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感統訓練課程
A. 早教課是感統訓練課嗎
10個媽有8個弄混淆!感統課和早教課:區別原來這么大
感覺統合公益科普
2019年09月25日
說到感統課程,現在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熟知,也有越來越多的家長讓孩子參與感統訓練課程,但是還有一些家長並不知道感覺統合是什麼?
一提到感統訓練,就覺得這是給特殊兒童上的課程,還有的家長甚至覺得感統課就是一般的早教課而已。
其實,家長認識不到位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的誤解卻會使很多感統失調的孩子,不能在最佳時期得到專業的幫助。
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障礙,葯理是無效的必須通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
感統訓練是特殊兒童才要做的訓練?
其實不然,感統失調的孩子並不是特殊兒童。據大量科學調查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統失調,只是表現程度不同而已。
感覺統合失調從嚴重程度上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失調三種。
✦輕度感覺統合失調表現不明顯不容易被家長發現,對孩子的影響較小,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所加重,父母需要警惕;
✦中度感覺統合失調孩子的行為,語言,情緒,運動會有明顯體現,家長很容易發現,發現及時訓練及時會有很好的體現;
✦重度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表現很明顯,但也很集中,這樣的孩子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有體現,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越來越明顯。
感統課 ≠ 早教課!
感統課並不是早教課,兩者之間不管是年齡段還是孩子上課內容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下面說說感統課和早教課的區別。
01.針對的年齡段不一樣
早教課程一般在孩子出生後就可以上,且大多數都只針對學齡前,尤其是3歲以下的孩子,報早教課程的居多。
而感統課程主要針對的是3~12歲的孩子。3歲前,是孩子感覺能力發展關鍵期,這個年齡段主要以預防感統失調為主;3~6歲,是孩子感覺統合失調訓練的黃金期;6~12歲,是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矯正的有效期。超過這個時間段,感統訓練一般不會再有太大效果。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感統訓練的主要作用在於預防、矯正和提升孩子的感統能力,可以說每個孩子都需要進行感統訓練。
02.授課方式不一樣
早教課程一般是大班制,大多數需要家長參與進去,課程內容主要以培養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為主,教家長如何更好的給予孩子良好的親子陪伴。
感統訓練一般是小班制教學,需要孩子獨自在感統訓練師的引導下,進行相應的訓練內容。感統訓練的所有課程都需要專業測評後根據孩子身體能力發展水平、心理狀態、能量高低等來設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案,結合制定好的針對性訓練方案,科學,有效,快速的解決由於感統失調而引起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膽小怕生、好動、粘人、不自信、語言發育遲緩、脾氣暴躁、四肢不協調等問題。
03.教學內容不一樣
早教主要以親子陪伴、發展孩子特長為主,課程的內容囊括啟蒙教育、體能與感官、藝術和音樂等等,有條件的家長回家自己進行授課傳教也是完全可以的。
而感統課程,雖然也是通過游戲的形式對孩子進行訓練,但是要通過專業的感統教具,還要配合專業感統老師的指導。感覺統合訓練不同於一般的體能活動或游戲,感統訓練的關鍵是同時給予兒童各方面的刺激信息,涉及心理、大腦和軀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如果家長沒有掌握方法,而隨意的對孩子進行訓練,孩子不僅不會有所改善,很有可能還會讓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由於每個孩子情況不同,感統失調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每個孩子訓練的方案都不一樣。感統訓練一定要選擇專業的機構,才能保證孩子的良好訓練效果!如果想在家裡自己給孩子訓練,必須要有專業老師給出的訓練方案或通過專業老師的指導才可以。
很大一部分家長在這里可能會有疑問:我們以前不做感統訓練,現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嗎?去帶孩子體驗了一節感統課,感覺就是在玩呀?孩子出現的症狀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消失的吧?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感統失調那麼多?還主要出現在大城市?
近年來,隨著都市化、小家庭化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和物質生活條件的極大改善,家長對孩子又普遍溺愛過度,保護過度,限制過度,感覺統合發展不足的孩子也愈來愈多。
為什麼家長小時候沒有聽說過感統失調?因為我們小時候玩過的不少經典游戲都訓練了小孩子的感統綜合能力,比如跳繩,踢毽子,打沙包,跳房子,爬桿,旋轉木馬,滾鐵圈,捉迷藏,爬樹,抓魚,玩沙子,撿樹葉等等,都是很好的感統訓練。
感統課,我帶孩子體驗了一節感覺就是在玩?
市面上有非常多的感統訓練機構,質量也是參差不齊的。
有些搖著感統大旗包裝課程,在硬體上購買了看似與感統相仿的設備,募集一批幼教或體育背景老師,就自稱對孩子進行了感統訓練。這只能說是陪伴幼兒游戲。
在給孩子報課前,以下幾個因素可以參考。
①機構制定的課程內容不是固定包套的,而是隨著孩子進度不斷調整的;
②一位稱職的感統訓練師,必須具備能營造主動參與的環境、隨時觀察孩子反應、以調整課程內容的能力,絕非僅依年齡規定盪鞦韆多少下、趴在滑板上對牆壁推球多少次、或在跳床上跳多少次的課程而已。
③訓練的環境安全性不容忽視。感覺統合課程中常有大幅度的肢體運動,因此牆壁四周是否有防撞泡綿、地面是否有夠厚的地墊、以及器材是否為專業且堅固的材質等,都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必要設施。
④專業的評估過程,測評師的評估應當來自和孩子的現場互動觀察,而僅非參考家長勾選孩子能力發展的問卷。
民間甚至還有些以販賣感統教具起家的機構,在網路上放個評估問卷請家長勾選,之後計算機便自動跳出結果,最終目的仍在於推銷產品。
孩子的症狀會隨著年齡增加自動緩解嗎?感統訓練有沒有必要?
這里必須要強調的是: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必須通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
那麼感統訓練有沒有必要呢?
通過前面的了解,我們可以打個比方。
這個問題就相當於問:感冒了有沒有必要吃葯?吃不吃葯,得先搞清楚是不是生病了?生的什麼病?什麼程度?才能決定怎麼吃葯!
在專業的感統訓練機構,每個孩子進來時,都會先有一個全面的一對一測評,評估不是簡單的填寫表格回答問題,它還需要專業測評師的專業判讀分析、經驗解說指導等等;而家長得到的,也不是一張數字分析表格,而是針對孩子的能力狀況統計、具體問題分析、介入指導方向!不僅讓您了解到孩子的能力情況,還可以獲得專業指導師給予的家庭干預建議,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問題,才能有效針對的介入,讓孩子更有方向、有目標的進步成長。
所以,我對於這個問題的態度是:如果感統失調程度已經影響到孩子的發展和生活了,是很有必要到專業機構進行介入干預的,如果是為了預防感統失調,那麼在家進行輔導訓練即可。
B. 我兒子現在4歲半,上幼兒園大班,重度感統失調,做過半年的感統訓練,現在上幼兒園大班,跟不上課怎麼辦
請問你在哪裡,如果在北京有很多這樣的機構,推薦金色雨林,感統失調一定要盡早做訓練,而且是針對孩子的情況制定特別的訓練計劃,你可以先給他報一期課,然後跟據孩子的情況與老師溝通,同時自己學習在家給孩子做訓練,會有很大的改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還可以進行視動或聽動注意力訓練,配合感統訓練一起做。我家孩子做了半年的注意力和感統訓練,效果很好,現在還在做。我的感覺是學習多少的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孩子有學習的能力,把能力培養好,以後他學起來會事半功倍。
C. 大班的孩子膽小做哪些感統訓練
調整寶寶的感統失調,最好用一些運動器材來輔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挑選兒童運動器材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安全性:很多家長在挑選玩具時會常常會忽略一些基本的問題,比如玩具是不是足夠的牢固可靠。是不是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2、互動性:訓練調整寶寶的感統訓練,家長是最好的陪伴,所以在挑選玩具時,最好能有效的和寶寶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豐富親子時光,還能讓他們感知到家長的陪伴,增加幸福感。
3、趣味性:感統失調的寶寶,絕大多數是拒絕運動的,想要絕對吸引寶寶們的注意力,讓他們主動開心的玩起來,挑選玩具時一定要有趣味性。這樣才能足夠感受到玩耍時的樂趣。比如:袋鼠跳,這可是親子活動的保留項目,家長和孩子們一起跳,在玩樂過程中,調整身體的協調能力。
D. 幼兒園有感統訓練嗎
幼兒園的感統課程從專業的角度看,其實就是普通的運動課,在打著「感統」旗號,帶孩子跑跑跳跳做些運動,一個感統老師的培訓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物力的,一般幼兒園是不會針對老師做這些的師資的,但是為了和其他有差別,或者順應大趨勢,還是開了所謂的「感統課」,在這里家長朋友們一定要區分開,當然,孩子多運動沒有壞事,但有針對性的感統課還是要去專業感統機構
E. 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坐感統訓練有用嗎
生理原因——前庭覺失調導致的注意力障礙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原因主要是前庭覺失調引起的注意力障礙或注意力缺陷。前庭覺的失調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生理根本原因!
在大腦後下方腦乾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核,它是大腦門檻,前庭器官告訴我們頭和身體的方向,再通過脊髓椎體神經體系將信息傳達到身體各部分,通知肌肉的收縮和運動,再將這種肌肉和關節信息傳回前庭和小腦。以此來保證身體的平衡。
如果前庭信息處理不良,身體便無法達成感覺的統合,就會造成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摔倒、撞牆、心煩氣躁、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不聽指揮,視聽神經系統都會扭曲,甚至有些笨手笨腳。表現在學習上,主要是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喜歡捉弄人、浮躁。上課不自覺的下位子走動,扭動身體,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嘴,不聽指揮、不會做操、不愛寫字和讀書。喜歡爬高、繞圈子跑、旋轉不暈,怕走平衡木等。
非生理原因
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在學齡期孩子之中佔有率高達30%。但也有很多孩子上課時很散漫,一看到書就犯困,做作業不專心等,這樣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以下原因導致的:
1)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
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延長的。l歲以下的嬰兒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5秒,1歲半的寶寶對有興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1分鍾以上,3歲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約為5分鍾,5歲平均約為6、7分鍾。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時間在10-20分鍾以內。三四年級的孩子,可堅持到30分鍾左右;到了五六年級,便可增加到40分鍾以上。
如果學習時間超過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孩子就會感覺到累,容易走神。
2)對所做的事不感興趣。
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最主要原因。不感興趣自然不會集中注意力。0-6歲期間,孩子主要是右腦發育,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活潑、好玩的學習、游樂方式,枯燥的坐在一個地方,讓他們安靜學習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無趣的事。所以孩子會老想著做別的事情,無法集中注意力,一打開書就犯困,但如果讓他們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孩子又會表現出驚人的專注。
3)社會性不足
可能你會覺得奇怪,社會性和注意力之間有關系嗎?事實證明,孩子的社會性不足就很難在學習上集中注意力,尤其實在上課的時候不能像其他同學那樣集中注意力。
社會性從廣義上來講,是指理解他人處境並與他人融入同一過程的特徵。以學校的上課時間為例,認真聽老師講課並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其他孩子一起去學習和溝通就是社會性的體現。社會性不足的孩子,常常無法接受老師的只是,只會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這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像別人一樣,即使不喜歡,也要忍耐,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課。有時候,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時,能發揮專注力,但在需要遵守共同規則的課堂上卻無法集中注意力。家長平時教育孩子遵守秩序與規則非常重要。3-4歲時孩子會經歷一個秩序的敏感期,在這個階段有意識的遵守孩子的規則,同時告訴孩子社會的很多規則,也能增加其社會性。
4)焦慮
成人在心亂、焦慮的時候會無法集中注意力,孩子也一樣,在內心不安或有解決不了的事情時,他們就不能專注於學習。如果家長因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批評孩子,很可能導致孩子焦慮,每次要學習時,孩子更擔心、害怕,注意力更難集中。如果孩子對學習有焦慮,家長就要先幫孩子放下焦慮。
5)精力過於旺盛
孩子體力好,喜歡東跑西顛,會被誤會為散漫。這樣的孩子尤其在上午會因為精力過剩表現得很散漫。現在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導致孩子旺盛的精力沒時間發泄。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就得一動不動的坐45分鍾聽老師講課,休息的時間除了上廁所,不能出教室,不能嬉戲打鬧,更不可能盡情地在教室里跑來跑去。放學回到家,要麼上課外補習班,要麼做練習題,這些都是需要安靜坐著並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旺盛的精力沒有辦法發泄。要改善這種注意力不集中,就需要家長每天給孩子時間進行適當的運動。
6)與父母關系緊張
很多父母與孩子疏遠,常用暴力手段對待孩子,這樣的孩子會在父母讓他學習的時候產生反抗心理,故意在上課時不集中注意力,這是一種默默的消極反抗。改變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方法只有家長改變與伴侶的關系。
我逐個分析了仔仔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我很清楚的知道他不是注意力缺陷,但是他感覺統合能力確實相對差了一點。比如,他做操時動作不是很協調,尤其是模仿的動作常常顯得較為笨拙,有時候還伴有「視覺感不良」,把「b」寫成「d」,把「14」讀成「41」。
同時,也是最最關鍵的原因是,他對學習不感興趣。這首先與我的教育方法有關,因為有時候自己想要偷懶,所以教他時就會選擇一些枯燥乏味的方法。就拿認字來說,最開始,我跟他玩跳字游戲、字詞接龍,他認字就很快,掌握程度也很好。後來我懶得花時間,每天枯燥的拿一本書給他指讀,別說他注意力會不集中,我自己有時候都覺得很無聊。而且仔仔這個階段的注意力就只有6-7分鍾。但我動不動就讓他一學習一個小時以上,這個強度對他來說,確實高了點。
眾艾感統,兒童感統教育十二年,兒童注意力,情緒控制,身體控制,語言發展,自信心等!
F. 兒子好動,在幼兒園特別不聽話,醫生建議上感統訓練課,也沒說管不管用,說主要看家長配合,用不用做呢
我同事家熊孩子也是這樣的,她說那個課沒什麼用
G. 幼兒園的孩子感統失調怎麼辦
由於大腦對身體力行感覺器官所得到的信息不能進行正確的組織和分析,以致整個機體不能做出有效動作的現象,稱為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在生理學上又稱為「神經運動機能不全症」,它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障礙,一般都發生在孩子的身上。3至13歲是治療感覺統合失調症的最佳時機,如果超過這個年齡,治療的效果會差很多。兒童感覺統合訓練首先由心理專家測查和診斷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程度和智力發展水平,然後制定訓練課程,通過一些特殊研製的器具,以游戲的形式讓孩子參與,一般經過1~3個月的訓練,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孩子的學習成績、邏輯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動作協調能力、人際關系、飲食和睡眠、情緒等方面均有令人滿意的提高和改善。
此外,家長還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孩子走出孤獨,讓孩子在與人交往與溝通中,刺激、調整與強化自己的各類感覺統合能力。
寶寶感統失調的主要原因有:胎位不正所產生固有平衡失常;活動空間太小,爬行不足所產生前庭平衡失常;父母太忙碌,造成幼兒右腦感覺刺激不足;早產或剖腹生,造成觸覺學習不足;過早用學步車,造成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感覺統合不足或感覺統合失調會影響大腦各功能區、感覺器官及身體的協調發揮,引發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在一般人的概念中,感覺是指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但實際上人類生存需要的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覺卻是觸覺、前庭覺及運動覺。
感覺統合學習在嬰幼兒期幾乎已經打下了80%的基礎,在所有的感覺器官中,前庭接受器最為敏感,其訊息能否對環境產生顧應,也最為重要。前庭感覺不良,會使孩子經常遭遇挫折,喪失信心,更容易養成恐懼、傷心、生氣、過度興奮等感覺。
感統訓練是感覺統合訓練的簡稱,目的是利用一些玩具和器械,讓孩子在玩耍中,使手、眼、身體、大腦的協調性得到更好的鍛煉,一些體育活動就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拍球、推球:身體協調不良,多動症。
滾墊:觸覺敏感或不足,身體協調不良。
平衡台:多動症,自閉症,身體協調不良,前庭失調,手、眼、足、身體主要協調。
爬板:多動症,自閉症,身體協調不良。
滑梯:身體協調不良,多動症,自閉症,五感功能。
袋鼠跳:觸覺學習。
獨角椅、羊角球:身體協調不良。
平衡木:前庭失調,多動症,身體協調不良。
大籠球:身體不良,自閉症。
網纜:多動症,身體協調不良,手眼協調不良。
圓筒:觸覺敏感,多動症,自閉症,身體協調不良等,前庭功能失調。
陽光隧道:觸覺敏感或不足,身體協調不足。
跳床:多動症,身體協調不良,自閉症等。
H. 幼兒園里有感統課程嗎,效果怎麼樣
有的有,效果很好,孩子們都很積極融入到活動中
I. 幼兒園感覺統合訓練即感統訓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專業的感統課是一項醫教結合的事情,幼兒園的感統課從業的角度來看,其實就是普通的運動課,當然帶孩子多運動沒有壞事,但是沒有針對性,只是在打著「感統訓練」的旗號,做些運動課,在這里還是要有明確的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