初等業余學校成立。1953年3月,成立第四區業余學校,清姜區幹部業校也隨之成立。1957年8月,市職工業校與清姜等地業校合並成立寶雞市幹部職工業余文化學校,在經一路小學、經二路小學和姜城聯小設教學點。「文革」後期,職工教育的辦學形式有「七·二一」大學、「五七」大學。1975年,區成立「五七」大學,地址在益門公社夏牙壑村。駐區的化工機械廠、長嶺機器廠等單位,成立「七·二一」大學共13所,培訓學生1500餘人。這些「大學」於1979年停辦。1981年3月,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加強職工教育工作的決定》,成立渭濱區機關業余教育委員會,同年4月,區機關幹部業余學校成立。1983年,對1968—1980年初、高中畢業生實際水平達不到初中畢業程度的職工,和未經專業技術培訓的三級以下職工,進行補課。全區35歲以下的青壯年職工2014人,需要進行補課的1631人,全部參加初中文化課的補課,累計有1038人合格。此項工作,1985年結束。1981年,區經委系統開辦電視大學班。1982年9月和1985年9月,區教師進修學校先後舉辦兩期電大教學班,學員55人。1984年9月至1987年9月,成立陝西省廣播電視大學寶雞市分校渭濱區黨政專科班,共辦兩期,學員44人。1990年,舉辦各種職工文化技術培訓班300餘期,受教育職工占職工總數的90%。農民業余教育1971年前,本區掃盲重點是職工和居民。1971年後,在郊區農村先後建立掃盲夜校63所(1975年,改稱政治夜校),重點抓農村45歲以下的文盲、半文盲的識字和農業技術傳授。至1985年,農村12—25周歲的青少年13806人,有13702人脫盲,非盲率達99.2%。12—40周歲的少、青、壯年22164人,脫盲21277人,非盲率達96%。7—11周歲學齡兒童4504人,已入學4492人,入學率為99.7%,達到陝西省人民政府規定的基本無盲縣(區)的標准。1985年4月,經寶雞市人民政府檢查驗收,批准為無盲區。爾後,農民教育轉入以學科學技術為主的農民技術教育。至1990年,共有鄉農技校4所,村農技校31所,共舉辦培訓班427期,培訓人員15579人,舉辦科普講座25次,聽眾達1.6萬人(次)。待業人員教育1982年,中央提出「廣開學路,多方辦學」方針,社會辦學迅速發展。本區出現集體辦學14所,個人辦學15所,其專業有服裝裁剪、無線電修理、食用菌技術、油漆工藝、高考補習等20多個。其管理,按國家教委《關於社會力量辦學幾個問題的通知》精神,均納入教育部門統一管理。時代服裝裁剪技術學校,自籌資金,自購設備,借用教室辦學,先後在南關路、經二路小學、金陵小學、渭濱中學設教學點。至1990年,共開辦50餘期,培育學員近4000人(次)。全區社會辦學共有各類學校(班)12個,其中,屬學校辦的4個,個人辦的8個。有3所校(園)被評為市級社會力量辦學先進集體。
⑤ 2018寶雞渭濱區教師一級職稱評審結果
這個都有公式的,你都要教育局網站職稱評審的欄目里邊兒會有公示的查一查就行。
⑥ 寶雞渭濱中學的學校大事記
2010年7月被省教育廳授予「陝西省重點中學」。
2001年4月被省教育廳授予「陝西省中小學試驗教學普及工作先進單位」。
2001年6月被省教育廳 省環保局授予「陝西省首批綠色學校」。
2001年10月所承擔的陝西省中小學現代教育試驗學校「九五」重點課題《應現代教育技術構件新型教學模式用》通過省級鑒定。
2002年5月被省教育廳 省婦聯授予「示範家長學校」。
2002年8月被國家教育部授予「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
2002年12月被省心理健康教育領導辦公室授予「陝西省中小學心裡健康教育試驗學校」。
2003年7月被國家教育部 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全國綠色學校」。
2003年8月被中國教育學會中學德育專業委員會授予「德育試驗學校」。
2004年4月被寶雞市教育局授予「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高中教學管理現代化研究重點試驗學校」。
2004年8月校排球隊在2004年「雅大杯」陝西省中學生軟式排球比賽中獲第二名。
2005年3月在全省「三講兩實踐」教育系列徵文活動中獲組織獎。
2005年10月被評為陝西省普及中小學實驗教學工作先進單位。
2005年10月創意的《拓寬共青團工作新領域,營造中學生進步大舞台》在市未成年人建設工作創新案例徵集評選活動中獲示範獎。
2005年11月,所承擔的國家「十五」規劃課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各科教學,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構想與實踐》結題,被認定為優良次等。
2005年5月2005屆二班被授予2005年度市級先進集體。
2005年12月生化組被授予校本教研先進教研組。
2006年1月校工會被評為寶雞市先進職工之家。
2006年3月校工會被寶雞市教育工會授予模範職工之家。
2006年1月校團委在2005年團建考核中獲優秀團委。
2006年12月校工會被陝西省教育系統評為模範職工之家。
2006年2月學校被寶雞市委 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2007年9月學校被寶雞市委 市政府評為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⑦ 寶雞市渭濱區職業教育中心怎麼樣
簡介:寶雞市渭濱區職業教育中心於2008年9月由渭濱區人民政府投資建成,位於寶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校訓:厚德、博學、精技、創新。
注冊資本:3302.3萬人民幣
⑧ 寶雞教育局渭濱區清姜路中學學生學籍號查詢,孩子的學籍號忘記了在哪裡能找到
現在每位學生都有全國統一的學藉號,並業和身份證一樣是唯一的,學藉號分兩種,一種是臨時的,前面有L字母的,太約在小學五年級以後就會改成正式的,前面一個英文字母加學生身份證號碼,所以只要你知道第一個字母,加上身份證號碼就是學生的學藉號碼。學校有專門管理學生學籍的老師。到那裡去查快捷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