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姿之主編的健康教育學教案
A. 健康教育的教學教案
教學內容:我們愛整潔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初步懂得什麼叫整潔,人和環境為什麼要整潔。
2、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在平時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潔,培養學生愛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准備:
教師准備:有關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的投影片數張。手帕、書包、文具盒、書本等若干件(干凈與不幹凈的),臉盆若干。
學生准備: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已經是二年級學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了。能告訴大家,你每天起床後都做了些什麼嗎?(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帶子……)
很多同學都非常能幹,學會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會整理房間、打掃教室衛生,並保持它們的整齊清潔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的課文《我們愛清潔》,看一看什麼叫整潔和怎樣做到愛整潔。
二、學習新課
1、在家愛整潔。
⑴齊讀課文,領會「整潔」的含義。
①出示:這塊手帕干凈嗎?這一塊呢?這個書包不僅外面臟,再看裡面的書本放得怎樣?我們說:這個書包不幹凈、不整潔。
②投影片:這個小朋友的家干凈又整齊。我們說:他的家很整潔。
⑵了解「按時」的含義。
①你們知道清晨大約是指什麼時候?(天剛亮)
②你每天幾點鍾起床?是誰叫醒你的?每天都在這個固定的時間起床,就叫按時起床,「按時」是一種良好的習慣。
⑶提問:起床後,你做些什麼事?怎樣做的?
⑷講述:我們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圍繞著個人衛生來做的。你們看,××同學穿的衣服多整齊,××同學的手、臉洗得真干凈,××的頭發(小辮)梳得真整齊……他們真整潔。
⑸除了個人衛生做得好,你房間里的被子誰疊?枕頭、床單誰鋪、誰撣?桌子誰來抹?我們應當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錄像片)
①指定學生復述自己平時的做法。
②突出:疊、鋪、撣、抹。表現: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塵不染。
2、在學校愛整潔。
了解學校環境整潔的內容與保持環境整潔的方法。
⑴清掃教室的步驟是怎樣的?
⑵為什麼要先開窗戶,再灑水、擦黑板、掃地、抹桌椅?不這樣做會怎樣?步驟顛倒又會怎樣?為什麼?
⑶老師為什麼要誇獎我們?是怎樣誇的?
3、身心健康與環境整潔。
1、為什麼生活在干凈、整齊的環境里才會真開心?
2、怎樣才能長久保持這樣的美好環境?(指定學生上台表演、操作)
3、小結全課學習內容。
三、反饋檢測
1、游戲。
比賽穿衣、系鞋帶。請四位同學脫掉外衣,解開鞋帶,看誰最先穿好衣服、系好鞋帶。
2、思考題。
說一說怎樣才算整潔?你做得怎樣?
板書設計:
按時起床:穿衣、洗漱
在家裡
整理房間:疊、鋪、撣、抹
1、我們愛整潔
打掃教室衛生:開窗、灑水、擦黑板、
掃地、抹桌椅
在學校
保護校園環境:不亂丟、不踐踏……
B. 適合學前教育健康教育學生講課教案,適合大班兒童的
王娟主編的《學前兒童健康教育》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基本精神,立足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和幼兒師范學校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教學實際,。。。http://..com/share/.html
C. 健康教育〈學習中的苦與樂〉一課的教案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與營養的吸收、身體的生長發育、疾病的版預防有密切的關系權。
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防止「病從口入」,保障身體健康。 教具准備:
掛圖
重點、難點:
讓學生了解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的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飲食衛生,養成並堅持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德育滲透:
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教學過程:
一、以常見的胃腸道疾病如:腹痛、嘔吐、腹瀉等為實例,引入新課。
二、讓學生對照健康與不健康的兩組彩圖,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分析、思考,哪些飲食情況不符合衛生要求?為什麼?在設疑與直觀對比的情境中,講解課義:「病從口入」分為兩大類,一是細菌感染性的,二是「非感染性」的,後一種情況比較復雜,多以飲食無規律性、無節制所致,如暴食暴飲、酗酒、偏食、挑食,一日三餐不定時定量等引起的「胃腸功能失調綜合症」。按本課的要求是以,細菌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病從口入」均為為討論主題:
D. 五年級健康教育教學設計 怎樣科學地用腦
怎樣科源學地用腦教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知道大腦的作用。
2、使學生知道怎樣科學地使用大腦和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知道怎樣科學地使用大腦和應注意的問題。
課前准備
掛圖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大腦有什麼作用?
二、學習新課
(一)為什麼要科學地用腦?
師:同學們如何才能做到科學地用腦呢?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二)怎樣科學用腦,應注意什麼?
1、用腦適度:長期不用,就會「生銹」用腦過度,效果不佳,適得其反
2、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3、勞逸結合:小學生:9—10小時 中午最好午睡
4、參加運動:是一種積極的休息,可調節大腦保持良好的情緒有益
5、注意營養:注意合理的營養搭配幾個誤區:長期飽食
E. 健康教育學的作者簡介
主編 黃敬亨 主 編 黃敬亨
編著者 (以姓氏筆畫為序)
王書梅 復旦大學兒少衛生學教研室副主任 副教授
石 凱 第三軍醫大學健康教育學教研室主任 副教授
邢育健 蘇州市原愛國衛生運動辦公室主任 教授
呂姿之 北京大學原健康教育學教研室主任 教授
喬 磊 WHO城市衛生發展合作中心 副教授
夏 毅 上海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教授
梁浩材 中山大學原社會醫學教研室主任 教授
黃敬亨 復旦大學原健康教育學教研室主任 教授
龔幼龍 復旦大學原社會醫學教研室主任 教授
程茂金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教授
程曉明 復旦大學衛生經濟學教研室主任 教授
傅 華 復旦大學預防醫學教研室主任 教授
黃敬亨 男,1935年11月出生於福建省閩清縣,1957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後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其後與復旦大學合並)公共衛生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流行病學教學與科研工作。
1986年,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和衛生部委託上海醫科大學籌建新專業——健康教育學,作者參與籌建工作並擔任該教研室主任,教授。1987年3月一1988年9月作為訪問學者訪問美國健康基金會,得克薩斯州大學健康促進、研究和發展中心及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1996年應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健康促進基金會的邀請,受國家衛生部派遣,訪澳3個月。曾任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副會長、上海市健康教育學會副主任委員、衛生部性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健康教育》雜志副主編及常務編委。
主編高等醫葯院校教材《健康教育學》、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材《健康教育學》及輔導教材。主譯《健康促進規劃設計》、《衛生研究方法學》等10餘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編導教學影視《國境衛生檢疫》等3部。發表科學論文50餘篇。入錄英國劍橋大學《世界名人錄》——20世紀傑出人物。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
F. 中班健康教育活動 上學路上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珍愛生命。
2、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在調查、訪問過程中學習與人交往,嘗試記錄信息,並在體驗活動中把信息轉化為行動和經驗;能夠針對上學路上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培養民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
了解上學路上的安全隱患,識記常見的交通標志和安全警示標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識,掌握與自己有關的交通規則;學會基本的防範技能。
二、教學准備:
1、課件(《上學歌》、三種到校方式、《我能說「不」》)
2、簡筆畫(紅綠燈、小橋、十字路口、公園、小百貨店等)。
三、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
1、唱《上學歌》。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讓我們一起唱一唱吧。
2、這首歌你喜歡嗎?對,它寫的都是我們小朋友上學的事。那麼,你每天是怎樣上學的呢?
3、經過概括,得出三種結論:(課件出示三幅到校方式特寫圖)
小朋友上學有的是步行,有的是坐自行車或電動車,還有的是坐公交車或爸爸媽媽自己開車送的。
(二)畫一畫
1、小朋友,你們家住在哪兒?離學校遠嗎?(指生回答)
2、從你家到學校要經過哪些地方呢?
3、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在黑板上貼上簡筆畫(紅綠燈、小百貨店、小橋、十字路口等)
4、誰能上來擺一擺?請你簡單介紹一下吧。
5、師:我們都很熟悉從家到學校的路線,能把這些畫下來嗎?(你們可以照圖畫,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畫,如果太難畫,或者不會畫,就用文字來表達吧!)看誰觀察得仔細、畫得清楚。
(三)評一評
1、在四人小組中交流畫的路線圖。
2、組內交流,推選畫得最好的同學上台匯報展示。
(四)議一議
1、過渡:一(1)班的小朋友就是棒,一會兒就把從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畫好了。那麼你在上學路上見過下面這些情況嗎?
2、課件演示:《我能說「不」》
3、如果你就在邊上,你會怎麼做呢?你是怎麼想的?(指生回答)
4、你做過這樣的事嗎?
5、教師總結(在上學路上玩耍後的不良後果):
(1)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會遲到,影響我們一天上課的情緒。
(2)吃零食攤上的食物,會影響健康。
(3)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浪費錢又影響學習。
板書:上學路上不玩耍。(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