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學課後答案
❶ 求助「教育學」答案,謝謝各位大俠了
單項選擇:CADBDB
多項選擇:BDE,ABE,ABCDE,ACDE,——ABCD,BCE
義務教育是根據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
教學是教育目的的規范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一種教育活動。在我國,教學是以知識的授受為基礎的,通過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積極引導下,主動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體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發展的個性。
一個真正的班級,要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健全的組織系統,嚴格的規章制度與紀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正確的輿論和優良的作風與傳統。
❷ 關於《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的課後問題兩則。 請比較系統、條理地回答(論述題)。謝謝!
說說回答思路,與提問者共同學習。
1.首先說明學校教育在個體發展中所起的作用;然後說明家庭教育在個體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接著做一對比分析;最後的結論應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評價方式應該都有所轉變,家庭和學校應該及時溝通,形成合力。這個案例一方面涉及到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教育理念的差異問題,另一方面涉及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溝通和合作問題。
其實在這個案例中學校教師的責任更大一些,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評價方式,緊跟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思想。但是要班主任真正做到讓每個孩子都充分自由發展,的確也是很難辦到的。
2.這不僅是個問題,而且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涉及到教育公平問題。公平包括機會,過程,和結果的公平。
本案例涉及的是機會的均等,理論上將是不同地區的孩子應該擁有同等的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但是,現實上來講,由於現階段我國國情,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因此優質的教育資源分布也不均衡,所以導致了教育機會分配的不均衡。這個問題是要長期存在的,也是需要逐步解決的。
談到不公平舉個例子,好比整個社會的優質教育是一塊蛋糕,想吃的人很多,你吃了別人就吃不到了。其實每個人都應該享有吃蛋糕的權利,你吃了別人應該吃的,這就是不公平了。所以解決問題的途徑就是把蛋糕做大,辦更多的優質教育,以滿足所有人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對此,教育主管部門的不表態,社會反響平淡是因為這個問題是在不好解決,目前還沒有一個合理的機制來調節這種不均衡。
但是,中國政法大學的做法是一個嘗試,不管是高校還是教育主管部門,都應該積極的探索促進教育公平的辦法。
最後,回答了這多,沒有參考資料,全是依據自己理解,有不對的地方,還希望與各位商榷。
❸ 教育學 人教版 課後復習思考題 參考答案
現在找到了嗎 我也很想要
❹ 有誰有教育學習題集答案
教育學部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弧內)
1.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實行的基本上是(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結構課程
D.核心課程
2.「六學二館」是我國唐代由中央直接設立的學校,其中「二館」是( )
A.教館和學館
B.書學館和算學館
C.崇文館和弘文館
D.文館和武館
3.德育原則是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 )
A.德育原理
B.德育規律
C.基本要求
D.具體途徑
4.德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邊活動的( )
A.方式
B.中介
C.過程
D.結果
5.之所以要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是因為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 )
A.不平衡性
B.個體差異性
C.穩定性和可變性
D.階段性與順序性
6.從實質上說,教學過程是( )
A.一殷認識過程
B.感性認識過程
C.特殊認識過程
D.理性認識過程
7.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於( )
A.教材內容
B.學生學習目的
C.教師教學態度
D.教學組織形式
8.與課堂教學相比,課外校外教育主要有利於發展學生的( )
A.個性
B.思維
C.興趣
D.品德
9.在教育發展史上,首次明確提出「美育」一詞的是( )
A.王國維
B.席勒
C.蔡元培
D.斯賓塞
10.「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這句格言所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
A.榜樣示範法
B.說服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實際鍛煉法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個小題,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題中橫線上)
11.現代社會教育包括___社會主義___社會教育和___資本主義___社會教育,從本質上看,現代教育是建立在現代生產上的教育。
12.教育的兩大職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力,作為___生產斗爭___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適應現存的生產關系,在階級社會里作為__階級斗爭_的工具。
13.遺傳是人身心發展的______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______性。
14.學制是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具體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目的、要求、__入學條件____、____修業年限__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15.教師在人類文化知識的傳播中起___橋梁___作用;在教育過程中起____主導__作用。
16.運用教學方法要注意綜合性、______性和______性。
17.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有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③____筆試__;④____實踐考核__。
18.考試的方式有口試、____靈活__和____創造__。
19.我國古代社會教育的內容稱為____六藝__;歐洲封建社會騎士教育內容稱為____騎士七技__。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20.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21.教學的任務有哪些?
22.德育的根本原則是什麼?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23.學校與家庭建立聯系的方式有哪些?
四、論述題(本題滿分13分)
24.啟發式和注入式是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對這之間的對立點試加以論述。
一、選擇題
1.A 2.C 3.C 4.B 5.D 6.C 7.A 8.A 9.B 10.A
二、填空題
11.社會主義 資本主義 12.生產斗爭 階級斗爭 13.生理 可能 14.入學條件 修業年限 15.橋梁 主導 16.靈活 創造 17.實習作業法 實踐活動法 18.筆試 實踐考核
19.六藝 騎士七技
三、簡答題
20.社會主義教育的特點是什麼?
20.現代社會的教育,包括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但是,這是個性質根本不同的教育。那麼,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呢?可以概括為五點:
(1)教育權為廣大勞動人民所掌握,教育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反映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願望和要求。
(2)共產黨統一領導。
(3)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反對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義。
(4)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並把它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新人的強有力手段。
(5)實行民族平等教育,各族人民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反對民族壓迫和歧視。
21.教學的任務有哪些?
21.學校工作以教學為主,教學的任務是:
(1)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現代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這是教學的中心任務。基礎知識是指構成各門學科的基本事實及其相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等及其系統,它是組成學科知識的基本結構。技能是指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去完成某種實際任務的能力,而技巧是指一種操作或動作達到自動化程度。
(2)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智力一般指學生的認識能力,以思維能力為最主要。所謂能力,是保證人們順利進行實際活動的穩固的心理特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重視發展智力,培養學生能力。
(3)發展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在教學過程中,要講究教學衛生,關心學生健康,增強學生體質。
(4)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世界觀的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22.德育的根本原則是什麼?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22.共產主義方向性原則,是我國德育的根本原則。因為,這條原則要求學校在德育工作中,把無產階級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對學生的德育同實現偉大的共產主義理想聯系起來。這條原則體現了我國德育的社會性質和發展方向,是社會主義學校德育區別於剝削階級學校德育的根本標志。
貫徹這一原則,
首先要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其次,要培養學生適應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思想和新觀念,如價值觀、人才觀和效率觀。最後,要把共產主義方向性原則滲透到日常生活及學習活動一切領域中,教育學生立足現實,放眼未來,一切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
23.學校與家庭建立聯系的方式有哪些?
23.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對學生形成教育合力的關鍵性措施。這種聯系方式有:
(1)互相訪問。這是最有效果的聯系方式。
(2)建立通訊聯系。通訊方式很多,可以通過書信、電話和口信等方式加強聯系。
(3)舉行家長會。這是短時間內與大多數家長取得聯系的最佳途徑。
(4)組織家長委員會。這是家長直接參與學校工作的有效組織形式。
(5)舉辦家長學校。這主要為了給家長傳授教育科學知識以及好的家庭教育經驗,從而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質。
24.啟發式和注入式是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對這之間的對立點試加以論述。
四、論述題
24.所謂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就是指分別受這兩種對立教學思想指導下的教學方法系統。其對立主要反映在五大方面:
(1)理論基礎不同。啟發式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為指導,從學生實際出發進行教學;注入式則以主觀唯心主義為理論基礎,從教師的主觀願望出發進行教學。
(2)教學目的不同。啟發式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能獨立思考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注意發展學生智力;注入式旨在培養唯書和唯上的人,教學主要是向學生灌輸知識。
(3)學生觀不同。啟發式把學生看做發展中的人,是學習的主體,特別注意維護學生自尊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入式把學生則看成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強調教師的權威地位,培養適合教育的兒童。
(4)信息輸送方式不同。啟發式重視學生的課堂反應,教學實際上是雙向或多向交流的反饋過程;注入式注意教師的活動,教學只是教師向學生單方面傳遞知識信息的過程。
(5)心理相融度不同。啟發式能激發學生情感,課堂氣氛融洽,教師和學生心靈易溝通;注入式偏於壓抑學生,限制多,教師與學生心理難以交融
❺ 教育學課後答案 王道俊 郭文安主編的
去買資料啊
❻ 教育學答案
錯誤的是:1.3.5.12.13.14.15.16.18
其餘正確
有錯請指出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