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早教課程
① 2到3歲寶寶早教教什麼,請問寶寶2
2年的生活經歷,寶寶無論在生理還是心理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2歲以後,寶寶的乳牙已出齊,走、跑、跳等基本動作日益靈活,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具備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擺脫了小嬰兒的影子。
言語能力的訓練:
用各種機會擴大幼兒的詞彙量。如帶小兒上公園時,給他講他所看到的花草樹木的名稱。教小兒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可經常讓小兒看圖片,給他講簡短故事,教他說歌謠。並經常在話語中使用常用代詞「我、你、他(它)、我們、你們、他們、自己、咱們」,使孩子逐漸理解各個代詞的指代關系。
②發展語言能力。鼓勵小兒自己敘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麼」,「上公園看到了什麼」等,讓他復述故事,講述圖中所描繪的內容。教小兒記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職業、單位,自己的年齡等。
在此,也提供給寶媽寶爸們一些方法:
提高語言能力的活動
1)打電話
活動內容:帶小孩開車出去時,裝著互相打電話,發出電話鈴聲,當他應答時,問他窗外看到了什麼、問他目的地是哪裡,如「你在商店裡干什麼?你喜歡去商店嗎?」
益處:增加詞彙量,鍛煉對話能力,激發想像性游戲。
2)猜音節游戲
活動內容:一邊和小孩說他和他朋友的名字,一邊打拍子,如豆豆(兩拍)、王雪兒(三拍)。也可以試一下其他有趣的詞,教他和你一起拍手。准備好時,教他如何數拍子。
益處:告訴孩子單詞是由字組成的,增加詞彙量。
3)畫自然
活動內容:在紙上畫各種動物、花和植物,然後在戶外找和圖片上的物體配對的東西,如:在鳥的畫上,粘一片羽毛;在樹的畫上,粘一片葉子。告訴他羽毛是鳥的一部分,葉子是樹的一部分。
益處:增加詞彙量,認識整體和局部的關系,以及對自然的認識。
4)數字轉盤
活動內容:用紙板和夾子做一個數字轉盤。用紙板剪一個直徑20cm大小的圓,拿鉛筆和尺子將圓平均分成6塊。在每一塊上上粘一個用毛氈做的數字。在6個夾子上寫上同樣的數字,幫助孩子將夾子夾到有相同數字的塊上。
益處:加強配對技能,培養精細動作技能。
5)「瓜」聚會
活動內容:將許多以「瓜」結尾的事物攤在廚房桌子上,如:西瓜、南瓜、香瓜、冬瓜、哈密瓜等,與孩子一起舉行一個瓜的聚會,一邊品嘗食物,一邊談論以瓜結尾的詞。下次可以試試別的字。
益處:讓孩子知道字和聲音的聯系
6)喂養小鳥
活動內容:用牛奶盒做一個鳥巢。在鳥巢一側開一個小門,在頂上扎一個洞,系一根繩子。給小孩一杯穀物讓他倒入盒子里。向孩子建議一些可以掛鳥巢的地方。當小鳥飛來之後,和他講講鳥的大小、顏色、喜歡的食物,如果知道的話,你還可以告訴孩子小鳥的名字。
益處:增加詞彙和對自然的認識。
7)烹飪數數
活動內容:在廚房裡做菜時,當你在量取或倒配料時,讓小孩幫你數數。要強調數的數,說「1、2、3杯麵粉。
益處:讓孩子知道數量。
8)我自己的名片
活動內容:用舊的名片背面做配對和分類游戲。在名片背面粘上貼紙或從雜志上剪下來的圖片,包括各種形狀、動物、數字(給不同類別塗上不同顏色)。如果孩子喜歡,把這些圖片給他,讓他分類,或者將這些卡片撒向空中,落地後,每撿起一張,說出圖畫的名字。這一游戲可隨著孩子長大而增加難度。
益處:教他歸類、配對、用數字、符號表示的技能。
9)有香味的詞
活動內容:利用嗅覺來增加孩子的詞彙量。收集有不同氣味的東西,如洋蔥、檸檬、肥皂、花椒、香水、玫瑰花等,讓他聞一下物體,了解每種氣味,並告訴他這種氣味是什麼,如香的,有肥皂味的、有檸檬味的。讓他貼上標簽。有時,你可蒙住他的眼睛,問他所聞到的氣味是什麼。
益處:增加詞彙量,鍛煉分類和記憶能力。
10)尋找語詞
活動內容:家中收集一些物體的圖片,注意圖片上面不要有物體的名稱。再准備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一個物體的名稱。讓孩子將圖片與寫有名稱的紙條一一配對。
益處:讓孩子認識文字,並將文字與實物聯系起來。
認知能力的訓練
觀察能力的訓練:
①比較遠近。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含遠近的詞引導孩子行為,加強對遠近概念的意識,如「和媽媽近點」、「離汽車遠點」。
②比較長短。也可在紙上劃線段,教小兒比較長短。還可比較長褲和短褲,長袖衫和短袖衫,長鉛筆和短鉛筆等。
記憶力的訓練:
①圖象記憶。讓孩子看一張畫有數種動物的圖片,限定在一定時間內看完,開始時時間可長些,逐漸減少看的時間,然後將圖片拿開,讓孩子說出圖片上有哪些動物,如果孩子記住的不多,還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記憶的方法如,有翅膀、能飛的有哪些?
②數字記憶。雖然此時小兒對數的概念還不清楚,但機械記憶能力強,通過數字記憶練習,可強化小兒機械記憶能力,如可教小兒記門牌號、電話號碼、歷史年代等各種數字材料。
思維能力的訓練:
①歸類練習。可教小兒根據事物的某些性質練習分類。可按聲音分類,將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歸類,還可按顏色、形狀、大小、用途分類等等,以提高小兒歸納、概括的能力。
②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造成一些明顯的錯誤,讓孩子去發現,並鼓勵他說出錯誤所在及解決辦法,以訓練小兒分辨問題的能力。
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訓練:
①表演游戲。可根據故事或童話的情節和內容,讓孩子表演,在表演游戲中,小兒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繪畫。在幼兒能畫出一些線條和形狀後,成人可引導小兒將他所畫的東西同實物作比較,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在繪畫中想像、構圖。
動作能力的訓練:
①獨自上、下樓梯練習。用玩具在上逗引或鼓勵小兒上樓,使其能不依家長或欄桿自己上、下樓梯。可選擇無扶手、只有3~4層的階梯練習。
②雙足跳練習。成人可牽著小兒兩只手,教小兒蹦跳,逐漸訓練小兒不要扶持,雙足能同時抬起跳離地面。
③獨腳站立練習。開始時讓小兒扶著人和物抬起一隻腳,逐漸地訓練小兒不依人和物自己能夠單足穩定地站立幾秒鍾,並逐漸訓練延長時間。
④繼續讓孩子多做動手游戲,發展手部動作。可用積木搭樓房,和孩子玩比賽拾物,比賽用繩子串珠的數目,學慣用筷子來取東西,折紙等等。
社交和生活能力的訓練:
①與人交往。可教小兒與其他孩子一起做集體角色游戲,通過這種游戲訓練:孩子建立起與同齡人的關系。在指導孩子們玩角色游戲時,家長可幫助幼兒分配游戲的角色,教幼兒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項義務,在角色游戲中領會人與人的交往和聯系,豐富生活經驗。通過兒歌、交往等方式教孩子使用「謝謝、對不起、您好、沒關系、再見」等禮貌用語,可一直接示範讓他記憶,也可以用兒歌的形式讓他記住再練習。
②教小兒練習自己穿衣服,認識衣服的前後,並試著穿好衣服,扣上簡單的扣子。脫衣服時,先自己解開扣子,再脫掉衣服。可用一些較寬松的外衣先讓孩子練習,一般小兒先學會脫衣褲,再學會穿衣服。還要教小兒試著自己穿鞋子。教會小兒能夠明確的表達要大小便,可訓練小兒自己脫褲子蹲盆或上廁所,教小兒如何才能不弄臟褲子,並教小兒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覺時知道先去廁所。
貼心提示:
① 為了增加孩子的興趣,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玩耍,還應及時表揚、鼓勵孩子,如 「對,真好!」「真棒」等,以鞏固孩子正確的行為。
② 父母不要以為嬰兒聽不懂就不說話,那是錯誤的。嬰兒的語言理解、表達等就是從看似不懂的訓練開始發展起來的。同時,父母在說話時一定要結合肢體語言,這能幫助嬰兒理解話語的意思。
③ 父母和孩子講話時要講規范的話,要不用或少用兒化語音或自造詞,要在孩子學話之初,就教給他規范的語言。
④ 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對他的問題,要耐心解答,千萬不要不耐煩,那會把他的童心、好奇心一塊毀掉。
② 2到3歲寶寶該如何進行早教
寶寶每個年齡段的能力發展是不同的,因此各階段早教課程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回
舉例而言,如果是答0-2.5歲的寶寶,課程會側重動作思維的發展,著重培養感知運動、音樂及口語表達、社交互動;如果是2.5-3歲的寶寶,課程會針對入園適應的相關問題,著重培養精細動作、語言表達、情緒調試、習慣規則等;如果是3-6歲的寶寶,課程會針對科學認知、語言發展和人際交往,著重培養學習能力、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行為習慣等能力發展,為幼升小做准備。
因此,家長在選擇早教中心的時候要考察課程設置是否科學分齡,每個階段的課程側重點應遵循兒童的能力發展有所不同。
③ 2到3歲幼兒在家用的早教品牌推薦
家長做出各種職業的動作,讓孩子說出是在干什麼。
家長表演:炒菜的動作,接著再版做出賣東西、開權汽車等動作,讓孩子依次說出在干什麼。
再根據警察、廚師、醫生、售貨員、駕駛員等職業特點,引導孩子說出相應的職業。
如提示孩子:指揮交通的人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