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武術課程
Ⅰ 請問大學體育選修課中武術課學什麼
看你是什麼學院的了.24太極楊氏。三路長拳
Ⅱ 求一篇大學武術體育課的感想、體會!!!
本學期我們有武術這個課程,一開始學習的興趣不大,總以為是項枯燥無味的運動,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逐漸改變了對它的看法。大多數沒有接觸武術的人會說現在的武術越來越差,越來越沒用,是花架子等等。其實這是大家對武術的一種普遍的誤解。在我學了武術後,雖然自我感覺不是很到位,但是如果盡全力的話還是可以打好一套拳的。
武術是中國古代防攻的一個原始繼承,它融合了道家的陰陽、五行,儒家的仁愛,佛家的忍等各種哲學,並與傳統中醫緊密聯系。這就使武術不單純是一種技能,而是一個復雜的、不斷融合、發展的有機體。武術被分為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競技武術是由傳統武術演化而來的體育運動。我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這一點:學習武術可以修身養性,這門課程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身體,培養氣質,還可以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武術文化,在本學期我不僅學會了部分長拳,還鍛煉了體質,了解了馬步,虛步等動作的基本要領。
雖然在4月份因為參加大學生籃球聯賽而導致少上了好幾堂課,覺得可惜,但是我會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武術這門課程。剛開始看到老師在前面進行動作演示,非常羨慕老師的動作,覺得非常的帥氣,動作很有力度,並且非常連貫流暢。如今我們自己也學習的那些動作,發現那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出來的本領,盡管我有很努力的學習但是還是沒有老師做得那麼好看,有力度。我知道每一個動作都要做到位,蹲馬步是雙腳開大,達到自己兩腳間的距離為三腳半寬,腳要內扣。做虛步時要將重心放在後腳上等等。學習每一個動作都要用心去體會它的意義,要想到標準的動作是怎麼樣的,還要提高速度,實在是一件難事,但無論如何,我都會努力學習,將武術學的更精,更透!
Ⅲ 大學武術應開設哪些課程
我是個北航的學生,我就說下我們學校的武術課程吧,標準的武術課程有:長拳,太極拳,太極劍。其他相關門類的有:散打,跆拳道。還有一門適合身體不好的人的養生課,教易筋經,八段錦什麼的。
Ⅳ 大學裡面有武術學科嗎
應該只有體育學院有專門的武術類專業了,當然大學里肯定會有武術社你可以在你的學校了解一下.
除非你從小打底子學習武術,要不得話武術只能算是強身健體的一種運動,當然女孩子可以用來防身,呵呵.
Ⅳ 《大學武術》體育課主要學什麼
學習踢足球、馬拉松同學習太極拳,反正我以前大一時學這些的了。
Ⅵ 大學體育課中武術學什麼
1、一般有散打跆拳道、拳擊、太極劍,各種武術套路 。
2、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3、男生武術學的是自由搏擊,女生學的是太極跟搏擊健美操。
4、男生初級刀術 ,女生初級劍術。
5、可能安排一些散打技擊的內容
因為是選修課。所以肯定各地各校各老師安排的內容不會完全相同。
(6)大學武術課程擴展閱讀
大學體育中武術課的重要性
1、武術使你剛柔並濟,陶冶藝術情操
武術不僅有健身和技擊的價值,而且富有濃郁的藝術色彩。表現在運動中攻與防、虛與實、剛與柔、開與合、快與慢、動與靜、起與伏等交替變化形成的強烈的動感、均衡的勢態、恰當的節奏、和諧的韻律,使百看不厭。
就單個動作而言,講究的上、中、下三盤錯落,高有鷹擊長空的氣概,低有錢翔淺底的雅趣,如「大躍步前穿」,忽地凌躍而起,忽地又伏身而下,似長風出谷,若燕子抄水,妙不可言。使人的情操在演練中受到陶冶,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審美能力。
2、武術使你意志堅強,培養良好品行
練武對意志品質考驗是多面的。練習基本功,要不斷克服疼痛關,磨練「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經過長期鍛煉、可以培養人們勤奮、刻苦、果敢、頑強、虛心好學、勇於進取的良好習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貫徹在武術教習全過程中,「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習德」,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武術在中國幾千年綿延的歷史中,一向重禮儀,講道德,「尚武崇德」。
3、武術使你善於與人交流,獲得友誼
武術運動蘊涵豐富,技理相通,入門之後會有「技無止境」之感。群眾性的武術活動,便成為人們切磋技藝,交流思想,增進友誼的良好手段。隨著武術在世界廣泛傳播,還可促進與國外武術愛好者的交流。
Ⅶ 大學選修的武術套路有哪幾種
大學選修武術
一般有
散打
跆拳道
拳擊
太極拳
太極劍
各種武術套路
一般老師看學生報名數量來決定開設那些科目.
Ⅷ 大學體育課程中的武術課具體學什麼的
內容限於以下范圍:
(1)五步拳。
(2)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
(回3)初答級長拳。
(4)初級棍術。
(5)男生初級刀術、 女生初級劍術。
(6)可能安排一些散打技擊的內容。
(8)大學武術課程擴展閱讀
五步拳屬於查拳入門拳套也是學習國標武術入門之基本拳術組合套路,是中國青少年學習武術的初級必學套路,他包含了武術中最基本的弓、馬、仆、虛、歇五種步型和拳、掌、勾三種手型及上步,退步步法和摟手、沖拳、按掌、穿掌、挑掌、架打、蓋打等手法。
通過五步拳的練習可以增進身體的協調能力,掌握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要領,提高動作質量。為進一步學習武術打下基礎。
24式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楊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盡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范,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Ⅸ 對於大學武術課程,它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傳授武術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專術、基本屬技能,幫助學生形成武術特長,理解武術類運動文化的傳統與特點,能夠勝任中學教學和社會體育指導;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探究學習的習慣以及自學和自練的能力,具有獨立思考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健康第一和終身體育思想。
Ⅹ 大學體育專業有哪些課程
大學體育專業主要課程:教育學、心理學、人體科學、學校體育學、體育鍛煉、訓練與競賽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學校體育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
體育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體育專門人才的一種特殊的體育教育。這種教育是隨著近代教育制度的確立、近代學校的出現而興起的。
早期體育專業教育機構(如1804年成立的丹麥體操師范學院、1814年成立的瑞典「皇家中央體操學院」、1848年成立的德國「中央體操教師養成所」等)幾乎都是培養體育教師的,可以視為當時的「體育教育」專業。
在歐洲,工業革命後,教育中強調「三育並重」,體育逐漸成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體育師資有著較為廣泛而穩定的社會需求。這種體育專業單一的狀況,大抵持續了一個多世紀。
(10)大學武術課程擴展閱讀
目前普遍認為:體育(或稱為體育運動),是通過有規則的身體運動改造人的「自身自然」的社會實踐活動。體育的基本表現形式是人的有規則的身體運動,其基本任務是對人自身的改造,其作用對象是參與者的「自身自然」。
體育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的區分。狹義的體育即身體教育,是通過身體活動,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技術,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過程。它是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一個重要方面。
廣義的體育即社會文化活動。體育(廣義的,亦稱體育運動)是指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和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為目的的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活動。它是社會總文化的一部分,其發展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制約,也為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