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自考歷史教育
㈠ 怎麼江蘇歷年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卷不全,有的年份一份試卷都沒有
這個有可能這門課程少上傳了;也可能這門課程當年沒有人報考,或者由於課程調整安排之類的變化,而根本沒有開考。
只要是全國卷的話,某門課程的試卷是全國統一的,你在別的網上搜索下,應該能找得到,而且題目也都是一樣的。
㈡ 江蘇自考新生注冊為何沒有歷史教育專業
你好,很可能是自考改革之後沒有這個專業了,可以選擇相似的專業呀。
㈢ 急!!有誰考江蘇的歷史教育的本科自考,請問專業書在無錫哪兒有買
你去南禪寺書城了沒,那邊書很全的,我自考的書都是在那邊買的,你可以去看看。在二樓的那一家,中間的,攤位不小,店裡的書都分類的,有一塊牌牌上寫了自考的書的,就在那有。
㈣ 江蘇省歷史教育自考主考院校是哪個
2060102歷史教育(本科段)
主考學校:江蘇教育學院
㈤ 誰有江蘇省自考教育統計學(28063)的歷年來真題及答案呢
在這上面可能是問不到的建議你從網路上搜索一下一般情況下之前考試過的信息人們都會發出來的
㈥ 江蘇自考歷史教育,江蘇教育學院即江蘇第二師范學院2019年現在可以授權申請學位了嗎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歷史教育專業2019上半年申請學位的時間為3月1-15日,下半年申請學回位的時間答為9月1-15日。
申請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的考生必須遵循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的原則,已經取得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資格,在學期間所有課程的平均成績達到75分及以上(自學考試教育本科畢業生需達到70分及以上),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成績在良好及以上,通過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組織的成人高等教育學士學位外國語水平統一考試。
申請學位的同學要注意,只要有準考證號就可以報考學位外語考試,而不是考完了全部自考課程才報,那都晚了,學位外語一年只能考一次,時間是每年的2-3月份,具體時間以官網上通知的時間為准,學位外語的成績是保留四年,所以可以提前把它考了,成績四年內不會作廢。拿到畢業證後一年內必須申請學位證,不申請就沒有機會了。
㈦ 江蘇自考歷史教育,江蘇教育學院即江蘇第二師范學院2017年現在可以授權申請學位了嗎
如果你論文答辯已經結束 並且是合格
就可以申請畢業 畢業拿到證書一個月~二個月左右申請學位,
記住: 學位申請信息 要登陸 江蘇第二師范學院的繼續教育學院官網,
查看裡面的信息通知,切記
㈧ 江蘇自考 00775歷史教育學 的教材是哪本書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朱煜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http://www.jseea.cn/contents/channel_51/2007/05/705241309975.html
00775歷史教育學
一、課程性質和要求
(一)課程性質
本課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歷史教育專業(師范類獨立本科段)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它以中學歷史教學實踐的特定教育現象為對象,研究中學歷史教學全過程中一系列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中學歷史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中的有關理論與實踐問題。從而探討中學歷史教學的本質特徵和發展規律,為應考者將來從事中學歷史教育工作,提高自身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本課程基本要求
本課程採用的考試教材為六章,以中學歷史課程與教學問題為核心,分別探討了中學歷史課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學歷史教學方式和方法;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學歷史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中學歷史教師專業化等理論與實踐問題。注重在歷史回顧的基礎上,反映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問題,並且加強對中外歷史教學比較的研究。應考者應在全面領會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重點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做到學以致用。在掌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提高分析、理解和運用的能力,以提高自己適應新課程改革對中學歷史教師的適應性。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中學歷史課程面面觀
(一)課程內容
本章系統論述中學歷史課程問題。第一節「歷史課程演進」,主要探討歷史課程在我國演變過程和原因,當前歷史課程的現狀和改革;第二節「歷史課程目標」,對歷史課程目標進行反思和構建進行探討;第三節「歷史課程標准」,對傳統《歷史教學大綱》的基本理念、設計特點、主要經驗進行闡述,研究新世紀《歷史課程標准》的內容、特點、結構和運用等問題;第四節「歷史課程資源」,主要探討歷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內容和途徑;第五節「歷史選修課程」,則對歷史選修課的設計、特點與教學問題進行了研究。
(二)學習要求
了解中學歷史課程的演進和現狀;理解中學歷史課程目標;領會中學歷史課程標準的基本內容和結構;知道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掌握歷史選課的特點和實施途徑。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我國近百年來歷史課程設計和課程標准演變的原因及其成敗得失。
2、掌握歷史新課程改革的特點、成效和應亟待解決的問題。
3、領會我國台灣、香港地區歷史課程變革的背景、社會反響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4、領會美、英、日等國家以及我國台灣地區歷史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和特點。
5、熟練掌握歷史學科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基本內容及其教學實踐。
6、熟練掌握新課程歷史課程標準的特點、設計理念及其運用問題。
7、掌握歷史學科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內容和途徑。
8、領會新課程歷史選修課的特點和實施策略。
第二章 中學歷史教科書縱橫談
(一)課程內容
本章集中探討中學歷史教科書問題。第一節「歷史教科書的編制」,分析我國歷史教科書的發展過程,台灣和香港地區歷史教科書的特點及改革和運用;第二節「史料證據與歷史教科書」,闡述史料證據在歷史教科書和教學中的運用,介紹海外歷史教學和教科書運用史料的概況;第三節「習題作業與歷史教科書」,分析了歷史教科書習題作業的演變過程,介紹了國外歷史教科書習題作業的改革,對新課程視野下歷史教科書習題作業改革進行探討。
(二)學習要求
了解我國歷史教科書的沿革發展歷程和歷史教科書改革和運用等問題;理解歷史教科書與史料證據的關系;知道在教學中如何運用史料證據;領會歷史教科書習題作業的演變和改革趨勢。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我國古代私塾歷史教材編纂的方式和特點。
2、掌握我國近百年來歷史教科書的發展歷程及其啟示。
3、領會我國台、港地區歷史教科書的變革及其特點。
4、熟練掌握新課程歷史教科書的編制特點和改革趨向。
5、領會海外歷史教學和教科書運用史料的基本概況。
6、掌握新課程歷史教科書運用史料證據的成敗得失和現狀。
7、領會海內外歷史教科書習題作業的演變和發展現狀。
8、熟練掌握新課程視野下歷史習題作業設計和改革趨勢。
第三章 中學歷史教學方式與方法探索
(一)課程內容
本章論述了中學歷史教學方式和方法問題。第一節「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辨析」,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界定,闡釋其相互關系,並對其研究作了回顧;第二節「歷史教學方式」,論述了「以講為主式」和「互動探究式」兩種基本教學方式;第三節「歷史教學方法」,提出幾種具有歷史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並對其理論基礎和實施策略作了系統闡述。
(二)學習要求
知道何為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理解其概念和相互關系;了解歷史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研究的歷程和現狀;能理解和應用歷史學科主要教學方式;知道和運用具有歷史學科特點的教學方法;理解和掌握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和實施策略。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幾個相關概念的辨析。
2、掌握近半個世紀以來歷史教學方式與方法的發展演變及其研究進展。
3、領會英國歷史教育界對歷史教育方式的研究及其實驗成果。
4、領會台灣地區歷史教育界對歷史認知及其教學方式的研究成果。
5、熟練掌握「以講為主」的教學方式及其評價。
6、掌握「互動探究式」歷史教學方式的主要特徵和實施策略。
7、熟練掌握具有歷史學科特色的主要教學方法及其教學策略。
8、掌握新課程所提倡的歷史教學新方法及其教學策略。
第四章 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新視角
(一)課程內容
本章論述了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問題。第一節「歷史教學設計」,對傳統歷史課的教案撰寫進行了反思,並對新課程歷史教學設計的思路和方法作了分析。第二節「歷史教學說課和觀課」,對歷史教學中說課和觀課等教學實踐活動作理論和實踐層面上的評述。
(二)學習要求
知道並理解傳統歷史課教案的優點和缺點,以便在揚棄中加以繼承;了解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設計的思路,並能在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知道什麼是歷史教學的說課與觀課,掌握說課和觀課的理論基礎,並能在教學實踐中加以熟練運用。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掌握中學歷史課程教案的呈現方式及其優缺點。
2、領會海外歷史課教案設計的理念和思路及其典型案例分析。
3、熟練掌握新課程理念下歷史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及敘寫格式。
4、領會「說課」的由來、含義及與上課的區別。
5、熟練掌握歷史課「說課」的主要內容和評價標准。
6、熟練掌握新課程理念下觀察和評價一堂歷史課的標准。
第五章 中學歷史學業評價與考試命題
(一)課程內容
本章論述了中學歷史學業評價和考試命題問題。第一節「歷史學業評價」,從課程改革觀視角分析了歷史學業評價存在的問題和改革方向,重點對歷史學科表現性評價的內涵、形式等作了具體闡述。第二節「高考歷史命題改革」,對高考歷史命題改革進行了回顧反思,並對不同風格的高考歷史試卷進行比較和評價。
(二)學習要求
知道傳統歷史學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理解新課程理念下歷史學業評價的內涵和形式;了解高考命題改革的歷程;在不同風格高考歷史試卷比較的基礎上,能正確把握評判標准。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歷史課程標准關於學業評價的建議。
2、掌握歷史教學學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3、掌握歷史教學改革實踐對學業評價的探索成果。
4、熟練掌握表現性評價的內涵和歷史學科表現性評價的主要形式。
5、領會國外歷史學科表現現性評價開展的狀現。
6、掌握高考歷史命題改革的幾個階段和主要特點。
7、領會我國台灣地區歷史學業評價方式的改革。
第六章 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化
本章專門討論了中學歷史教師的專業化問題。第一節「教學反思與歷史教師的專業化」,論述了教學反思的內涵、特徵,探討了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的基本策略;第二節「做研究型的歷史教師」,闡釋了新世紀歷史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探討了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二)學習要求
知道並理解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的內涵和基本特徵;能運用教學反思的基本策略提高教學效果;能把握新世紀對歷史教師基本素質的要求;能參與歷史教師的繼續教育。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1、領會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的由來、含義和主要特徵。
2、掌握歷史教師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3、熟練掌握歷史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策略。
4、掌握新課程對歷史教師素質的新要求。
5、領會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和課程設計。
6、掌握歷史教師繼續教育的途徑和實施策略。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於「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的有關說明
在考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的要求,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要求考生知道和記憶基礎的知識點和體系,並能歸納和理解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內容要點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並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2、掌握:要求考生掌握較為重要的知識點和重要理論,正確記憶和理解相關內容的原理、方法,能具備一定的應用能力。
3、熟練掌握:要求考生掌握關鍵的知識點和核心內容,並能在理解記憶的基礎上,理論聯系實際,加以熟練的應用。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歷史課程與教學論》,朱煜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三)自學方法的指導
本課程作為歷史教育專業(師范類獨立本科段)專業基礎課程,綜合性強、內容多、難度大,理論與實際聯系緊密,應考者在自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學習前應仔細閱讀考綱第一部分和教材的「緒論」部分,了解課程的性質,知識框架結構、任務和應掌握的問題,使以後的學習能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抓住重點。
2、在閱讀每一章教材內容前,考生應認真閱讀考綱中所列出的本章考核的知識點、自學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對各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的把握,以便在閱讀時做到心中有數。
3、應考者在閱讀教材時,應根據考綱要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記憶和理解每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對基本原理必須牢固掌握,務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並通過歷史教學理論的理解和反思。指導歷史教學實踐。
4、每章中所列的相關素材,典型案例作為教材的補充內容,也應在學習時認真閱讀,以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每章後的總結與探討,可以幫助對全章內容的宏觀認識和理解,也需要應考者在閱讀的基礎上加以理解。
5、學完教材每一章後,應就教材中所提的問題加以歸納和探討,這一過程可以幫助應考者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綱對本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節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並深刻理解各知識點的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教材為基礎,以考綱為依據,不得隨意增刪考綱,不得脫離考綱的要求。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養成「認真閱讀教材,理解記憶知識,帶著問題探究,依靠自己把握」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抓住基礎,把握重點,要幫助考生對課程內容體系進行自我建構,形成整體概念。對考生在學習中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重對考生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考生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作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全面復習,不要押題猜題,防止以做習題來代替正確學習方法養成的不良傾向。要使考生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是有差異的,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難易不同的試題。
(五)關於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考綱各章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綱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與節,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佔的比例大致是:領會30%,掌握40%,熟練掌握30%。
3、試題難易程度要合理,可分為四檔,「較易、易、較難、難,這四檔在各份試卷中所佔的比例約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採用的題型有: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和問答題。
5、考試方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鍾,評分採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單項選擇題
如:建國以來,第一個允許編寫不同版本教材的《歷史教學大綱》是哪一年編寫的:
A、1956年 B、1963年 C、1978年 D、1986年 (D)
二、填空題
如:說題,顧名思義說的是「課」,說自己對於「課」的理解,是經過對「課」的研究之後的結果。
三、名詞解釋
如:問題探究法
問題探究法是教師在課堂中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疑問和想法,使其互相碰撞,從而使學生認識、理解歷史問題的教學方法。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關於「學生學習的過程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以及「人們的認識起於問題的發生,沒有問題就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觀點。
四、簡答題
如:簡要比較《歷史課程標准》與《歷史教學大綱》的差異是什麼?
課程標準是國家制訂的某一學段共同的、統一的基本要求,是國家規定學生達到的最低要求,而教學大綱規定的則是最高要求;課程標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行為描述,而教學大綱則是對教學內容的具體規定;課程標准關於學生學習行為結果的描述盡可能是清晰的,可評估的,而教學大綱這方面的描述則是模糊不清的。
五、論述題
如:論述歷史課「說課」的內容和基本要求
說「課題」,即自己對於課題的理解,交待說課的內容;說「教材」,即說明該節(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以及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並從理論的角度講出依據來;說「教法」,即說明該課在教學過程中將採取哪些教學方法及確定這些方法的理論和實踐的依據是什麼;說「學法」,即說明在教學過程中,針對所教內容的難易程度,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告訴學生掌握知識、能力及學習過程的方法技巧,亦即學法指導;說「教學手段」,即說明本節課如何結合教學內容,採取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說「教學過程」,即說明組織實施這一節課的具體方案,包括如何導入新課、如何講授新知識、如何進行能力培養、如何引導學生「神入」歷史情境、如何結尾、如何進行習題練習等等。說課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依據教學重點、難點,切實處理好各個教學環節的關系,進行精煉、簡潔地陳述。
㈨ 江蘇自考歷史教育要考哪些課程
江蘇歷史教育課程
2060102歷史教育(本科段)
主考學校:江蘇教育學院
序號
課程
代號
課程名稱
學分
1
0370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4
2
03708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2
3
00015
英語(二)
14
4
00770
中國近代史專題★
6
5
00772
世界近代史專題★
6
6
00769
中國傳統文化★
5
7
28214
世界文化史★
4
8
00771
中國現(當)代史專題★
7
9
29858
江蘇文化史★
3
10
00774
史學理論與方法★
4
11
00775
歷史教育學★
4
12
00768
中國古代經濟史
5
13
00773
世界現(當)代史專題
7
29768
教育倫理學
不考英語者的換考課程
5
29788
近代國際關系史
5
29767
基礎教育概論
4
14
教育實習(6周)(不計學分)
15
06999
畢業論文(不計學分)
學分合計
不少於71學分
說明:
1、關於公共政治課的調整及替代關系請參照《專業考試計劃簡編編寫說明》(08版)第11條。
2、考生畢業前需根據自身情況完成6周的教育實習。各類考生(含在職教師和在讀師范生)均需填寫教育實習鑒定表。
3、新計劃中加「★」課程為必考課程,已通過的原計劃課程必須按上表的對應關系進行替代,已通過的原計劃課程在新計劃中未有對應課程的畢業時計算課程門數和學分(不含原加考課程),考生畢業時應通過不少於13門課程(不含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畢業學分不少於71學分。
4、按原計劃考試尚未畢業的考生,如不選考英語,其通過的「28002基礎教育概論」課程只能替代新計劃中不考英語的換考課程「29767基礎教育概論」;如其選考英語,則其通過的「28002基礎教育概論」課程在畢業時可計算課程門數,並按原計劃計算學分。
㈩ 江蘇自考本科歷史教育課程有哪些
說明:
1.關於公共政治課的調整及替代關系請參照《專業考試計劃簡編編寫說明》(2015版)第11條。
2.考生畢業前需根據自身情況完成6周的教育實習。各類考生(含在職教師和在讀師范生)均需填寫教育實習鑒定表。
3.新計劃中加「★」課程為必考課程,已通過的原計劃課程必須按上表的對應關系進行替代,已通過的原計劃課程在新計劃中未有對應課程的畢業時計算課程門數和學分(不含原加考課程),考生畢業時應通過不少於13門課程(不含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畢業學分不少於71學分。
4.按原計劃考試尚未畢業的考生,如不選考英語,其通過的「28002基礎教育概論」課程只能替代新計劃中不考英語的換考課程「29767基礎教育概論」;如其選考英語,則其通過的「28002基礎教育概論」課程在畢業時可計算課程門數,並按原計劃計算學分。
報考條件:
凡國家教育部認可,屬國民教育系列的各類高等學校專科及以上畢業生均可直接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