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碩士課程設置
1. 公共管理碩士的培養方案
盡管國外尤其是美國大學的MPA及MPP的課程設置是隨公共管理實踐與公共管理學科的發展而變化的,而且各國、各大學所側重的課程也不同,但是各國大學MPA的課程有一些基本的共同點, 即有一批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課程。就90年代初以來美國MPA項目的課程設置來說, 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內容:(1)核心課程(Core courses, 相當於我們的學位課),一般包括公共管理與政策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分析方法及技巧方面的課程;(2)選修課, 即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領域或主攻方向以及個人需要與興趣而選擇一組課程(一般圍繞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實質領域選擇主攻方向);(3)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實習與研討班, 主要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方法運用於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實踐中,獲得在真實的管理世界中分析、解決問題和實際管理的能力。
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MPA項目的課程設置(2013)
(1)必修課:分為5大類,包括政治學(決策政治學)、經濟學(經濟學I, II、經濟分析I, II)、分析方法學(國際與公共事務數量分析)、管理學(發展中國家公共管理、公共部門管理分析、可持續管理等)、財務管理(金融經濟學、政府預算和財務管理等)。此外還包括實習、專業發展課和研習會;
(2)政策專業課程(Policy Concentration):分為6大類,包括經濟和政治發展、人權和人道主義政策、國際安全政策、能源與環境、國際金融與經濟政策、城市和社會政策;
(3)專門化課程(Specialization):分為9大類,包括高級政策與經濟分析、應用科學、性別與公共政策、國際媒體宣傳與傳播、國際組織、國際爭端解決、管理學、區域專門化課程;
(4)聯合國研究項目(UN Studies Program)。
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MPA項目的課程設置(1993~1994)
(1)必修課
經濟學:應用經濟分析,宏觀經濟理論和政策;
分析學:(面向行政管理者的)分析方法,(面向行政管理者的)數據分析;
管理學:管理公共組織,民主社會中的治理:政治管理與組織戰略,公共和非營利的財政管理;
談判、領導與倫理:談判分析,執行領導:團體資源的發動,政府倫理學。
(2)主攻政策領域(專業方向)
商業和政府,司法審判,能量和環境政策,健康政策,住房和社區發展,人類服務(人事管理),勞工與教育,國際事務和安全,國際政治的和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與財政,政治與公共政策,科學與技術,交通,城市經濟發展。
(3)政策分析實習(APE)
2. 復旦大學MPA有哪些課程
復旦大來學MPA課程由8門核心課、6門必修課源、4門選修課和1門實踐課四部分構成:
核心課
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基礎英語、專業英語、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政治學、公共經濟學、定量分析方法;
必修課
組織行為學、行政思想與公共倫理、信息技術與電子政府、項目管理、行政法學、比較公共行政;
備註:核心課、必修課,每位同學必須學習,總計32個學分。
選修課
選修課分為城市與區域發展、中國公共政策、政府公共關系、國際事務與外事管理、地方公共管理、社會發展與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政府與政治等8個專業方向,共計有50門選修課可供學生選擇,學生可根據個人志趣和研究方向任選其中4門,總計修得8個學分。
學生畢業時,需修滿全部40個學分。
復旦大學MPA課程設置
3. mpa入學後學習哪些科目
學生培養實行學分制抄,總學分不少於36學分。
課程設置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分為核心課、專業方向必修課、選修課和社會實踐四方面基本模塊。其中,核心課不少於19學分,專業方向必修課不少於8學分,選修課不少於7學分,社會實踐為2學分。課程學習中,每個學分學習時間不少於16課時。
1.核心課是學生必修課程。「核心課程目錄」共列13門課,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外國語」和「學術規范和論文寫作」為學位教育必設課程;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和「社會研究方法」是本專業必設核心課程;其他核心課程,由各培養院校從「核心課程目錄」中選擇開設。
核心課程目錄
2.專業方向必修課和選修課由各培養院校根據公共管理學科範疇、院校自身辦學特色和社會公共管理事業對於人才的培養需求,自行設計和設置。
3.社會實踐時間為三個月。社會實踐應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社會實踐結束後,學生須提交社會實踐報告。對於社會實踐報告的具體要求,由各培養院校自行制定,總體上應致力於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素養和能力。各培養院校應安排缺乏公共管理實際工作經驗的學生到政府部門或非政府公共機構進行社會實踐。
4. MPA都有什麼課程
每個學校的課程有不同的安排,主要課程都是公共管理,社會研究方向的。具體課程你可以登錄高校MPA官網查詢一下。
5. MPA課程設置
MPA課程設置及學分要求: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總學分要求是不少於50學分。這50學分的分布是:核心課程30學分;專業必修課程10學分;選修課8學分;實習和研討班(系列講座課)要有一定的學分;畢業論文不計學分。
核心課程(10門、30學分)這類課程提供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和基本理論、方法及技術、與公共管理現實相關的基礎癃識、政治理論以及外語知識。其中有一門由各個學校自行確定,以體現特色和靈活性,這10門核心課程及學分是:
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與實踐(3學分) 、第一外國語(3學分)、 公共管理(4學分) 、公共政策分析(3學分) 、政治學(3學分) 、公共經濟學(3學分)、 行政法(3學分) 、定量分析方法(3學分) 、信息技術及應用(3學分)、 (自選)(2學分) 、專業方向必修課(不少於10學分)、 根據公共管理學科特點和領域,設置了5個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列出了若干專業方向必修課。
各試點單位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和優勢以及培養對象的要求,自行選擇一組作為專業方向必修課。 選修課(不少於8學分)由各個學校自行確定,原則是多樣性、前沿性、務實性。下面是部分供參考的選修課程目錄: 公共組織理論 微觀經濟學 公共人力資源管理 市政規劃與管理 公共倫理學
社會保障改革與管理 現代領導理論
科技政策與管理 中國政府與政治
項目管理與評估 比較政府與政治
教育管理 國家公務員制度
醫療衛生事業管理 管理信息系統
土地資源管理 宏觀經濟學
環境政策與管理 社會實踐與研討班(2個學分) 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生必須參加社會實踐環節,進行公共管理與政策研究的社會調查或實習(時間在2-6個月之間,記1學分);同時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參加10個以上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的專題講座(即研討班),了解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以及學科前沿(研討班記1學分)。 學位論文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的學生必須撰寫學位論文。對論文的基本要求是理論聯系實際,論文選題必須緊密結合當代公共管理的實踐。論文的形式可以是專題研究、調研報告或案例分析。論文應充分體現學生運用公共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實際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與技巧。
6. 上海財經大學MPA的培養目標是什麼有沒有簡介課程設置和研究方向是什麼
一、培養目標
上海財經大學在職MPA項目的宗旨是採用國際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培養擁有國際化視野、具備行政道德水平、復合型、應用型的第一流公共管理高層次人才,以期加強政府機構及各種非營利組織的有效管理、建立創新治理模式、提升為公眾服務的品質與績效;幫助MPA學生成為公共管理相關職業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 提升學員的職業競爭能力。
基於此宗旨,本項目要實現的主要目標是:
1.幫助有志於公共服務、要步入公共事務相關機構工作的學生做必要的職前准備;
2.幫助已有公共事務職業經驗的學生提升行政領導能力和相關職業能力;
3.為有志於以及正在從事公共組織管理、公共財政與預算、醫院管理、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專業人員提供相關教育和培訓;
4.幫助學生獲得公共管理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學習與公共事務緊密相關的政治、經濟、法律、制度、文化等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一些具體的技能和方法,例如公共管理書面和口語的溝通能力,公共事務緊急應對及決策的能力,與各種非公共組織合作的協調能力、定量分析的方法,信息技術的運用方法等;
5.培養學生成為具有較高行政道德水平,重視公共服務價值,追求公正和透明,保持公共信任的公共事務、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專業人員。
二、學院簡介
1.MPA項目環境:
地理位置優勢:學校位於上海,上海市是我國經濟、商業貿易中心,擁有海納百川、包容萬象的歷史傳統,因此,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
2.學校目前擁有財政學、會計學、經濟思想史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金融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擁有4個財政部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重點學科;設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國家級基地。
3.學校辦學條件日趨改善。學校建有現代化的計算中心、語音實驗室、視聽教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心、ERP實驗教學中心、模擬法庭,以及金融科學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等6個專業實驗室,擁有水平先進的網路系統和多媒體專用教室。近年來,校園網路建設不斷升級,聯通校內各部門和學生公寓。學校圖書館館藏豐富,現有紙質圖書135.74萬冊,電子圖書79萬冊,已建成電子文獻檢索查詢系統和集成管理系統,基本實現了網路化、自動化。
4.學校堅持對外開放,國際交流廣泛。目前,學校已與世界銀行經濟發展學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計劃開發署以及美國、英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加拿大、俄羅斯、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30餘所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5.學院行政能力:
(1)公共管理學院是2001年在財政系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跨學科、綜合性強的學院。目前院下設財政系、公共管理系和投資系,其中財政學是國家重點學科。本院擁有一流的師資,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發表了大量期刊論文和出版了大量專著,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為了更全面和深入地結合中外學術特色,近年來,學院積極招聘海外人才,用新的課程、新的視角、新的研究方法,來訓練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進行政策探討, 以培育一流的管理人才,應對時代的挑戰。
(2)公管學院對MPA項目的全力支持,學院專門成立MPA教育中心負責MPA教學管理與服務,明確MPA教育中心主任、教務秘書、行政秘書的職責就是為MPA教學服務。
(3)項目教學特色:1)採用國際化教學理念設計課程;2)具備公共財政、稅務管理等領域最強的師資;3)開設具有實用性極強的方法課程。
三、研究方向和課程設置
1.研究方向(concentration/areas)
(1)稅務管理
(2)經濟與金融管理
(3)衛生政策與管理
(4)公共組織管理
2.核心課程:
在職公共管理碩士要求學習下列核心課程: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與實踐、公共管理英語、公共管理學、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經濟學、行政法學、政治學、社會研究方法共計八門,計18學分。
3.專業方向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專業必修課按不同的研究方向學習各方向的課程,共四門;選修課可以由各方向選修課或其他不分專業的選修課組成,共五門;必修課與選修課共計18學分。
如果還有其他方面的信息,可以掃描上方的頭像加微信,進行詳細的了解和溝通!!!
7. MPA的課程有什麼
由於各學院的學習時間長短不一,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各院校亦有所不同。
以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法國insead的課程設置。
法國insead課程設置
法國insead的課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商業基礎(business
fundamentals)
(二)理解環境(understanding
context)
(三)個性化發展(indivial
orientation)
詳細的你可以去深圳華章網站上面去了解一下。
8. MPA課程有哪些
由於各學院的學習時間長短不一,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各院校亦有所不同。
以回下是答全球排名第一的法國INSEAD的課程設置。
法國INSEAD課程設置
法國INSEAD的課程分為三個階段:
(一)商業基礎(Business Fundamentals) (二)理解環境(Understanding Context) (三)個性化發展(Indivial Orientation) 詳細的你可以去深圳華章網站上面去了解一下。
9. 在職公共管理碩士(MPA)主要課程是什麼,好拿證嗎
主要課程是政治理論、外國語(英語、俄語、日語)、公共管理綜合包括:公共管理基礎版、綜合知識(語權文、數學、邏輯),共計3門。其中,政治理論由各招生單位單獨組織,時間自行安排;其餘2門全國聯考。英語滿分100分,相當於英語四級;其中:一、公共管理基礎100分;二、邏輯30分;三、數學30分;四、語文40分。考試時間:一張試卷共180分鍾。
MPA 是公共管理碩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專業學位的英文簡稱, 是以公共管理學科及其他相關學科為基礎的研究生教育項目, 其目的是為政府部門及非政府公共機構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國外市場經濟發達國家公共管理碩士(MPA)、工商管理碩士(MBA ) 以及法律碩士(JM)被稱為文科高層次職業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