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比較有教育理念的圖案
① 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教育新理念有:
1、以人為本是永恆的主體理念。因為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人更受人的公平對待。
2、自主、合作、探究、創新。
3、教育均衡發展和教育公平。
拓展資料:
教育理念,即關於教育方法的觀念,是教育主體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內容。
何謂「教育理念」呢?
查國內極具權威性的由董純才主編的《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1985年版),李冀主編的《教育管理辭典》(1989年版),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辭典》(1990年版),英文版的大不列顛網路全書(1993年版),均不見「教育理念」之辭條。
盡管我們還處在對「教育理念」尚無明晰定義的階段,但這並未妨礙人們對「教育理念」一辭的頻繁使用,由此說明「教育理念」已被教育界內外廣泛認同。考察那些公開使用「教育理念」概念甚至連論題都冠以「教育理念」的文論(這類著作、論文不是少數),我們有這樣的發現:多數作者在「教育理念」的使用中,迴避了對這個概念本身作必要的說明和界定。
這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有相當多的作者視「教育理念」如同「教育觀念」、「教育思想」一樣,當作成熟概念使用,自然不必解釋;
其二,「教育理念」確實是個與不少教育基本概念含義相近、性質相似但又不完全相近和相似的復雜概念,其內涵邊界的不確定性,導致其似乎是個無所不包的概念。
因此,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然而正是我們缺乏對「教育理念」基本內涵的討論並且沒有準確地理解其涵義,故也就很難避免「教育理念」的泛用甚而濫用。
如有些著述把一些反映或揭示教育或教學活動特徵、教育主客體屬性特徵的概念也視為教育理念之種種,有些人甚至把教育發展出現的一些趨勢特徵,如國際化、法制化、產業化、大眾化等等也都納入教育理念范疇,彷彿教育理念是個無所不裝的百寶箱。澄清對「教育理念」的模糊認識,只有老老實實討論這個概念。
②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教育理念的內容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對教育的影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教育的正面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1、使學生能夠逐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2、使學生對當前一些不良的環境能具備一種抵抗能力,逐步確立正確的是非觀;3、優秀傳統文化影響教育首先應該是從老師開始,從老師和家長做起,才能起到身教的作用。重德教、重禮教才能使學生更尊重知識、尊重父母、尊重老師、尊重自己。
③ 目前比較流行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即生長
④ 做一面旗,教育的圖案標志是什麼
教育用圖標最多的是翻開的書的形象,還有博士帽的形象。
⑤ 中國有哪些教育理念
四合一教抄育理念,是指習慣襲、性格、人格、綜合素質教育四合為一的教育方法,此教育方法試圖側面改變孩子成長軌跡,由兒童早期教育探索者張學政先生倡導[1] 。
目錄
1四合一教育探索
1四合一教育探索
張學政先生在長期的兒童教育中主要探索改變孩子成長軌跡的因素,並發現:
一、日常的生活習慣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甚至決定孩子的未來;
二、孩子的性格決定人生的軌跡,同樣決定孩子的未來;
三、同時發現由性格、習慣所養成的人格體系,更是側面影響、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四、兒童學國學、網路可以提高孩子的修養以及對事物認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善孩子的人生觀、生活觀,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最終側面影響或者決定孩子未來。
2總結
探索古今名人大家的各自成長軌跡,張學政先生提出「人生軌跡是可以改變的」,並指出性格,習慣,人格,綜合素質決定孩子未來成長軌跡的早期教育理念,張學政先生認為古今國學典故、網路、名人故事、歷史典故等知識。融合了性格、習慣教育、人格教育和綜合素教育四合一教育合為一體,理論上可以構架孩子內在的知識體系並達到人格、性格體系的養成。
⑥ 教育理念有哪些
以人為本的理念,全面發展的理念,素質教育的理念,創造性理念,主體性理念,個性化理念,開放性理念,多樣化理念,生態和諧理念,系統性理念。
教育理念如下的基本特點:
(1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教育及其現象進行思維的概念或觀念的形成物,是理性認識的成果;
(2 )教育理念包含了教育主體關於「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或傾向,屬「好教育」的觀念;
(3)教育理念不是教育現實,但源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 是教育主體對教育現實的自覺反映。因此,理論上它們是理念載體即理念持有者對教育的清醒認識,是他們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
(4 )教育理念是個其外延比較寬泛並能反映教育思維一類活動諸概念共性的普遍概念或上位概念,如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認識、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都在理念之中,而理念本身也包含了上述諸概念的共性。
此外,教育理念還以上述諸概念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以示其既有抽象性又有直觀性。如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標、教育要求、教育原則等等;
(5 )教育理念之於教育實踐,具有引導定向的意義。
(6)查找比較有教育理念的圖案擴展閱讀:
現代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它充分肯定並尊重人的主體價值,高揚人的主體性,充分調動並發揮教育主體的能動性,使外在的、客體實施的教育轉換成受教育者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
主體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
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重要轉型之一,就是實現由知識性教育向創造力教育轉變。因為知識經濟更加彰顯了人的創造性作用,人的創造力潛能成為最具有價值的不竭資源。現代教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目標。
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現代教育主張,完整的創造力教育是由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人格)與創業教育(指在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與創業人格)二者結成而形成的生態鏈構成。
因此,加強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並促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培養創新、創業型復合性人才成為現代教育的基本目標。
⑦ 求有關教育理念的名言警句,學校里裝飾用,最好能深刻一點。
1.「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
——《禮記》
2.「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3.「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
——陶行知
4.「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
——陶行知
5.「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陶行知
6.「智仁勇三者是中國重要的精神遺產,過去它被認為『天下之達德』,今天依然不失為個人完滿發展之重要指標。」
——陶行知
7.「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廢品,就會使國家遭受嚴重的損失。」
——馬卡連柯
8.「我確實相信:在我們的教育中,往往只是為著實用和實際的目的,過分強調單純智育的態度,已經直接導致對倫理教育的損害。」
——愛因斯坦
9.「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
——愛因斯坦
10.「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
——愛因斯坦
1.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2. 精神的浩瀚,想像的活躍,心靈的勤奮,就是天才。
??狄德羅
3. Ecation has for its object the formation of character. (Herbert Spencer, British philosopher)
教育是以造就人的品質為其目標。(英國哲學家 斯賓塞 H)
4. 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
5. 教師的職責,不在於教給孩子講的學問,而在於啟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當興趣已很濃的時候,再教他的學習方法,這才符合優良教育的原則.
6. 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
7. I can live for two months on a good compliment. (Mark Twain, American writer)
只憑一句贊美的話我就可以充實地活上兩個月。(美國作家 馬克。吐溫)
8. 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鄧小平
9.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10.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中庸》
⑧ 請問,哪些圖案可以代表教育系統
通常用的還有「綠色的小樹苗」
很經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