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社交技能訓練課程
① 廣州有哪些自閉症機構是提升社交能力和心智的嗎
我知道有個學校,叫圓蓓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② 如何提高自閉症兒童的人際交往能力
學會交往是實現社會生活自理、社會生活自立的必備條件。
③ 阿斯伯格綜合症和自閉症在智力,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上有什麼不同
阿斯伯格的社交差些,被稱為高功能的自閉症
④ 求介紹幾本關於自閉症兒童社交技能訓練的書籍。。。火燒腳背之急。。
您可以看看甄岳來的《
孤獨症兒童社會性教育指南
》、
王梅
的《孤獨症兒童情緒調整與人際交往
》。我認為這兩本書比較好。
⑤ 培養自閉症兒童交往能力 的游戲有哪些
進行交往能力訓練的小游戲。自閉症兒童往往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回願意與人交流,我們可以根答據孩子的興趣,進行角色扮演類的游戲,給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並體驗不同的角色特徵。例如「過家家」游戲,讓孩子扮演主人,父母扮演客人,准備一些玩具,讓孩子進行買菜、做飯等不同的活動,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通過多次玩這一類的游戲,可以使孩子在社交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這些只是訓練孩子的交往能力,從本質上起不到什麼療效,你可以到山東紅十字會介入醫院去治療,效果不錯,現在是免費救助
⑥ 機器人真的能提升自閉症兒童的社交技能嗎
對於一些患有自閉症的孩童來說,與他人互動可能是一種不舒服、神秘的體驗。由於對面對面的互動感到不知所措,這些孩童可能會發現很難集中注意力並從老師和治療師那裡學習社交技能。最新研究表明,一個擁有可愛體型、以技術為基礎的機器人,或可作為中介教自閉症孩童如何更舒適地與人類同胞互動。
LuxAI公司對15名年齡在4歲到14歲之間的自閉症男童進行了兩次互動測試:一次是QTrobot,一次是一個人。結果發現,男童目光指向機器人的時間大約是凝視人類的兩倍。研究表明,手部拍打等重復行為(不舒服和焦慮的跡象)與在人類會話期間發生的次數要比與機器人互動高出兩倍。
更重要的是,根據LuxAI公司在研究過程中收到的反饋,如果房間內有機器人,自閉症孩童往往會更多地與人類治療師互動。機器人能夠在人類治療師、機器人和自閉症孩童之間建立起三角互動,患病孩童能即刻開始與老師或治療師進行互動,詢問有關機器人的問題或提供有關其行為的反饋。
雖然許多研究團體一直在開發治療精神疾病的數字療法,例如治療葯物濫用的應用程序,以及治療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視頻游戲等。納扎瑞霍蘭姆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孩童往往只關注應用程序本身而不與身邊的人互動。對於機器人來說,情況正好相反。因此,擁有具象的機器人要比普通的屏幕更具優勢。
⑦ 高中的表弟社交,學習能力都極其弱,是不是自閉症
兒童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一種亞型,以男性多見,起病於嬰幼兒期,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言語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約有3/4的患者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部分患兒在一般性智力落後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較好的能力。
該症患病率3~4/萬。但近年報道有增高的趨勢,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精神健康研究所(NIMH)的數據,美國孤獨症患病率在1‰~2‰。國內未見孤獨症的全國流調數據,僅部分地區作了相關報道,如2010年報道,廣東孤獨症患病率為0.67%,深圳地區高達1.32%。
二病因
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遺傳
遺傳因素對孤獨症的作用已趨於明確,但具體的遺傳方式還不明了。
2.圍生期因素
圍生期各種並發症,如產傷、宮內窒息等較正常對照組多。
3.免疫系統異常
發現T淋巴細胞數量減少,輔助T細胞和B細胞數量減少、抑制-誘導T細胞缺乏、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減低等。
4.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
與多種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功能失調有關。研究發現孤獨症患者的單胺系統,如5-羥色胺(5-HT)和兒茶酚胺發育不成熟,松果體-丘腦下部-垂體-腎上腺軸異常,導致5-HT、內啡肽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分泌減少。
三臨床表現
1.語言障礙
語言與交流障礙是孤獨症的重要症狀,是大多數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與交流障礙可以表現為多種形式,多數孤獨症兒童有語言發育延遲或障礙,通常在兩歲和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在2~3歲以前有表達性語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喪失,終身沉默不語或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有限的語言。他們對語言的感受和表達運用能力均存在某種程度的障礙。
2.社會交往障礙
患者不能與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際關系。年幼時即表現出與別人無目光對視,表情貧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擁抱、愛撫的表情或姿態,也無享受到愛撫時的愉快表情,甚至對父母和別人的擁抱、愛撫予以拒絕。分不清親疏關系,對待親人與對待其他人都是同樣的態度。不能與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戀關系,患者與同齡兒童之間難以建立正常的夥伴關系,例如,在幼兒園多獨處,不喜歡與同伴一起玩耍;看見一些兒童在一起興致勃勃地做游戲時,沒有去觀看的興趣或去參與的願望。
3.興趣范圍狹窄和刻板的行為模式
患者對於正常兒童所熱衷的游戲、玩具都不感興趣,而喜歡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個瓶蓋,或觀察轉動的電風扇等,並且可以持續數十分鍾、甚至幾個小時而沒有厭倦感。對玩具的主要特徵不感興趣,卻十分關注非主要特徵:患者固執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動程序不變,如上床睡覺的時間、所蓋的被子都要保持不變,外出時要走相同的路線等。若這些活動被制止或行為模式被改變,患者會表示出明顯的不愉快和焦慮情緒,甚至出現反抗行為。患者可有重復刻板動作,如反復拍手、轉圈、用舌舔牆壁、跺腳等。
4.智能障礙
在孤獨症兒童中,智力水平表現很不一致,少數患者在正常范圍,大多數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國內外研究表明,對孤獨症兒童進行智力測驗,發現50%左右的孤獨症兒童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於50),25%為輕度智力缺陷(智商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於70),智力正常的被稱為高功能孤獨症。
四檢查
1.腦電圖
常有腦電圖異常,多表現為基本節律慢於正常同齡兒童,多呈慢波發放,典型癇樣放電少見,腦電異常區與孤獨症大腦功能異常區定位相一致,提示患兒可能存在腦部結構或功能異常,但缺乏特異性。
2.結構磁共振成像(sMRI)
存在腦部結構異常,包括全腦體積增大,穎葉內側(杏仁核和海馬)、基底節、丘腦、臍服體、扣帶回、小腦體積的變化,腦皮質厚度及表面積改變。
3.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因其具有較高時間與空間分辨力,能快速顯示腦功能變化過程,為深入了解孤獨症病因提供了重要線索。
4.擴散張量成像(DTI)
患兒臍服體和左側扣帶回FA值增加,認為腦白質完整性的破壞可能嚴重影響大腦不同區域的連接,是孤獨症異常認知的神經基礎。
5.磁共振波譜分析(MRS)
枕葉、杏仁核海馬區及小腦-乙酞天門冬氨酸(NAA)代謝水平下降,NAA是神經元數量和活性的標志,其水平下降提示神經元喪失或死亡以及代謝率下降。
6.單光子發射斷層顯像(SPECT)
示孤獨症患兒左側半球局部腦灌注較右側明顯減少,以左側(或雙側)額葉前部、左側Broca區和左側Wernicke區較為常見。Broca區位於額卜回後部,其功能異常是患兒語言障礙的基礎。
五診斷
通過採集全面詳細的生長發育史、病史和精神檢查,若發現患者在3歲以前逐漸出現言語發育與社會交往障礙、興趣范圍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等典型臨床表現,排除兒童精神分裂症、精神發育遲滯、Asperger綜合征、Heller綜合征和Rett綜合征等其他廣泛性發育障礙,可做出兒童孤獨症的診斷。
少數患者的臨床表現不典型,只能部分滿足孤獨症症狀標准,或發病年齡不典型,例如在3歲後才出現症狀。可將這些患者診斷為非典型孤獨症。應當對這類患者繼續觀察隨訪,最終做出正確診斷。
六治療
1.訓練干預方法
雖然目前孤獨症的干預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證醫學的證據。尚無最優治療方案,最佳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個體化的治療。其中,教育和訓練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目標是促進患者語言發育,提高社會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孤獨症患者在學齡前一般因不能適應普通幼兒園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學校、醫療機構中接受教育和訓練。學齡期以後患者的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會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學與同齡兒童一起接受教育,還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學校。
目前國際上受主流醫學推薦和使用的訓練干預方法,為孤獨症的規范化治療提供了方向,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應用行為分析療法(ABA) 主張以行為主義原理和運用行為塑造原理,以正性強化為主促進孤獨症兒童各項能力發展。訓練強調高強度、個體化、系統化。
(2)孤獨症以及相關障礙兒童治療教育課程(TEACCH)訓練 該課程根據孤獨症兒童能力和行為的特點設計個體化的訓練內容,對患兒語言、交流以及感知覺運動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核心是增進孤獨症兒童對環境、教育和訓練內容的理解和服從。
(3)人際關系訓練法 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時光療法和Gutstein建立的人際關系發展干預(RDI)療法。
上述治療方法在國內一些孤獨症康復機構已開展,獲取了較好的治療效果,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論證。
2.葯物治療
目前葯物治療尚無法改變孤獨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療核心症狀的特異性葯物,但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緒和行為症狀,如情緒不穩、注意缺陷和多動、沖動行為、攻擊行為、自傷和自殺行為、抽動和強迫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等,有利於維護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順利實施教育訓練及心理治療。常用葯物如下:
(1)中樞興奮葯物 適用於合並注意缺陷和多動症狀者。常用葯物是哌醋甲酯。
(2)抗精神病葯物 應小劑量、短期使用,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葯物副作用,特別是錐體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 對孤獨症伴發的沖動、攻擊、激越、情緒不穩、易激惹等情感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有效。②氟哌啶醇 對沖動、多動、刻板等行為症狀和情緒不穩、易激惹等情感症狀以及精神病性症狀有效,據報道還可改善社會交往和語言發育障礙。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奧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葯物 在控制患者的沖動、攻擊和精神病性症狀也有效。
(3)抗抑鬱葯物 能減輕重復刻板行為、強迫症狀,改善情緒問題,提高社會交往技能,對於使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後出現的運動障礙如退縮、遲發性運動障礙、抽動等也有一定效果。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對孤獨症患者的行為和情緒問題有效。如舍曲林可試用於6歲以上患者。
⑧ 我家孩子被診為自閉症傾向,是因為兩歲三個月沒有語言,社交能力差,但完全沒有刻板行為,模仿能力強,
自閉症有輕有重,簡單的通過你的幾句話很難判斷,最好是到正規的兒童醫院重新檢查專一下。你也可以通過簡屬單的對話看一下,你跟他說話的時候他有反應么,你讓他看著你的眼睛的時候,他能和你對視么?如果眼光很散,飄忽不定,那就可能有一點輕微的自閉症,如果這些都沒有,可能就是溝通的少,有點調皮,如果想進一步了解,可以到星語工程的貼吧,發帖子,那裡會有專業的老師給你解答,也可以到星語工程的官網去留言問一下,星語工程就是自閉症孩子的希望工程,星語工程就是要呼籲全社會更多的來關注自閉症,關愛星星們的成長。望採納
⑨ 自閉症的成年人如何與人交朋友.自閉症的人缺乏社交能力。但別人不知道,所以也不會主動跟自己玩。
嘗試增加一些愛好吧,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也有話聊
⑩ 如何提高自閉症孩子社會交往能力
孤獨症兒童也不應該和社會絕緣,不論是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他們都必須學會內什麼是適當的社容會行為,以及如何與人進行互動,與其他技能一樣,社交技巧也有一些基本的,應該首先教導的社交技巧。他們是進行簡單的社會互動和進一步在更高層次取得社會交往成功的關鍵。