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課程小論文論徐志摩詩的藝術特色

課程小論文論徐志摩詩的藝術特色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13:15

『壹』 中國現代文學 簡答題 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色表現在哪些方面

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貳』 以談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點為題寫一篇600字

徐志摩的詩能為廣大文學愛好者所喜愛
,
可謂經久不衰
,
是因
其有強大的藝術魅力。其藝術魅力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
緣情造

,
用心溝通
;
善於創造藝術「意境」
;
講究語言的節感和旋律美
;
浪漫情懷
,
豐富想像。基於此
,
徐志摩的詩歌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一、緣情造文
,
用「心」溝通

徐志摩詩歌的藝術魅力首先表現為多一些真情實感
,
少一些矯
揉造作。我國古典文藝理論一貫強調
:
文藝「以情志為本」

「詩
緣情」、「為情而造文」。但是很多詩人的確是「為賦新詩強說
愁」
,
矯揉造作。尤其是
20
年代初期
,
人們對白話詩的理論探討
還不成熟
,
那種「虛情假意」的文章便不時地見諸報端。而貫穿
徐志摩詩歌的主題思想是
:
愛祖國、反封建、講人道。沿著這條
主線
,
詩人飽含激情
,
「直歌其事」
,
由此而產生出藝術感染力。例

,
人們經常吟誦的《再別康橋》
,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
:
詩人接到
他的義父印度大詩人泰戈爾的一封信
,
信中告之他已到達英國。
徐志摩連夜起程前往英國期望能再次見到泰戈爾
,
不料泰戈爾已
離開英國。徐志摩曾說
,
在英國留學的那段時光是他一生中最快
樂的時光。此次重遊
,
感情激盪。詩人由感而發
,
訴說了他對英國
美好生活的懷念以及對康橋美景的依戀之情。
很有名的一首
《沙
揚娜拉》
,
許多人常常把它用作朗誦的材料。主要是因為語句的
創作即是來源於一個送別場面
,
詩人有感於日本女子的嬌羞、溫
柔有感而發。
徐志摩和陸小曼的婚姻曾遭到當時很多的非議。

人飽蘸深情之筆描述了他們的相知、相戀及他們和世俗的抗爭。

《決斷》一首便是當時心情的現實寫照。詩人寫道
:
「險

不用

,
總得冒

不拚命

哪件事拿得著
?



走罷
,


前途不是暗味


謝天

從此跳出了輪回。」由此表達出頂住世俗壓力
,
追求自由愛
情的決心。詩人目睹了齊盧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
,
用口語對白
寫下了《太平景象》
,
揭示出當兵人對戰爭的厭倦和無奈。詩人
到朋友家做客
,
在階沿上發現一個精神失常的婦人
,
問明她的經歷
,
滿懷同情之心寫下《蓋上幾張油紙》
,
描繪了下層人民的悲慘生
活。同樣的還有《叫化活該》、《誰知道》等詩篇。總之
,
徐志
摩的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主要原因是詩人能夠緣情而造

,
用心去溝通。

二、善於創造藝術「意境」

中國傳統文藝理論品評詩詞歷來講究「詩情畫意」——既需
發乎內心的真實性情
,
又需給景似畫的生動物境。這種作者主觀
情思和客觀情物相統一、
相交融的情景
,
在藝術上稱之為
「意境」

詩人大都善於在詩中創造一種
「意境」
來形象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而只有藝術造詣相當精深的詩人方能創造「可聞不可見
,
可睹不
可取」的藝術境界。徐志摩即是這樣一位詩人
,
他在很多詩中都
重視意境的創造
,
從而產生很大的感染力。在《雪花的快樂》這
首詩中
,
他把自己比喻成雪花
,
「翩翩在半空里瀟灑。」第一節寫

,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飛揚、飛揚、飛揚」
;
第二節寫道
,
雪花不去冷寞的幽谷
,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
也不去荒衍惆悵
,
因為
「我有我的方向」
;
第三節寫雪花在半空里娟娟地飛舞
,
認明了那
清幽的住處——等著她來花園里探望
,
「她身上有硃砂梅的清
香」。「我」——雪花
,
憑藉身輕盈盈地沾住了愛人的衣襟
,
貼近
她的心胸
,
並消溶在她柔波似的心胸中。全詩意境清新、深遠
,

過雪花的飛舞
,
表明自己認准方向
,
沖破阻力不斷前行的決心
,

時表達了對愛人的無限依戀之情
,
如果沒有這種意境的創造
,
這份
感情就很難充分地表達出來。

在《為要尋一顆明星》中「我」騎著一匹揚腿的瞎馬
,
加鞭沖
向黑綿綿的夜
,
為要尋一顆明星。後來累壞了
,
「累壞了我胯下的
牲口」
,
然而「你那明星還不出現」
,
最後荒野里倒著一隻牲口
,
黑夜裡倒著一具屍首。
「這回天上透出了水晶似的光明」。全詩
似乎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清晰的畫面
:
一位疲倦的旅人騎著一匹拐
腿的瞎馬在茫茫的黑夜中踽踽獨行
,
困了
,
累了
,
他們都倒下
,
天邊
現出了一縷光明。這首詩用最簡單的形象
,
最簡單的字句創造了
簡單、清晰的意境
,
表現了對理想的追求。理想初現光芒
,
追求者
先已成枯骨
:
悲觀里也顯出樂觀。如果不通過此意境的創造
,
詩的
主題很難表達清楚。徐志摩的很多詩基本體現這一特色
,
創造簡

,
主題復雜
,
清楚的意境表達完美。

三、講究語言的節奏感和旋律美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詩歌是社會生活高度集中的形象反映
,

是作者豐富感情的結晶
,
因此
,
它必須以高度精煉而又形象的語言
來表達深廣的思想內容。
徐志摩在詩歌理論上同聞一多、
朱湘等
人一起倡導新格律詩
,
努力探求「新格式與新音節」的發現。新
詩格律化提出新詩應具備「音樂的美
(
音節
)
、繪畫的美
(
詞藻
),
建築的美
(
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
。」徐志摩的詩最大限度地挖掘
並利用白話本身的節奏感
,
創造出音樂的旋律。所謂「節奏」
,

相當於音樂中的節拍。在詩詞中
,
語音的起伏、高低和升降等特

,
決定著音節的疾徐和長短
;
而把平仄不同的聲音有組織地排列
起來
,
使之具有間歇
,
顯示強弱
,
這就是「節奏」。徐志摩的這種有
節奏的詩讀起來的確有詩的美感。如
,
《再別康橋》
:
「輕輕的我
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山中》結尾一書寫道
:
「吹下一針新碧

掉在你窗前

輕柔如同
嘆息
,
不驚你安眠」。更具節奏感的一首詩
:
《偶然》
:
「我是天空
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驚異

更無須歡
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
你的
,
我有我的
,
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
的光亮
!
」這些詩不是靠古典詩詞中的簡單押韻來增加音樂效果
,
而是利用白話本身所蘊含的音樂美
,
巧妙組合產生出節奏感和旋
律美。這種組合需要很高的技巧和藝術造詣
,
顯示出徐志摩作為
詩人卓越的才華。從白話本身挖掘音樂美
,
使讀者對白話更加充
滿信心。同時
,
在現代詩歌發展史上
,
從郭沫若的《女神》奠定新
詩的基礎到聞一多的《死水》對新格律的成功嘗試
,
徐志摩的詩
在《女神》與《死水》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
其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四、浪漫情懷
,
豐富想像

代表徐志摩藝術成就的
,
是那些並無明顯社會內容的抒情詩。
如詩人自己說
,
它們是「從性靈暖處來的詩句」。陸小曼在《雲
游》序言中說
:
「有些神仙似的句子看了真叫人神往
,
叫人忘卻人
間有煙火味。」這些神仙似的句子正是來源於他的浪漫情懷。

徐志摩出身富裕商人家庭
,
早年留學美國後又到英國
,
深受西
方浪漫主義的影響
,
要「詩化生活」。表現在作詩中就是想像豐

,
比喻生動。
比如
,

《嬰兒》

,
詩人把英美式民主比作
「嬰兒」
,
「盼望一個潔白的肥胖的嬰兒出生」。同時
,
把一個新生事物的
產生比作母親經過孕育最後痛苦而又非常快樂的生產過程。
另如
著名的《再別康橋》
,
詩人把自己對母校的深情
,
溶化進了悄然別
離時刻那些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的「夕陽金柳
,
波光艷影
,

映彩虹
,
恰似舊夢」
,
因此詩人要在「康河」的柔波里
,
「甘願做一
條水草」。正是詩人真摯熱烈的浪漫主義個性
,
形成了全詩輕柔、
明麗而又俊逸的格調。

『叄』 論述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色

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

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曾經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著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一定的藝術技巧。

從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動,他確實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對新詩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是,他們過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後期思想和創作都發生危機。

(3)課程小論文論徐志摩詩的藝術特色擴展閱讀:

新月社一些成員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及其它種種原因,紛紛聚集到上海。

此時,徐志摩也與陸小曼結婚並移居上海。徐志摩四處訪友,奔走聯絡,與聞一多、胡適、邵洵美、梁實秋、余上沆、張禹九等在上海環龍路環龍別墅辦了新月書店,由胡適任董事長,余上沆任經理,後由張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國游歷英、美、日、印等國。

1928年3月,徐志摩一邊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等校擔任教授工作,一邊又創辦了《新月》月刊。同年11月6日,作《再別康橋》,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肆』 結合作品,評述徐志摩詩歌的主要藝術特徵

徐志摩,1897年月15日出生於浙江海寧縣的一個富商家庭。
徐志摩是現代新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之一、是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詩歌柔美、清麗、音韻和諧,頌揚理想;表達對愛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長細膩的心理捕捉、纏綿的情感刻畫,深得青年人的喜愛,影響至今不衰。
康橋(Cambridge),也就是今天所譯的「劍橋」,英國劍橋大學所在地。
詩歌的起句「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以一個離別的姿勢,點染出詩歌整體的離悉別緒。
《再別康橋》的音韻非常優美,這也是徐志摩詩歌的突出特點。細心體會詩歌音韻、形式的優美之處,是感受《再別康橋》一詩的重點。依依惜別的款款深情和詩歌的韻律節奏絲絲入扣地結合在一起,「音樂美」在《再別康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詩歌每節兩韻,節節轉韻,所採用的韻腳多是發聲綿長的復韻母,形成一種既韻味悠長又瀟灑靈動的聽覺效果;「輕輕地」、「悄悄地」這類疊詞的使用,奠定了詩歌舒緩輕柔的調子,流露出依戀之中的惆悵傷感情緒。另外,詩人對於詩歌外在形式的「建築美」也是精心構造的。這首詩共七節,每節四句,每一小節句式整齊、類似,構成一種反復、循環的吟唱效果。第一小節和最後一小節通過「輕輕地」、「悄悄地」這樣的疊詞,首尾呼應,使詩歌在形式上結構完整、渾然一體。
《再別康橋》中的一系列意象也是應該引起重視的,因為詩人正是借描寫客觀景物的間接抒情方式,來貫徹新月派「理智節制情感」的詩歌原則。詩中的波光、柳樹、青草、清泉、榆蔭、彩虹、劃船撐篙者的身影,有的是實物描寫,有的是景物與情感結合的點染勾勒。
《再別康橋》通過景物意象突出詩歌的畫面感,精心安排詩歌的句、節,重視詩句的音尺、韻腳,都是對「三美」理論——「繪畫美」、「建築美」、「音樂美」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格律詩派的藝術主張與風格。《再別康橋》不僅是徐志摩個人的代表作,在整個新月派的詩歌中也堪稱典範之作。

『伍』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是什麼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徐志摩詩歌很有自己的個性;他的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此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作為那個時代的名人,徐志摩做到了一個普通知識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時,也對民族命運有過深刻的思考。他與張幼儀的婚姻是那個時代的不幸,他與林徽因的淡淡情愫令人唏噓,他與陸小曼的婚姻熱烈而深情,卻又坎坷多舛。

(5)課程小論文論徐志摩詩的藝術特色擴展閱讀: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

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曾經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著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一定的藝術技巧。

從新月社的成立及至新月派的形成和它的主要活動(尤其是文學方面的活動),他確實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對新詩發展曾經起過一定的推動和影響作用。但是,他們過分地追求形式和格律,又走向歧路,尤其是徐志摩到後期思想和創作都發生危機。

『陸』 簡答題簡述徐志摩詩歌的藝術特色

徐志摩這個人作為話題,時至今日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受眾的興趣沒必要也不可能強行劃一,但是對構成受眾之一部分的讀者來說,真正有意義的畢竟是作品。斯人已矣,我們不如看他的書罷。 據我所知,徐志摩至少給予中國新詩的作者與讀者兩次十分重要的影響。第一次是在他生前,依廢名《談新詩》之見,影響未必是正面的,魯迅也曾講「我更不喜歡徐志摩那樣的詩」(《集外集·序言》);但是這並不說明就不重要。第二次是在二十多年前,有部《徐志摩詩集》面世,讓大家耳目一新;徐氏詩作,路數原本較窄,這回竟然起到一個開闊視野的作用。當時無拘年輕的朦朧詩人,還是回歸詩壇的中老年作者,局面都還明顯有所限制,誰也不敢(或者是根本沒想到)像他這么真切地描述一己之情感,而且以美為終極目的。有句流行的話,叫「抒情詩中必須有我」,大概讀了徐志摩的詩,這句話才落到實處。前面說耳目一新,其實不如說恍然大悟,更為恰當。經過這番催動,至少不必非得像以往那樣虛張聲勢與一本正經了。當時此後,詩人們提到徐志摩,好像並沒有多少好話,甚至有些不屑似的;然而若沒有徐志摩(以及戴望舒、何其芳等)被重新發現,中國新詩只怕是發展不到今天的地步。他們的這個貢獻(雖然與其本人並無關系)說得上是歷史性的。 要想指出徐志摩詩作的缺點非常容易。已經說了,比較窄;另外也比較淺。好有一比是宋詞中的柳永,而徐詩之流布廣遠,亦有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詩人也曾嘗試拓寬自己的路數,但是未見成功。《叫化活該》、《廬山石工歌》,以及《秋蟲》、《西窗》,甚至遠遠不如《別擰我,疼》。有些被人念得太過順嘴的作品,如《沙揚娜拉》,就像唐詩里的「床前明月光」和「更上一層樓」,簡直成了濫調。這也證明徐詩有魅力,雖然魅力並不等同於影響。魅力在真與美,都達到了極致。徐詩的缺點像它的魅力一樣是明擺著的,缺點人們瞧不上眼,魅力人們學不到手。所以他的影響只在前述破除禁忌這一點上,幾乎沒有人傻瓜似的模仿他。徐志摩的「我」喚醒了各種各種的「我」,當然有比他深刻的,但是很遺憾卻未必有比他更具魅力的。 徐志摩多方面的才能令人羨慕。所作小說集《輪盤》,有一兩篇奇異的意識流作品。還有論文、翻譯和劇作。他和陸小曼合作的《卞昆岡》,不知道是否上演過。幾乎與詩並駕齊驅的是散文。徐志摩生前,已有人提出其散文成就在詩之上,不過他本人並不認同(葉公超《志摩的風趣》);死後,又有人說「散文方面志摩的成就也並不小」(周作人《志摩紀念》)。以我個人的口味,不大喜歡這一路文章,嫌它太過鋪陳誇飾,也就是「濃得化不開」,作者還是拿寫詩的心思來寫散文。但是不能不佩服他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附帶說一句,這種能力是為此前和此後大多數詩人所望塵莫及的。

『柒』 徐志摩詩歌主要藝術特點

徐志摩是現代新詩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之一、是新月詩派的代表人內物。他的詩歌柔容美、清麗、音韻和諧,頌揚理想;表達對愛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長細膩的心理捕捉、纏綿的情感刻畫,深得青年人的喜愛,影響至今不衰。

『捌』 簡述徐志摩詩作藝術特色

徐志摩是我國復現代新詩制發展史上「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盡管他的詩歌思想復雜,但是藝術性較高,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他的詩歌感覺敏銳,想像豐富,意象柔美,意境清逸,音律優美和諧,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和藝術魅力,為現代新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徐志摩的詩歌採用口語入詩,朴實的的語言文字。但詩人超凡的語言駕馭能力,使得詩歌具備了超乎尋常的美,詩人採用多種表現手法使得自己的詩歌變得活潑、鮮明、特別是聞一多主張的「三美」在徐志摩的詩歌中更是體現得淋淋盡致。
(一)徐志摩的詩歌多以口語化的詞語入詩。
(二)象徵,比喻,反復是徐志摩詩歌中常見的修辭手法
(三)聞一多主張的「三美」在徐志摩的詩歌中體現得淋淋盡致。

『玖』 徐志摩詩作藝術特色是什麼

一、從形式上看徐志摩詩歌具有內在外在高度統一的美感

他遵從了聞一多的三美的理論,即所謂的音樂美、建築美、繪畫美。但又有自己獨特的實踐,這主要體現在他對各種詩體的嘗試,他認為每一種詩體都有其最合適的內容來填充。其中最典型的是他對十四行詩體和散文詩體的嘗試及突破。徐志摩詩歌的很多方面的發展都是很有創造性的,他敢於突破古典的抒情方式,並糅入西方的各種思潮,還大膽的創造新的體式,敢為新詩開拓新的格律,意境優美、唯美。

二、格律方面,徐志摩的探索阻止了新詩過於散漫、內容流於膚淺空泛之弊,從而使內容更有節制、思想更有深度

聞一多講詩歌格律時談到了三美,在徐志摩的詩歌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貫徹。茅盾曾批評徐志摩的詩歌《不知道風在哪一個方向吹》中說到:「我們能夠指出這首詩歌形式上的美麗,章法很整飭,音調是鏗鏘的。但是這位詩人告訴了我們什麼呢?這就是很少一點了。」但是詩歌並不是以傳達內容的多少、優劣論成敗的,作者在這首詩歌里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心情,這是一種感情的傳達。詩歌所承載的內容應該是多方面的,特別是抒情詩,對感情的傳達的豐富程度和真實程度反而是一首詩歌成敗的一個重要標准。

先來看徐志摩的外在形式,主要是談格律方面的創新,徐志摩詩歌的格式簡單但卻變化多端,從而衍生出了許多的美感。

徐志摩在詩歌的結構上是獨具匠心的,撇開內容單從形式上看,他的詩歌形式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比較整飭的方塊形,這一點上與聞一多是一致的,聞一多的詩歌體式結構絕大多數都是嚴整的豆腐塊,這可能是他們受古典詩詞的影響,講求句式、字數的整齊劃一。再一種就是長節的矩形塊,隔行退格的形式(或多行退格),一般退一格或者兩格。第三種是每行齊頭,只是從後面看多有參差,形成一個錯落的美感。第四是每句均後錯一字,形成倒階梯狀。

三、徐詩的意境無疑是美輪美奐的

從整體上看,徐的每一首詩都是一個鮮活的形象,而這個形象,或傳達了一種感情或象徵了一種精神或者勢力。但無疑都是美好的意境空明清新而深遠,這就使得他的多數作品都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共鳴屬文學理論的范疇,是文學接受的最高階段,是作者、作品與讀者一種心靈的契合,從而體現作品的力度,使人的人格實現提升,而徐的詩的意境就擁有這種強大的力量。他的詩歌不單單是所謂古代詩歌中的情景交融和虛實相生,而更多的是滲進了一種強烈的抒情,其有很強的抒情感染力,讀後韻味無窮。

四、「性靈」是徐志摩詩歌中的一種氣質和內蘊

往往那詩人頭腦中的靈光一閃,經過詩人的加工之後,便會成為一首絕唱。徐志摩同泰戈爾一樣崇尚性靈。徐志摩的性靈還體現在他的文章中冥冥中像是個預言,讓人感到驚訝。死亡是每個詩人都深深思考過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但是徐志摩這樣能在生前繪聲繪色的描寫自己死亡的人,還是不曾見到過的。

『拾』 論述徐志摩詩歌創作思想意義及藝術風格

一、藝術風格
徐志摩的詩十分注重意境,大部分詩作形成了他獨辟的藝術境界,如專《雪花屬的快樂》,作者把對理想的追求的主觀感情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從而化實景為虛境,創出了一個優美的藝術境界。

他的詩歌具有形象性,可感性,這得力於他的豐富的想像力。他的想像和比喻不僅與眾不同,而且,他能把看來比較抽象的事理,化為生動、可感、可見的具體形象,像《毒葯》、《白旗》、《嬰兒》是三首內含哲理的散文詩,他也使出了藝術想像的本領,依仗這種特別的感受力去描繪事物。

二、思想意義
部分詩作暴露了當時的社會黑暗,表達了對勞苦人民的同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