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程設計 » 聲音設計課程

聲音設計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1-18 04:03:27

① 跪求Adobe Audition3.0說唱後期製作教程 讓聲音有磁性

你QQ多少,你也喜歡說唱啊?咱倆研究研究!

②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公開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能觀察、比較、描述物體發聲和不發聲時的不同現象;
3、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大膽地闡述自己的發現;
4、樂於與他人合作,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和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從實驗中分析得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教學過程

③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公開課教學設計34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四年級(上)《聲音》單元第二課時內容.它屬於「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通過實驗和觀察認識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創新能力.本課在本單元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基於前一節《聽聽聲音》來研究、探索「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為後面《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控制物體發出聲音》等課時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知識准備.與舊教材相比,本課能夠以探究為核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迎合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學情分析
在進行本課學習前,作為四年級的學生對聲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著不同的生活經驗,對聲音有著最直觀的感受,有些學生還通過不同的信息渠道獲得了一些聲音的知識,尤其是一些學聲樂或樂器的學生,他們對聲音的了解更加專業.但是熟悉的現象並不一定引起學生的關注,學生並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究聲音更多的奧秘,這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我們可以在「熟悉」兩個字上做文章,上課前可以由老師收集聲音的錄音材料,以便在引課時讓學生做「聽聲音,猜物體」的游戲.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生活在充滿聲音的環境中,激發學生想知道聲音更多知識的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聲物體和不發聲物體的狀態,並對這一現象進行積極思考,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創設情景質疑-—猜想假設-—觀察實驗-—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之中的各個環節,培養學生掌握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推測結果-—實驗驗證—得出結論等思維方法.
2、在動手實驗過程中,通過用看、模、畫、說等方法進行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會與他人交流與傾聽,體會探究聲音的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觀察、實驗、比較、討論、交流等活動,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談話:自然界中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你聽……
(播放多媒體課件)小鳥歡快鳴叫、鬧鍾振鈴、浪濤拍岸、心跳聲
像這樣的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麼,你知道聲音是怎麼產生的嗎?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同時思考,猜猜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2、猜測聲音產生的原因,作出假設
(1)提問:誰來大膽的猜一猜究竟聲音是怎麼產生的,你為什麼會這么認為?
(板書: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
(2)談話:以上都是同學們的看法,是一種猜測.要知道,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發現都原於猜測.要想知道聲音究竟是不是因為摩擦、撞擊、彈撥、敲打、樂器發聲、語言說話等原因產生的,就要通過我們今天的觀察與實驗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動
1、介紹實驗材料
(1)談話:請同學們看看你的實驗桌,老師為大家准備了一些實驗物品.仔細看看都有些什麼?你能想辦法讓它們發出聲音嗎?
(2)由學生介紹實驗材料隊鼓、尺子、橡皮筋、並演示讓它們發出聲音.
教師隨機指導.
(3)重點介紹並演示實驗儀器:音叉——這是一種用鋼製成的U形的實驗儀器,用橡膠小槌輕輕敲擊它就會發出聲音.注意:在使用音叉的時候,手要握住音叉柄,用小槌敲擊音叉的上端.
2、講解研究方法並出示實驗記錄表
(1)談話並提問:要想知道這些物品為什麼都可以發出聲音,我們就要觀察研究這些物品發出聲音時的共同特點.那麼,你知道哪些研究的方法呢?(板書:方法)
(學生回答:聞、看、摸、聽、說、嘗、畫……)
同學們很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好的研究方法,那麼請大家看看屏幕,今天這節課,我們要用到哪些研究方法.
(2)(課件打出)實驗記錄表
(3)介紹演示音叉的使用方法
按看、摸、畫、說四個方面進行研究
①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做關於音叉的實驗(板書:音叉)首先進入第一個環節:「看」. (板書:看)
我們用橡膠小槌敲擊音叉,讓音叉發出聲音,然後將音叉迅速輕輕靠近水面,或者靠近靜止不動的乒乓球,仔細看看有什麼現象發生?(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水花四濺、有波紋、有水泡、乒乓球彈開……)
②第二種研究方法是「摸」.(板書:摸)我們讓音叉發出聲音後,用手摸摸或將音叉輕輕貼到臉上,有什麼感覺?(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麻、癢……)
③接下來是「畫」(板書:畫),畫什麼呢?就把你看到的,摸到的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畫)
④最後是「說」(板書:說),說說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學生回答,教師同時板書:音叉在不發出聲音時是平靜的、靜止的、不動的……音叉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是顫動的、動態、振動……)
(4)小結:剛才我們用哪些研究方法一起做了關於音叉的實驗?(學生回答:看、摸、畫、說) 下面我們就要用這些研究方法去研究隊鼓、尺子、橡皮筋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和發出聲音時的狀態.
3、學生分組實驗
(1)提出實驗要求(課件打出)
指名學生朗讀實驗要求
(2)學生操作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匯報實驗發現.
①用實物投影儀向全班展示實驗記錄表
②重點說說實驗物品在發出聲音時和不發出聲音時的狀態
(4)得出結論,總結方法
①學生得出結論:所有的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的狀態.所以,聲音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或顫動、擺動、晃動、搖動……)產生的.(課件打出)
教師適時引導:通過實驗研究,同學們發現物體發出聲音時的狀態有的顫動、有的擺動、有的晃動……你們觀察得很仔細,說得也很正確,那麼我們能不能用一個更加科學、更加准確的詞語來代替這些詞語呢?那就是——振動.
②總結方法:剛才同學們通過實驗發現了物體在不發出聲音時處於靜止的狀態,在發出聲音時處於振動的狀態,大家之所以有這樣的發現,可以找到聲音產生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運用了看、摸、畫、說的科學的研究方法.
(三)鞏固提高,拓展延伸
1、怎樣讓正在發出聲音的鑼立刻停止發聲,學生演示並說明理由.
2、找尋人體發聲部位
(1)集體說話:我愛科學.邊說邊用手摸一摸自己身體哪個部位在振動.
(2)談話:對,在我們的喉嚨處有個發聲器官叫聲帶,當聲帶振動時,我們就可以發出聲音了.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帶.
3、游戲:「能摸到的聲音」.(指定一名學生,先摸摸不發聲的手機,並說說是什麼狀態.再用耳機捂住學生的耳朵,用布條蒙住眼睛,播放手機鈴聲,讓學生觸摸,談觸摸後的感覺.)
4、演示「看的見的聲音」.(播放錄音機、用粘有碎鏡片的及時貼對著陽光,感受光斑的跳躍,談談觀察後的現象.並給這個游戲起個合適的名字)

④ 主要是視頻音頻的聲音製作和配音求教程 解答

網上有文字轉音頻的軟體,你可以試試

⑤ 微機原理 課程設計 按鍵聲音控制 急!!!!! 在線等!!

不懂,最怕的就是這個

⑥ 求助貼,有音效及音樂設計專業的嗎

出題方向


  1. 音樂教師面試考試題型匯總

  2. 欣賞類、 歌唱表演類、 樂器類、 情景劇類、 音樂編創類、 音樂活動類、 音樂家故事類、

  3. 音樂理論類。

  4. 2. 小學音樂教師面試考試常見題型

  5. 歌唱表演類、欣賞類、樂器類。

  6. 3. 中學音樂教師面試考試常見題型

  7. 歌唱表演類、欣賞類、音樂理論類。

試講模板


  1. 課堂開場篇

  2. (1)進門問好

  3. 大家好,我是 X 號考生,我試講的題目是《XXX》,現在我可以開始了。

(2)開始上課

同學們好!我們現在開始上課。 (好的, 請坐) 。 上課之前, 請同學們先和老師一起,

聽一段音樂。(「在今天的課程開始之前,我先給同學們講個故事」等形式引出講課主題)。


(3)課程導入

A. 播放音樂,直接導入

B. 講述與音樂主題有關的故事

講述一段與本節課所講音樂或作曲家相關的故事, 可以是音樂創作背後的故事,音樂創作時作曲家發生的故事,作曲家的生辰背景等等。

C. 朗誦一段與音樂意境相關的詩歌或散文

這個方法在音樂鑒賞課中經常用到。旨在通過與所要講述的音樂意境相符的詩歌或散文表達,讓學生通過詩歌或散文,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主題與深刻內涵。

D. 問題導入法也稱提問式導入

通過問同學們相關的問題,引出課程主題。如:你們有聽過這首樂曲嗎?有去過歌曲裡面唱到的地方嗎?等等。

E. 懸念導入法

有些歌曲的歌詞是以敘事的手法呈現的,可以先在課前留個疑問,課堂上慢慢揭秘。

F. 播放相關電影(電影情節、電影音樂)、紀錄片等形式導入

開場 + 導入≈ 2 分鍾


2. 課程主題篇

(1)教唱、教奏(樂器)課程

A. 示範演唱、演奏

同學們,我們今天來學習唱 XX 歌曲,現在,老師先為大家唱一遍,同學們仔細聽好,或者先播放一段音樂的音頻等。

B. 分小節、分段講解

這里切忌避免專業術語,要把深奧的樂理知識,盡量講得通俗易懂。

C. 設置提問,邀請學生進行試唱或試奏

不用一下子唱那麼多,不真實,可以一句句地來,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唱,營造鮮活逼真的音樂課堂。

提問學生時,切記分情況:

a. 學生演唱 (奏) 正確時, 嗯, 很好啊, 短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唱得那麼好, 非常棒!

請坐。

b. 學生演唱 (奏) 得不太熟練時, 非常好啊, 唱的不錯, 但是中間還有一些小問題,

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再次針對個別小節為學生做示範。

請同學站起來演唱(奏)時,如何稱呼學生:

提問學生定語分類(可以不用稱呼學生名字)

a. 衣服顏色:穿紅色衣服的同學。

b. 課堂表現:剛才演唱得最投入、聲音最大的那位同學。

c. 地理位置:最後一排靠窗的那位同學。

d. 學生職位:文藝委員、班長等。

D. 設置互動

可設置領唱、輪唱、重唱、齊唱、男女生分開唱、對唱或問答唱、分組唱等形式。

提問互動 4-6 次 , 課堂主題≈ 6 分鍾。


(2)音樂鑒賞類課程

A. 介紹該課程要鑒賞的音樂主題,音樂元素。

B. 播放音樂,或者教師課堂現場演奏和演唱。

C. 介紹音樂所屬流派、音樂風格、以及曲式結構等內容。

D. 欣賞與此音樂相關類型的樂曲或歌曲;或同一作曲家,不同時期的不同作品(對比教學法)。

E. 拓展與講程相關的一些音樂文化、戲劇、舞蹈等姊妹學科的延伸(可有

可無)。

課堂主題≈ 6 分鍾


3. 課程總結篇

(1)通過所學歌曲讓學生自己來總結。

(2)通過播放音樂引導學生一起回憶。

課堂小結≈ 1 分鍾


4. 課堂首尾篇

(1)作業布置

演唱作業、實踐觀察作業、課外搜集資料作業、與其他學科相聯系作業。


(2)結束下課

同學們,這節課咱們先上到這兒,同學們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希望下節課繼續保持!好,同學們,下課!

作業布置 + 課堂首尾≈ 1 分鍾

⑦ 影視聲音製作基礎這門課的感想

如題,是影視文學欣賞的上課感想,不是某部電影的讀後感,字數不限.300-600字左右,這門課上的就是給你們看電影,比如《窈窕紳士》《愛有來生》

⑧ 用多大的聲音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專析《課程標准》的要屬求.(2)分析每課教材內容在整個課程標准中和每個模塊(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課教材內容與初中教材相關內容的區別和聯系.
(二)學生分析
學生分析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2)分析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3)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⑨ 一年級 ""用多大的聲音""教學設計

本單元口語交際的內容是「用多大的聲音」,教材通過三幅圖創設了三個情境,引導學生發現說話時有時候需要大聲,有時候需要小聲。教材中用兩個問句激發了學生探究和表達的慾望,學生在探究「什麼時候要大聲說話?什麼時候要小聲說話?」的過程中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養成了良好的表達習慣。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交流與表達的興趣和慾望,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活動,感受交際的樂趣。
2.知道說話時有時要大聲,有時要小聲,能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判斷什麼時候要大聲說話,什麼時候要小聲說話,逐步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重、難點)
3.在交流與表達的過程中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
課前准備
教學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想請大家認識一位小朋友,(課件出示一個小男孩的圖片)大家看,他叫聰聰。和他打個招呼吧!
生:(興奮地)聰聰,你好!
師:聰聰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點問題,特別苦惱。你們願意幫幫他嗎?
生:願意!
師:有一天,聰聰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學,於是聰聰就大聲地喊:「你好,我們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師經過這里,老師對他說:「請不要大聲說話!」聰聰記住了。上課了,老師叫聰聰回答問題,聰聰想起了老師的話——不要大聲說話,於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聲音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又說:「請你大聲一點。」聰聰有些糊塗了,到底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誰來告訴他?
生(紛紛舉手):我來,我知道!
師:呀,你們都知道啊!快來說一說吧!
生1:我覺得在走廊里要小聲說話,或者不說話。
生2:上課回答問題時要大聲說話。
師:看來,說話時有時要大聲,有時要小聲,那到底什麼時候要大聲說話?什麼時候要小聲說話?用多大的聲音合適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交流「用多大的聲音」。(板書口語交際題目)
設計意圖:通過講故事將學生帶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學生發現在生活中有時候說話要大聲,有時候說話要小聲,從而自然地引出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二、創設情境,主動交流
師:(課件出示圖書館的情境)同學們,你們都去過圖書館吧!在圖書館里應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呢?
生:應該小聲說話,這樣才不會影響其他人讀書。
師:你能表演一下圖書館中的對話嗎?和你的同桌練習一下吧!
(生興奮地與同桌練習。)
師:誰願意和你的同桌一起來表演一下?
生1:(小聲地)請問,這里有人嗎?我可以坐在這兒嗎?
生2:這里沒人,你可以坐在這兒。
師:真好,這兩位同學不但知道在圖書館要小聲地說話,不影響其他人讀書,而且還知道運用禮貌用語,真是懂禮貌的好孩子。
師:(課件出示小朋友講故事的情境和課間與老師交流的情境)同學們看這兩幅圖,這是什麼地方?圖上都有什麼人?他們在干什麼?
生:第一幅圖是在教室里,一個小朋友正在給同學們講故事。
師:是啊,小朋友在講故事,他應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
生:應該大聲說話,不然的話同學們就聽不清了。
師:哦,講故事時要大聲,同學們,你們記住了嗎?以後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大聲。
生:記住了!
師:那第二幅圖呢?
生:第二幅圖是一個小朋友撿到了一塊橡皮想要交給老師。
師:他應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呢?
生1:應該大聲說,要不然老師聽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覺得應該小點聲說話。下課了,其他同學都休息了,不能影響他們。
師:(笑)哈哈,兩位同學的看法不一樣了,同學們,你們怎麼想?
生:(議論紛紛)大聲說!不對,小聲說!
師:同學們說得都不錯,都能說清自己的理由。老師覺得,課間在教室里說話要小聲一點,不然會影響別人休息,也會影響班級的紀律,但聲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讓對方聽清楚。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本環節用課件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情境,學生在情境中判斷該大聲說話還是小聲說話,並與同桌交流表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也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與口語交際的聯系。
三、聯系生活,學會用合適的聲音說話
師:在不同的場合要用不同的聲音說話,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麼時候要大聲說話,什麼時候要小聲說話。
生1:在飯店吃飯時要小聲說話,這樣才不會影響其他人用餐。
師:嗯,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生2:參加學校的演講比賽要大聲說話,這樣才能讓同學們、評委老師聽清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