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碩士課程設置
㈠ 考法律碩士需要學習哪些課程
那麼第二點呢?就是選教材的問題,基本點就是大綱。每年大綱聯考都會有個大綱,這個大綱就基本上劃定各個科目的考試范圍,在這個范圍內要認真掌握的理解的,像刑民法要應用的。在大綱的基礎上要擴大復習的范圍,這個時候就是要靠《聯考指南》。這個指南就是對大綱的擴展,一般來說都是要看的。除了大綱和指南以外呢,就是各類的輔導用書,因為考法碩的人越來越多,輔導用書也就越來越多了。在這種情況下,輔導用書就有些混雜,大家不必選很多,選1-2本作一下參考就可以了。在指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知識面,這個是很重要的。關於習題類的,參加各類考試包括法律碩士、法學碩士考試的同學可能陷入題海中。作題是不是很好?在掌握一定知識的情況下作一定的題是必要的,題目對知識的掌握和知識的評估都是很有用處的。但是還有一個不好的形勢是什麼呢?出題的人尤其是出各種復習題集的人很多,那麼出題的時候背面有個利益驅動,也就是賺錢了,這樣出書的速度就很快,速度快導致出書的人不是很細心,所以出錯的題會很多。如果大家隨便拿來任何一個題集都來作的話,按照它的答案有的時候可能就誤導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主要拿真題來作,作真題來自我評估。如果想作習題就找一、兩本自己覺得資質比較好的來作一作。不要太大規模的涉身於題海之中,過多的涉及不是很好,否則就偏向了。刑法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刑法典。像法制史、法理沒有法典,只有民法、刑法、憲法是有法典。刑法的法典在考法碩時要作一個紅寶書掌握,尤其在總則的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法條掌握不好,只掌握只言片語的理論,或者實踐上的個別案例,答題效果肯定不好。刑法的法典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必備的東西。刑法問題的司法解釋也是很重要,主要罪的司法解釋也要掌握。這是參考書的問題。 高效復習第三點就是制定一個學習計劃,這么長時間盲目的亂看,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積少成多,最後看的也是不少。但是如果沒有好的計劃,可能走的路就會偏,效果也不會好。制定學習計劃也要因人而異同,比如說同樣是一個班級的同學也都是一個老師授課,有的人考試就打90多分,有的人還不及格,為什麼呢?大家的知識基礎,掌握能力都不一樣。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學習計劃,像司法考試中強調一個月沖刺法,三個月過關法,這個對大家都是不合適的,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專業是非法律專業的,既便你已經聽過法律系的課,但是你沒有完整的綜合知識,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所以參加法律碩士考試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來復習。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對基本知識基本原理的掌握,都要用4個月到半年的時間,因為大家有的可能是工作,有的是學生,考研都是用業余時間,所以大家的復習都要提前。這是基礎知識的復習。再有一個就是我們大家所說的背記,每看一點都要記住,基礎知識的掌握主要是自己腦子里有一個法律意識,有了對一門或者是五門法律的印象,提起某一點,不會茫然無知,這個基礎就算是打的不錯了。到後來我們還剩幾個月的時間,可以把時間分成兩半,一半時間是重點記憶、背誦,像法史、法理等內容是需要背誦的,在剩下一兩個月的時間,在強化基礎知識上作一些題,提高自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應用能力,通過作題的方式評估自己學習收到什麼樣的效果,有針對性的反過來強化基礎知識,這個就是作計劃的起步。不管計劃制定的如何,一般的時間劃段,一個是熟悉大綱、熟悉教材,再一個就是刑民法要精讀法條,再一個就是模擬練習,還有一個刑民法比較重要的就是案例問題,像法史沒什麼案例,案例也就是歷史性的東西。現在考試的趨勢是越來越重視案例,新型的案例也會納入考試之中,考刑民法對案例不了解,恐怕一半的分都會失去,案例也是很重要的 1.考試科目 (1)全國統考:英語、俄語或日語;政治; (2)全國聯考:專業基礎課(刑法、民法)、綜合課(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 2.參考書目 (1)《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 (2)《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麻煩採納,謝謝!
㈡ 考法碩需要考哪幾門課
1、考法碩需要考:英語,政治,專業課(共150分,包括刑法,民法),綜合課(共150分,包括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共四張卷。
2、法律碩士(Juris Master簡稱JM)是專業學位之一,我國自1996年試辦法律碩士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專業學位設置審批暫行辦法》規定設置。 法律碩士學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職業背景的職業性學位,主要培養面向立法、司法、律師、公證、審判、檢察、監察及經濟管理、金融、行政執法與監督等部門、行業的高層次法律專業人才與管理人才。法學碩士的培養目標是以教學、學術、實務多方面為指向,而法律碩士則是以致用、實務指向。
㈢ 法律碩士的上課方式和內容
上大課,共25門課,75個學分。
基本上法學本科的課程都會上,但是不會像本科那樣細致,因為畢竟都是本科畢業而且是研究生課程,一般多以專題形式串講。
課程一般在研二下學期結束,然後開始實習、論文。
有的學校會安排學習導師,指導你平時的學習,但是並不局限於他的研究方向。最後做論文的時候,還會有論文導師,這個就是按照專業方向分的了。
㈣ 考法律碩士需要學哪些課程
法律碩士復習書籍推薦
1,《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
2,《法學法律考研復習指南》(劉文華)
3,近五年的自考卷
4,律考書籍(名字暫時想不起來了,有機會再告知)
5,供自考用的模擬題或指南等(法律出版社出版的供專科用的,藍色封面)
㈤ 非法學專業的考法律碩士會考哪些課程謝謝!
你好:
看來你是法碩新手呀。
法律碩士全國聯考,試題與書籍與報考院校無關,考生基本上都是法律0基礎,備考方法自成體系,5門課程集中於一本書。
我的全套法律碩士備考經驗與技巧(歷經5年檢驗):
http://hi..com/fashuo2010/blog/item/b0dc4eb585221e7b8ad4b2e4.html
其中下列4篇文章必讀:
1、永平法碩10大備考經驗與技巧;
2、永平法碩5階段復習法;
3、5門專業課各自復習技巧;
4、法碩書籍與資料選擇建議
--法律碩士畢業生李志勇學長解答
解答依據:李志勇學長的「永平法碩」網站
本月推薦文章:「永平法碩擇校3因素論」自解法律碩士擇校之惑
㈥ 考法律碩士要學什麼課程呢
考法碩抄有兩種途徑:
一是參加襲一月份的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畢業後又學位證和學歷證。
考試科目:法律碩士聯考共有四門,政治理論(文科)、外語使用全國統考試卷,刑法學民法學和綜合考試(含法學基礎理論、憲法學、中國法制史)使用全國聯考試卷。考試地點與報名地點相同。考試用書為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大綱》和《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考考試指南》。
二是十月份的在職申請碩士學位考試。畢業一般只有學位證。
考試科目:政治有學校命題,其他三門全國聯考。內容和第一種相同。
如果現在在校,還是第一種比較合適,而且更正規一些。
希望有幫助。
㈦ 法律碩士(JM)主要學什麼課程就業怎麼樣
為了使學生能主動靈活地安排學習進度,採用完全學分制。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設學位課(必回修課、推薦選答修課、自選課)。課程總學分為45分,必修課為28學分,推薦選修課10學分,自選課7學分。學習成績合格方能取得相應課程的學分。學生在三年(最長不超過4年)之內修滿所規定的學分,成績合格,完成畢業論文並通過答辯,即准予畢業並授予法律碩士專業學位。 根據法律碩士專業與法學碩士培養要求的不同特點,教學內容將貫徹寬、新、實並舉的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注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注意知識的實用性。教學中採用講授,討論,案例分析等方法。除本校教師講授外,還邀請校外有實踐經驗的立法、司法、執法、監督監督律師、管理方面的人員和國外專家講課。 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論文在導師組教師指導下進行。導師組要吸收實際工作部門的有實踐經驗的專家參加。評價論文的主要標準是看其能否綜合運用所學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看其是否有新見解,有實用價值。
㈧ 法律碩士在學校三年都學些什麼課程
法律碩士個人感覺不過硬。如果你有實力的話即使大本不是法學專業的,還是去考法學碩士吧。
㈨ 法律碩士考研都考什麼科目啊
法律碩士的科目其實有五個,但是考試的時候會分為兩科:基礎專業課(刑法,民專法),屬綜合專業課(法理,法制史,憲法)
就准備來說,其實大三下學期開始就足夠了,當然你要是夠聰明的話,大四開始也行。
需要的書:法律碩士考試大綱和考試分析(都是紫色封面),這兩本都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出的;刑法分則部分主要看人大出的考試指南(綠色封面)。
其他的書其實有沒有都無所謂,有人說法條分析好,有人說案例講解好,主要看你個人的學習方法,和個人的需要,可以必要時買幾本練習冊做做!
推薦你一個網站:www.fashuounion.com,是法律碩士的網站,上面有很全的資料,也有在讀的學長可以幫你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法律碩士是統考,但是也有指定教材,老師說指定教材是北大和高等教育一起出版的紅色封面的(刑,民,憲,法史,法理一共五本),但是法律碩士考試不會涉及到那麼深層次的專業教材,所以大家都不會去買,只要上面推薦的幾本就夠了!
㈩ 法律碩士考試考哪些科目
法律碩士聯考考試科目和具體分值
全日製法律碩士(含非法學和法學)初試共四門:政治、外語、專業基礎課(刑法、民法)、綜合課(法理學、憲法學、中國法制史)。其中政治、外語是全國統考,專業基礎課和綜合課的命題從2004 年起由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法律碩士的英語是考英語(一)。
各科的具體分值:
政治100 分;
全國統考外語100 分;
全國統考綜合課150分;
聯考專業基礎課150 分;
聯考其中綜合課為法理學,憲法學,法制史;
專業基礎課為_民法學,刑法學,其中刑法:75 分,民法75 分。法理學60 分,憲法學50 分,法制史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