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感統課程上

感統課程上

發布時間: 2020-11-18 01:52:27

『壹』 感統課主要上什麼就是玩嗎

感統課主抄要練習孩子的前庭,本體,觸襲覺,以這三項所展開訓練,在訓練以前需要先測評,得知孩子哪像不足,然後才是專業的備課,感統看似是玩,那是因為把訓練當作游戲,但是一定要按照專業姿勢,不然不會有效果,例如大滑板一定是雙手打開,抬頭,腿夾緊伸直,腳夾緊,在滑下去時眼睛一定要看向前方一點。目前金色雨林還不錯,因為是研發單位

『貳』 感統課是什麼,前庭覺又是什麼

感統課是感覺統合課程,是一種早期教育課程,是根據嬰幼兒感覺和運動發展的情況,針對對嬰幼兒的感覺信息輸入和整合失調開發出來的對嬰幼兒起積極治療作用的、能促進嬰幼兒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的早期教育課程。

前庭覺是影響嬰幼兒成長,和學習發展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前庭是臉的正前方,傳達視聽嗅味等訊息,這些訊息的處理中心在後頸部腦干(大腦中樞神經)前方的前庭神經核。

由於前庭神經核是大腦訊息的守門器官,身體任何訊息進入大腦,必經前庭神經核過濾,加上又要處理前庭訊息,所以是大腦功能最為重要的守護神,通常稱為前庭體系。

(2)感統課程上擴展閱讀:

感統課課程階段:

①0—3歲,兒童感覺統合基礎訓練階段,也是感覺統合失調的預防階段。

②2-6歲,兒童感覺統合最佳訓練階段,也是感覺統合失調的治療階段。

③6—13歲,兒童感覺統合重要訓練階段,這是感覺統合訓練的矯正階段。

『叄』 感統課是幹嘛的

感覺統合,簡稱來感統,即當源人體的感覺器官(如眼、耳、體膚等)得到信息並向中樞神經系統輸入信息時要求和大腦神經細胞的接觸靈敏而又准確,且大腦皮層的所有感覺區對輸入信息的協調和整合也必須完整,這樣才能使人們的學習、運動等較好地完成。感覺統合課程,又稱感統訓練課程,是根據嬰幼兒感覺和運動發展的情況,針對對嬰幼兒的感覺信息輸入和整合失調開發出來的對嬰幼兒起積極治療作用的、能促進嬰幼兒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的早期教育課程。

『肆』 幼兒園的感統課怎麼上

再全納優童的教學中,常常遇到能力很差的孩子。有些是先天的,但是很大一部分真的不是基因帶的,是後天養成這樣的。
有一個突出的例子。
孩子的父親在國外工作,跨國企業的高層,媽媽是高校教師,父母個人能力不用多講。
爸爸媽媽都忙,孩子從小是讓老人去帶的。
老人對孩子真的是隔輩親啊,照顧的那個仔細,那個體貼,那個細心。老人愛孩子,無可厚非。可是這種方式方法實在實現不了愛的目的。
孩子渴了,不用張嘴說,水到嘴邊了;孩子餓了,不用伸手拿餐具,喜歡吃的東西喂到嘴裡了。
孩子走路容易摔倒,大人用帶子牽著,用手扶著。不讓孩子亂跑,坐著玩玩具。
外面有風,今天不出去了。
孩子穿衣服,暖氣片上烤暖了,仔細穿上。
愛孩子,無微不至哦!
更別提有什麼挑戰了。

但是,這樣仔細養出來的孩子是個啥樣子?!就在我們一個小班裡,獃獃的,大人問話不回答,到外面膽小的像老鼠。你真的看不到他父母那優秀的影子。這溫室之花,太弱了。離開那雙照料的手,啥也不會。

為什麼會這樣,你想過嗎?來全納,做優童!
他渴了,你不讓他表達,就給水。他心裡有對別人的需求嗎?需要語言的表達嗎?不需要的。
他餓了,不自己吃飯,手部力量、精細動作能得到鍛煉嗎?不能。
他只要關注自己所想所需,眼裡都沒有你。不需要你,為什麼要關注你,為什麼要關注外界人的反應?為什麼要交流?為什麼要聽話?
那麼,表達能力哪裡來?理解能力哪裡來?信息處理速度哪裡來?情緒自控力哪裡來?都用不到,能力怎麼增長?
怕摔倒就牽著、扶著。他身體的平衡能力哪裡來?平衡能力沒有,走路、跑跳、身體協調能力、空間感覺。。。。。。哪裡來?
沒有好的運動能力,對外界信息的反應速度哪裡來?
沒有外界信息的處理速度,對外交往能力哪裡來?互動游戲哪裡來?理解能力哪裡來?人際溝通哪裡來?心理內容、心智發展哪裡來?!還不就是獃獃的、弱弱的、怕怕的?!

這就是我們感統理論里說的過度保護問題。
上面的例子您看到了,沒有好的平衡能力,後面的能力都得不到好的成長。這種平衡能力反應在感覺統合里,就屬於我們所說的前庭覺范疇。孩子的專注力、自控力、平衡力、肢體協調能力、肌肉緊張度,都以此為基礎,而這之上的才是語言、人際、思維等能力的訓練。

『伍』 為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要上感統訓練課

感統訓練雖然大部分是以游戲的形式展開的,但並不只是供孩子自得其樂,而是通過這種游戲的訓練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如感知能力、學習能力、協調能力、自控能力等,是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提高感知能力
通過各種感覺可以感知形狀的特徵,增強對物體的認識,提高對形狀、顏色、質感的反應程度。教孩子在生活中多觀察,如不能馬上掌握,家長要有耐心,不能急於求成。

提高學習能力

通過感統訓練,可以同時給予孩子觸覺、關節、肌肉、前庭等多種刺激。與游戲運動相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孩子動作變協調,注意力改善,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提高協調能力

針對平衡能力的器械運動,可以改善孩子身體的運動協調能力。對於運動平街能力差及動作不協調的孩子來說,訓練後能得到有效改善。

提高自控能力

感統訓練不僅是對生理功能的訓練,實際上也是大腦、身體、心理的綜合互動。 孩子在訓練項目中取得成功,可以增加自信,情緒變得穩定,增強自我控制能力。

改善腦神經生理抑制
通過感統訓練可改善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使運動速度和穩定性得到提高。對提高孩子的精細操作能力、視覺辯別能力和反應能力均有明顯作用。

塑造良好的性格

多與小夥伴相處,個性會變得開朗,學會合作,也會變得更獨立。經常受到鼓勵和稱贊,可以改變孩子膽小、愛哭、暴燥和冷漠的狀態,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陸』 感統失調的孩子上感統課多久有效果

感統訓練的時間
0~3歲是感統訓練的基礎期
這個階段讓孩子接受一定量的合適的感統訓練,可以有效預防日後感統失調問題。有些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小,沒有關系,眾艾專門安排有親感課,讓你和孩子一起學感統。
3~6歲是感統訓練的黃金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感統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再加上能夠自己表達,獨立意識強,所以可以進行的感統訓練門類也會隨之增加,訓練的效果會特別明顯。
6~9歲是感統訓練的彌補期
6歲之前的孩子是松軟的泥土,你可以任意地揉捏,孩子也不會因為你的揉捏而痛苦。但6歲之後,孩子的行為模式開始固化,如果此時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效果也會跟著大大折扣。
9~12歲是感統訓練的末尾期
相比於上個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行為模式基本上已經固定下來了,感統訓練的效果和意義並不大,效果也不明顯。
所以,作為孩子教育的擔當者和執行者,父母要是發現孩子感統失調了,一定要及早帶孩子做感統訓練,尤其是基礎期和黃金期。

『柒』 感統課有那種,如何上感統課,

多特兒童專注抄力專家認為:

感統課有很多種,比如:

大滑板
從高到低的俯沖過程,引起內耳前庭器中橢圓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向腦干傳遞電刺激,強化腦干發育。
趴地推球
低位推球,利用球與牆的不斷反彈,反復刺激臉部正前方的信息感受能力,使孩子耳聰目明反應快。
羊角球
跳動過程中,保持身體的平衡性,還要接住老師隨機拋丟的沙包,鍛煉動態注意力的集中與反應。

觸覺方面:
1、通過不同的刷子,毛巾,給孩子適當的刺激,洗澡時進行。
2、讓孩子光著腳在地板上來回跑。
3、吹風機,讓孩子穿較薄的衣服先吹,再吹身軀。
平衡感方面:
1、盪鞦韆、攀爬不平穩平面。
2、滑車訓練、下蹲走。
3、走花壇、單腳站立、單腳跳。
本體感方面:
1、端水沿直線行車。
2、攀爬、跳圈游戲。
3、蹲下起立,趴地推球、跳繩訓練
4、上下樓梯訓練、跨障礙物。

『捌』 感統課程可以上到多大

運動教具12周歲以下,聽力,視覺內感官可以一直訓練

『玖』 感統課程適合多大的孩子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感統』。感統的正式名稱是『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這一觀點是由美國南加利佛尼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Jean Ayres)於1969年提出的。感覺統合是指個體對進入大腦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聽、觸覺等),在中樞神經中形成有效的組合過程。即個體在特定的環境內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運動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理論上講,所有孩子出生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感統失調』問題,所謂『優育』的第一站便是應該注意從小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所以從孩子開始接觸玩具,爬行就可以開始有意識的進行不同階段的感統訓練了。

『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葯力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好動,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感統失調』的常見問題包括:
(一)觸覺問題:
1.躲避接觸固執於某些物件要時刻抱著才有安全感,不愛玩身體接觸的游戲,嫌棄某些質地的衣物;
2.討厭被觸摸討厭理發、洗澡、刷牙,不喜歡繪畫、沙土、泥工等手工作業;
3.愛打架愛發脾氣動手打人,對非惡意的身體接觸反應激烈;

(二)前庭感覺功能問題:
1.上課時東倒西歪,寫字握筆姿勢不當,端坐、閱讀、寫字時姿勢不正確;
2.閱讀中容易出現跳行、漏行,頭部運動時,眼睛在空間視物不穩定;
3.暈車、暈船,大幅度運動中容易頭暈;
4.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難以辨別圖象的細微差別;
5.逃避或害怕運動,運動中主要用眼睛協調動作;

(三)本體感覺功能問題:
1.書寫速度慢,字跡不規則,書寫時往往過分用勁;
2.在學習和其它活動中,順序性和時間意識差;
3.容易因為非智力因素引起學習不良,完成簡單動作常常遭遇失敗,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難容易沮喪,依賴性強;
4.學習系鞋帶、扣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差,動作笨拙,不喜歡翻跟頭,不善於玩積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環境容易迷失方向;

蹦床運動是兒童感統訓練的重要手段!在眾多感統失調的孩子中,平衡感、協調和前庭感覺的失調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問題。而針對這幾點的訓練方法中蹦床是最常見,效果明顯的一種方法。跳躍運動有助於刺激孩子的感覺系統,改善本體感覺和前庭感覺的統合,培養平衡感,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對孩子的自力運動和運動企劃的成熟幫助很大。跳蹦床還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穩定及克服困難的進取精神。正規的感統訓練並不是一般玩玩那麼簡單,若發覺孩子有這方面的訓練需要,建議進行正規系統的蹦床感統訓練,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於孩子的平衡性和協調性都在發育中,動作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很大,非常容易失去平衡,摔倒。為此選擇安全的蹦床在感統訓練中至關重要。蹦床的安全性需要考慮幾個重要因素:
1. 裸露的蹦床框架:堅硬的金屬框架是跳躍者面臨的最大危險之一,可導致嚴重骨折,劃傷,和顱骨傷害!
2. 保護墊不足:保護墊在被撞擊數次後便會開始磨損,變形,撕裂,並會嚴重喪失其對撞擊的吸收能力。
3.彈簧:彈簧會產生顛簸彈性,即使在保護墊的保護下有時也會傷害跳躍者。
4. 剛性護網支撐桿:剛性金屬桿即使纏有保護墊也無法保護跳躍者快速撞擊金屬桿導致傷害。
5.輕型框架:當跳躍者跳躍或撞擊護網支撐桿時,傳統彈簧式蹦床的輕型支撐框架會變軟,褶皺甚至垮塌。

為此,要選擇帶有軟脊護網(護網支撐桿不能是剛性材料例如金屬),孩子可以接觸到的蹦床空間內不能有任何堅硬物體。不要使用帶有彈簧的蹦床,因為即使安有海綿保護墊,也無法達到幼兒使用的安全級別。

『拾』 孩子上感統課程有哪些好處

感統分三方面,訓練觸覺,訓練前庭,訓練本體,往小里說感統比如孩子不會跳繩,動作笨拙,感統都可以訓練,往大里說,有的孩子前庭刺激不足會不能說話,有時候還會長大了會不能開車,還有的社交能力會受限制,得看您家孩子是因為什麼接觸的感統訓練的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