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傳統游戲對幼兒的教育
1. 如何利用傳統游戲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游戲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社會形象,是幼兒的一項基本活動,是幼兒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童年的歡樂,自由和權利的象徵。豐富多彩的游戲不僅可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而且能增長幼兒的知識,發展智力。而傳統的民間游戲,
2. 傳統游戲在幼兒園中運用的看法
http://www.xqjiaoyu.com應該是這樣不會錯的
3. 民間游戲促進幼兒哪些方面的發展
1、民間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助於培養幼兒多方面能力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2、民間游戲以群體性游戲為主,有助於培養幼兒良好的團結合作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3、民間游戲取材方便,製作簡單,有助於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動手創造的能力。 4、民間游戲蘊涵豐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有助於培養幼兒愛家鄉和愛祖國的情感。
4. 如何利用傳統游戲豐富幼兒一日活動
1、 以激發幼兒興趣需要為目的,營造民間游戲氛圍
將民間游戲引入到幼兒園的教學之中,達到激發幼兒興趣需要的目的,需要營造一定的民間游戲氛圍。由於某些民間游戲具有一定的久遠性,幼兒還不是很熟悉,不願意主動參與其中。這時,教師需要創設民間游戲情境,吸引幼兒積極參與。例如,在室外設置器械區,放置跳繩、沙包、皮筋、毽子等器具,邀請高年級的學生指導、表演,引起幼兒的關注,鼓勵幼兒主動嘗試,在長期的訓練中掌握游戲的技巧,實現由被動參與向主動游戲的轉變。
2、 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原則,構建民間游戲課程
教育是為了幼兒更好地成長,為了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目的,幼兒園應該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原則,構建民間游戲課程。一方面,篩檢適合的民間游戲,融入到基本課程之中。並不一定所有的民間游戲都適合幼兒參與,甚至一些游戲還會威脅幼兒的安全。所以在將民間游戲引入課程前一定要經過選擇。像「打石頭仗」「拍花花手」等不利幼兒發展的游戲要給予擯棄。對於存在落後觀念卻形式豐富的游戲應該經過適當的改變與創新,使各階段的幼兒都能夠得到有益身心的體驗。另一方面,開展民間游戲要注意創造性的融入。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幼兒參與游戲,享受玩樂,並不能實現民間游戲真正的教育價值。教師在游戲開展前,應該設定主題,通過將游戲融入到主題之中,實現教育以及娛樂的目的。例如,在「過年了」的主題活動中,融入「抬花轎」的表演游戲以及「穿新衣」「迎新年」的童謠說唱,使幼兒在快樂、輕松的氛圍中了解春節的傳統文化。
5. 傳統文化對幼兒教育的影響
魯迅先生曾說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歷經幾千年的歷史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我國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幾千年來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雖歷經數個朝代更迭,但一直傳承著世界禮儀之邦,文明古國。如今她不僅影響著中國,也影響著全世界。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因此中華傳統文化對幼兒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傳統文化對幼兒道德品質的影響
幼兒時期是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所受的教育和影響會對人的一生的成長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中國傳統文化中教育價值對幼兒道德品質發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儒學中所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德」為基礎,以「禮」為規范,以「和」為目標的崇高境界。這些傳統文化不僅影響著成人,也影響著幼兒。尤其是成人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一些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質及人生觀也都與傳統文化相關聯,幼兒存在於這樣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中,為幼兒品德的發展提供文化和社會的影響,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們常說,教育的根本在於教育如何做人,又有人說,先育人後教書,只有幼兒的道德品質是優秀的,才能創造一個優秀的人也就是說做人是根本,是我們教育的根。因此,幼兒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得到優秀的傳統的文化哺育和熏陶,那麼對於他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傳統文化對幼兒行為規范的影響
中國是傳統的禮儀之邦,中國的傳統文化成為中國人共同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對人們在生活中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要求和規范,由此產生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行為的趨同性。中國傳統文化這種凝聚力,增強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激發了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正是這種傳統文化形成了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和行為規范,幼兒身處自己學習和生活的環境中,受環境的影響,自然而然學習和模仿著周圍的人和事,在自己的行為規范中慢慢的受到熏陶和影響,因此,傳統文化對幼兒的行為規范的影響進而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能通情達理,心平氣和,因此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打下烙印。
三、傳統文化對幼兒家庭倫理的影響
幼兒的起步在家庭,家庭是每個人出生以來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場所,一個家庭家風的形成在很大的程度上會影響著這個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古代很多聖賢的人都有自己的家風,這些家風是從自己的日常實踐中孕育而生的家庭倫理道德的總結。孟子曾經說過的:「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便是如何對待生活在自己周圍的人。傳統文化中對於「孝」提到了很高的高度。孝道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國盡孝更是人們日常行為的人倫道德准則。孝文化是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而形成的,有著悠久的歷史。中國的孝文化思想都含著報恩的成分。在一切恩人中生母的恩德最大。為了生育子女,十月懷胎,忍受了一切痛苦,承擔了種種困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孝文化更是當務之急,由於社會流動性變大,大多數子女在工作後與父母分居,同時由於勞動力的流動性,出現一些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為了生活,一些人去城務工,還有一些人移民去了國外,在職業與地理位置上的分散性,拉大了親人間的生活距離也減少了親人間的依賴性。這些都使得我們當今的的孝觀念、家庭觀念漸漸的淡化。在當前社會,孝還可以轉換為另外的一種形式,比如將對父母的孝順轉換為對國家,對事業的忠誠,從這一角度上說,「孝」又被賦予了很多外延的意義,更加深刻了他本身的含義。
四、傳統文化為幼兒提供行為榜樣
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幼兒提供了行為的榜樣。我們知道很多古聖先賢就從優秀傳統文化中脫穎而出的,他們不僅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既得利益者,同時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如《曹沖稱象》讓孩子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問題;《孔融讓梨》讓孩子學會與兄弟、同伴間學會謙讓的美德;《司馬光砸缸》讓孩子學會機智和勇敢。幼兒正處於生長發育期,他們的行為不穩定,有待於進一步的塑造和完形,要經過反復學習與實踐,使之持久穩定,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品質。在幼兒的成長階段由這些中華傳統古聖先賢的榜樣引導,就會不知不覺地往古聖先賢所指引的路上走,傳統文化的成人之道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榜樣與道路。
6. 如何發揮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一、幼兒教育本身需要通過游戲去發揮幼兒的動腦和動手能力、運動能力,群體之間的協作性。可參考除人類之外的哺乳類動物,幼兒期均有相互間游戲行為的出現;二、民間游戲代表的是中華文化的傳承,除了游戲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外,還有很強的傳承性在於其中,如陀螺、如風箏、如紙人都有很強的文化傳統和文化內涵;三、兩者的結合一方面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讓我國的文化傳統可以根植於每個中國人的內心。
7. 游戲對兒童發展與幼兒教育有什麼好處答案
一談發展孩子的智力,人們想到的就是教孩子識字,學計算或背誦古詩,朗讀外語等。很少有人會想通過游戲來發展孩子的智力。其實,孩子在上小學以前,發展智力最有效的手段,恐怕要算游戲子。而這一點,恰恰又不容易被人們所認識,更談不上去採用它。相反,甚至認為游戲玩多了是有害的,是培養不出超常兒童的,以致千方百計阻止孩子玩游戲。
游戲對智力發展果真毫無作用甚至有害嗎?只要深入了解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同時又對游戲的意義有認識的話,那麼,就會得出絕對相反的看法。其實,游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是幼兒的生活需要,幼兒在游戲中能得到快感,能獵取知識。許多心理工作者研究證明,幼兒在游戲中,智力發展水平往往要比一般的學習發展的速度快得多。
例如,觀察力,孩子們在玩創造性游戲、建築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時,常常是根據平時對各種角色,各種不同的物體形象,各種人物的不同神態的觀察,在頭腦中形成表象進行模仿的。因而游戲是發展觀察力的最好手段。孩子為了玩得逼真、有趣,常常會注意觀察一些喜愛的角色的言語、動作、神志,如爸爸、媽媽、教師、滑稽演員,各種小丑、小演員……據研究,孩子在游戲中觀察較平時要細致,觀察持續的時間相對也長些。
注意力:由於游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因此,在游戲中能高度集中注意,並很容易將無意注意轉換為有意注意。
記憶力:兒童在游戲中需要模仿各種人物神態、語言,表演聽過的童話、故事、詩歌。在游戲過程中,孩子們記憶力能得到較大的發展。有的研究證明,兒童在游戲中記憶的效果往往比一般情況高30%。
想像力:游戲本身就是孩子的想像力與現實相結合的一種特殊形式。幼兒在游戲中扮演的角色、設計的情節、「建築」的各式房屋、表演的各種動作、使用的某些語言,最初一般都是簡單的模式,逐漸地在頭腦中將已有的形象經過加工改造,然後創造出新形象。例如將樹葉當菜,將草籽當飯,將冰棍棒當注射器,將竹棍當馬,在月亮上盪鞦韆……。這樣,幼兒的想像力在游戲中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
思維力:游戲中不僅能發展孩子的形象思維,同時也能發展孩子的抽象邏輯思維。例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兒童運用在現實中經過多次認識,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形成的最典型的語言及最有規律的動作,然後來進行模仿和扮演的;又如在創造性游戲和建築游戲中,兒童能對各種物體根據其形狀、大小、用途等進行分類使用;在游戲過程中,遇到問題,經過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此外,在玩撲克、下棋、猜謎語的游戲中,也可以充分發展分析判斷能力。
總之,游戲是發展幼兒智力的最好形式。無怪乎克魯普斯卡婭說:「游戲是學習、勞動,也是一種嚴肅的教育形式。在游戲中同樣能發展孩子的智力。」做父母的決不能輕視游戲的作用,而應積極引導,並親自參加到游戲中去,和孩子一起玩,從而更有效地發展孩子的智力
8. 游戲對兒童發展與幼兒教育有什麼好處
淺談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摘要:游戲是自願、自由、快樂的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在輕松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
關鍵詞:游戲;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
游戲之所以這么重視,不僅是因為它好玩,而且能寓教育於其中,幫助幼兒擴大知識領域,陶冶性格,並促進體、智、德、美個方面的發展,尤其對幼兒的智力開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游戲對幼兒來說,是一個開始探索客觀世界的過程。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對新的知識產生興趣。
一、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地位
游戲是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
它是教育與娛樂融於一起是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活動。 幼兒之所以特別喜愛游戲,主要是受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在幼兒教學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游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幼兒園工作規程》已明確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戲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要求。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喜歡游戲,不僅是身心特點的反映,也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因此游戲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
游戲是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也是幼兒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中有動作,有情節,有玩具和游戲材料,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能喚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激發幼兒積極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像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促進幼兒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喜歡游戲,不僅是身心特點的反映,也是身心發展的需要。因此游戲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 游戲能促進幼兒運動能力的發展。
幼兒的神經系統和骨骼肌肉發育不完善,他的神經系統興奮強於抑制,讓他老老實實呆著不動,這對他有很大的難度。有人曾經讓體育健將模仿幼兒的動作,結果運動員都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是幼兒不覺得累,幼兒是在活動當中身體得到發展的。所以讓小孩子老老實實的坐在那裡對他來說要付出很大的努力,這是很困難的。現在孩子的游戲變得認知性比較強,其實要使孩子身體健康,一定要給他有活動的機會。運動將保證幼兒生長中對運動量的需求。幼兒的運動能力表現為肌肉的控制力、身體的平衡力,活動的協調性上,這些均可在游戲活動中得到實現。
教師可以組織如攀登、追逐、跳繩、滑滑梯、走平衡木等,促進幼兒大肌肉群發展,並使動作趨於協調。手影、手指操、折紙、捏橡皮泥、串珠等游戲則可以鍛煉幼兒手部肌肉群的發育及協調能力,使動作趨於精細。當教師提供了這些游戲內容,幼兒便可根具自己的運動能力去選擇游戲的內容,並在游戲中發展運動的能力。這樣兩者相輔相成,運動能力伴隨著游戲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 游戲能促進良好情感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對幼兒的情感滿足和穩定具有重要的價值。游戲是沒有壓力的活動,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壓抑地實現自己的願望,自然地表現自己的情感態度。他們可以自由支配物體,操作材料,大膽的創造,其中在創造的過程中能獲得自信和體驗成功的愉快。
游戲還為幼兒提供了學習理解和接納他人的情感,在適當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在有客人來自己家的時候,幼兒會表現出高興的情感,忙著拿這拿那的給客人吃,在離開的時候也會表現出不舍的情感等等。從而學習對壓力、沖突或變化做出適當的健康發應,控制不友好的攻擊性行為,對友好的的行為做出肯定的表示。
(三) 游戲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游戲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提供了一條途徑。游戲中幼兒作為集體的成員,必須自覺遵守集體的規則,學會一些社會行為,如:輪流、合作、分享和互相幫助,理解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並遵守社會生活准則。
游戲中同伴之間的合作、協商,使幼兒能考慮和接納他人的觀點,協調彼此的行為,能促進與同伴之間的和平交往,在一種公平的積極的氛圍中解決互相之間發生的沖突,能學會互相尊重和照顧,從而產生積極的人際關系,使他們從自我中心狀態過度發展成為一個社會的人。
(四) 游戲能促進幼兒個性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自主自願的活動。這是因為游戲是活動的指南,在於活動過程本身的享受,而不是在於對活動結果的追求。幼兒在活動中始終是自由自在,毫無心理壓力的。因此能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氣氛中,容易獲得通過自我努力而成功的歡欣和自豪。這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將使幼兒們的求知慾及生、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只有游戲才能使幼兒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激發起一種完全出自本身的勇氣,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展。
雖然幼兒游戲中幼兒有相當的獨立自主性。他們自己找材料,出主意,想辦法、動手操作,那麼教師在投放材料上不僅要充分,而且要符合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以促進不同水平的幼兒在原由水平上的發展。例如:在過去傳統的教育模式下,一些幼兒不願上幼兒園,其主要原因是幼兒園的環境和活動對幼兒限制過多、過死。活動室內就像小學一樣擺滿了桌椅,留給孩子的空間很少,幼兒每天玩什麼游戲,玩什麼玩具要由老師指定、分配,幼兒沒有選擇的自由,只能服從。為了扭轉這一狀況,人們進行了以下嘗試:
1、 為幼兒創設較寬敞的空間。我們把室內的桌子搬到活動區一部分,平時根據活動的需要由幼兒擺放桌椅位置,多數是分組坐的形式,以便於幼兒間自由、廣泛的交往。
2、 合理安排活動區的位置,充分利用周圍的自然環境,如陽台、樓道 、睡眠室等。
3、 活動區內玩具材料的擺放,便於幼兒取放和整理。
如:我們把玩具櫃分放到各活動區,玩具櫃內貼有標記,每次游戲後,幼兒自己將玩具、材料按類及標記收放好。到了大班,師生共同商議玩具的擺放及活動區的規則。這樣可以促進幼兒學會自我管理,增強自主性。
因此,現在的幼兒園里進行了很多的改善,變的不在是以前幼兒不想上幼兒園,而是將游戲做為重要的領域來重視,讓幼兒更好的進入幼兒園生活。由此在幼兒園中進行的游戲種類也逐漸多了很多
9. 游戲對幼兒教育有什麼作用
幼兒時期是孩子迅速發展的時期, 而游戲在幼兒成長中起著特殊的教育作 用。 游戲是一種有興趣的活動, 幼兒易於接受, 游戲活動對幼兒有很大的吸引力, 游戲本身既有活動又有內容, 比單個動作和詞語更有趣, 它可以使幼兒在頭腦中 保留印象和經歷, 經過的活動比較活躍, 印象深刻; 游戲活動比較生動具體, 適 合幼兒感知動作、觀察、記憶、思維、想像等能力的特點;游戲是一種自由自願 的活動, 幼兒在游戲時可以根據自己意願、 體力和能力進行各種活動、 可以自然 的表達思想感情, 還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發揮想像力, 因而感到輕松愉快; 游戲可 以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可以藉助游戲了解周圍事物。 所以, 在幼兒教育中, 應該 充分發揮游戲的重要作用。
10. 簡述傳統游戲和現代游戲場的特點及其與幼兒行為的關系
傳統游戲就是古代留下來的游戲!
現代游戲就是非古代留下來的游戲!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活動?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語言等各種能力的發展。與此同時,游戲又是幼兒普遍喜愛的活動?也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形式及幼兒教育中採用最廣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僅接近幼兒生活?帶給幼兒快樂?而且還能使其人格得到應有的尊重?使其各種心理需要得到體驗?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發展。一、游戲有利於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 大多數游戲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謠和優美動聽的兒歌?這些童謠和兒歌中包含許多關於自然和社會的知識?還囊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開闊了幼兒的眼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當然有些游戲中的兒歌也存在不少迷信的、過時的、不正確的知識?需要加以篩選和改編?賦予其時代的新內容?使幼兒在玩樂中接受新知識?吸取新信息。 游戲的過程?也是幼兒認識生活、了解他人、親近社會的過程。如玩《頂鍋蓋》游戲時?要求至少兩名幼兒玩?一名幼兒手心朝下? 其他幼兒將食指頂在其手心?一起說「頂鍋蓋?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蓋?呼---一口風?呼---兩口風?呼---三口風」說完食指要立刻離開手心?否則被抓住的幼兒就要回答「炒的什麼菜?」「炒韭菜」「西紅柿炒雞蛋」等等?通過這個游戲幼兒不僅可以知道許多菜名?而且通過擴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過程?更體驗到了共同游戲的快樂。又如?玩民俗游戲《抬花轎》時?幼兒在娛樂的同時?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識運用在游戲的過程中再配合相關的民間音樂、民間美術。孩子樂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二、游戲有利於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形成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當兒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兒童就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體中的一員?渴望在團體中與他人間建立深厚的感情。」 游戲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兒共同合作才能進行?這樣無形中就培養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許多游戲都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才能使游戲進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游戲對幼兒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為了參加游戲?游戲時幼兒必須相互協調、合作?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學會理解和照顧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時?在游戲中?每個幼兒自然的更換角色?也會自然的產生「領袖」?自然的淘汰「領袖」。因此幼兒必須克服任性、獨尊、嬌慣等不良習性?學會協調與組織、團結與協作、犧牲與分享、援助與服從、理解與寬容等?形成有益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參與游戲。 ?三、游戲有利於幼兒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幼兒發展為本?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是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其中?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和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訓練?對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質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忽視德育?不能為幼兒良好道德品格、行為習慣奠定基礎?並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步鞏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麼?當今因道德造成的社會問題?決不亞於生態環境遭受破壞造成的惡果。在我們中國?加強德育?對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抵禦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更有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游戲中編配的部分兒歌對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 「搖搖搖?搖元宵?我的元宵是寶寶。 穿紅衣、戴紅帽?不說話?總愛笑。 吃飯不讓媽媽喂?走路不讓爸爸抱。 看見小鳥點點頭?看見客人問聲好。「 在玩游戲「搖元宵」時?是由兩名幼兒合作邊念兒歌邊玩的。而這首兒歌融於此游戲中?不僅教育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飯不讓媽媽喂?走路不讓爸爸抱??而且又教育了幼兒從小懂禮貌?爭做文明人?看見小鳥點點頭?看見客人問聲好?。從中也增添了游戲的情緒?幼兒能從中受到感染熏陶?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四、游戲有助於幼兒良好個性和積極情感的發展 首先?游戲帶有競爭性?這使幼兒在游戲中同時面臨著成功與失敗。如玩《布剪錘》《跳繩》等游戲時?當幼兒在游戲中獲勝?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當他們面臨失敗?會產生挫折感?但幼兒好勝心強?豐富有趣的游戲又深深吸引著幼兒?使他們能承受失敗和挫折給他們帶來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點?繼續參加游戲。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自我控制?鍛煉了抗挫能力?增強了明辨是非、正確評價的能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其次?游戲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又能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發的游戲中?幼兒沒有任何干預?沒有心裡壓力?情緒是放鬆的?他們自娛自樂?敢於大聲說笑?大方的表現?大膽的想像?他們隨時隨地、自由結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開心。這說明游戲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情緒環境?使幼兒跨越了情緒障礙。因此?游戲的開展過程?可以說是幼兒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和積極情感的過程五、游戲有助於幼兒園、家庭、社區的多向交流。 游戲可以成為幼兒園、家庭、社區多向溝通的橋梁。家長和社區中的人們?對兒時的游戲往往都難以忘懷而且津津樂道?這對幼兒園徵集游戲推動極大。在家庭里?家長懷著愉悅的情感?帶著耐心和愛心?去和自己的孩子進行親密的接觸和交流?同時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及在幼兒園的發展狀況等。在社區中?好玩的游戲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湊在一起?互教互動?盡情游戲。這對於現代生活在「鴿子籠」里的獨生子女?獲得的可是寶貴的社會交往機會?游戲發揮了其他教育難以替代的社會教育作用。由於游戲?幼兒園、家庭、社區?有了共同關心的話題?人們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教育觀念有了一致的變化?教育的責任感也隨之增強。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在日趨國際化的今天?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將成為促進時代發展的新文化。游戲作為我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邊的教育資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 總之?游戲對於幼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游戲對於兒童的意義就像事業、工作、具有意義?這樣就要求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必須細心地觀察、積極地想辦法?為幼兒游戲創造條件?科學地指導幼兒游戲?巧妙地利用游戲進行科學教育?充分發揮游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不斷地積累、總結、指導幼兒開展游戲的經驗。 在游戲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它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良好伴侶。願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